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扶桑快马"----日本帝国海军"吹雪"级驱逐舰 [打印本页]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19:57     标题: "扶桑快马"----日本帝国海军"吹雪"级驱逐舰

日本帝国海军

[attach]1977[/attach]

"吹雪"级驱逐舰

   特1型(吹雪、白雪、初雪、深雪、丛云、东云、薄云、白云、矶波)
          特2型(绫波、敷波、浦波、朝雾、夕雾、天雾、狭雾、胧、曙、涟、潮)

                 特3型(晓、响、雷、电)


[attach]1978[/attach] [attach]1979[/attach]
                              [attach]1980[/attach]
一,建造背景
1922年随着华盛顿海军备条约的签订,列强各国在主力舰(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建造上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其中英,美,日的吨位比例为5:5:3.日本帝国的代表虽然在会上不断强调日本对海军的"特殊需要",但仍然只获得了大约为美英两国60%的建造吨位,这样,单靠主力舰硬碰硬对抗美英海军的胜算就小了很多,于是日本人制定了以水雷战队配合航空兵先行削弱敌人,待敌方舰实力受损3/1~1/2时,再出动联合舰队主力战舰部队,用巨炮一举粉碎敌舰队,再取得一次对马海战那样的胜利.因此,建造一款速度快,续航力强的新型驱逐舰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一战结束后建造的峰风级及其改进型的神风级驱逐舰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设计新型强力驱逐舰,起初,日本人设计了装备610mm八年式鱼雷的睦月级驱逐舰,
[attach]1981[/attach]
但在建造了12艘之后,仍发现不能完全满足海军的要求,于是,1924年,建造新型驱逐舰(理想型驱逐舰)的的具体标准被军令部正式提出.要求如下:
排水量:1900吨左右
舰炮:使用127mm主炮×4,76mm高射炮×1
鱼雷:610mm鱼雷发射管三连装三座,备雷18条
最高速:保有2/3燃料时39节,续航力:14节/4500海里(满载,必要时加设后备燃料库能达到5000海里)
配备有1号水雷,深水炸弹,声纳,扫雷具.
这就是吹雪级驱逐舰最早的设计要求.标准下达后,舰政本部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立即成立了专门的"特型驱逐舰对策委员会",有日本造船界鬼才之称的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技术军官,后升任造船少将)担任基本计划主任,全力负责此事.藤本大佐在设计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于是诞生了新的吹雪级驱逐舰.为了显示出此款驱逐舰的强大实力和与众不同,日本海军又称其为"特型"驱逐舰.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7-9-22 14:51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03

二,总述
作为一款舰型驱逐舰,吹雪级在设计时就非常重视适航性,采用了飞剪式舰首,高干舷,长首楼,等一系列针对性设计,使得本级舰的适航性与作为水雷战队旗舰的5500吨级轻巡洋舰大致相当.同时在居住性的大幅度提高也是本级舰的亮点之一,首次采用了封闭式舰桥,改良了冷藏库,医务室的本级舰使得舰员出海后的健康有了充分的保障.
当然,吹雪级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设计书要求的5000海里的续航性能就没有实现,而主具备了4500海里/14节的续航力,加速到18节时则相应下降到3000海里,且整个动力系统的重量超过了100吨.可以说设计得并不成功,因此,负责设计动力部分的舰政本部第五分部部长还挨了处分.
但从总体上看,采用了诸多新设计的吹雪级使得当时的世界各国对日本的造舰水平刮目相看,本级舰也因此有了世界最强、最精锐驱逐舰的美称。
本级舰基本参数如下:
标准排水量:1680吨(改装后2090吨),满载排水量:1980吨(改装后约2400吨)
全长: 112.0米
全宽: 10.36米
吃水: 3.20米
吹雪级结构示意图
[attach]1982[/attach]
[attach]1983[/attach]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05

三,动力系统及装甲板防护
前文已述,吹雪级在设计建造之初,航程问题并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14节/5000海里,直到第二批建造完成,续航力依然是14节/4500海里.然而当舞鹤的开发部门搞出了新型锅炉后,转机终于出现,相关方立即将其用在特II型涟号上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新型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的改进型性能提高10%,重量相对下降了10%,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特3型舰,锅炉减少到3个,前烟囱明显变细,节省下来的重量用来增加燃料.(搭载量由475吨增加到500吨)续航力终于超过了设计要求为5050海里/14节,本级舰动力系统配置如下:舰本式减速蒸气轮机×2(高性能齿轮传动),输出功率为50000马力,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特1和特2型)(特3型为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的改进型3座),搭载重油475吨(特3型增大到500吨),续航力: 14节/4500海里,(特3型为5050海里),双轴推进,最大航速:38节(静水)(改装后34节),2座烟囱.
相对于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二战各国的驱逐舰的装甲都是薄弱的可怜,根本没法抵挡重炮的轰击,吹雪级的装甲防护为,船体侧装甲约为30毫米,上甲装甲约为20毫米.仅可以勉强防御破片杀伤.
说到防护和耐久性,这里还要特别说一下对特型模式施行得复员性强化工程.这次工程是因为一次重大事故引起的,即日本海军历史上著名的第四舰队事件.1935年在气象情报不足的情况下,包含有特型10艘的第四舰队出发进入青森县八户海域进行演习,演习中遭遇了中心气压达718mmHg的强台风,但为了完成演习任务,演习没有中断,当时风速达40~50米/秒,浪高25~35米.结果,初雪,夕雾号舰首被打断,白雪,泷号舰首变形扭曲,其他6舰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损失五十多人,史称"第四舰队事件".该次事件后陶醉在成功中的海军方面才猛然醒悟到舰体强度存在不足.经检查发现,舰桥,127毫米火炮室和鱼雷管防盾的重量过大,造成了重心过高,舰体强度也明显不足,于是在1935年至1937年间特型驱逐舰进行了许多修改,如:减轻了上层建筑,使用新式的II型轻量舰桥,加强了舰体并附加了压载,减少了再次装填的鱼雷数量,由原来的9枚减少到6枚,并相应将排水量提高到2090吨,航速则下降到34节.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10

四,全舰火力
为了综合考察,我们把全舰火力系统分为对舰火力,对空火力,和反潜火力三部分,以求能作出全面的评估。
对舰火力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水面战舰,火炮是各国军舰的标准装备,本舰型装备的是双联装三年式127mm/50倍径主炮六门(弹丸重量24.8kg)(罗经舰桥上有火炮射击控制室)(前一后二,改装后为前一后一)。这种主炮是日本驱逐舰的标准装备,阳炙级也是使用这种主炮.该炮全封闭双联装,炮塔化,炮管连动,可在恶劣海况下使用,炮塔外壳是3.2mm厚的钢板,基本能做到防御破片杀伤.具体细分可分为A型,B型,C型,D型,四种(特1型装备A型,特2型装备B型,特3型改装后装备C型),其中A型,C型,是专用的水面打击舰炮(最大仰角分别为40度和55度),B型,D型可以高平两用,是世界上第一种高平两用炮(最大仰角75度)以B型为例,本炮重4.305吨,初速936m/s,射速:对海20发/分(一说11发/分)对空:4发/分(因不能以高角度装弹)(B型配自动扬弹机),最大射程:18380m.

[attach]1984[/attach]

除了装备舰炮这外,本级舰还装备了日本海军通用的十二年式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三基,该型发射管外加钢盾保护,且在上部的战斗舱室内有完善的观瞄装置,同时,在本舰的罗经舰桥内,还设有鱼雷火力控制室,装备有九二式鱼雷发射控制装置,发射日本海军独有的610mm93式“长矛”型酸素鱼雷(其实就是氧气鱼雷),该型鱼雷威力强大,射程极远(性能参数详见图解),且航迹隐蔽(氧气溶解于水)不易被发现,从而成为夜战杀手,盟军的恶梦,装备此种鱼雷使得本舰型在夜战中相当有优势。
成批发射,对敌军水面舰艇危害极大。
[attach]1985[/attach]
[attach]1986[/attach]
对空火力
对空火力同样也是考察一款舰型先进性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的对各国海军水面舰艇来说就是头号天敌,因此各国都普遍强化了军舰的防空火力水平.吹雪级的防空火力除去主炮外,主要由九六式25mm高射机关炮和13mm高射机枪组成(具体性能见图解).在设计之初,只装备了两挺13mm机枪,防空火力极为薄弱,1942到1943年,大部分特型驱逐舰拆除第二后主炮塔并改为6座25mm高射机关炮(三连两座,位于后电信室上方),另加装25mm高射机关炮8座和13mm机枪2挺,1944年25mm高射机关炮增至22座,13毫米高射机枪增至10挺,最后25mm高射机关炮增至28座.

[attach]1988[/attach]
[attach]1989[/attach]
反潜火力
最后看反潜火力,本级舰的反潜火力主要靠95式深水炸弹发射炮提供,共两部,位于舰尾,可发射95式深水炸弹攻击敌方潜水舰.备弹36枚.(设计之初为搭载18枚,后移除了布雷扫雷具后,加大到36枚)

[attach]1987[/attach]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19

五,观瞄装置
可以说观瞄装置是直接决定军舰火力能否发挥到最大程度的关键,吹雪级驱逐舰的装置主要有:
1.22型雷达(后期加装)主要负责对海搜索,警戒,最大探测距离35km.喇叭状天线两个,其中一个可以用来收发电报.工作性能良好,共生产了400余台.
[attach]1990[/attach]
2.13型雷达(后期加装)原为陆基雷达,后来也在军舰上用了,工作原理同"八木天线".
[attach]1991[/attach]
3.测距仪其位于舰桥顶部,最早是1.5m的,改装后换成2.5m测距仪
4.九五式射击指挥仪,主要用于指挥25mm机关炮射击,为其提供目标的速度,高度,距离等射击诸元,可电动控制.
[attach]1994[/attach]
5.12mm光学望远镜(双筒)此种望远镜普遍装备于日海军各型舰艇,观测效果甚佳,高素质的日本水兵都能熟练使用此种器材快速发现敌舰.
[attach]1992[/attach]
6.大口径探照灯,探照灯和高倍望远镜一样,是日本海军的重要观测工具,在夜战中,用于指示舰炮射击目标,此型探照灯发射距离远,可以调节射角,视野良好。
[attach]1993[/attach]
总的说来,吹雪级的观瞄装置配备还是比较齐全的,只是雷达装备时间太晚,使原本的夜战优势逐渐丢失.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7-12-3 10:59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19

六,舰员编制
本级舰共建造24艘,分三批
特1型(吹雪、白雪、初雪、深雪、丛云、东云、薄云、白云、矶波)
特2型(绫波、敷波、浦波、朝雾、夕雾、天雾、狭雾、胧、曙、涟、潮)
特3型(晓、响、雷、电)
特1型为219人。
特2型设军官10人,士官66人,士兵159人,共计233人.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22

七,本级履历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超过10年舰龄特型驱逐舰已显老态,更新的甲型驱逐舰代替了他们第一的位置,即便如此,余下23(深雪战前就沉没了)艘的特型仍然活跃在第一线的水雷战队.被分别配属第6,7,11,12,19,20驱逐队及第5航空战队直卫队.其中第6驱逐队配特3型四艘(晓,响,雷,电),
[attach]1997[/attach]
第七驱逐队配特2型三艘(潮,曙,涟),第十一驱逐队配特1型三艘(吹雪,白雪,初雪)
[attach]1995[/attach]
,第十二驱逐队配特1型四艘(薄云,东云,白云,丛云),第十九驱逐队配特1型一艘,特2型三艘(矶波,浦波,綾波,敷波),
[attach]1996[/attach]
第二十驱逐队配特2型四艘(朝雾,夕雾,天雾,狹雾),第5航空战队直卫队配特2型一艘(胧)
特型驱逐舰诸舰履历
吹雪    舰名意义:伴随猛烈暴风的降雪
1928.08.10 在舞鹤工厂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三十五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古普登陆作战
1942.02~  参加新加坡封锁作战、爪哇·婆罗洲攻击作战
1942.08~  参加瓜岛撤退作战
1942.10.11 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被美国海军舰炮击沉
1942.11.15 除籍
白雪    舰名意义:白色的雪,雪的美称
1928.12.18 在横浜船坞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三十六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兴楼海战、巴达维亚海战
1942    参加中途岛作战、瓜岛撤退作战、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
1943.03.03 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美国轰炸机击沉
1943.04.01 除籍
初雪    舰名意义:冬天的第一场雪
1929.03.30 在舞鹤工厂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三十七号驱逐舰”
1935.09.26 在第四舰队事件中损坏舰首部分(切断),以后修复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爪哇攻击作战
1942~   参加新加坡封锁作战、巴达维亚海战、中途岛海战
1943~   参加瓜岛撤退作战、库拉湾夜战
1943.07.17 在托内利被美机击沉
1943.10.15 除籍
深雪    舰名意义:积深的雪的美称
1929.06.29 在浦贺船坞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三十八号驱逐舰”
1934.06.29 在济州岛南方海面演习中与电号发生相撞事故后沉没
1934.08.15 除籍
丛云    舰名意义:指云朵的集中
1929.05.10 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三十九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婆罗洲登陆作战、巴达维亚海战
1942~   参加中途岛海战、瓜岛撤退作战
1942.10.11 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被美国海军舰炮击成重伤
1942.10.12 凿沉
1942.11.15 除籍
东云    舰名意义:指黎明拂晓时刻的微光
1928.07.25 在佐世保工厂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号驱逐舰”
1928.08.01 改名为东云
1941.12~  参加婆罗洲攻击作战
1941.12.17 在婆罗洲附近海面触雷之后沉没
1942.01.15 除籍
薄云    舰名意义:指薄的云
1928.07.26 在石川岛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一号驱逐舰”
1928.08.01 改名为薄云
1940.08.15 在中国大陆沿岸封锁作战中触雷重伤
1942.03.31 修理完毕,担任阿留申群岛方向防御工作
1943~   参加阿图岛海战、基斯卡撤退作战、在北方担任商船护航任务
1944.0707  在择捉岛以北被美国潜水艇Skate号击沉
1944.09.10 除籍
白云    舰名意义:指白色的云
1928.07.25 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二号驱逐舰”
1928.08.01 改名为白云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婆罗洲登陆作战、巴达维亚海海战
1942~   参加中途岛海战、瓜岛撤退作战
1943.01   3月之前在本土修理损伤、参加阿图岛运输作战
1943.06.06 与驱逐舰沼风号相撞,中等程度损伤,9月修理完毕
1944.03.16 在千岛群岛水域被美国潜水艇Tautog号击沉
1944.03.31 除籍
矶波    舰名意义:指在海滨附近的波浪
1928.06.30 在浦贺船坞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三号驱逐舰”
1928.08.01 改名为矶波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
1942.1~  参加东南亚攻击作战、中途岛海战
1942.12.01 在布纳以东被美机攻击受到中等程度损坏,修理完毕之后担任护航任务
1943.04.09 在伯顿海被美国潜水艇南欧鲭鱼号击沉
1943.08.01 除籍
浦波    舰名意义:能拍岸的海浪
1929.06.30 在佐世保工厂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四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
1942~   东南亚进攻作战、中途岛海战、第2次和第3次所罗门海战
1943.04.02 在望加锡附近触礁,8月修理完毕
1944.06.03 参加比阿克岛运输作战与美军发生战斗(比阿克岛海战)
1944.10.26 在圣伯纳蒂诺海峡运输作战的归途中被美机击沉
1944.12.15 除籍
绫波    舰名意义:指示层叠并靠近的波浪
1930.04.30 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五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
1942~   参加中途岛海战、瓜岛撤退作战
1942.11.15 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被美国华盛顿号战列舰击沉
1942.12.15 除籍
敷波    舰名意义:指频频靠近的波浪
1929.12.24 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六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
1942~   参加东南亚进攻作战、中途岛海战
1943~   从事运输任务、参加俾斯麦海海战
1944.09.12 在海南岛近海被美国潜水艇黑鲈号击沉
1944.10.10 除籍
朝雾    舰名意义:早上的雾
1930.06.30 在佐世保工厂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七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兴楼海战
1942.01~  参加孟加拉湾机动作战、中途岛海战
1942.08.28 参加瓜岛撤退作战,在萨沃岛东北被美机击沉
1942.10.01 除籍
夕雾    舰名意义:指傍晚发生的雾
1930.12.03 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八号驱逐舰”
1935.09.26 在第四舰队事件中损坏舰首部分(切断),以后修复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兴楼海战
1942~   参加孟加拉湾机动作战、瓜岛撤退作战
1943.02.02 在肖特兰湾触礁受损,4月修理完毕
1943.05.16 在卡维恩被美国潜水艇用鱼雷击中受到中等程度损伤,11月修理完毕
1944.11.25 在圣乔治岬海战被美国舰队的炮击击沉
1944.12.25 除籍
天雾    舰名意义:雾的美称
1930.11.10 在石川岛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四十九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孟加拉湾北部作战
1942~   参加中途岛海战、瓜岛运输作战(东京特快)、科隆班加拉岛运输作战
1943~   库拉湾夜战、布干维尔岛海战、圣乔治岬海战
1943.12.07 在卡维恩附近与驱逐舰秋风号相撞,翌年3月修理完毕
1944.04.23 在望加锡海峡触雷后沉没
1944.06.10 除籍
狭雾    舰名意义:雾的美称,按照50音表さ的发音来开头,没有特别意义
1931.01.31 在浦贺船坞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五十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马来亚攻击作战
1941.12.24 在婆罗洲附近海面被荷兰潜水艇K16号击沉
1942.01.15 除籍
胧     舰名意义:指比较薄的云的情形
1931.10.31 在佐世保工厂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五十一号驱逐舰”
1935.09.26 在第四舰队事件中船体发生扭曲损害
1941.12~  参加关岛、豪兰岛攻击作战
1942.10.01 被编入北方部队
1942.10.17 在基斯卡岛附近被美机击沉
1942.11.15 除籍
曙     舰名意义:东方天空日出前变白的过程
1931.07.31 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五十二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安汶岛进攻作战
1942~   参加望加锡进攻作战、苏拉威西海战、阿留申群岛进攻作战
1943~   担任本土-赛班岛-特鲁克-腊包尔间的船队护航舰
1944~   参加马里亚纳海战(菲律宾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1944.11.13 在马尼拉湾被美舰载机的击沉
1945.01.10 除籍
涟     舰名意义:水中细小的波纹
1932.05.19 在舞鹤工厂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五十三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中途岛炮击作战
1942~   参加帝汶岛·安汶岛攻击作战、莫尔兹比港攻击作战、中途岛海战
1943.04.11 在特鲁克岛附近触雷、受到中等程度损坏,8月修理完毕
1943.08.17 参加第1次维拉拉维拉海战(43年8月17~18日夜战)
1944.01.14 在雅普阿尔巴科亚岛附近被美国潜水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1944.03.10 除籍
潮     舰名意义:海潮的古语,有“雅”之意义的单字词
1931.11.14 在浦贺船坞竣工,建造途中被称为“第五十四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中途岛炮击作战
1942~   参加帝汶岛·安汶岛攻击作战、苏拉威西海战
1943~   从事瓜岛运输作战、日本内海的护航作战
1944~   在北方担任护航任务、参加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1945.08.15 在马尼拉湾被美机重创受损后不能航行,拖回基地未修复直到战败
1945.09.15 除籍,以后作为复员船使用、1948年解体
晓     舰名意义:拂晓时候天空变白的情形
1932.11.30 在佐世保工厂竣工,计划阶段被称为“第五十五号驱逐舰”
1941.12~  进行支援南方方面的作战
1942~   参加万鸦老、爪哇岛、基斯卡岛进攻作战、瓜岛运输作战
1943.05~  被编入北方部队,担任千岛群岛方面护航任务、参加基斯卡岛撤退作战
1943.11.12 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被美国亚特兰大号巡洋舰击沉
1943.12.15 除籍
响     舰名意义:响声之意
1933.03.31 在舞鹤工厂竣工,计划阶段被称为“第五十六号驱逐舰”
1941.12~  进行支援南方方面的作战
1942~   参加万鸦老、爪哇岛、基斯卡岛进攻作战
1943.06.12 被美机击伤,受中等程度破坏
1944~   参加马里亚纳海战之后担任船队护航任务
1945.08.15 在新泻以可以出动的状态迎接停战
1945.10.05 除籍,以后作为复员船使用,1947年引渡给苏联,改名为Pitky,1963年解体
雷     舰名意义:雷
1932.08.15 在浦贺船坞竣工,计划阶段被称为“第五十七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香港、苏拉威西岛进攻作战
1942~   参加巴达维亚攻击作战、中途岛海战、第3次所罗门海战
1943~   被编入北方部队,参加阿图岛海战
1944.04.14 在关岛西方被美国潜水艇Harder号击沉
1944.06.10 除籍
电     舰名意义:闪电
1932.11.15 在藤永田造船所竣工,计划阶段被称为“第五十八号驱逐舰”
1941.12~  参加香港、苏拉威西进攻作战
1942~   参加阿留申群岛进攻作战、阿图岛攻击作战
1943~   参加阿图岛海战,担任船队护航任务
1944~   担任航空母舰海鹰号和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号的护航舰
1944.05.14 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水艇北梭鱼号击沉
1944.06.10 除籍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24

八,结束语
吹雪级驱逐舰在设计建造之初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的同类型战舰,以至于在三十年代召开的伦敦海军会议上曾有美国代表指出,美国很愿意用其所有的300艘驱逐舰去换日本的50艘特型驱逐舰.不论这个说法是真是假,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吹雪级的总体设计是成功的,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中期世界驱逐舰的最高水平.然而到了二战爆发时,吹雪级已经显得老旧化了,虽然仍坚持在战争一线,但在惨烈的战局中,有20艘吹雪级被击沉,仅有2艘残存到了战争结束.
    fubuki.jpg (155.34 KB)
2007-9-9 12:35

                                              [attach]1998[/attach]
参考资料:历史的群象(SS社)
          燃烧的岛群战史资料(www.biku.net)
         sonic bbs论坛战史资料
           春秋战国论坛战史资料
           空愁居图纸资料
           日本驱逐舰发展史
           日本海军军舰简史(日本海人社)
         
特别感谢:铁底同好,EVAF(参考了阁下的部分图片和文字资料)acyuki(参考了阁下的部分图片资料)
          铁底 版主    大神小五郎(www.tekcn.net)
        春秋战国论坛同好,nightmaremk2(日本帝国海军特型驱逐舰作者,发表于《国际展望-尖端科技报道》2003年17期)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25

终于完成了,这是在下日本帝国海军主战舰艇系列的最后一篇(共三篇),欢迎大家讨论,批评,谢绝无理取闹和漫骂.
感谢大家的支持.(注:转帖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我的写作计划还没结束,其后会有美利坚合众国海军主战舰艇系列(也是三艘,至于哪三艘,暂时保密),还有全景式战役记录(三场海空航母决战),不过因个人原因,估计要推后几个月了.请稍待.
                                                                                               铁底hyyy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14 20:25

本文同时发表于TEKCN论坛,(本人原创作品,仅发于TEKCN和BIKU)
作者: 洪廓入道铁船轩    时间: 2007-9-21 20:02

受设计思想影响,支队作战来说是优秀舰种,护航能力特别是防空反潜能力一般。说到反潜能力,日本驱逐舰一直没有装备象样的水下听音装置和足够的反潜武器,HYYY你说的“深水炸弹发射炮”不过是投放架,不是火药推动的发射炮,英国的“刺猬”“乌贼”才是类似的武器。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22 10:31

“深水炸弹发射炮”,这个我只说了是发射装置啊,可能是我文字错误,应该是投放装置,但如果说日本没有发射炮,估计也不对.九四式深弹发射炮.就是一种Y字型发射炮,秋月级上有装备的.另外好像还有一种二式深弹炮.
英国的“刺猬”当然是很有名气的,日本叫针鼠爆雷.24发装,反潜效率很高.其实英国的针鼠爆雷,日本的酸素鱼雷,美国的VT信管.可以说是二战时代海上技术兵器不同领域的最高之作.分别涉及反潜,反舰和防空.
作者: exar_kun    时间: 2007-9-22 16:56

原帖由 hyyy 于 2007-9-22 10:31 发表
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中期世界驱逐舰的最高水平
我还是觉得法国佬的超级驱逐舰最好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22 20:39

这两没法比,那个比吹雪大了1000多吨,也就设计成那个样子,日本用差不多的吨位搞出的是夕张级袖珍轻巡
排 水 量 3,587吨
主  炮 两座双联装5.5英寸(140mm)主炮
副  炮 两座5.5英寸(140mm)单装副炮
鱼  雷 两座双联装24英寸鱼雷发射管
高  炮 12座25mm高炮,21挺机枪
设计航速 35.5节
这设计比法国人强多了.
作者: 洪廓入道铁船轩    时间: 2007-9-22 21:56

夕张和法超级驱逐舰吨位相近,可是战斗力却相差无几,甚至,莫加多尔恐怕还要强些。

主炮:莫加多尔4X2联装140MM炮,夕张6门,火炮性能上射速(单炮塔12-16发/分)和弹药威力法舰占优。

鱼雷:发射管法舰2座3联装+2座双联装550毫米,当然,鱼雷性能上日舰占优。法国普遍装备的23D550毫米鱼雷35节时射程14000米,29节时射程20000米,装药310千克。虽然远不比上长矛,但在西方国家里是首屈一指的。后来法国研制出的氧气鱼雷,50节时射程8000米,40节则是18000米,虽然还是比不了长矛,但已经是西方国家中最恐怖的鱼雷了。

航速:不管怎么说,法舰在试航中跑出了43.45节的高速,而日本驱逐舰只有减少1/6排水量的岛风试航中勉强跑了40节,实战里从未有这么高速。

要特别说下法国的防空火炮,三十年代法国研制出了两种比较先进甚至说是思想超前的防空火炮,一是M1933式100毫米中口径高炮,仰角达到了100度,初速快,转动速度也比较快,而M1935式37毫米高炮更是初速825米/秒,射程8000米的超级小口径高炮。当然,法国的投降使这两种高炮只得到了极少量装舰或只是测试阶段。设计中专门搭载这两种高炮的防空驱逐舰也流产了。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23 09:59

关键是法国人用了袖珍轻巡的吨位干了驱逐的事,这设计上确实是有失误的.而且,40多节的高速未必就是件好事情,耐波性下降,稳定性下降.第四舰队事件的教训还不够惨痛么?法舰是在地中海作战,如果到北大西洋战区或是北太平洋战区,那么高的速度对船没什么好处,也发挥不出来的.
作者: 洪廓入道铁船轩    时间: 2007-9-27 23:27

关于40节的高航速,那是因为法国的假想敌在20年代开始已经转变为意大利,在地中海那种视野开阔的海域,高航速是必要的,而地中海作战区域不大海面相对平静得多,所以续航力和稳定性不是要求很高。
作者: hyyy    时间: 2007-9-28 20:03

快速驱逐鱼雷艇等小舰只的理想舰型.
不过用作舰队驱逐舰还是觉得不太合适.尤其是伴随机动部队出战,当然,吹雪也不太合适的说.
作者: sheng    时间: 2007-12-1 20:08

二战时日本最好的驱逐舰就是它了
作者: evaf    时间: 2007-12-1 22:19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最有名的是她,但最好的肯定不是她。受限相对较少的特型舰除了拥有当时别国驱逐舰难以企及的强大攻击力外,似乎还在客观上起到了一种误导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重武装思想的影响,结果造出了问题多多的“初春”级
作者: hyyy    时间: 2007-12-3 10:51

19楼的,我说你啥好呢,就这一句,也不说明下,和纯净水有啥区别呢,再说....哎,BIKU这样的会员是越来越多了....
20楼的
最有名的是她恐怕也不全面,20-30年代初勉强算吧,30年代中后期直到秋月以前最有名的当属甲型驱逐舰阳炎级,出了详瑞舰雪风和补枪王野分都是阳炎级,秋月出现后,估计名气比阳炎级又响了些
当然凌波的粉丝们肯定不同意.....不过,无视他们,他们一点都不客观.....
还是那句话所谓战场环境和发展趋势不是武器自己能掌控的,日本自己毁了自己设定的战场环境和发展趋势,航空兵的出现,PH的胜利,使得日本自己苦心所想的白天决战,晚上夜战偷袭的作战环境破灭了,美国人接受了日本人开创的新环镜,制定了新战法,开发了新兵器,如果硬要说弗莱彻的设计多么成功,也不科学,毕竟也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但弗莱彻毫无疑问是符合二战需要的DD,非常符合,进一步说,是日本人开创了适合弗莱彻生存的战场环境.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7-12-3 10:56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7-12-4 09:40

终于弄清楚了, nightmaremk2对B型炮的射速的20发/分的说法是错误的......查看日本网站发现确实是8-11发/分......
作者: evaf    时间: 2007-12-7 21:12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阳炎比吹雪强是肯定的,但谈到对舰队驱逐舰发展的影响上,阳炎秋月都是后辈.吹雪才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后来的都是在她的基础上由量变到质变发展而来的.就像很多人说EVA不如很多后EVA时代的作品,但那些东西都是站在EVA巨人的肩上``````````
     对于二战中是吹雪还是阳炎的上口率高,谁知道
作者: ottovon9    时间: 2008-3-16 17:45

原帖由 洪廓入道铁船轩 于 2007-9-27 23:27 发表 关于40节的高航速,那是因为法国的假想敌在20年代开始已经转变为意大利,在地中海那种视野开阔的海域,高航速是必要的,而地中海作战区域不大海面相对平静得多,所以续航力和稳定性不是要求很高。
另外,地中海海域较狭小,有岸炮的港口较多,目标很容易溜掉.
作者: ottovon9    时间: 2008-3-16 17:51

原帖由 hyyy 于 2007-12-3 10:51 发表 19楼的,我说你啥好呢,就这一句,也不说明下,和纯净水有啥区别呢,再说....哎,BIKU这样的会员是越来越多了.... 20楼的最有名的是她恐怕也不全面,20-30年代初勉强算吧,30年代中后期直到秋月以前最有名的当属甲型驱逐舰 ...
------------------------------
和设计师改变也有关系把?战研11里提到,藤本死后,旧日本海军技术的进步就很小了
作者: hyyy    时间: 2008-3-16 21:51

平贺博士也不差,藤本大佐确实思想前卫,但他的前卫也是依据国情的,不是什么天才异想天开,如果把藤本放米国,未必能出吹雪这样的东西,因为不符合客观需要....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6-26 21:43

"于是日本人制定了以水雷战队配合航空兵先行削弱敌人,待敌方舰实力受损3/1~1/2时"     这3/1和1/3不是一个概念吧.........。     还有四楼里讲:93式鱼雷的尾迹 (氧气溶解于水),这应该是笔误吧.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26 21:59

3/1和1/3确实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是我笔误
氧气鱼雷的事情是我没解释清楚,其尾迹不明显是因为该雷推进剂燃烧后主要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废气....该气体溶解于水,所以不明显,是我没写清楚.............偷懒了,早期作品有错误,这也是正常的.........我改正...........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6-26 22:11

这个"吹雪"级好象没有备用鱼雷和再装填系统.      
    我这个贴发了三次    可能是卡了一下  就点多了.

[ 本帖最后由 鸟海 于 2008-6-26 22:26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26 22:21

一个帖子发三次好像不好吧,再说,我也没说过有再装填系统啊,自己删除两帖吧..........
作者: douzi    时间: 2008-6-27 12:35

原帖由 hyyy 于 2008-6-26 21:59 发表
3/1和1/3确实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是我笔误
氧气鱼雷的事情是我没解释清楚,其尾迹不明显是因为该雷推进剂燃烧后主要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废气....该气体溶解于水,所以不明显,是我没写清楚.............偷懒了,早期作品有错 ...
记得以前看某书上对此的解释是这样的:用压缩空气的鱼雷在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以后,剩余大部分氮气无法消除只能排出,从而产生明显的尾迹。而93氧气鱼雷携载的则是纯氧,几乎可以全部消耗掉,无需再排出形成尾迹,这样就仅有少量二氧化碳形成的尾迹。记得不清楚了,希望有牛人指正。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27 13:07

差不多就是这意思,但不是少量二氧化碳,也不是没有尾迹,而是二氧化碳自身能溶解于水,尾迹不明显,而氮气是不能溶解的,所以尾迹明显...........
作者: evaf    时间: 2008-6-27 19:11

似乎没什么人注意到螺旋桨的空泡问题·····那也是会产生尾迹的
作者: hyyy    时间: 2008-6-27 19:26

晕,我又没说没有尾迹,是尾迹不明显...............空泡双方都有,这个就不考虑了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7-25 23:00

都说日本的93氧鱼可靠性不好,什么偏航 早爆什么的,    那么米国的舰用鱼雷怎么样呢,   我看有的资料说  "大黄蜂"号空母在遭到重创后,为避免落入敌手,驱逐舰"穆斯汀"和"安德森"号向其发射了16条鱼雷,居然只有3条命中起爆.        这是真的吗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11:24

米国鱼雷早期性能不好,射程短,引信不良,经常是击中目标不爆炸,日本人称之为米国鱼雷不发,加上鱼雷手训练度不如日本,水雷战能力比较低,但他们的鱼雷确实比日本人的要安全的多
在战争中后期,米国也注意到了鱼雷性能的问题,经过改进,很多问题都被解决了,性能又了大提高.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7-27 11:37

米国潜艇早期的MK-14鱼雷 是出了名的不可靠  看来舰用的也不容乐观.       而改自93的日本潜艇用95式氧鱼还是可靠 可信的  6发5中 且其中两发还是是超远距离命中,几乎是其射程的极限.

[ 本帖最后由 鸟海 于 2008-7-27 11:43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11:53

那是RP大爆发,是特例,美国人一样又大爆发的时候,而且次数远比日本人多~~~~~
95雷已经开始缩减氧气所占的比重了,就是为了克服不可靠的问题,没见其射程都减少了么................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11:56

另外,我记得好像说过你的,要多考证,不要迷信什么东西,氧气雷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这是客观事实,要承认,不要去找几个特例或是别的什么什么,来自我欺骗,这种态度要改,要客观,要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7-27 12:05

所有的武器都是从不可靠 到可靠变化的过程,实战是检验武器最佳的场所.     虽然减少了氧气所占的比重,但航速 射程(虽然减少但仍傲视群雄)和威力仍然是相当恐怖的不是吗,而可靠性也有所提高,真正地成为了 忍者大杀器.      
    恩 明白     其实本人很酷爱 兵器的  甚至是着迷.

[ 本帖最后由 鸟海 于 2008-7-27 12:09 编辑 ]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8-7-27 13:52

一向视人命为草芥的日本才敢用这个氧气鱼雷,并不是英美没这个技术,而是人家发现其稳定性太差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鱼雷,也只有日本人敢用了
这玩意放在军舰上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没准啥时就爆了,没听说日本驱逐舰遭到炮击时,首先做的就是把鱼雷先统统推海里去的战例么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7-27 14:35

一个武器从不可靠状态走向实战,并最终在实战中走向淘汰,也许足以说明问题了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7 15:06

貌似抛弃鱼雷的做法,在巡洋舰,尤其是最上级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而驱逐舰抛弃鱼雷则是非常少见的行为,作为雷击舰只,他们更多时候是朝目标点发射鱼雷,而抛弃鱼雷,无论对于巡洋舰还是驱逐舰,大多发生在遭到空中攻击受损后。
  抛弃鱼雷的行为,在英 日 美 独海军中都发生过,无论是什么动力方式的鱼雷,其战斗部对载舰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在危急状态下抛弃之,也是正常的举动,话说米军貌似有规定,在舰对舰战斗开始前放空航空汽油·······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7-27 15:47

我很同意evaf君的见解  受到大损后抛弃鱼雷是很正常的。 而至于被淘汰的武器装备 也并不等于它是失败的,不是吗。

[ 本帖最后由 鸟海 于 2008-7-27 15:49 编辑 ]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8-7-27 16:20

偶不清楚一个在整个服役期间都没解决可靠性问题并直接因此被淘汰的武器算不算失败产品,不过它的表现显然离“可靠、可信”、“忍者大杀器”之类的美誉远了一些

[ 本帖最后由 xuanyuan 于 2008-7-27 16:21 编辑 ]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7 16:36

原帖由 xuanyuan 于 2008-7-27 16:20 发表
偶不清楚一个在整个服役期间都没解决可靠性问题并直接因此被淘汰的武器算不算失败产品,不过它的表现显然离“可靠、可信”、“忍者大杀器”之类的美誉远了一些
的确,如果93也能算“可靠”的话,大概没有什么武器是不可靠的了,但我认为,氧气鱼雷在保持能够被IJN容忍的缺陷下,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应该可以给个“不是很成功”的评价吧?相比92电雷,93算不错了······

[ 本帖最后由 evaf 于 2008-7-27 16:37 编辑 ]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17:27

93雷的可靠问题,这个已经不用争辩了,日军的鱼雷工厂仓库曾经整个被爆掉,日本人捂住了没说,鱼雷输送船也曾莫名其妙地沉掉了,日本人也没说.............在日本人1933年研究成功后,米国在1934年也上马了氧气雷项目,但是,促使其最终放弃的倒不完全是自爆问题,而是推进中难已控制,也就是偏航的问题让米国很头痛...........最终放弃了..........
93稳定性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战争中也只是牺牲了部分性能,来换取了一定程度的稳定而已,充其量是把一部天平的支点挪动了一下,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至于米国海军在驱逐舰遭袭后抛弃鱼雷的说法,我木有看过,而且米国的驱逐舰中弹后很少因鱼雷爆炸而沉没的,中弹后容易被点爆的不光是雷头,还有那氧气储存器和充满液态氧的雷体..............米国是木有这些麻烦的..................
至于放航空汽油,那是米国损管上出色的一环,和日本人扔鱼雷不是一个概念.............人家没有以损失攻击力为代价。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17:32

至于潜射雷的问题,命中黄蜂的那次确实是靠RP,木梨也没打算远距离打爆北卡,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黄蜂,而且他是在900米距离上开火的,这完全没有发挥95的射程优势,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自己也认同1500米内是最佳的攻击距离,而且日本潜水舰也基本没有在4000米以上距离发起进攻的...........至于为什么跑了11公里还能打中,确实是天佑神助,米国也有RP大爆发的时候,一雷就灭了大凤..............
至于说大杀器
MK14更能获得这个称号,死在MK14手上的日本船有400多万吨,95可远没有这个战绩吧.............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17:34

氧气鱼雷在保持能够被IJN容忍的缺陷下,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
这话也有些牵强,在技术上可能确实算达到了,但从作为整个渐减作战中的王牌武器这一点来看,完全没有实现....................而且IJN没啥不能忍的,水雷战队本来就是强袭作战中的消耗品,日本人已经认了..............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7 18:26

原帖由 hyyy 于 2008-7-27 17:32 发表
至于潜射雷的问题,命中黄蜂的那次确实是靠RP,木梨也没打算远距离打爆北卡,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黄蜂,而且他是在900米距离上开火的,这完全没有发挥95的射程优势,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自己也认同1500米内是最 ...
米国放航空汽油,那是萨沃岛之战后的事情,在那场战斗中,米巡洋舰因为中弹,破坏了布置在舰体表面的输油管,使得全舰变成大火把,明显的靶子,吃够了亏,之后才做出排掉航空汽油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被害甚重之后才做出的举动,损管还真是出色啊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7 18:31

原帖由 hyyy 于 2008-7-27 17:34 发表
氧气鱼雷在保持能够被IJN容忍的缺陷下,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
这话也有些牵强,在技术上可能确实算达到了,但从作为整个渐减作战中的王牌武器这一点来看,完全没有实现....................而且IJN没啥不能忍的,水雷 ...
渐减作战的王牌是那些BB,雷击强袭只是重要手段。
等到需要驱逐舰抛弃鱼雷的时候,战争形式已经不是原先设定的了,驱逐舰对IJN来说,地位发生了变化,而驱逐舰在各海军大国都是被当成消耗品。仅仅从舰体结构上来说,英国驱逐舰的的舰体结构,在同等条件下,就不如巡洋舰,换句话来说,驱逐舰舰体强度标准,就比巡洋舰低。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18:57

米国放航空汽油是萨沃岛之后的是,非也,MIDWAY作战时,约克城在日第一波飞机来袭前,就排掉了航空汽油,并向油管中充入了二氧化碳以防诱爆,此是吸取列克斯在珊瑚海的教训,非萨沃岛之后云云,这当然是出色的损管措施..........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7 19:07

原帖由 hyyy 于 2008-7-27 18:57 发表
米国放航空汽油是萨沃岛之后的是,非也,MIDWAY作战时,约克城在日第一波飞机来袭前,就排掉了航空汽油,并向油管中充入了二氧化碳以防诱爆,此是吸取列克斯在珊瑚海的教训,非萨沃岛之后云云,这当然是出色的损管措施...... ...
我说过了,舰对舰战斗时
米国甚至因此修改了巡洋舰的设计方案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7 19:12

空母排油,在战前就已经出现过了,与战时排空航空燃油一样,是为了预防,但预料到燃油的危险与被燃油害后才做出的行动,是两个层次吧?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7-27 20:41

一枚鱼雷在水里跑11公里还能击中敌舰,也就氧鱼可以办到,  不仅是因为射程,还有弱尾迹的缘故.  因为在白天的情况下鱼雷的白色尾迹是相当刺眼的, 就北卡来说,仅躲避一枚 远道而来的鱼雷应该没什么问题.
作者: 鸟海    时间: 2008-7-27 20:45

再有 93并没有到达不堪使用的地步 而且在它的基础上还有许多的改型,包括"回天".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20:55

回天,呵呵,这个东西太极端了..........
作者: zjh    时间: 2008-7-27 20:55

支持!
作者: zjh    时间: 2008-7-27 21:02

我刚发了“晓”号驱逐舰的图,与您的介绍不谋而合。
您介绍的很详细,不愧是海军元帅。
热烈支持!
作者: hyyy    时间: 2008-7-27 21:06

我没有说93不堪用,请不要为了宣扬93的威力而听不进别的客观意见,我前面就说了93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作者: evaf    时间: 2008-7-27 22:14

“93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这句话大概是对93最中肯的评价了。
有兴趣研究下回天的载舰吧,我刚开始涉及了一点,很有趣的东西。
作者: 鱼雷    时间: 2008-11-13 21:06

航空汽油美国人认为是夜战中的火把,就放了,谁叫他把汽油放外面的。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