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淮海战役前的国军选择

Rt,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牺牲最重,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战役,实际上是解放战争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在战前国军有两个计划7 R8 U# u. `5 U$ E4 T
其一:国军沿津浦路,陇海铁路布阵成十字,以徐州为中心进行攻势防御
+ V5 v8 U* l: A' E其二:全军退守淮河以南,利用天然水系防御
众所周知的原因,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军心民心不稳,经济崩溃,而且仗打的很不好。国军的主力就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系中央军,但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中央军主力分散在东北和淮海两个战场,不能互相支持,其实总体十分虚弱。
: F7 w  r5 x; |% F$ [. L济南战役前后,国军在徐州已经孤立突出,没有群众基础,除了铁路沿线基本都是解放区,中原已经难寻友军,徐州孤城一座无险可守,历史上吕布,项羽这样的人物都不能守住徐州,东北47万国军土崩瓦解后,淮海国军士气也不高,出现整建制投降起义的现象越来越多。想要逐鹿中原已经很难
徐州这个地方四战之地,自古不好防守,项羽,吕布,刘备等将军都不能有效防守。古代打仗讲究地形,从大地形上看,徐州北面的泰山,山东一带山脉是华东地形之首,起码要守住山东丘陵一带,徐州才有守住的可能,解放济南之后,大地形徐州正面侧面完全暴露,孤城一座已经不适合决战# I6 {4 _2 [! o' W* n. n2 {8 T
另外就是东北国军全军覆没,形势极为不利,假设廖耀湘和黄维都在中原能互相支援当然就很不一样,国军这时应该避免决战,共应该寻求决战,即使淮海国军集团有些实力,也不能拿出去拼,至少要撤到淮河以南喘息一下,这个时候作战本身就很有疑问,双方的心态完全不同啊。国军其实有点输红了眼,过于冲动
在徐州作战,补给线不好防守,因为津浦线两侧会受到攻击,尤其国军莫名其妙不好好防守宿州,这就很奇怪了,徐州国军作战完全依靠铁路补给,进退,宿州很明显是徐州铁路的后方,宿州至少要5万以上精兵防守,不然凭什么敢打徐州这一战,一旦共占领宿州,切断铁路,那么徐州国军无异于瓮中捉鳖,到时候连饭都没得吃。
: a& o( Q" D  A1 ~, u& J徐州这一站即使国军能好好防守宿州,也不能胜利,但也许能撤出去一些部队,不至于全军覆没,淮海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也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因为杂牌,新兵,和精锐老兵当然不一样,职业兵和客串演员的区别
徐州国军南撤到淮南,可以让黄维等在淮西,信阳一带,让杜垏明在蚌埠展开主力,防守渡口,让第七兵团黄百韬去防守扬州,后面南京作为总枢纽,构成一个线型阵地,沿淮南布防,后面依托统治根基相对强大的江南地区,这起码是个东西,在四面楚歌的徐州地区,以惊弓之鸟般的半只主力(另外半只在东北)想要决战,简直是滑稽。
( ]$ C; H5 R* d东北失守以后,国军黄埔系至少一半已经损失,已经不具备争夺中原的能力,撤到淮南退保东南半壁,成为唯一有点可能性的战略。徐州四战之地,但国军战略上应该采取守,而不是主动决战,在徐州也没什么用,成为受攻击的把柄,济南丢失以后蒋介石就应该立刻收缩,快速的退往淮河以南,防守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蒋介石虽然也提出过沿淮河布置防线,但最终没有来得及执行,而国军国防部的预案,其实也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在徐州周围沿着铁路线展开,被解放军一一包围消灭
宿州和锦州
7# lala23159 宿州在津浦线上,是徐州以南的重要补给线,也是唯一的铁路线,这点才派了一个师防守,这就和儿戏差不多,徐州到蚌埠这么大的纵深,也有黄泛区不便于黄维等机械化的行动,粮食弹药的运输,锦州丢了理论上可以往海上跑,宿州丢了就真的没得跑啊
看到当时国民党的部署,有两种方案+ _6 }3 \: ~! |
一为撤退到淮河以南,进行河川防御,蒋介石本人就倾向于这种方案,但他没有坚持到底,杜垏明集团逃跑时也曾经想要丢下黄维和徐州,一举跑到淮河以南或者别的地方,但被蒋介石拉了回来
$ ]' b! v0 G* v' ^' ~6 r6 }3 M另一种是围绕徐州进行收缩,如果徐州不能守,再沿铁路线后撤,可是还没有完成收缩,共就开始了进攻,先抓住黄百韬,导致也不能收缩了,国防部和众多将军的这个布置也没完成,其实这个已经很扯淡了,因为徐州不好防守,一旦守不住也难以撤退: X" _, V' }! j7 r
最后国军还没有完成什么动作,就被共攻击,被迫以十分不利的阵势决战,当然也发挥不出多少战斗力
本来国民党就是决策错误,看了一部电视剧,讲了一个叫梁铜的人是怎样误国的,有兴趣可看一看。
淮海战役,一直说八十万打六十万,可实际上国民党方面的参战兵力有八十万吗" l' R5 g& a& D3 J; E$ h: O$ Q
杜聿明集团(二、十六、十三兵团)20~30万/ X( ?8 l2 ?, M- \1 d
黄维十二兵团10万
# |! }6 J8 n& ~黄伯韬七兵团12多万
& W+ c& X* E/ M; y( {4 c+ m% g第六、八兵团有二十多万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