聊聊三藩之乱
许多军事论坛都上不去了,超大也失去了许多板块,想想这10年,虽然witp没玩太多,太忙,可也在这里停留了不少青春,这是一个怀念的时候,希望论坛能坚持下去,以下转入正题啊 三藩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些清军的附庸势力,剃发降清,但保持着一支独立的军队,清军入关之初,实力有限,满洲人太少要控制全国很难,三藩就被推上前台,在南中国作战,但这也造成三藩成为割据势力,尤其是西南地区,几乎没有八旗,只有吴三桂,并且兵马钱粮和文官武将的选拔长期被吴三桂集团垄断,吴三桂形同割据王国,而清朝则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官位给官位,不得不满足其荒唐的要求。时间久了,对清朝首先是一个消耗,清朝年入的财政光在吴三桂手里,就要消耗900万两白银,三藩之消耗半天下,清朝养着一个不稳定的割据集团,而且能打,等于给自己培养一个潜在敌人,康熙上位后,遇到这个情况,把三藩,治河,漕运写在大殿上,成为三大要务,并且采用了孝庄太后,索额图等人反对的激进措施,直接裁撤三藩,把三藩连根拔起,一举铲除其利益集团,逼反了三藩 但康熙有些事情没有想清楚,明显低估了三藩的实力,和全国的情况G:z0z+z3x,b
首先是民族问题,吴三桂等人前半辈子叛明,后半辈子反清,看起来好像很是不可能,但实际上清初六大弊政,导致矛盾尖锐,明朝灭亡不久,怀念的人还很多,以及西南地区在永历政权灭亡后才10几年,许多人还是年轻人,保持着明朝的记忆,进入清朝后他们也没有再清朝直接统治下,而是在平西王吴三桂统制下,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所以天生对清朝不感冒,吴三桂反叛后,云南,贵州,四川甚至湖南的官兵不战而降非常多,康熙事先也没有派兵在云贵周围监督,导致一下子就失去了好几个省,一些地方的汉族兵将和农民奴仆都相应,江西湖南都有各阶层加入吴三桂,或者自己组建队伍抗清&}O C m6HFc
其次是清朝对全国的控制力问题,康熙高高在上,年轻气盛,对全国认识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阶段,还没孝庄太后那么老成,在清朝看上去控制的地区,也有人开始动作,比如说察哈尔一个亲王,北京的“朱三太子”,青海蒙古台吉,台湾郑氏家族,都起兵对抗,而吴三桂每年也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达赖喇嘛交好,每年通过茶马古道从西藏买进蒙古马数千匹,吴三桂起兵后,达赖喇嘛还派使者对康熙提出“裂土罢兵”的要求,明里暗里施加压力,导致“三边动摇”,甚至朝鲜王国也记载,他们暗中准备军队进攻东北
s BVc~}
最后是三藩的军事能力,到了1670年代,清朝赖以建国的功臣名将如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皇太极,阿济格等人都已经趋势,鳌拜被擒,遏必隆病故后,清朝能和吴三桂一个资历的武将找不着,八旗兵也已经有了土地田产,过上了明朝公子哥的生活,不再天天渴望打仗,而另一方面,吴三桂暗中积蓄实力,在清朝使者面前用老弱病残演习,把精兵藏起来,麻痹清朝 吴三桂具有兵力包括,按照八旗编制给待遇的旗兵53佐领,每个佐领可出200人,一共一万人,另外还有绿营兵四镇十营,万人左右,以及他所能控制的“忠勇营”“义勇营”12000人,总共30000多正规军
这些兵力不可小看,他们来源复杂,对清朝感情很淡,甚至本来就有二心,并且许多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这时候大顺军,大西军,南明军的余部有不少都被纳入其兵力,比如说马宝,这个人首先是李自成的部下,在山海关被清军击败,但是年纪轻轻就能得到李自成的赏识,给了一支人马,马宝后来被派到李成栋部下,进攻江苏,广东,后来李成栋加入永历政权,马宝被永历封为淮国公,加入李定国部下,残余衡阳大战,参与击斩清朝亲王尼堪,可谓一员虎将,张献忠大将的白文选,李定国的儿子等都投降了吴三桂,他们使得吴三桂的军队主力渐渐变成西南军队的结合体,这些人利益在西南,根本不想回辽东,辽东也没他们的地方,坚决反对撤藩。&\~X Fqh
吴三桂的部下成分太复杂,大顺,大西,南明,关宁等等,都没有直接接受过清军领导,其实不是嫡系,如果没有吴三桂,他们这个集团在和平年代肯定是康熙接下来要对付的目标,一旦撤藩,康熙留着这些军队显然是和自己过不去,这些人也清楚得很g8n+}nG
另外陕西提督王辅臣,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云南总兵王屏藩都是吴三桂的旧部,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吴三桂一起兵,贵州3万人,云南3万人,四川3万人立刻倒向吴三桂,吴三桂轻易的打到长沙,一下子就占领了西南,而且王辅臣还在西北反叛,其拥兵数万,攻克兰州,延安等地,杀清朝西北经略莫洛,这可是康熙的重臣 因此,吴三桂反叛后,战火席卷大半个中国,很快清军兵败如山倒,康熙不得不抽调精锐驻扎在湖北荆州,防范吴三桂部渡江,另一部进入江西,防止吴三桂进入江南,同时还要对付察哈尔,西北王辅臣,北京朱三太子,河北总兵蔡禄,连中原内地也不稳定。#{X H/B f
耿精忠率兵4万,分路攻击浙江,福建,江西,与清朝亲王杰书相持于浙江,另外郑经接到吴三桂的信函,从台湾起兵,出动刘国选,施琅等人袭击厦门,潮州,等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并登录抢占地盘,尚可喜声称被儿子尚之信劫持,由尚之信反叛,占据广州,消极跟随吴三桂,自己则扮演清朝的忠臣角色,两面下注,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占据桂林,响应吴三桂,这样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台湾,湖南,广西,甘肃等省份都不在清朝的掌握中,吴三桂出兵三个月,竟然席卷了7~8个省份,康熙到了最考验的时候 [i=s] 本帖最后由 cctvvv 于 2019-6-22 16:58 编辑 [/i]7D(ZZ2b6p@ YEj
4OQ@&~ g\$ed7C ~-GG
三藩之乱其实在史学上是一个不冷不热的东西,说他热,其实许多人都知道这个事,说他冷,是因为其实因为官修清史和清朝的记载,都以康熙的视角为出发点,许多事情说得似是而非
吴三桂之所以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除了自己的基本军队实力不弱,以及对手清军主力不在西南,清朝对云贵等地还没有完全控制,委任三藩统制以外;一般认为三藩声名狼藉,得不到人民支持,其实是不一定的,一些汉兵汉将出于降清集团的共同利益,一些明朝拥护者出于一次痛击清军的时机,一些讨厌满洲贵族压迫统制的农民,奴仆都纷纷响应,还有郑经,察哈尔,“朱三太子”,青海蒙古台吉等等,这些人许多原本不认识吴三桂,但他们不喜欢清朝的统治,也纷纷借机响应,完成他们自己的理想目标&z.]Q i?%G+LhL
湖南有一个秀才,帮吴三桂写了一个对联,这个对联专门帮助吴三桂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