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未完成战舰系列:苏联级和24型战列舰 [打印本页]

作者: U-571    时间: 2007-1-27 18:29     标题: 未完成战舰系列:苏联级和24型战列舰

作者:科京

  “苏联”级战列舰
设计经过
1929-1933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令人震惊的飞速发展。而当时的西方国家却正饱受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折磨,国际形势日趋尖锐复杂。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日本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和希特勒在德国掌权等一系列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了斯大林。嗅觉敏锐的斯大林认为法西斯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英法等老牌强国完全可能联合起来,对刚刚恢复过来的苏联再次进行干涉侵略,为摇摇欲坠的本国经济寻求出路。而苏联海军却显然无法与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抗衡。1936年5月27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属的海军部提交了一个重建海军的庞大方案,请求为海军建造8艘35000吨406毫米主炮А型战列舰和18艘26000吨重巡洋舰。在后来的数年内计划几经修订,А型战列舰最终发展为苏联时代唯一一型开工建造的23型“苏联”级战列舰。


1936-1940年间苏联海军战列舰建造计划
   计划名称 通过日期 计划完成周期 预计建造舰艇 备注
大洋舰队建造计划 1936年7月16日 1937年-1943 年 8艘А型战列舰和16艘Б型袖珍战列舰 1937年开工艘4А型和4艘Б型舰,1942年前完成
红海军战斗舰艇建造计划 1937年9月 1938年-1947年 6艘57000吨А型战列舰和14艘35000吨Б型战列舰
1938-1945年间海军战斗及辅助舰艇建造计划 1938年2月16日 1938年-1945年 15艘23型
海军造舰计划1号案 1939年9月2日 1938年-1947年 海军要求10艘23型,国防委员会建议7艘 海军最终要求16艘23型,国防委员会批准14艘
3号案 - //- 1938年-1942年 - 海军最终要求8艘23型,国防委员会批准6艘
4号案 - //- 1943年-1947年 海军要求10艘23型,国防委员会建议7艘 海军最终要求16艘23型,国防委员会批准14艘
1940-1942年造舰修正案 1940年4月19日 1940年-1942年 - 6艘23型
1941年军事造船计划 1940年10月19日 1941年 - 1942年前完成3艘23型
虽然苏联的重工业和造船业在头两个五年计划内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可能独立完成如此宏伟的计划。苏联像沙俄时代一样,先后向德国、美国和意大利寻求帮助,试图在国外技术力量的援助下建造几艘战列舰。但苏联人的要求首先遭到美国的拒绝,美国人只是随便弄了几个不象话的战列航空母舰应付一下俄国人。为此斯大林曾经在一封给美国大使的信中抱怨到,“我不明白为什么贵国就是不愿意帮助我们建造战列舰。我们很乐意以六千万至一亿美元的造价首先在贵国订购一艘406主炮战列舰,同时非常希望在首舰完成后,由贵国工程技术人员来苏联帮助我们再建造一艘姊妹舰”。但这里,意识形态上的激烈争斗彻底压倒了金钱利益: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国根本不愿意和苏联讨论任何大于驱逐舰的水面舰艇。苏芬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宣布对苏联进行全面禁运和封锁。几个访问美国的苏联海军高级代表团无果而终,只得悻悻地无功而返。而德国和意大利的船厂正忙于自己的生意,无暇他顾,只有意大利安沙尔多公司于1936年7月14日应约完成了UP-41型战列舰设计。
标准排水量42674吨、满载排水量46200吨,垂线长236米,全长252米,宽35.5米,正常吃水9.4米。武器为3座三联406毫米/L50炮塔和4座三联180毫米/L60副炮塔,12座双联100毫米高射炮和12座四联45毫米机关炮。侧装甲厚370毫米,倾角6度,上部装甲带厚150毫米,主炮塔面板400海米、基座350毫米,司令塔370毫米。8座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180000马力,航速32节。而安沙尔多公司当时正在建造“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2号舰,“利托里奥”号。UP-41型实际上就是“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改进型。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苏意海军的全面合作中断,但仍有部分意大利造船技术人员一直在苏联船厂工作到1941年6月份。
    苏联自己当然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国朋友身上。1935年12月,造船部下属的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的В·П·卡萨科夫和В·Л·贝琴斯基向上级提交了6个战列舰初步设计方案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标准排水量 吨 75000  65000 57000 49000 55000 43000
长 米 330  310 300 290 300 275
宽 39  37 36 34 34.5 33
吃水 11.2  10.5 9.3 9.3 10.1 9.1
武备 4座四联装450主炮塔  3座四联装450主炮塔  3座三联装450主炮塔  2座四联装450主炮塔  3座四联装400主炮塔  2座四联装400主炮塔
  6座双联130毫米平高炮和4座四联装45毫米高射机关炮
侧装甲 毫米 380
水平装甲   全部为50+150毫米  
主机功率 马力 全部为140000
航速 节 26.0  26.5 27.0 27.5 27.0 28.5
续航力 海里 全部为5000
让人感兴趣的是除3号方案外,其余各设计均使用了四联装炮塔。苏联对四联装炮塔的偏好可以追溯到1915-17年间各大船厂的计划舰方案,那时俄国工程师们就在四联装炮塔的机械结构设计上花费了不少心血。这些方案后来提交海军舰艇建造技术委员会审批,而技术委员会自己也搞出了几个看起来更疯狂的大型战列舰设计
1号 2号 3号
标准排水量  吨 68000 65000 57000
长 288 275 270
宽 36 35.3 33.7
吃水 10.3 10.1 9.6
武备 4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塔 3座三联装456毫米主炮塔 3座三联装460毫米主炮塔
14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 16座双联装130毫米副炮 4座155毫米三联装副炮和8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
数目不祥的37毫米高射机关炮
侧装甲  毫米 450 450 420
水平装甲 (合计) 240 240 260
主机功率 马力 260000 220000 160000
航速 节 32 32 30
续航力 10000 10000 10000
技术委员会认为12门406毫米炮要优于9门456毫米主炮方案,原因是炮管数量的增加可以获得更密集的齐射散布,同时单位时间的弹药投射量也比9门更大口径的主炮多。不久战列舰预研工作从海军移交给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造船部执行,造船部很清楚自己实际的工业水平,他们将А型战列舰改称维23型,技术要求则降低到如下指标:
    标准排水量55000吨,9门406毫米主炮和32门130毫米平高炮,24门37毫米机关炮和24挺12.7毫米机枪;侧装甲450毫米,上部装甲带200毫米,水平装甲总厚200毫米,航速36节,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同时还有一个50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必须指出的是,23型和超级战列舰一开始都是为红旗太平洋舰队准备的。但是没过多久,设计指标又因故进行了大幅度调整。1936年8月,苏联成功的与英国达成了双边海军协定。苏联政府表示愿意遵守1936年3月的《第二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关于战列舰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毫米的限定。不过苏联人却巧妙的钻了条约的空子:几大海军强国中,只有太平洋上的日本未批准《第二次伦敦条约》。因此苏联认为,自己完全有理由为太平洋舰队建造406主炮的超条约型战列舰,以对抗日本可能发展的超级战列舰。1936年8月3日,红海军司令奥尔洛夫提出了未来战列舰的技术要求,41500吨,9门406主炮、12门152和100毫米副炮、40门37毫米机关炮;侧装甲380毫米、上部装甲带250毫米、水平装甲50+135毫米,航速30节,续航力6000-8000海里,另有2具弹射器和4架水上飞机。这次苏联海军不准备另起炉灶,决定以UP-41型为基干进行扩大初步设计。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和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奉命接手工作。当年12月,双方各自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第四设计局 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
排水量 吨 标准 45900 44900
满载 51000 不祥
长 255.0 (全长) 248.0(水线,推算值,下同)
宽 32.6 33.5
吃水 9.5 9.6
武备 3座三联装406主炮、12门152和100毫米副炮、40门37毫米机关炮
侧装甲 毫米 380 380
水平装甲 220 200
主炮塔面板 420 425
顶部 250
司令塔侧面 425 不祥
顶部 250
水平装甲 30+20+150 50+135
主机功率 200000 180000
航速  节 30 30
续航力 7000海里/14节 7000海米/?节
乘员 1360 不祥
   经过初步论证,苏联海军选择了第四设计局的方案,同时要求将水平装甲加强为30+50+180毫米,允许排水量适度增加到46000-47000吨。由于大清洗的缘故,如此重要的战列舰计划的总设计师居然是位年仅32岁的秋利金同志。第四设计局受宠若惊,满怀革命热情干了起来。但是不久,设计师们就碰上了排水量超标的严重问题,即使略微降低水平防护,标准排水量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达到48415吨。1937年7月14日,战列舰计划交给斯大林审批。秋利金和他的同志们已经准备好接受死刑判决了,但情况却完全出乎意料。其实早在四五月份,海军司令奥尔洛夫和造船工业部部长穆克列维奇就已经商定,将战列舰放大为55000吨以满足其在防护性能上的要求。斯大林对此表示满意,还进一步将战列舰放大到57000吨。1938年2月,23型设计定型,最后脱颖而出的幸运儿是III号У型:
58420吨标准排水量,武备同第四设计局原方案,侧装甲320毫米、水平装甲25+140+60毫米,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最大宽度7.5米,主机功率201000轴马力,最大航速28.5节。
1938年2月28日,海军副人民委员伊萨科夫向国防会议提交了请求建造23型的报告。经过讨论,国防人们委员会同意了海军的请求,并决定在1938年7月15日开工建造首舰。23型在设计中先后制造了一百多个模型以求获得最优的舰体线形,后来还在赛瓦斯托波尔建造了КМ-1和КМ-1号1:10大比例动力模型进行航行试验。但试验结果给设计师泼了一头冷水:推进效率比设计值低了10%左右,最大航速不得不就此于1938年11月调低到27.5节。好在后来中央特种舰艇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更高效率的螺旋桨,预计可以将最大航速提升至28节。船厂还建造了23型的全尺寸舰体不完全木质模型,供设计师修改总体布置用。整个1938年,光23型试验就花去了两千七百万卢布!
总体布置
  “苏联”级1939年5月13日的技术指标如下设计标准排水量59150吨、满载排水量65150吨。全长269.4米,水线长260米,最大宽度38.9米,水线宽36.4米,满载吃水10.4米,型深16.7米,在主尺度上和“大和”级有着惊人程度的相似, “苏联”级采用了长首楼型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首楼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台甲板、支撑甲板和内底,上甲板为强力甲板。艏舯艉部干舷高分别为9.6、6.35和8.95米,设计初稳性高3.4米,舰体长宽比7.14:1,比较肥胖。主炮塔前二后一布局,外观及总体布置明显地类似UP-41。由于UP-41本身是“维内托”的改型,因此西方国家无不戏谑的将“苏联”级称为“维内托斯基”,倒也不算太过分。舰员编制1664人,其中包括112名军官、226名海军准尉和1281名水兵(一说1292人,包括66名军官、175名海军准尉和1051名水兵,这一乘员组编制人数对于“苏联”级来说显然太少)。
武备及火控
    “苏联”级装备了3座三联装МК-1型406毫米主炮塔,该炮塔是以沙俄时代的406毫米炮塔为基础设计的,由列宁格勒的“街垒”和“布尔什维克”厂生产,到1940年才进行了第一次试射。炮塔使用一套包含150个203毫米直径滚珠的滚珠轴承装配到圈座上,另有一套包含204个垂直柱形滚子轴承用于承受火炮射击时对炮塔的后坐力。火炮独立俯仰,固定在+6度实施装填。将火炮俯仰时间计算在内后,火炮在小于20度、20-27.5度、 2.75-30度和 30-40度仰角时的持续射速分别为2.6、2.5、2.4 和2发/分。炮塔弹药基数300发,另有306-312个全当量药包。3门炮之间用2道60毫米装甲板分割成独立的防火战斗室。Б-37型406毫米炮预定生产38门,但直到“苏联”级计划取消,总产量也不过区区4门。曾经在设计阶段讨论的456、460、500和533毫米主炮均因技术难度太大全部取消。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406毫米火炮曾经参加了对德军远程炮兵的炮战。
    23型装备有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装填角度+8度。仰角16度以内射速为7.5发/分,30-40度之间的射速降低到4.8发/分。另有4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1941年1月,又在后甲板加装了2座双联装炮塔。“苏联”的轻型防空武器很有魅力,她装备了8座带稳定器的46-К四联装37毫米机关炮。而当时其他国家还没类似的先进设计。23型武器性能如下表所列。
“苏联”级武器
性能 炮塔编号
МК-1 МК-4 МК-14 46-К
火炮型号 Б-37 Б-38 Б-54 -
口径, 毫米 406,4 152,4 100 37
身管倍径 50 57 56 67,5
炮身重量 公斤 19767 8750 6038 390
高低射界  度 -2—+45 -5—+45 0—+85 -10—+85
射速,发/分 2,5 7,5 16 145
炮身类型 层紧 层紧 活动身管 单肉
身管寿命 发. 300 450 800 2000
炮尾类型 螺纹 螺纹 楔式 楔式
装填角度  度 +6 +8 +85 以上 +85 以上
瞄准镜 МБ- 2 МБ- 3 МБ- 4 МКБ
炮塔装甲厚度, 毫米
防盾 180 40 30 -
面板 495 100 65 25
被板 410 65 65 25
侧面 230 65 65 25
顶部 230 100 100 25
基座 425 100 - -
炮塔重量  吨 2067 140 65 16
炮塔总重  吨 2364 146 69,7 16,5
定员, 人. 100 32 17 13
备弹 发/管 100 170 400 1800

注,这里的МК不是西方通用的Mark意,而是Морскаиа Корабелнаиа(海军舰用)的缩写
炮弹性能
口径 弹种 * 重量 公斤 装药重量 公斤
406/50 穿甲弹 1108 25.5
406/50 半穿甲弹 1108 88.6
152/57 半穿甲弹 55 4
152/57 榴弹 55 6.2
* 全部为1915/1928型弹
主副炮发射药及射程
口径 毫米 装药类型 装药重量 公斤 初速 米/秒 最大射程 米
406 强装药 ... 1022 ...
406 正常 310 830 45670
406 减装药 ... 720 ...
152 正常 24 950 30215
152 减装药 16.5 800 23722

高射炮弹药性能
性能 100毫米炮 37毫米机关炮
弹种
1928型爆破杀伤弹 1928型时间引信榴弹 对海杀伤弹 1式照明弹 榴弹 穿甲弹
弹丸重量 公斤 15.8 15.6 15 16 0.732 0,758
装药重量 公斤 1.23 1.24 2.8 - 0.038 -
药筒重量 公斤 30 29.8 24.7 28.6 1.484 1.522
发射药号 正常 减装药 正常 特别减装 特别 正常
发射药重量 公斤 5.3 2.5 5.3 0.53 3.7 0.210
初速 米/秒 895 617 900 250 647 880
最大射程
米 22241 14742 9895 3000 10475 5000
海里 12.16 8.06 5.41 1.64 5.7 2.7

[ 本帖最后由 U-571 于 2007-2-5 20:07 编辑 ]
作者: U-571    时间: 2007-1-27 18:32

“苏联”级的火控系统在很长时间以内一直是个秘,最近相当数量的资料解密后,我们才得以有机会窥豹一斑。“苏联”级装备有3座КДП-8主炮射击指挥仪,其中2具位于前后司令塔顶部,另一具布置在前桅楼顶端。其中司令塔顶部的为Ⅱ型,其侧装甲厚度为50毫米,另2座Ⅰ型指挥仪装甲厚20毫米。指挥仪配备了2具ДМ- 8-1式体视式测距仪,外观独特。1具测距仪用来对目标进行测定,另一具负责观察本舰射弹偏差。舰内射击指挥所装有1套ЦАС-0机电弹道解算器和1台ПК-3型座标自动变换器。整套主炮火控装置可以对25海里范围以内,航速不超过42节的目标进行全向解算。另外每座主炮塔也备有1具ДМ- 12测距仪,ДМ- 12基线长12米,是苏联制造的基线最长的光学测距仪,采用了部分德国技术。副炮由4具КДП-4т-Ⅱ型指挥仪提供射击诸元,每座指挥仪有2具ДМ- 4测距仪。在КДП-4т-Ⅱ的控制下,副炮既可以射击水面目标又可以对付低空低速的飞机。100毫米高射炮群由3座带稳定器的СПН-300高射炮射击指挥仪指挥。СПН-300布置在上层建筑的首尾线上,有1具ДМ- 4测距仪。由于装备了稳定器,СПН-300可以在舰体严重摇摆的情况下对360度内空中目标进行有效稳定的跟踪。

KDP_8_B41 主炮射击指挥仪


46K 25毫米高射机关炮

KDP_4_B42 副炮射击指挥仪


测距仪性能
型号
性能 ДМ- 12 ДМ- 8-1 ДМ- 4 ДМ- 1,5у
测距仪基线长  毫米 12000 8000 4000 1500
放大倍率 14 / 28 14 /28 14 / 28 18
有效作用距离  链 36-300 24-250 12-250 4-120
测距仪重量 公斤 1600 1200 475 130

23型和23比斯型的装甲结构示意图

防护性能
23型采用了极为强大的装甲和水密防护结构,其装甲总重达23306吨,甚至超过了装甲重23262吨的“大和”级。“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为独特的不完整双装甲舱式,结构及其复杂,在中央的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外,还分别布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围艏艉装甲隔墙。在艏部和艉部的两道装甲隔墙间,仍然布置有侧装甲带和水平装甲。这样看,“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仍然可以算得上重点防御类型,但其有效防护体积显然比一般的但装甲舱式更大更有效。
主装甲舱装甲厚度及结构如下,主装甲带全长148.4米,从一号炮塔前的第64号龙骨延伸至3号炮塔后的196号龙骨,占水线长度的57%左右。装甲带高6.27米,其中1.77米位于设计水线以下。由于预计的弹着角不同,装甲带的厚度也按照命中角度进行了厚薄不同的分布设计。动力舱外侧的装甲带厚375毫米/倾角5度,2号炮塔弹药库处侧装甲厚度增加到390毫米,2号炮塔和1号炮塔之间装甲带厚406毫米,1号炮塔弹药库外侧舷装甲加强到420毫米。406和420毫米装甲带的长度分别为17.5和11米,3号炮塔弹药库侧装甲相应削薄至380毫米。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厚度分别达到了230和365毫米。在舰首30号龙骨位置,还有一道厚285毫米的2号大角度倾斜横隔墙,2道艏横隔墙间的水线侧装甲厚220毫米,可以抵御203毫米弹的攻击。3号炮塔弹药库处的侧装甲带一直延伸到2号艉装甲隔墙,2号隔墙装甲厚度不均,从上至下依次为180、365和360毫米。“苏联”级的装甲板全部使用了比较坚固的企口连接。
    “苏联”级的水平防护由3道甲板构成,最上面是25毫米厚的首楼甲板,155毫米厚的上甲板作为主水平装甲板,下面则是50毫米厚的中甲板。前后司令塔装甲厚度分别为425和220毫米,桅楼上的信号舰桥有75-100毫米厚的装甲防护。
    “苏联”的水下防护体系也是混合式的,其64-153号龙骨间是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全长123米。圆筒舯部深度达8.15米,艏艉减少到7.0米。由于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不利于舰体水下线形的平滑过渡。“苏联”级因此将艉部153-170号龙骨间改成多重防鱼雷舱结构。圆筒外板厚11毫米,内层的两道筒壁厚7毫米,中央圆筒直径3.15米,外面包着一层1.2米左右的油-水层。内部没有重型装甲防鱼雷纵隔墙,只有一道10毫米厚的放水支撑板和一道35毫米厚的轻装甲纵隔墙。舰底为双重纵骨结构,主炮弹药库下部是三重底,有一定的防爆能力。
    按照设计要求,“苏联”的装甲可以抵御406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的攻击。其水下防御系统更是强大无比,防鱼雷系统能够防御75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设计师们认为,“苏联”级还可以达到任意相邻5舱进水或舰底命中2条鱼雷不沉没,1舷命中3条鱼雷不丧失战斗力的惊人生命力。
    当然,以上均为设计要求,并经过核算证实,至于能不能完全达到目标,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讨论。
动力系统
    “苏联”级预装备安装6座三锅筒高发热量燃油锅炉和3台冲动式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工作参数37个大气压/380℃。涡轮机总功率201000轴马力,2小时紧急过载功率231000轴马力,军舰相应的最大航速分别为27.5和28.5节。由于后来改进了螺旋桨,最大航速于1939年7月13日修改为28和29节。不过当时苏联还造不出功率如此大的涡轮机,只得向国外购买。狠心的英国人趁火打劫,开出了70万英镑的天价。囊中羞涩的苏联海军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联系上了瑞士的布朗-布威公司。这家公司的单价只要40万英镑,完全可以让人接受。苏联首先进口了4台,其中3台准备装到“苏维埃俄罗斯”号,剩下的1台交给哈尔科夫汽轮发电机厂进行测绘仿制。后来证明苏联人的选择是相当明智的,布朗-布威公司的汽轮机不负众望,在试车中发出了78906轴马力的强大功率。23型的动力舱为奇特的交错式布局,首先是2排4个水密锅炉舱,各布置1台锅炉,第2排锅炉舱后是3个并列的独立水密轮机舱,然后又是1排2个锅炉舱。其中4个前锅炉的烟道汇集到前烟囱,虽然内部烟道和排烟量完全不同,但两个烟囱的外形尺寸却完全一样。“苏联”级的竖直烟囱顶部带有防雨罩,外观比较陈旧,和流畅的舰体线形不太相称。
    关于“苏联”级的动力装置配置曾经有许多误解,最深刻的当数“使用了150000马力涡轮-电动动力”一说。当然西方的这种误解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起源自1938年9月5日苏联政府通知英国自己准备建造战列舰的一份正式照会。在这份通知中,苏联把23型缩水为44190吨、242米X36.3米X9.15米,采用150000马力汽轮-电动动力的条约型战列舰。虽然后来有许多情报说明了23型的真实情况,但所谓的电动装置直到今天仍然在一些文章中不断出现。另一个普遍的误区是对23型3轴布局的错误解释。许多西方资料称苏联曾经在苏德蜜月期间获得了“俾斯麦”级的图纸,并根据“俾斯麦”的设计将原有的4轴方案改为3轴。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第四设计局1936年下半年的初步设计中就采用了三轴布局,原因还是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没有足够的舰内空间并列安置4台重型涡轮机,只得采用3轴布置。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确切资料证明23型曾经根据德国战列舰布局进行修订设计。
    23型的最初多设备设计采用了单主舵+双副舵形式,但是在后来的船模试验中发现,一旦主舵被卡死,副舵根本无法修正舰体偏航。经过讨论,最终于1939年确定采用双主舵系统。预计的战术直径约4.5个船长,即1170米左右。“苏联”级油舱贮油量5280吨,不同航速下的续航力如下:1890海里/28节、4300海里/21节和6300海里/14.5节。辅机是4台单台功率13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和4台单台功率6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
    “苏联”级的长艏楼尾部设置了2个飞机库,可以搭载6架КОР-2水上飞机,后甲板上有2座飞机弹射器和2座吊车。
建造经过
    经过2个五年的计划的艰苦奋斗,苏联造船工业有了长足进步,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4家大船厂经过几轮扩建,规模已是今非昔比。
现名 原名 保密代号 位置
奥尔忠尼启则波罗的海船厂 波罗的海船厂 189厂 列宁格勒
А·马蒂船厂 海军船厂 190厂 列宁格勒
А·马蒂船厂 尼古拉耶夫造船联合体 198厂 尼古拉耶夫
61巴黎公社社员船厂 法俄船厂 200厂 尼古拉耶夫
另外,斯大林还亲自选择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的莫洛托夫斯克(今天的北德文斯克)再兴建一个大型造船厂。几万名劳改营犯人硬生生在坚不可摧的北极花岗岩上凿出了2座300米长、42米宽、7.5米深的巨型钢筋混凝土船坞。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第402北方船厂,至此,苏联时代的三大造船中心格局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1938年1月21日,甚至在新战列舰尚未定型以前,苏联政府就决定于当年开工建造4艘23型战列舰,预定在1939年内下水,1942年前建成服役,头2艘下水后,马上再开工2艘。1938年7月15日,首舰“苏联”号在189厂的船台举行了开工典礼,但此举不过是取悦于斯大林的应付场面而已。真正的工程一直拖到1939年1月份才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苏联”级的姊妹舰相继开工。
“苏联” “苏维埃乌克兰” “苏维埃白俄罗斯” “苏维埃俄罗斯”
工程代号 299 352 101 102
开工 1938年7月15日 1938年10月31日 1939年12月21日1 1940年7月22日
建造厂家 189厂 198厂 402厂 402厂
监造官 Н·Ф·穆丘金 Р·С·艾尔莫拉艾夫 А·Р·克里洛夫 А·Р·克里洛夫
乐观的人们估计,不久苏联海军就会拥有整个欧洲最强大的战列舰兵力。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从一开始,“苏联”级的工程进度就显得相当缓慢,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虽然苏联造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一下子从刚刚沾上万吨级边的“基洛夫”巡洋舰直接跳到60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跨度实在太大。船厂根本没有没有建造如此旁然大物的经验。其次,“苏联”级在建造中不断遇到原材料短缺的困扰。1939年的施工计划要求列宁各勒的日丹诺夫伊诺拉工厂和马里波夫钢铁厂提供10000吨装甲钢,但实际上只有1800吨交货。1940年的材料紧缺情况渴望获得改观,但最多只能希望能够得到计划规定一半的钢材。无论是伊诺拉工厂和马里波夫厂对生产厚度超过230毫米的装甲板都很不在行。而实力最强的基洛夫厂却忙于该КВ和Т-50坦克项目,无暇他顾。结果到1940年12月,伊诺拉和马里波夫厂终于吃不消了,他们再也无法保证优质大厚度装甲钢的连续供应。不得已,设计人员只得将所有厚度超过200毫米的高强度渗碳钢改为简单的表面硬化钢。在动力系统上也碰上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安装预定计划,苏联应该于1940年仿制出6台汽轮机,在1941-1942年间再生产12台。而实际上直到战争爆发,哈尔科夫厂也没有造出1台涡轮机来。锅炉的情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本来想在1938年9月进行首轮岸上试验,结果到1941年初全部测试才完成。由于本国企业负担太重,苏联不得不向荷兰和德国订购包括螺旋桨在内的大量重要部件。尼古拉耶夫的炮塔制造场到最后也没能组装出1座三联装炮塔。
1940年中,在402厂建造的“苏维埃白俄罗斯”号发生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技术人员在其舰体上发现了70000多个不合格的铆钉和螺栓。由于既没原材料又没时间进行返工,“苏维埃白俄罗斯”号的工程就此停止,并一直拖到当年10月19日正式下马拉倒,她不过才消耗了2648吨型材而已。当天,斯大林不得不取消了2艘后续舰的建造计划。首先开工的“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号预计1943年6月份下水。最后开工的“苏维埃俄罗斯”却因祸得福,由于姐姐被意外抛弃,使得402厂可以集中力量建造她。同时进口的汽轮机也运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舰体下水后就可以马上装上现成的动力装置。因此“苏维埃白俄罗斯”号预计下水日程甚至从1944年提前到了1943年三季度,莫洛托夫斯克人似乎已经看到希望了。同时,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确实曾经考虑过暂时停建“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首先将“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完工,为“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号积累经验。战前的工程进展如下
日期 “苏联” “苏维埃乌克兰” “苏维埃白俄罗斯” “苏维埃俄罗斯”
1939年1月1日 0.16% 0.37% - -
1940年1月1日 5.96% 4.0% - -
1941年1月1日 19.44% 14.91% 2.57% 0.97%

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即时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情况下,哪怕是将“苏联”号下水都是不可能的。苏联海军全身心的投入战斗,船厂忙于防空备战和修补破损舰艇。曾经万众瞩目的“苏联”级此时倒成了货真价实的明日黄花,被晾在一边无人问津。7月10日,3艘“苏联”级的建造工程正式停工,9月10日,拆毁工作开始。
3艘“苏联”级中只有远在北极的“苏维埃俄罗斯”没有遭受兵火侵扰,但最终只完成了5.04%的工程,用去了2125吨钢材。在1945年9月27日的海军造舰计划会议中,斯大林突然提出应将“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1946年1月19日,“苏维埃俄罗斯”又重新获得舰籍注册。
“苏维埃乌克兰”号完成了17.98%的工程,消耗了13001吨钢材,其中包括4558吨装甲。苏联人最初想尽快将其舰体推下水,并拖往高加索沿岸比较安全的港口。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她未完成的舰体内甚至还装进了几个С级中型潜艇的耐压艇壳。但德军的进展实在太快,在苏军还没有来得及破坏” “苏维埃乌克兰”号时,尼古拉耶夫就沦陷了。后来曾有部分德国造船技术人员前来检查“苏维埃乌克兰”号,德军将“苏维埃乌克兰”号的艏艉部分钢板拆掉了约4000吨,用作海岸防御的装甲板。1944年3月17日德军撤退以前,炸毁了“苏维埃乌克兰”号在船台上的支座,舰体遂向左倾斜5-10度。任何补救工作都是不可能的了。
“苏联”号命运最让人惋惜,到正式停工前,她已经完成了21.19%的工程,用去了包括4287吨吨装甲钢在内的15818吨钢材。1941年9月,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曾炮击了咯琅施塔得要塞。而“苏联”号却只能瘫在船台上眼巴巴地望着。德国空军对其进行了多次轰炸,虽然舰体屡遭命中,但其主体结构却安然无恙。苏联海军决定在击退德军后,就立即下水“苏联”号,同时将被遗留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3台汽轮机运到列宁各勒,尽快将“苏联”号完成。战争期间,苏联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盟国战列舰情报,逐渐发现了“苏联”型存在的不少技术缺陷,“苏联”级没有雷达,没有消磁线圈,航速也不足以与新式战列舰抗衡。战后,苏联又开工了5艘68比斯“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泡在“苏联”号上。1947年3月2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立即拆毁“苏维埃乌克兰”和“苏维埃俄罗斯”号。侥幸的“苏联”号还躺在船台等待最后判决,也许她真的仍然期望海军不会抛弃她?但是苏联政府还是于1948年5月29日命令拆毁“苏联”号。6月15日,解体工程开工。但其108-114号龙骨间舰体最终被送下水,用作水下防护试验。1956年,残存的舰体被当做反舰导弹靶船击沉。谁能料到,煊赫一时的“苏联”级的命运竟是如此悲惨?
作者: U-571    时间: 2007-1-27 18:35

23的改进型
由于23型在航速上并未完全达到设计目标,苏联海军于1939年8月27日决定设计23的改型,即比斯型。12月,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的23比斯型初步设计完成
标准排水量60800吨,满载排水量66800吨
    水线长280米,最大宽度39.6米,水线宽37.29米,正常吃水10.3米
    3座三联406毫米主炮,4座三联150毫米副炮,6座双联100毫米高射炮,8座四联装37毫米机关炮
    侧装甲380毫米,倾角8度,艏艉装甲横隔墙425毫米,其余同23型
    动力同23型,但航速增加到30节/201000马力,31节/231000马力
    23比斯将长宽比从23型的7.14:1增加到7.5:1,模型试验表明航速可以相应增加1.5节。副炮塔改为68型“恰巴耶夫”级轻巡洋舰的МК-5三联炮塔,这样在不减少副武器数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舯部甲板腾出空间以布置增加的100毫米高射炮。23比斯型取消了23型的外围装甲舱,将装甲舱长度增加到201米,侧装甲长度达水线长的72.5%。装甲舱预计可以在80-155链距离上抵御英国406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同时,水下防御系统改为多重防鱼雷隔舱式,长164米,舯部最大宽度8米,艉部减少到6.7米,可以防御50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双舵系统,战术直径4.7个船长,约1300米。

23及其改型装甲防护剖视图
   显然23比斯也不是个完全令人满意的设计,波罗的海船厂设计局随后又将其发展为23НУ型。23НУ有多个不同的衍生型
I-609号 I-615号 I-632号 I-657号
满载排水量 吨 70600 70300 69500 68000
水线长 米 298 295 284 268
水线宽 38.5 38.4 38.3 38.2
最大宽度 40.0 40.0 39.9 39.8
吃水 10.1
200000轴马力航速 节 31.1 29.7 29.0 27.9
海军系数 256 225 205 183
弗罗德数 0.295 0.284 0.282 0.279
  海军系数为排水量的三分之二次方再乘上航速的三次方后除以主机功率。弗罗德数为航速除以重力加速度和船长的平方根。
23НУ型装备8座双联100毫米高射炮和41座四联37毫米机关炮,侧装甲改为345-390毫米/15度,装甲舱前隔墙倾角30度,可以在65-132链距离上抵御406毫米穿甲弹。水下防御系统改为带多重防水隔板的鼓出部式,设计防护水平700公斤TNT。虽然23НУ的性能增加了不少,但排水量于23型相比增加太大,已经不能说式完整意义上的改进型。为此海军技术委员会于1940年9月27日特别强调,以后进行的任何改进方案,其排水量、主尺度和装甲防护应于23型相当。由于23型的工程进度相当缓慢,对后续舰的改进要求并不紧迫,23НУ的设计因此不紧不慢的进行着。战争爆发前,苏联海军决定设计全新战列舰。23НУ正式下马。

23比斯型
上 1 弹射器 2 主炮塔 3 带稳定器的100毫米高射炮射击指挥仪 4 主炮射击指挥仪 5 副炮指挥仪 6 锅炉舱 7 152毫米副炮 8 轮机舱 9 高射炮射击指挥所 10 100毫米双联高射炮  11 主炮射击指挥所 12 司令部人员住舱 13 406毫米弹丸室 14 主炮火药库 15 舰员住舱 16 37毫米机关炮 17 平衡水舱 18 发电机舱 19 副炮射击指挥所 20前部战斗指挥中心 21 多重防鱼雷隔舱 22 前部回转罗盘
下   1 弹射器 2 主炮塔 3主炮射击指挥仪 4 37毫米机关炮 5副炮指挥仪 6带稳定器的100毫米高射炮射击指挥仪 7 副炮 8 100毫米双联高射炮 9 406毫米弹丸室 10主炮火药库 11 炮塔下部机构 12 副炮弹药 13 锅炉舱 14 轮机舱 15 100毫米弹药库 16  多重防鱼雷隔舱
23型1938、1939年不同的设计重量和23比斯型重量对比
23型1938年 23型1939年 23比斯型
吨(%)
舰体 19385(33.2) 20188(34.1) 20280(33.4)
装甲 23306(39.9) 23306(39.4) 24560(40.4)
武备 8653(14.7) 8547(14.4) 8720(14.3)
弹药 1953(3.3) 1920(3.3) 1990(3.4)
动力 3742(6.4) 3727(6.3) 3740(6.1)
乘员及补给品 642(1.1) 642(1.0) 640(1.0)
备品 820(1.4) 820(1.4) 870(1.4)
标准排水量 58500(100.0) 59150(100.0) 60800(100.0)
燃油、水 6000 6000
满载排水量 64500 65150
总体评价
毫无疑问,能够比较独立的设计并开工“苏联”级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苏联”级的火炮威力和火控系统上达到了国外同期战列舰的水平。“苏联”级的侧面装甲防护比较强大,完全可以承受德国380和意大利381毫米穿甲弹的命中。“苏联”级的航速也不低,虽然续航力稍小,但足以保证其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那样的封闭海域内任意驰骋。“苏联”级彻底压倒了德国的“俾斯麦”级和意大利的“维内托”级,也可以击败英国的“罗德尼”级和“英王乔治五世”级,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目标。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苏联”级在总体布置和不少关键系统上严重依赖外国技术,其建造规模又远远超出了本国船舶、钢铁工业的水平,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苏联”的防护水平虽然很高,却存在不少漏洞。战后的试验表明,从4000米处投下的500公斤穿甲炸弹可以击穿苏联的水平装甲。其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内侧无法布置防鱼雷装甲纵隔墙,一旦内侧支撑板破损,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侧装甲带只延伸到水线下1.77米,舰体下部难以防御敌水下弹的攻击。而“大和”型和“衣阿华”级采用了完整的装甲舱防御,水线下亦有比较厚的装甲防护。“加富尔公爵”的沉没和美国海军进行的爆破试验明白无误的证明,多重船底对水下爆破基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防御能力。“苏联”级的防空火力相对比较薄弱,最初设计中使用平高炮作为副炮和重型高射炮的正确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到最后却被放弃了。战争中的实践证明,重型高射炮可以当做对海射击的副炮使用。美国和英国战列舰率先采纳了单一副-高炮思想,简化火力配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苏联设计师完全意识到了23型在防御和防空火力上的缺陷,23比斯和23НУ的改进重心确实放在了加强水下防御和防空系统上。客观的讲,23НУ型的防空火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仍然缺乏20-25毫米口径左右的近距防空机关炮群。其水下防御系统内侧仍然没有布置重装甲防御隔墙,23НУ型的内防御板只有50毫米厚,相对国外优秀战列舰来说实在太薄。
其首舰“苏联”号的预算造价达十一亿八千万卢布。虽然后续舰造价降低到八亿五千万卢布,但仍嫌太贵。“苏联”级工程占用了当时海军造舰计划中70%以上的原材料、资金和熟练工人,到最后却没有打出任何战果。现在看来,这样的投资实在是犯罪行为,但我们回头看看当时的苏联的整体扩军计划,就会发现“苏联”级建造无非是一次更大规模大跃进的一部分罢了。为了应付德军可能的入侵,斯大林决定一下子重建20个机械化军,每军编制坦克超过1000辆。空军则需要采购25000架米格-1、雅克-1和苏-2型强击机替换老式机群。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苏联经济和工业的承受能力。“苏联”级可悲的成为国家总战略失误的牺牲品。

苏联级的模型

唯一的战后战列舰——24型
    1940年12月,针对23型及其改进型存在的问题,苏联海军装备进一步对其进行改进。后来他们发现,由于23型首舰最快也要到1943年下水,后续舰改进时间比较充裕。而23型的基型设计缺陷难以在改动进行修正,还不如干脆借此机会重新设计一型超级战列舰,彻底抛弃23型的桎梏。1941年5月,海军向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提出了技术指标要求。和23型相比,主副炮未做变化,但100毫米高射炮要增加到12-16门。航速提升为30节,续航力要大幅度增加到10000海里/18节。根据弹着角的不同,侧装甲采用365、375、380、390、406、420和425毫米混合布置,水下防御系统改为多重防鱼雷隔舱式,舰底防御水平改为防1条鱼雷命中。
    工作刚开始不久,列宁格勒就从大后方变成了最前线。第四设计局的300多名设计人员连同全部的技术档案资料被迫于8月份疏散到莫斯科以东的喀山市。即使情况如此不堪,但第四设计局仍然顽强地将设计工作延续下去。由于实在缺乏必要的力量,战列舰总体设计暂时停止。第四局将主要精力转向水下防御系统的设计上。他们为新舰装备了多重防鱼雷式水下防御装置,比23的普列赛系统还要宽0.4米。最先完成的初步设计方案满载排水量65530吨,主副武备同23型,16门100毫米炮和48门37毫米机关炮,航速29节,侧装甲带最大厚度390毫米,前后装甲横隔墙厚250、380毫米。这个方案仍然是23的放大型,且航速也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由于德国人在前线的压力太大,无论是苏联海军还是设计局都没有闲暇精力去关心纸上的战列舰到底能达到多少节的航速,24型的设计只能暂时终止。一直拖到1944年7月,好容易轻松下来的苏联海军才想起来已经被浮尘陷没的24型。根据战争中的经验,苏联海军要求将副炮和高射炮群合并为12座双联装130毫米平高炮,同时用威力更大的四联45毫米机关炮替代37炮。1944-45年间,苏联海军技术委员会以60000吨的美国“蒙大拿”级战列舰为假想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是令人颇为沮丧的:要想在新式406毫米穿甲弹和大威力鱼雷的攻击面前生存下来,战列舰的排水量必须要达到75000-130000吨才行。只有如此庞大的舰体才能为厚重装甲的布置提供足够的浮力,大宽度的舰体也有利于水下防御系统的布置。苏联海军技术委员会自己做了几个设计,其主炮火力为12门406毫米或9门456毫米,副炮在24门152、12门180或8门220毫米炮之间浮动,防空炮群由76-100-130高射炮和25-37-45毫米机关炮组成,航速28-33节。虽然当时“蒙大拿”已经停工拆毁,但美国仍然在继续建造“衣阿华”级的5号舰“肯塔基”号,而英国和法国正忙于“前卫”和“让·巴尔”的收尾工程。虽然苏联海军自己也认识到航空母舰已经成为海战中的头号主力,但仍然希望能将获得几艘战列舰以支援己方的巡洋舰群。
    1945年8月制订的造船计划最初包括不少于10艘的75000吨超级战列舰。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元帅在获知美国将其停建2艘“衣阿华”级后续舰后,于9月27日向斯大林建议将战列舰建造数目缩小到4艘。酷爱重型军舰的斯大林一反常态,提出了只建造3艘的反建议。他在反建议中要求首先把402厂的“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然后在接下来的三至四年中再开工2艘24型就已经足够了。到11月27日,计划再次延期,24型预计到1955年才能动工。
    1945年12月17日,库兹涅佐夫提出了设计任务目标。他要求24型必须能够消灭一切敌方已有和可能建造的任何大型军舰,可以摧毁最坚固的海岸防御工事和港口设施,同时能够为己方重要运输队进行全程护航。技术指标如下
     排水量:70000-75000吨
     武备:3座三联装406主炮塔,12座双联装130毫米平高炮,12座四联45毫米机关炮,15座四联25毫米机关炮
     防护:装甲舱能够在80-180链距离内抵御406毫米穿甲弹,水平装甲可以防御3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穿甲炸弹,水下防御系统防护水平900公斤TNT
     航速:30节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同时应能搭载6架水上飞机。
     1946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造舰计划。1949年,海军提交了更详细的技术设计目标。而在这几年中,苏联的战列舰设计结构也进行了几次改组。战列舰设计转由以原第四局总设计师丘里金为首的第十七设计局负责。曾经领导过23比斯型设计的Л·А·格顿接受了设计24型的任务。但是不久,从十七局又分离出了专门设计战列舰的Л特别设计局(Л意为俄文战列舰缩写ЛК的第一个字母)。经验丰富的Ф·Е·贝斯洛夫教授被任命为总设计师1949年10月,Л特别设计局又改成第十六特别设计局,但主要人员没有变化。
    到1949年底,十六设计局完成了几个初步设计。排水量从80000-100000吨不等,绝大部分采用了406主炮,还有一些装备了457炮,航速高的甚至超过了35节。1950年初,24型转交给造船工业部下属的第四十五中央特种舰艇研究所设计。这个所继承了十六局的设计,搞出的方案一个比一个大。直到1950年3月,斯大林亲自出面干预。他严厉的批评道:“我们的设计师们,被越来越大的排水量刺激的忘乎所以,已经完全把军舰的尺度抛在脑后了。”斯大林下了一条命令,禁止研制主炮口径超过406毫米的一切方案。4月148日,海军司令尤马舍夫也要求将战列舰排水量首先限制在80000吨以内,然后在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1950年底,第四十五研究所提交了А·И·科斯罗科夫海军少将工程师А·Е·艾格罗夫海军中校工程师设计的24型的Ⅷ号方案,他们谦虚的将其称为“73000吨中型战列舰”。24型舰放弃了最初沿用23型的长首楼舰型,改为通长甲板型,技术性能如下:
    满载排水量81150吨,标准排水量72950吨
    全长282米、最大宽度40.4米,水线长270米、水线宽37米、吃水11.5米,型深16.7米
武备
24型的Ⅷ号案的武器系统为3座МК-1М三联406毫米炮塔,备弹每管80发;8座БЛ-110双联130毫米/L58平高炮,200发/管;12座СМ-20ЗИФ四联45毫米/L85机关炮,1000发/管;12座БЛ-120四联250毫米/L83机关炮,1200发/管。МК-1М炮塔是海军炮兵研究所根据“苏联”级的МК-1进行的改进型。为了减轻重量,24型弹药携带量实际上比“苏联”级还要少些。
    火控系统包括2具КДП-2-8-10双基主炮射击指挥仪,安装了1具8米测距仪和1具10米体视式测距仪,顶部装有“齐射”火控雷达;2、3号炮塔还装备有独立的雷达测距仪。4具装备稳定器СПН-500高射炮指挥仪,装有“锚”式对空雷达,指挥仪可以直接控制130高射炮回旋俯仰开火射击。45毫米机关炮由ФУТ-Б型雷达指挥仪指挥瞄准射击。
    23型的主桅顶部装有1台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和1台“暗礁”对海搜索雷达,另有2具“太阳”热源式目标探测器。
防护
    24型的装甲区布置和23型类似,为双装甲舱式,其防护性能已经超过了 “大和”型战列舰。主装甲舱对406毫米弹的设计有效防护距离为100-160链,其垂直防护水平基准是1115公斤穿甲弹,水平防护基准为1225公斤重的最新型美国超重穿甲弹。侧装甲列板全长155米,约占水线长度57.5%,高6米/20度倾角,其中水线下2米。动力舱外的装甲板厚410毫米,2号和3号炮塔弹药库装甲厚度为435和425毫米,1号炮塔弹药库外围装甲最厚,达450毫米。艏艉水线防弹装甲板厚150毫米,艉部舵机舱有200毫米装甲舱保护。外围大装甲舱横隔墙厚400毫米,中甲板以下的内部装甲舱横隔壁厚315毫米,中甲板与上甲板间横隔壁厚150毫米。
    水平装甲由上甲板、中甲板和中甲板三层组成,厚度从上至下依次为60、165和20毫米。上甲板以上的主炮基座侧壁厚500毫米,上、中甲板间基座侧壁厚415毫米,基座向舯部方向壁厚370毫米。主炮塔装甲不详,应该会比МК-1的强一些。司令塔装甲500毫米,顶部200毫米,内部电梯阱壁厚200毫米。烟囱外壳厚20毫米,包裹在甲板内的厚30毫米。
    24型具有最为完善的水下防御体系。其主装甲带是宽达6.8米的防鱼雷鼓出部,鼓出部外板厚20毫米,厘米有一道10毫米的防水隔板,舰体一层是1道40毫米的轻装甲防破片隔板,内部是15毫米支撑板。24型的主装甲区船底是疯狂的四重结构,舰底外板至内底间还有2道水密板,4道船底板厚度从内到外一次为30、12、8和20毫米,间距为1.1、0.9和1米,这样舰底防爆总间隔达3米,比一些战列舰的侧舷防鱼雷隔舱还要深!
    动力装置
    24型装备装备12座 КВН-24燃油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整套蒸汽轮机组工作参数很高,达65个大气压/450℃,装备采用缴获的德国技术制造。总功率280000马力,航速30节,续航力6000海里/18节。辅机是8台涡轮和6台柴油发电机组,380伏三相交流工制,单台功率均为1200千瓦。24型的图纸显示其舰体前部还装有2具立式螺旋桨推进器。布局和“苏联”缴获的德国“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相关系统非常相似。苏联设计师选择加装如此负重的立式推进装置可能是为了改善24型的操纵性能。
    预计造价二十亿两千六百万卢布。
24型Ⅷ号方案被认为是最具实际意义的设计,她继承了苏联战列舰一贯的防护至上原则,在防护水平上超过当时所有已有的战列舰。从纸上数据上,24型完全达到了战后战列舰的最高设计水平。但纸上设计和建成完工是差别很大的两码事。而且从一开始,24型的设计就是漫不经心的。战后,斯大林明显对费工费时的超级战列舰失去了兴趣。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前,24型仍然没有设计定型。3月5日,斯大林去世,24型随即下马。不知道他们最后在马克思那里重逢了没有?
24型重量分布
  系统 重量 吨(%)
舰体 23180(31.8)
装甲 30420(41.7)
武器 9890(13.55)
弹药 约1800(2.46)
动力 3600(4.95)
乘员 约750(1.03)
裕量 3310(4.51)
标准排水量 72950(100)
燃油、水 8200
满载排水量 81150
3-40年代超级战列舰主要系统重量分布对比
防护系统 武器系统 动力系统 合计
苏联
“苏联”级 39.4% 17.9% 6.3% 63.6%
23比斯型 40.4% 17.6% 6.2% 64.2%
24型 41.7% 16.0% 4.9% 62.6%
德国
H级 35.4% 17.7% 11.2% 63.9%
日本
“大和”型 35.2% 17.9% 8.2% 61.3%
美国
“衣阿华”级 35.1% 15.8% 10.0% 60.9%
“蒙大拿”级 41.7% 15.6% 7.7% 65.0%


24型的水下防御系统

24型装甲结构

24型的结构
1 25毫米高射炮 2 主炮塔 3 130毫米高平炮 4 带雷达的高射炮射击指挥仪 5 主炮射击指挥仪 6 火控雷达 7 远程对空警戒雷达 8 45毫米机关炮 9 45炮的火控雷达 10 对海搜索雷达 11 红外探测器 12 伸缩式立轴推进器 13 柴油发电机舱 14 主炮弹药库 15 锅炉舱 16 轮机舱 17 涡轮发电机舱

[ 本帖最后由 U-571 于 2007-1-27 18:38 编辑 ]
作者: slf520    时间: 2007-5-20 15:18

怎么看不见图。
作者: GBL    时间: 2008-2-16 21:51

“73000吨中型战列舰”

大和号设计师看到会气死的
作者: reinhot    时间: 2008-2-20 22:14

似乎蘇聯和德國一樣
海軍都是最不受寵愛的
儘管使出很多招數企圖得到領導的青睞
怎麼排還是小老三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8-3-15 19:38

波罗的海湖上舰队好了
作者: ottovon9    时间: 2008-3-16 18:26

原帖由 GBL 于 2008-2-16 21:51 发表 “73000吨中型战列舰” 大和号设计师看到会气死的
73000吨中型战列舰,en 很谦虚的说法
作者: simonnavy    时间: 2008-4-2 19:27

那10萬噸航母可能是稍大型海上平台
作者: sheng    时间: 2008-4-10 15:53

苏联人的大和级战舰
作者: lzscript    时间: 2008-6-7 22:28

有没有同时期德国兴登堡级得相关资料?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8 00:17

是H级,不是什么兴登堡级,这种YY船的资料,YY的居多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8-7-23 12:31

原帖由 reinhot 于 2008-2-20 22:14 发表
似乎蘇聯和德國一樣
海軍都是最不受寵愛的
儘管使出很多招數企圖得到領導的青睞
怎麼排還是小老三
恰恰相反,斯大林有着海军大舰队的狂热梦想
只不过当时苏联建造大舰队确实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而已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3 13:35

斯大林,标准的肉盾党~~~~~~`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8-7-23 16:17

俄国航母一直不是主流
不管是波罗的海舰队还是黑海舰队
都是湖上炮台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3 19:57

原帖由 kevin_hx 于 2008-7-23 12:31 发表

恰恰相反,斯大林有着海军大舰队的狂热梦想
只不过当时苏联建造大舰队确实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而已
虽然大叔对大舰队很狂热,但那也只是相对于后来的猪倌赫鲁晓夫而已,在大叔眼中,海军是漂亮的外衣,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锦上添花,大陆军才是根本。而且猪倌对海军也不是向通常说的那样持否定态度,只是他接了大叔的班,要换上自己的太子党,以表示自己与那个被自己骂到一无是处的大叔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他看到当前帝国实力,也只能牺牲大海军,向更直接,更有效,更急需的战略武器倾斜。
    无论是斯大林大叔还是威廉疯子,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对海权的重视都是出于个人兴趣,或者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对他们的国家意识来说来说,陆权才是根本的根本,强大的海军只是点缀而已。
作者: 墨攻    时间: 2011-2-16 00:40

每艘差不多是2000辆坦克的钢材。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