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弹在后勤部门的生产中也占了很大的部分。正规的烟雾剂包括白磷,三氧化硫的次氯酸和四氯化钛混合溶液两种。Ochsner中将战后评论到:美国的白磷弹简直无与伦比。这些炮弹放出大量浓密的白烟,既可以指示目标也可以作为掩护。燃烧着的白磷块飞过空中给士兵带来很大恐慌。白磷能够点燃干燥的树丛,干草,纸张和其他易燃物从而起到点火弹的作用。最后还能通过烧伤造成敌人伤亡。迫击炮排们射出烟雾弹的数量仅次于高爆弹。总共有超过300万枚白磷烟雾弹从美国的制造工厂中运出,超过除高爆弹的所有类型炮弹的总和。与之相比,后勤部门只生产了30万余枚含三氧化硫的次氯酸溶液的炮弹,并且所有炮弹中都没有加四氯化钛.
与之相比,德国陆军虽然也想有和美军一样充足的白鳞弹,但原材料的缺乏使他们只能使用Berger混合物和三氧化硫.
在1942年基本型炮弹的基础上,化学武器局又发展了多种炮弹如照明弹等。最终只有高爆弹,白鳞弹和含三氧化硫的次氯酸溶液的炮弹投入过实战。但他们的效率已让Ochsner中将赞叹:4.2迫击炮使用的各种弹药太好用了。
4. 编制与使用
化学迫击炮一般以营为单位,直属于步兵师,在二战后期,每个步兵团都开始有独立的化学迫击炮连。
正常编制下化学迫击炮营有37 名军官、138军士, 和481士兵,编有: 1 个化学迫击炮营部连,含 1 个连部 1 个维修班 3 个弹药班, 和 3 个化学迫击炮连。一个化学迫击炮连通常有9 名军官、40军士, 和118 士兵,编有: 1 个连部 3 个迫击炮排。迫击炮排包括了: 1 个排部 4 个班。每个班有1 位班长(Sgt), 1 个炮手, 3 个输弹手(Jr. EM), 2 名司机(Jr. EM), 1 辅助炮手(Jr. EM),装备36门4.2迫击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共有25 个化学迫击炮营: 第2,3,71,72 ,80-100营 。
对民国的大批美援中自然少不了4.2迫击炮。国民政府对4.2迫击炮的使用基本同美军一样-配属化学部队,但从没用过化学弹
国民政府于1933年2月创建化学兵。1939年3月总队移驻川南泸县纳溪,将2个大队改编成2个化学迫击炮团,装备82迫击炮。1943年2个化学炮团奉调出国,配属驻印军总部,并在印度进行改装、训练。第一团装备4.2英寸化学迫击炮,第二团因战争情况需要改为步兵。国内2个步兵团改为化学炮团(其中1个团赴缅后又改为步兵团)。至此,在建制上,国军共有4个化学炮团。
1944年2月驻印化学炮团参加孟拱河方面的战斗。是年该团连同国内2个化学炮团改为重迫击炮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团。5月底,重迫击炮第十一团在密***配合陆军作战,战绩颇丰。原属化学兵之步兵第一团于1945年改隶第六十七师,脱离化学兵建制。同时,将驻昆明高射炮营改编为独立重迫击炮营。
滇西缅北反攻的同时,国内开始增建迫击炮第五团,这样在抗战胜利后学兵总队共辖4个化学迫击炮团,各装备4.2英寸化学迫击炮72门。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国内战场还是缅甸战场,这些化学迫击炮团基本上都未进行化学战,而是使用普通榴弹和燃烧弹进行作战。
在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又接受了一定数量的4.2迫击炮并发挥了一定作用。解放军就经常以缴获化学迫击炮作为立大功的表现。如中野解放襄阳时,为打好战斗展开了立功运动,允许立三个特功:登城第一名记特功、缴获4门化学迫击炮者记特功、活捉康泽(襄阳守敌司令)者记特功。
逃到台湾后,国民党军全面美式化,4.2迫击炮就作为制式装备大量列装。其配置及使用同美军基本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