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帖][图文]P-40战鹰与A6M零式

作者:patrick masell  
翻译:不可考
转帖时修正部分翻译错误和行文,并配图



飞虎队的P-40




A6M零式舰战


        P-40与零式是二战早期双方的主要战机,两者均取得了卓著的战绩。由于在战争期间的广泛使用,P-40与零式不乏交锋的机会。但是,它们的发展与结果却各有不同。
        零式的发展思路源于1937年,九六式A5M服役前不久。九六式在一九三零年代的侵华战争中表现出色,但日本海军希望用一款新型的高性能战机取代配备开放式座舱及固定起落架、已经无法与西方现代战机匹敌的A5M。于是堀越二郎设计组被要求设计一款在速度、续航能力、装备、可视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机动性方面均十分优秀的,至少能达到九六式水平的现代战机。令人惊奇的是,他们最终设计出一款完全达到、并且在一些方面远超海军期望的机型。
        他们的产品被确定为零零型,即零式战机。最大平飞速度为532公里/小时,后期型号A6M5达到560公里/小时。三千米的爬升率为3分30秒。装备两挺7.7毫米机枪(螺旋桨)及两门20毫米机炮(机翼根部)。当时大规模生产的其它战斗机与这款新型战机的机动性相比均无出其右。鉴于零式的出色性能,日本海军开始发出订单,并在1940年7月31日正式命名为A6M(牛牛注:这是一个系列,例如零战二一型为A6M2,零战二二甲型为A6M3a,零战五二型为A6M5等等)。
        这时候,在太平洋的对面,P-40的问世则历经磨难。当时,寇蒂斯P-36“鹰”,即P-40的前身,还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前线战机。过时的P-26以及水牛式BUFFALO则仍在大部份遥远的海外基地服役。美国陆军航空兵已远远落后于欧洲的对手,战机的质量与性能已属二流水平。因此,美国急于寻求一款新型战机,能够与欧洲的标准相抗衡。在1937年,陆军航空兵向国内主要的生产厂家发出了招标意向。
        波音公司,共和公司Seversky,贝尔公司,洛克希德公司,以及寇蒂斯公司均参与了竞争,并提交了设计方案。洛克希德公司的方案为XP-38,贝尔公司是XP-39。XP-38的设计是革命性的:双引擎,涡轮增压确保了在高空环境的出色表现;前三点起落架充满未来概念,XP-39在当时完全是一种非常规的设计,配备涡轮增压的引擎安置在飞行员后方,以便在螺旋桨罩上安装37毫米大炮;它同样引入了前三点起落架,还配备了类似汽车的车门以便飞行员进出座舱;涡轮增压的引擎表现强劲。与之相反,寇蒂斯公司则不愿意耗费大量金钱进行全新的设计。他们重新设计了P-36的引擎,采用艾利森V-12(V-1710)水冷发动机以提升原有的性能,同时有助于减少风阻,增加速度。
        P-40的最大平飞速度由型号而有所不同。最初的型号为560公里/小时;C型强化了飞行员装甲保护,采用了自封型油箱,因此速度略为下降至555公里/小时;E型配备更大功率的引擎,提升至580公里/小时,至最后的生产型号N,则达到了610公里/小时。P-40的俯冲速度超过770公里/小时,B型能在5分钟内爬升到四千五百米,E型则在十一分半钟内爬升到六千米。最大航程约为1300公里,装备两挺.50口径(12.7毫米)机枪(机鼻)及四挺.30口径(7.6毫米)机枪(机翼)。D改型则采用了标准装备:六挺.50口径机枪(每边机翼各三支)。
        普通存在的误解认为P-40机动性能有限。事实上,在机动性方面,虽然P-40仍无法与零式抗衡(喷火、BF-109、P-38、P-47、P-51等等均是如此),却比大部份的现代战机,包括BF-109及P-51野马,更灵活!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陆军航空兵弃P-38而用P-40实为一大错误,但是在当时形势下,这似乎是最好的出路。美国陆军极端保守,新颖的、打破常规的设计往往不会有市场。P-38过于突破传统,非单一引擎设计不符合陆军航空兵对标准战斗机的理解;绝大部份官员都认为轰炸机总能够突破并进入位置,因此高空截击机的作用有限,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低空、耐用的设计以满足地面支援的需要,这也是他们抛弃P-39的原因(涡轮增压严重影响速度和低空表现);同时,洛克希德公司没有进行P-38规模生产的设施(这样一款设计复杂的战机可能一开始就注定不适于大规模生产)。而相对地,寇蒂斯公司只需要对生产线作少许改动即可生产P-40。最后,XP-38原型机在试飞着陆时坠毁,打破了洛克希德公司的希望。寇蒂斯公司在竞争中获胜,得到了陆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订单,以尽快更换过时的P-36和P-26。
        A6M零式与P-40战鹰的整体差异可谓有天壤之别:P-40强调速度和生存能力,零式依赖极小的转弯半径以及急速爬升赢得胜利。A6M的敏捷程度前所未有,在低空狗斗时几乎稳操胜算;强劲的爬升率使其在战争初期难逢敌手。就装备而言,零式的两挺7.7毫米机枪和两门20毫米机炮足以应付,但仅此而已;虽然其20毫米机炮射程有限,精确度差,在近距离内仍可造成严重损伤。同时,零式的视界极佳。
        暇可掩瑜,具备上述优点以外,零式存在致命的弱点:对战争后期的零式飞行员而言,在同一高度的最大速度比西方战机要低。早期型号最大平飞速度仅为532公里/小时,而最普通的A6M5亦不过达到560公里/小时。
        日军飞行员被训练成以低空狗斗的方式与敌作战。一旦速度超过440公里/小时,零式卓越的操控能力严重下降,这时候进行高速急弯几无可能。零式的最大安全俯冲速度为560公里/小时,一旦超过,机翼蒙皮将开始变皱,无法实施滚转;这时如果飞行员继续俯冲,机翼将有可能脱落。
        在任何速度下,零式的滚转率都比二战时期美国所有的战机来得差。滚转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所有的空中机动,除了筋斗以外,都是以滚转开始的!如果一架P-40骑上一架零式的六点,零式开始滚转急弯,反应足够迅速飞行员能将P-40滚转切入零式内弯,那么会有一段短暂的时间零式会完全暴露在P-40枪口下,并在其火力线中飞过。A6M也缺乏飞行员的装甲保护,或者自封油箱,这使大量飞行员付出了代价,子弹可以轻易穿透座舱的铝制蒙皮;没有自封油箱的保护,零式很容易被点着。
        在狗斗中零式的确是无敌的,而其出色的航程保证了战术的灵活性。零式应该是世界上首架长程护航战斗机,但是从综合角度来看,零式深受自身缺点的困绕。当它的对手渐渐意识到它的缺陷与限制所在时,无敌的零式便随风而逝。
        P-40则与零式完全相反。最快的P-40比最快的零式快了近50公里/小时,因此没有一架零式可以从它的同期对手枪口下逃脱。P-40的俯冲速度更佳,最大允许速度一般能达到770公里/小时,有时甚至超过800公里/小时。这样的优势对于实施一击脱离Hit & Run战术非常有利。P-40的结构强度能承受超过9G的过载,远胜相对脆弱的零式。同时,P-40的飞行员拥有装甲保护及自封油箱,所有美军战机的标准装备。
        至于谁的火力更胜一筹则有待讨论。零式的7.7毫米(.303口径)机枪具备优良的射程与精确度,但是由于只有两挺因此稍逊于P-40的12.7毫米(.5口径)机枪;20毫米机枪的威力足够,但是精确度很差,射程有限,连射速也较低。P-40的6x12.7或者2x12.7+4x7.6的组合的打击力就更为持久,同时精确,而且射程极佳,虽然威力弱于零式。综合两者的火力装备,如果用于对抗二战时代的战斗机,作者倾向于P-40;如果是面对轰炸机,则优选零式。
        P-40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其承受打击的生存能力,不管打击是来自机枪还是机炮,日常损耗,恶劣天气,还是粗鲁着陆。克莱夫·考德威尔Clive Caldwell,拥有28又二分一架击堕记录的澳大利亚头号王牌,在北非使用P-40时获得20又二分一架击堕记录的战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在北非托布鲁克为货机护航时,Clive Caldwell受到两架BF-109的伏击,其中一架的飞行员维尔纳·施罗尔Werner Schroer拥有114架击堕记录。BF-109向P-40倾泄了108颗机枪子弹,5枚20毫米炮弹,打坏了仪表盘、控制线缆、尾翼、机翼,Caldwell背部、肩膊、腿部受伤。战鹰并没有堕地,相反,仍然保持飞行;这位悉尼的小伙子没有逃跑,反而调转机头迎接德机。Schroer的僚机被击落,Schroer被吓跑,然后澳大利亚人返回基地。
        尽管在战争初期零式就赢得了无敌的称号,其实P-40更当之无愧。数不胜数的故事反映了飞行员对P-40的感激与称赞,其坚固的构造居功至伟。
        当中的一件秩事发生在苏联红军空军中尉Alexi Khobistoff身上,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战法,在积雪将机枪冻结的时候仍能摧毁敌机:瞄准了一架He-111轰炸机之后,他忙于解决机枪堵塞的问题,一不小心螺旋桨撞到目标上将机翼撕得粉碎, He-111翻滚堕地,而Alexi Khobistoff仍然继续飞行。于是他重施故技,当然这次是蓄意为之,将另外一架轰炸机的方向舵剪掉。Khobistoff的第三次,也是第五个击堕发生在一架BF-109将他彻底击伤之后,顽强的Khobistoff朝他看到的最近的德机俯冲,将德机的尾部搅烂后跳伞逃生。在医院呆了几个星期之后,Khobistoff再没有尝试这种高难度的特技。
        然而战鹰也存在不足。其中一项就是爬升率逊于A6M及其它二战战机。曾经有一批在爪哇被日军缴获的P-40,原计划用于日本本岛防御,经测试后发现爬升率仅仅优于九九式轰炸机。P-40的后部视野不佳,无法与零式相比。转弯半径也比零式要大,但是其它战机也不过如此。在一个急速转弯的狗斗中P-40不能与零式匹敌。同时,P-40的失速性能颇差(由于这个原因在训练当中就损失了不少飞行员和飞机)。P-40的航程约为一千三百公里,远低于零式,而最大实用升限与之相比,包括几乎所有的德机,就相当低了。
        P-40最大的弱点是在高空环境下性能的急速恶化,使其无法胜任高空护航战机的角色。P-40飞得越高,表现就越糟,就好像零式速度越高机动性越差一样。在六千米高空,操控性、速度急剧下跌;到达九千米后,简直不能算是一架战斗机了。P-40最理想的高度应该在四千五百米左右。
        当飞行员们了解到这些缺点并能采取措施回避时,一切变得更容易了。而零式,相对地,在敌机不降低速度进行转弯动作时则无法发挥其特长。但是,在1940年零式面世时,虽然古典的狗斗战术因为技术发展的原因变得过时,但由于所有的战斗机训练学校仍然鼓吹狗斗,零式在战争初期仍然取得了极大成功。
        在A5M投入现役前,中国空军主要使用俄制的I-15双翼机与I-16单翼机,在迎战日本轰炸机方面取得了极大成绩。之后,由于A5M的出现,制空权被侵略者所获取。而零式的问世,使中国在不寻求外部支援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取得空中优势:中国空军飞行员甚至拒绝使用开放式座舱、固定起落架的老古董来对抗现代化的、流线型的零式战机。
        零式在中国的表现十分出色,击落99架飞机而自身无一损失(虽然零式的对手非常陈旧)。在那时候,只有中国军民目击了零式可怕的性能。有鉴于此,蒋委员长,中国军事最高负责人,邀请美国和欧洲军事顾问团前往中国协助国防现代化。外国顾问注意到了零式的存在,并向各自国家发出了警示讯号(当中大部份实际上都被忽略了):没有人相信一个生产次品、低档货色的国家能够制造出如此优秀的飞机。
        陈纳德也是军事顾问之一。虽然这位美国陆军航空兵退休上校的空战理论面对极端保守的陆军鲜有机会,但是获得了中国的邀请协助进行空军的现代化,并很快成为蒋委员长及其夫人的好朋友。陈纳德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零式的报告,但是这份报告被迅速归档,消失在文件海洋中,这十分不智。如果认真对待有关的威胁警告的话,美军的飞行员就可以进行针对零式的训练,那么日军在战争初期就可能承受更大的损失。
        同时,P-40被大量生产并列装到美国本土、夏威夷群岛、菲律宾、及其它海外地区的战斗机中队。1940年3月,国会批准租借法案,允许美国军火商向盟国出售军火。寇蒂斯公司也找到了几个买家,包括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及其它国家。法国本来也是首批客户之一,但是由于法国已向德国投降,因此寇蒂斯公司无法交付订单。而英国由于进行不列颠战役而急需补充损失的战机,因此将订单接手过来。首批交付的P-40没有装备飞行员座舱装甲及自封油箱,因此安全性欠佳,只被用于二线战区或作训练机。这些P-40被英国皇家空军称为TOMAHAWKS“战斧”,主要用在北非战场充当战斗轰炸机。
        P-40在北非沙漠初逢敌手。112中队首先在前部进气口两侧画上骇人的鲨鱼大口,其它单位纷纷效仿。P-40负责轰炸、扫射德军坦克、货车队,同时与德军轰炸机及著名的BF-109缠成一团。战鹰在北非的对抗中站稳了脚跟,双方(包括英军和德军在内)都认为其表现优于霍克的飓风。事实上,为了补充33中队的损失,飓风开始被P-40取代。
        北非沙漠是红蓝双方初次对话的大舞台,但是演出远未落幕。在苏联战场上P-40与BF-109、FW-190激情碰撞,战绩可观。布署在意大利的325中队(因在机尾涂上了黄黑相间的格子图案而知名)在与BF-109的对抗中取得了两次显赫的胜利。
        1943年7月1日,22架P-40在意大利南部进行战斗巡航时被40架BF-109突袭,战斗发生在中等高空,这恰恰是P-40发挥最佳的区域。一场混战过后德军损失过半,而黄黑格子尾仅有一架未能返回。另一场相似的战斗发生在同月的30日,20架P-40与35架BF-109接触。德军被击落21架,而P-40只有一架损失。在那段日子里,325黄黑格子尾中队仅以17架P-40的代价就取得了135架的胜利(当中96架为BF-109)。
        回到北非战场,P-40最精彩的一役发生在1943年4月18日日落时分,在Palm Sunday地区,执行反运输巡逻任务的P-40发现了由21架战斗机护航的60架JU-52货机正飞往西西里方向,美军57中队与324中队的飞机与英军92中队立即配合进行拦截,11架喷火掩护46架P-40冲击德机编队。简直是一场大屠杀:硝烟散尽后,只见59架JU-52与16架战斗机已跌落突尼斯海岸,或堕入海中,而P-40仅损失6架。当然,P-40的登场表演或许不如零式那般精彩纷呈,但是已经充分暗示了未来的非凡成就。
        1941年12月7日,警报拉响,零式出击。六艘日本航母上的零式掩护俯冲式轰炸机突袭珍珠港内美军舰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并以日本帝国的覆灭告终。突袭行动战果巨大:鱼雷攻击机反复打击成列停泊的战舰;俯冲轰炸机与零式集中破坏希克曼和惠勒机场。P-40在跑道与机库就被摧毁,其它飞机也不免变成一个个火球。在滚滚浓烟中,零式疯狂扫射地面,没有飞机可用的美军飞行员与地勤四散逃命。一部份人抢到高射机枪位置开火还击,可惜成果渺渺。另外一个主要机场也难逃此劫。瓦胡岛上180架P-40大部份已成废铁;三个机场完全瘫痪。
        能起飞迎击敌机的美机屈指可数。两名P-40飞行员乔治·韦尔奇George Welch与肯尼斯·泰勒Kenneth Taylor升空作战,并取得美军在战争中的首场胜利。由于幸运女神的眷顾,他们两位被指派到一个偏远的小机场(其实是基于面临空袭前先将兵力分散的考虑)。在最初的数分钟内他们致电机场地勤为飞机加油装弹,然后立即驱车前往。在途中,汽车遭到日军俯冲轰炸机扫射但两人均未受伤。到达机场后,发现飞机仍然完整并且可以起飞。Welch与Taylor立即起飞并迎击日机。两人最后取得七架击堕的成绩,当中包括零式,而自身仅受轻伤。
        珍珠港之后,日军的战争机器继续开动,对盟军的攻势遍及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以及西太平洋区域,A6M零式担当了开路先驱。在零式惊人的敏捷性与攻击力面前,任何抵抗只是徒劳。事实上日军在太平洋地区之所以进展神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零式超卓的狗斗优势,美军的P-40,P-39,F4F野猫,F2A水牛,以及P-26发现自己面对着一帮数量庞大、威力强劲、战术超群的对手。每次美军迎击的努力均告失败,零式神话般的机动能力所向披糜,盟军在西太平洋的势力土崩瓦解。
        与美国人相比,英国人的表现实在不逞多让。驻扎在马来亚地区皇家空军的中队仍然驾驶水牛式战机:一种五短身材的桶型飞机(未进入战场已经过时)。在意识到其表现的低劣之后,为避免与德军的明星战机BF-109交战,英军将该型飞机全部调往缅甸:英国人对日本空军力量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古老的双翼机层面,认为其不是水牛的对手。当水牛遇到零式时,结果可想而知。
        为减轻损失,皇家空军决定用在不列颠空战中声名大躁的飓风取代水牛。不幸的是,飓风的飞行员,也很快发现面对零式形同自杀。最后,英国人不得不使出看家本领,派出喷火来应付日本人的攻势。即便如此,喷火仍无法与灵活的零式抗衡:仅在两场空战当中,零式就击落了27架喷火中的17架,而自己仅损失2架。
        A6M零式的前进似乎是无法阻止的,很快它就赢得了不可战胜的称号。在所有方向上的进攻都未逢敌手,除了一个:中国。
        在中国天空中巡逻的是一帮美国雇佣军,AVG“美国志愿军”。在机头两侧涂上骇人的鲨鱼大口图案,他们粉碎了日本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并几乎独力拯救了中国。令人惊奇的是,这帮被日本人蔑为乌合之众的家伙,一次出击所能运用的飞机不过五十架左右,却多次击落相当数量的日机。而中国人则给予了他们“飞虎队”的称号。飞虎队成功的秘诀是了解他们的敌人,了解对方的战术,预测对方的举动,以及最重要的,拥有能够克服、超越对方战术的飞机。AVG的故事早已广为传诵,因此这里仅仅对这个团体的骄人战绩作简单的概括。
        飞虎队由三个中队构成:亚当与夏娃中队,熊猫中队,以及地狱天使中队。飞虎队于1941年12月20日开始投入作战,至1942年7月4日被撤除。在短短七个月里,这帮从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纠集起来的飞行员们成为中国天空中唯一有力的防御力量。在陈纳德上校的良好管理组织下,飞虎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七十比一的战损比,已确认的击落敌机为296架(一说286架),另外不确认的战绩为153架,而自己在空战中仅损失了12架飞机,3名飞行员。当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美军飞行员当时并无空战经验,而他们的对手已在中国天空作战多年。
        飞虎队的战术是出色战绩的关键:早期预警系统(一种原始但有效的由观察点及电台通讯员组成的观察报告网络)能及时发现入侵敌机的位置、航向、以及大约高度,因此飞虎队能布署在比敌机更高的高度准备截击。在观察到敌机方位后,飞虎队会向下高速俯冲,打散日机编队,而一次攻击完成后则利用俯冲提供的高速脱离并准备再次进入。
        坂井三郎,日本二战著名王牌,回忆起在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一次经历,一名美军P-40飞行员Les Jackson采用这种战术取得的可怕成果。以下是坂井三郎对这次交锋的叙述:
        “我们经过莫尔兹比港,高射炮火渐渐落在身后,我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随后事情的发生就像电光火石一般!一架P-40从在我们的上方 -- 不到二千米 -- 以难以置信的高速俯冲下来。他下来的速度如此之快,我几乎来不及眨眼; 一秒钟之前P-40还在我们头上,下一秒钟就像一道闪电一样向我们的轰炸机猛劈下来。我清楚地看见在前方六百码处,他准备开火了!P-40闯入了左边编队第三与第四架轰炸机之间,他是如何做到的,实在匪夷所思。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在眼前。所有的机枪喷出了火焰,轻易把编队撕开,宫崎MIYAZAKI的飞机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零式已经反应过来开始还击,但是P-40早已消失在远方。”
        最初,飞虎队的一部份飞行员不欢迎“俯冲-攻击-脱离”战术因此离开了队伍。这种方法在中国及英国飞行员当中也鲜有市场。英国飞行员认为从攻击中俯冲脱离会面临军法审判;中国飞行员如果这样做则可能被枪毙。当然,飞虎队的成功很快就使其它单位开始接受新的尝试。
        在珍珠港之后的一段日子里,除了飞虎队在中国以外,盟军在太平洋地区所有方向上节节败退。但是,仍然有部份单位尽力阻止了日军的咄咄攻势。
        当中包括驻扎在莫尔兹比港的澳大利亚空军75中队。他们所处的境地与飞虎队颇为相似:飞机有限,供应不足,但是他们的存在成为抵挡来自腊包尔的日军进攻唯一的、有力的空中屏障。同时,他们责任重大:坚决阻止日军,保卫通往澳洲的大门。
        敌众我寡,澳大利亚飞行员们仍然表现出无比的勇气。一架飞机面对二十架以上的敌机是家常便饭。经过44天残酷的撕杀,75中队以11名飞行员,16架P-40架战损(另有6架各种意外损失)的代价消灭了35架敌机,击伤50架,另有15架未确认。这或者算不上辉煌的战绩,但是75中队的勇气与毅力足以拯救莫尔兹比港,令更多的单位得以补充集结。
        在取得制空权长达六个月后,零式的不败神话开始被打破。不仅仅是第23飞行联队(即飞虎队的后继单位,战争期间总共取得594个确认战果)使零式以及其它日军飞机屡遭败绩,两场重大的航母对抗使日本帝国海军与零式元气大伤。在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中,日本损失了五艘宝贵的航空母舰,有甚于此,连同舰上的飞行员。将一名菜鸟训练成空中杀手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及其它资源,而在珊瑚海和中途岛(牛牛注:尤其在所罗门群岛),这些飞行员的阵亡,令这一切随之化为泡影。随着战争的推移,日本(正如德国一样)在培训飞行员方面愈感吃力,而维持战前的技能水准已无可能。
        对零式的又一重大打击源自盟军缴获了一架几乎完好的零式飞机。1942年6月4日,一架参加进攻阿留申群岛荷兰港的零式战机被高射炮火击中,迫降在阿库坦岛,随后被美军缴获并运回本土。一些飞行员进行了试飞,以便检查零式的性能,并使用美机进行了模拟狗斗。零式飞机的秘密很快被揭晓,收集的情报被迅速传送到前线,零式的末日开始到来。
        在速度超过400公里/小时的狗斗中可以击败零式的消息一旦广为流传,日军飞行员就开始尝到了苦头。更为糟糕的是,更新、更具威力的美军战斗机,P-47雷电、F4U海盗、F6F地狱猫在战场上空出现。然而,直至战争结束,只要盟军飞行员尝试与零式狗斗,他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当零式在太平洋的天空逐渐丧失优势时,P-40步入了鼎盛时期。在中国P-40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在南太平洋,情况也同样如此。皇家新西兰空军的表现是一个明证。在1941年,面对日军的可能袭击,新西兰开始更新陈旧的空军,18架K型与M型P-40从中东运至,在1942年4月组建了14中队。在英格兰和北非地区服役的新西兰飞行员被召回加强本土防御,当中大部份已经是不列颠战役的老兵。
        皇家新西兰空军P-40的首批战斗任务之一包括在执行护航任务中击落一架日军水上飞机,以及协同攻击误入雷区的三艘日军驱逐舰。在与日军的首场空中对抗中,取得了四架战绩,而己方只有两架飞机受伤,在罗素岛机场上迫降。总的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局。
        不久,日军派出大量战机扫荡盟军机场。14中队与其它单位协同拦截,仅以损失一架的代价,取得了六架战绩(日军共被击落25架)皇家新西兰空军一直使用P-40,与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的单位并肩执行扫荡、拦截、护航、侦察,以及轰炸任务。直至1944年,新型的F4U海盗才开始取代P-40。
        此时形势已经完全改变,日军的空中优势已消失殆尽,因此皇家新西兰空军的海盗式战机再无参加空战。皇家新西兰空军的P-40最终取得99架确认战绩(当中大部份是零式),以及14架可能战绩,己方损失为20架。
        P-40的光芒缓缓消逝,更新型的高性能战机开始展露头角,P-38闪电是其中之一,由于对新式战机的渴求而开始大规模生产。
        P-38于1942年初露面,很快便证明了与P-40战鹰相比,它还远远不是零式的对手:美军的飞行员仍然尝试通过机动战胜零式。只有当他们认真接受陈纳德上校的建议,利用闪电的速度来对抗零式时,P-38的优势方才得以展现。双引擎的闪电比P-40拥有更大的航程,因此在盟军发动攻势时,P-38成为了主力。
        P-47雷电,最重、最具威力的盟军战机,取代了P-40作为战斗轰炸机的地位。北美公司的P-51野马,主要为深入敌境的四引擎轰炸机B-17、B-24、B-29提供长程护航,不仅敲响了零式的丧钟,也为P-40拉下了帷幕。第23飞行联队(即飞虎队的后继单位)也开始换装P-51。
        P-40与零式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的缔造者都未真正着力于新型号的研发。当超马林和梅塞施米特不断与时俱进,为喷火及BF-109推出改进版本,并均取得辉煌成绩时,与之相反,寇蒂斯和三菱,只是进行大量的微调,而并未实施重大的革新。
        对于三菱公司,重点在于简化生产流程,以大量生产满足补充损失的需要。J2M雷电(盟军称为JACK杰克),作为替换零式的新型飞机,一直由于研发原因而不断推延装备时间。在零式的改进方面,机体结构的加强以及俯冲速度的改善成为侧重点。后期的零式俯冲速度达到了640公里/小时,但是仍未能达到盟军飞机的水准。寇蒂斯公司则采用相反的思路。尽管P-40已经证明速度可以克服机动性能的不足,减低机体重量使其变得更敏捷成为改进的主要目标。装甲与弹药被削减,在某些N型飞机上两挺机枪,甚至启动装置被移除。为减低些微的重量而不断移除零件的做法由于实在可笑,而被部份飞行员及地勤人员讥为“脱衣秀”。
        P-40及零式的最后改型可算是与其它现代化战机并驾齐驱的最佳尝试,可惜一切已经太迟。这些最后的努力是否成功尚属疑问,因为两者均已无缘再战。A6M8c,又称零式64型,采用了马力更强的引擎,更猛的火力,更多的保护装甲,同时保留了敏捷灵活的特性。至于P-40,同样在引擎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但是,在当时,由于P-47与P-51的成功,即使是经过大量更新的P-40Q也注定不再升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舞台上,P-40战鹰与A6M零式针锋相对,各擅胜场。作为两个对立面,一架来自美国,一架源于日本;一架安装直列式引擎,另一架则采用星型;一架强调速度与力量,一架却鼓吹灵活敏捷。
        不过,两者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历史的不同评价。今天,零式被认为是二战最伟大的战机之一,尽管它所存在的缺点,以及在这些缺点暴露之后的低劣表现。而P-40则饱受指责,多数意见将其批评为最差战机之一,却无视作为美军二战表现最出色的23飞行联队的主力战机,其前身飞虎队所取得的七十比一的辉煌战绩,以及P-40已实际成为中国、澳洲、北非、新西兰,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防御的基石的事实。P-40无论在当时,还是其后,都超越了零式。
        或许,通过未来的研究(或者通过本文)能够给P-40还一正名,同时,打破纸皮零式的不败神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538d20102w496.html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土牛又开始写书了,
P-40前期的战绩可能受了不了解对手的影响,采取正确的战术,P-40大有可为,另外后期P-40和早期P-40也不太一样,速度更快了,P-40被低估了。
AE游戏中P-40就是一种综合性能优于零0战的飞机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