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双方兵力除以10差不多。
! V5 W" W) c) x9 o7 e# t, f* Z, y2 S; N& d" P% Y( E: ^! h
按照战国史书的动员能力,就算1个人顶1发子弹,八国联军都打不进紫进城!!
; z, T1 z( Y% ?0 I1 [# r
8 |8 A# j" H" |- K$ `PS:发个贴要回复的问题也太麻烦了
其实看古代史中关于军事冲突的记述,几十万大军和玩一样的,随手拈来。6 L+ a0 H9 p# Y  J, t
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军事动员力反而是越来越小……
40万是含着随军民夫了。里面直接作战的也就十万左右。就像温泉关300勇士+1500阿卡底亚杂牌+5000百姓。总兵力近万了。
0 R; k3 }6 K8 k7 |, P1 @! Z& s记得有篇文章说过强秦国力要占七国的六成。以当时的生产水平看,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口。因此秦的人力远大于赵。估计秦的总兵力应该不低于赵。
33# godkiller
- {, ~7 {: m/ S+ R$ h) b9 m: b$ z- X* {6 F/ n2 M# V9 S
那么战国以后中国历代的军队里面就没有随军民夫和其他人员了吗?# D, `- [; B- m
大家知道汉初中国人口是两千万人左右。就算战国时候中国人口在三千万上下的话,也打不起几十万士兵、民夫被坑杀的战争。
本帖最后由 godkiller 于 2013-3-3 16:02 编辑 5 w' l; ~) E7 x9 D" z/ |. e
; u4 H8 ^( m8 N
正因为生产力低下和兵役制度落后才会导致当时军队后勤人数庞大。十万大军配几十万挑山工是再合理不过的事。当然可以认为连十万大军都没有,但是这个数字也不可能太少。毕竟从兵马俑这样的阵势来看,如果没有庞大的兵力是不需要设计如此复杂的战阵的。以长平之战对赵国的毁灭性打击来看,减丁几十万完全有可能。楼上最后一句有待商榷。生产力越强参战人数越多是下意识推断。实际越往近现代,参战人数占人口的比例就越少。民夫不用赶驴挑担了,换成在家服务战时生产了。
总之,个人认为双方参战的总人数确有好几十万,其中一线兵力只占两三成,但绝对不止三两万人的小打小闹。没有浩瀚的战争场面是孕育不出中国古代的战争艺术的。
即便楼上的推断成立,我请问,赵国的人口有多少?' u! C7 c" b1 ?- z3 `+ w' b# A
更不要说,生产力低下只会限制能够上战场的人数。不管是士兵也好,民夫也罢,都是要吃饭的。试想,在一个生产力低的社会下,供应几十万人长期作战的后勤能力是否有保障?纵观长平之战,跨度时期长,动员人数多,这在后勤学上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2 k0 j. w  b8 S8 G9 ]2 L8 U6 H( i7 `. T1 O7 S4 h' t0 x
PS:即便到了近现代,后勤保障的难度和人数估计也不比古代少,甚至更大。
赵国虽小,但地处核心位置。以你两千万人口计,占两百万不为过吧?打一场灭国之战动员二三十万军民,号称四十万。当时当日秦虽远交近攻,列国也不全是糊涂蛋。各国对赵多少有点援助。赵军或许远远少于四十万,但绝不会是数量级上的差别。咱们的祖先对于数字概念其实是很精确的,如有赤壁这样的刻意夸大一般都有注释的。
你知道一个国家失去四分之一成年男子的概念是什么?按照人口统计学的话,这个国家就等着灭亡吧。
9 t) s+ f7 _/ w9 y/ @4 B& Y4 J而且什么列国多多少少对赵有援助算是你的推测还是历史事实?历史是这样讨论的吗?; N! b  m  V$ g% |! s) H
我反复强调过了,赵国能够动员二十万人上战场就已经是当时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了——不要忘记了,当时赵国在北方对匈奴前线还有十万壮丁。, ~1 X, B+ j* T
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但不是一个战史学家。毫无疑问,长平之战的发端、过程、结果肯定都是史实。但司马迁很有可能把号称和实际搞混了。就像牧野之战,什么纣王动员了七十万奴隶参战,也是我们老祖宗的记录。史料证明,古代对于人数什么的概念是非常抽象且不精确地。
仅从数学上说一下 38 楼的一个问题.
5 N* J# A+ T2 Z! t! Y! A就算您的赵国200万人口成立,那么就算女比一比一,那么男的总数是100万。9 D. Z3 Q( Y& D2 n9 a% ?
) y$ z$ V5 A# I
然后这下死了40W,以下死掉了五分之二,还基本都是青壮年....
# n1 _( b7 E- ~6 g1 r8 o% j' ^
那这个国家真的绝户了....
本帖最后由 godkiller 于 2013-3-7 10:22 编辑   [6 e0 }" [& n

! x* C4 I4 A" X3 E楼上,长平之战对赵国的影响确实是死缓了。古人就算数学不好,描写战后赵国惨状的文艺作品总不是臆想的吧?两百万人口的推断是建立在39楼两千万人口论之上的假设,郭沫若认为赵国人口三百五十万呢。各国对赵的援助不是我个人推断,此处不枝蔓。再者一面强调赵有十万壮丁长期外派抗匈,一面说赵在国难之时凑不出四十万军队加民夫是不是矛盾了呢?千万别小看赵国。他没那点国力何以长期屹立中原核心?何以伐齐讨楚?何以修出1300里的赵长城?敢问赵长城是用天顶星科技修的?先人留下的历史不是杂谈。司马迁也不会因为是史学家而不是战史学家就搞不清一个零。至于牧野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传说。中国古代正史虽有删改,但不会有大谬。这是司马迁开创的修史人操守。对历史的疑惑不能代替敬畏之心。最后,我的看法跟23楼的差不多,从没说过40万是个准确数。我此帖的发言就到此为止了。
楼上的发言越来越看不懂了!5 i  V" Z  U1 v4 Z: U
赵国有十万部队在北方前线防御匈奴和能凑出四十万人上战场是如何划上等号的?有十万人能当兵就是能出动另外四十万人??
; i: [9 q8 ?3 W" V而且,怎么又蹿出一个修长城的能力。这个发言的逻辑请整理一下好哇。简直是不知所云。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最要命的问题了……就是中国人口统计的问题
$ \; ]) |6 q7 i" {" y3 e3 ]1 N也就是说,各朝代官方统计的户口数与实际人口数的关系,这个恐怕怎么也说不清楚了
  p; y, U: `2 I- Y个人觉得,赵国整体参加过长平之战的军队、民夫、随军等各类人员的总数可能确实可以达到45万左右
我们不是在讨论这四十万人到底是军人还是民夫,而是在讨论赵国有没有能力把那么多成年男性送上战场并全部被杀
我觉得长平之战,赵括出击时兵力应当多过秦军,但当时形势是德国齐格飞防线对法国马奇洛防线,廉颇守齐格飞防线不战,秦军用离间计使得赵括掌军,攻到马奇洛防线被阻,使用机动部队使其不能回归齐格飞防线,最终粮尽而败,秦王征兵说明赵括如早回军,秦军是挡不住的。赵括为何出兵,原因应该是以拿下马奇洛防线为目标,否者不用出来,也不至于被包围。古代动员兵比现代强,屠夫直接当刀斧手,车夫直接变为后勤兵,现代要补充飞机驾驶员就没这样容易,如果没有弓箭兵,也就没有弹药补给,单兵负重可全带粮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