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标准为,官方战役,潜艇全关,其他打开,第一天突袭效果。苏军不参战,但考虑其“存在”的影响。不考虑使用原子弹。双方水平接近或者日军比较高,没有产生类似中途岛KB全灭等等因为偶然性因素而一面倒的决定性战役。 3 C5 _& g+ N/ h) M* {0 m! B f1 j% d
# P: { s5 X" t9 k以盟军实力为100%,日军实力的相应数值# Z7 d# v' w Q2 J, c, ?
& p Z/ ^% _3 C* k: m, Z5 I
/ M k; H# _4 w2 n
我的估计为:开战时80% (开战时盟军兵力过于分散)
3 } o, k9 N* v& K; a$ O% b$ ^
. P1 p/ b# Z! m* m1 p4 O3 W2 m42年底:60%
: Y: q' K2 s, f
* [+ |8 a" k! a. B7 r- j43年底--44年初:30%
6 {4 ]1 W T) n- M$ d 1 N) q( ?" V f+ k% Q
44年底--45年初:20%
+ {& T8 `" ^3 G: Y6 c9 X2 ^8 K . l" G& ]) G6 L. W1 v0 H
45年夏末:15%以下 (苏军参战的话为10%以下)8 k; a" ?8 p: U4 T
0 D T$ a2 ?0 U9 t
/ _. b; _1 l/ g" J# ~6 C& ^CHS日陆显著削弱,但海空军略有增强,盟军方面主要因为四发载弹量降低而有所吃亏。总的来说,日军在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日军比官版处境略好,但估计提升也就最多5% l7 v2 v4 u$ S, a1 ^7 E/ A
$ v {% T4 g, l
7 q1 D [9 }7 L z& i" e
我想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争做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