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围圈中Stemmermann将军正在焦急地观察着形势的发展,自从于2月5日接到要求被围德军准备突围的命令后,他一直在紧张地工作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因为他即要为准备突围而集结兵力,同时又要保持他的环形防线不至于崩溃。最近几天来,苏军的攻击越来越凶猛了,显然苏军急于解决他们。唯一值得Stemmermann将军欣慰的是由于战前准备充份,和德国空军运输机部队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包围圈内运输了大量物资,这使得包围圈内的德军从未饿过肚子,而且弹药也很充足,这是他们能坚持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现在包围圈越来越小,很快德军野战机场就会处于苏军炮击的范围之内,更糟的是现在天气逐渐好转,苏联空军开始大量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但使得德军饱受轰炸之苦,而且已经有不少运输机被击落了。Stemmermann将军明白,他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 ~9 U4 e. m5 j( |' ~& z* t+ n7 k8 a 2月9日,一个苏军中校携带着由朱可夫,科涅夫和瓦杜丁签名的劝降书来到了Stemmermann 的司令部,在信中朱可夫要求Stemmermann将军结束无意义的抵抗,立刻投降,而苏军将尊重投降德军的生命和荣誉。看完信后,Stemmermann将军命令尽可能地找出好酒好菜,招待苏军军使饱餐一顿,然后打发他回去了,对于苏军的最后通牒,Stemmermann未作任何答复。第二天,“自由德国”领导人Seydlitz将军(mars注Seydlitz将军是德国名将之一,他 在1941-1942的对苏战争中战功着著,他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苏军俘虏,随后开始和苏联合作,并成为主要由被俘德军官兵组成的“自由德国”组织的领导人)给Stemmermann将军写信劝降,同一天苏军释放了50名德国战俘,他们都携带着Seydlitz将军写给他们指挥官的信,因为被围德军中有许多军官曾是Seydlitz将军的老部下,同时苏联空军也开始在德军阵地上空投大量劝降传单。苏军这些努力未曾获得任何效果。 3 ]( ^, Q# ?/ h( B 2月12日,Stemmermann将军十分兴奋地得知第1装甲师攻克Lisyanka,他发出电报要求德军继续向Petrovskoye前进,一旦解围的德军攻克该地,他就将率部突围。但接下来的两天援军进展让人失望,到14日形势已经很明显援军已经无法前进了。同一天,包围圈内最后一个野战机场陷落。在最后一架德国飞机从机场紧急起飞前,Stemmermann将军来到飞机旁,将他的日记交给飞行员,“也许外面的人用得着它”。14日晚上,Stemmermann将军最后决定把突围的时间定于16日晚上2300时。 - H- }3 f- f/ ]5 r 随着突围的日子的临近,天气又开始变坏了,但德军十分欢迎这个变化,因为这意味着德军的行动会更隐蔽而苏联空军干涉的可能性则变小了。Stemmermann将军是这样拟定他的突围计划的,突围的德军将分成两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由左至右是“维京”师,第72步兵师和B战斗群,他们的任务是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第88,57和那个英勇的第389师组成的第二梯队将随后跟进,他们同时也担负起后卫的重任。德军的突围方向指向西南Lisyanka方向,以和第1装甲师会合。为了加强第一梯队的攻击力,除了“维京”师以外,第72步兵师和B战斗群将部队分成5个梯队,第一梯队由一个步兵团,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第二梯队是突击炮和反坦克炮部队,第三梯队是有除一个营以外的其余步兵和师属工兵,炮兵单位,第四梯队是所有能行走的伤员和那个剩下的步兵营最后一个梯队是后勤部门。Stemmermann将军将突围时间定于2300时是由于那时地面冰冻, 比较有利于行军,同时当地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隐蔽自己的行动。为了注意保密,Stemmermann将军取消了炮火准备,他命令担负攻击任务的步兵一律步枪上刺刀,“不要主动开火,尽可能隐蔽前进,直到将刺刀顶在俄国人胸上”,最后Stemmermann将军 宣布他将随同德军后卫部队一起行动,“祝大家走运,我们包围圈外见!”在场德国军官们肃然地向Stemmermann将军敬礼,他们知道将军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4-12 15:04
突围时间临近了,Stemmermann将军仍在对部队的准备工作作最后一次检查,在此期间,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不得不下令将2000名重伤员留下来,他们将和少数志愿陪同他们的军医一起等待俄国人的到来,他们的前途将任何?Stemmermann将军不愿想下去,他知道东部战场上有一个惯例,德国和苏联军队几乎都不收留重伤的战俘。他对突围的准备工作是满意的而当晚的天气很糟,括着大风,下着雨雪,对德军的行动有利,但Stemmermann也十分担心 突围的德军能否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面保持对部队的控制?对此他并没有把握。使他满意的是部下的士气,在饱餐以后,德国官兵们都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每个人看上去情绪都很高,显然德军士气没有受到苏军劝降攻势的影响,想到长久的等待已经过去,马上就要生死一搏,德军上下显得士气高昂,对此Stemmermann将军十分欣慰,他现在唯一 能指望的就是这些老兵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该干些什么。# I* ]$ r1 N7 h
突围的时间到了,“维京”师的装甲车辆开始轰鸣,在步兵的行列中,连排长们几乎同时发出了同样的命令“全体-上刺刀!”2300整,第一批德军踏上了突围的道路。德军最初的突围行动顺利地出人意料,由于苏军将大量本来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去阻击德国援军,剩下的苏军兵力不足以封锁全部道路,而且由于一连数晚天寒地冻,有许多阵地上根本无法住人,有许多苏军在晚上都回到条件较好的主阵地上,等天亮后才回到原先的阵地,而当晚又括着大风,德军车辆的噪音也被风声掩盖,这使得德军最初穿过一些苏军阵地时几乎未遇任何抵抗。17日黎明前,B战斗群的先头团抵达第1装甲师的防线,一路上该团“未发一弹,未折一人”。德第1装甲师的Stove上尉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的哨兵发现有人接近,就大声喝问‘谁’,回答他的是一阵欢呼声‘是我们,我们到家了’, 然后我们发现一整团的德国士兵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是十分感人的,在经受了如此大的磨难后,双方终于会师了,即使那些身经百战,铁铮铮的汉子也禁不住抱头痛哭!不是每个突围的德国人都如此幸运的。 2 k& ~% z# i4 K" ^" Z& O7 c 第一批突围的德军几乎未受阻挡地通过了苏军的防线,但如此大规模的突围行动要完全掩人耳目是不可能的,很快苏军发现了德军的行动,他们立刻开火了。德军所原定的突围方向是西南方向的Lisynaka方向,因为那里离德军防线最近,但那里自然也是苏军部署兵力最密集的地方,虽然现在由于能见度太差,苏军无法离开自己的阵地,但他们却向原先就已标定好的区域倾泄大量炮火,于是德军突围的行列开始渐渐向南方偏离,这时Stemmermann 将军原先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在黑暗中原先不同部队的德军逐渐地混杂在一起,而且由于通讯设备要么损坏,要么由于通讯兵和指挥官失散,德国军官们开始对部队失去了控制,到天亮时突围的德军中连以上的建制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了。于是整个战役中最为悲壮的一幕拉开了,随着天越来越亮,苏军发出的火力也越来越猛烈和准确,紧接着苏联作战飞机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德军投下炸弹和低空扫射,德军的作战车辆一辆接着一辆起火燃烧,更多的车辆又陷入了烂泥之中,原先乘车前进的人只能跳下车来,在几乎没膝的道路上挣扎地前进,苏军炮弹不断在德军行列中爆炸,越来越多的人倒了下去,但其他人坚定地向前走着,经过一夜在天寒地冻的野外的行军,德军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现在支撑着他们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爬也要爬回自己的防线去!上午,第一批反击的苏军出现了,当得知德军开始大规模突围后,朱可夫立刻下令将步兵和骑兵部队前往阻截德军,重新封闭突破口。但这个调动在如此恶劣的气候和路况下,需要相当多的时间,于是科涅夫只能下令以连营为规模在少量坦克的支援下,向德军侧翼发动不断地反击,以延缓德军前进速度,以争取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 , i8 C+ }; |' Z, D! B. F 对于德军来说,由于各级指挥官对部队已经失去了控制,应付这样的反击就变得十分困难,德国军官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动性,随手召集起周围不管是那个单位的士兵,来抵挡苏军的攻击,德第11军军长Lieb将军就曾集召集了约2个连的德军,并亲自带领他们反冲锋,从而打退了一次苏军的攻击。 3 d% b* Q- W3 ?& w中午时分,突围的德军来到了Gniloy Tikich河北岸。在这里河宽达30米,水深流急,河水 冰冷刺骨,河上没有任何桥梁。一开始,“维京”师仅剩下的几辆坦克冲下河去,但河水太深,这几辆坦克无一例外地沉入河底。渐渐地河岸边聚集的德军越来越多,他们拥挤在岸边,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耳边传来越来越近的炮声,他们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忽然有人开始向河水跑去,他们跳进河里,开始向对岸游去。一旦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了上去。从古今中外的战史看,在这种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军队是非常容易瓦解的,但在这里德国人特有的纪律挽救了他们,许多德国军官们自发地站了出来维持岸边的秩序, 他们大声鼓励士兵们“坚持住,过河就到家了”在他们的指挥下,德国士兵们开始了渡河,他们有的带着简陋地救生工具,有的互相帮助,会游泳的帮助不会游的,强壮的帮助体弱的,甚至伤员也大多被强壮的士兵抬着游过河去,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河底,至少有数百人淹死。下午德国人在下游某处发现了一段河水较浅的地段,于是许多德国人得以比较容易地从那里渡过河去。 : p, E$ z6 g: Z9 @* D' w$ h 17日1700时,第一批渡河的德军到己方防线,接待他们的德国人对他们的状况感到震惊,那些突围成功的德国军人,衣杉褴缕,他们个个精疲力竭,许多人在突围中或者受了伤,或者被严重冻伤,此外他们丢失了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4-12 15:05
傍晚苏军最后一次封闭了包围圈,仍陷在包围中的包括第二梯队突围的德88,57和389师几乎全部兵力,以及其他德军各个部队各一部分,在原先被包围的57,000德军,在突围 前的战斗中损失了约1万余人,其余德军约有3万人突围成功。“维京”师参加突围的12,000人中,生还者8000人,党卫军Wallonia旅2000人中,只有600人幸存了下来。在突围成功的3万人中,近三分之二需要接受入院治疗。( `3 |* {* b' u( R: B
在包围圈再次合拢以后,苏军并没有立刻进攻,一整夜他们都在对被围德军进行炮击,显然他们在等待天亮,在寒冬的野外待了一天两夜后,包围圈内的德军状态可想而知。当18日白天来临时,苏军开始发动了总攻,最先出动的是第5近卫骑兵军,在二战中,苏联是运用骑兵最成功的国家,苏军总是在地形复杂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的地方投入骑兵,在这里骑兵实际上被当作机械化步兵使用,也就是以马匹代替卡车,真正作战时,苏联骑兵们都是下马作为步兵战斗的,在整个战争中,骑兵骑马冲锋的例子很少。但这次苏联骑兵们得到的是“上马,冲锋!”的命令,对此科涅夫事后回忆到“我派出了骑兵部队,我让他们放手去砍,爱砍多久就砍多久,我们的小伙子把有的举手投降的德国人的手都砍掉了。我曾给过他们一次投降的机会,谁让他们拒绝了呢?”战斗到这时,已经不能称为战斗了,这已经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0 ^3 l; B/ a0 `3 M7 A) A7 d) m战斗结束了,沿着德军突围的路径,德国人尸横遍野。在众多的尸体中,苏军找到了Stemmermann将军的尸体,据说他至死手中仍紧握着一支步枪,他的勇敢赢得了对手的尊敬,科涅夫亲自下令以全副军礼下葬了他。 " v" }8 p. }8 \4 U1 R" T 事后科涅夫来到战场,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惊,他在战后回忆“我在战争中见过数不清的血腥场面,但很少见过在如此小的区域里有那么多德国人的尸体” 在同一地点,一个普通的苏军士兵,第78步兵师的Gabriel Temkin也同样感到震惊,Temkin已经是一个老兵了,他本是波兰犹太人,德国入侵后为了逃避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他和未婚妻逃往苏联(mars注,在战后他得知他和他妻子一家,除了他和他哥哥两对夫妇以外都死于纳粹的大屠杀下),在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随后他经历了被俘,逃脱,再次入伍等经历,在前线他几经出生入死,他自认为已经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感到惊讶了,这次他所在的第78步兵师来到战场时,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后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我一开始就发现有些事不对,但我一时无法知道是什么,我看着我的四周,在我所在的一个盆地周围也许有几千具德国人的尸体,此外田野上到处是被抛弃的坦克,汽车和大炮,甚至还有几架被击落的飞机,但这些情景我以前已经见多了,应该不会引起我的惊奇了。 那么我感觉到不对头的事是什么?最后我才忽然发现那些被打死的德国人竟然个个一丝不挂!这时我身旁的人察觉到了我的惊奇,就告诉我德国人所采取的焦土政策搞的当地居民一无所有,所以现在有许多平民来到战场,剥取战死的德国人身上的衣服。这个说法很快被我自己证实了,我发现一个妇女,披着一件德国军大衣,她一手拿着一把斧子,她的怀里鼓鼓囊囊不知道抱着什么东西,她看见我注视着她,于是她解开大衣,我检查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她怀里竟然是一对被砍下来的大腿,腿上还穿着一双上好的军用皮靴!她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她很喜欢那个被打死的德国军官的靴子,但由于冻的十分结实,她无法把它取下来,她又不想弄坏那双靴子,于是她只能把那个德国军官的两条腿砍下来,希望拿回去化冻以后,能脱下那双靴子!”" Q, t3 d/ g# X9 X0 _, U3 w. B
最后,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损失如下,苏军损失了80,188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4,286人, 受伤55,902人,德国人的损失我只有大致的数字,德第11和42军共有6万余人,在战役中损失约5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约3万人,加上其余德军部队的损失,德军的损失数字很可能也不少于8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将近4万人。我手头没有双方坦克损失的数字,但我估计 双方都至少损失了投入坦克数量的50%以上。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4-12 15:06
在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役结束后,我们来看一下交战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得失,对于苏军来说,齐克赛战役的发动是十分充忙,其准备工作进行得十分草率,为了在战机消失前发动进攻,苏军牺牲了他们一直强调的集中兵力的原则,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人员还是坦克数量,苏军都几乎不占什么优势,更何况苏军原本拿手的欺敌计划,失败得几乎无话可说。但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得也很大,在1943年前的苏联坦克部队通常动作比较笨拙,它们更多的是以本身的“重量”取胜,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苏军坦克部队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的进步,我尤其欣赏第6坦克集团军在突破德军防线时那记干净利落的左钩拳,从制定计划到完成不到24小时,德军的防线因此而瓦解。如果我们更深入来看,就会发现整个苏军的指挥机构也变得更为灵活,苏军开始按战场形势迅速将部队在各个方面军之间进行转换,比如当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德军左翼进行突破时,第6坦克集团军就奉命指挥第104和47军,而当内外包围圈完成,为了加强统一指挥,科涅夫不但指挥原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原第1乌克兰方面军所属的第27集团军也改归他指挥。在我以后将会写的“东线战役”系列中,大家会发现,苏军将越来越经常使用这种指挥方式,这使得苏军的指挥越来越灵活,而部队的反应也越来越快。如果说苏军在这场战役中还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他们的通讯联络尚不够畅通,步兵和机械化部队的配合尚未到完美的境地,这尤其在战役临近结束时,朱可夫将原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往阻截德国援军,他显然低估了包围圈内德军突围的能力,但这还不是最后相当多德军突围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德国援军最后的攻势非常猛烈,如果这些兵力不加强到外层包围圈,也许援兵已经打通了进入包围圈的通道。苏军的问题是部队在经常转换位置时,指挥官对部队的控制能力不足,这使得在最后苏军的反应能力大大降低了,这导致未能及时封闭包围圈,从而未能全部歼灭被围的德军。事后苏军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东线战役中看到苏军是否作出了改进。 4 u5 t/ \3 R a, s6 G 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场战役的失败首先是由于希特勒顽固地要求死守这个突出部,在这里希特勒显然把这个突出部的存在看成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威胁。他本来计划通过这个突出部,割裂苏联2个方面军的联系,并将这里作为发动一个新的反攻的跳板,他显然没能意识到德军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力发动这样的一个攻势,这就意味着在现在齐克赛突出部只能是对德军的一个威胁。 除了希特勒以外,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对这次失败要负什么责任?虽然他确实多次要求希特勒放弃突出部,而他的要求也确实屡次被希特勒拒绝,但作为一支军队的统帅肩负着对军队和祖国的重大责任,他和幼儿园中的小朋友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没有权力因为上级的失职而推卸自己本身应该负担的责任,这也许并不公平,但确实是事实。如果他确实象他在回忆录中那样重视齐克赛突出部,那样确认苏军即将在那里发动攻势,那么有几个情况无法让人得到满意的解释,为什么在那里防御的德军都呈现一线部署,整个防线毫无纵深?为什么他不要求将“维京”师撤出突出部?为什么他不但没有在突出部左翼部署任何装甲部队?要知道第3装甲军还是在战役开始前不久离开这个地区的,而正是这个部队后来不得不返回原地担任解围任务。最后,为什么在战役开始后第5天他才下定解围的决心?在这里我试图解释这些原因,由于德军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后,彻底失去了在东部战场上的主动权,这意味着德军必须也不足的兵力防守一条漫长的战线,而作为进攻的苏军充份享有进攻者的特权,即有权力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为了阻挡苏军,德军必须将他的有限的预备队放在苏军最可能的主攻方向上,而不管曼斯坦因后来怎么说,当时他显然并不认为齐克赛会是苏军的主攻,他很清楚这个地区是德军防线上的一个弱点,但在这里苏军已经连续作战了几个月,其损失已经很大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整补以前,他十分怀疑苏军是否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更何况当时在这里的天气和路况是如此之差,连德国装甲部队都很难运动,俄国人有这个能力吗?正是由于这种想法,他认为在这里的防线至少在比如1-2个月里不用过于担心,他很可能还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说服希特勒放弃突出部,的确以前希特勒也不是没有被说服放弃土地过。这样他疏忽了一些本来不应该被疏忽的事情,当一切都已经明朗以后,曼斯坦因开始全力营救被围的德军,自此以后,德军的表现可圈可点,几乎找不到任何错误,但他们在开局时已经落后太多,以后虽然奋力追赶,也已经于事无补了。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4-12 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