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生产是服务于战斗需要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提供足够数量的正确的战斗机。
# h; ]1 {3 }& k) c, P根据目前对国内外战报的简单总结,日军空优基本上在海盗入役后出现下滑,在地狱猫入役后出现转折点。2 i; d3 S0 x3 C* q2 j. A
参考一下PzB的例子,日军飞机损失数目在海盗入役后大幅度上升。
0 e [1 Z+ p' _42年9月, 日军损失4000。 盟军损失6000,! b4 K3 }& ]- }
43年2月, 日军损失6000, 盟军损失8000,/ ], K3 \7 X; G, b, B
43年6月, 日军损失8000, 盟军损失10000,% b* F* _" m1 L# K; n3 t+ D' ]
43年9月, 日军损失10000,盟军损失11000,
. G3 b( z' z) G3 g! T$ j+ u43年11月,日军损失14500,盟军损失13500,. ?7 x& U# P+ k, P1 u& j' e" M
44年2月, 日军损失18000,盟军损失15000,
$ s+ W6 [ c3 K* K, h" s- @44年5月, 日军损失22500,盟军损失16500,
c+ D' G- D0 A% L3 f1 ^44年7月, 日军损失29000,盟军损失19000,8 V& s) E# l) Y# y3 s! @
44年10月,日军损失35000,盟军损失20000,* Q/ l6 S" h" \$ E; ?
45年1月, 日军损失45000,盟军损失23500,
4 h" q& h/ G5 t45年2月, 日军损失51000,盟军损失25500,# q/ l' w) L4 e$ r$ J$ j
楼下的execl精通的可以做个图表,分析一下日军损失的上升曲线。 8 Z$ f4 C2 g6 ^# L3 Q
' }8 E. @7 h. }8 A1 `* w3 l从战略上看,43年44年正是双方互相拼血的时候。日军在这个阶段拥有的鲜血越多,总崩溃的日子也就随之推迟。日军在这个时候能提供尽量多的“正确”的战斗机,将是整个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关键保障。因此,日军的飞机生产应该以43年夏季为一个爆发点。
% v; V8 l8 M+ I- [! _0 t; f
* I( g) X' @$ ~# K0 {" E! b( D预研飞机的要求是:
8 u d% C) D; D3 T ]# X' v1、应该全力研发43年下半年到44年年内的战斗机* E: H* S: c- |7 s/ K
2、研发的战斗机应明显具有性能提升( ], h' u% n# M9 J7 |
% s6 B% d8 ]0 g5 H7 a. E6 ~3 f" D9 f
反对大量研制45年以后的战斗机,理由是:5 v- J7 ^' ^. u. O% Y4 g, B$ m1 L
1、45年以后美军海量航母和P51D相继入役,日军的新型战机不具有绝对优势性能,回天乏术
3 y. L0 k) O ]3 C2、长达数年的研发会耗去数千架(甚至可能是上万架)战斗机的产量,造成44年战斗机供血不足
; `- R2 j5 o( z. @' g概言之,研45年飞机等于是在错误的时间提供不足量的正确的战斗机。
0 G1 c4 r8 O g% a; ?$ o欢迎楼下的探讨,灌水就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