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很长时间我都以为这些故事是真的 [打印本页]

作者: godkiller    时间: 2013-3-20 20:57     标题: 很长时间我都以为这些故事是真的

本帖最后由 godkiller 于 2013-3-20 22:55 编辑
: D9 F  F7 M0 t9 e' }6 Z+ |& Q! H8 s2 F4 t" X0 }: v8 t0 P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对民国海军1943年赴英留学的那批实习生产生了兴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批人中后来加入解放军的那些资料会相对完整。所以我的主要研究途径就这几个人的资料。以前依稀看过这些人民海军创始人的传奇故事。但是这会仔细翻阅之下竟觉得很不可信。咱们以百度百科为例:


  P$ L& j. p2 B7 l/ f8 I3 ?4 g

转自百度百科 郭成森 条目


1 N; `/ Z- A4 T4 x! E4 r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239426.htm
  h. Y; l* {1 a+ o* U" n5 G( x“郭成森等来到有百年历史的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接受培训,该院虽为他们设了“中国班”,但课程和训练内容均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进行。郭成森等人先在这里学习了航海、数学、船艺等基础科目,尔后,被送往朴茨茅斯海军枪炮训练所学习枪炮、鱼雷和通信专业等。学习告一段落后,根据战时需要,英国皇家海军将他们派往各个战区的大型军舰上实习参战。郭成森被分配到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肯特”号重巡洋舰的那天,正是圣诞节的前夕。当晚,舰长便下令向德军舰艇出击,一场震惊世界的围歼德军王牌舰“沙恩霍斯特”号的大海战打响了,这就是著名的“北角战役”。在这场围歼德军王牌舰的战斗中,郭成森以中国海军邓世昌为榜样,勇敢作战,表现出中国军人的不凡气魄。他和另一名中国海军卢东阁担任一、二号主炮塔副炮长,指挥炮手猛烈开火,重炮齐发,击沉了敌舰。他第一次受到了实战的洗礼。
8 |8 g' H. b* S( m  k1 f此后,郭成森又参加了轰击德军“梯尔比兹”号巨型战列舰的战斗。郭成森担任副值更官,当他发现德军潜艇来袭的瞬间,迅速发出“右前方,发现敌潜艇!”的口令,并果断拉响了警铃,舰长当即发出“右满舵”的命令,“肯特”号快速地来了个大回旋。这时,两枚鱼雷从舰左侧几乎擦着舷边掠过。很快,在英军强大火力打击下,敌潜艇成了一堆废铁。“肯特”号胜利返航时,郭成森和卢东阁被请到舰长餐厅共进晚餐。这是舰长对作战有功人员的一种奖励。席间,舰长询问了两位中国军人的作战感受,郭成森回答:“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锻炼,我们一定要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将来的中国海军建设上。”
' S, t' I$ R) V, n0 q“肯特”号不仅作战有功,还担任护送英国首相丘吉尔参加雅尔塔会议的任务。当“肯特”号完成护送任务返回伦敦港时,丘吉尔接见了舰上的全体军官。舰长向他介绍了郭成森和卢东阁两位中国军官,并说他们作战勇敢,丘吉尔握着郭成森的手微笑道:“很好,年轻人,我祝贺你,也感谢你!”……
3 Z) S% p! ~7 I5 r- ^6 f6 \1944年6月,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诺曼底战役打响了。郭成森等20名中国海军军官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他们有的在巡洋舰上,有的在驱逐舰上,有的在战列舰上,还有的在航空母舰上,分别担任主攻和掩护任务。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冒着敌军炮火,冲锋陷阵,立下了不朽战功。郭成森在这次大决战中,先后指挥舰艇炮兵发射炮弹数千发,摧毁了德军大量的岸防设施,为登陆部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在布雷封锁作战中,他还指挥炮兵击沉了一艘德军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经过50多天的激战,英美盟军一举攻克了德军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壁垒”,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军末日的来临。在这次战役中,20位年轻的中国海军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3 H' V1 x$ ]4 h. k& D5 I问题好多了吧?, i9 J- Y6 _; E# ?( e8 C1 l, w- P, ?
1、肯特号(HMS Kent)的战史中根本没有参加北角战役的记录。此后也一直在北海护航作战。如果郭老参加了诺曼底,那他应该更换了舰只。至于雅尔塔就是更加不可能的了。
7 `1 \' @+ {- ]* @" ]$ v2、肯特号遭遇潜射鱼雷是在1943年早些时候为JR-52运输队护航的时候,这批留学生或者还在印度或者大西洋上,或者刚在英国的军校学习,根本不可能赶上这一仗。当然肯特号的战史中也根本没有那艘被打成废铁的u艇。  i! b. U6 S# Q0 l0 W0 |. d& o
3、郭老在实习舰上究竟担任什么职位?一、二号主炮应该各有主副炮长,或者再有一个总负责人。怎么会有一、二号主炮副炮长一说?( g/ ]! d" u1 v1 {# a- W: Y: O1 l
4、文章经过想象和艺术再创作的痕迹不胜枚举,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6 Y" `( j& F% q" a6 e
我查阅其他相关的资料也都是糊涂账。时间上、事件上、人物上都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甚至是央视的节目也是引用了这些故事。到这一步想研究出到底是谁胡编乱造已经不可能了。相对而言,我相信老军人们的为人,他们自己应该是不会乱说的。问题出在那些不负责任乱编故事的人。这些以讹传讹故事还有很多,充斥在我们的书本、电视中。为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这篇稿子我是不能写了。
" D5 k( F& G5 H$ g- @: ^% O
  n+ M1 n2 d( E6 [3 k" O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