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二战美军步枪一览

转自:http://bbs.napolun.com/thread-23498-1-8.html

M1式加兰德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1920年加兰德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开始设计自动装填步枪。1929年样枪送交阿伯丁试验场参加美国军方新式步枪选型试验,通过对比试验,1932年加兰德设计的自动装填步枪被选中。其间,美国军械委员会指令更改样枪的口径为7毫米,中选后又遭到军方否决,仍然被要求采用7.62毫米口径。经过进一步改进,1936年正式定型命名为7.62mm M1式步枪,1937年投产,成为美国军队制式装备,用以取代美国陆军的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手动后拉式枪机)。M1式加兰德步枪是枪械历史上第一种大量生产进入现役的半自动(自动装填子弹)步枪。 当德国步兵理论开始注意机枪时,美国的理论还停留在以来福枪为重心上。
M1式加兰德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部分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靠近末端处一导气孔进入一个小活塞筒内,推动枪机回转实现解锁,后坐过程中完成抛弹壳动作同时成待击状态,复进过程中完成子弹上膛,枪机闭锁。相对于同时代的后拉式枪机步枪(手动装填子弹),射击速度有了质的提高。在战场上其火力优势可以压制手动装弹步枪。易于分解和清洁。装8发子弹的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枪空仓挂机,弹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会发出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一次压入弹仓的弹夹在子弹打光之前再次装填子弹不方便。作为半自动步枪,弹仓容量还嫌太少。
M1式步枪投产之后最初生产和装备军队的速度都十分缓慢,随着美国于1941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兰德步枪产量猛增,它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加兰德步枪装备了很多国家的军队。一直到1957年,M14自动步枪列装后,加兰德步枪才退出现役。作为替代者M14自动步枪还保留了很多加兰德步枪的特色。
1944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加兰德步枪的基础上,加装2.5倍瞄准镜、枪口消焰、腮垫等专用附件,命名为加兰德M1C/D狙击步枪。
服役期间 1936年 - 1957年
子弹 .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
(7.62 x 63mm步枪弹)
枪机 气动, 转拴式枪机
发射速率  
出口初速 865 米/秒
有效射程 730 米
空枪重 4.3 公斤
全长 1.1 米
枪管长度 610 毫米
弹匣容量 8发
瞄准具 窥孔
变种 M1C/D狙击步枪
建造数量 ~ 540万






[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08-9-25 08:14 编辑 ]

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

M1903式步枪,因其生产厂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而得名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步枪(也有译成春田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弹仓式步枪。1903年命名“M1903式”作为美国军队制式步枪。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制式装备。
M1903式步枪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毛瑟兵工厂的特许下研制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98系列毛瑟步枪,可以认为是以毛瑟步枪为基础的变型枪。外观上,缩短了枪管,长度比毛瑟步枪短,拉机柄改为向下弯曲便于携行。由容量5发子弹的弹仓供弹,用5发分离式弹夹装弹。M1903式步枪配用的M1906式步枪弹(或称0.30-06步枪弹)是在毛瑟式无底缘弹的基础上改进的,成为美国军队以后五十年间的标准步枪弹药。早期的M1903式步枪还配有杆式刺刀,后改用了匕首式刺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参战时,M1903式步枪数量不足,美国将同样仿自德国毛瑟步枪枪机的一种恩菲尔德步枪P-14命名为M1917式步枪补充短缺,甚至一度在前线美国军队使用的M1917式比M1903式还多。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只保留M1903式作为制式步枪,M1917式全部撤装。 1938年,取代M1903式步枪的M1式加兰德步枪产量不足,M1903式步枪仍然是美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仍大量装备。剩余的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包括改装成狙击步枪,称为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步枪。该枪加装光学瞄准镜,具有精度上的优势,为不妨碍瞄准镜的使用拆除了机械瞄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援助法案大量的M1903式步枪装备中国军队,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
M1903式步枪成为美军制式装备100年后,它还在美国军队中少量服役。其枪身金属部件镀铬处理,配白色背带,供训练与检阅使用。

规格
类别 手动,单发
口径 7.62毫米
枪管长度 610毫米
弹药 0.30-06(7.62 x 63mm)M1906式步枪弹
弹匣容量 5发,内置弹仓
枪机 手动栓式枪机
全长 1097毫米
重量 3.94公斤
射速  
出口初速 813米/秒
有效射程


M1式卡宾枪

M1式卡宾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武器之一。是枪械历史上按照公认的卡宾枪定义第一种专门设计的大量生产的卡宾枪。是一种近距离单兵肩射武器。
1938年,美国陆军要求为军官、军士、司机、机枪手、通讯兵及其他不便携带来福枪的人配备一种介于步枪与手枪之间的质量不超过2.5千克的轻武器,作为轻型自卫武器用以取代手枪和冲锋枪。1940年美国军方批准展开研制计划。由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设计的样枪以及弹药被美军选中,1941年定型,命名为M1式卡宾枪,并于1942年进入现役装备部队。直到战争结束,M1式卡宾枪共生产了近六百万支。
M1式卡宾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单发射击,自动装填子弹,由15发弹匣供弹,枪托上可以附加携带两个备用弹匣的弹匣袋。M1卡宾枪发射专门研制的7.62毫米口径的枪弹(7.62×33mm),这种子弹是在手枪弹药基础上研制的,是一种圆头弹,侵彻效果比冲锋枪使用的手枪弹强,有效射程更远,但是不适于远距离射击,与其归类为减装药步枪弹,不如归类为加大威力的手枪弹合适。 早期的M1式卡宾枪不配刺刀,后来根据军队的要求,在枪管下方增加了刺刀座,配备M4刺刀。
M1式卡宾枪具有质量轻、射击时容易控制等优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1式卡宾枪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近战武器。但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在严寒低温环境下M1式卡宾枪的可靠性表现得很差。越南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将M1式卡宾枪作为军事援助输出,是南越军队的主要武器。M1式卡宾枪曾经是联邦德国巴伐利亚乡村警察以及以色列警察使用的武器。
M1式卡宾枪改进型号:
M1A1,1942年定型,折叠枪托型,金属制骨架式枪托向左侧折叠,供空降部队使用。
M2,1944年定型,增加快慢机,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选择杆抬起阻铁,解脱击锤,枪即可连续发射。弹匣容量30发子弹。
M3,1945年定型,改装红外夜视装置,加装喇叭形枪口消焰器。
规格
类别 半自动步枪(M1)
口径 7.62 毫米
枪管长度 458 毫米
弹药 M1式.30 卡宾枪弹
弹匣容量 15发或30发分离式弹夹
枪机 气动,转拴式枪机
全长 904 毫米
重量 2.36 千克
射速 750 发/分 (M2)
出口初速 585 米/秒
有效射程 300 米


美国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

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由于具有质量轻、枪管容易拆卸、携行方便等特性,被美国海军陆战队选作制式兵器,装备伞兵部队,另外还装备美陆军特种作战部队。 开发与发展 约翰逊M1941轻机枪是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的发展型,梅尔文·约翰逊早在1936年开始试制可与M1半自动步枪竞争的小型半自动步枪。约翰逊的设计思想是: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并配备小型闭锁系统,这种设计不论对小型半自动步枪还是对小型全自动武器,都是最佳的设计。导气式轻武器,需要配备与枪管平行的活塞筒和开闭锁杠杆,因此不容易变换枪管,而且质量较大。与此相反,枪管短后坐式轻武器,无需活塞筒和开闭锁杠杆,容易实现膛口部轻型化和变换枪管。约翰逊完成该枪的基本设计后,于1938年辞退海军火器公司的工作,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独自设立公司,进一步设计约翰逊步枪。他按照自己的观点,设计发展型半自动步枪,并同时试制可半自动、全自动射击的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每次改进之后都使全枪质量增大,相比之下,约翰逊设计的全自动步枪,不含弹匣大约6kg,由于质量轻,称之为步枪,实质上是一支配用两脚架的轻机枪。   
用作制式兵器
1940年12月,美陆军对约翰逊试制的半自动步枪进行试验,试验后作出以下评价:"约翰逊半自动步枪,无论结构、功能或从生产容易程度看,均不具备替换M1步枪的条件"。然而,美海军陆战队对约翰逊半自动步枪不像陆军那样冷淡。据说有以下背景:发明人梅尔文·约翰逊退役前是在海军陆战队武器学校受过教育的海军军官,不能说没有熟人或亲属意识。然而更重要的背景是,M1步枪的生产无论如何也没有走上批量生产轨道,并且有优先发给美陆军的倾向。因此,以M1作制式武器的海军陆战队,对M1的需求在数量上得不到满足。1941年12月,日军偷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事件,迫使美军投入"二战",此时,美海军陆战队自动武器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于是,同年同月,美海军陆战队对约翰逊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进行试验,试验后作出以下结论:"约翰逊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质量均较轻,可简单拆卸枪管减小体积,便于携带","小型、便于携行的特性,特别适宜负荷和使用空间均受限制的伞兵部队用于空降作战"。美海军陆战队决定用约翰逊半自动步枪补充M1步枪的不足,并将约翰逊轻机枪列为制式兵器,作海军陆战队伞兵部队用的机枪,还给予约翰逊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为M1941的制式型号。根据1942年批准的美海军陆战队武装编制表,团级部队装备87挺约翰逊M1941轻机枪。      
装备部队
装备伞兵部队的约翰逊轻机枪,虽然不够全面优秀,但射击性能好。特别受到好评的是,全枪质量较轻、枪管分解简单,分解后可小包装运输。   美陆军的一般部队,整体上对约翰逊轻机枪不感兴趣,但与海军陆战队一样执行空降等特种作战任务的美陆军第1特种作战部队(FSSF),特别重视该枪的小型便携性。FSSF通过训练,不仅能使用各种制式兵器,也善于使用非陆军制式兵器。据记载,FSSF从美海军陆战队取得并使用的约翰逊M1941轻机枪总数达147挺。   “二战"中,美国供给德、日占领区抵抗人员的兵器,多数是利用多种物资集装筒挂在降落伞下面空投的。约翰逊轻机枪可分解成小件捆绑包装,是很重要的优点。因此,美国战略情报局(OSS)也采用了该枪。   法国被德国占领后,美国政府向流亡于英国的自由法军出售了1500挺约翰逊M1941轻机枪。因为该枪不是美陆军制式武器,陆军一般部队不使用才出售。   荷兰比美军更早重视梅尔文·约翰逊设计的轻机枪和半自动步枪。1940年,荷兰为了改变陆军轻武器的落后状态,进行了以美制约翰逊半自动步枪为候补制式兵器的选型试验。1941年5月荷兰在即将被德军占领前,选定该枪为陆军制式兵器,并向美国订货70000挺。美国政府考虑到远东的日本局势,决定将荷兰本国政府订制的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送往荷兰属领地印度尼西亚,因为当时荷兰本国已被德国占领,印度尼西亚的兵器供应断绝。 然而,1942年日军又占领了印度尼西亚,所以约翰逊M1941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只送出极少部分。

勃朗宁自动步枪

勃朗宁自动步枪(Browning Automatic Rifle 英文简称:BAR)。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参战后发现,在欧洲大陆环境恶劣的堑壕战中,他们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由著名武器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一种可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步枪的方案很快被军方选中,优先迅速投产,被命名为M1918式。

勃朗宁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原理,发射0.30-06步枪弹,由20发可拆卸弹匣供弹。枪管膛口安装圆柱形消焰器。机匣用一整块钢加工而成,所以外观上显得粗壮结实,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美国军队评价它是:在任何情况下很少发生故障。虽然原来是设计为单兵自动步枪,可由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于它的重量(重7.5公斤)不方便携行,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

因研制太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只有少量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服役,但是它仍然以可靠性好受到前线士兵的欢迎。到1919年末共生产了10万支BAR。 勃朗宁自动步枪在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仿制生产,作为轻机枪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1937年美国对M1918进行改进,改进了一个两脚架,命名为M1918A1式。取消半自动射击方式,全自动射击时射速两档可调,枪的重量增加到9.2公斤,被命名为M1918A2,1941年投产,是“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它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恰巧美国军队的步兵班需要班组支援武器,采用为班用自动步枪,每排3支,用来构建火力支撑点,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为提高,步兵对这种自动步枪十分信任。战争期间共有20万支BAR交付军队。 朝鲜战争期间BAR恢复生产,共生产了6万支。 勃朗宁自动步枪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实际上它扮演着轻机枪的角色。一方面20发弹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续性,一方面持续射击会烧灼枪管,而且枪管无法快速更换,这些妨碍它扮演真正轻机枪的角色。

1950年代末,发射7.62x51毫米NATO标准枪弹的M14自动步枪与M60通用机枪列装美国军队后,勃朗宁自动步枪退出现役。
勃朗宁自动步枪
类型 自动步枪
国家 美国
时代 一战后
历史
设计日期 1918年
生产期间 1918年到1950年代
服役期间 1918年到1950年代
经营者 美国
服役的战争 一战,二战,韩战
变种 1918A1,1918A2
建造数量  
规格
类别 连发选择性射击
口径 .30(7.62毫米)
枪管长度 610 毫米
弹药 .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
弹匣容量 20 发
枪机 气动, 开放式枪栓
全长 1214 毫米
重量 7.5 公斤(A1型)
9.2 公斤(A2型)
射速 300-450发/分;
500-650发/分(A2型)
出口初速 805 米/秒
有效射程 600 米







BAR在二战美军普通编制中可是起了“轻机枪”的作用哦!
一个曾立志成为海军军官的男孩,可现在只能在这实现他的少年梦想了...
M1感觉很好,尤其是弹出弹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