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二战美国4.2英寸化学迫击炮

转:www.6park.com
4.2英寸(106.7mm)化学迫击炮最初是用于化学战的,但由于其射速快,火力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军广泛用于火力支援任务。随着大笔美援的涌入,国民党军队也装备了此炮。本文就试图向诸位全面介绍一下这种知名的武器
1. 从仿制到定型
4.2迫击炮是由英国的Stokes迫击炮演化来的。Stokes采用滑膛身管故不能很精确的射击。但它搬运方便,能达到每分钟20发的高射速。化学武器局的第一毒气团于1918年从英国获得了Stokes. 之后化学武器局发现这是一种多用途的高效武器并于2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以增大其1100码的射程。早期的研究证明加大发射药量只能使射程增大几百码,同时这样的装药完全可能炸裂身管。于是研究人员在炮弹上加装弹翼,使之像飞镖一样飞行并曾飞到过2600码远。但通常发射药损坏了弹翼,炮弹的弹道也变得短且古怪。在1924年McBride上尉和G.S. Maxwell博士在一些炮膛内分别加上了角度和数量各不相同的膛线。
膛线是通过挖掉旧身管内的金属制造的,从而使口径从4增加到4.2。1924年7月,一门试验炮将3发炮弹准确地打到了近2300码远。
线膛身管的采用使得该迫击炮从底座到引信所有部分都要重新设计,经过大量试验后,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引信,既可以撞击触发也可以设定时间触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为了将发射时的火药气体密封并使炮弹旋转出膛,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法推动弹底。这包括一铜一钢两个圆盘。当发射药爆炸时,气体推动钢盘撞击较软的铜盘,使铜盘在压力下边缘挤入膛线变形,密封气体的同时将炮弹射出膛。
Stokes迫击炮的底座是一个固定在橡木版上的钢质底托。新迫击炮的后坐力很容易就把它打碎。于是采用了铸铁底板。到了1928年,经过几年的试验,M1 4.2迫击炮已经可以服役了。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化学武器局花了很大的精力改进现有型号。挖掘掩体的行为很耗时间,会降低迫击炮的机动性。于是底座就直接放在了地上。延自Stokes的两脚支架被改进并沿用了一段时间,但还是被证明十分笨重从而被单脚支架取代。工程师还发现应该在底座和身管支撑间加装支撑杆以防止后坐力将底座和支撑拆散。身管也放弃了Stokes的做法,改用无缝钢管制作。身管和支撑之间还加装了弹簧减震器以防止后坐力拆散连接机构。最终,化学武器局用7年时间完成了一款极大改进了的迫击炮:M1A1。珍珠港事件发生时化学部队已装备了它。
2. 战时的改进
当美国参战时,4.2英寸化学迫击炮被认为应该发射毒气弹,燃烧弹和烟雾弹。1942年4月,波特将军建议供应部门允许4.2英寸化学迫击炮发射高爆弹-一战的经验表明这可以大大提高4.2英寸化学迫击炮在战场上的作用。供应部门批准了这项建议。于是增大4.2英寸化学迫击炮射程的研究即刻开始。
战前设计4.2英寸化学迫击炮时认为它只需要能把化学弹头发射到2400码外即可。但实战中高爆弹头要求更远的射程。虽然工程师们能重新设计,可进度将无法赶上战争的需要。实验发现,多加50%的发射药能将高爆弹头发射到3200吗远从而解决射程问题同时给炮管和底座带来设计范围之外的压力。为了人员安全,化学武器局把采用加固身管的迫击炮称为M2型并把它发放到各个战区。
4.2英寸化学迫击炮首次参战是在1943年夏攻击西西里的战斗中。第2和第3化学迫击炮营作为第一波冲击部队在登陆几分钟后就开始射击。在38天的战斗中,4.2英寸化学迫击炮执行了各种炮兵任务并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证明化学武器局成功的把它变成了高爆弹发射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尽管如此,前线还是需要化学武器局能将他的射程再扩大。在美国国内,化学武器局已经料想到这样的要求并已找到办法把射程再扩大1000码:改变发射药的成分使之燃烧得更均匀,更缓慢。Arthur Denues中尉试验了不同形状,配方的发射药,最终发现当发射药包厚度一定时,可以通过调整药包数量来控制射程。
最小的药包能把炮弹打到340码远,只要增加其数量就可达到4400码的最大射程-这时的火药燃气刚好能不对充满液体的炮弹弹道产生影响。药包为方形,中间有孔以便放入弹药筒中。运输时每发炮弹装载最大射程时的药包。使用时只需依情况减少药包即可。
到了1944年,部队希望射程能超过5000码。化学武器局研究发现只能在炮弹上加装出膛后开始作用的喷气装置。但这项研究被认为耗时过长且需要的人员不能到位。最终只得作罢。
除开对更大射程的需求,实际有必要对迫击炮整体重新设计。此时M1A1和M2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传统炮兵无法行动的山区。在意大利和太平洋战场,泥泞的土地使得迫击炮牵引车或吉普也无法运动,化学武器局为此还配发了骡车。
在欧洲和太平洋见过4.2迫击炮使用的美国部队都对它评价甚高。德国人和日本人也称赞它的火力和准确性。德国陆军化学武器部门的Ochsner中将评论到:从技术观点来看美国4.2迫击炮是很好的。构造简单,在战斗中是很好用的武器,开火效率很高。
由于它的重量和体积,该迫击炮通常车载,隶属于团属炮兵。一个4.2迫击炮班有8人,一个4.2迫击炮排则有4个班。在陆战队中,每个步兵团有一个装备12门4.2迫击炮的迫击炮连用于在需要时支援步兵营。在朝鲜的经验表明,它们几乎和志愿军的苏制120迫击炮一样有效。
3. 4.2迫击炮的弹药
4.2迫击炮最初是用来发射化学弹头的,但实际上化学弹药从未被发射过。即使是烟雾弹用的也很少。为4.2迫击炮在步兵中赢得声誉的是高爆弹头。当化学武器局获得使用高爆弹的许可时,工程师们就对弹药进行了轻微的改动:移除了风向标和爆炸管并向弹头内填入TNT。装上引信的炮弹重约22磅,其中爆炸药重8磅。TNT的重量占到全重的1/3,这是很高的装填效率。碰撞后的爆炸和破片效应也很可观。1942年9月,化学武器局将这种炮弹命名为M3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烟雾弹在后勤部门的生产中也占了很大的部分。正规的烟雾剂包括白磷,三氧化硫的次氯酸和四氯化钛混合溶液两种。Ochsner中将战后评论到:美国的白磷弹简直无与伦比。这些炮弹放出大量浓密的白烟,既可以指示目标也可以作为掩护。燃烧着的白磷块飞过空中给士兵带来很大恐慌。白磷能够点燃干燥的树丛,干草,纸张和其他易燃物从而起到点火弹的作用。最后还能通过烧伤造成敌人伤亡。迫击炮排们射出烟雾弹的数量仅次于高爆弹。总共有超过300万枚白磷烟雾弹从美国的制造工厂中运出,超过除高爆弹的所有类型炮弹的总和。与之相比,后勤部门只生产了30万余枚含三氧化硫的次氯酸溶液的炮弹,并且所有炮弹中都没有加四氯化钛.
与之相比,德国陆军虽然也想有和美军一样充足的白鳞弹,但原材料的缺乏使他们只能使用Berger混合物和三氧化硫.
在1942年基本型炮弹的基础上,化学武器局又发展了多种炮弹如照明弹等。最终只有高爆弹,白鳞弹和含三氧化硫的次氯酸溶液的炮弹投入过实战。但他们的效率已让Ochsner中将赞叹:4.2迫击炮使用的各种弹药太好用了。
4. 编制与使用
化学迫击炮一般以营为单位,直属于步兵师,在二战后期,每个步兵团都开始有独立的化学迫击炮连。
正常编制下化学迫击炮营有37 名军官、138军士, 和481士兵,编有: 1 个化学迫击炮营部连,含 1 个连部 1 个维修班 3 个弹药班, 和 3 个化学迫击炮连。一个化学迫击炮连通常有9 名军官、40军士, 和118 士兵,编有: 1 个连部 3 个迫击炮排。迫击炮排包括了: 1 个排部 4 个班。每个班有1 位班长(Sgt), 1 个炮手, 3 个输弹手(Jr. EM), 2 名司机(Jr. EM), 1 辅助炮手(Jr. EM),装备36门4.2迫击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共有25 个化学迫击炮营: 第2,3,71,72 ,80-100营 。

对民国的大批美援中自然少不了4.2迫击炮。国民政府对4.2迫击炮的使用基本同美军一样-配属化学部队,但从没用过化学弹
国民政府于1933年2月创建化学兵。1939年3月总队移驻川南泸县纳溪,将2个大队改编成2个化学迫击炮团,装备82迫击炮。1943年2个化学炮团奉调出国,配属驻印军总部,并在印度进行改装、训练。第一团装备4.2英寸化学迫击炮,第二团因战争情况需要改为步兵。国内2个步兵团改为化学炮团(其中1个团赴缅后又改为步兵团)。至此,在建制上,国军共有4个化学炮团。
 
1944年2月驻印化学炮团参加孟拱河方面的战斗。是年该团连同国内2个化学炮团改为重迫击炮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团。5月底,重迫击炮第十一团在密***配合陆军作战,战绩颇丰。原属化学兵之步兵第一团于1945年改隶第六十七师,脱离化学兵建制。同时,将驻昆明高射炮营改编为独立重迫击炮营。
滇西缅北反攻的同时,国内开始增建迫击炮第五团,这样在抗战胜利后学兵总队共辖4个化学迫击炮团,各装备4.2英寸化学迫击炮72门。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国内战场还是缅甸战场,这些化学迫击炮团基本上都未进行化学战,而是使用普通榴弹和燃烧弹进行作战。
在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又接受了一定数量的4.2迫击炮并发挥了一定作用。解放军就经常以缴获化学迫击炮作为立大功的表现。如中野解放襄阳时,为打好战斗展开了立功运动,允许立三个特功:登城第一名记特功、缴获4门化学迫击炮者记特功、活捉康泽(襄阳守敌司令)者记特功。
逃到台湾后,国民党军全面美式化,4.2迫击炮就作为制式装备大量列装。其配置及使用同美军基本相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解放军及志愿军中的4.2迫击炮主要是缴获的。数量不多,但也得到了使用。在消灭胡涟的“老虎团”的战斗中就使用过4.2迫击炮。同时有证据显示入朝部队携带了一些4.2迫击炮-这也是志愿军“万国牌”装备的特点。
总体说来,解放军及志愿军中的4.2迫击炮只是在个别战斗中有上佳的战术表现,由于口径特殊和装备苏式化的影响,到朝鲜战争后期这些就完全被淘汰了。当然M2及其改进型M30(见题图)在朝鲜是美军的标准火力支援武器。
6. 技术诸元
M2 型
全重: 333 磅. (M2型)
身管:105 磅 (M2型)
底板: 175 磅 (M2A1型)
支架: 53 磅 (M1型)
尺寸:
身管: 48英寸长,内口径4.2英寸
膛线: 42英寸长, 旋转一圈半
地板: 长方形, 26x28英寸
身管底部和撞针铸在一起
支架: 装有提升和后坐装置.
支架底板: 6x24.5英寸
射速:
头2分钟: 40 发
头20分钟: 100 发
延迟射击: 每小时60发
射距:
最大: 4,400 码
最小: 565 码
弹药:
M3高爆弹: (w/M9 引信): 直径4.19英寸; 20.4 英寸长; 24.5 磅
M3高爆弹: (w/M5 引信): 22.0 英寸长; 25.5 磅
M2白磷烟雾弹: 20.4 英寸长, 25.5 磅
M2烟雾弹: 20.4 英寸长; 25.5 磅
M2催泪弹: 20.4 英寸长; 25.0 磅
文章会!
有空?有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