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和级战列舰(ZT) [打印本页]

作者: narita    时间: 2007-3-15 07:58     标题: 大和级战列舰(ZT)

转:www.6park.com
舰史:
      自本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日本海军的判断是:美国海军依然坚持大舰巨炮主义,要夺取对美作战的胜利,仍须靠战列舰。为确保在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胜算,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上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为此,日海军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巨型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确保小笠原群岛一线成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日海军趁1936年开始的无军备限制的时期,投入海军军备竞赛。日海军认为,在战斗舰艇的数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军抗衡的手段,因而决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战列舰,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于是在1937年制定第3次造舰补充计划时,确定首先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

      “大和”号确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2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现在,让我们看看它的具体情况。

舰首与前甲板
      
      “大和”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日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池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建成后,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大和”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那时,除日海军的“翔鹤”型航母、“阿贺野”型轻巡洋舰采用了些种舰首外,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也采用了这样的舰首。

      “大和”号舰首在水线处深进,且垂直,上部明显前倾,左右则象牵牛花状张开。舰首前端近似半圆形。这是日海军战列舰从未有过的形态。
      
      “大和”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大和”号却肥硕多了。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舰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 本帖最后由 narita 于 2007-3-15 03:00 编辑 ]
作者: narita    时间: 2007-3-15 08:05

前桅楼、后舰桥及烟囱

      “大和”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大和”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简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色双筒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大和”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大和”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主、副炮与高射炮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舰尾与后甲板

     “大和”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该舰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操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大和”号后甲板也较独特。在后主炮后,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设有轨道,是移动的小艇吊车在此起放小艇。

     后部上甲板在舰尾处明显低陷,造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槽,这里是舰载机吊放暂存处,槽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

     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个梯形的区域,在此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

[ 本帖最后由 narita 于 2007-3-15 03:07 编辑 ]
作者: narita    时间: 2007-3-15 08:10

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因此,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象“大和”号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与美舰队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它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继而投入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均未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最后于1945年4月7日,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司令长官伊藤整一海军中将),“大和”号率轻巡洋舰“矢矧”号及8艘驱逐舰驶向冲绳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特攻。但在航渡途中,遭到美航母群的突击,中千磅航弹7枚,小型航弹数十枚,随即沉入九州坊之岬附近的大海。“大和”号葬身海底,标志着帝国海军从明治建军起的70余年历史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也临近了。

性能数据:

排水量 64,000吨(标准)/73,000吨(最大)

载机 6架浮筒式水上飞机

航速 最大27节

主炮 三座三联装18英寸(457mm)主炮

副炮 三座三联装6英寸(155mm)主炮

高炮 127mm防空高炮24门,25mm高炮113座

舰员 2400人
作者: 赵亚彬    时间: 2007-3-15 10:02

在建成初期副炮应该是4座,127高炮是12门,后来拆除了2座副炮,增加了12门127炮
作者: playgamer    时间: 2007-4-15 12:07

如果按单舰战斗力来说,大和的战斗力是无可置疑的啊……但是面对米国的优势舰队有力也无处使啊~~
作者: martyc89    时间: 2007-4-23 15:08

Yamato 裝甲圖...
另有兩張破 150kb 上不了
作者: hnhzx    时间: 2007-5-4 22:03

27节的最高航速,慢了一些
作者: 623759320    时间: 2007-5-8 10:23

一条船的力量是有限的,看看41年的俾斯麦就可以想到大和的命运了.
作者: 森林男孩    时间: 2007-5-9 19: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elang    时间: 2007-7-21 13:54

................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7-7-21 14:26 编辑 ]
作者: shelang    时间: 2007-7-21 13:55

晕,我刚刚回了个贴怎么 米看到显示,随便敲了几个字,倒是显示出来了 。
作者: hyyy    时间: 2007-7-21 14:28

楼上的,10楼的内容我帮你编辑了,以后注意啊,发帖时耐心点,别胡乱写几个字,有乱灌的嫌疑.不过你说明了原因,这很好.
作者: sheng    时间: 2007-7-24 13:20

确实是最大的战舰了,可惜也逃不出被击沉的命运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6 21:44

“大和”“武藏”真是生不逢时,日本已举国之力造成2舰,几乎没有任何战果就白白葬送,还搭上了几千名水兵的性命。。。(看过日本拍摄的影片“男人们的大和”其实也挺悲壮的)
作者: F4U海盗    时间: 2007-8-31 11:44

确实是是生不逢时!假如他们诞生在一战时绝对可以大展宏图。
作者: pkwang    时间: 2007-8-31 22:51

日本的那个男人的高射炮....
作者: sheng    时间: 2007-12-6 15:09

论战斗力,大和级可是最强的,可惜还是难逃被击沉的命运
作者: hyyy    时间: 2007-12-6 15:30

论灌水,我看楼上挺强的~~~~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7-12-9 18:49

二战以后,BB这个概念也进字典了
作者: hongqi315    时间: 2007-12-9 19:24

也不见的就能消失,如果电磁轨道炮能装备成功,BB的名字还会在海军字典出现的,可能名字要改了.因为电磁轨道炮需要的空间大,耗能多,舰载平台估计也是核动力的.装上几门,排水估计要过30000长吨,总不能还是巡洋舰吧..
作者: hyyy    时间: 2007-12-10 08:52

都是玩游戏玩多了......我这里不许YY啊~~~~
作者: h_spirit    时间: 2007-12-10 13:31

幸好日本造了这两个没用的东西,这么多钢铁要是都造坦克,够中国头疼的。
作者: 116深蓝    时间: 2007-12-17 13:25

还是日本人自己说的好,是钢铁造的船,就终究要沉没的,不过大和的出世毕竟是生不逢时,沉没只是时间,而不是荣誉
作者: ymwtflove    时间: 2007-12-26 10:33

日本拍的那个片子. 我怎么看怎么恶心. 有点歪曲的意思.
不如看<希特勒少年>那么感人!

论数据.大和确实在其它著名战列舰之上. 可惜到死的时候都没机会打一发炮蛋~ 那么大的炮桶. 都到海底给耪蟹盖了房子了~
作者: hyyy    时间: 2007-12-26 12:08

大和确实在其它著名战列舰之上. 可惜到死的时候都没机会打一发炮蛋~
萨马岛海战楼上知道不,大和发射的是啥,难道是口香糖么,下次考证下再说话...
作者: ymwtflove    时间: 2007-12-26 15:10

  我是说最后出去的那次

不过很感谢hyyy同志教训. 这个我真没有怎么看过~ 能帮我提供点连接地址么? 静态主页里有么?

再次感谢
作者: 一身轻松    时间: 2007-12-30 09:31

萨马岛外和金刚一起追杀CVE和DE~~

不过这次海战简直是对日本人“训练是没有限度”的一个大讽刺~~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2-30 10:27

难道三式对空弹是副炮发射的吗
作者: 弹飞雷跳    时间: 2008-1-6 18:44

错!!!三式对空弹是供203mm及以上口径的火炮发射的。另外,大和级还装备了九一式穿甲弹。
作者: hyyy    时间: 2008-1-6 19:46

29楼的你连你楼上的说的是反话都没看出来么,再说,大和早就不装91式穿甲弹那种落后产品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1-8 19:44

原帖由 hyyy 于 2008-1-6 19:46 发表
29楼的你连你楼上的说的是反话都没看出来么,再说,大和早就不装91式穿甲弹那种落后产品了......
大和用的也是91式
作者: hyyy    时间: 2008-1-9 08:01

大和的弹药还有零式弹和一式弹,你不会不不知道吧.......91式是日军穿甲弹中最初期的产品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1-9 17:13

零式弹叫做零式通常弹,也就是榴弹,大和装备过91式和1式穿甲弹,两者的区别仅在弹帽的着色剂和连接材料上,其外弹道数据和穿甲力等数据几乎一致,以至于1式的基本没有单列的数据,而都是直接参考91型,牛牛说91式是大和早就不装的落后产品,应该说是不妥的
作者: hyyy    时间: 2008-1-10 09:18

外弹道数据和穿甲力等数据几乎一致
这个明显不妥,一式的弹道更平直了,且弹体材料进行了改良,加固了弹壁,克服了91式强度不足遇到大硬度装甲容易碎裂的问题,穿甲效果更好,穿深加大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1-10 14:43

这是36厘91式穿甲弹的弹道图和注释(大口径1式弹结构类似),偶的理解是射表可以通用应该能说明外弹道的一致,穿甲力方面,到目前为止我见到的所有资料里都仅以91式穿甲弹作为例子表示主炮威力,未见到单列的1式的数据,我看到的反对意见中提到学研的大和型战舰和光人社的大和图纸集认为有风帽外形有变等情况,如果能有相应的新弹道图和穿甲数据,那就最好不过了,牛牛若有不妨提供一下

一式徹甲弾は九一徹甲弾の一部改良版であり、射表も九一式徹甲弾のものをそのまま使用されることとされていましたので、この図表がイコール一式徹甲弾のものと言えます。
作者: hyyy    时间: 2008-1-10 16:09

最近发现个别大大开始研究起问题来了,这很好,可也别都冲偶一个人来啊.....吃不消的说.......
一式弹的具体数据确实很难找,我也在想办法.....找到了会贴出来的,但弹体抗碎裂这条是有依据的...........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8-1-10 23:22

这么经典的图是怎么找来的?
作者: hyyy    时间: 2008-1-11 13:05

楼上的表灌水,要知道图从哪来的请发短消息询问
xuanyuan,我真是.命苦啊........... 非要刨根问底..........累死偶了
这是偶给你找来的.....日本海人社一本炮术小册子上的资料
九一式徹甲弾弾体強度が不足しているため、命中時に砲弾が破砕されてしまうという欠陥があった
九一式徹甲弾の更新用として、1941年(昭和16年)に採用された一式徹甲弾では、上記の被帽取り付け方法の改善に加え、弾頭部への着色剤充填を行ったとされている......一式徹甲弾では弾体強化......
这段文字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对一式穿甲弹的被帽就行了改良,同时变更了着色剂,另外强化了弹体硬度以避免91式穿甲弹在遇到表面硬化装甲时容易碎裂的毛病,因此可以推测,1式的穿深是加大了的.....至于具体数字,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你就饶了偶吧......偶也不容易啊.....不过还是希望别的大大拿具体数据出来,.....
另外说一下,日本海军只有三种穿甲弹,88式,91式,1式,后两者有的日本资料又叫88改和91改,日本所有穿甲弹其实按严格意义说都高爆穿甲弹,或是穿甲榴弹,穿甲能力不足,但弹道平直,容易打出水下射入弹,爆炸效果好......
至于为什么没有1式的数据,,第一,1式是最新炮弹,对所有大口径炮都是这样,产量并不多,第二,九一式的穿深也不是很低,日本人觉得也能接受....第三,就是一式弹是作为秘密兵器研制的......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1-11 21:09

牛牛很执着,很好,很强大
八八、九一、一式之前尚有五式存在,当然它不是“水下弹”,理论上说,弹道太平直反而不适合打出水下弹,那样很容易“漂过去”而不是“水下去”,以360弹11KG,400弹18千克的装药,作为穿甲榴弹来说实在是不合格的东西,不过其弹壁也真有些薄的说
对于像36厘一式弹的那样产量大,且使用频繁的弹药,却无数据可查,以至每每论到皆以九一型说明,出现这样的事,偶保留理解为这个数据本就不需要有,或者说基本一致差不多的看法
作者: zoxal    时间: 2008-1-23 16:59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把美国的战列舰打得稀里哗啦的,逼着美国用航母做舰队核心力量,再加上日本飞机也比不上美国,只有被打败了
作者: reinhot    时间: 2008-1-24 14:05

當時海戰有時候會發生一種情況
就是敵輕巡洋艦或驅逐艦裝甲太薄了
結果某些威力極強的穿甲彈貫穿艦體過去沒爆炸
如果又不是擊中彈藥庫或輪機
只是多個大窟窿 造成的破壞反而不是很大
作者: cv65cv65    时间: 2008-1-31 16:36     标题: 初次看贵版块有感

版主说话很强势的说.

[ 本帖最后由 cv65cv65 于 2008-1-31 16:39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8-2-5 09:45

版主说话很强势的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楼上可懂?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2-5 18:17

我来灌个水,表达一下对两位的景仰

技术贴人气高点不好么,别搞得曲高和寡嘛
作者: csrlxy    时间: 2008-2-12 18:33

个人觉得,大和的战斗力和依阿华差不多.
虽然大和的主炮是460的,但是实际威力和美国依阿华上406的主炮差不多,甚至更弱点;
航速上,大和也不如依阿华27:31;
防御力也差不了太多;
电子设备上,大和更是不如依阿华.
作者: 一身轻松    时间: 2008-2-14 02:24

大和和Iowa的比较本身就是很有讲究的:什么战术情况下会怎么打,这个时候再来比较数据才有一定的事实基础

Iowa速度快,加速性在二战战舰中也是最好的,因此拥有自由进入和退出战场的权力。而且可以想象的,它完全会采用远程炮击的战术把大和耗死。因为它的雷达和火控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再配合一圈烟幕的话,那这次远程炮击基本就是单方面的,大和基本只能挨打。

接下来是能不能打穿的问题。大和的装甲防御确实很厚,顶甲8寸,机舱顶部还有100毫米,基本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运气特别背,Iowa拿它的装甲区没有什么好办法。但问题在这三个地方:一是155副炮,在远程炮战的情况下,Iowa的炮弹有可能以接近垂直的角度(一般是68度)击穿副炮顶甲然后进入运输筒钻进弹药库爆发(这里先不考虑不发弹问题),大和肯定完蛋;二是尾部舵机室不在装甲区内,万一这里也象Hiei一样被击毁,那基本上也成了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第三个地方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烟道,这里只有50毫米铁皮,而且一旦被堵锅炉必须熄火,否则会发生爆炸。在可以被命中的情况下,这三个地方是相当危险的。

但在同样距离上,大和想命中Iowa则比较难,一是光学设备确实不如雷达好用,二来Iowa一放烟幕的话,再好用的光学也看不透烟幕,追又追不上。而且全速还影响火炮瞄准。所以碰到Iowa的保持距离,注意烟幕的战术时,大和基本上是没有办法的,真能命中的话真得感谢天照大神的保佑了。

在近距离上那就没什么可怀疑的了,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大和的天下,但问题在于,Iowa的舰长是否愿意跟大和玩肉搏。

把这两点列出来之后,基本就可以肯定,在战术合理的情况下,大和想赢基本上只能靠运气
作者: reico    时间: 2008-2-27 08:44

日本人造大和同德国人造虎王应该是同一个道理吧,都是小国走精品路线想以质量抗衡数量的结果.
作者: hyyy    时间: 2008-2-27 08:52

虎王质量很高么,某种程度上说还不如虎I好用..,.战争后期制造的虎王是量与质同时低下.....
作者: hyyy    时间: 2008-2-27 08:54

大和却有以质换量的考虑,但那又能如何呢,战争的模式已经变了......两条大和翻不了天的......
作者: lceurocup    时间: 2008-2-27 16:34

两条大和与四艘衣阿华遇见,不一定谁占便宜呢,美舰的雷达好一些,电子设备也优越的多,真要拼上就看指挥怎么样了
作者: 一身轻松    时间: 2008-3-2 15:30

原帖由 hyyy 于 2008-2-27 08:54 发表
大和却有以质换量的考虑,但那又能如何呢,战争的模式已经变了......两条大和翻不了天的......
设计大和的时候,全世界都没有舰用雷达尤其是火控雷达的概念。排除雷达之后,大和无论在任何状态下都比Iowa占优势。但问题就是科技的进步超过了当时舰艇设计人员的想像范围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5 15:34

雷达火控的确是存在差距,不过人懂得扬长避短。大和的主炮有射程优势,同时大和级载有史无前例的6架水上飞机,包括特意设计具有一定空战能力的零式水侦,目的就是在敌方战斗机不在场的情况下,消灭或至少是驱赶敌方的水上飞机,取得战场的制空权。同时联合舰队还建造了更变态的水上机载体利根级重巡洋舰,同样有充足的水上飞机可用。

那么很明显了,在没有舰载或岸基战斗机参与的情况下,联合舰队拥有战场制空权和观测权,并且大和级拥有超过iowa级的主炮射程和打击能力,同时大和级的高速能力与iowa相比差距并非很大。当美舰全速向大和编队冲来的时候,大和可以提前发射致命的18寸炮弹,并在水上机的观测指引下不断校正弹着点。在美舰能够进入射程之前,至少要承受上百发18寸炮弹的齐射,是否有足够的运气躲过这轮,就要看美舰的造化了。

而当美舰感觉不妙,准备逃跑时,同样会遭到水上机观测范围内的大和主炮的洗礼,根据大和主炮的穿透力,基本上挨1发就很难保持33节全速,iowa的命运也就可以决定了。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3-5 16:02

日本人懂得扬长避短,发挥水上飞机“优势”。美国人就不行了,他们不知道利用速度优势来决定作战时间和作战地点。
上百发的炮弹都是不需要测距的效力射,有这势头还要飞机干吗?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5 16:07

遗憾的是,美国在二战前根本没有考虑到水上机之间的空战。美国的水上飞机无论续航力和空战能力都没法跟日本水上机相比。至于作战地点的选择,相信双方的参谋人员都比我们研究得更透彻,说到底还是操作层面的事情。

上百发炮弹只是大和级两舰5轮齐射的弹药量,至于测距难道非得等开火之后?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5 16:12

肥龙啊,你可知道MK7的最大射程是多少?九四式呢,大和和IOWA的速度又是多少,这不是游戏,可以开到最大速度跑,而且大和每分钟能打多少次齐射,在最大射程上射击命中率多少,在30000米以上命中又是多少,另外美舰全速向大和编队冲来的时候,难道不会变化阵位,一直让大和九发齐射,射击还有个要命的问题,大和主炮能否保证每分钟2次,每次9发,连续打20分钟不过热.....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5 16:18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查询,大和不能开长期全速,难道iowa就能?另外倒要反问下iowa的极限距离上命中率如何?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5 16:21

也趋于0,所以最大速度和最远距离都是纸上的,实际上超过28000米的命中率都是趋向于0,所以正好说明,42000遥击IOWA很可笑的事情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5 16:23

同样可以说明,所谓大和只能挨打的说法也是很可笑的事情。 :$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3-5 16:28

美国人有速度优势,选择战机的自由度就更大,夜间作战大和怎么办?
炮击100发是大和武藏两兄弟,那美国人衣阿华四兄弟怎么说?兵分两路怎么说?
再扯就太远了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5 16:31

如果我是舰队指挥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只用两艘大和与四艘美国最新锐的战列舰对跑。

另外夜间作战的最大命中距离记录是多少?很有兴趣研究下这个问题。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3-5 16:58

果然远了,拉上别的家伙就热闹了。
夜间命中率对美国人来说应该不会有影响,雷达是不分黑白的。
其实战列舰对轰,除了谁家的运气好到极点,或者说性能存在代差,否则大部分是虎头蛇尾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5 21:07

夜间进行20km以外的战列舰对射,在二战期间不啻于天方夜谭....最有可能的夜战还是类似塔萨法隆加和圣卡迪诺海峡的遭遇战,结果可想而知。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3-6 08:52

夜间搜索,机动能力,抢阵位……
至少这些优势在美国人一方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6 10:23

近距离肉搏还是要看装甲厚度和穿甲能力,基本上都是平射,侧甲厚的能活下来。虽然美舰射速高点,但从被弹能力来说美舰的16寸未必能穿透大和的主炮塔侧甲,反之日舰可以穿透。如果是打中主炮测距仪,那么任何一方都会立马落于下风。
作者: mc毒藥    时间: 2008-5-4 00:45

被击沉时不过才打下八架敌机```对空战力可想而知
作者: lzscript    时间: 2008-6-7 22:17

和后期出现的  密苏里  号PK不见得占优势。
作者: 艾布拉姆斯    时间: 2008-6-19 17:07

个人意见,如果当时联和舰队还有航母拥有制空权大和一定会让美军损失不小!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8-6-19 17:11

欢迎新人。

但是如果联合舰队还有空权,估计美军就退却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6-19 17:15

和美帝打了3年仗还能有制空权的联合舰队,登陆纽约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19 18:46

太平洋战争的行进模式决定了,大和不可能有太大的用武之地,大和是中途岛开战时参加作战行动的,那个时候,没人敢说美国人已经取得制空权了,当然即便是在中途岛以后的瓜岛战役的多数时候,美军也没有真正,彻底地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毕竟那个时候,日本人还是可以把美国人的CV送入海底,比如南太平洋,美国人的CV编队还不能做到绝对安全,真正压倒日本个人认为是在1943年ESSEX服役后,加上日本已经消耗掉了最后一滴血,精华飞行员已经90%被消耗完了................这个时候才是美国人真正掌握制空权的时候..............
那么在此之前,大和有大作为么,没有,为什么啊,因为日本人的舰队决战思维还有所保留,主力战舰的中心地位还是没有动摇,除了配属给机动部队的两艘BB外,其余的BB是编成主力舰部队,比如第一舰队,专等米帝来实行舰队决战的...........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让大和奋勇冲杀,损失了,司令长官担当的起么...............这个可以从舰队编制看出来,直到1944年,日本人都是一样的,不要以为有了KB,日本人就不是大舰巨炮了,要知道KB只是提升了地位的配角而已................
最后总结下,在战术思想的影响,即便有制空权,大和一样发挥不了大作用................而且,请不要放马后炮,不要幻想,日本人怎么就不知道早点改变观念呢..........这个问题,如果站在当时的角度,就没那么简单了,如果早改了,大和可能也就不会制造了.........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6-19 19:11 编辑 ]
作者: evaf    时间: 2008-6-19 19:41     标题: 回复 70楼 hyyy 的帖子

要是真有了制空权,恐怕小泽也不会让大和冲上去发泄,他肯定选择舰载机。即使是换上个舰队派,估计也没大和上场的机会。日本人大战略容易出错,小细节倒弄得很好,这是他们的民族性,跟我们正好相反。
  大和在太平洋,最大的作用是充当鼓舞士气的工具,在现在,最大的作用是舰船美学与社会历史学研究,在军事上,最大的作用是加速了IJN的死亡······
作者: evaf    时间: 2008-6-19 19:43

我想请教下  大和沉没后,岩井带队,真击落了几架米军飞机?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19 20:00

大和特攻是有击落飞机的,但大和沉没后,是否还有,我帮你看下捷一号战斗详报吧.............
作者: dhx8511    时间: 2008-6-19 20:16     标题: 回复 71楼 evaf 的帖子

日本人只是希望大和沉在自己手里,这样至少不会轮落成为美国人的靶舰.
作者: evaf    时间: 2008-6-19 20:33     标题: 回复 74楼 dhx8511 的帖子

那他们有太多理由和能力,彻底毁掉长门,可他们没有。纵观日本投降过程,他们毁坏现役武器的行为并不是普遍现象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6-19 20:40

长门是做原子靶舰去了,大和不死的话应该也是一个下场

米国人对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向来“毁坏”的很彻底,IJN的残余舰船刚好不在其内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19 20:45

大和还是有研究价值的.....................想当年三笠还受到过尼帅的重点关照呢..............
作者: evaf    时间: 2008-6-19 20:54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3-6 10:23 发表
近距离肉搏还是要看装甲厚度和穿甲能力,基本上都是平射,侧甲厚的能活下来。虽然美舰射速高点,但从被弹能力来说美舰的16寸未必能穿透大和的主炮塔侧甲,反之日舰可以穿透。如果是打中主炮测距仪,那么任何一方都会 ...
请教下,近距离肉搏,靠炮塔上的测距仪就应该能保证足够精度了吧?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19 20:57

近距离也是指10000米以上的,主炮也不是能从0米一直打到40000米,雷达测距在任何距离上都比测距仪有优势...........只不过随着距离的放大,优势更大而已..............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6-19 21:07

大和舰桥和三个炮塔上装备的都是光三九15米测距仪,后部舰桥还有一部光三九10米测距仪,假使主舰桥测距仪失效,依靠其他四个测距仪,完成2万码以内的交战还是可以的

[ 本帖最后由 xuanyuan 于 2008-6-19 21:23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19 21:09

你对日本海军的测距仪有研究么,资料有没有,有的话,分享下,早就想写个科普系列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6-19 21:24

都是偶然间零散收集的信息,没有系统的资料
作者: hongqi315    时间: 2008-6-25 14:11

如果把大和2船拿到铁底湾去炮轰的话,,和李的拦截船队PK一下的话,结果如何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6-26 10:58

2YAMATO PK  4SD+1NC
作者: 帝国复辟    时间: 2008-7-8 10:15

大和号还不如沙恩霍斯特号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8 11:14

理由呢,就因为沙恩是独国造????????
发帖前,脑子先转动一下..............至少看看沙恩和大和的相关参数再来说话
作者: 帝国复辟    时间: 2008-7-8 11:31

航速大大高于大和,大和的航速太慢了,而且日本舰炮的转角速极慢,火炮瞄准系统精确度不够,相信若沙恩不沉,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它是有可能战胜大和的,虽然两者的吨位相差较大,而至于如扶桑,金刚级之类的更是不在话下。这就是理由,我并不带有主观意识,其实我是十分喜欢日式战舰的,但德国人的战舰在相当程度上的确就是比日本的强。

[ 本帖最后由 帝国复辟 于 2008-7-8 11:34 编辑 ]
作者: GBL    时间: 2008-7-8 13:22

改装的话谁都可以,27节可是标准的高速战列舰。转角快如何?大和吃上5、6颗280照样生龙活虎,沙恩挨大和一炮直接就回老家结婚了。
作者: chars    时间: 2008-7-8 14:31

军舰大炮具体参数我不是很懂,没怎么下过工夫,但是我想,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转角快的炮应该更适合中近距离战吧,只有近距离作战时炮口才由于敌我双方相对角度位置的不断变化需要不停地做大角度调整。距离变远了,单位时间内目标军舰在炮口射击扇面内运动的角度也变小,转角速度慢的劣势也就相对弱化。

可是距离一旦近了,命中率也就会相对提高(命中率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瞎想的,别介意~),沙氏军舰要发挥转角快的优势只有贴近距离依靠航速打中距离炮战,可是,沙氏能够保证在中距离上不挨一发460么?假设不能保证,那么沙氏能够挨多少发呢?相反,大和舰的防御力能够抵挡住沙氏主炮的攻击么?何况大和最高也有27节航速,已经算高速战列舰了,沙氏快了多少呢?

所以,我的结论是凭借转角高速作为那个沙恩霍斯特优于大和的重要因素恐怕不成立吧。以炮基作为圆心来说,目标军舰在外圆弧上的运动角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处于圆心的炮口的转速快吧~

武器盲一个,随便瞎想的~欢迎拍砖~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8-7-8 14:38

其实小沙干不过大和也没什么羞的
排水,设计时间等等都在那儿
海军传统也不一样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8 14:51

还真有这么多兄弟来解释,真是难为诸位了,动下脑子就知道沙恩和大和谁强谁弱了,首先,战列舰本身就比战列巡洋舰在战斗力上高一个级别,而且现在与沙舰对比的还是顶级战舰大和,460毫米重炮与280毫米炮直间的差距是N个档次的事情,在小沙还没装弹的时候,估计大和的第一轮齐射已经打完了,防御上,280毫米的炮弹基本无法搞穿大和的装甲,而大和可以轻松地穿通沙舰................
火炮瞄准系统精确度不够,这个还是收起来吧,没有任何有力证据表明,德国的光学仪器比他国的要优秀(独迷吹嘘的证据当然不能算数),另外再说说速度,战列舰对决不是开摩托艇,比谁更快,把最高航速拿出来比,一点意义没的,谁都不可能保证最高航速下进行战斗,另外,德国轮机不可靠是老问题了,经常坏.............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7-8 15:04

原帖由 chars 于 2008-7-8 14:31 发表
军舰大炮具体参数我不是很懂,没怎么下过工夫,但是我想,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转角快的炮应该更适合中近距离战吧,只有近距离作战时炮口才由于敌我双方相对角度位置的不断变化需要不停地做大角度调整。距离变远 ...
你被忽悠了,所谓“转角快”这事情在战舰对轰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还不如比俯仰速度。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8 15:25

“转角快”,这事我忘了,这个性能主要是考察中口径两用炮或是小口径防空炮对抗高速来袭的飞机时的性能...................因为飞机的阵位变化很快,需要比较高的炮塔转速,以便跟得上目标.............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8 18:57

德国光学仪器性能好,并不代表他就压倒了全世界的产品,这个没有实际的证据来证明,德国的优秀,日本的,美国的,英国的就不能优秀啦
转角快,前面已经说了,和固定不固定角度装填关系不大,这个指标是考量防空性能的,拿来验证BB对决是驴头不对马嘴...........战列舰对射不需要炮塔转得和车轮子一样快,因为战列舰这样巨大且机动性能远不如飞机的目标不需要炮塔不停地快速转动以便追踪,重要的是通过调整高低角来修正射程的速度,这才是考虑重型火炮性能的一个指标,但记住了,这是一个指标,不要刻意夸大以至忽略别的指标,要综合考证............
另外本坛不许有哈独思想出现,不要说我扣帽子,一经发现,本坛的版主们都不会手软的.............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7-8 19:03 编辑 ]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8 20:29

原帖由 帝国复辟 于 2008-7-8 11:31 发表
航速大大高于大和,大和的航速太慢了,而且日本舰炮的转角速极慢,火炮瞄准系统精确度不够,相信若沙恩不沉,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它是有可能战胜大和的,虽然两者的吨位相差较大,而至于如扶桑,金刚级之类的更是不在 ...
现代化改装?沙恩作为战巡,已经是当时的先进水平了,何来现代化改装?
    面对声望都有点缓不过劲的东西,改装后战胜大和?照这理,首相改装后大概能轻易摆平太空堡垒了 。靠沙恩那舰体,干舷已经够低了,把装甲加到首相的程度,恐怕会成为“世界最湿战舰”,只能在基尔运河里运动了,彻底超过胡德,估计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炮舰
   哈德也不必到这种程度吧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8 20:31

原帖由 hyyy 于 2008-7-8 14:51 发表
还真有这么多兄弟来解释,真是难为诸位了,动下脑子就知道沙恩和大和谁强谁弱了,首先,战列舰本身就比战列巡洋舰在战斗力上高一个级别,而且现在与沙舰对比的还是顶级战舰大和,460毫米重炮与280毫米炮直间的差距是 ...
独国舰艇机关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发生在驱逐舰上,主力舰的问题倒不是特别严重
作者: GBL    时间: 2008-7-8 20:44

原帖由 evaf 于 2008-7-8 20:29 发表

    现代化改装?沙恩作为战巡,已经是当时的先进水平了,何来现代化改装?
    面对声望都有点缓不过劲的东西,改装后战胜大和?照这理,首相改装后大概能轻易摆平太空堡垒了 。靠沙恩那舰体,干舷已经够低 ...
他说的是装点雷达之类的外挂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8-7-8 22:25

其实你们都被忽悠了,他是来踢馆的,踢了就炮,就剩诸位在这里吼吼
——————————————————————————————————
其实我已经要倒了,不骂人不行了
哈独可以,但也要哈得有点水平是不?
至少要像一拍七同志学习嘛,拿出点数据、线图,再加点想象什么的,才行啊
什么事情哪能想当然啊,如果什么事情都能想当然,宇宙战舰大和号早就上天了
此贴锁住,受不了脑袋进水的哈独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8-7-8 22:29

另外,如果想讨论沙恩对大和,请到百度战列舰吧去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