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四月,美军及英军在太平洋战场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日军大本营认为﹕形势对日本极其不利,由于不能迅速解决在中国的战事,造成军需大量增加,日本的工厂大量用来生产武器,顾不及其它工业,加上由美国带头的对日本源材料的禁运,造成日本工业频临崩溃。因此若不立即解决对中国的战争,日本将面临的处境将极其危险。因此,日军大本营决定发动鄂西会战,由陆军部杉山元参谋总长亲临武汉督战, 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调集十万兵力,一百架飞机,向我江南第六战区及江防军驻守的鄂西地区大举进攻,企图一举歼灭我江南国军,攻占进入川江的第一大关---石牌要塞,进而威胁我西南大后方的抗战中心——重庆。; s1 j2 x' \7 |& C. `. P$ p; W% Y
4 p/ M' T" ?. B0 [. H! C( Q, v 一九四三年五月四日晚八点,日军第三师团之步兵第六联队开始向国军新二十三师驻守的张家祠、高河场一线阵地猛攻,鄂西保卫战正式开始。面对日军的进攻,蒋介石急调当时远在昆明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陈诚去鄂西前线。陈诚特将自己的指挥所设于前方三斗坪,决心坚决保卫石牌要塞,保证大后方的安全。 t. @/ I. I }4 K! y) ~% Z 4 k8 C. H7 k5 k! V0 t 六日清晨,日军第三师团强渡九都河,向梅田湖及荷花市一带进攻,国军第十五师主力顽强阻击日军,在激烈战斗中,日军第二三四联队第三大队各中队长全部被我击毙或击伤。七日晚,日军第三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攻陷安乡。九日,小柴支队攻陷南县。五月十八日,日军第三师团主力攻陷松滋。二十四日中午,日军在长阳附近渡过清江,进入清江北岸。二十八日,渡过清江的第三师团逼近国军守卫石牌要塞的第一道防线南林坡阵地。 + b, S( d1 f; h8 l! I1 O( ], S ; F5 b* ^% l- Z, U3 ?+ N1 e# y" t
在日军第三师团进击的同时,五月十二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及野沟支队渡过长江,十五日攻陷公安。五月十九日凌晨,日军分兵两路向战略要地渔洋关进犯。二十二日,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攻陷渔洋关,留下其第一○四联队第二大队驻守后,师团主力转向北进击都镇湾。二十四日,都镇湾失守。二十五日夜,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强度清江,企图北上与日军第三师团会合,国军第一三九师向渡河之敌猛烈射击,日军在受重创后渡过清江。 % [ }* k6 H. [& L7 B 9 z" P( U+ E- f: n 由于渔洋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渔洋关失守,日军便可威胁恩施、石牌,因此国军于五月二十六日黎明前开始反攻渔洋关。国军首先占领渔洋关附近的山头,然后利用有利地势向渔洋关内的日军猛烈炮击,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仓促应战,很快被国军击败,狼狈而逃。二十八日,国军收复渔洋关。6 E. y) M2 [! ? c8 v' m7 v) k
( F6 i v" w0 H3 b4 A, _0 G1 G k. u
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渡过清江后,由于受到国军第一二一师的顽强抗击,不得不冒险翻越长阳中部海拔二千余米的天柱山。途中马匹辎重损失甚多。国军第五师十三团一部在天柱山要道设伏,一举击毙日军先头部队三百多人,然后撤退。五月三十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在付出重大伤亡后,突破石牌附近的战略要地木桥溪,向太史桥进犯。国军第五师主力利用太史桥的险要地势设伏,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国军以密集的火力向日军猛烈射击,日军冒死冲锋,国军自山上向日军投出一排排的手榴弹,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这时,我隐蔽的国军从四面八方杀出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国军凭借险要的地势,顽强拚杀,连续打退日军十多次进攻,直杀的日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国军终于将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阻在太史桥、木桥溪一带,使其不能越雷池一步,为后来石牌包围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 ]$ W6 F. M) B. ?7 R 3 v; Q; H& t7 n7 ? l9 E6 A& t
正当国军与进犯的日军第三、第十三师团大战的时候,五月二十一日夜,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强渡长江,开始对国军茶店子、红花套阵地及沙套子的海军要塞炮台发动攻击。我江防军及要塞官兵与渡江之日军激战两日后方撤退,二十五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前进到第六战区江防的战略要地偏岩。与此同时,原守卫宜昌的日军野地支队的桥木、木尾浦、长野部队在五月二十三日渡过长江后,突破我冬青树、枣子树、雨台山、柳林子阵地,也进逼偏岩。 1 f* i: B5 }* |* x4 H1 U7 R
" M# z, h4 v* F: O 五月二十五日下午,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开始进攻偏岩。国军第五师奋起阻击来犯的日军,这时由于偏岩左翼友军阵地被突破,国军第五师改在夹龙口、馒头咀一带,阻击来犯的日军。五月二十六日,日军长野部队在丹水两岸的山地被国军第五、第十八师包围,国军奋勇围歼陷入重围的日军,日军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日军的密集队形,使国军的枪弹命中率极高,整个山谷成了国军的屠宰场。此仗国军大获全胜,共毙伤日军达三千多人,击毙日军第二一七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广濑义福少佐。) w1 z, i' M' z) P9 ]2 D
) P5 `2 q- u9 y- j
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攻陷偏岩后,继续向石牌要塞外围进逼。五月二十八日,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进入石牌要塞外围,鄂西保卫战的最关键之役--石牌保卫战开始了。 % ~* h4 y5 J1 _
$ D9 \. b: R( d2 q
石牌要塞在江西省宜昌县境内,背靠大山、面向长江,近处的三斗坪、平善坝分别是国军第六战区前进指挥部及江防军司令部所在地,为保卫重庆的第一道关隘,国军海军在此安置了十门巨炮,炮火可以直接封锁长江江面。鄂西保卫战中守卫石牌要塞的是抗日战争中国军五大英雄部队之一的第十八军之第十一师,师长为胡琏将军。为死守石牌,胡琏立下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胡琏很擅长山地作战,他利用石牌的有利地势,构筑了层层纵横交错的阵地。为鼓励士气,胡琏特地将指挥所设在第一线阵地附近,亲自督战指挥。$ V N+ \. H/ p2 P
. X5 e* D* N9 Q) f( w3 d- T
五月二十八日,日军第三师团向驻守石牌要塞第一线的国军第十一师及第十八阵地猛攻。石牌保卫战正式开始。日军攻击异常猛烈,战况极其惨烈,为了保卫大西南,坚持长期抗战,国军第十八军将士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前进。 日军主攻地点为国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驻守的南林坡阵地,日军向我国军阵地猛攻,接连突破我八连、九连阵地。七连阵地上,国军的重机枪排和迫击炮排之强大火力,将进攻的日军杀的尸横遍野,日军仅遗留在阵地前未来的及拖走的尸体就达数百具。二十九日上午九点,日军由于久攻七连阵地不克,恼羞成怒,特地调来飞机五架及直射钢炮数门,对七连阵地猛烈轰炸,阵地上的树木、地堡、掩体和工事被炸得无影无踪,重机枪排和迫击炮排士兵所剩无几。七连士兵顽强抵抗,一直坚守阵地至五月三十一日才奉命撤退,当时全连官兵仅剩七十多人。 " s7 u& i3 l! A% l' {7 i0 s * N" ]0 {5 \& }, o. d
五月二十九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主力向国军第十一师驻守的牛场坡、朱家坪一线阵地猛攻。在守卫主峰大松岭的战斗中,国军一连官兵冒着日机轰炸,连续击退日军的数次冲锋,日军伤亡惨重。由于双方兵力对比悬殊,国军在给予日军一定杀伤后,撤离牛场坡。五月三十日,日军攻占朱家坪。 同日,日军第三师团开始向驻守天台观一线的国军十八军之暂编第三十四师阵地进攻。在点心河,日军被歼灭三百多人。在天台观,暂编三十四师一排战士面对蜂拥而来的日军,全无惧色,奋起抗击。日军久攻不下,只得调来飞机对天台观狂轰滥炸,阵地几乎被炸平,国军誓死如归,与冲入阵地的日军白刃格斗,最后全排殉国。日军第三师团攻陷天台观后,进入国军石牌外围主阵地。 ! |" p- F" ~' A) t0 { / j% C C9 [, W
五月三十日,在空军低空掩护下,日军以密集队形结合若干小股猛攻国军石牌要塞主阵地。日军一波波的连续冲锋,战斗异常激烈。在形势最危急时,陈诚打电话给胡琏,问及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将军当即回答﹕「成功虽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国军第十一师官兵在胡琏将军指挥下与日军激烈搏斗。在八斗方,国军与日军杀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极大代价,仅一地的争夺,日军就被击毙近两千人,阵地前沿日军真是尸横遍野。在三角岩、四方湾一带的制高点,日军在施放催泪瓦斯之后突入阵地,国军与日军肉搏,在三小时的厮杀中,国军将来犯的一千多日军几乎全部歼灭。 8 t5 m- V5 C0 B . ?6 N7 l! m) k1 v" w" ^$ J 五月三十一日,为援助我在石牌要塞浴血奋战的国军官兵,中美空军出动,一举击落日机六架,国军士气大振! " |4 t0 r! u! c# W$ O, _" i # g$ }- P/ j% G
在鄂西保卫战的日日夜夜,驻守石牌要塞的国军海军,一直冒着日机、舰炮的猛烈轰炸,向长江中布放水雷,同时用要塞的十门巨炮向日舰猛烈轰击,有效的消除了日舰对国军陆军的威胁。9 V. W% [9 ^. F0 N F3 g
) V5 U' L n7 T. V, p2 l- [3 j
五月三十一日晚,攻击石牌要塞的日军,在付出了七千多人的重大伤亡之后, 仍然不能突破石牌要塞的国军主阵地,战斗信心尽失,纷纷撤退,石牌大战遂告结束。国军从此开始全面反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击向东逃窜的日军。 自五月三十一日起,在国军陆军追击日军的同时,中美空军向败退的日军及江中汽艇猛烈射击、轰炸,使岸上及渡河日军遭受重大伤亡。 5 l0 \4 M* _' U2 N# P+ l: N 4 u- u Q0 \6 K- I同时,国军各路大军向日军猛烈追击,收复宜都、枝江、洋溪、松滋、盘洲、申津渡等重要城镇。至十四日晚,攻克公安。至此,鄂西保卫战全部结束,国军大获全胜,并收复开战以来日军攻陷的所有城镇。 在这一个多月规模巨大、战况空前激烈的鄂西大战中,国军三军将士创辉煌战绩﹕共毙伤日军达二万五千七百多人,其中击毙日军校级指挥官五名,内有独立步兵第九十大队大队长舛尾芳治中佐,独立步兵第八十七大队长浅沼吉太郎中佐,独立步兵第八十八大队长小野寺实中佐,步兵第一○四联队第二大队长皆冢中佐,步兵第二一七联队第一大队长广濑义福少佐。另外毙伤和缴获战马共一千三百八十四匹,击落日机四十五架,击毁日军汽车七十五辆,击沉、击伤敌舟艇一百二十二艘,缴获器械、枪支弹药无数。 * f" A% p7 Z' t( Q) `
: d. O. `5 e$ {+ ` 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晚,集結在怒江東岸的兩萬餘國軍遠征軍,乘坐橡皮艇率先強渡怒江。五月十二日至二十五日,遠征軍渡過怒江後開始仰攻高黎貢山。此時,由於國軍駐印軍已開始強攻密支那,因此日軍不可能再大量增兵滇西戰場。因此遠征軍第十一、二十集團軍解除了後顧之憂,開始全軍渡過怒江,隨即向騰沖、松山和龍陵一帶的日軍據點發起猛烈攻擊。 9 J4 Z, j0 P2 j1 V! U* a# L
% }' \9 @5 [4 A; z! z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渡過怒江以後,連續攻克高黎貢山日軍的所有 據點,然後對騰沖城進行了四面合圍。 $ A6 ]( ~& |% u. O% L4 s- e) h - t! h- b2 @8 w- L 騰沖城的城牆本來就堅固無比,加上日軍兩年多的修築補充,更使得城內到處是碉堡、戰壕,整個騰沖城有如一座巨大的堡壘。 ! r( K7 J! k% F; D5 n y( g8 l- Y& ?3 R/ j 八月二日至十六日,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開始對日軍城牆防線進行猛烈轟擊,日軍一四八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被炸死。八月十七日,遠征軍自缺口突入城內,日軍利用碉堡處處抵抗,戰鬥非常激烈,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十二日,遠征軍陸續攻佔日軍西門陣地、東南角陣地及城內武侯寺、城隍廟、文星樓、縣政府、秀峰山等陣地,並將日軍壓縮到城東北角。在遠征軍不顧一切的攻擊下,九月十二日夜,日軍太田大尉在向師團長發出絕望的告別電後,焚燒了軍旗及密碼本,毀壞了無線電通訊設備,帶領余部垂死抵抗,最後被國軍全殲。十四日,遠征軍收復騰沖。 5 P% t5 Q6 z( ~1 ^, e- C $ |7 N' h; B+ e( L$ i3 Y) c. H 五月二十九日,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全部渡過怒江,隨後兵分兩路開始攻擊龍陵和松山。 ) Z. X2 G C) k% h( J
% t _: M- S \9 i% F0 i 松山海拔近兩千三百米,距東南的惠通橋約二十二公里,距西邊的龍陵約39公里,地勢十分險要,舊志裡曾說:「高山夾箐,地險路狹,馬不能並行。」滇緬公路經惠通橋向西,環繞松山,經過寬不滿三五十公尺之狹長起伏崗嶺——滾龍坡、大埡口後向西進入龍陵,因此日軍佔據松山就完全截斷了滇西公路的咽喉。 松山如不能儘快攻 下,則國軍無法通過滇緬路大規模運輸作戰物資到龍陵前線,雨季一到空運極其困難,進攻龍陵的國軍後勤補給將成嚴重問題,到時若日軍大規模增援龍陵,則進攻龍陵的國軍將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總而言之,國軍若想攻克龍陵,必須首先攻克松山。因此,攻克松山是取得滇西戰役勝利的關鍵。 ' H- q0 U9 b, |3 g- o
8 G( s! Q; u8 z$ b/ U6 ^ 日軍自一九四二年攻佔松山後,在松山構築了大小碉堡群二十一座,各碉堡間用隧道溝通,同時可以用強大的交叉火力相互支援,為長期堅守,日軍還儲存了大量的糧食彈藥。日軍對守衛松山相當自負,曾經狂妄的叫囂﹕「中國軍隊不犧牲十萬人休想攻取松山。」 " M2 R) F6 X. P% v L4 w; q& b5 F+ {- D2 S: f X% e; {! w& l
六月四日,遠征軍第七十一軍第二十八師在砲火掩護下開始向松山進攻,但松山日軍憑藉堅固的工事拚死抵抗,國軍重炮連續命中亦未能奏效,至六月二十日,第二十八師傷亡慘重,後來遠征軍司令部急遣第8軍榮譽第一師之第三團、第八十二師、第一○三師奔赴松山戰場增援,以完成攻克松山的任務。 # t! L5 W+ h+ J; W2 |$ l) e5 E8 t8 ]0 d8 b
六月二十四日,第一○三師由惠通橋過怒江後,開始主攻松山之滾龍坡、大埡口。起初攻擊非常 困難,傷亡較大,後來一○三師開始使用火焰噴射器,火焰進入日軍碉堡後,引起碉堡內物體燃燒,彈藥爆炸,造成守軍窒息死亡,因此攻擊速度開始加快,但日軍瘋狂反撲,陣地得而復失。七月二十五日,一○三師開始總攻滾龍坡,國軍將日軍碉堡一個個摧毀,將一股股日軍殲滅,八月二日清晨一○三師攻佔了滾龍坡。 ' e, e8 r! d7 y, B; a$ k ) d/ @( Y9 D3 F& Z) A: ^. q 在一○三師主力猛 攻滾龍坡的同時,一○三師另一部及榮一師第三團開始攻擊大埡口。由於大埡口處在松山腰部,左邊得松山頂峰控制,右邊以滾龍坡為犄角,因此對大埡口攻擊,會受到松山頂峰火力鉗制,以及滾龍坡的側擊。因此起初攻擊極不順利,造成連排長以下官兵傷亡甚多。後來滾龍坡被攻破後,一○三師全師、八十二師一個團也加入了戰鬥,經一週的激烈戰鬥,八月十日國軍攻克大埡口,日軍大部份被殲滅。 , o* b* _& O* K$ V1 \- s$ u; \. c2 R3 G
在第一○三師及榮譽第一師之第三團主攻松山之滾龍坡、大埡口的時候,第八十二師也開始對松山頂峰開始攻擊。開始階段攻擊極為困難,國軍始終無法接近日軍陣地。經國軍一個多月的飛機轟炸、重炮轟擊,松山頂峰日軍堡壘竟沒甚麼損壞,由此可見日軍碉堡之堅固。這時我滇西作戰的其它部隊在龍陵、騰沖間與日軍大戰,因未攻下松山,滇西公路不能使用,雨季又要到來,物資補給靠空運會極其困難,如不迅速攻克松山,整個滇西國軍的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司令長官衛立煌轉來蔣介石委員長的緊急命令,嚴令第八軍限期克復松山。如違限不克,軍、師、團長,應以貽誤戎機領罪。第八軍面對此緊急情況,連夜商討作戰計劃,最後決定在松山頂峰下挖坑道用炸藥爆破山頂。自八月三日起,第八軍即工兵營開始坑道作業,在松山頂峰日軍堡壘下掘進了兩條地道,裝進三噸TNT黃色炸藥。八月十九日,工兵營完成作業。二十日早晨開始起爆,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松山頂峰整個被炸翻,巨大的煙柱直衝雲霄,日軍被炸得無影無蹤,第八軍各進攻部隊趁機一擁而上,攻佔了松山頂峰。 / J. ^: z7 I( ?$ G# C# l8 D) Q
隨後,第八軍官兵繼續進攻松山其它部位的日軍碉堡群,至九月八日將殘敵全部肅清,勝利結束了松山戰役。當天,日本方面稱﹕「松山守軍全員玉碎」。此次戰役,日軍死傷八百五十人,遠征軍死傷為六千七百六十三人,是抗戰後期極其慘烈的一役。 8 g( j/ k' J. J/ [7 e9 l) U
% r9 p& U# g8 u& Z( ^
在第十一集團軍一翼攻擊松山的同時,第十一集團軍另一翼開始向滇西日軍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堡壘--龍陵發起攻擊。 / C! H" U3 U' x7 j3 G( b
( {. y2 a: B9 K5 G& o) { 龍陵據東面的松山約三十九公里,距北面的騰沖也有幾十公里,沿途都是起伏的山巒,地勢十分險要,是滇緬路的重要據點,一旦龍陵被攻佔,日軍在滇西即無險可守。為此,日軍在龍陵四周的高地上構築了大量永久性的堅固碉堡,城內到處是堡壘、槍眼。 2 p0 g6 \' V9 H1 Q 3 a Q, R4 _" \+ f2 r 六月五日,第十一集團軍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八十八師開始向龍陵發起攻擊。 3 L7 J2 a: L' w4 ]9 a9 w1 g ' R! V; ^& {5 ^" C) W 六月十日,遠征軍先後攻克了鎮安街、黃草壩、騰龍橋等日軍據點,切斷了龍陵至芒市、松山、騰沖的公路,並曾一度攻入龍陵縣城。但由於連降大雨,國軍糧彈不能及時補充,城內殘餘日軍趁機反撲,國軍奉命撤出縣城。不久,日軍第五十六師團調來三千人的援軍,遠征軍在黃壩、香菇嶺等地頑強阻擊來援的日軍。等國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主力及第39師趕到後,全軍開始反擊,七 月二十五日,國軍佔領了龍陵外圍的大部份日軍據點。 + y2 e# k4 k/ L& s3 j
3 ~+ O( G' ?5 s) r! v 八月十四日,遠征軍在三十四架飛機及砲兵掩護下開始對龍陵縣城又一次進行猛烈攻擊。日軍荻尾少佐在轟炸中喪命。國軍在龍陵縣城東南的老東坡與日軍激烈交戰,國軍摧毀了日軍二十多個碉堡,擊斃日軍四百多人,攻佔了老東坡所有據點。九月初,日軍調動兩千人增援,又重新將各據點攻佔。此後國軍在大拗子坡、南廠的陣地又遭到一千多日軍的圍攻,兩地相繼失守。隨後,遠征軍第五軍第二百師、第五十四軍第三十六師趕來增援,全軍經三天血戰又將所有陣地奪回。 3 ?) b+ @- O ^! |" E# T" Q! [" B
遠征軍將松山和騰沖攻克後,日軍開始停止向龍陵增援,同時松山的克復立刻打破了滇西戰役的僵局,隨即,遠征軍大批的增援部隊和後勤輜重源源不斷地經滇緬公路開往龍陵前線。 1 l" `4 V# e& c- j- t( }8 ]8 v. M2 ^) F4 u" \& m+ E
十月二十九日,遠征軍各部在炮兵、空軍支援下開始向龍陵日軍發起最後的總攻。十一月一日,遠征軍各攻擊部隊向縣城中心合圍,在三百門大砲和空軍支援下一舉攻佔龍陵城中日軍的核心陣地觀音寺,十一月二日,國軍攻克龍陵城西制高點,余敵沿滇緬路逃走,十一月三日凌晨,遠征軍收復龍陵。 3 Q$ G7 r5 p' _3 P" O0 E5 p
& m7 }' O7 ]7 N2 [* w$ `4 X( c 爾後,滇西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繼續向芒市、遮放、畹町進攻,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在歡呼聲中,滇西遠征軍、駐印軍及盟軍在芒友會師。衛立煌長官、索爾登總指揮、孫立人軍長、黃傑總司令出席了會師典禮,衛立煌將軍和索爾登將軍分別向國軍致詞。衛立煌將軍說「今天是會師東京的開始﹔」索爾登將軍說「到東京會師去,讓兩國的國旗飄揚在東京的上空。」士兵與民眾齊聲歡呼。會師典禮之後,滇西遠征軍便啟程回國。中國駐印軍為確保史迪威公路安全返身攻打臘戌。一場舉世矚目的持續了三年之久的滇緬對日作戰就這樣結束了。 l+ s& Q( z. X5 M. r: E' y) V. q3 H & M/ v9 _0 X( S5 e4 W% z 滇西大戰自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日開始,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結束,歷時八個多月。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全部被殲,第二師團及第五十三師團各被殲一部,日軍死傷、被俘共二萬一千多人。滇西遠征軍傷亡、失蹤共六萬七千四百多人。 , Y+ t8 m6 ?( S. e( h 7 e4 j$ n. }4 z% \; \, v" T[ 本帖最后由 哈哈哈 于 2006-12-7 23:30 编辑 ]作者: 哈哈哈 时间: 2006-12-7 23:26 标题: 衡陽保衛戰(1944年6月-1944年8月)
如果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史學界衝破重重阻力對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作了愈來愈多的研究,並且出現了愈來愈多的符合歷史實際的評價、甚至是謳歌的話;那麼,在對抗戰後期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一次重大戰役——衡陽保衛戰的研究仍涉及甚少。在整個抗戰時期,衡陽儘管不像上海、武漢、廣州、長沙等大城市那樣聲名顯赫;然而,拂去歷史的塵埃,我們可以驚異地發現衡陽這座城市在抗戰中實在佔有很重要的一席。衡陽,稱得上是一座當之無愧的「抗戰名城」。抗戰時期著名的重慶《掃蕩報》曾在自己的社論中這樣寫道:「衡陽,這一度成為全世界注視中心的城市,在我們的抗戰史中,曾佔有輝煌之一頁。提起衡陽,稱得上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在國外,這個城市與中國軍隊英勇善戰的英名永遠流傳。」當然,給衡陽帶來如此盛譽的,是方先覺將軍率領的國民黨第10軍官兵為保衛衡陽而進行47天浴血奮戰的英雄壯舉。本文試圖就衡陽保衛戰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些粗廓的探討,一則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使衡陽的抗戰精神重放異彩,激勵後人;二則在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之際,謹以此文祭奠那些長眠在衡陽這塊血沃土地上的國民黨第10軍將士,使生者無愧、死者安慰。 ) U6 j0 M: c; i5 T # c) k2 D) P* G, k+ T- s1 K 1944年,日軍為了逆轉它在太平洋戰場上急遽失利的厄運,「內心極度焦灼」的日本大本營參謀總長杉山元上將上奏日天皇,提出了「打通大陸作戰」的設想,並得到了天皇裁可。後來日大本營遂將此作戰命名為「一號作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一號作戰」的主要內容是先攻佔平漢鐵路之南段,進而打通湘桂及粵漢鐵路兩線,摧毀中美空軍基地,防止美國B—29重型遠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空襲。日軍稱這次作戰「確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一連串的大軍作戰。」這次作戰,無疑也是已成強弩之末的日軍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跳」。" @& f# `8 I) P* ~) B2 m' W9 t5 o
0 n# j9 H; d0 ^2 F; S; k
展閱大陸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史著或教科書,在論及豫湘桂戰役即日本的「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時,對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的評價,往往都說成是「大潰敗」。但從具體的局部的情況來看,衡陽一戰則實屬「例外」。/ m' E& y! \' q7 O5 z
7 b8 B" H% v" n9 Y1 ?6 M7 Z 衡陽這一地方,戰略位置極為重要。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報》的一篇社論就曾經談道,衡陽「是粵漢、湘桂兩條鐵路的聯結點,又是西南公路網的中心,它的失守就意味著東南與西南的隔斷,和西南大後方受到直接的威脅。」衡陽的飛機場是我國東南空軍基地和西南空軍基地之間的中間聯絡站,它若失手就使辛苦經營的東南空軍基地歸於無用;從福建建甌空襲日本的門司,航空線為1425公里,從桂林去空襲則航空線要延長到2220公里。衡陽位於湘江和耒水合流處,依靠這兩條河,可以集中湘省每年輸出的稻穀3000萬石,還有豐富的礦產於此集中。這些對大後方的軍食民食和軍事工業是極端重要的,它的失守會加深大後方的經濟危機,反過來卻給了敵人以『以戰養戰』的可能性」。這篇社論繼續談道:「英美人士對於衡陽戰役亦抱著很大的擔心」。他們指出:衡陽比長沙更為重要。他們憂慮:如果衡陽失手,戰爭將會延長。他們憂懼大後方的經濟危機。, D) P3 g2 J% _/ f4 v
* H" |+ t9 @3 M; x" Q: P
由於衡陽一地戰略位置的顯要,自然而然地使它成了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所必須奪取的目標,所以國民黨重慶政府方面和蔣介石本人對衡陽一戰也甚為關注。1944年5月29日夜晚,蔣介石親自打電話給駐守衡陽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說:「此次會戰關係國家民主存亡,衡陽得失尤為此次勝敗關鍵,希望安心死守,余必督促陸空助弟完成空前大業。」可見,國民黨和蔣介石方面也是把衡陽一戰看成是「關鍵」,他們也是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座不大卻非常重要的古城的。衡陽一戰的重要性也就由此可見一斑。 P, t* g4 @* K9 l$ y" N
' Y' g9 M5 r: h
衡陽守軍的頑強抵抗,使得衡陽保衛戰最終演繹成豫湘桂戰役,乃至成為整個抗日戰爭後期最大的一次戰役。: }1 P/ B: Y' T- z) v; k6 i: U
1 A" |/ `! t0 s
如果我們不只局限於豫湘桂戰役,而把眼光放到整個抗日戰爭中去,溯渚史實,我們就會發現,衡陽保衛戰是抗戰8年之中,作戰時間最長、敵我雙方傷亡官員最多、程度最為慘烈的一場城寨爭奪戰。# m! N- E. f3 s2 c
7 W) ^+ m7 a' E8 v0 x3 }首先,從時間上來看,衡陽保衛戰打了47天,而聞名於世的台兒莊大捷只打了14天,長沙第3次會戰也只打了4天。台兒莊等戰役,當時都是三面受敵,後方補給線始終暢通,特別是外圍應援之友軍都較圍攻之敵強大,故能展開反包圍,取得內外夾擊之效果。非如衡陽之四面被包圍,孤軍奮戰,即沒有援軍到達,又沒有任何武器、彈藥、糧食、藥品補給。正如當時的新聞界評論道:「彈丸之地的衡陽,縱橫不過數十里,陸上有強故四面包圍,空中有炮彈毒氣燒殺,處此危城,堅強的守了47天,真是不大容易。」& `& q, C3 L E) K
2 W* R, {/ Y- \" r
又有新聞評論寫道:「衡陽孤軍打了47天,這是一個世界共知的事實。」5 j1 g2 X# B9 r' Z4 g: y6 x
5 Y' d' C F" `. ~8 ?& v從我雙方傷亡的數字來看,當然,守備衡陽的國民黨第10軍只有7個團及配屬的暫編第54師之1個營,共約18000人之兵力。從6月28日敵人發動對衡陽的第一次總攻,一直到7月底,經過一個月餘的戰鬥,第10軍傷亡非常慘重。軍部直屬部隊已傷亡( l( ?+ o. ]/ k1 }3 J" M( u4 ~
F5 d N+ B9 b* C) N o4 K
2/3,預備第10師傷亡90%,第3師傷亡70%,第190師僅剩有400餘人,各部中下級軍官幾乎全部傷亡,每一次戰鬥均要連升數個營長、連長。如在五桂嶺爭奪戰中,第3師第8團半天之內晉陞5個營長,均先後陣亡。當時受傷官兵很多。因無醫藥治療,不少輕傷官兵自動重返火線,即使傷不輕且還能爬行的一些官兵也都願意留在陣地中。至衡陽保衛戰全部結束時,參加守城的國民黨第10軍將士約18000人,死傷15000餘人,其中陣亡7600人。由此看來,在衡陽保衛戰臨近尾聲時,軍長方先覺與4位師長聯名給蔣介石發出的最後一電,稱「我官兵傷亡始盡」,實在不是誇大之辭。, f0 z% r* G" H" f' _0 \- J
% _1 Q0 s0 ?# f4 g) T當時,圍攻衡陽的日軍是其第11軍第68師團和第116師團,後因遭受我守城部隊的英勇抗擊,傷亡摻重。敵軍第3、第13、第27、第34、第40、第58等師團調來大批部隊增援,共計10余萬人。據日軍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資料記載,日軍從6月23日至7月20日這段時間內傷亡軍官798人,士兵19286名。7月20日以後,資料上只載有約計傷亡9100餘人字樣,並無確切數目,也未分別官兵。根據以上數字,得知日軍攻佔衡陽的傷亡人數共在29000人以上,幾為我傷亡人數之一倍。由於日軍的傷亡之慘重,致使「衡陽戰役,真相被當時軍方隱瞞,致日本國內人多受蒙蔽,至今仍未知其地名者,大有人在。」$ h" Z8 n2 [/ N' {2 K) g6 ?8 b
0 M2 L2 |4 M+ b
衡陽市區呈長方形,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約1600米,總面積約為1平方公里左右。在這如此狹小的地帶,雙方死戰達47晝夜之久,且傷亡人數高達44000人以上,這不僅在豫湘桂戰役中,而且在整個8年抗戰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 d1 X: ?* ?* X& h5 r
7 _3 r- f& k0 ?1 S8 x1 u, ^4 E$ b. l最後,我們來看一看戰役的激烈程度、殘酷性和慘烈性。在長達47天的衡陽戰役中,日軍統共向市區發動了3次總攻。在第1輪總攻中,日飛機不斷前來轟炸,並大投燃燒彈。當時衡陽城區成一片焦士,殆無房屋可供燃燒。縣政府附近之野戰醫院收容傷患官兵中,有700餘名被炸得血肉橫飛,慘不忍睹;其倖存未死傷患,只得分散各地,在破壁斷牆下、炸彈坑中、破防空洞與臨時掩蔽體中存身。醫務人員因無衛生材料,對傷患無法按時換藥;只能用鹽水洗滌傷口,再用破布廢紙敷蓋而已。天熱蒼蠅太多,創口因污染而發炎、化膿、潰爛、生蛆者不可勝數。重傷者只有等死,甚少倖存。儘管衡陽為米市,主食本應不成問題,由於敵機日日濫炸,城區一片焦土,米倉被毀,官兵乃至無以為炊,炊事人員只得於斷瓦頹垣下掘取燒焦成褐色的米粒炊成糊飯,佐以鹽水,供官兵充飢。餐時,群蠅飛來爭食,揮之不去。食後,官兵多腹中隱隱作痛,且常引起下瀉,因乏醫藥,不少人相繼死亡。日軍竟然還不顧國際公法,施放毒氣。當時據守五桂嶺南端的預10師28團3營,除4人還在陣地外,80餘人皆不幸中毒死亡。由於我軍當時防毒設備極差,且數量不夠,因而,在後來敵人施放毒氣時,官兵只能盡速以毛巾重疊,在水中浸濕後捆於面部,毛巾上剪二圓孔,露出雙眼,以能繼續戰鬥。守地官兵中毒部分均類似灼傷,發生水泡,大如銀元,腫高半寸,內為黃水,較小之水泡則為綠色。中毒者兩腿不能直行。事後報經大本營經請美空軍14航空隊之化學戰情報軍官湯普生上尉詳為研究,以黃色水泡系芥子氣所致,綠色水泡則系路易氏氣所致。 " l+ u1 ^8 S+ B. q8 c$ w0 Y( `% _& r, Y1 v
湯普生並信此種毒氣為芥子氣與路易氏氣之混合物,由7.5厘米炮彈所散佈者(見1944年7月7日重慶《大公》、《掃蕩》等報戰訊)。日軍在進攻衡陽中所顯露出的殘酷性,連參加衡陽戰役的日作戰人員在戰後的回憶中亦不得不了承認:「緬甸印巴魯的作戰,南方的戛措魯卡那魯、紐吉尼亞和大陸的衡陽,都是日軍陸軍高級指揮官的無能和參謀的冷酷大暴露的典型戰場。」\r 4 z& q0 C5 T3 z3 [% s! k* W 2 d2 F& H5 Z1 P- [$ _儘管日軍在進攻衡陽之中暴露出他們的凶狠和殘酷,然而守城的國民黨第10軍廣大官兵「完全毋視戰鬥之慘酷與死亡之恐怖,已發揮同仇敵愾與團結精神之最大限。」當時,無醫藥治療,輕傷官兵均自動重返第一線,甚至傷雖不輕尚能勉強行動者,均自願留在陣地中,反正只有以激烈戰鬥來麻木自己。真正的重傷者,必缺胳博或斷腿。尚能呻吟,而創口或五官未生疽者,比比皆是。在日軍發動第二總攻期間,守軍炮彈及迫擊炮彈已消耗始盡,除留少數火炮及最後決死之幾發炮彈外,其餘火炮悉數埋入地下。步機彈已耗去85%。官兵傷亡,大部人槍俱毀,無法補充。由於守軍軍屬各步兵團之迫擊炮口徑不一,有81厘米的,也有82厘米的。至7月下旬,81彈已顆粒無存,而82彈庫儲尚有數百發。軍參謀長孫鳴玉將軍為求平衡第一線火力,特發動司令部幕僚,將半數的82口徑炮彈「彈帶」部位,以磚石磨去其中徑17厘米,使能適合81迫擊炮發射,作最後決死之用。許多人都磨得雙手起泡,甚至流血。方軍長出而慰之曰:「部隊官兵每一秒鐘都在流血,每一分鐘都有死亡;諸君為國效命,此其時也。」此情此景,史無前例。直到敵人發起第3次進攻,8月8日城陷之時,因指揮系統瓦解,官兵只能各自為戰。「斯時也,天地變色,草木含悲,人人只打算如何殺死一個敵人『以找回本錢』;殺死兩個便『賺一個』,並無一人退卻,亦無一人逃亡。直至日落時分,槍聲逐漸沉寂;47晝夜轟轟烈烈的衡陽保衛戰,終於在倖存官兵泣血椎心的痛苦中結束!」7 H: J: l6 b2 e
% z( H% H6 H$ v1 |0 h% }" ^3 V
上述日軍的凶狠殘酷和守軍的英勇頑強,我們可以窺知衡陽保衛戰的慘烈之極。戰後敵方戰史資料稱:「衡陽之戰,如欲惹人矚目,可稱之為『華南的旅順之戰』。此種比喻稍嫌誇張,但稱之為:『中日8年作戰中,唯一苦難而值得紀念的攻城之戰』,則絕對正確。」戰後日本的一些軍人在回憶錄中也這樣寫道:「那次激戰,不分晝夜,反覆衝殺,血肉橫飛,持續多日,據說其慘狀與日俄戰爭攻奪『二0三』高地時一樣。迄今為止,在我們腦子裡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抗戰勝利後,以衡陽市參議會議長楊曉麓等五人組成的「請建衡陽為抗戰紀念城」代表團,赴南京向國民政府呈遞的請建衡陽為抗戰紀念城文,就這樣寫道:「竊維抗戰8年,大會戰22次,而相持較久,關係至巨,貢獻最大而犧牲最烈者厥為衡陽一役。……然以配合作戰,構築工事之民夫,葬身槍林彈雨中者,即達3174名,而直接被殺傷、間接因饑病以致死亡者,又逾351038人,燒燬房屋45697棟,推毀大小工廠183家,荒廢田土375000餘畝,損失財產82204億余元,論功位於蘇聯斯大林格勒,破壞程度比緒德之漢堡,尚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以故中央宣慰史劉文島,美大總統代表哈里遜等,先後蒞衡視察,鹹言災害慘重,甲於全國,載諸報章,共聞共見。」 % w) I; b8 _6 K0 \2 g' L/ b$ ` + ~: _3 `, E/ m; r# k- T" o$ f 從以上事實,我們得出:衡陽保衛戰是抗戰8年之中,作戰時間最長、敵我雙方傷亡官兵最多、程度最為慘烈的一場城寨爭奪戰。這樣一個結論,是大不為過的。作者: 哈哈哈 时间: 2006-12-7 23:33 标题: 雪峰山會戰(1945年4月-1945年6月)
湖南湘西的芷江素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戰中亦是如此。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盟軍在芷江開闢了遠東第二大盟軍機場,從此該機場成為對日作戰的重要空軍基地。從這裡起飛的中美空軍參與了一系列對日軍戰略要地的轟炸,如反攻白螺機場、轟炸汨羅兵站、襲擊岳陽基地、轟炸武漢、南京、九江、廣東、台灣的日軍機場和軍事要塞、攻擊日本本土的工業城市和日本皇宮等,使日軍交通樞紐趨於癱瘓,物質供應趨於停止。因此日軍視中美芷江空軍基地為眼中釘、肉中刺,日軍甚至認為在日軍進行抗擊可能的美軍登陸中國沿海的作戰時,從芷江機場起飛的中美空軍,可能會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說服日軍大本營,於一九四五年春天即開始部署「芷江攻略戰」,意圖徹底摧毀芷江中美空軍基地,並威脅貴陽、重慶。8 F& Y5 l9 `6 M. j$ Q6 ]
- S, T& F& l9 u! n1 r/ Z1 U$ V 保衛芷江中美空軍基地事關重大,若芷江中美空軍基地有失,則會嚴重影響美軍對日軍在華戰略要地及日本本土的轟炸,並直接威脅貴陽和重慶,耽誤整個對日作戰的戰局,後果不堪設想。國軍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因此,蔣介石委員長特地命令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率王敬久的第十集團軍、李玉堂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及駐芷江中美空軍混合團5個大隊各一部,美第十四航空大隊一部,各型戰鬥飛機四百多架參戰。為確保戰役的勝利,還由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將由緬甸戰場抽調的全副美械裝備的新六軍三萬多人由昆明空運到芷江作為戰役的總預備隊,使國軍投入此役的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人。 ' a0 Q) _, f( V" S! S1 n 日軍投入芷江會戰的兵力為第四十七、六十八、一一六師團以及關根支隊,總兵力約八萬多人。 由日軍第六方面軍第二十軍司令官阪西一郎中將指揮,指揮部設在邵陽南郊。 & F1 J6 O. z N1 v8 ?9 j m+ J6 R3 Z# m2 G. G$ z/ A
湘西地形險峻,山巒起伏,尤其以綿延300多公里從東北至西南側對湘西,東臨資水,西靠沅江的雪峰山山脈為湘西崇山峻嶺的第一道脊樑。雪峰山脈西側的芷江盆地河川縱橫,這些都成為湘西芷江中、美航空基地的天然屏障。因此, & o5 f7 L3 A( B, M
$ @8 n2 m0 P4 A- Q1 ~; M
芷江會戰的中心區域首當其衝就是雪峰山地區了。 . z" p& G) g, V9 t. | " Y$ |2 \! r7 ?( A+ M8 B& [1 a& m 一九四五年四月九日,芷江保衛戰開始。日軍第六方面軍第二十軍團司令阪西一郎,命令日軍自益陽、邵陽、東安出發,兵分三路向雪峰山東面進攻。 7 n- r6 ^; T7 m- X6 o$ h$ o ! {3 W# [, w+ b( V6 g 為配合此役,美第十四航空隊早在四月一日和四月二日就兩次轟炸上海機場,當場擊毀日機九十二架,擊傷日機十六架。四月初,陳納德將軍特地從昆明飛來芷江親自坐鎮指揮。中美空軍日夜不停的轟炸湘粵、湘桂鐵路和公路交通線,破壞日軍兵力集結和及時補給。開戰當天,芷江空軍基地派出中美混合團協助國軍陸軍作戰。 @ ]* u! ]" _6 o 5 N" B4 B/ M7 b 四月十日,芷江機場出動大批飛機徹底擊毀了日軍後援地衡陽、邵陽、湘潭三角地帶的所有大小橋樑。四月二十日,芷江中美混合團第五大隊出動全部飛機,連續轟炸了放洞、紅巖大廟、大黃沙、一四五○高地等日軍陣地,又轟炸了長沙、衡陽、冷水灘等日軍機場,給立足未穩之日軍以致命的打擊。這些都有效的遲延了日軍的攻勢,有效的支援了國軍陸軍的作戰。 8 j3 ? z( q1 \% s7 {4 o6 J
2 |8 h4 v# z. w
開戰後,北路日軍的重廣支隊向雪峰山東麓的新化方面進擊。中路日軍第一一六師團主力,由隆回經山門,向雪峰山中部腹地猛攻。南路日軍關根支隊和木佐木支隊,向新寧、武岡方面進犯。 # D1 Y$ c2 T4 A9 P
5 q9 f2 k3 c9 e3 H# P: I
進攻初期,日軍進展相當順利,特別是日軍第一一六師團的先鋒第一○九聯隊,四月十一日從寶慶出發,四月十七日即深入到雪峰山中南部龍潭司附近的圭洞。第一○九聯隊的順利進軍,給第一一六 師團師團長菱田元四郎中將造成了錯誤的決斷。菱田師團長一面命令第一○九聯隊繼續進軍,以便進一步的擴大戰果,一面又與南、北兩路日軍商議,在攻入雪峰山腹地之前,各路主力相互配合,從北面迂迴包圍雪峰山南麓洞口、武岡地區的國軍第七十四軍。 1 r8 ^1 Z/ B( \' K9 d8 D1 N$ `. k
+ x/ b8 n7 A# N
四月十九日,各路日軍紛紛調整兵力部署,向雪峰山南麓猛撲。但就在這時,北路日軍遇到了猛烈的襲擊。 1 F- n9 p: A5 |0 F3 g5 E7 z5 X) J. ~0 ^8 V7 s
四月二十一日清晨,北路日軍第四十七師團之重廣支隊前進到桃林徐家橋一帶的丘陵山地後,突遭山頭上迫擊炮、機關鎗猛烈的轟擊掃射,日軍 被國軍四面包圍。國軍用發煙彈指示日軍集中的位置,隨即迫擊炮彈一陣猛轟,國軍砲火猛烈,重廣支隊不支,開始拚命向外突圍。 l& B: }: M( A7 t & c7 q0 I% l- F% p y9 Q 國軍守武岡城的是第七十四軍之第五十八師,國軍在城內外構築了三道防禦陣地,皆用黃沙、細沙、石灰混合築成。其內部防線是由老百姓獻出過年用的糯米,熬成稀粥攙和三合土構築而成,十分堅固,一般手榴彈無法炸開。 7 g5 K8 I! {) p( \1 g
2 ^3 G! q% O6 A8 P% c8 F# _
四 月二十七日凌晨,日軍關根支隊開始向武岡城猛攻,百餘門大炮將第五十八師陣地炸成一片火海。日軍步兵在坦克掩護下隨後發起衝鋒,連攻三天,日軍傷亡慘重,幾乎毫無進展。關根惱羞成怒,決定使用支隊的「特攻隊」,令百多名「特攻隊」隊員每人綁上百斤重的炸藥,衝過護城河,貼著城牆,拉響了身上的導火索。隨著轟轟的爆炸聲,城牆終於被炸開了一個大缺口,隨即近千名日軍向缺口方向發起猛攻。一部份守軍迅速搬來沙石、麻包堵住了缺口,另一部份守軍站在城牆上,用美式卡賓槍、湯姆機槍和火焰噴射器向日軍猛烈掃射,日軍士兵一個個被火焰噴射器噴出的火燒的打滾,四散奔逃。護城河裡添滿了日軍的屍體,河水變赤。一直到五月二日,武岡城依然在守軍手中。關根支隊在第七十四軍的頑強阻擊下,雖付出重大傷亡,仍無法前進。 0 A% Q- J8 U3 J6 \' U: U8 W2 i" Y$ N& b5 P0 t
中路日軍第一一六師團之第一○九聯隊的處境就更為不妙,第一○九聯隊被國軍六十三師一部、十九師、五十一師包圍在崇山峻嶺之中,日軍左衝右突,始終無法擺脫困境,只得搶佔附近的山頭陣地固守,同時向菱田師團長呼救求援。 * W3 V) X4 Z1 _% {2 L- @: r1 y7 }
! ^$ i- M' s9 c( \3 W. H4 L
日軍一一六師團主力亦處處受到第七十四軍阻擊。自四月二十三日起,中美空軍不斷出動戰鬥轟炸機,把成百上千噸的炸彈傾倒在日軍已佔據的陣地上,日軍陣地上銷煙瀰漫、彈片橫飛。 & V! Q6 ~+ ^7 g( I! l - B7 S7 a6 D$ h8 K- Y# G; E 四月二十七日,日軍第二十軍司令官阪西一郎中將見圍殲第七十四軍已成泡影,只得投入第四十七師團主力,傾其全力向雪峰山攻擊前進,試圖救援被國軍包圍在圭洞地區的第一○九聯隊。日軍試圖利用第一○九聯隊來吸引國軍主力,然後在龍潭司附近聚殲之。 3 P' ~- \- o: M
' H! H w8 ~! M8 S
根據阪西一郎中將司令官的命令,第一一六師團師團長菱田中將對本師團發出命令:(1)挺進部隊應確保現佔據地帶,與師團主力的進出相呼應,準備攻擊龍潭司一帶之敵。(2)加川部隊迅速突破江口附近敵陣地,然後向龍潭司突進。(3)兒玉部隊在攻佔洞口後,應首先向江口前進…… 7 C8 i, V5 |) l+ K, X) g4 S1 ^ - F% ]* s: v2 s8 e 日軍第一一六師團主力各部,拚命向雪峰山中突進。兒玉部隊於四月二十九日攻佔洞口,打開了日軍沿軍用公路進軍雪峰山腹地的大門,然後和其他各部會合,向江口突進。上萬人的大軍,沿著洞口至江口的山間公路向前推進。結果,被國軍七十四軍五十一師兩個連堵在了鐵山腳下。 ) s+ ~1 L% T2 b8 j" l4 [8 }
, D& @* n) N% S, P
此處地形陡峭險峻。軍用公路北側是鐵山,南邊是鐵山莊。兩連守軍分別住在鐵山和鐵山莊,居高臨下,用迫擊炮向在公路上行進的大隊日軍猛烈轟擊。這時中美空軍也接連出動飛機,對峽谷中的日軍進行一波波的轟炸掃射。 4 j: U0 M. ^! `, x) }" f3 z& f& G1 t0 J- w5 }* ~6 L
日軍連續發動數次衝鋒,均已損兵折將告終。 0 I* [3 ~% X% F3 P9 z# z. i) b 7 C V3 \3 P' L# g8 A 師團長菱田中將見情況險惡,下令立即停止向江口進軍,部隊向月溪撤退,直接北上救援被圍困的一○九聯隊。日軍向北沒爬過幾個山頭,就在上渣坪、土嶺界附近遭到國軍的頑強阻擊,被擋住去路,這時中美空軍跟蹤飛來,向日軍猛烈轟炸掃射,使該部日軍陷入絕境。 % C" E* Y+ R. r* b" w
0 S& ^- G5 V$ U5 C( R 這時,從山門攻擊前進的另一股日軍,也在老隘塘附近受到國軍的包圍攻擊,死傷慘重,無法進一步推進。 7 N" q7 o% a0 d1 \ 6 l( X- y' B" @; B 自此,日軍第二十軍各部在龍潭司附近合圍殲滅國軍主力的戰略企圖又破產了,日軍各級統帥部呈現出一片焦慮、驚慌失措的景象。 . K' C3 g6 m% e0 I1 U( L$ E1 `/ f # Z. @* P' Y7 a 四月二十五日,日軍第六方面軍破譯了國軍無線電報,得知有大量配備美械裝備的國軍正陸續空運到芷江,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的精銳,多數已換成美式裝備,有的受過美軍嚴格訓練,戰鬥力特別強。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認為若不趕快撤出戰鬥,待國軍精銳大批趕到,日軍參戰部隊恐將全軍覆滅。因此,岡部命令日軍第三十四軍主力立即向長沙附近聚集,隨時準備出發支援日軍第二十軍的撤退。同時岡部和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部宮崎作戰主任一齊向岡村寧次建議,果斷中止「芷江攻略作戰。」但岡村寧次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在猶豫著,不甘心」芷江攻略作戰「就這麼不了了之。 $ s; B& v) P) U7 @
9 W( L* |6 ^) a
這時,第二十軍司令官阪西一郎中將,面對部隊陷入險境且被分割包圍的情況,心急如焚,向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請求增加二至三個師團投入「芷江攻略作戰」,自然被岡部拒絕。岡村寧次的猶豫,又使得阪西一郎不能命令全軍立刻撤退,遂使日軍各部陷入國軍的殲滅中。 i) g- {: v7 p' M+ A9 X+ g; w9 T5 s
在這個寶貴的時間差中,雪峰山前線的南麓戰場,湯恩伯的部隊如同出山之猛虎,全軍越過廣西邊境,撲向南路日軍,與第七十四軍會合,立即將南路日軍分割包圍。五月四日,湯恩伯軍和第七十四軍發起全面進攻。南路日軍關根支隊和木佐木支隊頓時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一片混亂,各自只管自己奪路逃命。日軍第一一五大隊在萬福橋附近被國軍包圍全殲。關根支隊司令部及其附近的部隊,在湯恩伯軍圍攻下,幾乎全軍覆滅。其他各聯隊也在武岡、花園、隆回等地潰不成軍,幾乎全部被殲滅。湯恩伯將軍指揮部隊一路向北方攻擊,追殲日軍,在隆回的桃花坪地區,同南下的胡璉第十八軍呼應,完成了對日軍的全面合圍。 8 w. W e: p" ^- m# K3 L. }& v, u$ N1 e$ l& F( w" A" Q8 ?7 s
日軍北路軍重廣支隊從韶山地區拚死突出重圍,進入新化、洋溪地區,又陷入了國軍包圍。日軍拚死突圍,與國軍激戰,被國軍殺的大敗。五月十八日,日軍重廣支隊殘部在前來增援的日軍第四十七師團主力相救下,才逃脫了國軍的圍殲。 ( n0 Y& O" x2 w3 ?
4 a6 Y) g( Z9 m 日軍中路軍第一一六師團各部這時正陷在雪峰山中,被優勢的國軍分割包圍殲滅 ,國軍猛烈攻擊,日軍拚死突圍,雙方打得天昏地暗。 ( Z; L* x5 y# V* U* M! w$ N+ f; \) i" A( z
陳納德的「飛虎隊」出動了,驚惶失措的日軍,只見許許多多小黑點從山頂處一下冒了出來: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排成三角隊形,全速向自己陣地飛來。 ( `! N' W0 g- [! a8 N5 h" Y9 _- }! o1 O* ?, ]$ E8 I9 X9 x* b
第十四航空隊從芷江空軍基地起飛,只需幾分鐘的航程就能到達雪峰山。中美空軍飛機俯衝下來,重磅炸彈的劇烈爆炸,把日軍臨時隱蔽的地方弄得地動山搖,雨點般的土塊,砸得日軍鋼盔啪啪直響。 _0 C# G2 v- L* g 5 j2 u, _" o9 O4 @) ]4 y/ l 美國空軍的凝固汽油彈一著地,就變成幾十團燃燒的火焰,即使掉在水裡,它還在不停地燃燒,眾多日軍被瞬間燒成灰燼。戰場周圍的溫度馬上劇增,高達數百攝氏度的熱浪直燒得日軍鬼哭狼嚎。 / Z$ w, T& P7 p' P
0 R p. D- r t6 V. x& _ 雪峰山頓時成了火焰山,日軍像沒頭蒼蠅一樣,紛紛四散奔逃。中美空軍頻繁出動,對重圍中的日軍實行地毯式轟炸,並大量投擲凝固汽油彈。在雪峰山中,到處是一片片火海,數萬日軍在火海中痛苦掙扎。 # ^/ h0 B, a& W- p, x
1 H$ j3 h8 X/ T5 _
五月九日,菱田師團長終於收到了日軍第六方面軍轉來的岡村寧次司令官命令撤退的電報,但已經實在太晚了,菱田中將絕望地向師團各部發出命令:「殺開一條血路撤退!」 , B% _( ]. }+ G3 F& G 8 c4 b) c3 \/ m7 H* y$ e+ P 日軍一○九聯隊之殘部乘夜向東逃竄到老隘塘附近,再次被國軍包圍。日軍拚死突圍,最後彈盡糧絕,全軍覆滅。日軍一一六師團主力被殲滅,殘部在趕來增援的日軍第三十四軍主力和第四十七師團的拚死救援下,才僥倖逃脫。 : B. b7 y3 Y4 V1 J2 E7 k& Y7 o2 F
$ Q. c/ s0 }1 k6 q3 I( u
雪峰山保衛戰,國軍總計殲滅來犯及其後期趕來救援的日軍(第三十四軍)共近八萬,屬中國戰場最大的一次勝仗,也是日軍敗在國軍手下最慘的一次。日軍此役受挫,岡村寧次遂開始全面收縮兵力,開始從廣西、廣東等地後撤,到一九四五年六月,岡村寧次徹底放棄了西進的企圖。 . V( Y+ c' y6 [
0 M, M6 b v6 {( V U+ P3 T8 m 戰後,國軍第七十四軍因戰功卓著,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第二面「飛虎旗」。 2 D! ^* n( Y3 l6 L
5 H# C- e# v1 o) n/ R 《美國紐約時報》對此發表評論說:「芷江會戰勝利佳音,可視為對日戰爭轉折之暗示。」不久,這段評論就被言中。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 3 A- Z& M1 v3 a5 q+ B
+ o O7 r( ]7 R7 W. _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一日,以侵華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為首的日軍代表飛臨湖南芷江向蔣介石國民政府乞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艱苦抗戰,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作者: 哈哈哈 时间: 2006-12-7 23:36 标题: 大戰日軍的國軍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