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平之战的实际兵力
[i=s] 本帖最后由 cctvvv 于 2010-8-20 16:18 编辑 [/i]越来越多人对史记中战国兵力的数字持怀疑态度,如史记 秦记记载早先龙贾之战秦斩魏8万,而史记 魏世家载4万5千,来源不同大有出入。(秦始皇烧了六国史书,所以大部分记载鉴于秦记,秦记有时讳言失败而且夸耀战功)如白起攻大梁,被燕赵救解而未成功被秦记讳言了。a`|4[A#H&\2`I_.k
按赵有人口300多万左右计算,其适合作战的男丁45万同时出现在长平达3年,按男丁计算,兵民比例2~3:1,很难承受。因为前方作战需要有大量后勤,那么投入后勤的男丁也不能太少,两者相加如此多的人不从事生产,支持不了战争。另外史记白起坑赵军40万,那么赵军本身阵亡5万。那么秦军阵亡应该不会大大多于赵军,因为战争后期赵军断粮46天,人相食,多次舍命突围不成损失十分严重。那么以当时秦军和赵军的战斗水平看,秦略高一些,前期数次小败赵军,且最激烈的后期位于有利地形。就设秦也阵亡5万,后来不久白起说秦卒(该战役)伤亡过半,国内空。那么5万阵亡过半秦军在长平就10万左右。 那秦就是以少胜多了,可是没人说秦以少胜多。因此赵秦可能不是史记中说的那个数量。
再说另一种观点,根据史料记载战国的古代军队与随军配属民夫的一般比例,是1比3。战国时期军事记载不像后来那么成熟,另外秦自然想要炫耀武功。赵军45万按3:1计算12万是常备精兵。(这个数字不小,袁绍官渡才10万精兵,1万战马,且赵还在与匈奴边境有兵),另外有后勤军,军事民夫,征召民兵,上党降兵,上党抗秦百姓等。合起来实地参加抗秦的赵人45万。QEoe&i3qJ2grry
复原一下战场,前262年秦攻韩野王,断了上党郡和韩本土联系后。上党义不降秦而附赵,秦移兵攻赵。赵投入一切可以投入的力量40多万包括12万百战强兵抵抗,秦赵势均力敌。秦军多次攻击,杀赵裨将茄。廉颇见力战不胜,相持三年。秦军一方面加强进攻,攻破了几个赵营,不过没有办法歼灭赵军。秦使反间计使赵换将后,暗中派白起为帅。 秦军诈败引诱经验不足的赵括进入包围圈。(丹水河谷地形极不利,大军展不开,且容易被封住谷口而合围)赵军主力近10万人先突入,史记秦25000奇兵从后面占了韩王山制高点,切断谷口退路。5千精骑插入赵军中。因为地形赵军展不开力,所以拿这25000+5000人没办法而被分割,秦军再利用地形将赵包围。赵后军增援,秦王将河内郡15岁以上男丁临时编成队伍到战场阻击,赵后军兵力有限未能突过。46天后,赵军饿毙,人相食。赵括四路出击未果,伤亡惨重。亲自选五千精兵突围不成身死。赵军阵亡5万加之主帅阵亡,其实已经过半而不是才死1/9,突围信心崩溃投降。长平一带赵人因战败投降。秦军怕控制不了,将抗秦军民一并屠杀。然而秦军也有重大伤亡。后来,赵调回李牧防匈奴的边兵与秦搏斗,遂失去了河套,秦统一后才被蒙恬夺回。Z&EG e7N6`R
以此说赵军45万当做三国演义中袁绍70万,曹军83万,刘备征吴75万是虚数。那么不知谁对谁错? 司马迁是史学家,但毕竟不是战史学家。
调集几十万人马的会战在他的记载中,和说评书似的。
我也一直纳闷,战国之后的中国,人口、领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但是一场战役的动员人数却反而越来越少了 对虽然可以说以后士兵越来越职业化,到后来都是发军饷的职业军人。不过就算是征兵制,赵国能出12万不容易了(他还要防匈奴),好在战国经济都转入了战时轨道,拼命扩军,士兵也是老百姓里征召不用发银子的。'Ni$T~'Z&C
所以大概士兵+当地抗秦民众+民兵民团+投降韩军+后勤人员一共杀了几十万,士兵应该没那么多。 几十万赵军,被围四十余日终告投降。/a1Y2A i6|v3@`
赵国的后勤系统估计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因为居然能够维持那么大一支部队在野外被困一个月以上。 [quote]几十万赵军,被围四十余日终告投降。C$N'B"bb
赵国的后勤系统估计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因为居然能够维持那么大一支部队在野外被困一个月以上。
[size=2][color=#999999]人猿 发表于 2010-9-1 08:18[/color]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2869&ptid=9208][img]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0TI }Z&z^-w:TGg*K
有吃人肉的。不过主力全速出击粮食应该没带多少,怎么能够吃40天。。。
应该是把树皮草根也吃了 [b]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2946&ptid=9208]5#[/url] [i]cctvvv[/i] [/b] C-VB#m Fcz
)~g ff+p
即便吃人肉,啃树皮估计也坚持不了几天,赵军被围的大多数日子里肯定还是依靠粮食来解决饥饱问题的。j0{ cJ&M:X&BE2x
按照每天每人一斤来概算,一天就是近40万斤。就算只吃了三十天,就是1200万斤,再去掉零头,凑成1000万斤,即500万千克,5000多吨。Jq:R1h%Ri,Jb8M
赵军全军轻装追击,还能带上5000吨以上的粮食出战,这需要多少辎重车辆才能维持运输,想一想就令人惊叹 曾经在哪里看到过古代的万就是个虚数,或者说是某种编制,比如说万=师,并不是说1万人。外面乱看得哈。乱说莫笑我 战争研究论坛里有帖子,说万就是虚数,这万也就1000多人,还是从古代建筑学里推出来的 我觉得,考虑到赵国当时还在北方前线与匈奴对峙,所以能够凑出二十万野战部队上战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quote]我觉得,考虑到赵国当时还在北方前线与匈奴对峙,所以能够凑出二十万野战部队上战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size=2][color=#999999]人猿 发表于 2010-10-4 23:07[/color]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5036&ptid=9208][img]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mF%`mIVi,i fa
恩,不过中国并没有军团或者类似这种编制,人数可以是号称出来的,但是没有具体的比例定数,把万等于师这个他太僵化了。 [quote] 5# cctvvv R;iYDL
即便吃人肉,啃树皮估计也坚持不了几天,赵军被围的大多数日子里肯定还是依靠粮食来解决饥饱问题的。
按照每天每人一斤来概算,一天就是近40万斤。就算只吃了三十天,就是1200万斤,再去掉零头,凑 ...Vl9|A*Q;j
[size=2][color=#999999]人猿 发表于 2010-9-2 16:07[/color]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2952&ptid=9208][img]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这个算法。。。。一天消耗40万斤固然觉得吓人,可是算起来,如果摊派到每个士兵携带个20来斤粮食,自身就可以携带800万斤的粮食了, 史书说,赵军是全线追击秦军的诈败,结果被围的。
赵军在追杀秦军“败兵”的时候,还能让每个士兵带上10公斤粮食……
那还打什么仗,直接行军算了 赵括再蠢也不会蠢到让部队空着肚子追击秦军的,那个年代盔甲是很少的,大部分部队都是轻装,随身携带个十几二十斤粮食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毕竟不是出去串门的,不带个几天干粮吃什么 类似八路军行军时的米袋子,随身带个10斤米还是可能的吧,话说当年生产力低下,带大米太奢侈了,谁考证下那个年代带啥比较靠谱 [b]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0896&ptid=9208]13#[/url] [i]btq[/i] [/b] O!l4nhG?L
追击讲究的是速度,哪有等后勤部队上来给每个士兵派发大米的时间。RCW9L1j
在那个通讯和运输条件极为落后的年代,从临时决定追击到将大米派发给40万士兵,没有个两三天你看行不行 [b]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0910&ptid=9208]14#[/url] [i]飞龙[/i] [/b]
$Ro%d9Un7NWXm5K
问题是赵军根本就没想过要长时间行军作战。
白起用一支小部队出来诈败诱敌,赵括就下令全线追击。;eth/U1e7Mt
除非当时赵军士兵经常将米袋子带在身边,否则根本不可能有那个时间找来干粮背在身上。
也许,普通士兵带着一两天的口粮是可能的,但什么扛着20斤大米追敌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奇怪,对40万军队发放粮食就真如人猿兄台想象的那么困难么?中国古代军队建制再原始,最基本的供给机构还是有的吧,显然40万人吃饭不可能都集中到一两个地方吃啊。对40万人发放十几二十斤粮食与每天发放几斤食物供给有多大区别?每天都是要吃饭的吧,只不过今天赵括大人说:把库存烧饼全发下去(原来一人发2个的,今天发20个,只要有库存)。一句话而已而已 具体落实需要时间,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管理工具。
就算有供给机构,这么大规模的分发的运输,转运统计也是非常耗时的,何况是简单的畜力和人力运输阶段。
[ SDS%?
拿您的饼举例子,原来一天一人2个饼,1000人2000饼,需要1马车运输,早晨从兵站出发,到现场中午发放。
FfrP |}2i3D:O
而如果改成20个饼,1000个人需要10辆马车,征用马车,马车到位的时间要多少? [b]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0935&ptid=9208]17#[/url] [i]btq[/i] [/b]
Ij],i6v[Bf.l
请想,赵括看到秦军退却,立即下令全军追击,同时,他还指示后勤军官,立刻做大饼(或是准备大米)到每个士兵手中。6Rz FN)e
而根本就没有这个准备的后勤部要用多少时间把这些粮食派发下去(因为你一开始说的是20斤,所以我觉得是一两天) 士兵随身应该不会带20斤这么多的粮食,三天口粮还比较靠谱,一来不至于太占重量,二来防止有些兵丁写得多不平衡,三来防止兵丁带粮食跑路。。。 请注意这个问题:长平之战赵军是坚守长平堡垒,既然是据守,储备个十几二十天粮食是必须的。同时40万大军每日伙食不可能是集中供应的,也不可能是都的由主将来安排这些琐碎,只要主将击鼓下令追击,自然会有相应的军官处理补给分配这些琐碎问题的。而且40万军队也不可能是同时出发的肯定也是有前有后的,先头部队急速追击补给可能不太多,但后续部队就有充足时间准备足够补给的,毕竟40万赵军大部分还是以步兵为主的 没人说赵军没有十几天乃至更长的粮食储备,而是指出不可能把这些储备交给士兵随身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