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轉帖]空母“伊吹”概要

轉自微言兄的戰史叢書翻譯大作系列
原貼于音速論壇二戰論壇版塊

 象「重巡伊吹型的概要」解说的,“伊吹”原本是根据太平洋战争海战之前决定实施的○急计划而建造的改铃谷型重巡洋舰,暂定舰名第300号舰。
 本舰于昭和17年4月24日在吴兵工厂开工,在中途岛海战后制定的以航空母舰紧急增势为主的改⑤计划中,决定的方针是下水后暂时中止工程。由于已经在船台上正进行着工程,为了将船台提供给航空母舰建造需要尽快下水,工程抓紧进行。昭和18年5月21日下水运行并被命名为“伊吹”,以后因工程中止被系留在吴港外。
 关于有效利用本舰,研究了各种方案,还研究过暂时作为舰队加油舰完成,但根据非效率的评价没实现。中途岛海战之后制定航空母舰紧急增势计划时,当然也研究了本舰作为航空母舰完成的方案,但这种程度的军舰由于不可能成为高性能化的新锐舰载机能起降的航空母舰,一度放弃了航空母舰化的考虑。这个是根据军令部的观点。
 然而,在资材不足状况下想办法有效利用本舰不考虑战力化的舰政本部,给予了苦心研究。预见有改造成高性能舰载机能起降的航空母舰可能性,并与军令部联络。这个是18年7月左右的事。
 按照军令部坚持的「第300号舰于昭和19年度末之前作为航空母舰完成」的方针,18年8月军令部第二部长向海军省军务局长发出了拟定航空母舰改装基本计划概案的照会。这时候军令部的要领事项如下。
(1) 舾装简单朴素的航空母舰。
 (2)主要目,基准排水量约12000吨,速度约29节以上,续航力18节约8000海里,搭载机舰战烈风15架•舰攻流星15架(这些根据起降装置的改善,以可搭载为目标,但当前用现用机而搭载巡逻机),对空兵装25毫米三联装机枪二○座,电波探信用仪对空•对水上各一座以上,水中听音机一座以上。
 当时,本舰的船体已制造到最上甲板,以此为基础进行航空母舰化设计。
 要装载的全部飞机是新锐舰载机,最好装备新的发舰促进装置(弹射器)和高性能的着舰制动装置,但这些的开发还不能达到实用化的目标,只能加长飞行甲板的长度,超出船体长度、205米就可使高性能机起降。
 为了防止由于航空母舰化的重心上升确保复原性,飞机库一层为止。但这样稳定性还是不足,又在船体舷侧安装了宽820毫米的防雷护体(bulge)进行改善。重巡当时是四轴、152000马力、35节,在航空母舰化时撤去二轴的主机和主锅炉,减少了72000马力,撤去产生的空间,充当燃料库及轻质油库。
 以前小型航空母舰是平甲板型,飞行甲板正下面的飞机库前端部设置罗经舰桥。本舰的情况根据战训,从飞机的指挥和操舰上,有必要在飞行甲板上设置塔型舰桥构造物,在右舷前方设置小型的向舷外很大地突出形式,计划作为所谓岛型航空母舰。
 这样基本构成设计的“伊吹”要目如下。
 基准排水量=12500吨
  公试排水量=14800吨
  水线长=198•35米
  水线宽=21•2米
  平均吃水=6•31米
  主机=舰本式高中低压型齿轮减速汽轮机二座
  主锅炉=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附过热器及空气预热器)四座
  轴数=二
  输出=72000马力
  速度=29节
  续航力=18节7500海里
  燃料装载量=3060吨
  搭载机=舰战烈风15架
         舰攻流星(兼舰爆)12架
         共计27架(常用)
  兵装=8厘米联装高射炮二座
       25毫米三联装机枪一七座
       12厘米八联装喷进炮四座
  电测兵装=二一号电探一座,二二号电探一座,一三号电探二座
           零式水中听音机一座,110厘米探照灯一座
  乘员=1015名
  作为当时能供给舰队作战的是最小的航空母舰吧。本舰被放入所谓轻航空母舰类,是与美海军大战中利用克利夫兰级轻巡的船体作为轻航空母舰——独立级极为相似的军舰。但是美舰可以说是利用了轻巡的机关部速度31•6节,更加上由于装备弹射器而提高运用飞机的能力,装载机数也有45架之多,比“伊吹”略高一等。
 “伊吹”的飞行甲板尽可能大地取长度205米,最大宽度是与“瑞凤”同样的23米,前端部13米,后端14米。前后部设置升降机(共计二座),飞行甲板着舰制动装置九索,滑行阻拦装置二座,装备110厘米隐显式探照灯一座,飞机搭载用吊机一座等。再者,和其他战时建造•改造的航空母舰同样,没设置遮风栅。
 因为一层飞机库面积少,装载预定搭载的舰战暴风15架•舰攻流星12架共计27架(全部常用)中的11架,计划在飞行甲板上露天系止。
 机关部由于比重巡当时的计划减半成二轴推进,机关部不用的空间被利用为燃料舱和轻质油舱。来自四座锅炉的排气,由舰桥构造物之后右舷方面部设置的一个侧面弯曲烟筒引导。
 本舰因为是作为重巡而建造的,船体主要部给予了对二○厘米炮弹防御,但水中防御体弱。因为船体几乎完成,之后航空母舰化不能进行彻底的强化,只是实施了防水区域的修改等间接防御强化。
 还有轻质油舱,根据航空母舰“大凤”沉没的战训,进行了周围填充混凝土等防御强化。
 对空兵装,按军令部的要求装备二座新式的长8厘米联装高角炮、分成六群的一七座25毫米三联装机枪,提高其装备位置,使其可以对反舷射击。这之外又加上计划以后装备四座12厘米二八联装喷进炮(对空火箭炮)。
 雷达,除了把一座二一号电探在飞行甲板上隐显式装备以外,计划是装载二二号电探一座和一三号电探二座。作为对潜兵装,装载了三式水中探信仪一座,四式水中听音机一座,深水炸弹30颗。
 “伊吹”于昭和18年11月由潜水母舰“迅鲸”从吴拖航至佐世保兵工厂,在该处开始了航空母舰建造。可是进入昭和20年,日本海军的战备方针被修订为整备特攻兵器作为中心,更加上也没有航空母舰搭载用的飞机,舰艇用的燃料也显著不足。20年3月16日,在工序约80%的状态下发布了工程中止的命令,建造停止。
 战后的21年11月22日,在佐世保船舶开始拆卸,翌22年8月1日完成。


11架飞机需要露天停放。即便能出海,也走不了远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yorktown、essex都需要甲板系留三分之一的载机

回复 3楼 xuanyuan 的帖子

和伊吹一样,是由于机库的限制,一开始就计划停放甲板的?
美国人在间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全甲板进攻理论,就是要在甲板上系留一部分飞机的

[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09-4-1 20:37 编辑 ]
但是在气象条件恶劣、海况不佳的情况下,这些飞机应该还是可以收纳进下面的机库的吧?
机库限制也仅限于少数老旧型号,比如列克是限制,约克及以后在常备状态下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埃塞的系留更多是因为追求最大搭载导致的.美国的机库基本都是开放式,而且后期舰载机都能大幅度折叠,加上特殊的吊挂贮藏法,载机多是很正常的.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另外,由于设计和材料的原因,美国的飞机放在甲板上的可靠性也比日本飞机要高,同时太平洋上很少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北太地区除外,但北太就没爆发过航母会战.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约克城级那个利用舰首甲板下的弹射器,从机库内直接起飞飞机的点子倒是蛮有意思的。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赤城三层甲板的启示
原帖由 人猿 于 2009-4-1 20:57 发表
但是在气象条件恶劣、海况不佳的情况下,这些飞机应该还是可以收纳进下面的机库的吧?
哈尔西向台风出击那一次被吹掉的100多架飞机显然不是在机库里放着的

回复 9楼 人猿 的帖子

那个是机库弹射器,和日本的三层飞行甲板没有关系
晕和三层甲板没任何关系,版主应该考证清楚,那个叫横打式弹射器是应急起飞时用的,初期只能弹战斗机和侦察机(双翼的那种),后期也可以弹单翼机了,不过因为在实战中不实用后来都拆掉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哈尔西那次出击应该是埃塞各级追求最大载量导致的,埃塞的机库装个七八十机是没问题的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这种垃圾航母,造出N条也没用。联合舰队,应该主要发展“翔鹤”级。
kikanjuu 发表于 2009-5-25 08:54
可日本海军面临的窘境是 有装备而没有熟练的 有经验的操纵人员   "软件"不行啊
第一次ソロモン海戦

这些优秀的机组是日本海军差不多用5年以上的时间才培养出来的 与美 英海军并列称雄的世界三大海军航空力量   这些优秀的海军航空兵 才是攻城拔寨的急先锋.      当这些"海鹫"们折损殆尽的时候,就算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只能停留在纸面的数据上,而成为一堆废铁,   因为它们的灵魂早已飘散.
第一次ソロモン海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