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以法西斯轴心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大、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大战结束近50年来,物换星移,事过境迁,但它仍以其恢宏的气势、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底蕴,磁铁般吸引着中外众多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去探究和著述。由军内外一批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军事史学工作者撰写的这套《二战八大将帅》丛书就是这方面的又一新作。
  战争可谓人类所能参加的最惊险、最激烈、最残酷的较量,而将帅则堪称战争的灵魂。古人曾说,克敌之要在手将得其人。观古今中外历史,王朝之嬗变,国家之兴亡,莫不与将帅之优劣有关。当然,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战争的性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将帅作为战争(或战役)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其作用也是决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无卓越之将帅,即不能创彪炳之功业,无优秀之指挥,则不能获辉煌之胜果。所以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说;“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法国的拿破仑亦说:“攻略高卢者,非罗马之军队,而系恺撒,震动罗马者,非迦太基之士兵,而系汉尼拔,侵入印度者,非马其顿之军队,而系亚历山大。”将帅之于战争,永远是人们研究和了解战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侵略者制造的巨大悲剧。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空前激烈的大厮杀、大搏斗中,站在前列技坚执锐、角力斗智的是同盟国异彩纷呈的众多将帅。他们或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或羽扇轻摇、运筹惟幄,导演了一幕幕激越高昂、波澜曲折的活剧,使残酷的战争闪烁出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火花。
  《二战八大将帅》丛书从中重点选收了苏联的朱可夫和崔可夫、美国的麦克阿瑟和巴顿、英国的蒙哥马利,他们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是同盟国所依赖的柱石,个个功名显赫。苏联元帅、苏军著名统帅朱可夫多谋善断、胆略过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组织实施庞大的坦克机械化兵团进攻和防御作战的杰出才能。正如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所说:“朱可夫确实是率领大批军队进行战争的统帅的统帅。”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战时荣任太平洋西南战区总司令,指挥美国陆海空三军力量,实行“蛙跳”战术,直取日军防线纵深地带的主要目标,从澳大利亚经菲律宾一直打到日本国土。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蒙哥马利制订作战计划十分细致彻底,善于稳扎稳打,是一位阵地战大师。巴顿作为坦克进攻作战的行家里手,则是一名“热血豪胆”的沙场老将。这几位将领不仅具有良好的战略战术素养,而且对国家的政治目标也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二者的均衡发展,使他们在夺取一个个战役胜利的同时,能够在战略上高敌一筹、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军事领域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当然,这些将帅并不是天生的神灵,从初上战场的新兵到登上军事“金字塔”顶端的著名将帅,他们无不经过了艰苦的磨练和刻苦的学习。朱可夫还在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时就把事业、职责置于一切之上,房间里地图铺满地板,上面勾画得密密麻麻。他们普遍重视从历史知识中吮吸营养。麦克阿瑟说:“军事比其他大多数职业更需要依靠前人明智的决断作为制定未来方案的参考。”巴顿则高声宣布:“你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军人,就必须了解历史。”他们对新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力,能够及时发现和研究武器装备的变化及其对作战方式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呼唤着作战模式的划时代变革,在各国军事学术界守旧与变革的激烈争执中,这些著名将帅几乎全是敢走新路的勇者。朱可夫反对把坦克作为步兵支援武器的作法,积极主张建立苏军的坦克机械化部队。巴顿则是美军坦克部队的创始人之一。二战初期,他带着强烈的兴趣注视着欧洲战争的发展,如饥似渴地阅读代表当时先进思想的有关人物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指导原则。此外,这些将帅均懂得任何灵巧的现代化武器系统都不能代替受过严格训练、富有经验和作战勇敢的士兵,只有平时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带出一支纪律严明、指挥统一、战斗力强的精锐之师。朱可夫、崔可夫、蒙哥马利、巴顿都以治军严明著称于世。
  这套丛书还收入了三位分属于德、日法西斯国家的将领,他们是山本五十六、戈林、隆美尔。这三位将领都是疯狂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犯,但是他们在战术领域的创造,仍是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日本武士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缔造者,在偷袭珍珠港时首次把航空母舰编队投入实战,一举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的航空打击时代。开战之初,由他率领的日本联合舰队横扫了东南亚和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希特勒的心腹爱将隆美尔,在入侵法国、进军北非和抗登陆于诺曼底中出尽风头,尤其在指挥德军精锐坦克部队鏖兵北非时,他狡诈多变、以少胜多,一度进抵阿拉曼、兵临开罗城,撼动了英国北非防线的中枢神经,成为闻名遇还的“沙漠之狐”。纳粹德国军衔最高的“帝国元帅”戈林,也在组建德国空军并使其密切协同地面部队进行“闪击战”中为希特勒立下汗马功劳。但是,这些将领远不能同上述五位同盟国将领相比,他们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名出色的战术家,却不是什么战略家。他们缺乏通观全局、深谋远虑的战略才能,一旦在一个战略方向独当一面时便显得力不从心。尤其重要的是,他们都死心塌地地为法西斯、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卖命。他们在战术领域的创造,只是将法西斯的侵略推向顶点。他们的才干不仅没有造福人类,反而阻碍和延缓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他们因此也就成了千古罪人,而且终于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所谓“二战八大将帅”,当然不是说二战将帅仅此八位,或说他们是最显赫的八位。一些同样或更加著名的将帅,如艾森豪威尔、马歇尔等,只是因为已有传记出版,这套书中未再收入。对已收入的八位,不论是反法西斯的英雄,还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这套书的作者们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全面展示传主的生平事迹。不仅写他们的军事生涯、重要战绩,而且注意写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恋爱婚姻,揭示出他们成为将帅的人生轨迹;不仅一般地写他们的治军、作战,而且注意从政治上、战略上评价其成败得失,以使读者得到有益的启示。丛书力图融学术性与知识性、哲理性分析与生动的描述为一体,使之读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大变动时期。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有可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然而,世界还远非伊甸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仍然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一切为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立志从戎的热血青年,一切即将成为将帅或立志成为将帅的指战员都应该读读这套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这套将帅传记能够为有志者和广大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前言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帝国海军最著名的战将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法西斯疯狂向外侵略扩张的代表人物。他亲自策划、指挥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他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曾横扫整个西太平洋,骄横不可一世,为日本军国主义征服亚太,称霸世界立下了战功。
  作为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急先锋,山本遭到各国人民的极大痛恨。1943年4月18日,美军在“干掉山本”的口号声中,于南太平洋布于维尔岛上空伏击了他的座机,终使山本一命呜呼,魂飘太平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战结束后,山本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946年1月,山本的老对手、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充满敬意地对报界发表声明说,山本与日本陆军的观点不同,是坚决反对与德意轴心结盟的,也不主张与美英开战。自此以后,有许多在战时对山本恨之入骨的美国人反而对他充满了敬意,更有许多日本人把他说成是反战的英雄,有远见卓识的伟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人们对山本看法的改变?山本究竟是战争罪犯,还是反战英雄?层层迷雾笼罩在早已死去的山本五十六身上。
  毫无疑问,山本是日本最具法西斯侵略胆识和伎俩的将领。山本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使他成为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的人物。
  山本出生在日本一个贫困的旧武士家庭,经受过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早年在参加过日俄战争。他性情峻冷,喜欢赌博,善于判断,勇于创新。他既有无比坚毅的意志,又有清醒健全的理智。像许多武士的后代一样,他还有渴望为天皇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这使他具备了成为一员战将的基本素质。
  山本在日本海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缔造者,在世界海军作战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开创了海上航空打击时代,第一次把航空母舰编队投入实战,使偷袭珍珠港成为世界海战史上最成功的战例之一。
  作为一员战将,山本一向深谋远虑,算度准确,胸有兵机,用兵以突然、迅速和敢于冒险而著称。拿破仑在谈到优秀将领的标准时说:“要在一个人身上发现伟大将领所具备的各种品质,那是很难得的。最为理想的是,一个人的机智和才能,能与性格或勇气相互均衡。果能如此,也就与众不同。着勇气过人而才智不足,则易于鲁莽从事而缺乏深谋远虑,反之,若才智虽优而勇气不够,那他又会不敢毅然实行其计划。”山本喜欢赌博的天性,使他既具有赌徒的冒险心理,又不乏理智的谋算。这在他指挥袭击珍珠港作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大胆的想象、严密的推论、准确的计算,令他的反对者和敌人感到震惊。或许正是依靠这种在技术和战术领域里的创造,依靠使用航空母舰编队这种反常规新战术的强大威力和巨大震撼力,才收到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连胜、”盟军连败的奇效。应当说他达到了武将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略家孙子曾说过:“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山本作为一名辅国之将,不仅尽自己军人的天职,而且关心国家的成败与兴衰。他有过多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多次参加海军裁军谈判,与一般的将领相比,他对国际事务有着比较透彻的了解。在关系到日本帝国生死存亡的选择盟友和开战对象上,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一位日军将领考虑得都更全面,更符合实际。他基于日本资源和经济力量脆弱的弱点,坚决反对同德意结盟,不主张过早地同英美开战。他说:“战争需要国力、金钱,舍此无以支持战争,”“看看底特律的汽车工业,得克萨斯州的油田和遍布美国全国各地的工厂,便不难得出应得的结论。”“日本同德意相距遥远,如果同它们结成同盟,我们势必陷入同强敌美国在太平洋上孤军作战的困境。其结果,只能是为他人而火中取栗。”针对首相近卫的战争打算,他回答说:“如果一定要同美国交战,我只能坚持一年到一年半。”虽然不能像一部分日本人认为的那样,“如果政府采纳了山本的意见,日本不会遭此惨败”,但山本的意见毕竟更具现实性,在战略上高人一筹。
  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是生活在一个大时代中,周围的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他,在他身上留下深深的时代烙印。山本所处的时代,是日本法西斯猖撅横行的时代,毫无疑问,山本是一名主张扩张的大军阀,他与一般法西斯侵略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更多的计谋和理智,他是一名懂得如何更好地侵略扩张的出色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正因此,他较之一般的法西斯将领就更富于冒险性、危害性。
  本书依据大量、丰富、真实的历史资料,详述山本五十六一生走过的道路和他多方面的活动,着力反映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战指挥及其特色,并注意捕捉那些足以反映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生动细节,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野蛮性和凶残性。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偏颇与疏漏之处,敬期读者批评指正。

                            接培柱
                             1993年7月12日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