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本帖最后由 amdddr 于 2011-9-29 09:54 编辑
$ {8 J% Z3 A) i) P/ h9 H
' u0 \1 i3 a/ K  ~
: A% E. ]0 Q# T. C: S华盛顿玫瑰吹牛也太离谱了吧
2 W/ f# n" e: m盟军10支装甲部队,加在一起300多接近400战力,马上就要被包围歼灭了,帝国一个旅团和一个大队加在一起不过150战力,这就算歼灭了帝国相等战力的部队?而且同等战力的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也不存在任何可比性吧。本来这几支装甲部队完全可以转移到澳西,或者是投入悉尼防御战的,结果为了帝国区区一个旅团,全部赔上了。# B, F* m& P$ ~) |+ T! Z: J
实话告诉盟军,帝国第21旅团只要再坚持1天,援军就到了。
本帖最后由 amdddr 于 2011-10-1 21:16 编辑 1 Z  }" f* `1 V6 m/ W2 K
& R2 ~% t- g9 I5 s1 b. x
6月3日战报 & J9 B/ w$ S) E, `, d
盟军猪突第21旅团再次失败,帝国第15战车联队在沙漠中急行军近一个礼拜,在21旅团即将崩溃的一刻赶到阵地,粉碎了盟军又一次攻击。6 f& A& G, ]+ C/ l, }8 R
--------------------------------------------------------------------------------# l0 ^$ K' @/ l3 F" ~. O
在 76,160 的地面战0 t. Z* [  ~/ g! u6 d
盟军 突击 攻击& s! x" ]2 u: ~+ H( e
进攻兵力 5520 人, 53 门火炮, 310 台车辆, 攻击值 = 2180 b1 J% B/ W3 Z
防守兵力 2369 人, 21 门火炮, 61 台车辆, 攻击值 = 39
0 l, h7 Q( o+ @! S" N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25 7 a! }/ @7 g4 z4 x
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13
8 P' [4 t; q+ N$ Z9 \- w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1
) Y! t4 B: x. G' t7 c战斗修正# ?  W+ i7 ^2 f
防守方: 地形(+), Op 模式(-), 疲劳度(-), 经验(-), 补给(-)
* Z4 V, ]4 S4 I+ n+ R进攻方: 突击(+), 混乱度(-)
2 F/ N  n: b3 b! s4 D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3 q) c# J! b$ l      69 人伤亡! L( b* J0 @0 U( ^9 V; U& k/ U
         战斗班组: 3个被歼, 0个伤残
4 g+ ^$ T6 \) B0 C- k$ h         非战斗人员班组: 2个被歼, 34个伤残
  b) C, R$ J7 C$ O9 a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  o& o5 G0 Q2 Z- B# N
      损失43台车辆 (4台被击毁,39台失去战斗力)* }$ R! P0 h! J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 W  _# X" P) M, v      78 人伤亡
9 ~$ t& P% d7 B$ b* @" h         战斗班组: 0个被歼, 4个伤残+ ]: y) F: |5 d6 ^
         非战斗人员班组: 2个被歼, 15个伤残* p- U- i- d2 ]. _3 B- y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1 {3 _% ?0 x/ l% ~
      损失11台车辆 (1台被击毁,10台失去战斗力)
2 T1 X5 w/ Y3 P( o$ j- O3 J
攻方部队:8 n* |* u" X# ?# H
    澳军第9装甲团  
3 g+ A8 L" [; N: d    澳军第6装甲团  ; W1 H4 ~) K4 ]4 y
    澳军第5装甲团  
- i$ j# O7 w5 U& O# B5 c7 c- [    澳军第3摩步旅  5 [: l' d2 K) m6 \& p& @# a2 G
    澳军第4装甲团  # L; U4 t* c6 Y
    澳军第8装甲团  
0 h, G; M; [* |6 Y# T$ c    澳军第22摩步营  + J2 b  v- D" m/ U0 }
守方部队:
$ z) {* ]9 O# F) H) o8 _    第15战车联队  . @% W: e4 J0 ~
    第21独立混成旅团
本帖最后由 amdddr 于 2011-10-1 21:15 编辑
: t3 x2 o+ r" Z) J/ ^; [" K  W8 t0 }7 u9 j
6月4日战报
/ s* F* J) L7 k) l& L' v
( V; @) V$ w1 K) z驻岛舰队再次炮击悉尼,收获甚微,一艘DD还中雷回去修理了。
2 @/ H4 C) L9 V+ }--------------------------------------------------------------------------------
- @) X7 r) \" p8 G, o- i% u7 B  W! {( N海军炮击 悉尼 ,坐标 90,167 - 岸炮开火还击!: u) t: \' a5 i- ^+ S" }
守军282 门次岸炮实施防御射击.
/ t' `- H( T2 O0 n: z. F# A日军 舰船
/ R3 t5 p  T7 [+ T4 A( y0 Y7 e. S      BB 日向& _; n2 j0 t7 `( u/ Q) g
      BB 伊势, 26发炮弹命中$ n. s) c8 O. y; p" `, ~
      BB 山城, 37发炮弹命中,  起火
, t. @) Z; R4 W/ f  b; s+ w      BB 扶桑, 20发炮弹命中4 d  e& g/ d9 r
      BB 陆奥- \4 j3 e/ ]" X: p, L- S2 ?/ J
      BB 长门4 f, L; J6 u- v. [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9 z' x" i6 C+ P- P" x, n+ @! y, D) f, S
      288 人伤亡
' G% f& z; I7 w$ {6 }         战斗班组: 0个被歼, 10个伤残
+ k% `: U4 I: a- p: g/ O         非战斗人员班组: 0个被歼, 28个伤残, }4 E$ Y* H7 H; b4 u# Y
         工兵班组: 1个被歼, 1个伤残. H  L! R& o# ~' t% \$ h
      损失3门火炮 (0门被击毁,3门失去战斗力)9 _' N  [0 M/ a+ _& ?! v8 Z
      损失3台车辆 (0台被击毁,3台失去战斗力)5 K! P' t) c0 }' Q
* H% e3 U9 O1 ~& P( P# ~- H
澳洲中部,一支企图干扰帝国铁路运输线的小装甲部队被包围歼灭。  P- i' R! A$ Z5 U4 s
--------------------------------------------------------------------------------
/ R. `9 D+ a  Q在 83,163 的地面战
! }: h2 z/ |- N' F/ r7 |日军 突击 攻击
/ W8 g8 l9 K1 k: A进攻兵力 1410 人, 0 门火炮, 219 台车辆, 攻击值 = 127
, n8 W0 P5 H+ u* y防守兵力 0 人, 0 门火炮, 21 台车辆, 攻击值 = 20+ C6 Y  v" P( S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164
4 f! c. y* G. d7 o; `- i4 k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3
+ F# t! N& [4 r& w7 g6 E$ W$ e日军 攻击优势: 54 比 1
7 P, {0 `  b: ^战斗修正
, R& ^; A- l9 R& l防守方: 将领(+), 混乱度(-), 疲劳度(-), 经验(-)
; H6 i8 R( T2 K6 o进攻方: 突击(+)* e4 B' a1 F5 O  f& h5 x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 n1 {. ?# ]& C( c      损失4台车辆 (0台被击毁,4台失去战斗力)
& [/ c& ?# X! Z. F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J- a% w. u3 D* r3 V# A
      损失57台车辆 (55台被击毁,2台失去战斗力)
2 }4 f# {8 @$ r2 }      1支部队被歼灭
" y6 {6 X( l1 r0 b( j" @4 n% P攻方部队:" W, m( D7 A8 |  Y
    第8战车联队  ) P  O# I& S6 y! Z9 B* u* @) \6 K
    第6战车联队  , }) k, ?6 f3 D3 e4 e
    陆军第2飞行师团  
, i, ~) N( Z3 m3 E守方部队:6 j  w  Z/ _$ N0 t
    澳军第11装甲车营 - ]4 Z* s+ e: F- l( m: g

$ R  J0 u* u' S. }0 d* ]* A5 \9 }. p奥古斯塔港战役传来决定性的消息,又有两个装甲联队赶到21旅团阵地,盟军突击彻底踢上铁板,21旅团在几乎绝境中顽强奋战,等来支援友军,实乃帝国陆军之骄傲也。
% f9 i6 [# j; E& V- |--------------------------------------------------------------------------------
4 X- I9 Z# s  b; K+ I4 L! g在 76,160 的地面战
% Y- Z' w6 b$ \( Q; c5 {盟军 突击 攻击  @9 X8 V  y+ e  k- D+ k
进攻兵力 5423 人, 53 门火炮, 308 台车辆, 攻击值 = 2127 X( P/ O$ _2 _9 v& ]" @6 o6 E
防守兵力 3784 人, 21 门火炮, 297 台车辆, 攻击值 = 157
" w. F) @6 N$ b% A& R! H! n# O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18 0 k/ Z8 [" G# k* Z. }, J: C2 P6 {
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179
: U; f5 L' m- I* a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9 # ?: h! Y$ J. s6 z8 ^& r
战斗修正6 b3 Z, ?! K- t
防守方: 地形(+), Op 模式(-)/ ~, I  }- Z0 a3 l1 [% i
进攻方: 突击(+), 混乱度(-)4 h  R# n& w+ U  g- K" m2 j0 g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1 c2 z! Y1 n. C5 N- ^5 C      损失58台车辆 (9台被击毁,49台失去战斗力)( }7 b* @. b$ F8 y( E5 X/ v$ P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 R$ D6 h6 Y" N1 H      525 人伤亡! ~/ o1 S1 g: D5 Q9 d! h
         战斗班组: 8个被歼, 13个伤残0 Z) K% l, }  d
         非战斗人员班组: 31个被歼, 55个伤残2 J' J" r8 w2 ]* F# w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2个伤残
) G3 Z4 H+ z; I8 U( K      损失55台车辆 (3台被击毁,52台失去战斗力)8 f; a! G, u& C, U5 S- l, x
攻方部队:* t* X. G8 A7 n
    澳军第9装甲团  : h. F' b$ B* I7 g& d4 Q$ y
    澳军第8装甲团  6 B4 h0 F4 F6 F  q( \
    澳军第3摩步旅  3 ^+ \7 F' l( P7 S3 h/ J
    澳军第4装甲团  
, w" j" h  M$ S2 R+ N: b+ G- }    澳军第6装甲团  * [0 n# ~# S( \: o9 i: E. N8 D, ?
    澳军第5装甲团  ) x/ b  i' h# c5 f$ c
    澳军第22摩步营  
* Y! J6 j2 h- R守方部队:- F* S& W0 A0 N
    第12战车联队  
7 K3 F* Q7 J3 y* m; U0 j+ w    第15战车联队  
  L, b& p& i, N6 s; q6 P1 x" I    第23战车联队  
6 k, A$ z: r8 N4 ?    第21独立混成旅团
6月5日 墨尔本共荣7 s- ]2 A! t  C
--------------------------------------------------------------------------------
. e8 n1 i5 l, a# ?$ b- J在 墨尔本 (82,170) 的地面战
3 Z: R8 b5 ^9 }& {/ ?日军 谨慎 攻击2 \9 J7 K" U6 p) d
进攻兵力 65328 人, 573 门火炮, 188 台车辆, 攻击值 = 2305
& d6 M" h$ k/ u2 |防守兵力 3688 人, 13 门火炮, 7 台车辆, 攻击值 = 14/ X  P9 t) d& R, ~& w" }" P
日军的工兵将对方工事降低到3级
! f. }' N1 e2 x' N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2339 $ V: h. }* X3 k0 F6 j
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157
6 b9 `) t8 W& J5 y4 g! ?0 G日军 攻击优势: 14 比 1 (工事等级 3级)
9 l0 S4 [; A" ]日军 部队占领了 墨尔本 !!!
: \2 l/ g5 D, G$ q& o% ~0 l
战斗修正( X0 V, S0 x3 Q3 P6 k
防守方: 地形(+), 工事(+), 准备度(-), 经验(-)
  _" ^4 T  s9 y6 w, ]进攻方: & Q3 A1 \  E2 ^4 |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V7 `2 }' ^2 p
      56 人伤亡8 A+ }6 _, [* W2 Y# ]- [
         战斗班组: 0个被歼, 4个伤残
6 ~* T! _# Q2 I  ?3 F3 H& n         非战斗人员班组: 0个被歼, 2个伤残
, O5 E! @, R4 ~& ]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1个伤残3 B! f; p' c7 Z6 O& s# U% ]) U. d
      损失4台车辆 (0台被击毁,4台失去战斗力)
; I# d) p% d% [9 x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 Z4 a+ p& [3 c: I      1090 人伤亡
3 }# ]" v. W. q. j         战斗班组: 2个被歼, 1个伤残
  l* H, P( A* {& a+ f         非战斗人员班组: 81个被歼, 40个伤残7 E" R! r$ X9 \
         工兵班组: 12个被歼, 0个伤残! M" X: S/ N7 ?; ^) O. o9 n9 |/ n
      损失10门火炮 (10门被击毁,0门失去战斗力)" T& `9 |8 @3 T9 l5 F. A. B
      损失7台车辆 (7台被击毁,0台失去战斗力)4 K% e  R' |, G$ B3 r
      2支部队撤退
% O1 R! `0 R$ J' K6 Y被击败的盟军部队正在撤退!6 A1 d- o) ?8 v7 _8 x
攻方部队:0 e" t4 H- b+ E) Q' A
    第33师团  
, p4 R+ U, N4 j( O    第21师团  
. h$ O1 k' _3 `" x    第5师团  + j1 R  n& x) M/ N; k: f
    第23独立工兵联队  # A% I2 ?- `# M0 `/ Z0 A9 n
    第6师团  
: b. R, u( B6 j    第4近卫师团  
7 L& S" {, Q$ R5 v* t    第14军  3 @- `, i$ P, {" [& P: ]
    第16军  , V0 `2 J0 G7 G. q
    第25军  
/ v& m4 F+ J' y7 y& Q+ {4 y8 r    南方军  
) E; {: v9 U5 c, O( O    海军第5设营队  
6 W- L) j# U: D2 }5 G守方部队:0 M# l1 w. g/ w. E/ q
    澳军第17机枪营  
! J6 |- C4 j: S; ~* \$ ]8 R    空军墨尔本训练基地
% A7 a! M( p% J5 [/ W) S& c9 ^1 P8 ~, [* u  }! B
21旅团阵地前的盟军装甲部队已经开始后退,可惜退出山地就是大平原,这十来支装甲部队已经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了。
本帖最后由 amdddr 于 2011-10-1 22:37 编辑 : G6 x% h( E3 _; a/ k. S% M
% ?- z' E6 a7 U: y4 J# i
绝境中的反击,独立混成第21旅团战斗记2 N& w" l& X* f, y. a$ q% a
9 [( `) |6 W! T' S0 `* G
作为南方军直属的独立混成第21旅团,在3月底新加坡战役结束后,指挥官山县少将就接到南方军司令官痣内寿衣大将的密令,“率领独立混成第21旅团攻占奥古斯塔港,截断澳西澳东盟军联络,尽量坚守阵地,直至战至最后一人!”
8 i, z# G6 O5 A" q; ~4 e  |; T
. ?9 `# n& @: X6 U9 Q! s/ i奥古斯塔港地处澳洲腹地,是澳西和澳东铁路线的唯一连接点,一旦占领该地,澳西盟军就无法通过铁路机动到澳东,而澳东盟军也无法撤退至澳西的珀斯,对于帝国澳洲战役制定之初的分割包围澳军,从而各个击破的战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J9 D4 [# E4 ]# ~3 d! Z$ ^! _
, h% B/ f3 z- v* \
但是问题是,即使登陆奥古斯塔港成功,离帝国主力登陆的布里斯班足足有上千英里的距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面对当地优势盟军,孤军奋战来完成截断交通线的任务了,可以说完全是自杀性的出击,第21旅团的溃败实际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而山县将军能做的,就是让溃败来得更晚一点而已。
( o& B+ J& A% p5 W. Q: c% Q  j
! I! t3 F& _3 ^3 Z  ]" a: A在经过大半个月的海上颠簸后,这支奇袭舰队毫无声息的接近了奥古斯塔港,21旅团为主力,加强了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海警队,成功的躲过了盟军的侦查哨,于4月27日,也就是主力部队在布里斯班登陆后2天发动了登陆作战,于4月28日成功击溃当地薄弱的守备力量,占领了奥古斯塔港。+ S6 n' i4 J, z* m6 z) Q

# }5 b' V2 U8 @  k9 X0 Z, i/ O山形将军连忙将捷报通过电波发送出去,他清楚的知道,也许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个捷报了,运输舰队卸载下补给后,就匆匆离开了滩头,望着逐渐远去的舰影,山形将军面朝北面,祈祷天照大神能庇护他们能够多坚守阵地一天。) @3 H$ V# v- J6 Y) L
$ R' w8 D- P- ^  Z
后来的几日,通过电报,山形将军得知了运输他们前来登陆船队在敌水面舰队和航母的攻击下,全员战沉,不由感慨,也许这就是自己明天的命运吧,不是即时拼上姓名,也要尽可能杀伤敌人。4 F# L( e% u9 @
+ l+ L& Y4 r  f( U* W
当时的处境可谓相当险恶,盟军的飞机每日都飞来轰炸,奥古斯塔港是一个临海的平原城镇,在频繁的轰炸之下损失相当惨重,如果继续呆在平原地区,也许还没等到敌人地面部队过来,就已经被炸得拿不起枪了,于是山形将军看过地图,作出一个对之后战局影响至关重要的决定,主力第21独立混成旅团退守奥古斯塔港东南45英里的无名高地,据险防守,进入山地后,能有效的减少空袭损失,同时也能对附近敌军起到很好的牵制作用,同时通过与大本营的联络,帝国不日即将发动空挺作战,占领此无名高地以东约200多英里的一个小镇布罗肯希尔,大规模增援部队将尽快赶到。
' U- f0 m  ^; Q: b( I& l
* _; }+ H) ]8 f: S0 ]6 |' o* @在和15海警队指挥官小田原中佐道别后,山形将军率领部下撤出奥古斯塔港,进入无名高地修筑防御工事。5月22日,收到小田原中佐的消息,奥古斯塔港已经遭到优势盟军装甲部队的攻击,第15海警队力战不敌,已经退入附近的沙漠,准备向21旅团靠拢,以共同防御此无名高地,终于,在孤悬敌后,坚持了近1个月后,奥古斯塔港还是丢了,不过这一个月足够时间切断盟军逃往澳西,帝国主力部队已经完成对悉尼的包围,前锋已经直逼墨尔本了。. l: c" T# p  v( E- y: v6 w1 k
7 C6 W  p$ o1 @/ M* ^5 u
在攻占奥古斯塔港后,盟军的装甲部队就直逼第21独混旅团防守的无名高地。此时,唯一的一个好消息就是:东面的小镇布罗肯希尔,帝国占领后已经火线修好了一个机场,能够为21旅团提供必要的空中掩护,而增援部队也已经机动到布罗肯希尔,只需要再多坚持几天,就可以赶到无名高地,打退盟军的进攻。  g/ s6 f3 K9 m7 p! u& S# D
- M# g2 w3 Q7 Y, G: S  x# E
5月25日,盟军1个摩步旅,5个装甲团,1个摩步营的300多战力优势兵力开始了对21旅团防守的高地的进攻,尽管第21旅团仅仅120战力,而且极度缺乏反坦克武器,但是白天布罗肯希尔出动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对盟军的攻击部队造成了很大的杀伤,从天而降的炸弹打乱了盟军坦克部队的冲击阵型,尽管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盟军猛攻一天还是没有能攻克阵地。- e: g" [2 W; q+ D1 W
/ \4 |  q. [; z" X. l' e' I
从25日起,无名高地上方的制空权争夺战就成为左右此地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布罗肯希尔在帝国陆军工兵部队将机场不断扩大,并先后排遣了一个航空师团和一个海军航空战队来此协调指挥之下,逐步取得了此地的制空权,尽管21旅团的部队越打越少,但是盟军在猛烈的空袭之下,调整值也是非常难看,始终没有拿下21旅团防守的阵地。: P7 T! Q, q8 ~

/ k$ Z9 K0 U7 E) g! c第26日,盟军继续突击,此时21旅团尚有111战力
. d; X1 U  Q) P" d2 `) b/ K# C+ v. X盟军 突击 攻击9 t2 F* E5 _5 }- ?/ D' X
进攻兵力 7632 人, 53 门火炮, 319 台车辆, 攻击值 = 300
1 r6 K* x( |% ~6 c* z防守兵力 3709 人, 21 门火炮, 11 台车辆, 攻击值 = 111
1 G$ C% A2 d& X! k  i) d* e+ @$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277
. X+ z  `4 }8 _% |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299
$ B- |7 i- s7 c+ T, v$ q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 [  S) s6 X8 W  ~) `- h# v
( B+ h  f( P( b& o
27-29日,盟军继续猛攻,21旅团战力仅剩85,仍然坚守阵地。" L+ a3 Z$ `8 z' D4 |$ D( g
在 76,160 的地面战6 E, M5 U8 ]( A5 W! @
盟军 突击 攻击4 e, s) D1 |% l$ Z; O
进攻兵力 7916 人, 53 门火炮, 355 台车辆, 攻击值 = 307, E4 n* |7 o3 a! `8 _# w. H1 E# @3 L
防守兵力 3333 人, 21 门火炮, 11 台车辆, 攻击值 = 85
& r: d3 l3 J. I+ F0 F0 U& F1 I( F4 r+ c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238 . u" W" p" [" M2 |
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309
1 k7 O: ?  t% u% k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 v& Q: r9 O+ ^
+ E7 `6 T" o- s
5月30日,终于,阵地上空再也没有盟军的轰炸机出现了,每次帝国陆攻或重爆的炸弹命中敌人的坦克,阵地上都会爆发出欢呼声,因为凭21旅团现有的武器,根本无法对盟军的装甲部队造成损失,通过无数的人肉和战机的支援,才坚持阵地到现在,今天只有73战力了。3 G4 S, x2 a! T5 {  W) f
盟军 突击 攻击
! c) Q% X! o& M; ~' h* r4 y进攻兵力 7603 人, 53 门火炮, 356 台车辆, 攻击值 = 300
9 P$ K% x6 L7 @- B9 c; L, B防守兵力 3142 人, 21 门火炮, 11 台车辆, 攻击值 = 73( @$ L  J7 D  x" q. N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118 / {; L2 p# t5 Q6 H( q
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119
+ n" a; J& Z9 W- e$ l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 ^& i- q. @& R  m( r1 _

; |) f' N% }$ ]6 e- ^3 H6月1日,国际儿童节  Z6 S' }8 H( Q9 ?  X2 r
今天盟军在奥古斯塔港防守的2支装机部队北上准备攻击北边已经被击溃过,战斗力只有11的一个大队,帝国空军战鹰果断出击,给予这一个盟军战车团加一个装甲营以毁灭性打击,当日调整值只有2,同时通知帝国空挺战队趁城内空虚,重夺奥古斯塔港!!!奥古斯塔港在被盟军夺回还不到10天,即又重回帝国版图,而盟军在奥古斯塔港附近的十余支部队,400多宝贵的装甲战力已经被全数分割包围!-----------------------------------------------------------------------------在 76,158 的地面战* y" k0 c3 M: q5 J) t# d8 B4 v3 N
盟军 突击 攻击
6 K5 i( X7 y5 r进攻兵力 856 人, 0 门火炮, 106 台车辆, 攻击值 = 48
8 R& a. s$ r; ~9 K! X' A防守兵力 574 人, 7 门火炮, 0 台车辆, 攻击值 = 11
+ @) Y& ?0 k6 A2 |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2
1 A, E: P1 q! c" T7 g/ e7 j6 s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5

# ^% N4 q3 l1 z2 D  S% A& e9 R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5 i1 X$ r" P" ~

9 a1 W3 p8 b8 I
此时战役的关键,就是21旅团能否坚持到援兵到来的那一天了,当日21旅团坚守的阵地,战斗更为惨烈,盟军冒着帝国轰炸机如雨的炸弹拼死突击,21旅团伤亡惨重,以不到一个大队的兵力又顶住了一天的进攻。+ y  X- b  j: v+ ^2 }
进攻兵力 6704 人, 53 门火炮, 355 台车辆, 攻击值 = 262
  _& L0 n7 r6 [) z) O4 F防守兵力 2432 人, 21 门火炮, 11 台车辆, 攻击值 = 28& }# y" f4 ~3 u6 \2 D$ r3 n6 ^: Z; B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56
6 ~8 r3 E! k. d* F+ o, {' w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55 1 o6 [8 L: e2 O# y4 \: D, }- Z: |
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1
0 a" x- K3 @8 F- }

0 b  ^# k6 {" W+ Y% R, S; ~1 o' l6月2日,已经弹尽粮绝的第21旅团,面对潮水般涌上来的敌军,连重伤员都进入战壕,奋不顾身的投入战斗,山田将军在指挥所里鼓励部下“战至最后一人,决不后退,援兵只有40英里了!”
5 N1 O1 d0 Q) w. O/ G& X1 K. c在 76,160 的地面战, n# x3 H8 v; n# ]" G
盟军 突击 攻击
% m$ w# v) G) }; `8 U. L; V进攻兵力 6310 人, 53 门火炮, 351 台车辆, 攻击值 = 251
' A9 v4 ^' R  O! \8 y" Q防守兵力 2230 人, 21 门火炮, 11 台车辆, 攻击值 = 14
6 U0 H  C' V: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31
3 Q! G' N/ \( S6 L* E. U& _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39 2 [: b# K( |+ |
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 S. ^1 \, y: B( Q! d
% v# U4 ^8 P3 g+ y( o9 r6 x4 Y# T
6月3日,无名高地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山形少将的独立混成第21旅团,实际能战斗的只有几个步兵班而已,尽管帝国陆海航在空中不断对前进的盟军坦克进行轰炸,可是毕竟还能继续战斗的部队是在太少了,盟军的坦克已经离21旅团的战壕只有两百米,连坦克炮塔上的盟军部队标志都能看清了,山县将军已经拔出军刀,准备开始召集所有部下开始万岁冲锋!就在此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战车的发动机轰鸣声和射击声,援兵来了!
( h: ?& ^% W6 q  s# F: `这是帝国一支轻装战车部队:第15战车联队,和其他战力80的战车联队相比,这支战车联队只有40辆战车,27战力,但是部队机动灵活的特点也展露无遗,几日来从沙漠中长途跋涉,终于在关键时刻抵达了阵地,第15战车联队连队形都未整备就投入了战斗,之前几辆即将突入阵地的澳军坦克立即被击中起火,但第15战车联队散乱的战斗队形也给澳军部队以可乘之机,对方整齐的战斗队列对15战车联队造成了很大的杀伤,但是毕竟连日的突击让盟军已经身心疲惫,当看见帝国战车出现在对面的时候,他们最后的作战意志已经崩溃了,草草战斗后就撤退回了原来的阵地,第15战车联队尽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可是40辆战车只剩9辆还可以继续战斗了,不过15战车联队联队长带来一个好消息,有两个加强战车联队将于明日抵达,今晚也许是盟军最后的挣扎了。
( q3 c! x. R# X% u" B  a9 ]' p盟军 突击 攻击
/ g" F4 B8 }1 e/ q& f$ l, X8 z进攻兵力 5520 人, 53 门火炮, 310 台车辆, 攻击值 = 218
+ w, s7 x2 j, k防守兵力 2369 人, 21 门火炮, 61 台车辆, 攻击值 = 395 B" v3 I( R% x' m: r! h0 a0 l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25
2 T1 f4 C; t( ]; B5 b! C8 n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13 ( [9 _, B7 k0 k: Z
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1
2 Q- h2 y+ G+ N7 T0 G& k( }战斗修正, V1 d/ @+ Q( c7 l
防守方: 地形(+), Op 模式(-), 疲劳度(-), 经验(-), 补给(-)5 _0 V; w& n( E$ g' L) c9 s
进攻方: 突击(+), 混乱度(-)

0 h8 G( H) B- m: f
4 r* M/ ~  Y# O1 s6月4日,黎明的曙光
6 A" _3 ~: S: x1 A9 z+ R当第一缕黎明的曙光照亮无名高地的时候,山县少将的21旅团连同15战车联队,能够战斗的只有区区不足千人,9辆战车,而对面盟军虽然也损失惨重,但是仍然有上千人的战斗部队和数百辆战车,此时盟军的部队又浩浩荡荡的杀过来了,正当山县将军冷静的部署防守阵线时,副官前来报告:第12、23战车联队即将抵达战场,这两支战车联队是帝国装备最为精良的联队,相比战力只有27的第15战车联队,这2支战车联队均拥有上百辆战车,80战力。在这两支生力军投入战斗后,战斗的天平已经彻底向帝国倾斜了,经过一番奋战,盟军溃不成军,损失惨重。
; l- z+ ?6 ~2 R, b" {$ K# b盟军 突击 攻击$ p$ d, t; f5 a. Y
进攻兵力 5423 人, 53 门火炮, 308 台车辆, 攻击值 = 212
6 v; y" I3 Q6 }6 K: w防守兵力 3784 人, 21 门火炮, 297 台车辆, 攻击值 = 157# `) s; Z. Q- i) A0 L" F4 v5 V: p0 K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18
) K" ~, r9 q% k2 R; i# _- M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179
$ f- [0 d$ b/ d2 t1 r' z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9 . M; t3 Y# u9 J0 H
战斗修正
) r8 [& t* j" u( |防守方: 地形(+), Op 模式(-)
1 O6 s+ K, u  s$ a: d! h进攻方: 突击(+), 混乱度(-)
2 `. J) q# B. e, p, x+ n8 \+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 l& w8 x! E. q9 A, F. J  q& w      损失58台车辆 (9台被击毁,49台失去战斗力); W' P6 j# F2 y( R  d* I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 [2 F1 b' x) b7 N# v( `1 I      525 人伤亡4 w  L( s% i3 W" E8 K& a  |% O
         战斗班组: 8个被歼, 13个伤残
3 ~8 f5 ?% g0 K9 }8 V/ i         非战斗人员班组: 31个被歼, 55个伤残
, a) P' U" m, Y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2个伤残5 C; W' o  X$ x" N+ a) b0 u
      损失55台车辆 (3台被击毁,52台失去战斗力)9 D  {: g8 l# N, k* r% y
攻方部队:) z- I. [! ?: P) t" R  }+ g
    澳军第9装甲团  3 H; G7 f5 C  g9 H3 q
    澳军第8装甲团  # K4 k/ |2 N7 y
    澳军第3摩步旅  / a& d- `* A% b3 w
    澳军第4装甲团  / ^6 w$ F6 a* q2 L( [% a/ k
    澳军第6装甲团  8 q- |2 A4 _  P
    澳军第5装甲团  
0 R- A" s: h4 W! R    澳军第22摩步营  
/ U! v1 W# o) L  C- P守方部队:
9 G7 a! m4 V/ x' J8 u    第12战车联队  
/ E% d; q' C9 A; W    第15战车联队  5 f& n. @$ T0 y! }% q% K; J
    第23战车联队  
. I: l6 d1 g' |    第21独立混成旅团
7 Q0 X2 H+ l1 J: W: M0 e5 ?, G4 P  u

; e+ D8 |' q, X5 |2 t
终于,从5月25日至6月4日,英勇的第21旅团成功的坚守住了阵地,牵制了敌人大量的战斗力量,这400战力的装甲部队如果撤入澳西,将保存盟军宝贵的装甲战力,如果撤入悉尼,那么悉尼的防守兵力将达2000左右,会极大的左右悉尼战役的走向。然而在今天,在这个无名高地,留下的只有敌人上千具尸体,上百辆起火冒烟的车辆残骸和第21独立混成旅团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在奥古斯塔港被帝国空挺战队重新夺回后,这十余支装甲部队今后的道路只有被包围歼灭一途。
+ |" X: c6 ^1 O$ v8 m  ^$ y. B% e
6月5日,墨尔本共荣,盟军再也无力在无名高地发动攻势,往西边撤退,而盟军之前一天先期撤退进入平原的一支装甲部队,在帝国陆航的轰炸下,几乎已经没有办法再次作战了,同样的命运,在等待着另外7支即将从无名高地撤退的盟军部队。
4 X! r- g3 K3 E0 O4 @& U8 U0 q
. A' [# J/ r. q9 B8 h- x% m这个小小的无名高地,因其击毁的上百辆战车散落四处的残骸和零件,战后被西方称为“钢铁岭”,而帝国为纪念山县将军率领下第21独立混成旅团的英勇战斗,将其命名为“军魂山”,第21独立混成旅团藉此一战,由默默无名的菜鸟部队,一跃称为南方军直属的精锐旅团,在未来的战斗中,四处活跃!
2

评分次数

本帖最后由 amdddr 于 2011-10-1 22:40 编辑 & ~3 U7 z* j4 {0 g0 V

/ H) k" n6 y# u7 p! V9 o% R2 c1 z/ q
6月3日,第21独立混成旅团的惨状,一个旅团只有不到10的攻击力,能够战斗的班组不到10个,只有钢铁般的帝国军人,才能在如此伤亡之下仍然坚守阵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1-10-3 09:46 编辑
. \7 _# g  B9 V/ f6 j; y1 i, W6 C
+ {8 {+ E$ v) b% [5月~6月   总结
& P1 |; W( l9 @/ [# S ' b9 W( \+ {% |8 _$ Z- o! m& N
自4月25日日军正式登陆澳洲起,标志着开战以来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进攻终于进入实施阶段,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日军第一阶段攻势的结束和第二阶段攻势的开始。) ~4 D5 f; x- k, D3 ~. @5 d; F, L
此刻对于盟军来说,在澳洲防守并与日军展开消耗战是一件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
3 v  z/ O+ H0 O5 G* V) d- d6 S首先从战略上讲,澳洲战役必然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地面兵力,使得日军再想在别的方向发动攻势徒增很多困难。同时,进攻澳洲使得澳洲政府紧急召回了在北非作战的大量精锐地面部队,这些部队虽然不能马上赶回澳洲参加作战,但是却大大充实了印度大陆的战斗力。使得印度大陆被攻击的可能性更加低下。由此,盟军保留了未来东方重要的进攻出发阵地。澳洲非常广阔,想要完全封锁是不可能的,这样就为盟军源源不断地为澳洲提供支援部队打消耗战创造了良好条件。只要盟军在澳洲与日军打成僵持局面,就可以慢慢消耗并拖死日军。
2 u# u7 Y- `$ m+ C, G* A从战术上讲,由于澳洲幅员辽阔,兵力比之前的殖民地也要多得多,尤其是空军部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相对于之前的战役得到了大大增强,数十种新型飞机投入服役,使得日军在澳洲夺取制空权的努力比之前任何一次战役都要困难许多,大大有利于地面部队的作战。海军方面,盟国海军大量巡洋舰驱逐舰以及作为舰队中坚的航空母舰都云集于新澳海域,指挥得当的话,盟国海军完全有能力与日本海军一较高下。
& N: R+ f9 ^8 A2 {在判明当前形势后,盟军指挥部迅速从被战略欺骗的打击中解脱出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紧张的澳洲防御战之中。大量潜艇被紧急部署到日军登陆船队所在的海域,令来往日舰受到严重的威胁并取得大量战果,包括一艘护航航母在内的大量船只被击伤击沉。日军登陆点布里斯班港附近港口的船只不得不紧急加强反潜措施,盟军本来考虑过在布里斯班部署大量飞机攻击日舰队,不过估计到日军必然会炮击机场果断放弃了,果然日军9艘重巡洋舰不顾岸防火炮的打击强行对机场实施了炮击,岸炮部队回击轻伤5艘重巡洋舰。
* O+ U& Q0 s8 b" C这些前奏完成之时,日军真正的登陆部队终于开始登陆,为了策应主攻部队的登陆行动,在布里斯班以北的马伯里勒日军也派出了两支步兵联队登陆,企图切断澳北汤斯维尔等地驻守的澳洲部队与南方部队的联系,防止北方部队增援南方。由于兵力对比悬殊,两地均很快失守,盟军损失了一个澳洲师,数个岸炮部队。不过直接被消灭的兵力并不多,主要都是负伤。日军在登陆战斗过程中也损失近2000人,并有大量运输船和护航的军舰损失。总的来说日军踏出的第一步比较顺利地完成。
" O  z* J: y+ j: }: J( i( k2 @. L登陆成功之后,日军迅速在布里斯班机场堆上了大量的飞机,意图建立强大的防空力量防止盟军空袭,但是无法阻止盟军4发舰队的突防,机场屡次遭到狂轰滥炸,在地面上被炸毁的飞机近百架,在空中的战斗中还损失了数十架战斗机,盟军在行动中总共只损失了10多架B-17,这一方面是由于日军机场堆叠太严重,一方面也是由于盟军飞行员普遍经过3个月以上不间断的训练,士气饱满,战术技能非常纯熟,远非之前日本飞行员遇到的杂牌空军可比,20000英尺高度的命中率非常令人满意,只可惜数量还是偏少,无法形成连续不断的空袭,使得日军地勤部队始终有喘息之机,对于机场的压制目标始终没能完全达到。从实际的作战情况来看,盟军虽然拥有多种型号的4发轰炸机,但是生存能力最强的还是B-17E型,在开战之初,为了增加4发轰炸机群的数量,盟军还专门准备了一中队B-17D型和一中队解放者型。但是,从战斗中的损失情况来看,损失4发中一半以上是这两种型号的飞机。据分析,这由多种原因造成:
$ o% m, q8 `5 I* v一部分原因是不同型号的4发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协同困难,哪怕在有7级机场和空军HQ的情况下也不能改善,造成这两种飞机经常单独脱离大编队突防,容易遭遇大量优势敌直掩战斗机的袭击,反过来还加剧了这些飞机的趴窝率,往往一场战斗下来,大半个机队的飞机就受损严重,需要修理很久了。
+ H" }' v% y3 f9 k另一部分原因是,这两种飞机确实相对B-17E皮薄些,生存能力似乎比较低下。不太适合无护航裸奔。当然,也许凑足数量也可以形成强大威慑,不过鉴于这两种早期型号在42年中期就会停止生产,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需求,只能充当训练机,因此没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q) a7 H3 _1 x! B3 K# b
地面上,在完成登陆部队上陆后,日军兵力开始分成三路进军:4 k# s% E  d" Y4 w$ w. g
北路包括登陆马里博勒的两个步兵联队,向北推进,这是一个兵力不多的牵制方向,意图在于切断北部澳军向南支援的道路,将南北两部澳军彻底分割开。
5 E& D% ?& i1 d西路日军是主力推进的方向,目的自然在于夺占布里斯班西面的连接南北的铁路交通枢纽图文巴,日军集中了绝大多数战车部队配合少量步兵部队,企图快速推进,从布里斯班败退的澳军部队英勇地拖住了日军脚步,他们且战且退,且战且退。最终,驻守澳洲北部的盟军所有主力部队均成功赶在日军占领图文巴前坐火车通过此地,一路向南,呼啸离去。然而我们英勇的后卫部队则由于敌军在前没有机会装上火车,最终被击溃在回悉尼的路上。3 Q5 ?8 }% @, ]( Z+ m  B
南路日军由日军两个非主力师团为主,包括大量攻城用炮兵部队,这部分日军似乎是最后登陆的部队,尽管南下的道路几乎完全畅通无阻,但是在战斗打响快一个星期后,才开始缓缓向南进军,没有配合西路日军包抄正在图文巴以南缓缓南撤的澳军部队后路,浪费了一个宝贵的围歼大量澳军的战机。此路日军一度停止前进,等待日军空降部队的一次大规模空降,意图占领离悉尼近在咫尺的纽卡斯尔,再利用铁路线迅速机动到纽卡斯尔。结果日军两个空降中队的行动完全失败,在纽卡斯尔被盟军两个装甲团歼灭上千人,同时还损失了大量运输机。直到此时,恍然大悟的南路日军才重新开始缓缓推进。. G7 a; ^4 t' I) B
在以上战斗发生的过程中,盟军空军部队依靠强劲的4发轰炸机群基本掌控着制空权,但是由于盟军护航战斗机普遍短腿的问题,大大制约了盟军空军作战的协同,很多战斗机够不着的地方不敢贸然派遣轰炸机轰炸。这个阶段,由于盟军空军的有力支援,日军地面部队在山地上进展缓慢。, M: E& V# a$ h. i( u* i
9 B$ C, n! c$ z& t& h
但是由于盟军航母部队比较活跃地在战区四周活动,多次击伤击沉日军部署在外围的哨戒舰只,也暴露了自己的行动规律,终于在4月30日,遭到日军KB和MINIKB全部航母的邀击,损失三艘CV和上面的舰载机,同时还损失了4艘重巡两艘轻巡一些驱逐舰。日军只损失了一艘CVL另有几艘CV受轻伤,飞机损失近百架。
. ]2 M9 b( U1 D0 r& c对于盟军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卧槽,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刻。
% a9 U. u* y) X. p& e9 G8 O6 F: ^. I另外,在此前,日军所有战报和宣传机器上经常将此次海战的战果宣传为击沉美国海军全部4艘航母。在此,盟军宣传部郑重宣布:( A" r, R0 l) {( z
事实上,盟军一共损失三艘航母,其中包括一艘英国CV,此外,另有两艘美国CV受伤,现已转移到安全的港口修理。这里特别要提的是某列克星敦级CV,挨了大量鱼雷炸弹之后,居然还能以20+以上航速撤退,而且收容了大量其他航母的舰载机,在整个战斗中挽救了不少飞机和飞行员。而且受损不严重,重新修理所需时间甚少,表现极其抢眼。而日军KB在海战完成后当夜选择北上撤离作战海域以避免可能遭遇的水面战的决定,也使得盟军大部分军舰船只成功撤退,只留下在头一天受伤严重的军舰在原地等死。事实上,如果不是日军KB指挥官南云中将过于谨慎的话,很可能会取得比这大得多的战果——整整一个特混舰队5艘CV,10来艘巡洋舰和20多艘驱逐舰都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6 v! B) u+ D% W8 i2 A; N尤其是在当时的作战海域上,还有3支大规模的油轮运输船队正在航行,这些船有些是从澳洲撤退的,有些则是配属盟军航母舰队的专用高速18节型的大型海上油料补给船,这种油船及其金贵,目前盟军一共只有5艘,其普通巡航速度可以跟上航母编队,是海战中不可多得的战术力量。这些慢吞吞的巨轮也都幸存了下来,这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 M, F. C& B/ H0 X- C因此,日军实际上只击沉两艘真正具有较强大的攻击能力的美国舰队航母。9 ~: Q- j2 g1 l2 C
不过,尽管实际损失有限,然而由于暂时失去了重要的航母力量,这场海战的影响仍然巨大,本来,盟军统帅部对澳洲战役的预想是发展成为类似瓜岛的消耗战,在广袤的澳洲大陆将日军的战略进攻力量牢牢拖住,并在43年逐渐展开反攻。但是,随着航母部队的香消玉殒,继续向澳洲运输增援部队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盟军统帅部到此时不得不放弃了澳洲长期消耗战的想法,决定只利用澳洲现有力量进行接下来的澳洲防御战。; E( y1 T" L& o2 R
7 W0 Q6 B1 G$ [& P. H
这是整个澳洲战役的一个转折点。2 j5 w: r& D! n0 U
8 N2 g5 K0 U! }7 ]6 t* D
在这之后,澳洲盟军部队仍然奋勇抵抗,但是损失逐渐加剧,重要的4发轰炸机由于储量有限,补充比较缓慢,而且日军逐渐拥有了新型战斗机钟馗,对疲劳的4发轰炸机的行动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综合多种原因,盟军统帅部认为在已经取得重大战果之后,目前没有必要继续把宝贵的4发轰炸机消耗在澳洲战场,因此,在开战之初共103架4发损失了30多架之后,盟军统帅部在5月20日下令将这些机队全部转场到安全的后方。- E# E: S' i8 i  b
大约在航母大战爆发的同时,日军一支小船队装载着一个战车团一个海警部队一个旅团和一个步兵大队在一支水雷战队的掩护下,在没有航空兵力护航的条件下冒险偷袭盟军位于澳西的铁路枢纽奥古斯塔港,切断澳东和澳西的交通。# D- p; w. O  S8 b1 ?8 {
同大多数偷袭一样,这次偷袭得逞了,因为这毫无意义,盟军在澳西实际上没有部署任何值得一提的兵力,而日军投入了接近一个乙等师团的兵力在此的唯一用处就是宣传。很快他们就会面对毁灭。
" W; L# p& i. f0 T$ x' x运输这些兵力上岸的日本船队没有机会再撤退了,很快就被赶来的盟军舰队消灭干净,水雷战队似乎凭借着航速优势成功丢下战友溜掉了。
8 ^% P2 ^6 a  F% c) r在澳洲地面战场上,盟军在逐步撤退中形成的计划兵力部署是:  m7 Y7 w9 t: o9 P& t
一,        在悉尼部署主要兵力防御将到来的攻城。
7 |, d5 p# q& O+ \二,        在悉尼以北的山地有利地形上利用撤退到那里的一些残余部队建立一道防线,用来抵御日军追击而来的战车集群。那里的盟军部队包括澳军第5师残部,澳军第一摩步旅,数个装甲团和1个专门的反坦克炮团,两个高射炮团,对付日军的豆丁坦克是足够的。
* P6 p; f+ ?7 D: f三,        奥古斯塔集群扫荡完澳西日军后返回悉尼,协防悉尼。
% H5 G: q$ O2 L2 C3 ^5 F地面部队方面,盟军主力集中于悉尼防守,从布里斯班一路撤退来的部队也都集中到悉尼,另一部分装甲集群则北上奥古斯塔港(后面称奥古斯塔集群),迎战在此登陆的日本澳西集团。
( i* Q. `* ~7 s; ]% G: R  j' M由于盟军装甲集群的迅速北上,本来蠢蠢欲动准备南下阿德莱德的日军澳西部队不得不转而防守,此时他们发现脚下几乎都是平原,几无可防守之地,而且四周都是在逼近的盟军部队,没有可望增援的力量,处境十分不妙。
$ ^% ]' ~, I" p$ v: k0 H盟军奥古斯塔集群部队尽管完全是在仓促中临时组建而成,但是表现却很优异,其中的主力澳军第三摩步旅首先是在长途追击中全歼了脱离主力企图往东的日军一支战车部队。紧接着汇合后的奥古斯塔集群在后面的地面战中打出了一次十分出彩的战术配合,利用日军部队前后脱节的机会,充分利用装甲部队的速度优势果断出击,将日军奥古斯塔集群拦腰截为两段,使得本来势均力敌的双方部队瞬间变成了盟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日军的态势,并利用日军航空兵暂时还够不到澳西的机会集中大量轰炸机群对日军澳西集团各个部队进行了反复轰炸将这些日军部队先后击溃之。这是这个阶段盟军陆军非常值得称道的胜利,首次将骄横的日本陆军打得全无招架之力。但是,在最后解决依山防守的日军第21独混旅团时,由于日本航空兵已经开始能覆盖到澳西,双方空军在阵地上空展开了反复的争夺,盟军初生的战斗机部队浴血奋战,给予日本空军不小的打击,但是自身也损失不轻。盟军在澳西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地面战局仍然僵持,盟军和日军部队均陷入进攻乏力的状态。僵持到了6月5日,日军第21旅团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增援部队,盟军消灭这支部队的努力最终没有达成,仅重创而已。/ K3 Q4 s2 [/ V% [7 s
* m) v* Z7 A  R/ X0 E
可能也正是由于奥古斯塔集群的表现过于抢眼,吸引了日军的注意。无论是出于政治宣传还是军事目的,日本天皇下令,必须先解决掉这部分盟军,以除心头大恨。因此,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并没有预料中那样首先向悉尼发动进攻,而是将主力集中调集到悉尼以北突破山地的阻碍,之后向着墨尔本和澳西方向进军。在悉尼只留下两个乙等师团带着大群炮兵进行堵门战术,因此,完全靠残兵败将组成的山地阻击兵团很轻易地被击败,原定在完成任务之后返回悉尼协防的的奥古斯塔集群被迫放弃原来的计划,将在澳西单独面对日军主力兵团的攻势,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部队将在消灭尽可能多的敌人后拖延日军的时间,为悉尼的防御提供更多的时间。
) f0 u% K2 Z* z6 A8 I8 }/ k) w# W澳西战役的实际战果差不多是盟军以300多战力交换日军250左右的战力,对于盟军来说,还算是一笔不算差的买卖,考虑到日军部队的整体经验在盟军之上,打出这样的战果盟军指挥部几乎可以说是欣然接受。- V8 ^  f7 \4 _% @6 v5 v

. p. v/ S, P# [: |未来澳洲战役的其余战事均已接近尾声,重中之重的悉尼攻坚战即将打响,盟军集中主要的兵力在此坚守。日军在澳洲的总战力估计在4500~5000左右。
) ?& h! Q8 q) {# D  I+ {/ }) E. c
在澳洲战役的发展进程中,盟军明显感觉到日军航空兵力量的下降,跟之前的殖民地战役相比,日军在澳洲损失的飞机数量相当巨大。在盟军主要的航空兵力量——4发轰炸机退出战区后才逐渐取得压倒性的空中优势,而零战的优势几乎已经感觉不到。通过这场战役的演练,大大提高了盟军空军的技战术水平,并加强了广大前线将士们的信心。当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日军无疑仍然占据着空中优势,但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4 d+ P6 Q8 s7 U, g4 u) K
从澳西地面战役的进程来看,在兵力相差不远的情况下,AE里地面战况完全取决于谁掌握着制空权,谁的飞机能肆无忌惮的在对方部队头上丢下炸弹,谁就能取得不败之地。
' `9 K; q  O" h* \$ ?
8 t: N; w4 W7 v) M$ n6 Z此外说点小发现,也许之前已经有玩AE的人感觉到了,AE里的海军炮击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在机场堆有飞机的情况下,海军炮击的效果会非常良好,机场跑道和设施都会遭到严重打击。但是,如果机场上空空如也,那么海军炮击的效果就几乎等于零,跑道和其他设施基本上不会被破坏,这是我通过澳洲战役中日军驻岛舰队先后4次炮击悉尼的结果得出的结论,原理尚不清楚,但是结论无疑。; K; v# J. q3 B, S  N5 y" e8 m
在前两次炮击中,我仗着悉尼拥有两个大口径岸炮要塞,毫不担忧地在悉尼部署机队,结果遭到驻岛舰队两次炮击,损失颇为不小,而岸炮部队居然一炮不发!后两次炮击中,我没有再部署任何飞行队,结果,岸炮部队猛烈开火,将驻岛舰队多艘击伤起火,机场和港口设施几乎毫毛未损。& o: s: `6 ~) m1 ]4 c3 h
如果希望岸炮发挥威力,那就不要部署机队在上面,如果部署了机队在机场,被炮击了损失就会很大,因此如果发现有被炮击的危险,请第一时间撤离飞行队,千万不要幻想岸炮部队可以单独击退敌人。(人家不会开火的!)
) w: \7 p7 u3 [
# T: c+ B4 ~" {3 b# V1 ?/ m0 e在澳洲战役进行的过程中,缅甸日军也完成了集结,攻占新加坡后的南方军一部分主力完成修整,通过海运在之前已经攻占的仰光登陆,盟军长期以来一直密切监视着缅甸日军的动向,当发现当面日军接近10W之众时,日军的攻击意图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j1 j8 ?* Q+ ~+ z% m
经过5月中旬两场惨烈的空战(对于日本空军来说可谓战果辉煌),盟军意识到,飓风型战斗机在制空权争夺战中不是新服役的钟馗的对手,因此,在制空权堪忧的情况下更有必要集中缅甸兵力进行防守,而不是分散在各个地方。. d, y$ b( ]! |! X. C
日军展开攻势后,缅甸盟军的大撤退在井然有序中进行,所有部队均通过铁路或公路线撤退到杰沙,日军的进军速度虽然不算慢,但是受到盟军空军对马圭机场的破坏(缅甸中部唯一的4级机场),前线的直掩力量空虚,因此不敢过于冒进,盟军主力再次成功完成敌前大撤退,集中兵力退守于杰沙以西一格。现在盟军统帅部操作这种业务真是越来越熟练了=。=* f1 D; r3 W  }5 F9 A
4 B' Z; U. g3 X( N7 A
中国战场维持原样,日军主力在贵阳南一格和国军对峙,双方相互打炮数月。! J7 y2 W0 k- X1 [8 W8 c  ~3 M+ f
9 o9 d( H) [# P" m7 S- d
最后附上截止到6月8号的情报图和飞机损失。. k7 y, M9 P8 V. q# n

' H7 U8 E9 s9 r8 [$ g  |' {6 K
1

评分次数

  • kevin_hx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由于我平时传图用的网站貌似有点问题,现在上传不了图片,等网站好了再贴图了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本帖最后由 amdddr 于 2011-10-2 09:58 编辑
7 g6 Z. R$ L+ Z, J1 @5 |. `+ b2 A
/ h, x. L9 K/ Y2 Y
+ m* D! n2 R7 b8 O澳西战役盟军仍然不愿意承认失败,最终结果无非是:盟军10支装甲部队被全歼,而从图上也可以看到,帝国伤亡最惨重的21旅团实际被歼灭的部队很少,无非是休整一个月慢慢恢复元气而已,而且作战经验从登录的60也增加到了80以上,可以说实力反而增强了啊。. `. x& p$ A( [
至于其他的就不说了,微小损失大破58舰队,另外总攻悉尼的战力也会给盟军惊喜。
扇子象南云一样谨慎也比较正常,保证胜利果实,毕竟日本伤不起,58没了红叶还是红叶,KB没了扇子只有变七喜了
当时的实际情况,盟军仍然有相当的水面战力没有受到打击,贸然追击58残部,万一遭遇敌水面舰队,就属于自找苦吃了,另外本人的作战方针历来是不轻易犯险,在消灭敌机动部队作战目标业已达成,kb又没有鱼雷的情况下,先北撤休整不失为明智的做法。
从战术上讲,当然盟军奥古斯塔装甲集群在消灭日军澳西集群的战斗中没有达到100%的目的,而且自身也将被击溃,但是从战略上讲,澳洲盟军在增援无望的情况下,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击溃数支日军,重创日本陆军第21旅团,牵制日军主攻集团浪费时间北上,远比坐困在悉尼被优势日军从容包围歼灭好得多,对于悉尼,盟军也从来没有抱着能够坚守到底的希望,无非是拖延时间,坚守尽可能长的时间,让日军损失更多的人肉。+ W2 V- N4 u( q  t  y0 a" l
在全世界人民雪亮的眼睛注视下,澳洲战役的发展进程无可辩驳的表明:日军的攻势越来越困难,付出的损失越来越巨大,收获的胜利越来越少,现如今只是42年6月初,开展仅仅半年时间,日军在没有58压力的情况下,已经打得越来越吃力,可以想象43年后盟军58成型后的情况,真是让人十分期待啊。
7 h# K7 X1 R. p1 U7 {  h另外,盟军在悉尼也会给日军惊喜的。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本帖最后由 amdddr 于 2011-10-2 19:03 编辑 ; b! G( w  U4 ?4 Y% i" t" ]
3 z( D) q3 {% n" P) r: b- u
基本上,悉尼作帝国攻略计划中唯一遭到重兵把手的四倍防御大城市,其战斗过程正好可以用来为未来的澳洲防御该安排多少兵力进行防御进行参考,所以某种程度上,盟军在悉尼的抵抗越激烈 ,对于帝国而言反而是好消息。期待盟军在悉尼保卫战的表现。
扇子天蝗期待盟军在悉尼保卫战的表现不要太好的说
大战在即,双方的宣传火力全开啊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