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瑞典的“虎王” [打印本页]

作者: U-571    时间: 2007-1-30 16:14     标题: 瑞典的“虎王”

作者:科京

     一个瑞典代表团带着调查和搜集德国装甲车辆的任务被派往法国 。 在Versailles的一个军需仓库里,他们检查了一些“黑豹”坦克。大部分坦克已经残缺不全,还有一部分已经被卖掉了。  法国人要求瑞典代表团在3辆“黑豹”中挑选1辆。 法国政府愿意提供“黑豹”,于是瑞典人就挑了1辆状态最好的。 这辆“黑豹”A型被船运到瑞典,瑞典一直把他测试到1961才还给德国的蒙斯塔坦克博物馆,就是现在展出它的地方). 在检查“黑豹”的同时,一些法国军官在1946年10月4号带着几个经过挑选的瑞典军官去诺曼底,想去找辆“虎”式。 他们穿越了Nantes, Evreux 和Lisieur到达Vimontiere地区。 .一辆完全烧毁的“虎王”(503重装甲营1连)被发现了 ,自从瑞典人希望对它进行装甲和对地雷测试后,他们就不再对“虎”式感兴趣了。 法国人承诺将继续免费帮助瑞典人找一辆合适的“虎王”。 1947年8月末,瑞典驻巴黎武官报告,发现了 一辆状态良好的“虎王”(没有受到火力伤害)。它位于巴黎南部的Gien。

      “斯堪的那维亚快运”号把“虎王“运到了斯德哥尔摩的KAFT试验场。1947年11月27日,“虎王”在斯德哥尔摩港卸下。随即,它被送往Sk?vde的P4团。根据P41947年12月的报告目录,“虎王”在它那。 当车间最后准备修复它时,在动力舱发现了一枚德国的卵型手榴弹。  手雷弹并没有爆炸,大概“虎王”是被迅速的在战场上抛弃了。人们拆除了手榴弹,并在车间附近被引爆。发动机也被从新安装好了,“虎王”已经做好了进行行驶试验的准备。


在p4试验场上

      一些激动的工作人员在车间地区迅速进行了试验。  在早期的试验中,一个诱导轮轴损坏了。当时,“虎王”正在工作间外的沙地上进行一组剧烈 的行驶试验。  轮轴很快被修好了,但是现在人们在试验中不得不更加小心。 由于这次事故,运往位于 Karlsborg(试验地区) PCK的计划被拖延了。   12月24日-29日,“虎王”从P4运到了PCK。 坐火车到达Finner?j后,要经过一段公路才能到PCK。由于上次轮轴损坏的教训,人们决定用车拖着它走。 这就需要一辆M26“龙车”式拖车。 1948年11月11日,经过建议后88炮被拆掉。  因为日后或许还能买到88毫米炮弹,这样瑞典人还可以进行火炮射击试验。  1948年11月10日-11月15日,进行了运输作业。 这是瑞典历史上从没进行过的艰难运输,只有最周密的计划和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在运输过程中,人们为了避开一个120度的转弯(转弯的重型车辆很可能导致路段的完全破坏),在森林中找了个右转的捷径。砍伐树木只造成30:-瑞典克郎的损失,而破坏一段有路面的120度转弯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物质损失和代价。运输总费用为10.000:瑞典克郎。总重量为160吨,发动机总功率1700马力,共消耗了6000升汽油。运输总里程60公里,运输车辆如下:


运往Karlsborg的途中,1948年11月

1辆M4“谢尔曼”(W/O塔)
1辆M26  Dragon Wagon (只有拖车)
1辆Terr?ngdragbil (Tgb) m/46
1辆10吨回收车
1辆油罐车
2辆载客汽车
4辆摩托车

   1949年4月中旬,决定用各种武器和地雷对“虎王”和1辆“谢尔曼”进行装甲防护测试。 1949年11月-12月间,用火箭筒和掷弹筒对2辆坦克进行了测试 。新型的瑞典Pvkv m/43坦克歼击车也用它的75毫米炮以它们为目标进行火力测试。 据说,在试验结束后,“虎王”的剩余部分被装在一辆老的“大众BUG”车上。  这种说发很可能是真的,因为坦克已经被打的根本不能修复了。车体打碎了,炮塔被送往Kr?k的演习场,并且在一系列的射击训练中被打烂了。  88炮一直保存在PcK的仓库里。后来它被送往 Karlskoga的博福斯公司,并一直在那直到80年代末。在瑞典装甲历史博物馆(SPHF)的工作人员打听它的下落14天前,这门炮差不多被分解成了碎块。 如果他们能够早3个星期,这门88炮说不定现在正在Axvall的装甲历史博物馆里展出哩。

--------------------------------------------------------------------------------

原来这辆德军坦克到底属于哪支部队?

   Mr. Christer Baadst?e 先生花了很长时间来弄清这辆“虎王”是属于哪支部队的。底盘号为280001-05的最早的5辆“虎王”在1944年3月14日被分配到第316无线电诱导连(PanzerKompanie Funklenk 316) 503重装甲营1连接收了12辆“虎王”,底盘号280023-35。503重装甲营3连在1944年6月27日-29日总共接收了14辆“虎王” 。瑞典的这辆“虎王”是早期的波尔舍炮塔型。 装备单节炮管,双筒"Turmzeilfernrohr 9b/1"瞄准镜, 有“水泥”装甲 。奇怪的排气管(可能是野战装备), 直到现在仍是个秘密的S2标志。
我个人的猜测它是1944年2月生产的。经过Wolfgang Schneider先生的帮助后,Christer Baadst?先生有99%的把握认为瑞典的这辆“虎王”是316无线电诱导连的12号车。
--------------------------------------------------------------------------------
http://www.achtungpanzer.com/swekt.htm

[ 本帖最后由 U-571 于 2007-1-30 16:15 编辑 ]
作者: sky00813    时间: 2007-3-3 22:22

瑞典人为什么要把"虎王"拉回去又给毁了!!不解啊???
作者: 到此一游    时间: 2007-4-4 11:00

哈哈瑞典人还是聪明呀
作者: jinyudebaba    时间: 2007-5-13 09:18

少有的文章
作者: 116深蓝    时间: 2007-10-1 16:26

虎王还是厉害,毕竟当时希特勒希望用一个虎式重坦克 营想营救困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虽说有点妄自尊大,但也说明了虎式坦克确实厉害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2 20:38

我们的前陆军下士可是调了一个集团军直接攻解围,数个集团军协同配合的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8-11 17:22

从地图上看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可惜还是没救出来,   苏军的大纵深防御让德军吃了不少苦头.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8-8-12 07:53     标题: 回复 7楼 鸟海 的帖子

从比例多大的地图来看?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8-8-12 09:06

估计是世界地图的比例。。。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8-12 21:56

原帖由 半日光辉 于 2008-8-12 07:53 发表
从比例多大的地图来看?
嘿嘿  我说的不够严谨  SORRY     比例是1:1000 000的地图  呵呵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8-12 22:03

德军的闪击战突破苏军的大纵深防御难度很大, 他们在突破的过程中就耗尽了其战斗力,犹如沙漠中的水流  很快被吸干.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3 11:25

力大强三分,与其怪罪基本不搭边的“大纵深防御”,不如怪自己体力有限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8-13 15:26

原帖由 xuanyuan 于 2008-8-13 11:25 发表
力大强三分,与其怪罪基本不搭边的“大纵深防御”,不如怪自己体力有限
大纵身防御 怎么能说是不搭边呢?  闪电战这种战术 把装甲部队集中在第一梯队,肯定会在突破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  ,如果是浅纵深的防御 问题可能还不会太严重,  但如果是大纵深的防御 突击集团就会受到较大削弱 从而影响到后续纵深作战的能力.  
      当然这既有战术上的不足  也有装备、兵力上的限制,所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也都是搭边的
作者: hyyy    时间: 2008-8-13 18:22

这种问题,果然是讨论起来就是口水,我就等着什么时候能关闭此帖,然后送入回收站
作者: greatcommander    时间: 2008-8-15 13:03



在讨论中妄想斯大林格勒解围的可能性的家伙应该全部拉去学习WIR3个月!!!

想当年我在42剧本中挑战封建,利用他侧翼的漏洞在42年8月底(!)突袭合围了整个第6集团军,然后他连续3次调集大军解围,我则又连续3次在更深远的纵深发起突击把援军连同突围部队一起再次包围进去......这还是在秋季良好气候下,要是如同历史一样是在暴风雪气候下突围更加没有成功的可能。

所有梦想救出第6集团军的人都回去好好研究苏联南部的地图吧。为了救出A集团军群,为了拯救几乎整个崩溃的南线,希特勒已经作出了作为一个领袖最正确的决定-----如果还有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从头到尾根本就连一个救兵都不应该派!!!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5 13:12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8-13 13:30 发表

据说包罗斯已经可以看见援军发射的信号弹了,距离应该也就是几公里吧。
这时要不是希特勒命令一定要守住斯大林格勒,包罗斯组织自己的装甲部队向西一突击,应该就解围了。
不过此时如果不放弃斯大林格勒全军撤退 ...
包鲁斯当然可以突围,只要放弃所有重装备让全体士兵分散徒步转进即可,以俄军的防守密度,说不定真能跑出一些来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5 13:28

原帖由 鸟海 于 2008-8-13 15:26 发表


       大纵身防御 怎么能说是不搭边呢?  闪电战这种战术 把装甲部队集中在第一梯队,肯定会在突破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  ,如果是浅纵深的防御 问题可能还不会太严重,  但如果是大纵深的防御 突击集团就会受到较大削 ...
在41年到42年的战事中,苏军有几次组织起过“大纵深防御”?在抗击所谓“闪击战”最关键的战争初期,苏军正在用人肉和钢铁学习防御,真正意义成熟的纵深防御要到43年以后,而此时战争的结局基本上已经确定,所以说与其把抗击“闪击战”的功劳归给大纵深防御,不如归给千百万不知名的“灰色牲口”更恰当一些
换个角度说,苏军能有机会通过战争学习防御乃至进攻,最终彻底战胜闪击战,靠的是在动员体制、战争潜力等方面的强大实力,没这个做后盾,什么样高妙的战术、神奇的理论都是无本之木

[ 本帖最后由 xuanyuan 于 2008-8-15 13:34 编辑 ]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5 16:05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8-15 15:09 发表

这位也许不知道包罗斯手里有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比来援的曼施坦因还多,只是这些装甲部队的油料只够行驶40公里。
40公里的油料?恩,打算让包鲁斯被包围后第二天就突围吧?A集团军群几十万的将士的性命果然是不值钱的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5 16:18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8-15 15:18 发表

不该派的是A集团军群,
地基还没打好呢,
就想盖房子了,
希特勒自大的可以。
如果集中兵力拿下斯大林格勒然后沿河攻取阿斯特拉罕,再去打高加索。
就如同摘一串熟透了的葡萄一般。
阿斯特拉罕?那里没有复制人中心
作者: hyyy    时间: 2008-8-15 18:04

在41年到42年的战事中,苏军有几次组织起过“大纵深防御”?
就这一句,足够说明问题了.............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8-15 21:38

41年至42年初  由于德国的突然进攻 和近乎完美的步坦协同 使仓促应战的苏军措手不及 德军推进速度之快 连摆设路障的时间都没有  更别提什么"大纵深防御"了, 再加上卫国战争前期,苏军装甲兵损失十分严重,而且军工企业的搬迁  使41年-42年初的苏装甲兵只有区区的3个坦克师 76个独立坦克旅和100个独立坦克营,只够进行小规模的战术反击, 当然大纵深防御只能是梦幻了.

这就是回复23楼  为什么41-42年没有组织 大纵深防御的原因.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8-15 21:44

而莫斯科保卫战 是朱可夫元帅的一次  同时是苏军第一次成功进行的大纵深防御 转进攻的作战,但是担负纵深突击任务的远战集群中只有一个坦克师,所以突击的纵深很浅   但仍然震慑住了德军.

[ 本帖最后由 鸟海 于 2008-8-15 21:46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8-8-16 09:36

完全没有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6 10:33

这就是回复23楼  为什么41-42年没有组织 大纵深防御的原因.

恩,没组织就好,至于说原因,大概此时需要大量装甲兵直接参加防御,有足够组织库尔斯克的时间尚不能完成台风前中线防御的大纵深防御,和43年后用步兵师和筑垒地域防御一般战线,集中优势兵力尤其是装甲力量,用于可能出现的突击的大纵深防御不是一回事

而莫斯科保卫战 是朱可夫元帅的一次  同时是苏军第一次成功进行的大纵深防御 转进攻的作战

恩,“背后有纵深、防御有层次”就是“大纵深防御”,鉴于苏联国土的广大,也可以说苏军从国境开始一直在搞“大纵深防御”,只不过侥幸都败了而已

既然是两个概念,就没什么说的了,就此打住
作者: greatcommander    时间: 2008-8-16 23:05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8-15 15:18 发表

不该派的是A集团军群,
地基还没打好呢,
就想盖房子了,
希特勒自大的可以。
如果集中兵力拿下斯大林格勒然后沿河攻取阿斯特拉罕,再去打高加索。
就如同摘一串熟透了的葡萄一般。
集中兵力拿下斯大林格勒?你先再铺条通向斯大林格勒的铁路复线再说。6A的兵力已经很不少了,再加人请先确定不会超出后勤极限。
作者: greatcommander    时间: 2008-8-17 11:03

通往高加索的补给线可以通过地峡运送,到43年通过地峡运送的补给仍然维持着A集团军群在高加索的存在(当然,考虑到这个时候的兵力和形势,也就是存在而已)。

另外,考虑后勤问题不是只考虑补给线长短,还要考虑交通线质量和运力。通往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线固然相对要短,但是铁路运力已近极限,无法维持更多的大兵团。而通向高加索的铁路支线刚好能维持A集团军群的推进,借以掩护6A的侧翼,或者如小胡子所愿夺取石油。

即使能先知先觉,令A集团军群掩护6A的左翼,那又由谁来掩护6A的右翼?不还是要靠那些靠不太住的仆从军?那对6A的合围攻势不过是换一个方向而已,而且凭仆从军在高加索方向也根本不要指望有什么推进,根本不可能实现夺取石油的战略目标。

当6A到达斯大林格勒这个大突出部的顶点的时候,他的命运也就基本上注定了------既没有兵力在战线其他地区保持推进以拉平战线消除突出部,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掩护漫长而脆弱的侧翼。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陷落与否,反到是和6A的命运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了。纵然拉来更多的部队加强6A,也不过是让饺子包得更大些而已。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8 16:47

“楼上对42年的苏军似乎估计过高了,我认为那时候苏、德两军实力相差不大。”
恩,所以拥有极差的战略态势的一方反而可以依靠强攻获胜

“德军一旦部分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基本切断了苏军将武器装备运往高加索的主要通道。”
盟国通过伊朗运输了400万吨物资到俄国,占总援助量的20%强

“因此,有内部众多不安定因素的高加索苏军,是没有能力对德军右翼造成威胁的。这样德军就可以把防御的主力放置于左翼就可以了,右翼交给仆从军好了”
众多“不安定因素”+A集团军群也就那样,大概换成意大利或者罗马尼亚人就会强很多吧

“拿下斯大林格勒后再考虑打巴库。”
............
作者: greatcommander    时间: 2008-8-19 01:55

“德军一旦部分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基本切断了苏军将武器装备运往高加索的主要通道。”


说得好象历史上德军没有“部分占领斯大林格勒”一样........

历史上德军部分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那么久,苏联一样可以从斯大林格勒南发起钳型攻势(的一半)合围6A。

而且苏军将武器装备运往高加索的主要通道多得很,比如里海的航运以及里海北岸的铁路线。我先不讨论西方国家通过伊朗的援助这个问题。
作者: kevinyac    时间: 2008-8-19 09:02

怎么现在还有人相信能指望6A突围?1944年切尔卡瑟口袋才跑出来多少人?解围部队拼命要打破包围圈,被围部队的突围行动一开始还没被苏军发现,结果呢,人员才跑出来一半不到,武器更是没带出来多少!

[ 本帖最后由 kevinyac 于 2008-8-19 12:14 编辑 ]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8-19 10:02

原帖由 greatcommander 于 2008-8-19 01:55 发表
“德军一旦部分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基本切断了苏军将武器装备运往高加索的主要通道。”


说得好象历史上德军没有“部分占领斯大林格勒”一样........

历史上德军部分占领了斯大林格勒那么久,苏联一样可以从斯 ...
这个部分占领其实是包括阿斯特拉罕的
作者: kevinyac    时间: 2008-8-19 10:09

妄言一下:

1942年12月15日之后要是第6集团军真突围了就得面对两个内部问题:首先没油,机械化部队刚上路就要趴窝当步兵。然后伤病员多,大冬天走的本来就慢,还要有人抬他们(遗弃伤病员恐怕很损士气),行军速度比起一般步兵行军肯定要大减(想想陆战1师在长津湖之战中的撤退速度)。

就这两条第6集团军自身原因就注定它跑不掉,就算是跑出一些人员,重装备肯定全丢,而且这时德军解围部队本身也开始受到苏军反攻的冲击,还有足够能力接应第6集团军的突围行动么?

就算是能侥幸逃出来一点人,应该也会被OKW当骨干人员充到新建或重建部队里去,继续当炮灰,大部分还是要在东线卖命到死。

[ 本帖最后由 kevinyac 于 2008-8-19 22:56 编辑 ]
作者: lll3llll    时间: 2011-5-20 11:26

好虎架不住一群狼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