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赫尔果兰之战的水彩画
A B Cull (1880-1931). Watercolour signed and dated 1921
The 1st Battle Cruiser Squadron and the 1st and 6th Light Cruiser Squadrons were central to the plot which saw them sweep across the North Sea to approach the outer edge of the quadrant of mines in Heligoland Bight where the German forces were working and then, having surprised the enemy, to try and force him into action. The 1st Battle Cruiser Squadron (Vice Admiral Sir William Pakenham KCB KCVO) consisted of the flagship LION (Captain Roger Backhouse CB CMG), PRINCESS ROYAL (Captain Sidney Drury-Lowe CMG RN), TIGER (Captain Arthur Duff CB RN) and REPULSE (Captain W H D Boyle RN) wearing the flag of Rear Admiral Richard Phillimore CB MVO. Reinforcing the squadron was NEW ZEALAND (Captain Richard Webb CB ADC RN). In command of the 6th Light Cruiser Squadron was Rear Admiral Edwyn Alexander-Sinclair CB MVO wearing his flag in CARDIFF (Captain C H Sinclair RN), together with CALYPSO (Captain H L Edwards RN), CERES (Capt The Hon Herbert Meade DSO RN) and CARADOC (Capt W M Kerr RN) with four destroyers attached (VALENTINE, Commander C A Fremantle RN; VIMIERA, Commander D F Moir RN; VANQUISHER, Lieutenant Commander K A Beattie RN; and VEHEMENT, Lieutenant in Command V Hammersley-Heenan RN). Wearing his broad pendant in CALEDON of the 1st Light Cruiser Squadron was Commodore (2nd Class) Captain Walter Cowan CB MVO DSO ADC); and in company were GALATEA (Captain C M Forbes DSO RN), ROYALIST (Captain The Hon Matthew R Best MVO DSO) and INCONSTANT (Capt F A Marten RN). In support of the combined forces was Admiral Sir Charles Madden with the 1st Battle Squadron and the 1st Cruiser Squadron (Vice Admiral Trevylyan Napier CB MVO). Meanwhile the German 6th Minesweeping Half Flotilla.
1917年,英军在北海和大西洋总共布设三万三千六百六十枚水雷,其中八千五百一十二枚则布设在本国海岸附近和英吉利海峡,还有三千枚布设在德国占领下的比利时沿岸附近。赫耳果兰却是基尔运河的出口,还是通向濒临北海的德国大军港威廉港的要冲,实可谓是德国海军的咽喉,因此在这赫耳果兰湾中密布着的水雷就高达二万二千一百四十八枚!将如此大量水雷武器用于攻势障碍,便全面加强了对德国沿岸的海上封锁,虽说还是仍然不能全面减少德军潜艇的活动,但是却可以使德国潜艇难以出航到交通线上。为了打破封锁,德军的扫雷舰不得不经常清除水雷,为潜艇开辟航道。
这时,英国计划使用轻快的战列巡洋舰以及巡洋舰突袭这些扫雷舰艇,有可能的话,还能将德国快速舰队诱出歼灭。这个作战的行动代号为“FR”,计划是这样的,由于得到了德国将在1917年11月17日的凌晨6:00在北纬55度,东经5度55分的海面附近进行水雷的探测以及清扫行动。因此,准备让拥有第一巡洋舰舰队、第一和第六轻巡洋舰舰队所组成的A舰队在被称为汇合点X的北纬55度,东经5度55分的海面和负责火力支援的B舰队汇合,双方以349度的航向扫荡所发现的敌舰艇,然后再到达被称为汇合点Y的北纬56度,东经5度33分与火力强大的C舰队再度汇合,诱歼可能前来支援的敌方大型舰艇。不过,作战区域附近,北方是德国人计划扫清的英国雷区,而南方却是德国同样精心设下的水雷迷魂阵。因此英军行动这次的航线设定也是非常谨慎。
计划似乎非常完美,英国舰队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德军在此日如期实施大规模扫雷作业,在巡洋舰以及雷击舰的掩护下,大量的扫雷舰艇正紧张地扫除英军布下的水雷,为了防止万一,德国第四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当年因指挥“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两舰在地中海突破英军重围,抵达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而大名鼎鼎的威廉·祖雄(Wilhelm Souchon)海军中将命令分队麾下的两艘战列舰“皇帝”和“皇后”号在赫耳果兰岛附近待命。
11月17日凌晨天气非常恶劣,浓雾弥漫,波涛汹涌。德军的飞艇不能起飞,水上飞机的侦察飞行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据英军的记载,在六点一刻“光荣”号的能见度仅仅只有两英里。六点半,驱逐舰“世仇”号向第一轻巡洋舰舰队旗舰轻巡洋舰“卡利登”号报告,监听到了德军的通信,电波强度是10。七点十七分阳光开始刺破浓雾,坐镇“勇敢”号的A舰队司令官纳皮尔海军中将下令舰队加速,准备随时攻击。
第二次赫耳果兰湾海战中的两艘大型轻巡洋舰的珍贵照片,两舰之中是一艘V级驱逐舰,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如此巨舰与驱逐舰并驾齐驱的速度感。
七点半左右双方开始发生接触,七分钟以后,“勇敢”号和“加的夫”号率先使用其前主炮开火,其余各舰也开始加速并紧跟开火,“勇敢”号使用15英寸主炮轰击德军的轻巡洋舰,用4英寸副炮射向扫雷部队。德军现场的指挥官为第二侦察群司令路德维希·冯·罗伊特海军少将遭到这次突袭以后,反应也非常迅速,他马上下令各舰从烟囱、发烟浮标以及发烟器,总而言之利用一切方式施放烟幕,此情此景真宛如日后萨马海战中美国驱逐舰掩护护航航空母舰的战斗。在几分钟内,德舰完全躲入了烟幕之中。但是没有过多久,英军发现在烟幕后面猛然升起了一朵蘑菇状烟云,那是为扫雷舰艇设标的德国拖网船“哥廷根(Kehdingen)”号被“勇敢”号的15英寸巨弹命中而产生的爆炸。那巨大的炮弹将这艘小船打个稀烂,船员只得弃船逃生,但是英国的炮弹还是不停地命中这艘倒霉的小船,共计中弹达30-35发,但是大多数都是穿透船体落入海中。该舰直到八点五十将近才被后续B舰队的驱逐舰击沉。冯·罗伊特一边发电报告知遭遇了强敌,一方面向命令巡洋舰和雷击舰掩护扫雷部队返航,并企盼在英国人将他们收拾干净以前,暂且逃入战列舰的掩护之下。
德国舰队司令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Ludwig von Reuter)
英国舰艇继续追击不断施放烟幕的德舰,八点二分,B舰队司令官帕肯汉海军中将命令其麾下最快的战列巡洋舰“却敌”号加速赶上前方的A舰队,而A舰队中的两艘“嘘嘘巡洋舰”也不断射击。但是由于德国轻型舰艇出色的迟滞,他们不断地用鱼雷对穷追的英舰来几个“惊喜”,另外潜艇以及水上飞机也来进行骚扰,同时也因为海况和雾气,当然还要加上德军身处绝地而拼死施放的烟幕,双方的距离无论如何也难以缩短,而双方的命中也都微乎其微。英军偌大的部队宛如铁锤砸一只跳蚤,再大的力气也使不上劲。就拿15英寸主炮弹来讲,“勇敢”号发射了92发,“光荣”号打了57发,“却敌”号发射了54发,在追击的这段时间内,惟有“勇敢”号命中了轻巡洋舰“皮劳”号,“却敌”号击中了德国旗舰“柯尼斯堡”号。不过造成的伤害也并不致命,“皮劳”号并未减低速度,而“却敌”号的炮弹则连续击穿了“柯尼斯堡”号的三个烟囱,再穿透了上甲板进入煤舱,而引发了一场不大的火灾。
九点左右,德国待命中的两艘战列舰“皇帝”和“皇后”号出现在水线,英军以为是德国最强大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两舰的首次齐射非常准确,第一轻巡洋舰舰队旗舰轻巡洋舰“卡利登”号当即在艉部被一发12英寸炮弹打中,虽然受伤不重,但是由于当时参与穷追的英国舰队除了中小型舰艇,就是“勇敢”、“光荣”还有“却敌”号,不用说C舰队还不见踪影,就是B舰队的其他战列巡洋舰也早就放弃了追击。这三舰虽然武装强大,但是日德兰海战的惨痛教训让英国人知道了薄壳军舰和德国主力舰死拼将是什么结果,同时,这时的战场已经接近了德国恐怖的水雷大阵,因此英军下令撤退。
这场第二次赫耳果兰湾海战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落下了帷幕,不过,德国人在这次海战中却发现了新的敌手,德国大洋舰队总司令官赖因哈特·冯·舍尔(Reinhard von Scheer)海军上将在他的回忆录《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大洋舰队》一书的有关章节中写道:
炮弹碎片被我们收集,根据分析调查的结果,我们判定那些炮弹的口径为38公分。这就证明了英国人已经拥有了一种不为我们所知的,装备这种口径大炮的全新巡洋舰。这些舰只拥有惊人的速度,至少在我方巡洋舰不算确定的观察中,她们拥有两个炮塔,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从她们甚至会躲避我们轻巡洋舰的炮火这个事实来看,表明其装甲不会非常强,大概是为了争取高速而作出的牺牲吧。
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时妆点着信号旗的“勇敢”号,这种军舰可以说是费舍尔勋爵造舰理念最为典型的代表,高速、轻防御以及装备大口径巨炮。竣工时装备的水下鱼雷管由于在航速23节以上就难以使用,以后就加装了12部水上发射管。本照片就是这项工程完工后不久拍摄的。
虽然在实战中,这种“嘘嘘巡洋舰”并没有发挥多么大的效能,但是却着着实实地给了德国人一个冲击,威廉二世甚至还命令本来已经忙得昏天黑地的造舰部门按照他表兄弟,英国国王乔治的大型轻巡洋舰,设计一种快速大型战斗舰(Schneller Grosskampfschiffe)。那些疲乏的设计师还是兢兢业业地将方案提了出来,她们分别就是GK3021和3022计划,这两者都是三万吨级的轻装甲舰,主炮是四门35公分主炮,3021计划为6英寸装甲32节,而3022是4英寸装甲34节!以后,更有装备38公分四门的GK3521计划,装备42公分四门的GK4021,4521计划紧随其后。不过这些蓝图还没有来得及化为现实,基尔港内的水兵就敲响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丧钟。
=================================================
第二次赫耳果兰湾海战的双方舰队(尚有资料称其为第三次)
英军
A舰队,司令官:海军中将特雷维安·D·M·纳皮尔爵士(Sir Trevylyan D. M. Napier)
第一巡洋舰分舰队:勇敢(Courageous,旗舰)、光荣(Glourious)
第一轻巡洋舰分舰队,司令:海军准将沃尔特·亨利·柯万爵士(Sir Walter Henry Cowan)
卡利登(旗舰,Caledon)、保皇党人(Royalist)、无常(Inconstant)、加拉蒂亚(Galatea)
第六轻巡洋舰分舰队,司令:海军少将爱德温·辛克莱·亚历山大-辛克莱爵士(Sir Edwyn Sinclair Alexander-Sinclair)
加的夫(旗舰,Cardiff)、卡吕普索(Calypso)、卡拉多克(Caradoc)、谷神(Ceres)
驱逐舰计划使用12艘,但实际只有世仇(Vendetta)、瓦伦丁(Valentine)、征服者(Vanquisher)、 维米拉(Vimiera)、 激烈(Vehement)、 雌熊(Ursa,舰长为托维海军中校)、 海胆(Urchin)、仲裁(Umpire)、内里萨(Nerissa)以及梅德韦(Medway)等10艘参战。
B舰队,司令官:海军中将威廉·克利斯朵夫·帕肯汉爵士(Sir William Christopher Pakenham)
副司令官:海军少将理查德·F·菲利莫尔(Richard. F. Phillimore)
第二战列巡洋舰分舰队:雄狮(Lion,旗舰)、大公主(Royal Princess)、虎(Tiger)、新西兰(New Zealand)、却敌(Repulse,副旗舰)
轻巡洋舰:冠军(Champion)和8艘驱逐舰
C舰队
第一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威廉·尼柯拉森?(William Nicholson)
战列舰:复仇(Revenge)、皇家橡树(Royal Oak)、决心(Rosolution)、加拿大(Canada)、本鲍(Benbow)、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以及驱逐舰11艘
德军
第二侦察群,司令: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罗伊特(Ludwig von Reuter)
小型巡洋舰:柯尼斯堡(Koenigsberg,旗舰)、纽伦堡(Nuernberg)、皮劳(Pillau)以及法兰克福(Frankfurt)
第十二雷击舰小分队,指挥官:海军少校拉斯(Lahs)
雷击舰:V43、 V44、 V45、V46以及S50(可能兵力)
第十四雷击舰小分队(具体不详)
以上两个小分队共有雷击舰8艘。
第六扫雷小分队
第二、六辅助扫雷小分队、第四破袭分队(兵力不详,共约20艘各种扫雷以及辅助舰艇)
第四战列舰分队的一部,前敌指挥:皇后号舰长海军上校格拉斯霍夫(Grasshoff)。
战列舰:皇帝(Kaiser)、皇后(Kaiserin)
大型巡洋舰:兴登堡(Hindenburg)、毛奇(Moltke)随后赶到。尚若干潜艇的支援。
注:由于德方的资料不多,笔者汇集多方而整理,难免有误。另外,以上德方舰种的名称为德军惯用称呼,某些资料也有称大型巡洋舰为战列巡洋舰,小型巡洋舰为轻巡洋舰还有雷击舰为驱逐舰的,特此说明。
海军元帅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爵士, 基尔维斯顿第一费舍尔男爵(Admiral of the Fleet Sir John Fisher, 1st Baron Fisher of Kilverstone 1841-1920),是英国海军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和行政长官之一,他对英国海军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通过他的努力,皇家海军得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保海上优势,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甚至有时还被称为是纳尔逊以后最卓越的皇家海军军官。“战争的本质是暴力,战争中的中庸便是低能(The essence of war is violence; moderation in war is imbecility!)!”成了他一句有名的格言,他在海军上的任何改革措施也是忠实地履行了这个格言,而这些改革中的任何成败,以及他由此获得的赞誉和非难,其本源还是在于这“战争中的中庸便是低能”一言。
他于1841 年1月25日在锡兰的一个军人的家庭出生。费舍尔在十三岁的时候便作为少年水手加入了皇家海军,并在1854年6月12日在朴茨茅斯在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战役中纳尔逊旗舰“胜利(Victory)”号服役。不久便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随后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参加了侵占广州(1857年12月)以及在1859年6月20日的大沽炮台攻击战,这次战斗以英军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英国海军在十九世纪唯一的一场主要败北。
在海军中,费舍尔在炮术和鱼雷战中颇有造诣,并逐渐显出了其卓越的才能,对于修订《射击教范》发挥了主要作用。1872年,他被指派到被称为“卓越舰(HMS Excellent)”的皇家海军炮术学校任职,在 1874 年费舍尔在33岁的时候便晋升为海军上校,不久以后的1876年,他又创设了被成为“弗农舰(HMS Vernon)”的独立组织,以专门负责鱼雷和水雷作战的训练。
1882 年,他又参加了炮击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行动,他指挥的是赫赫有名的中央炮塔战列舰“不屈(Inflexible,当时我国清代曾以‘英弗来息白’的音译来称呼之,‘定远’、‘镇远’两舰的炮塔配置等便是参考了该舰的设计)”号,共发射十六寸巨炮炮弹88发,并显示出了其极为高强的炮术水准。
1890年费舍尔晋升为海军少将,并担任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总监,这期间,他创造了雷击舰驱逐舰,也就是以后驱逐舰的鼻祖以对抗日益加剧的因鱼雷兵器的诞生和普及而逐渐产生的新威胁,并打破了法国计划中的以大规模的轻型鱼雷舰艇控制英吉利海峡的计划。
1892年到1897年之间,费舍尔被委以第三海务大臣,以主管海军审计,这期间他打破传统,力行改革,同时他在工作中充分显示了他异乎寻常的旺盛精力和独特气质。比如在到海军部上任时,他便在脖子上挂了一块牌子,上书:“我无所事事(I have no work to do!)”。
1897-1899年,他又返回前线担任北美和西印度洋海军站司令,1899年又作为英国海军的利益代表参加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同年他晋升为海军中将以后,又担任了地中海方面总司令。
1902年费舍尔返回海军部担任了负责人事、教育、训练和征募的第二海务大臣,并得到了海军上将的军衔。此任中,他进行的一项最有名的改革便是他顶着极大的传统压力,打破一般军官和轮机军官之间的阶级隔阂,实现了这两个部门之间人事的平调,使军官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现代化的舰艇。1903年在担任了一年多朴次茅斯总司令以后,终于在1904年10月21担任了英国海军第一海务大臣。
费舍尔本人也充分利用了他的这次晋升,尽管当时的第一海务大臣对军事行动没有什么控制权,但他却在管理、计划和政策方面行使了绝大的权力。丘吉尔曾经非议过费舍尔:“全国的船厂由他自由支配,连国库的钥匙也几乎听他调遣”。费舍尔一心想使皇家海军现代化,不知疲倦地积极工作,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这些改革既遭到非议也有人赞成。他支持军官教育,通过积极淘汰被他称为“守财奴的垃圾堆”的废旧舰只,实现了装备现代化,并赞同能使备用军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的核心船员制度,他通过削减海外驻军而强化本土周边的舰队实力。通过这一系列不懈的努力,英国在海军竞赛中的优势地位得到了巩固。
费舍尔最大的一个成果便是在1906年竣工的单一主炮的“无畏(Dreadnought)”号战列舰,这是一艘使别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旧式化了的划时代军舰,甚至于其名称也成了这种新型战列舰的代名词:无畏舰。1909年,他又建成了无畏舰化的装甲巡洋舰:“无敌(Invincible)”号,这种装甲和航速如同巡洋舰,而火力则如同无畏舰的崭新军舰以后被称为战列巡洋舰。
费舍尔的一系列改革自然也遭到了形形色色的非议,1910年,在获得男爵爵位以后,他“体面”地从海军部退休。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又让这员老将官复原职,重新出任第一海务大臣,这时正值英军在科罗内尔海战中被德国海军中将马克西米里安·冯·施佩伯爵(Graf Maximilian von Spee)麾下的远东舰队击溃,他果断地投入了他的看家宝贝,战列巡洋舰“无敌”号和“不屈(Inflexible)”号,终于在福克兰群岛全歼了施佩舰队。
同时,他热切希望通过两栖作战打破战争的僵局,其核心是英俄联军的波罗的海强袭计划,并为了这个计划进行了庞大的舰队建设,建成了许多性格独特的舰艇。由于这个作战计划和丘吉尔的达达尼尔远征相抵触,因而引起了这两个性情激烈的人之间的不和。1915年5月英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攻击作战以失败而告终,费舍尔因此愤而辞职,尽管丘吉尔进行了挽留,但是他还是在1915年5月15日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61年之久的海军。
1920年7月10日,费舍尔在伦敦去世,享年79岁。在前一年,他的回忆录:《回忆与记录(Memories and Records)》被出版发行。作者: 寶劍橡葉騎士 时间: 2007-2-2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