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 L1 f# ?! ]6 a( b6 y
# K+ V! i* r( S0 s6 T 很多文艺作品和材料为了突出朝鲜战争的惨烈和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往往对他们的“人海战术”大书特书,一些国产cnn,“觉醒人士”,“精英”一提到此处也是亢奋至极乃至疯狂状态,把“最可爱的人”说成是“被洗脑的红色战争机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海战术”的命题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例子。
. ^3 [& g6 D6 u0 z
* v6 h y4 U) A( a9 f7 m$ x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远射程的来复枪已经普及,但是双方名将领乃至林肯还是满脑子拿破仑,进攻的时候仍然使用步兵一字排开,步枪齐射,几轮射击后转入白刃战的战术,造成了双方士兵严重的伤亡,整个战争中阵亡军人的数字相当于当时美国总人口的2.8%(一战为0.5%)。' D- O0 w0 Y1 n4 }1 l7 D
' z- x8 a# k3 }2 n5 M! D# S1 U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许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用这种过时战术镇压殖民地起义习惯了吧,虽然士兵的队形没有那么密集了,兵与兵间隔6至8米,但是散兵线战术在防御一方的机枪阵地前也未能有效减少伤亡。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例子如凡尔登“绞肉机”,双方损失高达百万,还有索姆河战役中仅一天就有3万名英军士兵死在了异国他乡。% y r4 H* ]4 H6 V$ {: ]
9 Y) K. V* m! r( k9 }" [" x 上面的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战术地发展往往跟不上技术的进步,技术是可以在试验场实验的,但是战术只能在战场上用鲜血来试验。不知道美英法的政府如何给他们的士兵洗脑,让他们视死如归地让人家测试武器的耐用能力,“觉醒人士”的惯用逻辑就是“这些事情在美英法发生都可以,就是不能在中国发生”。; f" ^' }, Y( w6 T. Z4 P3 C
" @) D4 m) `, s* l! R" x
其实所谓志愿军的“人海战术”和上面的例子有本质区别,应该称之为“集团冲锋”。志愿军在朝鲜战征初期使用的是内战中惯用的穿插包围,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决心吃掉对方一部,就发动集团冲锋,当然决不是影视作品中人挨人人挤人往上冲,一开始伤亡会比较大,但只要一口气突破对方前沿阵地,然后依靠数量优势进行贴身战,即可全歼敌军。国军普遍士气低落,没有大纵深的防御思想,使这一战术屡试不爽,韩战初期,联合国军往往是遭到突袭,不熟悉这个战术,也难以招架。但后期李奇微使用“范弗里特弹药量”“火海战术”,发挥重火力优势,让志愿军付出很大伤亡也很难突破防御较好的美军环形阵地(如果双方都在运动中,或者其他国家的军队挨揍还是很有悬念的。)
% m8 Q! e; W- [8 F& Z v' A, [
. K5 j: j* Z1 d5 H$ N' M 中国这边王近山司令提出了转打阵地战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吸引联合国军进攻志愿军的坚固阵地,大量杀伤对方有生力量。这个思想是有实际依据的,因为即使是美军的精锐部队要突破志愿军驻守的高地也要付出很大代价。“觉醒人士”津津乐道的长津湖战役,都是志愿军以极高代价进攻美军吗?不是的,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志愿军英雄杨根思所在部队,以一个排打退美军9次进攻,第一次进攻兵力为2个连,最后这个阵地也没有失守。第五次战役后期,铁原阻击战,联合国军以近9万多兵力人疯狂攻打不满1.4万人的189师,美军拥有各种火炮1300余门火炮,180辆坦克,又有强大空军的支援,以每分钟 4500余发炮弹狂炸铁原阵地。阵地一日易手数次。189师第一线部队依托残余工事,顽强战斗,抗击了敌人多次冲击,经过多日激战敌人共付出37210人伤亡的重大代价,189师付出11029人伤亡。 加上志愿军同时进行的横城反击战让李奇微放弃了继续北进的打算,照这个速度,还没到鸭绿江,联合国军就都死光了。' U" |0 m. f" F4 h4 V! U
7 m# O5 w/ E, n9 p) R$ ^
美军有没有“人海战术”呢?看看《太极旗飘扬》,韩军进攻朝军阵地和传说中的“人海战术”有什么区别吗?美军也是如此。二战期间,德军和苏军在广阔的东线战场上往往采用整师整团多批次的“集团冲锋”(当然是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进攻对方坚固阵地,因为西线战场相对狭窄,这种战术见得不多,给人的印象就是“美军没有人海战术”。在朝鲜半岛的山地,美军大型机械化部队无法展开,还是要靠人海+火海的战术来进攻。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白天一个团一个团的投入进攻,志愿军晚上几个连几个连的出动夺回阵地,才几天,美国第七师就损失7000人退出战场,还出现过美军团级部队因受到志愿军炮火覆盖而完全丧失战斗力的事情发生,美军的“人海”到底是领教了志愿军的“火海”,上甘岭可称为“东方凡尔登”。6 Q' O. S |# Y" P: Z% ^' |
0 |3 j, J8 n* D/ }" g8 E 志愿军的战术在初期是有一定的“技术断层”的,但后来很快就弥补了这一断层。最后,有人说什么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交换比为14:1,实在是匪夷所思。就算是美国公布的数字无可置疑,联合国军的伤亡数字也很能说明问题,他们死60多万人,志愿军要死多少人?这个14:1应该是某场战争初期攻防战的数据还是可信的。美国公布的数字,一方面证明了联合国军数十万的死亡和上百万的受伤,一方面也说明了志愿军强大的战斗力,所谓志愿军单纯依靠“人海战术”的命题完全是偷换概念。3 ^# x. o) Q! Z2 W
: Y/ J. O* i5 V* E' q
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碑文称:) v; d3 ^/ u* K, V* `! h |
阵亡美军54246/ [" a$ `3 k" h) c3 |
联合国军628833" p) f% A+ z$ }# J
失踪美军8177
3 n+ Y Q% Z3 s联合国军470267
- t. B. v. ?2 I( E) T4 C0 A被俘美军71409 ?$ f% G, |- M% d
联合国军 92970+ _( x( O. E5 } G; G+ G( E
1 s/ |5 I: R; {0 L! v受伤美军103284. [) o1 d4 Y. q8 @) z% R+ y
联合国军1064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