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二战号称沙漠之狐的--艾尔温.隆美尔 [打印本页]

作者: baoyuxuan    时间: 2007-7-26 08:19     标题: 二战号称沙漠之狐的--艾尔温.隆美尔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官,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3 `$ Z) C6 o! s; u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6月15日,英军对他发起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在机动作战中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此役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丘吉尔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在反击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企图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着棋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在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干预下,英军继续进攻。隆美尔后方吃紧,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后撤。1942年1月,隆美尔有组织地将部队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补充后,隆美尔再度发起了进攻,并迅速突破了英军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岁。
$ i. s1 v; n$ m2 }! f) X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换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窿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亚境内。
/ `! E! G# U- e# e1 Z. u7 ~: o5 o/ G% y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多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现象。
- V, J- B$ |3 _  e$ {3 a, a, E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指挥B集团群军司拼命抗击,由于德军装甲预备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盟军又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隆美尔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了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
, n3 Q; H! D1 a1 Q# U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作者: 侠义剑客    时间: 2007-7-30 15:18

一代战神死得太冤,尽管他为纳粹政权殚精竭虑,但仍是我崇拜的一位将军!!!!!!!!!!!!!!!!!!!!!!!!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6 20:54

如果说山本56是个赌徒的话,我看隆美尔就是个投机商,他拥有非常优秀的战术指挥能力,但也缺少战略眼光。他要听从凯塞林的劝告先拿下马尔它岛在攻托布鲁克,也就不会从沙漠之狐变成沙漠之兔了。他最成功的就是在法国战役时立下的功勋,他成为元帅言过其实。我看他也就配指挥一个军而已。。。
作者: sanke    时间: 2007-9-20 19:08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隆美尔是一位战术天才,但却没有战略头脑,另外他很幸运他所面对的是三流的英国人.
作者: julian1984    时间: 2007-10-9 22:47

隆美尔是一个指挥合成集团军的天才,能把装、步、炮、空军结合得完美无缺。指挥风格大胆、狡诈、多变、难循规律,是谁都会很头疼的对手。
/ b6 Y2 o& C. C4 R) Q5 p至于其战略眼光,难以评价。整个二战时期,德国在取得欧洲大陆至霸之后的战略都显得混乱、无理。大概是胜利来得太过迅速、太过突然,在开战之前,他们可能根本没来得及考虑后面的战略。所以,单说隆美尔的战略能力,没有什么依据可言。
作者: 黑豹G    时间: 2007-10-11 01:47

还是坚持我的评价。。。。。。隆美尔最大的本事是把坦克打到个位数然后大呼后勤空军支援不力
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10-11 02:38

特定的时间 特定的地点 特定的环境 造就了特定的小隆~~小胡子当时根本没打非洲的主意~~Y的光头佬求爹告奶的要援军~小胡子就随便叫了个人去敷衍下光头佬~~没想到小隆竟然越打越猛.......结果搞得小胡子增援又不是~不增援也不是~~严重影响德国整体的战略目标~~劳师动众的结果竟然是长了英国佬的士气...........北非这步臭棋实在是意大利拖累德国的又一功绩~~实际上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二战最大的卧底国~意大利~~正事一件没办好~~反倒拖了轴心国的后腿~~简直不知所谓.............另外小隆的名气也有英国佬宣传的意思~~把小隆吹得越神~~英国人自己越长脸啊~~就象中国以前有个XX~说过天下之才共10斗~曹植(当时早已经作古了)占8斗~我占1斗~其余人共分1斗~~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11 11:05

楼上说得很到位啊~~~
& _/ p$ g3 x% ~7 B- p# i3 Y' g6 e$ U5 N0 ]* r; B* @3 F' h+ C1 b
不过个人对隆美尔的战术指挥能力还是相当佩服的,一战中就体现出了非常卓越的能力(虽然对手是可爱的意大利人....),二战闪击法国是最成功的战例,魔鬼师之名实至名归~~3 }2 @7 P4 k0 f, G  M
0 y+ @$ `! B/ _) c% s" H1 G% X0 A
关于北非战场,个人非常赞同阁下的说法,本来同时应对英吉利海峡和俄罗斯平原的两线作战就让德军疲于奔命,让隆美尔去北非的目的无非是让他帮着墨索里尼稳住北非的形势,不让英国人把意大利人全赶下地中海就得了,维持现状即可~~
7 V8 p9 j6 \' f+ g  J. y9 V3 A* ~0 m+ c0 k0 Y
可能是隆美尔的进攻思想已经渗透到骨头里去了,一到北非就大开杀戒,英国人也的确不争气,楞是让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非洲军团打得不知道北在哪儿,既然北非取得了巨大战果,希特勒既不能冒打击全军士气的危险严令隆美尔老实安分地陪可爱的意大利人去享受北非的阳光生活,也不可能亲自扼杀自己一手塑造出来的战神传说,估计小胡子睡觉时是在咬着床板骂娘的,三线作战啊.....
作者: vassiliev    时间: 2007-10-11 12:33

不是英国人不争气,而是前出到昔兰尼加的英国人就像前出到阿拉曼的德国人一样,是在几千公里漫长补给线尽头苟延残喘的强弩之末。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11 17:13

原帖由 vassiliev 于 2007-10-11 12:33 发表 9 s# f3 g/ X2 z, u0 D* g4 m
不是英国人不争气,而是前出到昔兰尼加的英国人就像前出到阿拉曼的德国人一样,是在几千公里漫长补给线尽头苟延残喘的强弩之末。
0 l* I' O& x8 ?
! @+ ]- H% Q, g+ b/ T" M
个人持保留意见哈,一直不怎么喜欢英国佬~~
作者: julian1984    时间: 2007-10-11 21:35

现代英国海军的缔造者、一战前的海军部长费希尔曾经说过:"皇家陆军,是皇家海军射向陆地的一发炮弹。"1 E; S' Y6 _& a$ g- T
这代表了英国军队发展的倾向。重海轻陆。所以,皇家海军和皇家陆军在二战的表现完全两样。
7 [6 c8 U- |- {0 K3 }皇家陆军确实不怎么样,是因为英国历来就不重视。  W  G$ y) n8 h; l  z
2 k+ ]. j( |  r/ m( p8 I2 x& Y
不过,皇家海军依旧是二战中表现最出色的海军之一。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0-11 22:25

如果小胡子有时间水晶球就好了,打毛子之前先把北非的废柴英国人搞掉。40年到41年这一年的时间也差不多了。而且只有一条战线。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12 00:11

关键是先把英伦三岛平了再说,把英国佬的本土炸个寸草不生,我看你在北非还怎么蹦弹~~~$ ?+ }; O' y4 V
. p6 {' e0 w9 S5 n& R+ @+ J
PS:貌似偶有点太狠了.....
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10-12 13:48

当时小胡子真铁了心在非洲下重注的话~~那英国佬也只能闻风而逃~~一直打到中东得到无限的石油~~可惜小胡子一心都在巴巴罗萨~~哎~~~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12 15:01     标题: 怀念

斯人已逝,怀念不已!附上图片,犹感音容依旧!
( A" K" |! N$ x5 x) x+ Y( g/ a' A5 T! Y8 E. x; A  k* {" U
[ 本帖最后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12 15:05 编辑 ]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7-10-12 16:46

原帖由 starlh 于 2007-10-12 13:48 发表 / Y0 f- o4 J$ t$ p7 ~. j' b8 ~# q
当时小胡子真铁了心在非洲下重注的话~~那英国佬也只能闻风而逃~~一直打到中东得到无限的石油~~可惜小胡子一心都在巴巴罗萨~~哎~~~
0 o) J7 T* G7 V/ P( \狠心下血本又如何?北非的根本在于地中海的控制权。这方面唯一能指望的是意大利海军而不是德国的潜艇。北非英军的后勤保障以及兵源主要依赖印度、澳洲。这个方向上德国人无能为力日本人又指望不上。而德国人的地中海补给线就在皇家海军的控制下。怎么打?4 P+ a/ V4 E" ]
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战争初期拉西班牙下水,控制直布罗陀把英国人赶出地中海,可惜轴心国自己的明争暗斗让西班牙人保持了中立。
7 C8 Y* |* z9 `+ X8 _& I* T另一方面,中东的石油说起来很美好,可惜,在能用得上之前德国人要考虑的是怎么供应意大利海军的需要,如果真的豪赌北非,估计最后德国人会把希特勒捆了送给丘吉尔换面包的。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7-10-12 16:48

原帖由 <i>半日光辉</i> 于 2007-10-11 22:25 发表 <a href="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4419&ptid=5211"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s4 I8 ]) `& C  S
如果小胡子有时间水晶球就好了,打毛子之前先把北非的废柴英国人搞掉。40年到41年这一年的时间也差不多了。而且只有一条战线。
<br />
% B9 L  E$ r0 ^$ a) E时间水晶球没用,泡菜需要的是能变出无限物资装备的作弊器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12 16:52

听说隆美尔同学是个很有表现欲的家伙,尤其喜欢叫随从带上摄影机和照相机跟着跑,以便随时记录自己的言行~~
5 Y% ?7 d! Y+ [& y) a  H# z% O* A0 _
从这方面来说,这老哥们倒是蛮现代的嘛~~~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2 21:46

原帖由 starlh 于 2007-10-12 13:48 发表 # j# l# @- g) I- C; w9 p: k. W
当时小胡子真铁了心在非洲下重注的话~~那英国佬也只能闻风而逃~~一直打到中东得到无限的石油~~可惜小胡子一心都在巴巴罗萨~~哎~~~
2 J# f' e" w" K& u中东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基本在战后,从石油上说中东的意义还不如罗马尼亚,油井设施的破坏和重建所需完全不成比例,数周的破坏工作就足以让油田在整个战争中完全无用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2 21:54

原帖由 luckpanzer 于 2007-10-12 16:46 发表
% P# q5 G" [, Z/ U/ z* y) _/ o2 a6 X$ _0 W  C
狠心下血本又如何?北非的根本在于地中海的控制权。这方面唯一能指望的是意大利海军而不是德国的潜艇。北非英军的后勤保障以及兵源主要依赖印度、澳洲。这个方向上德国人无能为力日本人又指望不上。而德国人的地中 ...
由于轴心的威胁,历史上北非英军的补给主要通过绕行非洲获得,直布的意义相当有限
作者: whsh337    时间: 2007-10-14 11:45

在坦克刚开始成为战场主力军时,应运的坦克战法还没有及时跟上,隆美尔只不过开创了坦克大兵团作战的先进理论,所以他还是伟大的!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7-10-15 09:56

原帖由 xuanyuan 于 2007-10-12 21:54 发表
1 E! r# N2 _: V由于轴心的威胁,历史上北非英军的补给主要通过绕行非洲获得,直布的意义相当有限
4 a  q* _9 U& z
直布罗陀的意义在于西班牙的立场,以及对地中海皇家海军行动的限制。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5 20:17

原帖由 luckpanzer 于 2007-10-15 09:56 发表 / i5 p* n5 }" G% P& Z

! L3 X) o; f, Q9 P* L$ H直布罗陀的意义在于西班牙的立场,以及对地中海皇家海军行动的限制。
  S1 ~5 }5 _8 L' {' a/ Y5 \直布若无重要意义,西班牙的立场有多大价值?  i' D. ]( d5 @8 {0 Y' `
限制皇家海军的紧急增援能力离驱逐其出地中海还差的很远
作者: jnzx    时间: 2007-10-16 08:15

其实直布罗托的意义远不如马尔它,它才是真正的"地中海的钥匙".如果德国能控制马耳它,那么仅凭德国岸基航空兵就足以控制地中海的制海权了.至少是埃及以西的大半个地中海制海权.英国也根本不可能利用直布罗托运送兵员和补给了.甚至不仅仅是直布罗托,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都大打折扣了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7-10-16 10:11

直布罗陀是西班牙人永远的痛,希特勒能帮助西班牙拿回直布罗陀,再配合以欧洲非洲重新的利益分配足够拉西班牙入伙了。西班牙的加入意味着更多的补给线路的选择,更多的港口基地的支撑。
( `0 d  P( h& [" k% K) [  L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整个地中海的、北非的态势就完全改变,英国的处境会更加困难。善用这一态势,把北非从此要战场变成主要战场,在东线开始之前控制北非形成对苏联的侧翼的威胁。
作者: jnzx    时间: 2007-10-16 10:19

问题关键还是石油.从侧翼威胁苏联的确有效,但效果太慢,远不如直接从东欧平原进行直接打击来得迅速.如果德国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说,有足够的油田的话,那么的确可以采用大迂回的战略.但问题是,仅仅依靠一个普洛耶斯帝油田,德国的战争机器撑不了那么久的,很可能迂回战略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德国的工业和军队就因为缺乏石油而崩溃了.
作者: jnzx    时间: 2007-10-16 10:26

希特勒曾经说过,德国的将领们往往对军事经济学一窍不通.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当历史发展到机械化战争的时代.战略其实就开始受到经济方面的很大限制的.德国的全部威力就建立在高机动的职业军队之上,或者更简单的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个摩托化引擎和能够让它们动起来的油料之上,如果缺乏这些东西,如果没有足够的石油,那么精锐的德国军队实质就丧失了她最大的威力,就等于零,什么也不是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6 20:25

原帖由 luckpanzer 于 2007-10-16 10:11 发表
+ t; J+ ?) V8 N; Z3 H直布罗陀是西班牙人永远的痛,希特勒能帮助西班牙拿回直布罗陀,再配合以欧洲非洲重新的利益分配足够拉西班牙入伙了。西班牙的加入意味着更多的补给线路的选择,更多的港口基地的支撑。
/ }$ g1 c! s4 s*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整个 ...
1 h# J5 r% U+ ?( c3 n: G1 \9 r
北非战场在后勤补给上关键问题出在地中海南岸,一方面意大利人拼死运过海的物资大量囤积在的黎波里,另一方面前线却需要靠抢夺战利品才能勉强运转,不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在北岸寻找再多的港口都是无意义的,更不用说这些港口比现有的港口更加偏远
' {1 K% n  o5 P5 V3 F/ l# d0 S若是有吞并整个北非加中东,翻越高加索山去威胁苏联侧翼能力,何不直接用在正面战场上,后者显然比前者效率高的多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17 17:22

占领北非不是为了从侧翼威胁苏联~~
+ n. M* [, D4 n6 ?& W$ j- L, d2 F/ A. \+ u( K9 |5 @
控制北非后,可以截断地中海到东方的航线,并可以与日本两路夹击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
% \. s% z2 V- V+ B" l+ V" ^7 O4 w5 q3 j
如果推迟巴巴罗萨计划的时间,一面对英国本土持续施加压力,并寻找强渡英吉利海峡的机会,同时在北非重拳打击,德国人是有机会的,但既然已经把苏联这头巨熊扯了进来,隆美尔在北非的猛烈攻势就有点不识时务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7 20:53

印度在苏伊士以东大概3000公里的地方,中间决大部分地区比北非主要战场的交通条件糟糕的多5 m. {% e) u% e
拜大清洗余威和换装整备的福,BBLS苏军的战力已经被调整到了空前绝后的恐怖程度
. F. z3 z7 A- {制订强渡到英国计划的人一定会被作为英国间谍而枪毙的/ U* D! Q) h! t3 T4 E/ U1 i' K% }( e
3 ~  z8 P- [) ]! E7 h+ k
[ 本帖最后由 xuanyuan 于 2007-10-17 20:54 编辑 ]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18 00:22

夹击印度的确是比较理想化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诸多问题~~
& H6 ?, P; W# m
6 V# |( K* C5 c5 ]4 D& U但对于英伦三岛,德国人并非没有机会,关键在于空军,英吉利海峡并不是什么大洋面,如果德国空军的作战效能提高一点,封锁海峡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把英国本土都炸得面目全非,何况是拿陆基飞机对付舰基飞机和军舰~~, t' ?3 B* x, ^1 p8 U* D; E

" {+ P3 f; }; O" I" k1 |先集中力量对付英国的雷达站,然后对重点目标实施集中轰炸,消耗英国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取得空中优势后以陆基航空兵覆盖海峡,只要英国海军的舰队敢开进这片并不怎么宽敞的海域就以优势空中兵力送他们去喂鱼,把英吉利海峡变成铁底海峡~~!!!4 W/ J  `# \, P  M8 c% n
  `( n( H4 c& R6 R* e9 y, [
只要空军得力,登陆英国本土并不是梦想~~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8 21:09

海狮计划的失败不在于没有海峡制空,事实上不列颠空战初期皇家空军就放弃了海峡制空,但德国人很清楚仅仅这样还不够,必须彻底消灭皇家空军,登陆才能进行,因为对方即使实力有限,无法保证长时间的制空,但只要在登陆发生时全力突击海峡地区,也足以干扰德国空军,使其无法同时完成争夺制空、支援登陆、驱逐皇家海军的三项任务,更无从谈起后期保证物资运输
& S% j4 Y& S) B2 h- S/ m* m0 i
: ?6 d: c: V( G+ ]! l& G在不列颠空战最紧张的时刻,在英格兰南部制空几乎丧失的情况下,皇家空军依然保留一个战斗机大队在德国人鞭长莫及的苏格兰地区未参战,为的就是在以防这个万一,从40年底的形势看,德国是无法完成登陆的准备的
9 G1 ?1 M. ~6 o6 i9 M/ U3 _) a0 X. H0 C' O2 v6 o! F
往后推,41年3月租借法案通过,6月BBLS,12月美国参战,登陆英国也许真的是个梦想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19 10:02

你说的是历史进程,而历史上德国确实没有完成登陆,现在讨论登陆的可能性,自然不能完全按历史的进度,德国空军在英国战役上犯了很多错误,如果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作战方针,再加上完全战斗机的性能,打垮皇家空军并不是什么无法完成的任务~~~
作者: jnzx    时间: 2007-10-19 11:18

很难,BF109的腿太短了,根本到不了英国北部,其他性能再强也白搭.
作者: hyyy    时间: 2007-10-19 12:07

英国空军是有几次到了危急的地步,但靠德国空军想彻底消灭皇家空军是很难的,不要忘了,英国的背后还有怪力国家,美国.世界一流的航空大国,战机的质量比独国的强多了.
作者: hyyy    时间: 2007-10-19 12:07

bf109那可怜的航程,持续作战能力太差.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9 12:16

了解历史进程中导致德国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才可能有针对的提出假设,抛弃这些基础的条件,再多的奇思妙想都是无本之木,没有实际意义
% X. j! }: [8 n
& ~. f5 [) l! u- R不列垫空战的历史进程至少说明了三个基本事实
  E  C0 u: z7 \7 [& X& d
) K# y% x- \2 Z% C1,要登陆就彻底消灭皇家空军,仅仅夺取局部制空和驱逐是不行的,这是双方的共识3 K1 M3 b: `7 w/ @' R2 |
2,皇家空军愿意以丧失南部制空为代价,保留反击登陆的力量在北方,而德国对此无能为力" _$ t; u/ k4 T: E! x  m2 Z9 B9 W$ U
3,可以用于登陆准备的时间太短,依靠战略调整改变条件的做法无法实现
3 L) [+ m5 J% k; q# K$ H6 M+ }
8 ^, b! d: q, F这三个基本事实是德国人单方面的战术调整或者优化无法改变的,登陆英国自然只能是个梦想
作者: reninhat    时间: 2007-10-19 12:31

在HOI2里,如果不是通过空降搞奇袭。; o( \* F" S5 B& K
我一般都会在BBLS之后,集中全部空军把英国南部炸上半年,炸的寸草不生。
- e) n9 H2 N# m! H; ]1 e3 N! F. J才去登陆,否则被RN抓住登陆舰队,就惨了。
作者: jnzx    时间: 2007-10-19 12:51

在HOI2里,只要出几队海轰,制海权好拿的很
作者: 白色方案    时间: 2007-10-19 13:36

建议大家读一下<<隆美尔战时文件>>,<<隆美传>>......几部书籍,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7-10-19 14:10

原帖由 xuanyuan 于 2007-10-16 20:25 发表   Q1 D% a) v( u7 @( `  X8 w* w

  u5 {4 ?! s+ ^4 f+ i+ N% q. ^北非战场在后勤补给上关键问题出在地中海南岸,一方面意大利人拼死运过海的物资大量囤积在的黎波里,另一方面前线却需要靠抢夺战利品才能勉强运转,不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在北岸寻找再多的港口都是无意义的,更不用 ...
( k2 L6 h& N$ q6 v
这就是主次的区别,如果泡菜一早打定主意提升北非战场的重要程度,这种局面很难会在现实中出现。另一方面,北非战场的局势对中东的政治格局同样有影响,如果伊朗、土耳其这些国家倒向轴心国方面(可能性似乎很大),对苏联来说影响很大,除了一条重要补给线的掐断,日苏关系也会产生变化。最终苏联获得西方援助只能依赖最危险的北极航线。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19 20:12

在北非局势最紧张的41年,伊拉克试图倒向轴心,结果被迅速消灭,伊朗则正好因为阻止盟军过境而被英俄瓜分,指望这些政权能帮轴心什么大忙无疑是不现实的
# m. L; |# i8 Z) [至于土耳其,在德军攻击到高加索山脉的时候,他们依然选择保持中立8 `$ _5 K( R7 e, x
对苏援助最大的线路为北太平洋航线,大约4成多的物资通过那里运输,超过北大西洋和伊朗的总和
% x3 l( i9 G+ f, c  }1 L几乎在意大利失败的同时,非洲军就正式组建了,而6月德国就要发动BBLS,即使加大投入非洲战场在BBLS之前取得决定性结果也是不大可能的,而之后的任何大规模的投入都必然导致德国距离胜利越来越远,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鸡肋,不救固然不行,得之又无重要意义; e2 j) u' }! j! v* k. R% R/ k" {. Y
事实证明,意大利不参战是对轴心最好支持
作者: 征服者威廉    时间: 2007-10-20 16:59

原帖由 xuanyuan 于 2007-10-19 20:12 发表 ) }& E/ C. N% f+ N! L/ v
事实证明,意大利不参战是对轴心最好支持
4 ^" R3 S1 }' e1 F
意大利保持中立,泡菜也不会放心的。) q- R2 R; t6 m$ }; O( E: b3 }2 W
万一像一战那样突然倒像盟国一方,500架B-17部署到福贾基地。嘿嘿,那普罗耶什蒂的油田、巴伐利亚的飞机工厂、法国南部的海岸线……统统都不安全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10-20 19:23

原帖由 征服者威廉 于 2007-10-20 16:59 发表
) |9 X0 ^. h; e; H' S! e# `% G/ D5 }1 C7 w4 H
意大利保持中立,泡菜也不会放心的。  o/ D. B4 }0 X8 D! M$ `! U0 x% ~# e
万一像一战那样突然倒像盟国一方,500架B-17部署到福贾基地。嘿嘿,那普罗耶什蒂的油田、巴伐利亚的飞机工厂、法国南部的海岸线……统统都不安全了
  i) X8 |6 g3 f+ l
法国被闪,英国退回本土,半个欧洲被德国占领,这样的开局下的意大利倒戈的影响,不会比43年9月差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3 13:26

意大利人,可笑又可怜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保持中立,无异于在危急关头德国凭空得到20个满员师;
/ |9 U8 U& s: X3 r                                                                      意大利人倒向同盟国,德国只需要10个步兵师就能解决它;
. A5 B- U. d- l" `                                                                      意大利人倒向轴心国,希特勒需要派40个德国师为它保驾护航。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25 11:08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3 13:26 发表 9 Z  R0 M" Z( c& O& Q2 R
意大利人,可笑又可怜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保持中立,无异于在危急关头德国凭空得到20个满员师;
/ D! S. h0 p! f$ a                                                                      意大利人倒向同盟国,德国只需要10个步 ...
# z" D$ i, D  {6 `- x) h
/ O5 |, m/ J# |$ @/ {/ \# v( E意大利军队在网上的名声由此帖充分地体现了呀~~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5 12:13

恨铁不成钢啊!* O3 q+ p" @7 ^

  i, @1 b: p5 I  [5 m% r顺便问一下,把意大利换下,换上西班牙,结果如何?欢迎讨论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26 09:13

西班牙刚结束内战,国力有问题,贸然参战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作者: vassiliev    时间: 2007-10-27 14:16

不要嘲笑意大利人,很多时候,意大利军队成了德国人推诿失败责任的牺牲品。; z  F# i2 K* l" \3 P+ W  Q4 k- Q
& z% d3 {0 z' x% B0 K2 z
说到用西班牙代替意大利,为什么不去翻翻两国海军的兵力对比表?最好再翻翻两国可动用的商船总吨位,看看西班牙有没有足够的海运和护航力量让非洲军不致饿死。
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10-27 14:33

想起了个经典的广告~~杰士邦还是杜蕾斯的~~画面就是小胡子和光头~~下面一句广告词~~要是他们的父母使用了保险套,那么...................
( }  H2 K/ u8 D6 a# W; j
' P+ U* |9 z) z/ p. Z真是无比经典~~~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27 17:44

北非战役的后勤瓶颈在突尼斯的码头,而不是地中海上,如果非洲军能解决的黎波里到埃及运输问题,非洲军才可能跟数倍于己的英军抗衡。说起来突尼斯到托布鲁克最便捷的运输工具还是海轮,估计因为无法充分保证制空制海权,意大利人拒绝继续在海上冒险。* P7 U$ S% t* F; |8 g. g& o% A+ s

  Y7 S* |" h$ ?/ T, L. F* x$ u: F6 m西班牙属于弱国,连完整的军队和后勤保障都没有,唯一的作用是入侵直布罗陀,联通法国、西班牙、直布罗陀、北非、突尼斯这样一条漫长的“陆上”补给线。不过光是突尼斯到埃及的运输线,非洲军都无力保障,更不用提这条跟“达喀尔拉力赛”那么长的东东...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27 23:34

恩~~指望西班牙参战能带来对德国更大的支持是不现实的,西班牙如果真的参战,最大的作用无非是封锁直布罗陀,造成英国一定程度的麻烦而已~~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8 13:53

西班牙的用途主要是在对英国本土作战上,非洲大陆对希特勒德国来说是块明显的“鸡肋”,只是墨索里尼想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的虚荣心在作祟罢了!
作者: vassiliev    时间: 2007-11-9 15:30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7-10-27 17:44 发表 - }4 C- L, S; i* y! p! n
北非战役的后勤瓶颈在突尼斯的码头,而不是地中海上,如果非洲军能解决的黎波里到埃及运输问题,非洲军才可能跟数倍于己的英军抗衡。说起来突尼斯到托布鲁克最便捷的运输工具还是海轮,估计因为无法充分保证制空制海 ...
/ ?# S: A+ w$ J1 M4 s% l非洲的瓶颈不在,或者说不主要在码头上。
' b8 B* u4 B$ ^9 m$ h4 g& k8 _/ ^# G$ W
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码头到战场漫长的陆路,在开放了突尼斯和比赛大两个港口以后,码头的总吞吐量是够的。非洲军后勤的大麻烦来自于陆上运输的漫长距离远远超出非洲军辎重车队的运输能力。
作者: vassiliev    时间: 2007-11-9 15:54

隆美尔在非洲的战斗是典型的战术胜利战略失败。  N; R; C( u  ?# n
7 E* B2 B* d5 [4 h5 C: G0 @
德国唯一现实的非洲战略就是以最小损耗守住利比亚——事实上这也并不难,毕竟陆路运输困难是双方的,英国人每次进攻同样也被补给匮乏(不是物资不够,而是运力不足运不到前线)折腾得够呛,这也是隆美尔多次防御战以少胜多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隆美尔从来就不把德国的非洲战略安排放在眼里,在几次战术胜利的鼓舞下试图征服埃及——可这个梦呓在没有获得东地中海制海权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德国有限的装甲兵航空兵实力,有限的燃料,意大利海军有限的护航兵力和商船队就在这一次次徒劳的企图中被白白的挥霍,直到美英在法属北非的登陆和阿拉曼会战的失败的彻底打破隆美尔的白日梦。
9 w( f: E/ M4 g% v2 k8 d6 N9 u, u8 d" M5 |/ o4 U8 |# }7 d" y# u
[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11-9 16:00 编辑 ]
作者: hongqi315    时间: 2007-11-9 19:29

倒不是梦,,关键马耳他不打下来..盟军航空航海学校成立了..
作者: simonnavy    时间: 2008-5-4 22:54

領導者高明之處不在於親自下場,而是帶領部下打勝仗, 事後諸葛定人生死功過, 戒之戒之 ,,,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8-5-13 17:09

原帖由 simonnavy 于 2008-5-4 22:54 发表 領導者高明之處不在於親自下場,而是帶領部下打勝仗, 事後諸葛定人生死功過, 戒之戒之 ,,,
, n" ^/ k; }) {' z" r& f; n0 o0 M8 V# a" H7 i

$ x4 ]- d7 Z) M1 u( S6 ?7 q: T当官的不下场,有谁会用命去拼呢?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