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抗日将军-孙立人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作者不详。6 Z8 q( f7 c+ i! T& t  X
9 Z9 U& Y+ D- H' p+ V" r- s
由于刚刚在witp里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曼德勒争夺战,特将本文全文转载,以永远纪念长眠于异国土地的抗战勇士。
6 P( u6 l# n5 C$ s
' L$ j+ X6 t4 N
' e3 U2 U; h% H5 `* g: i9 t3 X6 I7 T) M$ ?3 X
    孙立人,安徽庐江人。1900年生。父孙熙泽,光绪甲午科举人,历任登州知府,登莱青胶道台,山东审判厅长等职,为段祺瑞皖系的重要文职人物。后从事教育,曾任北平中华大学校长。  . y; N% t4 M! _5 u
; ~3 \4 \7 T# y# _1 x, c: d
  孙立人自幼在家塾中受教,奠定国文和英文基础,后孙随父在山东期间又学德文。时孙方9岁,目睹山东租界德人对华人之欺凌,成为孙投身军事之导引。  
3 R+ R4 @, [$ g# w5 \1 I! I$ s; e  P( {% q5 o2 l, M4 n
  孙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美预科。预科共八年,孙因期间受伤病休一年,于1923年毕业。其间于1921年作为中国国家篮球队先发阵容参加在上海举行之远东运动会,战胜日本,菲律宾,获冠军。  # W9 R' g8 T' x3 @* J8 A, W
: W) {8 `$ Y5 H7 V& G, u; N/ R
  孙于1923年清华预科毕业,即来美求学。孙原欲学军事,但其父对当时北洋军阀甚为反感,反对孙学军事。故孙选入普渡大学学土木工程。因其预科已习工程基础科目多门,故入三年级。1925年取得工程学士位毕业。即申请得入弗吉尼亚军校,斯时其父鞭长莫及,亦无可奈何。孙因已有学士位,故直入军校三年级习文史,1927年以文学士毕业。毕业后赴欧考察各国军事后返国。  ; ~4 j. s! u& ]  o

4 ?, v% m$ s: [: N, [4 h$ K% |  孙返国后其父因原为皖系大员,欲为子在冯玉祥军中谋一高职,但孙心气甚高,反要自己独立从基层去作起。1927年入即现政大前身的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学生大队队付。1928年,蒋介石请来德国军官顾问团,欲建立新式国防军。先成立陆军教导师,孙即请调入任上尉排长,开始其一生的军事事业。孙在教导师表现出众,很快升任少校连长,中校营付,中校营长。1930年孙请调入宪警教导总队任上校第一大队长,因其好友,清华预科同期,诺维其军校毕业的齐学启相邀。但不久就因怒打克扣兵饷的军需官,与教导总队长关系恶劣。
* T$ w# ?8 E% a1 {5 [$ o# G0 ^( F% Z/ G, U. k3 x8 o; i
  同年因德国顾问推荐,调任蒋介石的侍卫总队上校付总队长。然孙热衷带兵打仗,对卫队无甚兴趣,1932年即请调入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特科兵团上校团长。税警总团很快扩编为6团2万5千人,孙任第4团团长,驻防江苏海州。  
( h( e2 A4 k; z- S) ~" k
& E" ?5 j% q8 Y8 \3 f9 h& h9 a6 Y  孙立人一生4次练兵,这次海州练兵是第一次,历时6年。期间曾有短暂的离开海州执行剿共,驻防等任务。孙立人把第4团练到如何,可以举几个例子。    t2 ~  f# f! D$ U: K7 z
& N/ @& ~9 k$ w2 W
  1933年税警总队调江西剿共。期间参加剿共的共48个单位举行射击比赛。孙立人税警第4团占了个人前十名的7位,并夺取团体第一名。刘勘83师在七琴吃紧,在税警第4团赶来增援前就转进了。孙以1个团接下一个师也不行的防地,打破红军的夜袭和粮食封锁,迫使红军放弃对七琴的争夺。  
5 w0 I4 i) \$ u. ^0 c4 \" L5 z3 A( P" n- L; P4 g
  1936年西安事变,税警总队奉调到潼关。第4团奉命派一连任总司令部警卫。这个连到任后,除当日服勤务的士兵外,其余仍按孙立人平时规定出操训练。司令部的参谋长发现后大骂连长:“你们是来训练的还是来担任警卫的?”
' g+ F( n( n5 e/ m1 x1 C1 l( r5 t8 \. {( H, \. v
  连长说:“我们团的规矩如此,除现场勤务外,每日都要不断训练。”参谋长说:
$ l2 x4 n! ^( F, P0 D1 o; d
) x: c: D! {/ R: H6 {4 t9 o, c  “现在是作战时候呀。”连长说:“平时战时都是一样。”参谋长说:“胡说,我不懂这些洋规矩。”  
' P4 A( ?% w' R; Q# V4 m: d* e- H# g
7 A2 e4 k, v' F4 o' N  1937年抗战爆发。税警总团配属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参加凇沪抗战。编为一,二两个支队。司令官分别为何绍周,王公亮。总司令黄杰。孙立人的税警第4团在蕴藻浜和大场两处战役中脱颖而出。当何,王皆因指挥无方而被撤职时孙立人被升为二支队少将司令。防守苏州河周家宅一线,与日军血战两周,孙立人被日军迫击炮击成重伤,全身中弹片十三处,昏迷三天。  
, e0 y" M+ M/ e  G+ e' H, E) R
6 V: y" b/ c2 L9 e- Y& @  {! u  1938年2月底,孙不待痊愈即匆匆赶往武汉。时原税警总团司令官黄杰被三战区长官顾祝同拉拢,将税警总团凇沪抗战后的余部编为四十师。而五千余伤员就不管了。孙即以这五千人于1938年3月重建税警总团。此时税警总团受正规军系统歧视更重,军官士兵来源全要自筹。孙立人努力招回原税警第4团的旧部和军中旧识,又自建军官队军士队训练出下级军官和军士。士兵则慢慢招募,非常辛苦。1938年底,移至贵州都匀,正式开始孙立人的第二次练兵。
/ Q% U$ a/ ^) x, r7 i
" O9 D; |7 _" M  到1941年底,所部第2,3,4团和直属队改编为陆军新38师(第1,5,6团被戴笠吃掉,士兵解散任各处的卫兵〕。新38师编成后参加军政部战力校阅,名列第一,立刻从丙种师提升为加强师,编入缅甸远征军。孙立人三年练兵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 X4 j8 u( S' F; a8 E- c
& P: t2 w; d+ {! k7 b
  远征军于1942年4月抵达缅甸,准备曼德勒会战。兵力部署是,右翼为英第1军下辖之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英澳军第63旅,英装甲第7旅。中央为中国远征军第5军,左翼为远征军第6军。后方守备的预备队是远征军第66军,即新38师所属的这个军,散布于曼德勒到腊戍的公路沿线。  8 R; P% U6 U1 A; [, R5 L7 O$ N

, }( {& c; S3 z  4月14日军左翼的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战术,派二一五和二一四联队占领拼墙河南北两岸阵地,将英缅军第一师全部和战车第七旅一部后路切断,包围于拼墙河南的仁安羌。英军反复攻击均告失败,粮弹告竭,又无水源,陷于绝境。4月15日深夜英缅军总司令官亚历山大元帅向中国远征军求援。4月16日晚孙立人率本师刘放吾一一三团往援。于18日凌晨赶到仁安羌,立刻发起攻击,至中午攻占拼墙河以北所有阵地。18日夜,一一三团第一第二营从渡口以东一英里处偷渡拼墙河,19日凌晨5时突然向日军侧翼发起攻击,同时第三营于正面渡口强渡拼墙河。日军三十三师团不愧日军精锐,射击准确,逆袭果断,然一一三团激战至下午六时,终于将日军阵地攻破,迫其向伊落瓦底江溃退。到20日全部残敌肃清。此次战斗救出英军7千余人,并夺回被俘记者教士约5百人。一一三团以寡击众,亦付出重大代价,战死三营长张琦以下204人,伤318人,全团伤亡近半。  
& a6 B3 p5 B5 w# F! e% Z
) g" u2 V9 L4 W; x  西线战况因仁安羌战斗得以扭转,然东线日军五十六师团却击破远征军第6军防线,迅速直插盟军后方,致盟军全线动摇,不得不放弃缅甸撤退。新38师这时已接下英第1军防线,掩护已丧失战力的英军撤退,但中线的第5军军长杜聿明却很过分地要新38师把中线也接下,因殿后阻击战斗是很危险的任务,有新38师殿后,杜的第5军就可以摆脱开日军,至于新38师如何以1师之力阻击日军的18师团,33师团,55师团共3个师团,要付出多少伤亡,即使阻击成功如何敌前摆脱接触,他杜聿明自然不关心,只要自己的部队安全就好。孙立人指挥新38师以逐次抵御,漂亮地进行后卫战斗,幸好日军的33师团因仁安羌战斗败于新38师而变极谨慎,前进不力,使新38师得以以主力掩护中路第5军。  * L) p8 S$ {7 q* ~! G7 m
- C' n& Y. ~+ }5 j3 f7 n, a. l* j$ p6 |
  新38师掩护英军和第5军撤过曼德勒后,英军撤向印度,第5军撤向云南。杜命新38师继续殿后掩护第5军,在温藻阻击日军,更过分的是要新38师派113团将第5军侧翼要点卡萨也接下。孙立人接受任务后,要求杜聿明将其控制的远征军直属汽车团和第5军直属汽车队共600余台汽车中拨与新38师少量,杜一口拒绝,所有汽车均给第5军,一台也不能给殿后的新38师,连113团远去卡萨保护第5军侧翼也不给汽车运输,要113团连夜徒步强行军前往。其指挥道德之低下,那也不用再说。
9 A. X% Y1 D6 z/ |8 n9 W; ]$ W

; y; X- b3 w! x3 s5 D[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7-2-16 12:07 编辑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5月8日,远征军将领开会决定如何撤退事宜。时穿插的日军56师团先遣队已抢占滇缅公路上的密支拿,截断了远征军主力回云南之去路。远征军最高指挥长官史迪威和罗卓英命撤向印度,但皆指挥不动杜聿明,只能指挥远征军长官部撤向印度。杜聿明要撤回云南,但面对刚千里跋涉赶到密支拿,立足未稳且补给缺乏的少量日军却又胆小如鼠,不敢发起攻击,要部队抛弃战车火炮等重武器,及汽车辎重,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孙立人当场提出异议,认为远征军尚有4个半师及战车团重炮团之强大兵力,因立即攻击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野人山极为荒凉,无水无粮,是葬送远征军之绝路。杜自然听不入耳,只是要新38师继续殿后,阻击日军,等第5军入野人山后尾随跟进。孙立人既无法不让第5军自投绝路,却不能让新38师也覆灭在野人山。新38师并非第5军部队,如要讲杜聿明远征军副司令官的职位,则又高不过司令官罗卓英和史迪威,故孙立人决心先完成阻击任务,掩护第5军全部进入野人山后,指挥新38师撤向印度,总算是对杜聿明第5军仁至义尽了,要知道杜聿明只知让新38师和日军战斗掩护第5军撤退,那管新38师的死活。  
; {6 k% C# [/ e' c5 g' k
% F& ~6 _. m' C" E% F  孙立人指挥新38师主力在温藻阻击日军两日到5月10日后,任务完成,即以112团殿后,师直属队和114团先向北撤向卡萨的113团,113团从9日起已与日军56师团迂回过来的部队激战于卡萨。孙带114团走到半路,得知殿后的112团在温藻被围,未能摆脱日军,而卡萨113团虽仍在与日军激战中但地形有利未被包围故有能力自行摆脱日军。孙立人即电令113团从卡萨向西自行撤向印度,自率师直和114团调头向南,出敌意料,和114团里应外合击溃日军的一个步坦联合快速部队,救出114团,向西撤向印度,经17日抵印。新38师官兵沿途尚从自己亦缺的水粮中省出部分救助数千印度和华侨难民。113团亦于不久后抵印。而第5军则在野人山中病饿死大量官兵,其中杜聿明率军直属队和廖耀湘新22师最后还是撤到印度,18000人只剩下三千余难民般的残兵。另跟随第5军后入野人山的66军第28师五千人因前面第5军已将树皮草根等都吃完,处境更惨,最后只剩百余人活命。  7 N* }5 q" q+ ?# b

4 V, ^, v5 S; V7 H  新38师抵印边境时虽已历经战斗多日和长途跋涉,但仍军容严整,士气饱满,英印军将领原因见退来的英缅军尚溃不成军,殿后的新38师必更为溃散,有意解除其武装,但见到新38师阵地军容后立即肃然起敬改为欢迎。新38师随后派出1排参加驻印9国盟军联合阅兵式,夺得第一。  
" D% O6 @3 A9 g9 O" H' [, [
' K. C* t! e2 U  1942年7月,中国驻印军成军,下辖新38师,新22师。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训练地为兰加。1943年2月,在驻印军建制下成立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孙立人因第一次缅战有功升兼中将副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廖耀湘新22师和从中国空运入印的胡素新30师。此次练兵,中美双方之间颇有争执。先是因史迪威换掉驻印军副参谋长温鸣剑,致使孙立人和廖耀湘联名电蒋介石要其迫史迪威收回成命,被蒋压下。后双方在训练上又有歧见,孙廖要在日间的美式兵器教育外更于早晚训练渡河,丛林战,夜战等科目,而美军教官认为会使官兵过于疲劳,最后史迪威同意孙廖意见。何应钦赴印视察训练时特告诫孙立人以中美合作大局为重,避免冲突。1943年3月,新38师因原来战力就强,故首先完成整训,开赴缅北,开始为打通中印公路的第二次缅战。  
6 X' S% ^6 W, n
% N- Y5 V. c" J! z9 a4 e1 S  第二次缅战第一个战役是艰苦的野人山战役。野人山全为原始密林之高山,极为险恶,大部队难以补给,重武器亦无法使用,日军18师团55联队以小部队构筑据点逐山防阻,新38师亦以连为单位轮番攻坚。到1943年10月,新38师打通了野人山。此次战役共阵亡连长30余人,平均全师步兵连连长换过一遍有余,山地丛林战之艰难惨烈和日军精锐18师团的质素顽强可见。新38师在野人山中到处见到第5军病困而死将士的白骨,常常是一堆白骨围着枪架而坐。  0 N4 _& ~% l7 W4 Y3 Q& M
1 u7 c2 L: j4 ^$ @! w+ l* b
  野人山战役后新38师112团即进入胡康河谷,开始胡康河谷战役,在拉家苏,于邦,临干一线展开。日军兵力为56联队和55联队,配有重炮。而中国军队方面因史迪威之参谋长波特纳研判日军兵力有误,以为还是如野人山一般的小股日军,故只有112团一团兵力,没有重炮,连团属迫炮连亦未被允可前往,因为补给困难。战斗开始后双方呈胶着态势,日军遂集中55联队主力于中路于邦,反将前来进攻的114团一营的一个多连于11月22日包围。这个连就地构筑工事,日军空有兵力火力优势竟历时34日始终无法攻克其阵地。  
8 M* \; f6 H0 H, T6 T, m
1 H" q  t, r6 F0 v. `6 |6 W  112团发现当面日军兵力后,即报孙立人。孙即欲率兵增援,波特纳仍不同意,认为补给困难,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孙同史迪威同飞往战场上空观察后,史迪威即同意孙意见。孙立人率师主力增援,急行军20多日穿过野人山,赶到胡康河谷,114团第1,2营用于于邦方向。从12月26日起,激战3日,将于邦日军击溃,击毙55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约一千余人。日军18师团,兵员来自九州岛,以强悍著名全军,历经凇沪,南京,广州,昆仑关,南洋,新加坡,马来亚,缅甸诸多战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次为前所未有之失败。
& ^2 Q" L) l. P  Z3 ]6 X8 A# q' Q- l* K
  在师团长田中新一报告中言:“进攻于邦之敌军,总是逐次渗透到我阵地侧背,突然进攻,使我军障碍设施和正面火网完全无用武之地。我军本来具有善于热带丛林战的特长也被粉碎,不得不被迫后退,情况不断出现逆转。‘  & g& v6 E6 Y$ O- B

+ @/ D3 v0 i! W* W  `  于邦战斗同时,左翼的113团3营和112团主力在临滨击溃日军56联队,乘胜追过大龙河。右翼的114团3营则在大龙河下游偷渡,迂回退至大龙河右岸的55联队残部侧背,55联队在于邦战斗后心胆已寒,见侧背受威胁,立刻仓皇撤退。新38师轻取胡康河谷日军四大要点的大柏家。  
  U8 p/ s, g5 R7 \5 }
& c3 S1 ~" P# N$ L  大柏家战斗后,战役进入决战阶段的孟关战斗。18师团放开正面,意图引诱中国军队进攻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孟关,而以主力从右翼包抄进攻孟关的中国军队侧背,一举歼灭。驻印军方面作战计划,是以训练完成的新22师配属军重炮团和战车营攻击孟关,以新38师112团和113团掩护22师左侧背。  
- _# B. E8 ~) b/ c: y: Z# U& F
# X0 Y5 L7 O: A  战斗开始后,新38师即在大比河南岸截住日军的迂回部队,而新22师在孟关苦战一周,伤亡惨重,寸步难进。孙立人得知新22师困境后,不经请示史迪威,留112团在大比河和日军相持,分出113团迂回抄击孟关背后的日军要点瓦鲁班。113团于3月5日抵达瓦鲁班,将其包围后发起攻击。被中国军队切断后路的报告当日传到孟关,日军军心大乱,新22师乘势发起攻击,战车营一举突破日军防线,田中新一和日军从小路仓皇溃退,连师团长官防大印都被缴获。3月9日,113团攻占瓦鲁班,缴获日军枪炮弹药堆积如山。胡康河谷战役的胜利,使史迪威将指挥权交回孙立人和廖耀湘两位师长,在此之前,史迪威跨过军直接指挥到师,且师长对本师的命令亦需报史迪威核准后方能实施。此次战役后,孙廖对各自部下的命令只要通知史迪威,无需批准。  
4 a2 B, m$ I; \( f! i9 M2 b' f$ C: b5 p" l5 e
  3月14日,驻印军乘胜攻击孟拱河谷。孟拱河谷,从西向东,是卡盟,孟拱,密支拿三大要点。史迪威的作战计划,是以新38师和新22师攻击卡盟,将日军主力吸引到孟拱以西,再从空中突袭日军后方的密支拿。    D2 W  B, Z- A6 N. D6 g

' z9 z- @3 ?2 s  驻印军首先要打开孟拱河谷的大门,即长20英里的布杰班山天险。新22师从正面佯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越险峻的库芒山脉迂回抄向布杰班山后路。112团1营则在113团更外侧施行更深远的迂回。新38师在此前已多次以侧翼迂回赢得胜利,田中新一已受教训。然库芒山脉奇险无比,田中认为无论如何大部队无法翻越之。113团以无比坚韧之毅力历14日终于迂回成功,和新22师两面夹击,只用一天就占领了布杰班山天险。  7 I1 G/ Y% o, Y3 `7 k+ e8 j2 f1 x/ k
, F0 V0 h7 m( y) r
  日军见驻印军势不可挡,即飞调原防守密支拿的114联队主力和56师团146联队一部,增援加迈的刚补充完的55和56联队。史迪威即以新30师之88团,新50师之150团和美军梅利尔特种团长程偷袭密支拿。5月17日,150团突袭攻占密支拿机场,盟军立刻从空中运补重武器,粮弹和增援部队新30师之89团。5月19日,盟军向密支拿发起攻击。然盟军过于谨慎,投入过多兵力警戒掩护,攻击兵力过少,只150团一团,无力攻克密支拿。以后日军援兵源源赶到,盟军虽亦以空运增兵,但战机已失,突袭变成了强攻。
/ ]( ?9 y  K9 R3 U. l0 I+ c
' q4 Q: [7 ~4 Y! q% ?( p3 E3 G  密支拿奇袭未能达成作战目标,对战局影响甚大,因5月底即将开始连绵数月的雨季,其间空运甚为困难,而密支拿一万多盟军补给全靠空运。非常危险,急需正面我军攻取加迈和孟拱,以打通到密支拿的地面路线。孙立人决心再用迂回敌后战术达成此一作战目的。5月21日,112团奉孙立人命负4日干粮和1个基数弹药插向卡盟背后的西通。112团隐蔽地穿越日军多层警戒线,于5月25日赶到南高江东岸。南高江原水流甚缓,但连日大雨后江面宽达千米且水流湍急。3 m' K: u# N  S' l+ h( o

( R( `& t5 p  ^4 C  112团以急造器材连夜偷渡,于26日凌晨突然攻击西通,日军惊惶失措,还以为是伞兵天降,到27日,112团已经完全肃清西通和周围地区的日军第12辎重联队,炮兵第21大队1中队,和警备队共二个中队。共击毙日军9百余人,缴获155重炮4门,满载械弹汽车75台,骡马500余匹,粮弹仓库15座。28日,112团继续向南北两面发展,击毙日军二百余人,占领粮弹仓库20多座,日军在孟拱河谷的粮弹辎重大部落入112团手中。29日,日军为挽救危局,以18师团之114联队从加迈方向,第2师团之第四联队和53师团151联队从孟拱方向,配以重炮战车南北夹击112团。112团两面作战,寸步不让,一直坚持到6月14日113团从加迈方向攻到,南面日军也退保孟拱,共击毙日军二千七百人,日军3个新锐联队全被打残。  * J  D$ Z+ t, ]" X+ m$ \
2 L  r3 K# d! M, q- F
  112团迂回西通,切断加迈日军18师团后路后,孙立人抓住战机,以113团向加迈猛进,加迈日军18师团各部因后路被112团切断,粮弹俱绝,虽欲死守亦无可能。113团于6月9日攻克加迈。在113团攻击加迈同时,114团向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沿路冲垮日军阻击,于20日肃清孟拱外围要点。21日,原从孟拱往援密支拿的53炮兵联队回援孟拱,在城郊被114团伏击击溃,联队长高见量太郎被击毙。  : G1 r, X* W* h7 ^  [2 `4 [
* h) O4 Y, R1 |; J, m$ q% g
  22日,114团在大雨中发起对孟拱的攻击,官兵在没过大腿的泥水中奋勇向前,孟拱日军18师团,53师团,第2师团各部都是新38师手下败将,全无战意,到25日,114团攻克筑有坚固工事的孟拱,田中新一从地道狼狈逃走。至此,已歼灭孟拱河谷日军主力,密支拿城外的盟军亦无须再两面作战和全依赖空运补充,仅剩密支拿尚待攻克。日军从卡萨以53师团128联队和补充完的53炮兵联队向密支拿增援,于密支拿以南被113团和114团伏击,激战3天,被大部歼灭。从此密支哪日军再无援可期。新38师在孟拱河谷战役中歼灭日军18师团全部,及53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各一部,击毙日军一万二千余人,自身伤亡尚不到千人。8月5日,盟军历经78日苦战,终于攻克密支拿。此战盟军先后共投入6个团,即梅利尔特种团,新30师全部3个团,新14师42团,新50师150团,歼灭日军约3千人,自身伤亡约7千人。  & X2 p  H  J# c. a* L2 B* h

6 Y. H/ f) V/ \  孟拱河谷战役结束后,驻印军乘雨季进行休整。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孙立人新一军下辖李鸿新38师,唐守治新30师。廖耀湘新六军下辖李涛新22师,潘裕昆新50师,龙天武新14师。日本中国派遣军为解救50万缅甸方面军的危局,于6月发动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中国军队精锐大部用于缅甸战场,且蒋介石指挥有误,战局不断恶化。新六军新22师和新14师空运回国增援,新50师留缅编入新一军。

. ?, \9 B+ k) P! k8 q- W5 s' R
# X( k5 r. D& _, T[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7-2-16 12:03 编辑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9月,史迪威和蒋介石彻底闹翻,双方因中印缅战区的各种问题观点不一而势同水火,其中特别刺激蒋介石的是史迪威欲以美械装备八路军,史迪威要亲自指挥中国军队特别是远征军。因远征军7个半全美械军的压倒优势兵力从5月起向西攻击日军56师团腾冲,龙陵一线,付出惨重伤亡历时4个月仍不能得手,反而频频出现险情。从印度向东攻击的仅一个军兵力之中国驻印军则将日军18师团全部,53师团,第2师团和56师团各一部歼灭,打通了滇缅公路的三分之二。罗斯福总统为中美合作大局,将史迪威调回美国。  3 `, q- r  m3 d0 L

8 t5 j6 Z# L  S. B  史迪威和孙立人在共事期间,因训练,作战争执不断。胡康河谷战役孟关战斗中因对114团使用而双方大闹一场,孙立人将中印缅战区参谋长,兼驻印军总指挥的史迪威从中午关在师指挥部外直到黄昏。但二人虽然关系一直不是很和睦,却也有耿直的纯粹军人间的惺惺相惜。孙立人频频顶撞,史迪威有气度容纳,是孙立人的幸运。而史迪威有孙立人这样优秀且敢于直言的将领,也是他的幸运。
) _& x* J' R( u- }& |) \. p1 i! P( h4 @6 @, r% Y, \5 ~8 u( k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凡事都不争执,史迪威反不欣赏,除密支拿战斗后期外也不让他参与指挥作战,只让其负责后勤和训练。  " p7 x) _6 a. f' K( l6 {9 \% O

: v/ J- `6 v, N: t) c  史迪威将军在临别之际,向孙立人遗书告别。全译如下:  
9 k: q$ T. I& H0 ]( Y
7 G$ s5 j  F2 W5 k3 U! G/ `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  
1 a* ]4 ^* j& \/ E' E4 C
8 f( x* s; j" Z! V0 s& b# |4 O  亲爱的孙将军:  
3 K/ D' N7 t+ E% C& D" p2 }- Y  Q
4 |, K* q1 O3 M& G$ s4 A7 r: r7 ^  我已被解除中印缅战区的职务,必须和您分别。要在长时间的并肩战斗后就这样离开您对我来说是很难的。如你所知,我一直坚持中国军队只要有适当的装备和训练,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军队比肩,我很欣慰我们已经有机会将之证实了。5 Z& V$ D! I& ^* d
4 B- I# ^1 y: J& R; F6 R
  您已经充分证示了中国军队的勇敢和能力,而能为此略尽微力让我非常骄傲。没有人能抹杀我们证明了的事实。从此已后,您已是世人瞩目的军人了。您已经为一支新的,善战的国家军队打好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将能够建立起使中国自由和强盛的陆军。您应该以您的此一成就自豪,我希望您能够忘却我们之间以往的所有误会和冲突,把我当作您和中国的朋友。  
& h7 t7 a* H7 I
$ g/ ?6 ~5 f* _, ?4 i# T- u  忠实的,史迪威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2 v" f* m4 F" m& ~! h( X% G, s$ _! n  y
' V0 h, d2 p: p  f/ L  新一军经过近2个月的密支拿休整,于10月15日开始缅甸反攻第二阶段作战。此时中国远征军已基本攻占腾冲龙陵一线,但伤亡惨重,无力完成原来的任务,即打通滇缅公路从云南到密支拿段。于是重新划分任务,中国远征军负责肃清云南境内日军56师团的少量残部。中国驻印军接过打通滇缅公路剩余段的任务。  # j. ?3 @0 R/ i, `: w2 {2 u
" r! K. t$ c3 q# o2 Y" v' p6 r5 f) y& O
  新38师担任攻击滇缅路要点八莫的任务。八莫守军是日军第2师团搜索联队,16联队一部,及18师团55联队在孟拱河谷被歼灭后重建的一部,再配以重炮和战车各一部。新38师一路拔除日军前哨据点,于10月底抵达日军太平江防线。孙立人再用两翼迂回战术,从上下游渡江,突破日军防线,于11月中包围八莫并攻占八莫外围所有要点。新38师经过1个月攻坚战,将守军五千余人全歼,击毙八莫守备队司令官原三好大佐,攻克了工事要塞化,号称至少能坚守三个月的八莫。缴获仅重炮即有28座之多。当时正是中国国内战局最危急时刻,日军攻克桂林后再克独山,都匀,重庆震动。新38师攻取缅北重镇八莫将中国国内民心士气大为振作。  
( g! S  L  ]9 v+ L
# ?5 j* P- j# K9 `6 U6 {! S" _  新38师攻击八莫同时,孙立人命新30师绕过八莫,指向八莫以南40英里,位于中缅边境的南坎。12月3日,新30师前锋90团与北上增援八莫的日军遭遇。日军兵力为重建的55联队主力,重建的56师团146联队一部,炮兵18联队一部,辎重工兵各一部,和新锐的49师团168联队全部。14日,日军集中主力强攻90团3营防守的5338高地,从日到晚一昼夜间连续冲锋15次,遗尸1263具,90团乘势反击,日军丢弃大量枪炮弹械逃走。
1 P! x# ^" `$ S9 n( L% j- ^, z5 O, j5 K0 @' t8 _" J7 ^
在90团和日军激战同时,88团,89团,112团,114团从侧翼绕过直取南坎,于1945年1月7日将南坎包围,15日,在大雾中一举攻克远征军两次攻击不能攻克的南坎。新一军又应远征军之请围歼位于老龙山,芒友的日军56师团。新38师主力于22日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滇缅公路就此全部打通。2 f% ?# n3 K! d1 P: S6 J3 P. W- _
' i$ W% Y- W9 s2 I* ]
  同时114团将56师团向南出路封锁并阻击北上增援的第2师团第4联队。新30师攻取老龙山,再于2月8日取南巴卡,将56师团残部大部歼灭。新一军继续前进,连续攻取新维,腊戍,将第2师团,第49师团残部歼灭。这时新一军右翼队的新50师经过半年战斗,先后攻克万好,南保,南杜,西保等要点,最后于3月30日攻克乔美,歼灭56师团最后的残部,结束了缅北作战。  
0 @( C; v, V  z6 R5 C
: B3 x' t/ R8 b- `  b  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  
& d: I. U5 H6 U3 c; N$ a  p1 Z' _' }
  孙立人率新一军在缅甸作战期间和战事结束回国以前,尽全力救助缅甸华侨,故后来1950年第8军第26军残部退入缅甸后得到华侨在兵源,钱粮上的全力支持,得以在缅甸站稳脚跟。  
2 U0 Q. q  Y9 q/ Z1 n
6 R: O% D: G5 y& r7 X, y/ u6 L  1945年6月,新一军奉调回国,编入第二方面军序列,从南宁出发,向广州攻击前进。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投降。9月7日,新38师进入广州,特务营占领原沙面英租界布防,师炮兵营在宝安海岸构筑阵地,炮口对准海湾中的英国军舰。新一军驻防广州期间,孙立人用3千日本战俘修建了位于白云山马头岗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因抗战已胜利,即命投入新一军中的共一千多青年学生退伍。  0 {2 r' r: Q" J. m- ]% A( C

- `$ N; C& Z+ Y  以一个军歼灭日军十余万人1946年1月1日,孙立人奉命参加联合国参谋首长会议。2月17日,新一军开始奉调船运秦皇岛。3月下旬全军运抵东北。随即北上铁岭,锦州,辽中,沈阳,新民等地,并无大的战斗,倒是驱逐了一些每日抢劫强奸的俄军。  % T7 z% F3 J' i6 ^
, b/ {- q3 E" T( V5 @+ N, `* I
  4月5日,新一军奉命出铁岭北进,经开原,昌图,攻击四平的林彪主力。
( z- V6 x$ X! s) m& b# e0 N$ d' J. \& g5 u
  新六军,52军出辽阳抚顺南下攻击本溪的南满共军。  8 T6 c) o, q9 Z3 u
8 ?, t3 y; w! p
  4月7日,左翼的新38师113团前进到昌图以北的兴隆泉,遭到预伏的林彪亲率的1师,3师8旅,10旅的包围。113团在包围中激战到4月10日,112团和114团已从外围逼近,林彪解围而去。新一军继续北上,攻占鸶鹭树双庙子泉头一线,逼近四平。4月16日,刚投入四平方向担任左翼迂回的71军主力在四平近郊金山堡遭受重创,丧失战斗力,只剩下新1军独力从正面强攻四平。这时新1军没有军长在营已有4月有余。大战在即却仍不见带领他们一齐斩关夺隘,横扫印缅的军长归队,全军将士士气浮动。熊寿辉派郑洞国临时指挥新1军。郑洞国虽是新1军第1任军长,但一直在后方负责后勤,训练等,在新1军将士心中的威信无法和孙立人相比。故从4月21日开始攻击四平,3个师长都态度消极,火炮打得凶,地面步兵却不努力攻击。  
8 L/ K: H. k/ j% q2 S! t: \+ }3 j  g- p4 U- x/ t; Z; W; V3 h
  5月10日,蒋介石不得不电召仍在华府开会的孙立人回国统率新1军。5月15日,孙立人赶到新1军军部,连夜制定攻击计划。5月16日,新50师从正面攻击,新30师和新38师从侧翼攻击,孙立人亲到各师前沿,新1军官兵见军长回来了,士气大振,奋勇猛扑林部防线。5月17日,新50师150团首先突破,攻克四平东南制高点五顶山,林彪指挥部队连续反击,始终无法夺回。5月18日,新38师114团突破四平东北防线,新30师88团突破城南防线,林彪弃守四平。这时廖耀湘新六军前哨刚赶到四平东面的火石岭子,杜聿明却在报纸上发表廖耀湘攻克四平。孙立人在第1次缅战坚持己见率新38师西去印度,全师得脱险境,杜聿明率部第5军走野人山,病饿死无数将士,最后还是到印度。孙的新38师一直掩护第5军到撤进野人山,只有杜对不起孙,决无孙对不起杜,杜却从缅战后一直忌恨孙。其实,孙虽从师长升为军长,但那是有歼灭10万多日军的战功在背后的,杜从第1次缅战后并无对日一战,抗战胜利后却仍高孙一级,背后除了用野人山里第5军将士的累累白骨和昆明兵变解决龙云来对蒋介石个人表示的忠心还有什么?  ; P7 a& p0 c# Q" m( d" r- b' B3 s$ i
4 {1 g0 S* N) g
  新一军攻克四平后,杜聿明命新一军尾随林彪攻击中长路上下一个要点公主岭。廖耀湘新六军则从四平以东超越公主岭直取长春,这样部署之用意自是要把占领长春的功劳给他的旧部廖耀湘而非孙立人,因公主岭已筑有防线,是林彪计划中要固守的要点。不料孙立人带新一军飞兵猛追,林彪刚退到公主岭,孙立人亲率新50师强渡辽河,攻击公主岭,林彪仓皇北逃,属下各部也各自夺路乱走,再无法有有组织的抵抗,不但公主岭一日即失,连长春也没有守。5月23日,新50师150团和新38师搜索连分别从南面和东面进入长春。5月24日,新30师攻占怀德,新38师出长春继续向北追击,新50师在长春城内布防。此时南满鞍山海城的60军184师告急,杜聿明命整个东北国军中位置最北面的新一军的新30师和新38师南下去救,新50师留在北满归廖耀湘指挥。杜的作战命令中,令新30师于26日集结于四平,新38师于27日集结于四平,解救鞍山海城的184师。这个命令的荒谬,首先在于新一军离184师最远,且已在战斗中展开,集结须时,即使新30师和新38师能按杜的命令于26日,27日集结于四平,再赶去鞍山海城,184师早就被歼灭了。再次,即使要新一军去救,也因应以集结在长春立刻就能出发的新50师去救,而非展开中的新30师和新38师。杜聿明的用心,无非是要借次机会将新50师从新1军分出而调入新6军,因密支拿整编后本将新50师编入新六军,后新六军空运回国,新50师留缅编入新一军。  
3 E: x* _+ W& |2 [  J: p' O  a6 }
  24日蒋介石召见孙立人,听了孙报告后,可能也觉得杜聿明做得过分又笨拙,只是为了顾全杜的面子,命新38师休整以后去南满帮助扫荡一下就回北满,新一军主力还是留在北满。  
+ j7 G& {2 J; N6 [
1 e5 C' h+ l. d# N* R$ }新一军继续北进,占领德惠农安等地。6月4日,新50师149团渡过松花江。6月5日,攻占陶赖昭车站。6月7日,马歇尔将军等三人军事调解小组下令新一军停战。孙立人即留一连防守陶赖昭桥头堡,余部返回松花江以南。  
. Q7 S2 c0 }/ U5 B$ f7 b( r, m1 k( l$ V6 A- Z% D
东北停战以后,国军方面立刻就暴露出兵力不足之问题,盖国军占领大量土地,皆因林部四平一战后一直被国军紧逼而缓不过气来,一旦双方停战,林部立刻就显示出兵力雄厚的优势。以划分给新一军的防区为例。东起老爷岭,西迄农安,北抵松花江北岸,南达公主岭,正面宽达300英里。要有连贯的防线决无可能,只能行据点防守,被林彪围点打援将是不可避免。而蒋介石的军事思想,土地比任何都重要,收缩防线主动放弃一些地方是决不允许,总要到连部队和土地一起送掉才死心。  ! ]+ v7 {/ g0 Y& r

5 L; l& \& F) \- o4 ^0 \  X( ~1 Y  东北停战4月,10月初南满共军三纵四纵发起攻击,东北战事重起。12月底,杜聿明率主力南下攻击3纵4纵,林彪就于1月初一下江南,率1,2,6纵和3个独立师,先包围其塔木的113团1个营,再歼灭来援的113团主力,最后再攻克其塔木。2月,林彪率1,2,6纵,3个独立师和1个炮兵师二下江南,先在城子街歼灭89团,再围攻德惠新50师。杜聿明命新50师突围,师长潘裕昆请示孙立人。孙命新50师不要理杜的命令,坚守德惠,自带3个团增援德惠。为防林彪围点打援,孙立人带3个团长程迂回,于3月3日赶到德惠,林彪解围撤回江北。此役,149团因坚守德惠被蒋介石赐名中正团,149团2连防守松花江北岸陶赖昭桥头堡,陷于战线后30英里,被24倍以上共军围攻24天而坚守成功,被蒋介石赐名中正连。林部四平败于新一军后,为鼓舞士气,消除对新一军的畏俱心理,提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
+ K* W' w7 ^. K/ C2 i
3 I7 U2 H/ U1 t4 l* o8 L# n  德惠之役后,反流传“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

& b9 }7 U9 Q6 Z4 b$ _  `5 N$ V8 k  r- R1 B+ a, U- \- c
[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7-2-16 12:04 编辑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月,林彪三下江南,先重创71军,再包围杜聿明和新22师于农安。杜惊慌失措,急电九台新30师救援。唐守治率新30师迂回往援,避开了林彪的围点打援,林彪解围而去。但杜仍在其后的军事会议上指责唐守治,孙立人因此和杜当场闹翻。杜告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新一军,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的虚职。孙立人于4月26日,将新一军交接给下任军长潘裕昆,不久即回南京,升任陆军副总司令官兼陆军训练司令官。7月孙立人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 S& {3 L9 D) [/ A# a) u! G

- y7 D3 F$ X& M" p6 J" e  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11月,孙立人将陆训部迁到凤山,并调新一军教导总队第9期毕业学员入台作为示范队。  . f# A" E& h' J! s$ `6 s- b* O

) U; S. f8 M& G5 |& Y5 J  孙立人的原来的新军训练计划是要以新兵训练。但当时已无可能,改为训练现有部队。1948年1月,凤山陆训部的训练机构定名为第4军官训练班。青年军201师随后抵凤山受训。  
8 g" \( Q7 K2 j% F' Y7 b9 @$ u
6 _3 l3 Z9 ^9 S  1949年8月陈毅华东野战军部叶飞10兵团攻克福州,10月又克厦门,准备攻击金门。金门守军为李良荣22兵团,其中第5军共三千人守小金门,第25军40师五千人守大嶝,第25军45师五千人守大金门岛,22兵团司令部和第25军军部和直属队共6千人也驻大金门。第25军已是第3次重建之部队,此前先在碾庄,后在福州被歼灭,战力较弱。李良荣8月赶到金门后即急电台湾请孙立人派新军增援。这时台湾只有80军下辖之青年军201师,206师,207师。其中完成训练的只有201师。孙立人即命郑果201师师直属队和601,602团约七千人船运金门,配属25军。201师603团赴马尾掩护其他部队上船后返台湾。李良荣在金门校阅201师后,写信给孙立人言:
; \; p1 V0 o( }2 e: ~' C
/ h" e6 L2 X+ N# T: S  “201师的精神纪律及战斗技术,均为今日部队中的最优越者,金门有此一师,乃敢夸言稳固,此皆吾兄忠诚及智慧所得之结果。”  
- a6 e2 V/ k. S* M& Y: f
- ^6 e6 |0 a: b7 @) p  f/ i  10月12日,胡琏12兵团从汕头撤退,其中18军共八千人退到金门。1 D& f7 h! t& o: g; U

* Y" I3 k0 d3 \. f/ i  金门岛防区划分,以最强的25军201师守适宜登陆的西区北半部,次强的25军45师守东区北半部。18军守东区南半部,25军40师108团守西区南半部。  
2 z% |$ h7 N( L, ]- s% m
, i& t( e8 m* D/ h4 i8 [  10月24日夜,叶飞10兵团以3个团向金门发起攻击。左翼队244团在属602团防区之琼林登陆,中央队251团和右翼队253团在601团防区之古宁头到林厝间登陆。叶飞的战法,明显有轻敌的意味。一旦上岸,即不顾一切向纵深猛插,除253团因地形所限而大部被压缩在古宁头外,251团和253团都穿过滩头阵地向第2线防守阵地冲去。这样的战法,用于战意薄弱的敌手是可以的,但对201师,反而陷在滩头阵地和第二线阵地之间,腹背受敌。( M/ D: u6 ?) Y6 f3 ~

. B- z( n! P4 t9 L凌晨后,602团投入预备队第1营配以战车3团1营反击,很快将244团击垮,冲到海边和团主力会合,随即向左旋转,将251团压缩到古宁头。14师42团留在林厝负责肃清251团约1个排。  0 U5 x) H6 I3 a: A0 Y  r
& p, C  X: A* B/ J9 Y
  25日下午,投入18军118师和19军14师40团攻击古宁头的南山和北山村。26日凌晨,投入601团预备队第1营从湖下涉水绕到古宁头海滩上岸,和仍坚守在海滩上的第3营8连里应外合,攻占滩头阵地,再和12兵团各部合围。于下午攻占古宁头全部。最后打扫战场于27日上午结束。金门之战,后因孙立人下台,胡琏12兵团增援被称为胜利关键。但实战中,201师投入部分预备队后独立完成了反击,将对方压缩到古宁头,然后12兵团2个师方真正参战。由于叶飞没有船无法大量增援,即使没有12兵团,201师也能独立结束战斗。实际上,由于12兵团是被歼灭后重建的部队,战力很弱,反而拖延了战斗。胡琏在其“金门忆往”书中述42团团长李光前阵亡一节中即可看出12兵团战力之弱:“其第二营一班长告我曰-本团之武器,乃收缴福建广东叛变之保安团队之武器,腐旧不堪用。我营只有五挺轻机枪,两挺打不响,三挺不能连放。团长见火力不能压制敌人,遂决计冲锋,但兵又都是新募集来的,伏地不起,团长乃身先士卒,冲锋而上。”而42团围攻的只是251团一个排而已,
  i9 [- n5 d$ X5 D, z8 U. f! R9 I& M5 L: `3 R" ?& t7 g
  最后这个排还大部突围而出到古宁头。而原在大陆就曾配属12兵团作战的战车3团1营1连长胡克华亦说:“像这种装备不全,连枪都不会放的新兵,如果没有战车营,这些人不是变了炮灰,恐怕亦准做俘虏。”  
% v" e. H6 ?3 \# M1 t: H4 _6 e9 Z) z% r3 c) t. C
  1948年底,孙立人兼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和台湾防卫司令。1949年8月,升台湾防卫总司令。制定实施台澎防卫计划,构建全岛防卫工事体系,整训撤台的80万败军。1950年3月,升陆军总司令。到1951年4月,台澎所有部队10个军都已经一年以整训,从刚到台时纪律全无,装备寡劣,多为抓来壮丁的一群溃兵变为编制充实,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很有战力的军队。  
) e: c0 ~* c1 B1 _7 ~+ U; f
( A6 k4 V1 w; F( D( m2 j/ j  然国民党内军政各派系,是所谓内斗内行,外战外行。孙立人做事认真不讲情面,一切秉公办事,将各个派系如蒋经国,彭孟辑的政工情治系统,黄埔系的陈诚,周至柔,俱都得罪,即成众矢之的。蒋经国要学习苏俄的做法,将其政工系统控制军队,而政工人员质素却又低下,故为孙立人所抵触。陈诚,周至柔,则因黄埔系已是其土木工程系的一统天下,却因孙立人任陆军总司令,反对军队分派系,而势力受挫。除各系对孙的攻击外,令蒋介石对孙怀疑的则是孙立人公开讲的军队国家化的建军理想。盖蒋视国军为其私人军队,孙立人要军队国家化,岂非威胁蒋的独裁?而孙本人,并未看清其对蒋的忠诚,同其对国家的忠诚,其实相互冲突。故直到针对他的“孙立人兵变”案发生仍茫然不觉。  
6 r# ]% t0 ^! |7 n; v/ t) i1 B& K1 j& i% y: F
  孙立人兵变案,正称郭廷亮匪谍案。1955年5月25日,陆军步校少校教官郭廷亮被政工系统从校中逮捕。其后台湾即传闻有兵变企图被侦破,而兵变涉嫌参军长孙立人上将。  
4 h$ Z+ X9 w2 x2 Z. p; N
3 f3 J6 p+ V5 ?3 H- k8 b0 o  海外舆论亦予以高度关注,各种猜测俱有。8月20日,蒋介石总统令发表,称孙立人因匪谍郭廷亮案引咎辞职。同日,由新闻局发表案情,云郭廷亮在任新38师炮兵营长于东北作战时投入共产党谍报组织。来台后从事渗透颠覆活动,1995年5月预谋发动兵变,被缉捕。孙立人因失察而引咎辞职,并请查处。$ x4 t6 O% D7 P7 }. Z& V! `" c! |

9 D1 i: t% B; A+ t  由特设之九人委员会详察此案。委员会由陈诚为主任。10月20日,委员会发表调查结果,即将案情同样重述一遍,同日再发总统令,云据九人委员会调查结案,孙已辞职,即毋庸议处,由国防部查考,以观后效。但海内外舆论皆因此案详情始终没有发表而对此案性质多有怀疑。9月20日,监察院部分委员联名提出议案,要求由监察院依照宪法授权,成立调查委员会对此案调查。即成立曹启文为首的五人委员会,到11月20日完成调查,不料此调查未发表调查报告,成有头无尾之状。另外此案共判郭廷亮等35人,都是中下级军官。首犯郭廷亮为无期徒刑,其余有15年,10年,8年数人,大多是4年。当时震动世界的孙立人案就此结案。孙立人就此被软禁在台中,在家中种花养鸡,教育子女。

5 U% z- o7 I3 e2 L( Q: p4 f
% ~' Q% s1 s+ ^' o  A[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7-2-16 12:05 编辑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史迪威这个醋性子就是想要挟蒋委员长将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所以支援延安一说不过就是他要挟的手段,他当时也没有能力将大量物资给那些等待摘桃子的货色们。) p2 I5 D$ K+ v1 I+ N0 v( F5 Y/ \8 x

- Y3 z1 r% W2 U- B3 o3 N" [[ 本帖最后由 Corsair 于 2007-2-16 12:19 编辑 ]
史迪威在大陆好歹也呆了n多年,怎么就对大陆的事一点也不开窍呢?不过他给老蒋打工肯定觉得很亏的,看到小字辈们一路军长、集团军司令地狂升,心里不爽啊。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校长据说还是很佩服小胡子的,但他就没有小胡子一举扫荡掉冲锋队的魄力。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小胡子怎么说也是个奸雄,雄才鬼才还是有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蒋介石这个人过于感情用事,妇人之仁,所以误掉江山。就拿张学良这件事来说,叛变罪无可开脱,要么就干脆毙了,要么就索性送还延安方面,让他们去接这个烫山芋。结果又不定罪,就这么不疼不痒地好吃好喝伺候着,让这个花花大少白白成就了根本不配的令名。其它人一看这么闹都没事,关键时候顶不住了各生异心也很正常。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