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内容摘自伊藤正德《联合舰队的覆灭》,特此申明
+ `3 [, Y; x4 `' D9 f& F
% W9 c& j9 k+ N) w. g0 D3 ? p莱特湾海战 * y1 y3 I& J1 b9 T! F% l
( m/ A E+ i3 _1 z$ M% ?3 h, g(一)“舰队突入作战”法——“捷一号作战”的背景 * N7 P) L# Q" I- m3 B' R
莱特湾海战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来说是最后的、也是决定性的海战。这一海战的惨败,使日本海军从此丧失了作战机能,从而使第一流的、一度实力雄厚的日本联合舰队起码在今后几十年内不可能再现本来的面目了。因此,莱特湾海战的史实资料极为宝贵,在此,也有必要对此海战加以详述。 6 ^/ R/ j. O- i: F* k% @
莱特湾海战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联合舰队覆灭的话题,虽然战败至今已经10年了,但此战在英美海战史专家中,仍旧争论不休。这一海战从昭和19年10月22日舰队出击直到完全脱离战场,前后历时6天,日美双方舰队在不同的4个海面展开了殊死激战。当时,日本方面也已经充分估计到此战关系重大,其结果必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激战中,出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残酷厮杀的场面,给后世的史学家提供了意义深远的研究题材。在这一点上,莱特湾海战恐怕要凌驾于日德兰大海战(1916年5月,英德主力舰队之间的海战)之上。 + t! \3 Y( E. C4 x7 f
不言而喻,“大舰队突入”作战战术必将意味着这一决战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海军首脑们几乎都称它为“突入作战”,这是清水次郎长时间的构想,其代号为“捷一号作战”。这是日本在自己陷于全面崩溃的昭和19年秋天,抱着一丝成功的希望,力图挽回败局而制定的作战计划。
( S' | W v2 q6 p# X+ ]6 K 当时,日本军队把美军的反攻方向估计为4个方面,并决定在这4个区域分别布署相当的兵力以利反击。这一总的防御作战称之为“捷号作战”。详细地说,“捷一号作战”是指在菲律宾群岛方面;“捷二号作战”是指在台湾和九州方面;“捷三号作战”是指在日本本土方面;“捷四号作战”是指在北海道方面。昭和19年10月,麦克阿瑟将军把反攻大军的矛头指向了莱特湾,17日,美军在苏尔安岛登陆——菲律宾争夺战并没有等到昭和20年春天,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迅速拉开了战幕。在美军反攻作战的后半期,所向无敌的进攻者提出了跨越一岛或数岛展开攻击的新的作战方式,即跨越那些为抵抗对方反攻而固守的日本海军的防御据点,迅速向前推进的作战方式。结果,美军跳跃特鲁克群岛杀向塞班岛,再跳越台湾岛直插冲绳。正是运用这种“越岛进攻”的战术,美军跳越了日本人精心设防的腊包尔基地,进攻锋芒抵达菲律宾群岛海域。 7 @$ Q/ d. s" V: u
4 @ O/ D+ a& w& e. u; \8 p: ~5 h8 L. S5 {' {& Y' w: I
4 S9 Z% y* {5 R! n$ o2009-1-18 01:208 w" O/ F$ S7 P& c7 Q7 g& Z* W+ Y
10月17日晚,日本军队发布了“捷一号作战”的指令。早在10月10日前后,日本侦察机就已发现美军在荷兰迪亚集结,并正加紧作战准备。这种种情形,就好象在日德兰大海战时,英国海军部已经获知德国舰队在作出发前的大集合,并即刻用电报同苏格兰基地司令部联系,制定了海上会战地点,指出了进攻方位和舰队速度一样。但是,万无一失、令人满意的作战部署往往是很难办到的。10月14日,当美军舰船队从基地出发的,日本大本营就曾想发布“捷一号作战”命令。可是,等到“捷一号作战”命令正式下达时,麦克阿瑟的60余艘登陆运输船只已经抵达莱特岛,登陆作战已经开始了。当日本舰队从新加坡对岸的林加泊地拔锚启航,长途跋涉到达莱特湾海域时,麦克阿瑟的大队人马已经登陆完毕。正在全力以赴地向日本陆军最后的防线发起猛攻。
' s: x1 [% ]% {" X: B0 v/ G
$ U% M7 y/ g) i; \+ M(二)溃败恰似“平家” [ 注 ] ——被迫南下 ( q8 R1 F# G8 Y$ k
太平洋战争爆发至今已近3年,同一个人一样,日本的“耳朵”和“眼睛”连同它的“肉体”日渐衰老了。日本联合舰队也一蹶不振,因为决没有国家衰弱而舰队兴旺这样的道理。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当日本方面获悉了敌人的下一步行动之前,自己的作战企图早就被敌人所掌握了。“耳目”(无线电、雷达、情报技术)的优劣,是导致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山本司令长官的战死,都是日本的密码电报被美军破译从而遭到伏击的结果。在摸不清敌人的作战动向的情况下盲目进攻,决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 o/ g9 @' Q" h+ Y
塞班海面惨败后,日本联合舰队也身患“耳目”失灵之症,这是任何“五官科”名医也无法医治的疾病。在医治“耳朵”方面,日本终于采取了应急措施(即指下文要叙述的使用雷达装置一事),而“眼睛”方面犹如患了无法再作手术的白内障一样,陷入了不可救药的绝境。
3 d( P: P8 x- U% N1 [/ `; ? 早在昭和19年6月19日,栗田舰队在收拾马里亚纳海空战残局,准备脱离战场时,忽然发现在战舰“大和”的上空有1架敌机在跟踪。原来,这架美国飞机一边在日舰队上空飞行,一边用无线电向后方100海里处的舰队司令官报告着日本舰队的动向。通讯联络中一直是用英语对话的。“大和”和“武藏”上的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二世 [ 译者注:指生在美国取得美国公民权的日本移民。 ] 在特别参谋室里获悉了该机发回的一系列报告。内容如下:
% c( e- Q: U3 D% \: z “目前,战舰‘大和’‘武藏’等20余艘舰只正在高速南下,地点在提尼安岛以西X海里处。”
5 @$ b" H3 |3 ]* y: d& b, j; K “左方5海里处有航空母舰1艘,正在燃烧。” $ w* O; t; Y: B$ ]8 z6 P
“另外,有驱逐舰2艘正在收容被击沉的舰艇上的官兵。”
( v3 C/ P* A; n' [, |! K. o3 G “日本主力舰队后方10海里处,高雄型重巡洋舰3艘正在南下。” , E" ^% X; R' q! S1 d
由于美机是从高空俯瞰,所以,对战局的观察甚至比日舰队司令官掌握的还要准确。对此,恼怒也是无济于事的。最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军舰上已经不存在追击美机的飞机了。
1 N4 ]- l' Q4 ^1 d, b 耳聋眼瞎的日本舰队同时还在不断地失掉自己最重要的、也是依赖其进行最后决战的重要武器,即战争开始时,在珍珠港和马来亚海战中,日本海军用以取得“赫赫战果”的锐利武器——飞机。在美国方面,仍然源源不断地将大批飞机供应前线,而日本却已面临消耗殆尽的危险。日本国内飞机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飞行员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时间。在各类战斗中,再也没有比战舰与飞机作战更残酷的了。就象盲人挥舞着拐棍向持手枪的凶汉进攻一样,虽然日舰上的高射炮也许能够击毁几架敌机,但是,敌机的炸弹和鱼雷雨点般地袭来,终于把日本战舰一艘接一艘地送入海底。所以,一支舰队如果没有能够驱逐敌机群的从事直接护卫的战斗机,是根本无法与对方较量的。
`! d9 N7 q( G) x/ v+ `/ B 无论是B-29战略轰炸机空袭东京,还是向广岛投掷原子弹,如果日本拥有足够数量的歼击机的话,敌机想必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由于日本陆军方面的战斗机已经无能为力,所以,美机飞行员甚至可以一边抽着烟一边进行轰炸。不具备战斗机的舰队也同遭到敌B-29袭击的日本各大城市一样,已经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6 D' n/ Y- O- e 昭和19年12月前后,日本城市完全被置于美机疯狂轰炸的铁翼之下。而早在10个月以前,联合舰队的舰只也和日本各大城市的命运一样,只能在敌机的肆意轰炸之下苟延残喘了。
# m9 U* Z2 H( |( \ 舰队在海面上遭到空袭时的情景是相当残酷的,而在港湾停泊中遭到空袭时的状况更是惨不忍睹。此时,日本军队中的混乱、悲惨状态达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联合舰队已经没有躲避鱼雷袭击的招式了,只能眼巴巴地任凭战舰被击沉。要想摆脱这种绝境,唯一的办法是向远海逃跑,彻底地把港湾基地转移到南方。
: W; ^- A5 R) I$ F2 k 昭和19年2月17、18日两天,当联合舰队刚刚撤离不久,特鲁克基地就遭到了美机空袭,日本损失了被视为珍宝的325架飞机。昭和16年12月8日,日本海军航空兵在珍珠港使用的作战方法,两年后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这里顺便补充一句,日本在珍珠港使用的超低空俯冲发射鱼雷的作战方法是昭和初年美军将官米切尔的部下发明的,日本只不过是从那里学来的罢了。 ; I. M9 ]& l( d6 Y' T/ P
日本联合舰队在夜幕笼罩之中启航,急速南下,在帕劳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这是走向沦落的“平家”的第一天。特鲁克基地是山本司令长官在世时联合舰队的根据地,是指导海上作战的中枢。所以,继任的舰队司令古贺大将尽量选择在特鲁克附近一带建立司令部,宛如“平家”从京都向福原移动似的。然而,美军侦察机不久就发现了这一新情况,并于3月30日和31日两天,用1200架飞机对帕劳进行了大空袭。这一次,日军损失军舰合计达8万吨,飞机200余架。在这次敌机大空袭的前一天,已经预料到美军有可能进行空袭的古贺司令长官为了把司令部转移到菲律宾的达沃,在抢先一步乘坐水上飞机向达沃转移的途中机毁人亡。舰队由栗田中将率领向达沃驶去。这是联合舰队的第二条逃亡小道。但是,达沃也并非是联合舰队安全的久住之地。如果要想在美机空中打击圈之外寻求基地的话,就必须远远地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新加坡海的周围建立基地。就这样,在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海面上又飘起了日本军舰的舰旗。
6 w; X/ S8 ^5 S8 U' f- w/ w( q
# N: g2 h2 g7 m# R
7 B: m$ [& H! |/ u(三)斗志宛如“源氏” [ 注 ] ——奋起制造雷达
/ G7 U. ]0 z, q 如前所述,当小泽、栗田两支舰队获知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的消息时,从南方迅速驱舰前往。决战结果,日舰队失利,不得不又重返广岛湾,暂时锚泊。然而,战局的发展不允许日本海军在自己国家的海湾内长期休憩,何况来自南方的石油运输通道已被切断,长期滞留,战舰将变成不能移动的一堆废铁。因此,联合舰队必须停泊在盛产石油的地方,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这样,当联合舰队主力回返日本本土仅一个星期之后,便于昭和19年6月下旬又拔锚启航了。舰队官兵们目送着渐渐沉没在山阳道群山之中的夕阳,默默地告别了日本。恰似“平家”又回到首都,那些身着金边将军服的将军们见此情景,也不禁感慨万分。
0 W/ ~2 ]) @' A/ y9 }; q 虽说都是一样的逃亡,但是,舰队的将士们却与“平家”的诸王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是舰队上下仍旧充满着不屈的斗争精神。如前所述,联合舰队从特鲁克逃到帕劳,后又逃到达沃,最后逃到婆罗乃,在日本近海打了一仗之后,沦落到最南端的泗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舰队虽然沦落到这般境地,但在将士们之中却没有产生失败的情绪,相反,仍然斗志高昂,复仇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将士们以刻骨的仇恨、愤怒的语气不断地咒骂着美海军机动部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的名字——就象浅野浪士咒骂吉良上野一样。对日本海军来说,美机动部队司令官的名字已经变成仇恨的代名词。
# k; X7 f: |7 l# i- E 对战士们来说,世上再也没有比疆场喋血的精神更为宝贵的了。怀着这种心情的3万将士的斗志,同在昭和16年12月百万吨大舰队在一片《军舰进行曲》声中出航吴军港时的情形完全一样。
0 t# ~: @0 t4 a X' |1 O5 q! U- } 在此,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务请读者记住,即整个舰队将士们高昂的斗志,强烈的复仇决心和“莱特湾海面栗田舰队的回撤”之间不能说没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对这个海战史上已成为最大争论点的“舰队回撤”不加以阐明的话,莱特湾大海战的疑问也是难以解开的(后面详述)。 ! P4 t$ x1 k0 z0 f: n7 M0 e+ G+ r
一般地说,被敌人空袭所驱赶,失魂落魄地4次抛离舰队根据地,甚至无法在自己祖国的基地上停留,不得不流落南洋边陲、异国他乡的舰队,竟没有一点失败的沮丧心理,确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是不是言过其实,虚张声势呢?
' R; J8 h* R0 D( C8 G 不,决不是!事实确是如此。
8 ]. u) r' Y$ B4 u+ p+ J 原来,在将士们的协同努力之下,日本舰只已全部配备上了雷达。 9 \! Z, M6 j& D4 d% K" e
在装备雷达方面,日本比美国整整晚了两年。如果日本舰队在两年前就安装上了雷达,太平洋海战(大小共15次)的局面将会是另一番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安装雷达是在塞班海战之后,军舰集结在吴港时进行的。当时,凡主要舰只都安装上了雷达。
0 M7 H% Q1 q7 Z1 z 在这之前,大本营曾为舰队缺少雷达装备而忧虑过,并领导创建了“雷达本部”,施行了技术材料的特别分配制度。不久,雷达终于制造成功了。陆军和海军曾为相互争夺雷达器材发生过长时间的争吵,当最后决定军舰优先使用雷达时,陆军才终于作了全面的让步。 8 V0 z1 s0 r9 M( c& \2 N
战舰装上了雷达,日军官兵们的喜悦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日本人的“黑眼睛”压倒美军的“蓝眼睛”这一得意的夜战——日本的传统作战法,曾在一夜之间遭到破产。就起因于美军发明了雷控射击的技术,这当首推雷达的威力。 . p! {8 t" V; X- A
此事发生在昭和17年10月11日晚。当时,五藤存知少将率领的第六战队(以3艘重型巡洋舰为骨干),在进袭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夜战中出乎意外地遭到美舰队的齐射(事先丝毫未能发现敌舰),五藤司令战死,重型巡洋舰“古鹰”被击沉,“青叶”号受重伤,幸而由于“衣笠”拼死插入,进行炮火援救,“青叶”才得以从战场逃脱。这就是令人震惊的萨沃岛海战 [ 译者注:一般将1942年8月8日的海战称作萨沃岛海战。此即指埃斯佩兰斯角海战。 ] ,此战之后,日本海军大为恼火,于第三天半夜(13日)乘美军懈于戒备之机,以优势兵力发动了突然袭击,派遣战列舰“金刚”、“榛名”等突入瓜达尔卡纳尔海面,第一次使用三式36厘米的燃烧弹向美军陆地进行了1个半小时的攻击,美机场顿时化成一片火海,飞机、兵营、弹药、粮食几乎全被焚烧一空。此次舰炮奇袭可谓是硕果累累(如果日本陆军能够趁机发动总攻击的话,瓜达尔卡纳尔岛当时是有可能被夺回来的)。
! a- A+ x p j# y. j 但是,美军竭尽全力拼死对该岛进行物资、兵力的补充,并加强了雷达搜索,动员所有的雷达炮加强警戒,然后,又多次从海面上捕捉突入瓜岛海域实施夜战的日本舰队,企图阻止日本燃烧弹的攻击,历时8个月 [ 译者注:原文为8个月,有误。应为6个月。 ] 的攻防战,终于以日本的失败宣告结束了。 7 K. `7 H' y' f8 k8 F% d
其所以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军使用了雷达而日本没有雷达。然而,现在,包括巡洋舰在内的军舰都装上了梦寐以求的雷达。当时,将士们高兴得热泪盈眶,高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吴军港。有的舰员禁不住高声嚷道:“这下子可好了!米切尔、哈尔西,有种的就来吧!”就这样,舰队在一派磨拳擦掌的气氛中连夜离开日本基地。虽然舰队普遍装备了雷达,但联合舰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就是舰队中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说来也巧,航行途中没有碰到美军潜艇,也没有同美机遭遇,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了南方的目的地。
" i. Q6 g" \- G; g
0 \5 E I" d U2 A# @' Z! ?9 {! P- w' q# c5 y+ f
(四)林加锚地 猛烈训练——企图夜袭美航空母舰 2 H6 d* \2 ?! [9 K8 Z
日本联合舰队在林加(新加坡对岸)锚地进行了极其严酷的猛烈训练。接近赤道的盛夏的太阳把林加湾的海水烤得仿佛要沸腾了似的,周围数海里的沙滩热得使人难以行走,除了稀疏、散乱分布的椰子树之外,没有其他植物,到处是火一般炎热的世界。想起战争初期,每当取胜后舰队进入新加坡各港口休憩和狂欢时的情景,再看看目前在林加湾拼死训练的情形,真是昔日在天堂,今日在地狱。 4 o& d! W. v! b3 K' G
官兵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将是帝国海军最后的训练。要求歼灭美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舰队的斗志丝毫没有松懈。为了能够出色地实施夜战战术,士兵们放弃了在凉爽的夜间休息的机会,把心血全部耗费到短暂的夜间训练上。如果这次训练是在内地进行,不但有休息的机会,而且还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但是,如上所述,若在内地训练,就无法得到来自南方的石油,从油船在中途全部被击沉、供应的通道被截断这一情形来看,也唯有在接近赤道的炎热的林加锚地进行训练了。但是,战士们对此次训练没有一点不满情绪,每一位战士的心情都象南方大自然的守护神——暴风雨冲洗过的椰子树叶一样清新。人人专心致志地反复磨练技术,丝毫也看不出有任何沮丧情绪,到处都呈现出斗志高涨、迅猛苦练的生动场面。
5 L/ z( @, n4 }' Y m" R 训练中,以战舰“大和”为旗舰的一支舰队(甲军)半夜突然闯入林加湾,以战舰“武藏”为旗舰的另一支舰队(乙军)正在待机,两支舰队一经接触,激战就开始了,于是战斗的炮声响彻海岸——这是“突入莱特湾”作战命令下达前两、三个月的事情,当时还没有考虑到要为“捷一号作战”作准备,只是为了适应今后将要发生的“突入作战”而加紧训练的。 " `( @; b, r! S4 H- p
以栗田长官为首的大部分官兵在瓜达尔卡纳尔战斗中都亲自参加过“突入作战”,由于缺乏雷达装备,尽管苦战数月,终于败退瓜岛。现在,舰队装上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武器——雷达,从以往的“盲目突入”而转变为现在的“雷达突入”,为此,官兵们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由此而产生的对今后战斗的自信心随着夜晚的猛烈训练正在不断地高涨。
7 z3 x9 p* o0 y& g$ S* s 然而,“突入作战”不过是第二位的作战,联合舰队的根本使命仍然在于进行海上决战。经过50年苦练的日本海军主力舰队以及航空兵的正统的作战法已经不起作用了。现在,要对付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所指挥的美国舰队必须采取新的战术,即在海上加以捕捉,全力歼灭之。这一决战正是全军上下所希望的,因此,训练的确是相当猛烈的。 ; \% c, a; C. t+ v
为了打击美快速航空母舰部队,日本方面假设了以迅速接敌,或远距离进行炮战,或以鱼雷为主展开攻击的各种作战法。连日来,根据上述作战法,舰队作了多次捕捉“敌舰队”的演习。历史上,曾经在美保关 [ 译者注:现岛根县八束郡的一个港口城镇。过去,曾置卫兵在此监视船舶出入,故称之为关。 ] 进行过猛烈训练的日舰队所发生的夜间冲突事件,现在又以南洋泊地为中心变本加厉地重演了。不知为什么日本海军对夜战如此感兴趣。不!实际上,并不能说是感兴趣,因为只有亲身参加过夜战的人才能感受到其残酷的程度,尽量避免夜战是海军官兵们的希望。然而,为了扭转劣势而以勇猛精神和刻苦训练为前提,企图进行一场桶狭间 [ 译者注:桶狭间在今爱知县爱知郡丰明町。日本战国时代初期,大领主今川义元率领大军攻击另一领主织田信长。织田于1560年以少数兵力,在暴雨后乘虚攻击今川于桶狭间东北的田乐峪,取得奇胜。 ] 式的决战,日本舰队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作战方式。进行夜战本来是水雷战斗队所采取的作战方式,日本自创建海军以来就作了这方面的训练,并以此作战方式取得了战果。现今,驱使“大和”、“武藏”两艘巨舰奔赴海上进行夜间决战,其原因何在?一是最近(6月下旬)日本战舰安装上了雷控射击装置,18英寸的巨炮可以进行自动瞄准射击;二是为了避免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如果巨舰在白天遭到那些穿过云层的敌机的袭击,就要反复进行曲折航行,以闪避鱼雷的攻击。这样,巨炮就无法瞄准目标。在此种情况下,日本夜间决战的传统作战法又占据了主要地位。留在日本历史上的成功之例说明了“夜袭的成功在于参战官兵的勇猛”。明治28年(1895年)2月2日,日本水雷战队突入威海卫击沉4艘军舰的夜袭特攻战就曾经在世界上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夜袭特攻战的成功是日本海军的骄傲,栗田决心继承先辈的传统,依靠全体将士之勇猛,在最后的战场上决一死战。
+ k- \( s, c- Q, O
" i4 B: m6 ^" q6 }! _; ~, Q/ U9 t+ J8 D6 u: k
(五)舰队孤军作战——不得已进行神风特攻战 / |' u4 R* m \ _; o' Y5 l
在战争过程中,日本舰队能够有机会展开“百日练兵”,真是天助神佑。昭和19年10月18日,为了在今后的战争中挽回濒于衰亡的日本帝国的命运,大本营向重新振作起来的联合舰队下达了发动有名的“捷一号作战”的命令。 ; F; Z: B( D; o( U+ @6 n, f
“捷一号作战”的概要是,当美军向菲律宾群岛发动进攻时,日军将从海空两个方面发动攻势,全歼进攻之敌。主要作战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4点:
/ v7 Z8 ^- @1 l c, w! E$ R# ` (1)陆基航空兵部队要在大约700海里处搜索敌人,并不断使用鱼雷和炸弹进行消耗作战,一旦敌舰队接近,再协助陆军飞机将敌军歼灭在近海水域。
% }( _7 |! k% | (2)舰队集中在婆罗乃(婆罗洲北部)待机,根据情报决定出击与否,目的在于捕捉并歼灭海上敌人的护航舰队和其他船队。
4 G# S1 ~6 c( \! y; k% _, @ (3)万一出击迟误而敌人已经开始登陆,日本舰队要全力以赴地强行突入港湾内,歼灭敌船队。 & Z2 K* }( M" @
(4)小泽中将的航空母舰编队将从濑户内海出发南下,把敌机动部队诱至北部海域,以此掩护栗田舰队突击。 # `& _/ Y$ b8 C$ r, _2 O
在具体的兵力安排上,上述第(1)作战任务由第五基地航空部队(大西中将指挥,驻菲律宾)和第六基地航空部队(福留繁中将指挥,驻台湾)来承担。第(2)、第(3)作战任务交给栗田中将的主力部队来完成。 : G4 q4 d. X0 p0 @1 \% q
恰巧,当时第六基地航空部队在10月12日到17日的5天时间内,与空袭台湾的美机群展开了一场殊死激战。据报道,日机取得可喜战果。然而,实际上,不仅无战果可言,反而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这一台湾近海空战的失利,对增援菲律宾作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其详细经过,在分析小泽舰队失败原因时详述),那么,被寄以希望的驻菲律宾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的实力又将如何呢? & G* d2 m' }; A) b' L
当大西泷治郎中将走马上任时,第五基地航空部队仅仅才剩有150架飞机(在特鲁克和帕劳遭敌空袭,分别有325架和203架被击毁,可见日机损失之大!)。而且,飞机的性能极差,飞行员低劣的驾驶技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大西中将是山本大将的心腹,是日本海空军的权威人士。据分析,他是不会赞同“捷一号作战”计划的。但是,结果却与估计时相反,大西中将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挥泪同意进行肉弹特攻战,“神风待攻队”就这样诞生了(这种特攻作战是自下而上地自发产生的,而不是自上而下按命令执行的)。于是,那些年轻的飞行员脖子上围着白围巾,抱着为国捐躯的必死信念扑向决死的战场。
$ T |" U" d8 ?* X/ e 实际上,“神风特攻队”是从冲绳战役开始才取得一定程度的战果的,而作为莱特湾海战的一翼所进行的特攻战,由于战况对日本不利,加之初次进攻缺乏经验,未能取得理想的战果。当时,如果不采用神风特攻这一非常手段,栗田舰队就得不到空中支援。实战表明,就连这支敢死队也无能为力。因此,栗田舰队是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地浴血苦战的。 & ?9 O5 \% q' F r2 m5 ]
在舰队出击之前,还发生了一个严重事件,即联合舰队被迫把仅有的32架侦察机全部交付给基地航空部队使用。当时,菲律宾基地航空部队的力量相当薄弱,搜索侦察能力更是弱得可怜,因此,作战规划上第(1)要点上的“要在大约700海里处搜索敌人”的设想,对它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不要说700海里,恐怕连200海里也难以保证,这样,作战的第(1)设想无疑将要落空。而唯一可以救急的就是这批有熟练技术的舰队搜索机。如果能充分发挥这批搜索机的作用,把获得的情报迅速通报给舰队,想必也不会失掉战机。另外,在舰队交战中,也应该将搜索机派往战场上空,听从舰队司令的命令和指示,至于舰队方面,考虑到航行在敌潜艇出没的海域,很难从事海上收容工作,又考虑到有遭敌机轰炸被击毁的危险,因此,也同意与基地航空部队共同使用。于是,搜索机群先行进驻圣何塞基地(民都洛岛),也就是说,32架搜索机并不只是应大西中将的要求才转移到陆地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这支机群也应该听从栗田司令官的指挥。但后来在实战中这一构想未能实现。
& M5 v1 f2 c3 e8 V( ? 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远航出击,这在现代战术上是不可想象的,这就好比是瞎子走路一样。为此,整个舰队卷起了风暴般的不满情绪。如果要保证上百名瞎子在银座大街上安全行走,就必须有明眼的正常人带路,否则,上百盲人在大街上就会产生混乱乃至发生危险。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不正是和失去带路人的瞎子一样吗?
3 [( H/ w. H/ s: i4 ?* ^ 因而,舰队官兵非常气愤地说:“说不定战舰被敌潜艇击沉了,我们还蒙在鼓里呢!”32架飞机默默地同弥漫着愤懑情绪的舰队告别了,闪光的机翼下留下了离别的悲哀。果然,在大舰队出击的第二天凌晨,旗舰“爱宕”号首先遭敌潜艇袭击,中雷后仅20分钟就沉入海底了。接着,重型巡洋舰“摩耶”在4分钟内被炸沉,与此同时,“高雄”也遭受重伤不得不返回基地。真是出师伊始,便遭祸灾,谁能说这与调走全部搜索机没有关系呢?当时,一名落水的参谋一边在巴拉望岛海面划游,一边气愤地说:“我们被敌潜艇干掉了,可事先竟然丝毫也没有察觉到!”) y& r( R$ }9 P
: Q9 ]$ X6 m7 e, E1 p3 s5 U
: C, ^1 o$ q: C/ O[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09-1-21 12:1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