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kyblood 于 2019-7-11 22:25 编辑 7 b, z U( F) {9 o 9 ~5 m( N8 V$ X# h说明:本期专栏所载文稿所采用部分内容数据原引自贴吧,转载已取得原作者-无名海豹-的同意。' V5 ?& M, o0 L4 M5 Z! {% s
+ [' a9 }% m* |% N2 m! M
文稿内容大体为对一些既成观点的举证,内容可能相对枯燥,希望各位读者多加谅解。因为排版相关问题,推荐各位读者选择使用PC端而非移动端进行阅读。1 c# w% m; G5 R' i3 ~1 U# M- e
]- w7 t0 |6 d
Part 0:小引了解太平洋战争史的各位想必都知道,航空战舰伊势、日向作为小泽舰队中为数不多的大型舰,伴随瑞鹤、瑞风、千岁、千代田作为日军北线部队参加莱特湾海战。二舰在美军全天的5轮幸存,其中伊势仅中航弹1发,7人阵亡,71人负伤,而日向无航弹鱼雷直接命中,仅1人阵亡,7人负伤。虽然在此后的北号作战中,二舰在美军陆航和潜艇的围攻下表现亦可圈可点,其在战后也被部分作者赞誉为“强运”。但在面对美38特舰前所未见的高强度航空攻击,能做到几乎全身而退,显然非单纯“强运”二字能够概之,而应是美日双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m$ E/ q- D7 f9 p5 p1 A) S6 o7 B9 \! F
8 G' G m4 l7 s& yPart 1:概述/传统观点原贴中总结,近期战列舰吧吧友所持较多的观点:4 I& q `1 u6 n) b) q4 k. b5 m
- V4 @$ s8 B& @; S! ]
1.第1-3次攻击波集中于航母,未针对伊势及日向2.美军飞行员在4-5次攻击波时过于疲劳,导致攻击效果下降3.松田千秋的弹幕防空法、喷进炮的恐吓作用,二舰优秀的操舵和对空规避法4.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占比过多,鱼雷机机过少,对于有着较优防护的战列舰攻击效果有限5.第4、第5波攻击数量较少,造成破坏相对更少Part - O5 p' [ s x*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