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五五式军服的船形帽

集结号里有中国电影中少数几个表现船形帽的镜头,属于考证较为认真负责的一部电影。船形帽只在PLA中使用过三年(55-58),原因摘抄如下:  P' p5 X" p4 D6 x% i3 N  f% T: @

& e) A. }9 I, h: j当时对士兵船形帽意见最大。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和国民党兵戴船形帽;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很多人尤其是士兵们对这船形帽都很反感。船形帽规定是要向右歪戴的,帽沿距右眉一指宽,距左眉二指宽。但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历来是不习惯歪戴帽的,歪戴露出左边半个光头就更加难看。因此在军内外反应非常强烈。& ]  K. R: z+ v$ T7 M4 L! ?
    z4 L; o. P  T0 J6 c$ Q7 w7 d) x! T
  1957年5月30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的文章以后,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读者,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个人名义或几个人联名向《解放军报》写稿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情,建议改革船形帽。许多同志在来稿来信中表示,他们在《解放军报》上看到以上文章后,感到是替士兵说出了心眼里的话,十分高兴和赞同。南京部队司令部大尉朱赤去信说:“改革船形帽这并不是少数人的意见,不论在部队和机关里都没听见有人说过船形帽的优点。”他认为:士兵不愿戴船形帽,他们戴上了就显得没精神,还时常发牢骚;群众看不惯船形帽,征兵时不少青年因为怕戴船形帽不愿入伍,影响了兵役工作;士兵不愿戴,军官就批评,也影响了官兵关系。三四○二部队政治处下士唐天祥说:“为戴船形帽我在部队受过几次处分,为戴船形帽也引起母亲的生气,说我不像个样子,为此我也很难过,我应征入伍服兵役,却没想到为船形帽出乱子。”4 Z- b: e7 ^# g' D

* K( v; M6 R& J1 J7 U0 Z  其他方面的意见主要有:军官肩章底版太硬,不便于操练、劳动。原军官肩章有金黄色、银白色之分。规定军政干部佩戴金黄色肩章,后勤干部和科技等业务干部佩戴银白色肩章。因而出现了“黄牌硬、白牌软”的反映。各级军官和军士、兵的夏常服用料,一是差别大,影响上下级团结;二是不符合我国经济条件。军士、兵的常服原为紧袖口、夏季闷热,冬季冻手,广大士兵甚感不便。
# A# B) g" o, M( Y9 ^6 y! g, w, `( G$ t, ~
  针对以上意见,国防部根据国务院的批示,于1958年1月18日向全军发布了修改部分现行军服和肩章、领章的命令。' p5 ~1 k: _4 V5 U- f9 y

' R1 N) t5 U% C" F8 _/ M  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修改服装制式的决议》,把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戴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帽徽大小亦作相应的改变。
8 L* Q+ R& U$ ^9 ^, Q/ {; l9 b7 d3 |! |/ L" \6 m4 Z7 a
下图为着55式军服的士兵军容。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船形帽确实不太符合东方审美观,不过再西方确实又很流行。貌似正式的名称叫做士兵帽
船形帽确实不太符合东方审美观,同样贝雷帽也不太符合东方审美观,还是解放帽和作训帽好
到是很有苏军的感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