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97舰攻【转帖】

本帖最后由 kuzhu 于 2011-2-12 20:41 编辑

1935年,日本海军提出了单翼舰上攻击机的要求,由三菱和中岛参与竞标。其实两家设计的飞机比较类似,只是三菱的B5M起落架固定。在试飞的过程B5M主翼折断,竞标失败,而中岛的B5N获胜。1937年(日本旧历2097年)日本海军正式装备这种机型,所以称为97式舰载攻击机(97舰攻),它成为是日本帝国海军著名的机种之一,自始至终参加了太平洋战争。

9 7 舰 攻 是 一 架 外 形 平 凡 的 全 金 属 结 构 单 发 3 座 飞 机 ,翼展15.5米(7.3米,折叠机翼),全长10.3米
巡航速度 142节(263公里)/小时
最大速度 204节(377公里)/小时(3600米)
升限 7600米
航程 1076公里

续航时间 最大8小时
空重 2.1吨
武器 7.7mm机枪1门,
800公斤鱼雷1条,或800公斤炸弹1颗,
或60公斤炸弹6颗
乘员三人:飞行员/观察、领航、轰炸员/无线电、后机枪操作员.


拥 有 一 副 大 面 积 、 厚 翼 型 、 带 上 反 角 的 梯 形 低 单 翼 。 机 头 罩 内 装 备 “ 光 三 式 ” 或 “ 荣 1 1 式 ” 空 冷 星 形 活 塞 发 动 机 。 螺 桨 不 带 桨 毂 罩 。 串 列 式 座 舱 盖 由 多 段 滑 动 窗 组 成 , 从 前 到 后 分 别 配 备 着 飞 行 员 兼 鱼 雷 投 掷 手 、 领 航 侦 察 兼 投 弹 手 和 通 信 员 兼 后 方 射 手 。 1 挺 7 . 7 毫 米 鲁 依 斯 机 枪 用 于 后 半 球 自 卫 , 可 叠 放 于 舱 内 。 当 海 上 迫 降 时 , 翼 内 四 个 油 箱 可 通 过 充 气 布 袋 排 空 燃 油 以 增 加 水 上 浮 力 。 机 身 腹 部 有 两 列 弹 架 , 右 弹 架 可 挂 一 枚 8 0 0 千 克 重 的 9 1 式 或 9 4 式 航 空 鱼 雷 , 射 程 4 0 0 0 米 , 航 速 7 8 千 米 /时 。 也 可 在 弹 架 下 挂 一 颗 8 0 0 千 克 的 穿 甲 弹 或 2 颗 2 5 0 千 克 炸 弹 或 7 颗 3 0 ~ 6 0 千 克 小 炸 弹 , 投 弹 手 透 过 地 板 上 的 小 窗 实 施 瞄 准 。
9 7 舰 攻 号 称 是 世 界 上 第 一 种 采 用 悬 臂 低 单 翼 布 局 的 舰 载 攻 击 机 。 同 时 , 9 7 舰 攻 又 是 3 0 年 代 日 本 军 国 主 义 势 力 抬 头 , 军 用 机 在 迈 向 近 代 化 道 路 上 的 代 表 作 。 成 为 日 本 飞 机 中 最 早 采 用 起 落 架 液 压 收 放 系 统 、 最 早 实 现 机 翼 折 叠 、 最 早 采 用 机 内 高 压 液 压 操 纵 系 统 、 最 早 使 用 变 距 恒 速 螺 旋 桨 、 最 早 使 用 机 翼 锻 压 单 樑 和 整 体 油 箱 、 最 早 应 用 开 缝 襟 翼 的 型 号 。
日 本 军 用 机 改 型 不 多 , 9 7 舰 攻 也 不 例 外 , 除 两 架 原 型 机 外 , 只 发 展 了 3 种 改 型 : 9 7 式 一 号 舰 攻 ( B5 N1 )   1 9 3 7 年 1 1 月 服 役 的 首 批 生 产 型 , 暂 装 8 3 0 马 力 的 光 三 式 发 动 机 。 为 此 , 机 头 套 了 一 个 很 不 协 调 的 大 直 径 N A C A 发 动 机 罩 , 成 为 该 型 外 部 特 征 , 它 用 于 侵 华 战 争 前 期 , 后 改 称 为 9 7 舰 攻 1 1 型 。
9 7 式 三 号 舰 攻 (B 5N 2 )   厂 内 代 号 K M — 3 , 1 9 3 9 年 1 2 月 交 付 。 正 式 安 装 1 0 0 0 马 力 的 荣 1 1 型 1 4 缸 双 排 星 形 空 冷 发 动 机 , 故 发 动 机 罩 直 径 缩 小 , 满 足 了 流 线 形 要 求 , 改 善 了 前 方 视 界 和 飞 行 性 能 。 用 于 太 平 洋 战 争 前 期 与 中 期 , 后 改 称 9 7 舰 攻 1 2 型 。
9 7 式 一 号 教 练 攻 击 机 ( B5 N1 — K ) , 教 练 机 改 型 , 在 第 二 座 位 上 加 装 一 套 操 纵 系 统 , 1 9 4 1 年 1 2 月 服 役 , 仅 造 3 0 架 。
上 述 各 改 型 从 1 9 3 6 年 1 2 月 至 1 9 4 1 年 为 止 共 生 产 1 2 5 0 架 , 其 中 的 5 8 1 架 委 托 爱 知 飞 机 厂 和 广 工 厂 生 产 。



97舰攻实施鱼雷攻击的基本投弹方式是:飞机在高度100米、距离目标1000到1500米时发射;鱼雷入水后,下潜到60米,而后浮到距离水面4-6米。实施水平轰炸时,97舰攻为9机编队,飞行高度3000-4000米,共同投弹,以保证至少有一枚命中.

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日军在第一攻击波中出动89架“97‘式,其中49架带800KG16英寸对舰炸弹;另40架带专门改制,在普通鱼雷后增加木质附加稳定翼的浅水鱼雷。第二攻击波又出动54架“97”式,携带对舰炸弹由于珍珠港水浅,97舰攻进行雷击时,飞行高度下降到20米;水平轰炸也改为了5机编队,使用800公斤16英寸穿甲弹作为炸弹。
1941年12月的珍珠港行动中,第一波攻击中89架97舰攻,49架带炸弹进行水平轰炸,40架带鱼雷进行雷击,5架雷击机没有返航。第
二波有54架水平轰炸机,全部返航。97舰攻的浅水鱼雷和穿甲弹给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亚历桑纳号的大爆炸就是由穿甲弹在舱内爆炸引起的。战地指挥官渊田美津雄的97舰攻第一个进入珍珠港,最后一个飞离珍珠港。
其后第一、二、五航空战队的99舰爆、97舰攻在零战的配合下,在太平洋中统治了6个月的时间,袭击的目标有拉包尔港、达尔文港等。还包括1942年4月,在印度洋击沉英海军航母竞技神号,5月在珊瑚海击沉美军航母列克星敦号。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突击舰队指挥官南云在97舰攻是挂炸弹攻击机场、还是挂鱼雷袭击舰只上反复不定,这对中途岛的失败有一定的责任。中途岛、随后的瓜岛系列以及圣克鲁斯海空战使日本海军失去了大量的飞行员。而后随美国新型战斗机的


出现,零式战斗机已不能为97舰攻提供充足的护航,并且美军的防空能力日益提高,1943年中,能够突防投弹的97舰攻已为数不多。
此 后 发 生 的 第 二 次 所 罗 门 海 战 和 南 太 平 洋 上 的 一 系 列 冲 突 虽 然 都 留 下 了 9 7 舰 攻 的 身 影 , 但 它 已 力 不 从 心 , 攻 击 任 务 已 越 来 越 多 地 让 位 给 9 9 舰 载 轰 炸 机 和 “ 天 山 ” 式 舰 载 攻 击 机 。 1944年末到1945年初,速度较低的97舰攻已属过时,其后生产97舰攻也多被改装成神风飞机。

9 7 舰 攻 曾 先 后 配 备 在 2 7 个 陆 上 基 地 及 1 9 条 航 母 的 几 十 支 飞 行 队 内 , 包 括 了 “ 凤 翔 ” 号 、 “ 赤 城 ” 号 、 “ 加 贺 ” 号 、 “ 龙 骧 ” 号 和 “ 苍 龙 ” 号 。
9 7 舰 攻 作 为 大 战 中 第 一 代 舰 载 攻 击 机 , 其 设 计 是 成 功 的 , 也 较 为 实 用 。 在 海 战 中 , 它 更 多 用 于 水 平 ( 飞 行 ) 轰 炸 、 鱼 雷 攻 击 和 远 距 离 侦 察 , 是 一 种 火 力 较 猛 的 战 术 飞 机 。 典 型 攻 击 方 式 有 两 种 : 挂 一 枚 8 0 0 千 克 穿 甲 炸 弹 轰 炸 大 型 舰 只 甲 板 及 上 层 建 筑 , 投 弹 高 度 至 少 3 0 0 0 米 , 5 机 密 集 编 队 , 同 时 掷 弹 ; 或 挂 一 枚 鱼 雷 , 俯 冲 角 为 零 , 速 度 保 持 在 2 7 8 ~ 3 5 1 千 米 /小 时 , 投 雷 高 度 1 0 0 米 , 也 是 多 机 编 队 行 动 。 由 于 飞 行 性 能 没 能 逐 年 改 善 , 所 以 要 保 持 一 定 的 生 存 性 和 突 防 成 功 率 是 困 难 的 , 随 着 1 9 4 2 年 后 战 绩 不 再 那 样 显 赫 , 其 在 海 空 大 战 中 所 占 的 地 位 也 逐 步 下 降 , 在 6 次 著 名 的 海 战 中 , 9 7 舰 攻 参 加 战 斗 架 次 占 全 部 机 种 出 击 架 次 的 百 分 比 分 别 为 4 0 . 3 % 、 3 4 . 4 % 、 2 5 % 、 2 8 % 、 1 4 . 7 % 和 1 3 . 1 5 %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请注明出处,原作者,并加上转帖2字
后座机枪貌似很容易打掉自己的垂尾啊,不知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