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陆航在 1933 至 1934 年间总计购买了 139 架“玩具枪”,除3架原型机外大部分是其基本生产型 P-26A(111 架),另外还有 25 架原定使用改进型“黄蜂”引擎的 P-26B。改进后的“黄蜂”引擎采用燃油射入式的工作方式,可以明显改善飞机的高空性能。不过这种引擎波音只拿到 3 台,剩下的 22 架 P-26B 于是装上了 P-26A 使用的那种化油式引擎,这些“杂交品种”被人们称作 P-26C。随着引擎供应的好转,一些 P-26C 也在后来被升级为 P-26B。P-26 的座舱底部装有两挺同步机枪,可以都是.30 口径机枪,也可以是一挺.30 口径机枪再加一挺.50 口径机枪,该机还可利用机身挂架携带至多 200 磅重的炸弹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第 20 大队的 P-26A 编队飞行 
P-26C “玩具枪”的出现恰逢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时期,军队各个的分支机构为了得到有限的政府投资而在相互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当时公众对军用航空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美国陆航于是频繁地进行公开展示以便争取来自民间的支持。30 年代中期堪称美国军机发展史上涂装文化最为繁盛的一段时间,美国陆航飞机的涂装标准规定机翼和机尾要涂成铬黄色,机身涂成蓝色,方向舵前缘一般涂一条垂直的蓝带,后面则涂 13 道红白相间的条纹,机翼和机身侧面涂带有识别功能的彩色条纹,此外各中队和各大队还会添加自己的个性标识,此时美国战机涂装之精美往往达到能和特技飞行队比肩的程度,驻扎在南加州马琪机场(March Field)的第 17 驱逐机大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大队下辖第 34、73 以及 95 三个驱逐机中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 34 中队就是最早的“雷鸟”中队,其在美国空军诞生之前 13 年就已经使用了著名的“雷鸟”徽记。

机身上的斜纹表示该机是小队指挥官座机,垂尾上的 P 指驱逐机(pursuit),R 表示第 18 大队,11 表示该机是大队中的第 11 架飞机 
17 驱逐机大队第 34“雷鸟”中队的 P-26A,注意其机背和机腹分别涂有中队和单机的编号  
第 1 驱逐机大队的飞机在机身侧面都涂有一条斜带,其下辖各中队均使用不同的颜色并将自己的队徽涂在斜带之上,图中这架 P-26A 使用的苏族印第安人头像就是 94 驱逐机中队的标志 古生物学者斯戴芬•杰•古尔德说过,进化发生的频率不是恒定不变的而常常是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结果 P-26 不幸地成为这个理论的牺牲品。“玩具枪”的不幸在于它出现于 30 年代航空大发展的开始阶段,说的具体一点就是,1933 年还算先进的 P-26 在马丁 B-10 轰炸机出现后就开始变得过时了(1934 年出现的 B-10 采用了全封闭座舱和收放式起落架,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 212 英里)。而 1936 年出现的塞维斯基 P-35 和柯蒂斯 P-36 战斗机则将 P-26 甩得更远,同期的许多国外机型像“飓风”及 Bf 109 之流等也在相继出现,P-26 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变的完全过时了,留在其血统里的保守基因注定了它被迅速淘汰的命运。心有不甘的波音公司继续对“玩具枪”进行改进,并于 1934 年推出了采用无张线悬臂式机翼、收放式起落架和封闭式座舱的 P-29,但是该机的时速始终无法突破 240 英里。美国陆航认为 YP-29(用于评估目的的预生产样机)的性能与 P-26 相比提高不多,不值得为它打乱原有的生产计划,而波音此时也开始大型飞机的研发工作,YP-29 于是就成为波音为美国陆军航空队所生产的最后一型战斗机。

YP-29 
驻扎在夏威夷惠勒机场的 P-26A,它们在第 18 驱逐机大队里只是跑龙套的小角色 伴随塞维斯基 P-35 等现代化战斗机的服役,驻扎美国本土的战斗机中队不再使用 P-26 型飞机。到 1938 年时,只有部署在巴拿马、夏威夷以及菲律宾等海外基地的美军部队还在使用 P-26,有趣的是淘汰下来的 P-26 往往被用作高级教练机来培训驾驶新一代战斗机的飞行员。当波音的 P-26 生产线还在为美国陆航运转的时候,中国国民党政府也采购了一批款式与 P-26 相仿的波音 281(中方称为波音 248)战斗机,波音公司在 1934 年共为中国生产了 10 架上述飞机,不过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拖到 1936 年才向中国发货。这些波音 248 均由 17 中队使用(中队长黄泮扬,Wong Pan-Yang,是来自西雅图的一名华人志愿者),并在随后参加了保卫南京的战斗。1937 年 8 月 15 日,8 架波音 248 攻击了 6 架日军三菱 G3M 轰炸机并将它们悉数击落,其中王潘洋驾驶的 1701 号击落了首架日机(随后与队友共同击落了第二架),黄新瑞(Wong Sun-Shui,生于洛杉矶的华人志愿者)驾驶 1703 号机击落了第三架,参加此战的波音 248 则没有任何损失。不过严酷的战局加上简陋的条件使国军的波音 248 损耗殆尽,至 1937 年末为止已没有一架可以升空作战,第 17 中队后来换装了格洛斯特“斗士”型双翼机继续参战,其中王潘洋驾驶“斗士”将个人战果提升到 5 架,而王森水在 1941 年 3 月 14 日阵亡前总共取得了 8 又 1/2 架战果。


中国波音 281 机队与飞行员 西班牙在 1935 年买入一架波音 281 以评估其作为纽波特-德拉热(Nieuport-Delage)NiD-52 战斗机后继机的可行性。1935 年 3 月 10 日,一架没有任何武备的波音 281 被运至位于马德里的巴拉加斯(Barajas),波音公司和西军飞行员共同负责该机的测试飞行。由于波音给每架飞机开出了 500,000 比塞塔的高价,西班牙政府决定放弃波音 281,转向霍克公司购买了由西斯班诺-叙扎公司制造 50 架“愤怒”(Spanish Fury)双翼机的生产许可证。1936 年 7 月 18 日西班牙内战爆发时,那架尚未武装的波音 281 仍然留在巴拉加,共和军在其翼下安装了两挺.303 口径的维克斯机枪用于作战目的。该机以格塔菲(Getafe)机场为基地执行过多次对地攻击任务,其中一次是该机与三架“愤怒”、四架德瓦蒂纳 D.372、两架洛瓦 46(Loire 46)以及两架 NiD-52 战斗机组成的飞行编队协同完成的。到 1936 年 10 月中旬,西班牙共和军在格塔菲机场的空中力量只剩下一架“愤怒”、一架德瓦蒂纳以及那架波音 281,10 月 21 日,共和军飞行员拉门•普帕内尼(Ramón Puparelli,参加过波音 281 的测试飞行)驾驶波音 281 起飞拦截三架叛军的菲亚特 CR.32 战斗机,结果普帕内尼的飞机被击落,普帕内尼本人跳伞逃生。过了一些时间,西班牙共和政府(虽然不是那架波音 281 的购买者)通过其驻巴黎的外交使团向波音公司代表威尔伯•詹森(Wilbur Johnson)支付了 20,000 美圆的“使用费”。
1941 年末美国卷入二战之后,P-26 已经成为地道的飞行古董,驻扎在菲律宾的“玩具枪”部队已于 1941 年夏全面换装 P-35A 战斗机,而 12 架退休的波音 P-26 则被移交给驻扎吕宋岛巴坦加斯(Batangas)机场的菲律宾陆航第 6 驱逐机中队(由Jesus A. Villamor指挥)。第 6 驱逐机中队的 P-26A 是唯一参加过二战(此处为西方标准)的 P-26 系列飞机,驾驭它们的菲律宾飞行员在随后的空战之中表现出了可敬的勇气。1941 年 12 月 12 日,中队长维勒莫上尉在巴坦加斯上空率先击落一架三菱 G3M2 轰炸机,12 月 23 日,中尉琼斯•凯尔(Jose Kare)甚至击落了一架“零”式战斗机,尽管小有得手,面对着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压倒性优势的日军,P-26 就像它的外号那样成为一把无用的玩具枪,1941 年圣诞节前夜,菲军最后一架幸存的 P-26 为避免落入日军手中而自行焚毁。

菲律宾陆航第 6 驱逐机中队的波音 P-26 战斗机 驻扎在巴拿马运河区的 P-26 是最后一批幸存者,美军在珍珠港事件后依然使用它们执行运河沿岸的巡逻任务,这 11 架 P-26 直到 1943 年才在被新式飞机取代并被移交给巴拿马政府。危地马拉空军装备的“玩具枪”一直服役到了 1950 年(被美国剩余的“野马”式战斗机所取代),这些的 P-26 后来按照战前美国陆航的花哨样式重新进行了涂装,人们现在可以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里见到它们。

危地马拉空军装备的波音 P-26A 战斗机,所属部队驻扎于危地马拉市的阿罗拉机场 波音 P-26“玩具枪”是美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机型,尽管它的身影如同流星一般辉煌而短促。P-26 曾经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它的出现揭开了 30 年代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军用航空技术大发展的序幕,不过也正是由它引领的这股时代浪潮最终将其无情淘汰,为其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P-26 在航空爱好者心中的形象依然是美好的,人们只要见到它就会对那段色彩斑斓的岁月生出无限怀念之情。
 波音 P-26A“玩具枪”参数表
长: | 23 英尺 7.25 英寸(7.19 米) | 高: | 10 英尺 0.5 英寸(3.06 米) | 翼展: | 27 英尺 11.5 英寸(8.52 米) | 机翼面积: | 149.5 平方英尺 (13.89 平方米) | 空重: | 2197 磅 (997 千克) | 最大起飞重量: | 2,955 磅 (1340 千克) | 航程: | 360 英里 (579 公里) | 巡航速度: | 199 英里/小时 (320 公里/小时) | 最大速度(7,500 英尺高度): | 234 英里/小时 (377 公里/小时) | 实用升限: | 27,400 英尺 (8,350 米) | 造价: | 16,567 美圆 | 引擎: | 普拉特&惠特尼 R-1340-27 发动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