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1-1-13 23:03 编辑
" J. f+ K9 ?* d- ?# m2 o  Z1 o/ W% q5 B
继续更文,两栖登陆系列决定暂告一段落,等本人有灵感继续,本人在下面会写一些有关战术的内容,敬请关注!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很长时间没上来了,这样的好文,补顶
你以义来,我以身许!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1-1-20 21:46 编辑 % r' |4 d  ^% B+ Q! S1 T; J& Z$ \- \
& s( k7 M' {7 G' W
继续更文,这次会介绍一些基础性的东西。! _1 t9 C; l! ?  `
WITP系列里边涉及的长度单位1 Q  Y+ m8 s, @' ?/ ~4 c
WITP系列涉及的长度计量场合主要包括距离、高度与武器口径三部分+ O: b/ F. v. H
(1)距离/ Q1 X- z; s$ \; ^& ^- t6 n0 A
WITP系列计算距离的长度单位主要有英里、英尺、码、各位在讨论中经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格”和在计算武器射程时用的千码。它们之间的换算为:
8 C. F1 X& @% T1格≈60英里=316800英尺=105600码
: X8 \8 ?' o  p  t2 t+ J- ^; `9 d1英里=5280英尺=1760码
7 l. t3 ~# ?* u, i1英尺=1/3码7 b; u# @" q6 j5 L5 z6 N  }/ |
1千码=3000英尺=0.568181818英里3 L7 M8 r4 F! V: g" \% |5 i1 p
如果换算成公制单位则为:( p! {8 }. T# j
1格≈96.56064公里
- T* F/ P3 g2 C7 `1英里=1.609344公里
! ~" G: \" P7 d+ Q- p( ?1码=0.9144米
/ Y7 V4 ~# D; f- n4 z5 V! z7 }9 p+ Q1千码=914.4米1 c' Z: [1 R8 Q
1英尺=0.3048米# @; Q2 _" `, F( D# a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游戏设计的问题,有时这个计量单位会不太精准。例如在显示空战过程中经常出现离目标1码距离开火的情况,在现实中这种开火距离根本无法脱离目标,只有两机撞到一起。5 A1 r5 v1 B4 ^  b5 u6 C: [
(2)高度
6 @. U; \( K8 C' l/ ^: C5 i主要使用的是英尺,但是在计算武器射高时也有使用千码这个单位
- i# A. L* S- G6 M* v' j; }4 p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1-1-17 22:20 编辑
0 {$ n3 B. h* y4 j4 ?$ {3 T9 G, ^: B) w3 L; ~# {8 X' U- w, f& A
(3)武器口径4 `5 m: j1 H$ |% _) y
这里涉及四个武器口径计量系统: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公制、英美及其英联邦国家使用的英制、英联邦国家主要用于中小口径火炮的磅制
0 F: b) H: ~0 _* `; q3 |7 L公制一般是以毫米为计量单位。但是在日本等国家,在计量武器口径,尤其是大口径火炮时也有用厘米作为计量单位的。
( J$ E: I$ A, K9 I7 w( p英制使用的是英寸为计量单位。与公制的换算是1英寸=25.4毫米,但是在很多场合下1英寸直接等于2.5毫米( T! v, l+ z" p/ w
常见武器口径公英制换算表:: E+ A3 P  [$ X4 O& N/ p2 K6 h# h, n
公制,毫米                英制,英寸
: W, f6 i9 h  O: k
4 U9 A9 I& P6 K; t' \     5.45————————0.2144 E3 f. V& v" {) j# B4 E2 k

- Y0 Y2 F: N* p     5.56————————0.218~0.22' o+ P; R( U3 h9 l
! M$ Z5 T9 [% n  n, a, D
     7.62————————0.3
$ h" D, f; b4 {
5 h& q! @4 T* r4 h: C0 s     11.43————————0.45
/ \) i  B  J  \. Q" R
6 `) e& ~5 [! p2 s1 L     12.7—————————0.5
( P- M% k8 r) U3 Q) j' f) u
& w$ h9 A9 @$ x5 e     14.5—————————0.57, P' o# m6 }: X7 u. D

' Q6 t8 `6 l& T     20——————————0.78
1 f7 C/ ]6 L% `" O1 a
/ f1 l7 e/ I# o( a/ m     25——————————0.98
) Z+ H; v9 M# H3 m1 s# ~% ~; L+ P8 d0 X8 x' h6 g4 r
     30——————————1.18
8 d6 P* @7 d6 L. ]
4 l! R1 X/ ]; r' Z% v$ x7 l     35——————————1.37
- h0 @4 p0 k/ T1 c
& h7 H! p  x3 i( v0 S* r     37——————————1.45' e! D! c8 D) X4 V# M. `3 F1 J

4 a; C" F# x3 O4 |- \4 g     40——————————1.57
- z1 E+ v. C' {7 |, N$ e' }) O8 O4 |! v" `5 a
     57——————————2.248 r0 }: u" {4 S

" b9 d* @& S$ I& K( k3 _     76.2/77————————3/3.03$ r' b) g, Q# P1 o) P* ^

9 ]7 R' `+ Y, C     90———————————3.54
& A+ z5 V0 o# J+ Y+ v; s1 I* w( J  U% y  U3 K) N
     100——————————3.93
3 v* ~' Y* E3 Q& h7 Y; J# {% J3 Z" p6 h
     105——————————4.13+ H' H. T; B; n0 V' A7 n
/ [7 w9 {) F+ b
     115——————————4.525 @- W" Q8 s8 q' N

( N" G' Z8 B: G( @     120——————————4.7246 t/ m* _6 ?8 P$ r- Q
1 j% B. [- e6 Q2 d7 e
     122——————————4.803
2 v" a  j# o. D" ~4 g8 ^1 Z' ?
     125——————————4.922 |+ U5 x7 m* k& K

; E# p1 M0 L6 t+ i' ~     130——————————5.11
* p! z0 [9 J8 c+ F; r$ J
/ S$ Y/ |. _# W, R% ^0 d7 q  u     152——————————5.98
  D0 X( [0 }& l- P4 d1 V' n' I0 s2 X5 R
     155——————————6.10
4 q2 n6 b4 O4 {$ _, T# b! g" Z2 c% v: ]) R/ o: r
     230——————————9.055 t* r7 Q7 r  A2 T  O6 N

# C% l3 i  n( k! u: D4 I     280——————————11.02
6 _% _  M* _9 [) {+ u' y, U- Y4 S7 Y3 }
     381——————————15' w+ E2 ~2 J6 `- H1 y/ r
: l2 r  t0 l$ F7 k2 L
     450——————————17.7
0 z" {8 o( {) p% q( r0 f7 c2 N5 `
) n( E! Y8 A; L& k" I. r0 V这表可见,有很多武器的口径的公英制转换,不是直接使用转换得来的准确值,而是使用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近似值,这里是出于方面计算需要,大家在看军事资料时值得留意。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磅制这个其实是最早的武器口径计量单位。在枪炮发展初期,由于工艺水平的落后,所以抢管内壁往往比较粗糙,加工的精度不够。而早期的枪炮都可以使用实心的、铅制的、球形弹丸。所以,衡量枪炮威力大小的磅位制产生了。所谓磅位制,就是以一磅纯铅(454克)制作出偶数个相等的球体,正好能让一个小球通过枪膛的滑膛枪,即以小球的个数命名。像我们在翻阅历史文献时,经常发现诸如XX磅炮,这就是使用的磅位制来衡量的。拿破仑时代的火炮,这时期的火炮就是普遍以磅位制来进行区分。但是,随着枪炮膛线的发明,枪炮不再使用实心球形弹丸,而是使用圆锥形弹头。这是对枪炮磅位制一次巨大冲击。许多保守的国家还是采用磅位制来对枪炮进行分类。不过,以前以纯铅球形弹丸的方式再也不适用了。而是采用火炮所发射弹头的质量来衡量。
$ C# l/ v8 U0 a  D& p2 |% X  K拿破仑时代的火炮磅位与公制的折算:6 c% {5 s! a6 T# ?

& X% X) q; t* q3 l; Y9 }6磅炮   84毫米
* a2 `$ V7 J. A" |# G& _& E& x: x( ]2 F% |8 X
8磅炮   108毫米
* o8 u7 b) {% O/ Y/ D+ B
& L5 m+ S8 P: U, L12磅炮  121毫米
" F. x3 T) Z3 l8 K) w3 G) u$ J! f! m/ \: M6 G
磅位制作为一种火炮分类方法一直被沿用到二战时期。二战时期,磅位制和的公制、英制都同时在使用。正如英国二战时著名的25磅野战炮。
' {3 e/ B' z  {二战期间采用磅位制的火炮口径换算:
# {# ?/ {% c# X2 y' g9 Y. r5 U
% r( p( r# Z* ~$ m9 A# h+ v9 [1磅炮   37毫米
, ?6 U' t+ W! |) Z; f7 S' q( s6 ~& [% [
2磅炮   40毫米
7 Y( r) A3 \. v& `% k. n& l. F; Q
3磅炮   47毫米  l& ^5 F* ?" h; \% P# S* z! V. D

, a- ^) f+ Q5 y( ~6磅炮   57毫米0 c( R; l: E& R) u* O
0 @; P9 U0 P( g4 ~
7磅炮   60毫米
. U% {# I* V, d  ]
2 ~  j( V* U3 J9 |* x  q12磅炮  75毫米
5 X) a# k5 l2 C- o, c( p$ j) L* D0 a& |4 f1 M
17磅炮  77毫米' ?2 W0 d0 e- O4 e

: Y# H/ S: ^0 u: @20磅炮  87毫米
5 _+ A- j$ q, r% B/ _0 X+ f4 [0 ^; j" f' l- p" H
25磅炮  87.63毫米
3 B- M" B. n* r: s& ?7 N* f4 E
; [( t! j$ ^( l% t4 x! z! c7 p; I7 F, D可见77毫米与75毫米火炮仅仅相差2毫米。但是用磅位制衡量却相差5磅之多,其原因还是在于弹形不同的缘故。所以有的资料中还有37毫米的火炮称为2磅炮。由此可以看出磅制的混乱,由于弹形的不同,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给后勤和制式化造成极大的困扰。2 R% m$ D& _  i
) a/ W2 G  X  r" E5 y! J
随着现代加工工艺提高,精度也能够保证,这使得磅位制变的混乱和不系统了。于是英寸和厘米制开始成为主要标准。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1-1-22 21:41 编辑
3 a+ A$ M' O: w9 y' x" ~- n! D. W
9 T5 k9 F/ ^! j, |6 ?9 u继续!这次聊聊有关于WITP中主要的飞机对地攻击武器——航空炸弹的一些事。4 m0 N: S2 i6 v5 o. D, f! n7 J1 r) @
关于航空炸弹的一些事
. `/ k6 D) f4 t2 `8 v(一)航空炸弹的身世
. c* w6 t( b& i9 h航空炸弹由哪国谁人发明,已无从考证。据称19世纪中叶,奥地利人就已开始从气球上向意大利威尼斯城投掷爆炸性武器,这可能是航空炸弹最早的实战应用。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飞机携带手榴弹改造的炸弹,轰炸了利比亚地区的土耳其军队,这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次轰炸行动。另一种说法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俄罗斯设计师B.B.奥拉诺夫斯基于1909到1914年专门设计了系列化的航空炸弹,包括杀伤、爆破等型号,重量从几千克到几百千克。1916年A.雅科夫列夫又研制了最早的航空燃烧弹。德国人则声称1912年德国人研制了世界第一种航空炸弹,代号M.APR。可以肯定的是,真实意义上的航空炸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作战飞机的出现而面世的,估计一战期间各国共投放了5万多吨炸弹。
# W, @* |2 M, c; P% [飞机诞生之前的1849年,奥地利军队就曾利用不载人气球向意大利威尼斯投下炸弹,这是世界上首次空投炸弹。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军队从飞机上向利比亚的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由手榴弹改制的重量约为2公斤的炸弹,这是世界上首次飞机轰炸。奥地利和意大利都声称拥有航空炸弹的发明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刚刚建立起来的航空部队,在主要执行侦察任务同时,也经常从飞机上向敌军投掷炸弹。但直到这时,各国使用的还是将普通炮弹加装尾翼(直到二战,日军有部分的航空炸弹也是这样的)或是用手榴弹改制作为航空炸弹。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还不是真正的航空炸弹。 * @% I1 a# v5 H+ V9 I
   俄国人认为,世界最早的专用航空炸弹是由设计师B·B·奥拉诺夫斯基于1909─1914年研制的。他设计的航空炸弹、杀伤弹有5种型号,爆破弹有8种型号,重量从4.5吨640公斤不等。1916年,俄国的A·雅科夫列夫设计的最早的航空燃烧弹也装备了俄国军队。而德国认为,他们于1912年研制出来的M·APR型炸弹才是世界上第一种航空炸弹。但不论航空炸弹的发明权属谁,航空炸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即得到了普遍使用。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共投炸弹5万多吨。
0 Y2 a5 U" a' i4 d" M6 |3 Y" P' o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炸弹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集束炸弹、子母炸弹、穿甲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等新型航弹,航弹的重量也达到了数吨以上。英国曾制造过重达10吨的 “大满贯”炸弹,1945年3月14日用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投放,炸毁了德国的比勒菲尔德高架铁路。 “大满贯”至今仍是实战中使用过的世界上最重的航空炸弹。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和美国相继研制出制导炸弹。 / |  x( M- e# _5 c2 j7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不断改进航空炸弹的,以提高航弹在不同战斗使用条件下的作战效果,出现了多种多样作用独特、性能优异的新型航弹。
$ w+ R. f$ R& s* E! n2 l8 u$ A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德国最先研制成功并使用采用无线电制导方式的炸弹HS─293和FX─1400。HS─293有V2和V3两种型号,分别于1940年5月和7月研制成功,它们是在SC─500型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弹翼、尾翼和制导装置制成的飞机型无动力滑翔炸弹,重约800公斤。FX─1400是一种轴对称制导炸弹,全弹重1800公斤,无推进系统。1944年德国在空袭意大利舰队时曾多次使用这两种炸弹,击沉了4.25吨的 “罗马”号战列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也研制了制导炸弹。 " h4 J2 [$ x5 f& z
  6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制导技术的成熟,使制导炸弹有了迅速的发展,电视制导、激光制导、红外制导和雷达波来制导的制导炸弹相继出现。特别是1960年激光器诞生后,出现了不同型号的激光制导炸弹,精度大大提高,命中目标的圆周概率误差也减小到7.5米以内。这就使一枚制导炸弹可以起到往几十乃至到几百上千枚普通炸弹的作用,并使载机的轰炸和攻击次数大大减少,被敌方地面防空火力击中的危险也明显降低。在越南战争中,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和以色列都曾大量使用制导炸弹。
* ?" V; L5 @( k' s& P: S2 U5 @' w(二)航空炸弹的基本结构. M5 m* z0 E( D: @# P
其实严格来说,航空炸弹从问世开始结构就没有多少变化,下图就是一枚航空炸弹的基本结构图
8 g; `) A! N6 h. Q' y8 i# F4 w 1 W9 C* L! d  h; U7 H
(三)航空炸弹的规格
! X# b6 d2 I- t3 j: b5 R8 P; s7 {" E( y! h! p
我们常把航空炸弹的重量作最基本的分类标准,例如美国航弹通常分为100磅、250磅、500磅、1000磅等不同级别。1磅等于0.454千克,我们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908千克炸弹等带零头的数字,就是英制重量单位换算为公制单位所造成的。采用公制的国家,其航弹多数分为50千克、125千克、250千克、500千克等规格。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重量指的是炸弹的圆径,即所谓的名义重量。航弹实际重量总是与其规格并不相等,而且在储存状态时因不装引信、弹箍等部件,重量又有少许变化。例如,我国250-3型航弹实重216千克,500-2型航弹实重473千克。一般来说,250千克级别航弹长1到2.5米之间,直径250到350mm不等,同样随引信、弹箍等部件的拆装而发生变化。特殊航弹则一般不归入特定规格级别,例如美国有6800千克的BLU-82“滚球”超大型炸弹,以及近期研制的10吨级“炸弹之母”。我国也有重达2.84吨的3000-2型航弹,刚好能装在轰-6的弹舱里,并曾随轰-6出口国外。. ?2 O3 s+ y' p  f6 S) l
所谓炸弹的圆径是化成简单整数后以kg 计(英制的话以磅计算)的炸弹质量,即所谓的名义质量。中国和前苏联有0.5、1、2.5、5、10、15、25、50、100、250、500、1000、1500、5000、9000kg 等圆径系列。我国通常将100kg 以下的叫小圆径炸弹,将250~500kg 的叫中圆径炸弹;将1000kg 以上的称为大圆径炸弹。我国圆径最小的炸弹是1kg,最大圆径炸弹是3000kg,美国库存最大圆径炸弹重为20 吨。# M/ q& Z8 r8 d2 t+ Y/ S$ S0 {9 q2 T
另外在重量单位下根据弹体的厚度,还有厚壳弹和薄壳弹之分,下面详细介绍。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三)航空炸弹结构详解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好文章,顶了
1、弹体% E$ e1 C2 v2 N8 B
弹体最主要的作用是容纳装药。单单看容器这一职能,弹体理论上应尽量薄、轻而容积大,而圆柱体容器正具有上述优点,因此弹体一般都近似圆柱体。如我国 500-2 型航空爆破炸弹使用 10mm 厚的铸钢圆柱形弹体,250-1 则为 8mm。7 K- d3 w) \" l4 ~/ K+ j" x
  弹体虽功能简单,但它要承受各种外来力量,设计上必需消灭空中解体、触地过早崩裂、侵彻深度不足等问题,因此精心的设计不可或缺。美国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 Mk84 航弹,其铸钢弹体按空气动力学设计,薄而轻,装药量多达全弹重的 45%(这一比值的学名叫“装填系数”),从而增大了杀伤力。普通航弹大部分重量都耗在弹体上,例如我国老式的 250 千克航弹,装填系数仅 38%。当然,这不是说要一味追求高的装填系数,弹体太轻可能令航弹强度不足,而且要考虑产生最优杀伤效能的弹体破片的实际需要。- B$ _: s3 H3 G* r6 D
  航弹外形上可大致分为低阻力和高阻力两种。低阻航弹具有流线的纺锤外形,或呈球端圆柱体,弹翼小而后掠,适合高速的战斗机、攻击机携带。高阻航弹(如俄制 ФАБ-М54 系列、我国 250-1 型等)外形粗钝,空气阻力大,不适合高速飞机外挂。低阻航弹在同等速度下的阻力,一般为同重量级高阻航弹的几分之一,乃至 1/10。但高阻航弹能充分利用机体内部炸弹舱的容积,仍有较大实用价值。应当指出的是,高阻航弹一般比同一重量级的低阻航弹要更重(指实重),装药更多,威力更大。有意思的是,从资料图片上看,俄军的高速飞机(像苏-24)也常携带高阻航弹。美军的普通航弹已实现全面的低阻化。我国还将部分航弹划分为中阻航弹,顾名思义是阻力在高低两者之间。3 W% Y' ]1 @' H+ e3 e4 @$ E, L
有的航弹表面前端有防跳弹装置,假如没有这一装置,在低空高速投弹时,炸弹有时会出现跳弹现象,在目标上打水漂,偏离目标。解决跳弹问题除了使用防跳装置,还可以使用瞬时触发引信。此外像我国 3000-1、俄 ФАБ-М62 等高阻航弹的头部还装有保证下落弹道稳定的弹道环。
3 T0 z% e" j, D1 i. i# i5 L  航弹的头、尾部分,表面上看与弹体似乎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多数航弹的头尾部分都是与弹体相互分离的独立部件。为了装填炸药,弹体头尾一般有开孔,装好后用一个螺接的金属盖封好。钻地弹的弹体前盖(或头锥)要使用高强度材料,如美军曾使用 203mm 榴弹炮炮管作为钻地弹弹体。
* H- g: I( b1 L; `* O% S  在材料方面,钢铁具有坚固、成本低、加工简易的优点,因此航弹弹体常用铸铁或铸钢制造,尤其是球墨铸铁。因此弹体往往呈现明显的铸造特征,带有粗糙的波纹状花纹。总体来说弹体制造技术,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这里面仍有着很多学问,特别是大型航弹的弹体,没有一定的冶炼、机械加工、气动力等技术积累是造不出来的。例如我国 3000-2 型航弹的弹体中段、尾锥制造问题,就曾困扰厂家多时。有的弹体还采用刻槽等预制破片的设计,以改善爆炸产生的破片的各种特性。近年高强度铝合金也开始应用到弹体上,产生的破片更多、更轻、更快,且弹体总重较小。南非就采用过内嵌钢珠的玻璃纤维材料制作弹体。特殊航弹(如反坦克炸弹、子母弹的子弹)的弹体作用不尽相同,可以使用轻金属、塑料等材料,外形也不一定是流线型。弹体上以字符和彩色条纹标注重量、用途、编号等信息,美军网站上常常有硕大的新闻图片表现出这些细节。美军训练弹一般涂为蓝色。
* B# ~, j, c& u" e3 }  弹体上有称为“弹耳”的环状部件。往炸弹挂架上挂炸弹时,把两个弹耳卡进挂架上的挂钩里,炸弹就牢靠的挂好了。弹耳之间的距离、弹耳孔的直径应尽量标准化(北约标准的双弹耳间距为 356mm、762mm 等,俄罗斯标准则为 250mm),或为炸弹配可更换的弹耳适配组件。弹耳标准化问题,对于依赖或曾经依赖进口航弹的国家来说,往往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航弹储存期长,装备后很长时间都未淘汰或耗尽,库存的各种新老航弹的标准又多不相同。随着时间推移,标准本身也会发展改进,我国的图-4 轰炸机要求的挂耳距离就与轰-5 轰炸机不一样。为此部分型号的航弹必须同时满足新老飞机的特定情况,于是 250-2 型等航弹既有适用于图-4 的老标准挂耳,也有适用于轰-5 等的新型三耳式挂耳。当然,“新型”是指当时而言。
) L# J; d; f: D7 B0 ~  一些航弹的构造较为特殊,如俄 ЗБ-500 燃烧炸弹呈橄榄形,有一个很薄的金属外壳,仅在弹耳处有加强结构,侧面开有加注口盖,引信在弹体正中央,没有尾翼。ЗБ-500 弹体设计的“特立独行”,正符合其燃烧弹的特性。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2、弹翼
' W( ]: O7 e" o2 ~$ v# l- v弹翼常指安装在弹尾的尾翼,用于稳定航空炸弹下落时的飞行状态,确保航弹以正确姿态命中目标,通常不提供升力、控制力(滑翔弹翼组件只适用于制导炸弹,本文不涉及)。弹翼还可以阻止炸弹自身旋转,从而提高精度。有的航弹没有弹翼。尾翼的结构、片数、形状和面积按气动力学设计,二战时不少航弹的尾翼是较复杂的圆筒状结构,甚至是双圆筒结构,翼片多达十几片,有的还分主副翼。种种复杂设计都是为了保证弹道稳定,提高命中精度。随着低阻航弹的崛起,弹翼也逐渐改为小面积后掠薄翼片,固定在弹尾模块的表面,能迅速拆装。通常弹翼采用与弹体类似的金属材料制造,但也有使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造的(适用于重量轻的航弹或子母弹的子弹),不过使用塑料就必须考虑低温发脆等问题。
9 e# B3 P# B( J9 M  在航弹低空投掷及制导化的技术浪潮中,先后诞生减速弹翼、起旋弹翼、滑翔弹翼等特殊的弹翼。减速弹翼能减慢炸弹下落速度,从而保证投弹飞机在以 50 米甚至 20 米高度进行超低空突防时,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投弹、脱离等动作,而不为自己投下的炸弹所伤,同时保证炸弹尽可能以垂直姿态命中目标。美国 Mk15 弹翼组件是典型的减速弹翼,平时折叠在 Mk82 炸弹弹体后半部分,投下后四片弹翼像雨伞一样撑开,借助空气阻力减缓炸弹下落速度。. c0 _& }' I' ~9 ]: Z
目前航弹尾翼一般设计为模块化组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更换合适的尾翼组件。某些炸弹甚至可以让飞行员通过外挂管理系统设置减速尾翼组件工作模式,令减速炸弹在高空投掷时不张开尾翼,以免大幅增加投弹误差。通过联动保险装置,还可以保证如果弹翼没打开,炸弹就不起爆,避免炸伤投弹飞机。我国又把携带减速弹翼的低阻航弹称为“低空弹”,当年研制 250-3 低阻航弹时就是先设计了“低阻弹”,再设计出了低空尾部部件,使得 250-3 进一步成为了“低空弹”。# Z% j6 F" b0 U9 B  R4 D
除了减速尾翼外,现代航弹还使用了减速伞和减速气囊。在伊拉克电视新闻中,伊军曾高举美军航弹的减速伞欢呼雀跃。减速伞是加装在弹尾上、用于减速的小降落伞。在一些航弹上,要靠一个较小的引导伞拉出较大的主减速伞。伞又有十字形、旋转形等多种样式。
9 J1 q0 E/ F# `, o# z  减速气囊像一个开口很小的袋子,炸弹下落时释放出气囊,气流从气囊四个角上的开口处冲进气囊内部,气囊增大进而增阻减速。有的气囊使用火药燃气完成吹鼓的工作。减速气囊和减速伞也可以设计成飞行员可控制,高空投弹时无需开启。典型的减速气囊包括美军 BSU-85 气囊弹尾组件等。减速气囊和减速伞的制造工艺,比减速尾翼要简单。更重要的是它们受横风的干扰小,因此对精度影响较小。同时,气囊和伞展开时占据的空间较小,因此对投弹高度、连续投弹间隔等方面的限制更少一些。
) S+ I9 l, k( v2 a) h起旋弹翼常见于子母炸弹的子弹,其用途是驱使弹体高速旋转借以解脱引信保险。有的子弹利用弹体刻槽、凸肋乃至不对称的弹体起到同样作用。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3、引信
$ b. R  p+ O0 t8 S0 G6 x* O$ q7 L8 w$ H现代航弹的引信和保险紧密融合在一起。引信的主要用途,是在符合起爆条件时令炸弹起爆,反之则令炸弹处于安定状态。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定时、定高、碰炸、压力等等。例如中高空投掷的核航弹可以使用大气压力引信,通过测量气压,判断是否到达了起爆的高度;又如采用上抛甩投的低空投掷核航弹,其特殊引信可测量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一旦到达弹道最高点即解除保险。目前航弹引信最普遍的工作方式是 “碰炸+延时”,引信在弹体撞击目标时被触发,经预先设置的时间延迟,引爆雷管、传爆管,进而使装药爆炸。引信一般以螺接等方式和弹体连接,可以方便的更换。由此又引申出航弹引信的标准化问题,其螺口尺寸、引信尺寸等必须统一,美军将这一尺寸定为 50mm。为了让航弹在距离目标一定高度时发挥其最大威力,有时要把引信装在适当长度的探杆顶端,如俄 ФАБ-250 航弹。
4 U" I# G% C6 m' h' u: o3 r+ P  引信保险要确保炸弹的安全,通常有三种方法:一、令引信与引爆主装药的雷管分开,比如储藏时不装引信,或用可拔除的钢销分隔开引信、雷管;二、引信必须受到足够的外力作用才会触发,如封装在金属外壳里面,只有强烈的撞击才能触动壳内的引信;三、采取延时、远距保险措施,只有当炸弹的飞行状态满足了特定条件后,引信才能起作用。第三种方法,一个较为简单的实现方法使用风车涡轮:弹体下落时,风车涡轮开始工作,在相对气流作用下旋转,达到一定转数后才允许炸弹起爆。低空投掷的航弹往往装有负过载引信,当尾伞打开航弹减速时解脱保险。6 v# p: A( }7 o* R) ]# c
  部分航弹装有一根连接着挂架和引信的保险钢绳,炸弹投下时拽紧的钢绳把引信扯到解除保险的状态,这样炸弹只有离开挂架后才能起爆。为确保安全,一枚航弹要至少采用两种保险方式。在引信上通常设有小窗口,里面标示了引信当前的状态,搬运或安装时应特别注意。* h, Y) h3 X, W  v# w
  引信还可以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引信在撞击时,内部的活动撞针会在惯性作用下猛烈冲撞雷管,雷管起爆,进而引发主装药。电子式引信原理和机械式引信近似,但通过电气元件之间的电流脉冲来实现动作。引信需要长期储存,用普通电池供电的话容易失效,因此很多电引信配有锂电池等长寿命电池,或者干脆装上微型空气涡轮、火药燃气涡轮或惯性式发电机,在弹体下落时发电提供引信所需电能。总的来看,电引信比机械引信复杂些,但设置工作方式、延时等方便灵活,不仅可由地勤手动设置参数,还可以在飞行中由飞行员通过外挂管理系统进行设置。电引信还包括近炸引信,通过发射/接受无线电波,在弹体接近目标时起爆。
, o! y! K8 k. s, P$ S3 g# y  如果引信加上定时机构,可以延时几毫秒到几十小时后,才引爆炸弹。延时装置可以采用机械或电子钟表原理,也可以燃烧延时药盘实现。对于钻地弹来说,少许延时有利于炸弹借助动能钻进坚固目标的内部起爆。如果需要杀伤地表上的软目标,可以把延时时间设得很短(约 50μs),炸弹则完全在地表上方爆炸。延时另一个作用是阻碍敌方行动,美军曾在朝鲜大量使用延时炸弹阻碍志愿军排弹。延时引信也可令航弹定时自毁,以免被敌人缴获。
( {6 Y% W4 c) ]$ g6 M: W  为确保可靠起爆,航弹经常用两个以上的引信。这里以美军 M117/118 通用爆破炸弹来进一步说明。该弹弹尾装有 FMU-54 机械引信,保险涡轮装在尾锥的侧面。也可以在弹头采用 M904 电引信,弹尾用机械引信。还可以换成 FMU-113 空炸引信,或 FMU-139A/B 触发/触发延时引信,后者用 FZU-48/B 涡轮供电。如果使用 Mk75 引信组件,还可以作为空投触发地雷使用。对于飞行时可重新设置的引信,弹体上还会留有一些专门的信号接口。+ ~0 T# `* ?! P% W! }' O
  引信工作正常与否,关系到作战任务能否完成,以及载机及机组成员的性命安全。每当作战飞机投弹方式发生变革时,它也必须随时变革以适应新的需求。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当我军开始试用低空投掷的低阻航弹时,原本以为能够沿用老式引信,结果出现了过早触发的问题,炸弹在空中早炸,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研制了全新的低空航弹引信。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4、装药) R5 Q( z9 B6 e: z  k* [
装药是航空炸弹弹体内装填的炸药或特殊物质,是航弹发挥作用的核心部分。普通航弹装普通炸药或烟火药。主装药应尽量选用对撞击、摩擦不敏感的炸药,以保证安全。这些炸药用锤子敲也不一定会爆炸,正因为如此,引信必须借助“敏感”而威力小的雷管,加上传爆管,去引爆“迟钝”而威力大的主装药。1 Z- l9 @) G. h6 s, A
  最为广泛采用的航弹装药是成熟、便宜的 TNT,也可使用混合多种化学成分而成的混合装药,例如 Tritonal(特里托纳尔,TNT/铝混合炸药)、H6、RDX、NTO 等更先进的炸药品种。采用高能量、低敏感度的新型炸药是航弹发展的趋势,但发展中国家出于成本考虑仍大量采用 TNT 装药。较早期的混合装药,像 Tritonal 的威力比等重的 TNT 高 50% 左右,先进得混合装药威力就更加大了。特殊航弹,例如美军 BLU-82 大型航弹,使用的装药一样“特殊”,该弹主装药为硝酸铵和硝酸铝混合物。6 B' c! P, F) ]& n, A
  在工厂里,常用浇铸的方法把熔化的炸药装入弹体内部。如果炸药熔点高(比如 RDX),那就将它和低熔点物质(蜂蜡、TNT 等)混合起来熔化浇铸。不过混入低熔点物质,如蜡,将会降低炸药的威力。另一种方法是用机械压缩方式进行装填。
9 ~% P7 a! Q/ p- m' S$ x8 u$ b  细分下去,常规航弹又可以分为爆破、杀伤、燃烧、反坦克、反跑道、子母弹和特殊航弹等等。爆破、杀伤航弹依靠装药爆炸的冲击波和弹体碎片杀伤目标。其他种类的航弹稍微复杂些,举例来说,燃烧弹一般采用凝固汽油、白磷、铝粉(或镁)、烟胶片、四氧化三铁等可燃物质,一般呈粉末或胶状,在扩爆装药的作用下能四处飞溅引火。反坦克航弹可利用聚能射流战斗部攻破坦克顶部,也可依靠弹体高速破片贯穿较薄的坦克侧装甲(如法国 BAT120)。特殊航弹包括照明弹、烟雾弹、训练弹等,使用更特别的装药。训练弹装药较少,仅生成闪光或烟雾以标示命中点,或者干脆就没有装药。
2 ^" P% a- d4 l9 _; d# s9 Y. Y  如何评测航弹的爆炸威力呢,一般可用距离爆心若干米处(如 10 米、100 米,按炸弹大小适当取值)的冲击波超压值来衡量,这一数值越高显然威力越大。此外,抛土量也是重要的指标,这是因为使用触发引信的航弹能产生巨大的弹坑,弹坑的容积能够较好的描述航弹的威力。3000-2 型航弹抛土量高达 300 立方米,250-3 型航弹则为 56 立方米。对于燃烧弹、破甲弹或者主要依靠高速破片进行杀伤的航弹,则有各种具体数值,例如平方米内的有效火种数等等。非常规航弹主要指装填核生化物质、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航弹。
+ c4 y* U1 k7 p/ U2 T# O  V
5 R6 L, J% D$ \  航空炸弹的总重一般较大,其中 30 至 40% 是装药,因此航弹的威力是相当惊人的。一般的装甲输送车,只能抵御 10 米外爆炸的 155mm 榴弹破片,这些榴弹一般重 30 到 45 千克。假如 250 千克普通杀伤航弹在距装甲车目标 10 米处爆炸,输送车内部的人员将被杀死或重创。采用专门设计的航弹能够更为有效的杀伤其预期目标,例如我国老式的 100-2 航杀爆弹的破片能在 10 米处贯穿 30mm 的均质装甲钢板,而大多数坦克的侧面、顶部装甲的防护水平都低于这一数值。因此在当前来说,影响航弹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投弹精度,而不是航弹本身的威力大小。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其余的要等候审核完成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witp中火箭登陆艇怎么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