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再回南北战争(27)——亚特兰大的“解放”和胡德军团的瓦解

在三天时间内两次受到南军猛攻的谢尔曼不得以在全线转入防御。不过,谢尔曼准备从数个方向上包围亚特兰大并切断亚特兰大与外界的铁路线。为此,田纳西军团(已经有霍华德接替了战死的麦克弗森)必须绕城前往亚特兰大的西面并从那里威胁亚特兰大与南面的铁路。谢尔曼已经切断了亚特兰大通往北部的西部—大西洋铁路以及通往东面的佐治亚铁路,所以,通往南面的铁路线就成了胡德的生命线。在亚特兰大南方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东点的铁路岔口,它使得铁路分为两条,一条向西南通向蒙哥马利,一条向东南通往萨凡纳。
2 O( d8 R1 X% r  a* g$ m    得知霍华德西进的胡德下令接替齐萨姆指挥的塞米埃尔•李前去阻止。临行前,胡德向李特别强调了必须守住从亚特兰大通往西部的斯奇赖特街道,而守住这条街道的关键就是对埃兹拉教堂的控制。胡德计划当李守住防线并牵制住北军之后,由斯图沃特的部队从北军左翼给霍华德以当头一棒。不过,和过去的情况一样,胡德的进攻计划又一次因为突发情况而没有实现。
! R( ?! H* n6 k" H6 {    7月28日,塞米埃尔•李的两个师在接近埃兹拉教堂的时候,突然发现北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该处,正在拆门板、搬椅子,构筑一条简单的防线。只会直线思维的李认为,既然他的命令是坚守埃兹拉教堂,所以为了能够“坚守”必须首先“夺取”。李立即用两个师进行正面进攻,但被打得屁滚尿流撤了下来。紧接着,得到斯图沃特的一个师增援的李再次强攻又没有成功。打了一个下午之后,南军死伤五千余人开始后撤,这其中也包括斯图沃特的受伤。对谢尔曼的三次攻势除了使得胡德部队的人数下降至3.5万,整个亚特兰大即将失守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 u' s% N* h) G* h! d    接下来的两星期,谢尔曼从埃兹拉教堂逐渐南下,而胡德为了保护这段铁路线也将防线延长,顺着铁路线,双方一口气自北向南挖了8公里长的战壕对峙。胡德已经放弃了蒙哥马利方向的铁路,但决定死守通往萨凡纳的最后一条生命线。没有了它,胡德的部队就将成为南部同盟势力范围以外的一支孤军。
* \8 w6 }3 r) ~7 h! b
/ v; H( n1 J& j& U- z# O) f
从八月开始,联邦军的炮火就不断骚扰着亚特兰大的市区。而谢尔曼在亚特兰大西面集结了三个军,然后南下,在向西扑向了胡德的这条生命线。谢尔曼甚至派遣霍华德的田纳西军团直奔亚特兰大——萨凡纳之间的约翰斯伯勒,准备将其占领。/ w+ W! J. w' s8 n0 X
    深知此举严重性的胡德用火车将S•D•李的全军和惠亭军的大部送往约翰斯伯勒去迎击联邦军。在约翰斯伯勒,惠亭再次使用梯形队形,准备将联邦军的战线从左至右来个大包抄。首先前进的是李的几个师,然后才是惠亭自己的部队。战斗中,克里邦师在左翼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遇到了北军的猛烈反扑,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进攻?虽然最后南军打退了北军的反扑,但也没有什么力气将北军如何如之何了。
6 p% j6 h0 X; h. L    尽管战斗未分胜负,但第二天胡德带着两个师和李一起赶回了亚特兰大。约翰斯伯勒交给惠亭和三个师去把守。就在南军削减防守人数的时候,北军坎伯兰军团的主力倒是在九月一日和霍华德的人马会师,然后猛攻惠亭,将其赶出了约翰斯伯勒。
( {/ Z; w1 l: h8 M7 K+ x. {" S# S( X    - P5 M) S; v; ]1 I3 ]2 t
就这样,胡德的大动脉彻底被切断。当晚,胡德就从亚特兰大开始了撤退。! J5 f7 b2 I% `2 a/ u5 K9 P8 w1 ~
    4 @1 c* ]5 Y# ?  l  z* R2 c% z
9月2日,以黑人部队打头的联邦军进入了亚特兰大。这个喜讯很快就陆军部长斯坦顿告诉给了林肯总统,在大选前两个月,这个胜利实在是太及时。当1864
年11月,林肯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后,南部同盟的独立事业,如同风中之烛一般,随时就要熄灭了。
* F; D7 M/ A" @: W" H   

+ q4 t# n# s& k! Q
1 ?$ Z8 ~0 q: C9 v3 K
北军围攻亚特兰大的炮兵阵地,中间者为谢尔曼
7 Z( j6 H) t* W     
  a+ [+ A5 h% O. K/ ^; y- o5 I/ d0 W3 U8 f8 ?" C, Z3 Q
    从亚特兰大撤退以后,胡德的部队(3.5万人)南撤至帕尔梅特一带进行休整。至此,胡德也认识到没有力量再对谢尔曼的部队进行正面进攻了。不过,固执的胡德决定通过对谢尔曼的补给线的骚扰迫使其离开亚特兰大,向北后退。; _- C4 ]5 ]; R* a  ~
    9月25日,戴维斯总统来带帕尔梅特视察部队并同意了胡德的北进计划。几天后,胡德带领部队从亚特兰大的东南渡过查塔夫齐河,开始了北上。' K* n0 X0 W( R& [& V1 F
    10月1日
,胡德前出到阿拉托纳附近的铁道线,他们一路避开北军的大部队,专门捡软柿子捏,四处破坏北军的铁路线和电信线路。10月12日,胡德在莱卡萨出现,威胁城内守军如果不投降等到南军打进城就要大开杀戒,但这个恐吓却被守军轻蔑地予以回绝。恫吓失败的胡德只得再次向北,并在10月13日吃掉了驻守道尔通的一支小部队。0 @  S7 |0 [2 L- \
   
面对在自己的后方大闹天宫的胡德,谢尔曼终于忍无可忍。他命令北军主力离开亚特兰大进行追击。就这样,胡德在前面挥着红布,诱使北军不断向西,离亚特兰大越走越远。不过,谢尔曼很快就识破了胡德的诡计,他决定放弃与胡德猫捉老鼠的游戏,留下斯科菲尔德和托马斯防守田纳西之后,立即按自己的计划向大西洋挺进。
, `5 p! W- W% F% w! T% e, u    失去对手的胡德也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他打算率部向北横穿田纳西州,然后在肯塔基州击败当地的北军后,沿俄亥俄河向东,进入弗吉尼亚和李会师之后,共同对付格兰特。
9 E0 {( E( @$ z7 w  ]- A5 _  
* K0 d2 h9 C3 R3 Q8 l
任何一个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率领一支规模不大的部队,在没有补给,缺少骑兵掩护、侦查的情况下,在敌人的腹地行军几百公里与友军会师,沿途还要击垮敌人的驻军和拦阻的想法简直就是疯狂。不过,胡德是那种不考虑细节的人,他觉得,只要充满了攻击精神的话,他的部队还是能够死中得活,扭转战局的。
6 W9 u7 m2 B. ^/ ~4 T( W    胡德也没有把他的计划告诉其名义上的上司博雷加德或总统戴维斯,就在10月26日带领部队向西出发了。如果胡德的部队以快速的行动穿过北军防线的话,那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可是,踌躇满志的胡德行动起来却婆婆妈妈,他在田纳西南部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直到11月18日才开始向田纳西中部挺进。在他的面前,斯科菲尔德和托马斯的部队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矣。

, t0 V7 p+ g# Q% L1 f; A* N4 ?2 y% g9 ?# t! D7 s
11月26日,胡德来到了田纳西的哥伦比亚近郊。在那里,斯科菲尔德的部队拦在了他的面前。不想做正面交锋的胡德,选择进行侧后机动,并成功迫使斯科菲尔德进行了后撤。就在胡德准备对撤退中的北军进行一次进攻之时,却由于自身的大意和南军各部之间的沟通失误,使得北军平平安安地从自己阵地溜了过去。和过去一样,胡德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自己的部下,甚至连普通士兵也被指责为“
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5 G: ]: E) C  F% e- i    怒气冲天的胡德在11月30日开始了追击,并在当天下午在弗兰克林追上了斯科菲尔德。此时,北军已经构筑好了阵地,利用一道矮墙作为防线的主体。而北军步兵就以这道矮墙作掩护,可以自由射击这道矮墙前毫无遮拦的目标。即便如此,胡德还是命令2个军的主力进行正面强攻。
9 k- |, u) ^' y
" x  K+ O7 g. m: Y  d* \. ]% p6 J; X$ Q
下午三时半,两万南军发起了冲锋(人数远远超过了葛底斯堡之战的皮克特大突击)。防线外围的联邦军两个旅很快就被这股突击的洪流赶进了防线内,不过,北军猛烈的反突击使得南军再无什么进展,双方沿着矮墙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并持续到深夜。当晚,斯科菲尔德按原计划撤出弗兰克林,向纳什维尔转进。而胡德为了这场进攻伤亡了6000人,这中间还包括了十二名将军(其中的一半阵亡)。- B% v: n  k; w7 J1 [* u
    胡德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部队已经下降到了2.5万人不到。不过,胡德还是尾随北军来到了纳什维尔近郊,希望合兵一处的北军向自己进攻。
7 K8 l. M' Q" e- s    12月2日,胡德疲惫不堪的军队在纳什维尔的郊外扎营,饱受缺乏补给的困扰。由于兵力不够,胡德已经无法发动任何攻势只得坐以待毙了。从那以后的两个星期,驻军野外的南军被恶劣的天气袭击,12月10日,狂风夹着暴雨横扫了南军的整个营地。而在12月15日,托马斯的部队从城内杀出,向南军发起了猛攻。胡德的左翼被联邦军蹂躏得惨不忍睹,南军的战线被击退了三公里以上。16日,北军继续进攻,胡德尽管还想顽抗,但力不从心,只得在大雪之中开始了撤退。他在那一年的年底退到了密西西比州的托佩罗开始休整。他的部队只剩下了1.8万人,南部同盟在西线的野战部队基本消失一空。8 n5 p1 ^2 F" i2 z0 W4 i
    即便如此,胡德却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了上司、下级乃至在一线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胡德才应该是为南部田纳西军团的惨败负主要责任的人。1865年1月23日,胡德终于被解除了职务,不过这也太晚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