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 ]& H: M; N2 |5 k # h$ O5 F) u5 v" H E格耐森瑙0 }6 ^8 k0 q3 ^1 g0 ?' }5 \% a
. W0 k; M M6 l. e
普鲁士可以说是德国的前身,在1806年,拿破仑击溃普军,占领柏林,普鲁士的军备自然就受到拿破仑的重重限制。拿破仑只准普国拥有皇家军队四万二千人,这种薄弱的兵力,就算担任警察任务都嫌不够,更不用说是负起国防任务了。 : d& E( M) W" v& K A. X" e % B3 ^2 I6 |0 c7 c2 ^/ r$ f但是穷则变,变则通,时任普鲁士陆军部长的沙恩霍斯特( Gen. J. D.von Scharnhorst )在德国高层的支持之下,秘密扩军,采行徵兵制,每次徵兵不超过四万二千人,以符合拿破仑的规定;而实际上每一期所徵的兵员皆在短期训练后退役,然后再召第二期,第三期……以期使全国青壮男子皆受过军事训练;他并下令在全国普设所谓“民防协会”,表面上是一种类似“守望相助”的民间组织,实际上则是一个负责进一步训练那些退役军人的军事单位。在1813年拿破仑征俄大败而回后,普鲁士就将这些在乡军人召集编组,立刻就建立了一支能与拿破仑对抗的部队.此后普鲁士颁布新的兵役制度,规定成年男子需服役三年,退役后备役五年,每年仍需接受数星期点召,战时则接受徵召服役,这也就是现今大多数行徵兵制国家所仿效的兵役制度始祖。沙恩霍斯特也就因此被誉为普鲁士陆军的再造者。而格耐森瑙( Count von Gneisenau )即为沙恩霍斯特的副手。当沙恩霍斯特在1801年前后任职柏林陆军官校时,有个著名的学生,就是后来写作战争论的克劳塞维兹( Karl von Clausewitz ),克氏对沙恩霍斯特推崇备至,称之为“唯一敬爱的精神上之父执与良友”,当普鲁士遭拿破仑击败后,秘密扩军之际,沙恩霍斯特就将克劳塞维兹延揽至陆军部,在格耐森瑙的手下做事。, Z' w2 K: o+ m- k7 t
3 g2 D; x" U2 A后1812年拿破仑大举征俄,除假道普鲁士外,尚要求普鲁士派兵助战,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等人主张召集国民军,联俄抗法,普鲁士王腓特列·威廉三世以普鲁士首当其冲,不允所请。沙恩霍斯特愤而辞职,格耐森瑙则被"外放"--奉命出使外国,官职较小的克劳塞维兹则弃职投效俄军,沙氏与格氏特函向俄皇推荐,克氏遂进入俄国参谋本部就任。拿破仑征俄失败后,普鲁士于1813年重整军备,以布吕歇尔元帅( Marshal Gebhard L. von Blucher )为总司令(后也有多艘船舰以Blucher为名),沙恩霍斯特为参谋长,格耐森瑙仍为香氏副手,克氏以俄军联络官之名也在麾下。/ Y1 O/ R6 E; 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