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日本重型巡洋舰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百日祈祷    时间: 2007-8-21 19:39     标题: 日本重型巡洋舰介绍

最上级重型巡洋舰

最上级共建四艘:最上、三隈、铃谷、熊野。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是为了限制华盛顿条约中未涉及的舰种而签订的,规定所有签约国建造的重型巡洋舰排水量不能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203mm。而最上级刚建造的时候就达到13,400吨,同一时期进行了现代化改装的某些日本巡洋舰排水量甚至超过这个数字,所以别国海军观察家自然对最上级的建造目的很表示怀疑。最上号1935年7月28日于吴县军港竣工,三隈号1935年8月29日于三菱长崎竣工,铃谷号1937年10月31日于横须贺竣工,熊野号1937年10月31日于神户川崎竣工。

  1933年的日本海军已拥有古鹰、妙高、高雄三级共12艘重巡洋舰,由于海军舰艇比例的限制,不能再建造重巡洋舰。因此日本人玩了个花招,仅安装5座三联装6英寸(152mm)主炮,冒充防空型轻巡洋舰。实际上在设计中即考虑到换装8英寸炮塔的需要,预留了空间。但即使是增加了相当的排水量,最上级携带的武器还是太多了。最上号在试航中发现若所有主炮同时发射,会对舰侧焊接的部分产生过大的冲击力,从而影响到舰身强度。1935年建成的最上号和三隈号在试航后作了修改,后两艘则在下水前即修正了设计,因此最上级可以细分成最上级和铃谷级。1937年期间,四舰一起接受改造,换装5座双联装8英寸主炮,并可搭载三架水上侦察机,一跃成为火力惊人的重型巡洋舰。

  开战前,四艘最上级重巡洋舰编为第7战队,被派到南遣舰队协助进攻马来亚。1942年2月25日,第7战队奉命掩护进攻爪哇的西路登陆部队。28日晚间,遭遇了刚在爪哇海战中被重创准备逃往澳大利亚的美国重巡洋舰“豪斯顿”号及澳大利亚轻巡洋舰“珀思”号。两艘盟军战舰全力奋战,但根本不是最上级的对手,凶狠的火力和航程极大的93式“长矛”鱼雷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三隈”号向“豪斯顿”号发射的鱼雷有八枚跑偏了,一直窜到孔雀湾的日本运输舰群里,把四艘运输舰送入海底,包括第16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所乘坐的“龙城丸”在内。今村被迫跳入海里游水上岸,后来第5驱逐舰战队的司令吉川周吉中佐奉命去向今村道歉,但今村的参谋长让他不要吭声,因为今村以为是“豪斯顿”号发射的鱼雷让他遭了这场落水之灾。直到今天,双方的正式记录中仍然记载这枚鱼雷系“豪斯顿”号所发。此后,第7战队参加了安达曼群岛和缅甸攻略作战以及孟加拉湾上的作战。

  第7战队又参加了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4日,机动部队的四艘航空母舰均被美军战机击沉或正在燃烧,第7战队奉令于夜里炮击中途岛。接到命令时,它们距离中途岛还相当远,即使以32节的最高航速前进,也无法在6月5日拂晓前到达炮击地点。山本的参谋直到深夜才发现这个错误并通知战队司令粟田健男返航。第7战队急转弯取西北航向,不久,先头舰“熊野”在右舷发现一艘潜艇,立刻发出转向命令,但排在最后的“最上”号未收到该命令,结果高速撞上前方的姐妹舰“三隈”号,“最上”号的舰首被部分撞掉,航速降到12节。粟田令三隈号及“荒潮”、“朝潮”三艘驱逐舰掩护“最上”号撤退。6月5日,从中途岛起飞的12架B-17及12架俯冲轰炸机攻击了这四艘军舰,俯冲轰炸机队长R·E·费雷明上尉在被日舰炮火击中后,英勇地驾机撞击“三隈”号的后炮塔(如右图),大火引起机舱里的汽油爆炸,机舱水兵全部死亡。6月6日,蹒跚逃离的四舰遭到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追击,“三隈”号中十余枚炸弹沉没,“最上”号虽然也中了六枚炸弹,却最终挣扎着回到本土。“三隈”号是第一艘被击沉的重巡洋舰,“最上”号也在本土修理了大半年,并拆除了后部炮塔改装成航空巡洋舰,搭载11架水上侦察机。

  瓜岛争夺战中,残存的最上级战舰再披战甲,为联合舰队鞍前马后奋力拼杀。11月13日晚间,“铃谷”号和“熊野”号驶抵瓜岛的隆格角海域,起飞水上飞机投下照明弹后随即开始炮击,共发射203mm炮弹989发。击毁美军轰炸机1架、战斗机17架,击伤战斗机32架,并将跑道炸得弹痕累累。但203毫米炮弹对机场跑道的损坏远没有战列舰的356毫米炮弹严重,经过海军修建大队的通宵努力工作,跑道上的弹坑基本被填平,黎明前又可以起飞飞机。第二天白天,美军对日本舰队发动了数十次猛烈的空袭,重创日本舰队。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联合舰队不再轻易出动重巡洋舰与美军作战,多半执行运输及护航任务。

  1944年6月,联合舰队全力投入马里亚纳大海战,此次海战还是以日本的大败告终。  

  1944年10月,世界上最后的大海战在菲律宾莱特倒海域展开。最上号和海军最老旧的两艘战列舰——山城和扶桑一起被编入西村指挥的水面战队,奉命突入苏里高海峡。25日凌晨,炮战和鱼雷战开始,日本舰队被打得一塌糊涂,仅驱逐舰“时雨”逃离。倒霉的“最上”号中了无数美国战列舰的大口径炮弹后,正副舰长均被击毙,由炮长代替指挥。这时遇上紧跟着突入该海峡的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第二进击舰队。旗舰“那智”号发射鱼雷后,准备躲到“最上”号的火光后,但是在驶近该舰后,发现其还以8海里的时速前进。“那智”被浑身是火的“最上”号迎面撞上,这次是“那智”的左面舰首被撞掉一部分,最高速度降为20节。第二天,一群美国“复仇者”式飞机发现了掉队的“最上”,命中一枚炸弹,由驱逐舰“曙”号发射鱼雷击沉。“最上”号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两次撞舰的战舰,可谓是倒霉透顶。

  “铃谷”和“熊野”号被编入粟田健男海军中将指挥的第一进击舰队,准备从北面的圣贝纳迪诺海峡突入。25日早晨,遭遇一支为莱特的两栖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的辅助力量——“塔菲三号”。“塔菲三号”仅包括6艘护卫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和4艘比驱逐舰还小的护航驱逐舰。但在美舰队和飞机的联合打击下,日军遭到重创。“铃谷”号被美机重创,严重损毁后,由驱逐舰善后。“熊野”号遭美舰“琼斯敦”号鱼雷攻击,命中一条并严重受损,退出了战斗。

  1944年11月25日,“熊野”号在科隆湾遭到美机猛烈攻击而沉没。至此,曾经威风一时的最上级战舰全部从海面消失。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13,440吨(标准)  

  主炮 五座双联装8英寸(203mm)主炮  

  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  

  高炮 50座25mm高炮,12座火箭发射筒(1944年)  

  设计航速 35节  

  舰员 850人  

1935年的“最上”号,此时服役其间(满员),舰上有架水上侦察机,副炮两边各少装了一座
[attach]1733[/attach]

1939年1月5日在吴省军港停泊的“铃谷”号
[attach]1734[/attach]

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攻击机攻击后的“三隈”号。水上飞机停发区被炸弹命中,引爆了舰上的待发的鱼雷。此时舰员已经撤完,相片是由美军飞机拍摄的
[attach]1735[/attach]

拍摄于1937年10月31日的“熊野”号
[attach]173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百日祈祷 于 2007-8-21 19:41 编辑 ]
作者: 百日祈祷    时间: 2007-8-21 19:40

高雄级重型巡洋舰

高雄级共四艘:高雄、爱宕(音dang)、鸟海、摩耶,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刚下水不久的新战舰。高雄级和妙高级的设计相当类似,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把他们分辨出来,因为高雄级的水上飞机弹射器设置在舰身中部,所以起吊机指向前方,而妙高级相反。

  高雄级厚重高大的舰桥使他们看起来有点象战列舰,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巡洋舰。总的来说,高雄级的设计相当成功,速度快、装甲重、火力狠。主炮为10门8英寸炮,而战前大部分英美重巡洋舰都没有这么多大口径的主炮。但第三号炮塔因指向舰桥方向而无法向前方射击。高雄级还装备有16枚24英寸鱼雷,在夜战中很有优势。

  高雄号1932年5月31日完工于吴县造船厂,1938年进行改装;爱宕号1932年3月30日完工于吴县造船厂,1939年4月9日完成改装;鸟海号1932年6月30日完工于三菱长崎造船厂;摩耶号1932年6月30日完工于神户川崎造船厂。

  开战前,高雄级四舰编为第4战队。战争爆发后,第4战队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日南遣舰队的舰船航速低,火力弱,故把“鸟海”号临时编为第一南遣舰队的旗舰;“摩耶”号和第5战队被派到第3舰队协助进攻菲律宾;剩下的“高雄”号和“爱宕”号则与高速战列舰“金刚”号及“榛名”号一起在后方待命。本打算用来对付英国远东舰队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不过这两条巨舰都被西贡航空队的飞机击沉。

  1942年8月,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开始反击。8月8日晚,三川军一海军中将以“鸟海”为旗舰,率领6艘轻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一起侵入瓜岛海域,在萨沃岛附近重创美国舰队,“鸟海”号的海图室中炮弹一发,炸死了里面的全部参谋。此后,联合舰队大举增兵,高雄级四舰全部投入瓜岛周边海战。11月14日,“高雄”和“爱宕”被编入近藤信竹海军中将率领的夜间炮击编队,和前两天刚从海战中逃脱“雾岛”号战列舰一起作为炮击主力,此外还有2艘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他们的对手是两艘装备406mm主炮的美国战列舰和4艘驱逐舰。兵力和战术素养上,日军均占优势,三条大舰集中火力击伤了“南达科它”号,而一直隐蔽在暗处的“华盛顿”号在“雾岛”号打开探照灯后,凭借雷达帮助准确命中“雾岛”号数十弹,“高雄”和“爱宕”也挨了数发127mm炮弹。因害怕天亮后遭到美机攻击,“雾岛”号转移了舰员并自沉。此战使联合舰队从此失去夜间炮击机场的信心。

  1943年11月5日,“高雄”、“摩耶”二舰于拉包尔遭到空袭,“高雄”号被轻创,随即修复,“摩耶”号中度受创,返回日本修理,1944年4月9日完成改装,拆除第三号主炮塔,装上127mm高射炮和25mm机枪,并加装了电子设备。

  1944年6月,四舰一同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无作为。  

  1944年10月,一同加入粟田健南海军中将的第一进击舰队。23日早晨,遭到两艘美国潜艇“飞鱼”号和“鲦鱼”号的攻击,凑巧的是倒霉竟然刚好是三艘高雄级巡洋舰。“摩耶”号被命中四枚鱼雷,当场解体;“高雄”号被重创,由长波、朝霜两艘驱逐舰护送返回汶莱;粟田的旗舰“爱宕”号也被命中四枚鱼雷沉没。粟田本人跳海逃生,据说这一事件令他本来好了大半的登革热病更加重了,也从而影响了他后来的决断。2天后,双方在萨马岛海域交战,仅存的“鸟海”号遭到6架美机和“琼斯敦”号驱逐舰的攻击,大损脱队,由日本驱逐舰“籐波”予以击沉。

  1945年7月31日,停泊在新加坡的“高雄”号又遭到英国袖珍潜艇“XE3号”的攻击,到日本投降时仍未修复。战后担任通讯、修理母舰。1946年10月29日,由英军拖曳航至马六甲海峡自沉。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15,781吨  

  主炮 五座双联装8英寸(203mm)主炮  

  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  

  高炮 66座25mm高炮,16座火箭发射筒  

  设计航速 34节  

  舰员 773人  

高速行驶的“高雄”号,照片是1939年拍摄的
[attach]1737[/attach]

一幅联合舰队集结的图片,4艘“高雄”级重型巡洋舰,最前是“摩耶”,接着是“爱宕”、“鸟海”、“高雄”最后是长良级轻型巡洋舰。左上角是“五十铃”、“名取”和“天龙”号轻型巡洋舰。
[attach]1738[/attach]
作者: 百日祈祷    时间: 2007-8-21 19:42

利根级重型巡洋舰

利根级为大战前日本建成的最后一级重巡洋舰,大战中或许因为资源不足,日本没有建成新的重巡洋舰,所以利根级也是日本最后的重巡洋舰。首舰利根号于1938年11月20日,第二艘筑磨号于1939年5月20日均完工于三菱长崎造船厂。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是他们日本在战争前造得最好的重巡洋舰,也有人说是后来设计的伊吹号,伊吹号原为最上级第五艘,改良了最上级的某些缺陷,1943年末改为轻型航空母舰,日本投降时仅完成80%。

  为增强火力,日本人在利根级上尽量增加了主炮的数量,其主炮排列方式很奇特,四座双联装八英寸主炮全部在舰桥的前方,只有前两座的炮塔对着前方,令两座指向舰桥方向。船尾没有安装主炮塔,代之以防空高炮和水上飞机甲板。利根级可携带五架零式水上侦察机,而一般的日本重型巡洋舰最多只能搭载三架,因此更适合作为航母舰队的侦察舰。在战争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利根级也是编入到特混航母编队。当时的水上飞机没有机库,飞机只能固定在弹射器上,战斗中很容易被击中起火。瓜岛战役的埃斯佩兰斯角海战中美军舰队的巡洋舰海伦纳号就因为害怕在海战中侦察机中弹起火而过早将其丢入大海,对后来海战造成一定影响。

  开战后,两艘利根级重巡洋舰组成第8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护航舰,负责舰队的防空、反潜和侦察。自空袭珍珠港以来就在一起行动,转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途岛海战中,因利根号上一架水上侦察机起飞延迟了半小时而造成机动舰队航空母舰的覆灭。

  此后第8战队仍担任新组成的机动部队护航舰,参加了圣克鲁斯群岛海战。10月26日,筑磨号遭到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的攻击,中三颗炸弹而返回大修。

  1943年中,利根级两舰大半时间待在特鲁克的基地,直到1944年2月17日特鲁克被美机袭击前,后撤到帛琉群岛。  

  1944年6月,伴随第一进击舰队参加马里亚纳大海战,再度惨败而归。

  1944年10月,加入粟田健南的炮击部队,参加莱特湾海战。在萨马尔岛外海炮击美国护航航空母舰舰群时,遭到美舰和美机的猛烈抵抗,利根负伤返回本土,到战争结束仍未修复;筑磨号因受伤过重,沉没于萨马尔岛附近海域。

  1945年3月19日和7月27日,利根号二度遭到美国舰载机的轰炸,于吴县军港爆破毁损,战后被解体。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15,200吨(标准)  

  主炮 四座双联装八英寸(203mm)主炮  

  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  

  高炮 57座25mm高炮  

  最大航速 35节  

  舰员 850人  

“筑摩”号
[attach]1739[/attach]

正在集结的“利根”号
[attach]1740[/attach]
作者: 百日祈祷    时间: 2007-8-21 19:43

古鹰级(青叶级)重型巡洋舰

古鹰级战舰完成于1926年,是日本建造的首级重巡洋舰,为著名的夕张级轻巡洋舰的后继舰。严格地说,他们算是两个级别的战舰:古鹰级和青叶级,但设计基本是相同的,在外观上也很难分辨出来。

  古鹰级只装备三座双联装八英寸主炮,对比起妙高级和高雄级的10门8英寸主炮,或是大多数美国巡洋舰的9门8英寸主炮都要弱小得多。在古鹰级的设计中,日海军第一次将装甲设计为战舰结构的一部分,以此来减少战舰的排水量。另一个缩小排水量的尝试是舰尾三号炮塔的倾斜设计,这种设计也为这之后许多日本战舰所通用。大和号舰首的第一号炮塔也能够看到这种设计。古鹰级舰体相对较小,搭载1-2架水上飞机,装甲的薄弱也使得他们比较容易被击沉。大战中,古鹰级是最早覆灭的一级重巡洋舰。

  古鹰号1926年3月31日完工于三菱长崎造船厂,1937年4月30日完成现代化改装,改为三座连发炮塔,鱼雷发射管自12门缩减为8门,并加强对空武器和侦察机。

  加古号1926年7月20日于神户川崎造船厂完工,为古鹰级2号舰。1937年12月27日完成现代化改装,改为三座连发炮塔,发射管更改为上甲板回旋式,并加强对空武器和侦察机。

  衣笠号1927年9月30日于神户川崎完工,为古鹰级的改良舰,也是第一艘装备双连发炮塔的军舰。1940年10月完成现代化改装。

  青叶号1927年9月20日于三菱长崎完工。1937年10月完成现代化改装。  

  开战前,古鹰级级四舰组成第6战队,担任第1舰队的战列舰护卫任务。开战后被派到第4舰队,参加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负责对岸射击和警戒。

  1942年7月成立了用于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支援作战的第8舰队,第6战队为其中主力部队。美军在瓜岛登陆后,第8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率由鸟海、古鹰、加古、衣笠、青叶、天龙、夕张、夕风组成的特混舰队偷袭伦加岛的美澳舰队。8月8日午夜,以鸟海受轻伤的代价击沉美澳军阿斯图里亚号、昆西号、文生斯号和坎培拉号,芝加哥号受重创,可谓完胜,但于翌日回程途中,加古号在新爱尔兰岛北方遭美国潜艇S-44的鱼雷攻击沉没。古鹰级火力薄弱的特点也在后来的战斗中逐渐暴露出来,并付出惨重代价。

  1942年11月11日午夜,两军在萨沃岛海域再次交锋,剩余的古鹰级三级参战。古鹰号遭到美舰的雷达控制主炮的集中射击,于12日凌晨40分被击沉。青叶号遭到美舰雷达控制火力射击,受损严重。衣笠号与友舰合作击沉1艘驱逐舰,并击毁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但于三天后的11月14日,炮击瓜岛机场后,在萨沃岛外海遭美国航空母舰企业号舰载机和海军陆战队战机炸沉。

  瓜岛之战后,古鹰级仅残存青叶号一艘。1943年4月,青叶号于新爱尔兰岛的卡比恩遭到美机轰炸。1944年4月,于马尼拉触雷受损。1945年7月24日及28日,在吴县军港遭到二次空袭,大毁沉船,战后被打捞解体。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10,507吨(古鹰级)/10,822吨(青叶级)  

  主炮 6座8英寸主炮  

  副炮 4座4.7英寸火炮  

  高炮 42座25mm高炮,8座火箭发射筒  

  设计航速 33节  

  舰员 625人  

古鹰号
[attach]1741[/attach]

“加古”号
[attach]1742[/attach]
作者: 赵亚彬    时间: 2007-8-21 20:39

羽黑们哪去了??
作者: 百日祈祷    时间: 2007-8-21 23:19

妙高级重型巡洋舰

妙高级是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建造的首批万吨级重巡洋舰。共建四艘:妙高、那智、足柄、羽黑,1928-1929年相继投入现役,全部编入新成立的第四战队,成为日本海军的新锐,其强大的火力设计也使他们立刻成为各海军列强注目的焦点。妙高级的设计也影响了后来的高雄级,是日本海军比较成功的一级重巡洋舰。

  拥有五座炮塔的妙高级火力猛、速度快,在大战中的航迹遍布太平洋各处,参加了对菲律宾、印尼的入侵,后来在珊湖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马里亚纳海空战等作战中,均扮演过重要角色,也因此得到盟军的重点照顾。在1944年1O月莱特湾大海战中,日联合舰队连遭重创,元气大伤,被迫撤回本土基地。

  妙高级的设计在当时的海军列强重巡洋舰中,堪称一流。下面就其舰体结构、上层建筑和武器装备等介绍如下。

  舰首是双曲率型。为提高耐波性能,两舷侧明显向外伸展。舰首弦弧线清楚,但随着后伸而趋于低平。舰首最前端是御徽章,稍后是导缆器和双系柱。舰首旗竿为起倒式(战斗或训练时放倒),旗竿的人字形支柱在旗竿后。舰首主锚两舷各有一个,收起时,锚链通过锚链筒,由前甲板的绞盘卷起置于锚库内,主锚收放在舰首外倾处的锚穴里。舰首甲板经精心设计,既要满足耐波性能的要求,又要保证一定强度,还要尽量减少舰体结第6至9兮锅炉的烟走3号烟道,由第3号烟囱排出。编入现役后,发现前部烟囱低,逆向烟常飘到舰桥,对战斗指挥影响严重。

  1930年着手改装前部烟囱,增高约2米。为防雨,烟囱顶端安装雨水寻流板(将水导向烟囱外排出)兼有排气整流的作用。采用三角形后桅,由1根主柱和2根支柱构成,主柱与支柱之间的横衍加强,看上去简洁而稳固。三角桅的顶桅高,有利于提高通信能力。三脚桅的基部有吊杆式起重装置,起吊水上飞机和小艇。经过现代化改装,撤除了原来的三角桅及吊杆,换装更大的三角脚桅,装备大型起重机。

  太平洋战争后期,为抗击美机的空袭,加强了防空武备,后桅顶部加装13号雷达,以提高对空观察能力。  

  妙高级装有双联装200毫米炮塔式舰炮5座,共10门。前主炮炮塔3座,金字塔状配置,其中2座炮口朝前,1座朝后。后主炮炮塔2座,背负式部署。主炮身长为口径的50倍,最大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6700米,射速3发/分,最大仰角40度,俯角-5度,机械装填弹药(以仰角5度固定式装填)。炮塔旋回、俯仰的操作均是电动油压式。为减轻重量,主炮炮塔的装甲厚度25毫米(下部19毫米),只能防护近炸炸弹。炮塔顶部与侧面受阳光照射,炮塔内气温很高,因此在防护甲板外侧安装了胁拱,上面铺以薄钢板天遮;天遮和防护甲板之间留有空隙,让冷却空气流过,降低温度。

  两次现代化改装主要变化有:主炮口径增大到203毫米,虽仅增加3毫米,但炮弹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破坏威力大增。装药方式由平推式(火药以带状连续进入弹药筒)改为双吊瓶式(2个扬弹筒以吊瓶状交替扬升装药),一旦中弹,易于把损伤控制在局部。1938年“羽黑”号主炮装了98式发射延迟装置,齐射时左右炮错开0.3秒,避免齐射的炮弹飞行中彼此干扰,提高命中精度。1939年各主炮炮身附加了短50毫米口径的外膛炮,以加强火力。

  日海军1926年着手研制舰载机弹射器,1928年完成1号弹射器,试装于初期的重巡洋舰“青叶”号和“衣笠”号上。建造“羽黑”号时,已将弹射器列入设计计划,还准备在后桅底部附近设置水上侦察机机库,并把后桅至第4号炮塔的上甲板改装成航空甲板。“羽黑”号竣工后有水上侦察机2架,其中一架机翼折叠后可放入机库内,另一架系留在甲板上。沿上甲板中心线设有舰载机移动轨道,舰载机弹射器则装在中心线稍靠右舷处。

  首次现代化改装,撤除了原有的舰载机轨道和弹射器,而在后烟囱与第4号炮塔之间的上甲板上增设与舰同宽的遮蔽甲板,作为航空甲板使用。在此安装吴式二号五型飞机弹射器。这种火药式弹射器长15.4米,轨道宽1.2米,有效滑跑距离5.4米,最大弹射重量4000公斤,可弹射新94、 95式水上侦察机。经第二次改装,改泞了飞机移动轨道,实现了连续弹射,可弹射零式水上侦察机。

      妙高号:1929年7月31日完工于横须贺,为平贺让造船中将所设计的万吨级条约型重巡洋舰的第一艘。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增加发射管和对空武器。太平洋战争初期,与同级其余舰共同编成第五战队,支援菲律宾攻略作战。1942年1月15日,在马拉拉古港遭到美B-17轰炸机空袭,前炮塔损毁。之后参加泗水海战。1942年3月1日,与友舰击沉泗水海战中败逃的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及两艘驱逐舰。1942年中期,参加了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1943年11月2日,参加布干维尔岛海战,中弹后又与驱逐舰初风号相撞,中度损毁。1944年中期,参加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10月24日,参加莱特湾海战,于西布延海遭美国舰载机攻击,受伤折返汶莱。1944年12月12日,于西贡西南方遭美国潜艇攻击,之后一直逗留在新加坡修理直到投降。1946年7月8日,同伊-501(U-181)、伊-502(U-862)一起被英国海军自沉于马六甲海峡。

  那智号:1928年11月26日完工于吴县,但完成却较妙高号早上8个月,因此也有人称此级为那智级。西元1928年12月,参加昭和天皇的即位大典阅舰典礼,据说那智比妙高早完成即是此因。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增加发射管和对空武器。太平洋战争初期,与同级其余舰共同编成第五战队,支援菲律宾攻略作战。1942年2月17日,参加泗水海战,与羽黑号共同击沉荷兰巡洋舰狄罗特号、爪哇号及英国和荷兰各一艘驱逐舰。1942年6月,参加阿留申攻防战。1943年3月26日,参加阿图岛海战,击沉美国重巡洋舰盐湖城号,但也中弹损毁。1943年7月,活跃于基斯卡撤退战。1944年10月25日,参加莱特湾海战,于苏里高海峡和先进入而被炮击严重损毁的最上号相撞,严重损害后回到马尼拉湾。1944年11月20日,于马尼拉遭美机攻击受损,3天后在同一地遭列克星敦号舰载机攻击沉没。

  羽黑号:1929年4月25日完工于三菱长崎造船厂。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增加发射管和对空武器。太平洋战争初期,与同级其余舰共同编成第五战队,支援菲律宾攻略作战。1942年2月17日,参加泗水海战,与那智号共同击沉荷兰巡洋舰狄罗特号、爪哇号及英国和荷兰各一艘驱逐舰。1942年中期,参加了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1942年8月,因人为意外导致涡轮破损,回佐世保修理。1943年,远征阿留申群岛。1943年10月,进入拉包尔基地。1943年11月1日,参加布干维尔夜战,本舰以舰身抵挡炮火,成功掩护因和驱逐舰相撞而受损的妙高号。1944年6月,参加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10月25日,参加莱特湾海战,于萨马尔外海炮击美国护航航空母舰舰群,本身也遭到攻击,幸亏抢救得宜而避免弹药库爆炸。此后,“羽黑”号奉命留守新加坡基地。 当时日陆海军部队被分割于各孤岛,断了后方补给。“羽黑”号承担起输送补给品的重任。1945年5月16日,于培南外海遭英国航空母舰波斯王号舰载机轰炸,又遭5艘驱逐舰的鱼雷攻击而沉没。

  足柄号:西元1929年8月24日完工于横须贺。1937年5月20日,参加英皇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1940年完成第二次改装。太平洋战争初期,为第三舰队旗舰,支援菲律宾和印度洋方面作战。1942年3月1日,与友舰击沉泗水海战中败逃的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及两艘驱逐舰。1943年中,移到第五舰队。1944年10月25日,参加莱特湾海战,于苏里高海峡攻击美国军舰,虽无战果但也未受损伤。1945年6月8日,于班加岛北岸遭英国潜艇特伦强特号鱼雷攻击沉没。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14,980吨  

  尺 寸 长201.5m  

  主炮 五座双联装8英寸(203mm)主炮  

  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  

  鱼 雷 二座三联装固定式,改装后为二座四联装旋回式  

  高炮 52座25mm高炮,8座火箭发射筒  

  舰 载 机 2架水上侦察机  

  最高航速 34节  

  续 航 力 8000海里/14节  

  舰员 773人  

“妙高”号
[attach]1743[/attach]

“那智”号
[attach]1744[/attach]

“羽黑”号
[attach]1745[/attach]

“足柄”号
[attach]174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百日祈祷 于 2007-8-22 01:21 编辑 ]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22 09:15

日本重巡一般都比美国多一座主炮,但在海战中也没体现出优势,倒是鱼雷的威力不小,但副炮

不能高射,这是致命的缺陷。。。 :time:
作者: hyyy    时间: 2007-8-22 19:25

不看书,就知道瞎吹,多一座主炮,没优势.副炮不能高射.
这种话也就你说得出来,本以为你安静两天是去补习了,没想到还是老样子.
这是偶负责的区,偶就来教你一下,日本重巡洋舰的火力问题.这里只单说对舰火力,因为你对此质疑嘛,不说别的
日本重巡洋舰的代表作是妙高级,高雄级和最上级,关于火力方面盟国的造船专家们均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日本的重巡洋舰对舰火力相比与西方的盟国战舰不是高出了一点,单说火炮,其装备的203mm重炮发射九一式110KG穿甲弹,以45度射角打出,可在29.4公里的距离上击穿74mm厚的侧面装甲.初速是870米/秒,同样的美国造118KG穿甲弹以41度打出只能在27070m的距离上击穿76mm 的装甲.这说明什么,日本的火炮射程比美国人远,穿甲能力却也不比美国人差,怎么能说没有威力.而且九一式穿甲弹还是日本海军200/203系列中最差的产品.
当然,美国人有雷达,日本巡洋舰在后期也加装了雷达,在早期美国雷达不稳定的时候,日本凭借高水平的光学仪器和高素质的水兵,打出了相当高的水平.
泗水海战,爪哇海追击战,萨沃岛海战.在纯粹的水面战对决中,盟军充分领教到了日本重巡洋舰的厉害.
至于副炮不能高射,更是可笑,上面的资料写得不准,你也不去考证,那127炮真是副炮么?当然不是,那是地道的高角炮(高射炮),八九式127mm高射炮.
高射炮不能高射,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7-8-22 19:27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7-8-22 19:29

下次研究考证后再来发言,BIKU不是军盲补习班,我们需要高水平,有见解的讨论.
另外希望你不要带有FQ思想,这里也不欢迎.讨论问题要客观,不要一说到日本就极力贬低,很多中国人都这样,和欧美的研究者相比,差多了,没客观精神.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7-8-22 19:30 编辑 ]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22 20:23

老爱和我抬杠,日本89式40倍口径127mm高炮双联装射速是14发/分,而德

国著名的FLAK18单装射速就有20发/分。日本高炮没有近炸引信在加上仰角

不高不能有效对付盟军的俯冲轰炸机,自己都拿来当平射炮用。

泗水海战,爪哇海追击战,萨沃岛海战大多靠的是鱼雷,有多少是靠主炮击沉

的。

  举个例子,盟军悲惨的42年初爪哇海战。在2.27、2.28、3.1三次海战中,日舰队发射了大量鱼雷,统计分别为151条、85条和18条。


2月27日的战斗中
CA爱克塞特被30分钟前发射的鱼雷击中,鱼雷航距32000米
DD科顿那尔被21分钟前发射的鱼雷击沉,鱼雷航距23000米
以上是傍晚的战斗

CL爪哇被9分钟前发射的鱼雷击沉,鱼雷航距13500米或者9700米
CL德鲁伊特被12分钟前发射的鱼雷击沉,鱼雷航距18000米或者13000米
以上是深夜的战斗

2月28日深夜的战斗中
CA佩斯被16分钟前发射的鱼雷击沉,鱼雷航距17000米
CA休斯敦被20分钟前发射的鱼雷击沉,鱼雷航距21000米

在这几次战斗中,盟军的休斯敦号、埃克塞特号重巡洋舰(曾经率队击沉过德国袖珍战列舰
斯佩号。)近乎毫无还手之力。

毁于空袭的重巡洋舰计有
衣笠号,(舰载机击沉)
青叶号,吴港大空袭

那智号, 舰载机击沉
羽黑号,损于英国舰载机,毁于驱逐舰鱼雷攻击

鸟海号,莱特湾大海战,损于护航航母的几架舰载机(无重型攻舰武器),被日本自己击沉

三渭号,中途岛大海战,死于舰载机追击
岭谷号,莱特湾大海战,损于护航航母的几架舰载机(无重型攻舰武器),被日本自己击沉
熊野号,空袭击沉。

利根号,莱特湾大海战,损于护航航母的几架舰载机(无重型攻舰武器),挣扎返航,再未修复
鋳磨号,莱特湾大海战,损于护航航母的几架舰载机(无重型攻舰武器),沉没

  (算上莱特湾大海战中被潜艇击沉和重伤的高雄级三艘,被驱逐舰重创的熊野,被战列舰击毁的最上,被舰载机击伤的羽黑和妙高,撞伤的那智, 日本重巡洋舰一口气折损12艘,莱特湾实在是日本重巡的地狱之旅。)

  连遇上护航航母的舰载机,没有鱼雷只有轻型炸弹的飞机,都能叫威风八面的日本重巡洋舰连损四艘,就不能不让人深思一下,日本的防空火力上到底有什么问题。

如果日本89高炮能发挥作用的话,也不至于如此境地吧?

:'(
作者: 老K    时间: 2007-8-22 20:44

我是实事求是,我只是把日本的巡洋舰的优点和缺点表达出来,我说日本巡洋舰“垃圾”了吗?

日本重巡的缺点不就是防空能力低下吗(反潜不是重巡的职责)?这不就是89式127mm高炮不能

像德,美的高炮一样发挥作用吗?

希望下次你看明白我的意思再发表评论。
作者: 启明星辰    时间: 2007-9-20 12:21

古鹰级开创旧日本帝国海军的重巡洋舰先河,高雄级的特大舰桥更是那个时间的异类。利根级航空巡洋舰是一个时代的创举。
作者: 洪廓入道铁船轩    时间: 2007-9-20 20:47

利根是“创举”?倒是闻所未闻。

设计之初利根是为了考证主炮的布局方式才产生了类似设计,并非出于专门的航空作战初衷。真正的航空巡洋舰是保留了457毫米炮的“暴怒”。至于搭载侦察机数量多用于侦察,是因为日本航空母舰上并没有侦察中队的设置,而美国有专门的SBD侦察轰炸机中队。美国巡洋舰普遍可以搭载4架侦察机,比起利根的6架并不逊色,当然日本的侦察机性能要好一些,只是美国巡洋舰并没有以牺牲主炮数为代价。

日本战舰防空能力差勿庸置疑,但这是因为专用防空武器性能差带来的,不知道为什么在两大阵营都广泛使用博福斯系统、高平两用炮的时候,日本没有跟上这个潮流(其实英国的也差)。

古鹰应当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种现代重巡洋舰,原来设计目标是对付美国的奥马哈级侦察巡洋舰,是当作大型侦察巡洋舰用的。
作者: zjxcxy1234    时间: 2007-9-24 13:16

好!!懂点了知识!!呵呵
作者: sda10241024    时间: 2007-10-7 14:06     标题: 日本CA的火力较强也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的

由于藤本喜久雄等日本造船设计师的大胆革新的设计思路,日CA多被弄成了“小船多拉炮”的状态,船体稳定性不好,重心往往偏高,射击命中率较低,弹着点散布太大。这从战前日本海军的演练记录中就能得出结论。妙高级、高雄级、最上级都有这个问题,利根采取主炮全部前置的布局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日舰主炮的布局多采用背驮式,即使换成了最上,它们都会有一座炮塔在正常状态下不能射击,需要转动或者提高仰角,也就限制了火力的发挥。
日本CA大部分的战绩是在夜间取得的,多是在岛屿间的狭窄海域,有利于使用鱼雷,利用岛屿的雷达回波掩护自己,使美军的雷达优势丧失殆尽。
以上因素促成了日本CA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辉煌战绩
作者: sda10241024    时间: 2007-10-7 14:11     标题: lz的资料有错误

阿图岛海战中,盐湖城没有被击沉,只是挨了几颗203的炮弹,仍然能坚持与日舰战斗。盐湖城是在战后被美国作为原子弹试验靶舰击沉的
作者: lceurocup    时间: 2008-2-27 16:44

学到不少东西,谢谢各位高手!
作者: hyyy    时间: 2008-2-27 18:33

船体稳定性不好,重心往往偏高,射击命中率较低,弹着点散布太大。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简单是把主炮放在前部,要说利根的布置方式还真和命中率没啥关系....主要是:1受到了主教和纳尔逊的设计的影响,2,其后部位置主要是空旷的弹射甲板,利根是最上改诞生前的专业水上机侦察巡洋舰,有航空巡洋舰的影子....
命中率的解决的办法嘛:日本人改进了炮的身管,加装了98式射击延迟装置,配备了校射飞机,加上猛训练海员,其水兵的射击素质还真比美国重巡洋舰上的水兵强,即使是在塔萨法隆加海战爆发时,美国人的射击水平还是相当可怜,此时是1942年11月.....这以后有了尼米兹著名的训练训练,再训练的指示,当然盟军后来提高的也很快......
日舰主炮的布局多采用背驮式,即使换成了最上,它们都会有一座炮塔在正常状态下不能射击,需要转动或者提高仰角,也就限制了火力的发挥。
呵呵,金字塔式和背负式不一样的哦,把三座双联主炮背负起来要出问题的.....
日本CA大部分的战绩是在夜间取得的,多是在岛屿间的狭窄海域,有利于使用鱼雷,利用岛屿的雷达回波掩护自己,使美军的雷达优势丧失殆尽。
这个萨沃是,泗水海战,爪哇海追击战,都不能算纯粹的夜战吧.....
美军的雷达优势丧失殆尽
这也不能完全说是,毕竟还有青叶被击沉的战例啊......
最后说下"小船拉大炮"的思路不是日本人脑子发大的结果,是现实条件的制约
作者: hyyy    时间: 2008-2-27 18:38

最近发现不少新手喜欢对日本的水雷战队评论一番,本来日本海军的水雷战队确实值得说说,但新人因为缺少资料不少观点有失偏颇,要想真正弄清楚日本轻重巡洋舰的特点,那至少需要看如下的资料,日本海军自对马海战以来对巡洋舰的使用方式,迎击决战思想与九段击作战思想,华盛顿条约与伦敦条约,再看看日本的鱼雷发展史......
作者: linjing1978    时间: 2008-2-27 20:59

1943年3月26日,参加阿图岛海战,击沉美国重巡洋舰盐湖城号,但也中弹损毁。

发帖也请审核一下。盐湖城是在那个时候被击毁的吗?

以下内容摘自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1971  

在这种情况下,3月下旬,第5舰队主力在对紧急运输建设阿图岛航空基地所需资材的三兴号及其他运输船执行护航任务中,在阿图岛海面同美国北洋舰队遭遇。这次海战于27日上午3时42分开始炮战,其后穷追敌舰队达4小时,但并未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便结束了。28日晨,第5舰队主力折回幌筵。这次海战被称作阿图岛海战或科曼多尔海海战。我旗舰那智号中弹,死伤40余名,敌巡洋舰及驱逐舰4艘中弹。
作者: 一身轻松    时间: 2008-3-2 15:35

Salt city重创,退出战斗。而两艘妙高还在逞凶

就战术上讲,美国人可以勉强看做输了。但战略上讲美国人赢了,因为日本承受不了这些在非重点战区里受到的损伤——只是损伤
作者: 一身轻松    时间: 2008-3-3 10:52

还有,古鹰型在原设计中其实是5500型巡洋舰的替代品
作者: lids001    时间: 2008-3-7 14:58     标题: 要照片

缺少古鹰(改后)照片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19 22:05

日本的重巡洋舰确实很厉害,又有重炮又有鱼雷的,真是海上多面手啊.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20 19:49

哪国的Ca都有重炮,日本的最大优势其实就是93氧气鱼雷,航程远威力大,威力比其他国家的鱼雷大许多。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20 21:08

是啊,日本人设计的重巡就是贪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3-21 10:54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3-20 19:49 发表 哪国的Ca都有重炮,日本的最大优势其实就是93氧气鱼雷,航程远威力大,威力比其他国家的鱼雷大许多。
问题也大得多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21 10:58

贪有什么办法,条约摆在那,不是日本人脑子有病.....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21 10:59

93确实有问题,但是不是真一文不值,这个还需要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93的自爆,偏航问题严重程度都不同.....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21 11:44

要是有专门介绍93鱼的书的话,我一定要好好读一读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21 12:01

有啊,有日文的......可以去找,网上好像有,中文的就别指望了.....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21 12:03

如果楼主耐心等待,我会在下一篇科普帖中介绍下93鱼雷,不过会比较简单......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21 12:27

对了,兵器杂志里有讲伦敦级的水线部装甲只有一英寸,可能是说的不太准确,应该是,舰体首尾 3英寸-1英寸 (76-25mm).  主装甲带还是有 4.38英寸 (111mm) .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3-21 12:42

原帖由 hyyy 于 2008-3-21 10:59 发表 93确实有问题,但是不是真一文不值,这个还需要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93的自爆,偏航问题严重程度都不同.....
当然不可能一文不值,只不过说日本人的武器装备,威力始终和毛病同在

而且属于利弊两方面都很突出的那种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21 18:50

最近有一期的战舰上有详细介绍93鱼雷开发历史的文章,对氧气鱼雷在开发时的危险有描述,但是服役后我不记得有哪型装备了93的军舰被自爆重创。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21 19:51

氧气作为燃料的一部分确实太危险,氧气不稳定啊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21 19:57

兵器杂志,现在也垃圾了,以前还可以一看,伦敦级嘛,只是水线下有一部分是25mm的,其实军舰的侧面甲厚度,船壳厚度,高侧板厚度,防雷区厚度都是不同的概念,国内多数杂志的最大本事就是把他们混在一起乱炖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21 20:00

是啊,也真实挺遗憾的,投稿的人要么是不认真,要么是侧重点不在这儿,杂志社也不好好核对.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21 20:01

你说的太专业了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3-21 20:44

最近不是有卖1\350的"鸟海"重巡洋舰的吗,日本青岛社出的
作者: simonnavy    时间: 2008-4-2 01:49

真是詳細的日軍CA介紹, 日本最難纏的就是魚雷, 每次NF遇到漁船只能硬著頭皮近身纏鬥, 賭它安全鎖還沒打開 .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4-8 21:42

虽然鱼雷的保险可能没开(几率不大),但是又会陷入重巡的众多重炮之中,很有一种从一个坑爬起来,又紧接着跳进另一个坑中的感觉
作者: hongqi315    时间: 2008-4-8 23:03

还重炮?如果是舰队战,,不等上前,,就被飞机炸,再近点 BB炮轰了..感觉NF炮打的太密集了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4-9 09:24

NF,是........?不太清楚
作者: hyyy    时间: 2008-4-9 10:12

跑题了,要讨论NF去大海战区.....
作者: hyyy    时间: 2008-4-9 16:10

楼上的论点与本论题毫无关系,且宣扬本坛所不提倡的FQ思想,希望下次注意
光喊口号报效不了国家,你的发言我先编辑了......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4-9 16:36

日本海军的22号电探性能落后,难道在海战中就真的一点作用也没起到吗
作者: hyyy    时间: 2008-4-9 17:00

22号电探和美国的SG相比确实落后,但其自身的可靠性还是不错的,可以满足日本海军的需求,日本人对此电探的评价也比较高,实战中在重新组织队型,搜索敌舰只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以算日本雷达系列中比较出色的啦....
具体可以参考我的科普帖
作者: mc毒藥    时间: 2008-5-4 00:53

摩耶现代化改造后战力还是可以的`
作者: 洪廓入道铁船轩    时间: 2008-11-6 20:32

摩耶是日本第一艘改造后的重型防空舰,确实有了长足进步,可惜死在潜艇手里
作者: hyyy    时间: 2008-11-6 20:43

光靠堆加防空武器和追加性能不佳的对空电探,防空能力不可能得到质的提高,而且主战防空兵器没有变跟,还是老旧的八九高炮,美日军舰的防空能力不光光是差在防空武器的数量上,而是从数量,到质量的全方位差距.
作者: 洪廓入道铁船轩    时间: 2008-11-6 20:48

是的,HYYY我忙了很久终于又能回这里了
作者: dbx2008    时间: 2009-5-17 21:19

弟兄们,别吵,实际上东洋的巡洋舰不论在火力,装甲,航速等方面都不必西洋的差,至于在当时的高科技——雷达,东洋的战舰其实也装备了。问题出在亚洲人的作战思想和欧洲人的不一样,所以相同性能的兵器发挥的作用不同,不妨大家心平气和的研究一下。
——大笨熊的高论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9-5-18 09:32

弟兄们,别吵,实际上东洋的巡洋舰不论在火力,装甲,航速等方面都不必西洋的差,至于在当时的高科技——雷达,东洋的战舰其实也装备了。问题出在亚洲人的作战思想和欧洲人的不一样,所以相同性能的兵器发挥的作用不同,不妨大家心平气和的研究一下。
——大笨熊的高论
dbx2008 发表于 2009-5-17 21:19
没有人在吵,大家在讨论交流
至于雷达,日本的和美国的不是一个档次的。
作者: lk1877    时间: 2009-6-6 21:28

介绍的很详细很全面,长知识了,谢谢LZ!
作者: 斗牙王    时间: 2009-6-6 22: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9-6-8 14:31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09-6-8 15:22 编辑
日本的火炮的确很厉害,但只是火炮厉害罢了,他们的战舰作战系统和美军实在无法相比,使得火炮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只有靠93鱼雷。二战时美海军对日海军作战总结时就指出要在日本发射鱼雷前击沉日军战舰,因而研制高射速的火炮,也就是后来得梅因级的Mk16主炮。为什么是鱼雷不是火炮,美军对日本巡洋舰的火炮根本不在意。并且日本普遍的小船扛大炮,船受吨位限制,耐波性,适航性都不怎么好,并且因为吨位小,装甲普遍比较薄,比如最上级,上层建筑装甲过于薄。战斗机的炮弹经常射穿。一级战舰的好坏并不是看它哪方面突出,而是看它的综合性能。
在这里不是贬低日本军舰,因为它本身就有这么多的问题。胡德,俾斯麦,等等一些熟悉的战舰其实都并不成功。
斗牙王 发表于 2009-6-6 22:59
“日本普遍的小船扛大炮”
日本那条船扛大炮了?重武装和扛大炮是两个概念
长门的16.1寸、金刚的14寸、重巡的的8寸
一般的轻巡5.5寸(阿贺野的6寸、大淀的6.1寸)
一般DD的4.7寸、5寸(秋月甚至只有3.9寸)
试问,哪一个扛的是大炮?
搞笑,没有一个,都是当时欧美通用的标准口径
日本CA重心偏高,导致适航性差,是因为重炮安装的太多,多和大是两个概念。
不过日本也不是傻子,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万恶的华盛顿条约,日本对英美的比例差太大,只好拼命往船上塞炮,提高单舰火力,导致平衡失调

“并且因为吨位小,装甲普遍比较薄”
试问,条约重巡,哪一个不是薄皮大馅?又不是只有日本如此
作者: qb1973    时间: 2009-6-22 22:52

日本CA前期的胜利基本靠夜战,被雷达技术超越后基本就没戏了。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9-6-23 09:06

相较于其他鬼畜,日本的条约船都是“大船”
作者: frankhunzi    时间: 2009-11-30 15:07

条约明显是保护日本人的。。。不然为什么开战后日本一条重巡都造不出来?看看美国那边,亚特兰大,巴尔的摩什么的都是在在开战后出来的,一出来,日本的重巡就不够看了。
日本的重巡的特点,很大原因在于“穷”和“贪”。日本资源不足,但是却以美国为假想敌,想再来一次对马海战,称霸太平洋。根据对马的经验,一直梦想着水面对决,所以拼命强化水面战斗力量,重巡恨不得能发挥战巡的威力,但是资源不够又不能大造新舰,于是就修修改改,在现有船体上猛挖潜力,出现了众多小船抗大炮的重巡。但是船体所限,往往强度不足,损管能力不够。至于雷达和高射炮的差距,完全是日本国力落后的原因所致,日本无论怎么设计重巡都是无法改变的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9-12-1 15:50

条约明显是保护日本人的。。。不然为什么开战后日本一条重巡都造不出来?看看美国那边,亚特兰大,巴尔的摩什么的都是在在开战后出来的,一出来,日本的重巡就不够看了。
日本的重巡的特点,很大原因在于“穷”和“贪”。日本资源不足,但是却以美国为假想敌,想再来一次对马海战,称霸太平洋。根据对马的经验,一直梦想着水面对决,所以拼命强化水面战斗力量,重巡恨不得能发挥战巡的威力,但是资源不够又不能大造新舰,于是就修修改改,在现有船体上猛挖潜力,出现了众多小船抗大炮的重巡。但是船体所限,往往强度不足,损管能力不够。至于雷达和高射炮的差距,完全是日本国力落后的原因所致,日本无论怎么设计重巡都是无法改变的
frankhunzi 发表于 2009-11-30 15:07
这位兄弟有很多问题都是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

条约明显是保护日本人的。。。不然为什么开战后日本一条重巡都造不出来?看看美国那边,亚特兰大,巴尔的摩什么的都是在在开战后出来的,一出来,日本的重巡就不够看了。
日本为什么开战后没造出重巡?不是因为什么条约是保护日本人的,你原因说错了。日本在临战前41年的丸急计划中列出建造2艘伊吹级重巡,42年的丸五计划甚至计划建造2艘超甲巡,但是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发现目前紧缺的是空母,而不是重巡,由于国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建造太多的舰船,因此有改丸五计划中将伊吹改装为轻空母。如果不是这样,日本造出2艘重巡是没问题的。
另外,美国的亚特兰大是轻巡,不是重巡。

日本的重巡的特点,很大原因在于“穷”和“贪”...于是就修修改改,在现有船体上猛挖潜力,出现了众多小船抗大炮的重巡。
我前面的帖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日本的重巡根本不是小船扛大炮,相较于米英的重巡,日本的重巡反而是“大”船;日本的重巡是因为重炮安装的太多,多和大是两个概念。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华盛顿条约,日本对英美的巡洋舰比例差太大,只好拼命往船上塞炮,提高单舰火力,以期对抗美国重巡的数量优势。

作者: frankhunzi    时间: 2009-12-13 23:50

61# kevin_hx

日本为什么开战后没造出重巡?不是因为什么条约是保护日本人的,你原因说错了。日本在临战前41年的丸急计划中列出建造2艘伊吹级重巡,42年的丸五计划甚至计划建造2艘超甲巡,但是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发现目前紧缺的是空母,而不是重巡,由于国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建造太多的舰船,因此有改丸五计划中将伊吹改装为轻空母。如果不是这样,日本造出2艘重巡是没问题的。
另外,美国的亚特兰大是轻巡,不是重巡。


--------
问题就是出在这里,我想我们没有根本分歧。日本不是不想造新的重巡,而是有限的资源要去造航母,所以无法添造新舰,而是在现有的重巡上修修改改;现在有BB除了金刚那几条速度又都跟不上,很多时候日本的重巡都是需要当战巡来用的,所以强化火力又成了必然--因为需要压倒鬼畜的重巡。总的来讲日本的重巡是不错的,只是担负的任务太沉重,而且潜力挖的太过分,已经影响到自身的安全了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9-12-14 08:03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09-12-14 08:06 编辑

我是针对你所说的什么条约是保护日本人这点而论的,日本可从来没认为条约是保护他们的,从来都是认为条约是打压他们的,其他的东西没说你不对。
作者: zkyblood    时间: 2010-1-1 01:00

完全是视角问题,如果不签条约,真的玩起造舰竞赛的话,日本第一个破产。

另外,后条约时代里,美国的重巡的防护力是不是压倒了日本?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10-1-1 19:55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10-1-2 12:50 编辑

1、日本破产是不可能的,日本只会将矛盾向外转移(其实列强都善于这么做);所以条约是保护日本人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

2、后条约时代美国重巡是指巴尔迪摩、俄勒冈还是德梅茵?
作者: oldcat    时间: 2010-1-2 12:32

65# kevin_hx

也的有转移的地方才是

向东、向南那就是直接从冷战转到热战
向西、向北那是大陆军的地盘,海军才能分到多少东西?
让帝国海军弃船上陆么?那还玩什么造船竞赛?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10-1-2 12:51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10-1-3 09:22 编辑

66# oldcat
貌似是否转移和转移的结果是两码事情吧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