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人关注美国内战吗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5 14:18     标题: 有人关注美国内战吗

坛子里有不少人关注军事历史,也有不少居住在北美,对这个遥远大陆上发生过的战斗,可有同好?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9-25 15:19

肥龙你玩forge of  freedom么?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5 15:21

游戏玩得少,最近看了大名鼎鼎的葛底斯堡战役,有所感触而已...
8 R3 g  L* v6 |2 l1 Q
1 Z: y2 q( h( C9 t5 ^5 _描写北美印第安战争的电影也不少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5 15:21

我对南北战争的了解主要来自《飘》
8 S. y: u. q/ @7 a% M$ q还有几个电影,比如摩根福里曼和乔治华盛顿主要的荣誉,还有一个是二战中荣誉勋章的获得者,著名的艾迪莫菲上尉后来主演的一部影片,那部影片也挺有意思,整个电影才1个小时多点,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没有一个女性角色,甚至好多角色都没有名字,包括艾迪莫菲扮演的主角,演职员表上打的都是,年轻人的扮演者,艾迪莫菲(二战英雄,荣誉勋章获得者)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9-25 15:27

半日真是跑题大王,居然3楼就跑题到二战去了。。。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9-25 15:27

我对18-19世纪北美大陆的历史很感兴趣。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5 15:37

原帖由 Donnie_Brasco 于 2007-9-25 15:27 发表 ) |# \' {! Z3 N  z6 E1 W
半日真是跑题大王,居然3楼就跑题到二战去了。。。
# W4 Z  [$ Y1 u9 D. L不要诋毁我啊,二战英雄演的南北战争电影,这样也叫跑题
作者: chars    时间: 2007-9-25 16:02

我也想听听
- T8 n- L8 V; }0 m以前只知道战争原因,以及大致走向
5 \# w( f( x! m南方军先胜后败
9 o8 z9 e" |; Z. U+ S$ ?0 H- Y* \- A5 o  O4 b  L6 V/ P
但是详细的战争进程却不大清楚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7-9-25 16:24

武器变革的时代,步兵战术出现了重大的改变。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5 17:52

南方失败是必然的。以种植园经济为支柱的国家是打不过工业国家的。就算是看飘也能看出来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5 18:00

跟前面几千年相比,18世纪的陆海军的确都在重大变革中,不过往后看看,武器和战术的升级换代根本不再需要几个世纪,也许几年就足够了,历史的加速度让人目眩。
5 _1 f) m  H- [) f0 d* w" O0 E8 ^  J, `/ A9 S) H. r& n% n
特意去查阅了罗伯特。李的资料,战前他是联邦军的一名上校,但是为了乡土观念毅然参加了南军,并且数次击败北军。$ J( F4 ~0 m; a7 h% J5 i

8 t% h) s1 K6 q0 q. o0 w  t$ s6 l葛底斯堡战役打了三天,第一天双方在接触中零星交战,第二天南军试图从山丘包围北军未果,第三天李下令皮克特的几个师正面攻击北军隐蔽在石墙后的阵地,结果被北军打了活靶,阵亡数万人。( y1 ^; a3 H3 `0 L! ^+ t

! d# C+ B" X8 f1 [在机关枪没有发明,而后膛枪刚刚服役的年代,葛底斯堡战役代表着密集阵线战术衰败的开始。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9-25 19:53

皮吉特可是西点的差生,呵呵。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5 23:03

皮克特就一个师好像,何来几个师?
( O$ w: k1 a" y( n实际上我觉得南北战争和苏德战争有点像,南方开战的时候上来的都是精锐,这帮子南方少爷们虽然家里有钱,不过从小就玩枪,打猎,又很狂热,打起仗来也不含糊,不过南方就这么点人,仗打得越长,拖得战斗力就越弱,北方能相对快速的动员大批军队,打光了也不怕,能活下来就是精英。和德军也有点像,德军也是一帮子精锐和毛子打,越打越少,毛子兵可不管,打光了上新的,活下来的也都是精英了。而且南北战争中,北方又占据着绝对工业优势。最后打成那样已经是南方的超水平发挥了。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5 23:05

关于南北战争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影片,模仿华氏911风格的纪录片。叫做美利坚同盟国。YY了如果南北战争南方胜利以后,21世纪美国的样子,挺有意思的,记得还把硫磺岛插旗照片改成了插南方的邦联旗帜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9-26 09:34

这场战争代表的新式交通技术的发展,对普国完善自己的动员作战体制影响不小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7-9-26 09:37

原帖由 半日光辉 于 2007-9-25 23:03 发表
; j( y0 @  t5 L' C( s( R- P皮克特就一个师好像,何来几个师?1 W( I9 ?+ @7 |0 U$ `
实际上我觉得南北战争和苏德战争有点像,南方开战的时候上来的都是精锐,这帮子南方少爷们虽然家里有钱,不过从小就玩枪,打猎,又很狂热,打起仗来也不含糊,不过南方就这么点人 ...
2 @8 E- j# {( u! ^" c* [7 A德国没有提早总动员导致的影响远远大于人力的那一点“劣势”,关键阶段缺少装备物资才是最终消耗不过苏联的根本原因
作者: chars    时间: 2007-9-26 09:41

举国战时动员体制,最早的应该还是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吧% O5 T8 i4 }* v3 O) k5 f" f% S
在拿破仑上台之前,议会控制的政府就通过迅速而有效的举国动员体制打败了两次反法同盟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6 10:21

原帖由 半日光辉 于 2007-9-25 23:05 发表 % Q% Y9 }- s, W8 V; F
关于南北战争我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影片,模仿华氏911风格的纪录片。叫做美利坚同盟国。YY了如果南北战争南方胜利以后,21世纪美国的样子,挺有意思的,记得还把硫磺岛插旗照片改成了插南方的邦联旗帜
* @7 C: V, k, a! @* z. i
9 C0 [+ Z! |! R. ]$ ?% _% r

/ O& m0 X: G! j. J0 m; R0 }' r南方的红底交叉蓝条嵌白星旗帜还是挺漂亮的,其实蓄奴制也只能适应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南方就算胜利也是寻求独立的机会,彻底打败北方比较难。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6 12:21

可惜那个片子太小众,好多地方也找不到,不过拍的水平也比较一般,只不过满有意思。
作者: 征服者威廉    时间: 2007-9-26 17:01

原帖由 半日光辉 于 2007-9-25 23:03 发表 & m; P# i4 @0 D1 w+ J* I
皮克特就一个师好像,何来几个师?0 c4 f, j( q/ q( b
. O( l; y% |, Z( m1 z- N皮吉特是师长不错8 P9 X) B/ `- {( L
但是皮吉特冲锋用了三个师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7 17:53

忘记是三个师还是三个旅,记得电影里说到的是brigade,而不是division
作者: 洪廓入道铁船轩    时间: 2007-9-27 23:02

之所以叫皮克特冲锋是因为这次自杀以皮克特师为主力,而实质参加的有三个师(除了皮克特师还有希尔军的两个余师),人数众说纷纭,一说5000人,一说11000人。
8 e4 F$ k. E4 |9 o" S- p9 M- l; [
+ S. H: d5 J: _( A+ @据说战争结束后,皮克特每次提到李,就说“就这老头毁了我的师!”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7 23:30

整个葛底斯堡战役南军损失数万人,此次冲锋的人数应该不在少数吧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8 07:37

确实是三个师。皮克特师是主力,说是冲锋之前整个南军阵线爆发出阵阵欢呼,很有浪漫色彩的开始了冲锋,结果转眼就变成了屠杀。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9-28 09:12

美国内战时最终还是得靠刺刀决出胜负。
" s; Q- c/ q2 p+ G1 ]' z* x/ J成败就是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选择冲锋了。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7-9-28 10:09

整个战役持续了好几天。而这次进攻只是最后的高潮。投入的兵力1万左右,不会太多。南军已经到底了。# i+ B8 {* O9 W
冲锋的三个师来自三个不同的军团。前线指挥也不是皮吉特,而是朗斯特。皮吉特只是负责最前线的协调指挥。一是因为他的部队在攻击的中心,二是其他两个师都是刚刚赶来的部队。3 t8 e, _  h% b# A0 H5 `+ V

- g8 ~* I3 [$ `( M/ B# \! ~南军这次的损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f: ~* X7 r7 L( n, t
1、前几天的作战集中战线的两翼,当李决定把突破口放到战线中央的时候,北军恰好决定把两翼的部队抽调一部分到中央战线休整。
; R0 Z' g3 J0 F6 R' R4 D- S2、南军由于弹药不足,火力准备提前结束。
; c. C7 |" g0 m# I$ X3、北军进行了有效的火力反准备,尚在做冲锋准备的南军在集结地就遭到了炮击。3 J3 C/ f6 w  j+ `
4、南军的冲锋发起点距离北军战线有一英里,而且是相对开阔地。
! q" s& c& I5 ~6 `4 w8 F& d5、北军地形有利,占据了制高点。战斗开始后,两翼高地的火力压制把南军进攻队形压缩的很密,这又直接增大了南军的伤亡。; |& w4 y8 D# c) g, |
6、最后的肉搏战,双方都疯了……. e( ]! u5 |0 p8 Y- L
7、南方政府已经无力支撑战争,已经做好了谈判的所有准备。
作者: harry    时间: 2007-9-28 17:02

这片子可能拍的有点老,相对现在好莱坞新片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群众演员不够投入,经常发现有表情呆滞,动作僵硬的人混在队列里,肉搏时尤其明显。/ |$ Z9 z4 U+ ~; V- M  u+ m. I( ^8 J

8 k2 T+ q2 D4 m不禁让我想起国产长篇历史巨片——三国演义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8 17:37

luck的观点在电影里都有体现
5 D  D* `! w/ {7 v: U. y1、张伯伦的团刚刚从无名岭的恶战后撤到中央休整;! u$ @# a) G3 J  S3 v
2、南军炮兵团告知朗斯特弹药耗尽,然而此时还未能压制北军炮火;3 w( T5 \$ P" A& i7 \5 O
3、北军反击炮火一直都很炽烈;
9 v- K) O. @: Q7 L% m3 ?: u4、影片是在葛底斯堡国家战争公园原址拍摄,冲锋的距离摆在那里;  G( e' r" I; B
5、高地的表现不够,但是冲锋地两侧的栅栏有表现,另外就是北军正面阵地的石墙;
  O( i) T/ p; i3 Q6、这种电影表现谋略就够了,不必太血腥。。。。+ ~2 k5 N- O0 y9 ]+ j' Z2 \+ h6 M
7、南方想谈判应该更渴望胜利,否则没筹码。。。。
作者: chars    时间: 2007-9-28 19:00

三国演义还算是相当不错了9 i  a) z0 t" T0 i6 [
起码文戏拍得相当好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28 19:32

看电视剧就别指望跟大片一样的要求,每分钟胶片的成本差距都上千倍了。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28 23:18

三国演义有精编版
作者: wang8621    时间: 2007-9-30 12:07

我很喜欢前膛步枪时代的战争场面! 绿色的大地上一个个方阵互相缓缓接近。。炮弹在天幕中带着优美的弧线,士兵在连鼻子眼睛都看的清楚的距离下,装药,上子弹,压通条,瞄准,清洗枪管。。一缕缕排枪造成的烟雾,袅袅婷婷点缀在战场中。。。9 u( i! ], [: T& P: N

  H3 V7 K1 @$ t4 h[ 本帖最后由 starlh 于 2007-10-1 00:03 编辑 ]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9-30 13:52

其实还是很血腥的,能否在战场上幸免主要靠运气,因为打中你的枪弹肯定不是瞄准你的那支枪射出来滴....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9-30 21:14

南方和北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北方本应该在4个月内结束战争的。。。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9-30 23:32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总是把战争想象成浪漫的
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10-1 00:03

原帖由 wang8621 于 2007-9-30 12:07 发表 6 t" S. G* n* n. D* J9 d$ F
我很喜欢前膛步枪时代的战争场面! 绿色的大地上一个个方阵互相缓缓接近。。炮弹在天幕中带着优美的弧线,士兵在连鼻子眼睛都看的清楚的距离下,装药,上子弹,压通条,瞄准,清洗枪管。。一缕缕排枪造成的烟雾,袅袅 ...
9 P. |. k- j* R% m0 J( e0 S
7 p. N3 e6 q* l! z" C+ I/ s& H8 {7 P这个时代的战争~是特别无聊的~BS之........也只有所谓的"绅士"才想得出来这种交战方法~~不提也罢~~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0-1 09:35

这是由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所造成的,并非什么绅士风度。
作者: wang8621    时间: 2007-10-1 22:29

搞笑,绅士风度??
! V/ u, i: x6 d) q1 U) |( ]
1 c( F8 G  E/ B1 s火枪手不列方阵就根本不能形成火力密度,一个个分散只会被排枪射杀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2 02:43

绅士风度之说主要因为当时交战有几次互相谦让先射击的故事,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过渡时期,关于西方的交战大家从电影上了解过不少。其实东方的明朝和日本也有大量使用火器的交战记录,中国的悲哀在于装备使用火器的明军被马上骑射的清军击败并亡国,造成清廷极其不重视发展火器部队,在200年后的鸦片战争时期才发现被西方抛离了许久。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0-2 08:14

确实,明朝军队的火器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无奈的是政府……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0-2 09:39

其实先射击的一方吃亏的。。。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2 11:02

不太明白吃亏的原因,先射击后忙于装弹,应该可以采取蹲姿减少受弹面啊。也可能后射击的一方能走得更近再射击
作者: chars    时间: 2007-10-2 11:12

吃亏的原因可能在于射击以后,对方军队可以乘机走得再近一些,然后射击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2 12:38

不过这也需要良好的训练,如果吃了第一排枪后就作鸟兽散,也就什么戏都没有了。
  O( d1 m  Y$ N" ?; Y
- ~' X, c! [1 q另外鬼子战国时期的三排轮流射击的方法也不错,为什么西方阵地战少见。
作者: 越骑校尉    时间: 2007-10-2 14:28

原帖由 chars 于 2007-10-2 11:12 发表   _; h" L5 c  Z& ~! O2 ]
吃亏的原因可能在于射击以后,对方军队可以乘机走得再近一些,然后射击
0 g) n5 `. [  y8 f9 @% k! q9 ~
也有这个原因。先射击方射击后要重新装弹(不能冲锋,因为敌人还没射击),而后射击方在射击后可立刻发动冲锋。
作者: 越骑校尉    时间: 2007-10-2 14:35

“三段击”的战法说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首先必须要有相当规模的成建制的火枪部队(明朝的“神机营”和织田家的“铁炮队”编制三千)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其次要有足够的训练,要不然三千人分三排轮流装弹、射击会乱成一团。最后还要正确运用,让其部署在密集敌人的正面同时又不能让敌人靠近。) ~. j& ^. |( l+ c
西方当然有“三段击”的战法啦。最早就出现在普鲁士陆军当中。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2 15:25

明朝 神机营是否有“三段击”作战的战例?& z2 i& j. j% A5 H& y

/ {/ j  q% D# N1 \/ d在抗日援朝战争里是否有双方火器部队直接交战的战例? 我查到的资料只有日军大量使用火枪的战例,明军的优势在于大口径火炮。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2 15:29

找到了一段介绍文字2 `8 c8 c9 @7 z4 z7 y1 B

$ K' d3 ~5 f# ?. b3 K# n* j0 X9 c5 d, W
暂且不说同时期东西方火器的先进程度。单说明成祖四次北伐,神机营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 N7 t, Q, n5 Z2 @8 C$ F- u
7 q: x' w% H0 T1 O6 u8 a. C5 M[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 C6 j  u$ [; C9 d最早在1409年第一次北征,神机营就显露了极大的对敌能力,由于当时明朝没有强大的骑兵力量, 2 w7 q3 b: W9 O- ~& Z# D2 l+ |

; i4 l! O& Z. H2 H, F" [' L而纯粹的步兵不可能对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骑兵造成有效的杀伤,所以当时明朝对战蒙古的方式
6 G+ G! h( x+ m" w1 C  @, s, }0 }! ^+ c7 }3 _
是自古代流传的兵阵。这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早在那时,神机营就开始运用三排火线梯次射击的 * K- F; f* s+ T- J4 A
9 G/ E! A+ m: D( c2 V' u
火器经典作战方式。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英国火枪兵只是使用单兵线的方式行进,详见
2 P$ W: h5 R- `( F4 A. D! p
. C* v7 C, T+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甚至在中法战争中的法国火枪兵还在使用方阵的行进方式。
2 j2 x- W2 k7 c& z/ d3 e1 [
" b2 T0 M$ T; R# v另,在成祖后来的三次北伐中,神机营已经成为主要对敌杀伤兵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他们 8 i& m8 Q$ ^$ W) M" G
$ @7 v6 a: y; V6 e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m$ |" c& I2 f& x
拥有属于自己的火器制造处和研发机构。在当时对蒙作战时,骑兵被布置在两翼,做诱敌牵制 ' U) s0 @. l# E

! O. |" c+ X1 A* D以及掩护和追击,阵前由刀盾手和长枪兵掩护,神机营被护在阵中,后面是弓箭手和火炮兵。 6 k8 h( p3 @6 [" o
* O/ }7 F8 v& P- @
这种对战机制一直运用到袁崇焕抗辽东时期。在次期间,神机营的规模达到过历史性的高度,这在
4 |) _$ l- Q! U3 v+ L4 C/ z9 {: p# J# t* K( [
15世纪的欧洲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哪个混乱的大陆上,参战双方人数达到的一万的大型战役是
, w1 Z+ v) ]& A' |, N$ o5 P
/ m6 a& ?" s9 ?  {7 M/ c9 H几乎没有的,大家都看过《三个火枪手》吧,请问那时候法国的皇家火枪队的数量是多少?是两千,其中 % l; }, @2 ~+ F, d7 I# M8 b1 U

# E' S, i; \, Z$ N) v' f% B2 g) j还包括很多侍从,这甚至还没有明朝时一次战役所损失的多。
! e( G: V$ T+ _7 E
1 J# c  o$ n. c( z8 D0 Y[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M$ f& J' F7 z9 d1 V5 \; N3 o
而且最早的火器骑兵也出现在成祖第一次的北伐中,当然,这并没有开热兵器骑兵作战的先河,
- B0 B, h2 r1 k: R" @' [
. D8 M% o- s9 r因为那只是用在一个小队骑兵诱敌的战术上。 ! m* p/ h3 j% d, ?9 d+ [

% f, y% b) b1 e2 ]) W8 u说了那么多,其实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明朝后期与女真的对抗中,火器是居于核心的,而这所
, M) c$ R  c( G$ r2 A- F$ q5 {
1 S! o2 l, ?7 ^9 }% V! \7 t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在清朝成立以后,神机营在规模上被大量裁减,在战略应用上被彻底冷落,
/ J7 J" }  g6 r* P* L' V
+ y, _, l( }; `' j丰台大营几乎成了神机营的坟墓,直到1840年以后。这就是大家对中国火器后来发展的盲区----由于 / w' c0 w& R) B5 d, a; k4 L8 w
- v- Y4 t' v  ]& Z4 x3 {9 q/ n
满清的刻意压制,导致了中国火器发展的彻底断绝,但在明朝灭亡之前,中国火器的发展应该是遥遥领先
3 G( _: U8 m2 q8 s8 k9 M' s% N) i, J$ N. _$ r* w- N7 t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o1 ?' ]' l$ G6 p  j1 l; l$ u# H
的。
6 y! O+ N1 ]0 }0 S
7 x. _! Y5 U1 A不要说什么技术含量,在15世纪即使西方也只是在使用火铳和早期的火绳而已。而中国之所以在技术 . m( W! A0 p( B% s( h! I
; U( W; H- M' t
上滞后,根本原因就是火器技术在清朝所受到的压制。外力使然,历史对每个民族都是公平的,他在给予
1 S4 ~. [. P' `% {+ u  E+ @& Q9 Q5 P7 {5 R* \$ B
中国富饶和强大的时候带给西方的永远是贫困和落后,而在16世纪,这一切开始反转。
作者: 越骑校尉    时间: 2007-10-3 08:23

明军“神机营”有训练“三段击”的要领和图例。至于实战中有没有使用就不得而知了。其实想出这种战术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熟练运用。
作者: 米达麦亚    时间: 2007-10-11 12:08

有没有看过电影"爱国者"?背景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其中就有大量使用滑膛枪的情景.记得电影开始跟最后的2次战役都是北美独立军跟英军站成2排对射,每次都是美军先齐射,然后英军一个齐射把美军击溃.感觉就象那个时候的绅士决斗,厉害的一方总是先让对方开枪,躲过子弹后缓缓将枪口瞄准对手,这个时候往往对手受不了这种心理上的打击而崩溃.& q! M* _" g( F
电影里还有英军骑兵的运用总是恰到好处.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11 12:14

独立战争时期已经装备隧发枪了,精度和射速比火绳枪提高很多。美国民兵自然没有久经战阵的英军那么高的战术素养
作者: starlh    时间: 2007-10-11 12:46

爱国者是梅尔吉普森的经典作品之一~~~我个人最讨厌的就是隧发枪时代的西方战争~~Y的完全无聊~~站两边对射~~运气不好的就先见耶酥~~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这些好东西西方人怎么不多看看~~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0-11 19:22

这个时代的战争明明是很讲战术的嘛。3 e, y4 {# p8 j$ s7 b0 F
从古斯塔夫,马尔博罗,欧根到腓特烈哪个不是响当当的战术大师?3 S2 Z7 S6 a* G8 }7 a5 B1 q

/ X  d9 }3 h: d' ^4 i# ~/ t. z孙子兵法那是战略。# u, T) X6 P- i) A$ Y( U

1 G5 l+ W! _$ ~3 T( |* h[ 本帖最后由 Donnie_Brasco 于 2007-10-11 19:25 编辑 ]
作者: 米达麦亚    时间: 2007-10-15 16:52

那个时代最好发挥战术的就是骑兵跟大炮的运用了,拿破伦的时代,典型的例子。
# i3 W. D5 I% n- n# [最可恨的英法联军打北京时,3万蒙古铁骑正面突击8千英法联军,全部有去无回,不知道那个清军统帅是哪个猪脑壳啊.......
作者: wang8621    时间: 2007-10-16 08:43

读孙子兵法的后果就是:文革时期马路上出现一大批对着世界地图喃喃自语的精神病。。。
作者: jnzx    时间: 2007-10-16 09:35

当年清兵的那个统帅并不是猪脑壳.他只不过是从没有和近代西方军队交过手,整个中国也缺乏这方面的材料和经验,不知道他们的正面火力有多强罢了.他那种打法其实对冷兵器时代的步兵是非常致命的.
作者: andy20061225    时间: 2007-10-16 13:34

可以看看众神与将军啊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0-16 14:43

美国内战怎么扯到八国联军了捏
作者: uhujager    时间: 2007-10-18 14:56

跑题到哪去了?南北战争倒是一场很值得去研究一下的战争,个人觉得 这是最后一场传统战争 也是第一场现代战争,热气球,铁甲舰,后装枪,甚至于潜艇,一大批新的武器应用,很大程度影响到之后发生在欧洲的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甚至更后的日俄战争,涌现出一大批名将,在指挥上也可圈可点,南方的李、杰克逊、朗斯特里特北方的谢尔曼、格兰特(我倒是对他的指挥部不欣赏,基本上是打规模碾压式战斗,伤亡和消耗惊人),内战对美国的影响其实到今天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南方,在亚特兰大你就能感觉到,美国南方几个州总是会把州的利益远远放在国家利益上,而且总是觉得联邦政府对他们有歧视似的,老是说联邦政府对某个议案对州的利益有损害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7-10-21 12:45

南北的分歧可以一直追溯到立国初期。南方可以说是Jefferson的继承者+ W" ]- ]4 H, V( {
北方则是Washington和Adams的继承者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3 13:05

冷热兵器交替时代,战争的偶然性越发明显啦!客观地说,南北双方都有战胜对方的机会,只不过北方把握地稍好而已,并不存在“有道伐无道”。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0-23 17:07

应该说北方做的相当不好导致花了4年才搞定南方。1 g2 Z# A; ]2 s
南方没什么取胜希望。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0-23 18:54

就是,北方如果不是开始昏招迭出,岂能把战争拖得那么久。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4 11:18

战争毕竟不是下棋,下棋是相对公平的有序搏弈,而战争到目前也没有几位能说得清楚的。谁有机会、谁必输无疑都未有公论。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0-24 11:33

本来想说很多话,最后无语
作者: chars    时间: 2007-10-24 11:43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3 13:05 发表
$ x9 R" n- W3 G4 W冷热兵器交替时代,战争的偶然性越发明显啦!客观地说,南北双方都有战胜对方的机会,只不过北方把握地稍好而已,并不存在“有道伐无道”。
: `1 h7 {1 n* o/ z0 d' P, [: s* z4 a+ \, g# f/ Z
你恰好说反了,战争和战斗不一样,战斗的偶然性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很大,而战争的偶然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是越来越小了,基本上国力的差距就是战争胜负的差距。不像古代,由于敌对双方国力都不如当今这么强,因此一两场决定性战斗的胜负对双方国力的对比影响很大,所以显得偶然性很大,经常有以弱胜强的例子发生。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4 12:11

前提——“冷热兵器交替时代”
作者: chars    时间: 2007-10-24 12:30

人类社会在美国内战时代,由于近代工业的出现,生产力大大提高,敌对双方的整体实力对比已经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因为一场战斗或者战役的损失,优势的一方可以很迅速补充损失的人力物力。劣势的一方则相对优势一方要艰难。
& f8 V& r) S. W- c- i2 e0 ^: ^
! q5 L" L/ a* K这也是为什么南方初期打了那么多胜仗也没有压倒北方,而只输了那么一两次就不行了的原因。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4 12:34

还是有些困惑。工业上北方比南方强那么多吗?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7-10-24 13:03

南方除非靠勇气或者组织能力连赢几盘大的重创北军,然后拉英国下水议和,可以保住南方独立。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4 13:22

联邦制 or 邦联制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25 10:44

原帖由 brokos 于 2007-10-24 13:03 发表 $ j+ ^9 S) Q3 R4 B
南方除非靠勇气或者组织能力连赢几盘大的重创北军,然后拉英国下水议和,可以保住南方独立。
; ]) N. c( {# f! t+ Y' N, o7 m8 @7 ]& i$ P2 W5 [+ v4 z8 V
哎呀~~若是米国最终成为南北二个国家,那今日世界当真是大大滴不同哇~~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5 12:18

一个是世界警察,一个是世界武警,还是一样!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26 09:12

其综合国力与战略态势还是有很大区别嘛,在北美一支独秀和两雄并立的区别还是非常巨大滴~~
作者: 越骑校尉    时间: 2007-10-26 20:05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4 12:34 发表 - m* j) Y" y3 R. y3 q
还是有些困惑。工业上北方比南方强那么多吗?
: Y9 Q$ Y& A% P- \; l' G北方最烂也有钢铁和煤炭,而南方除了棉花田就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南军的武器全靠欧洲进口,当北军封锁了整个东海岸后,南方无法从欧洲进口到任何武器了。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0-26 21:47

原帖由 <i>nanjin1937</i> 于 2007-10-24 12:34 发表 <a href="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534&ptid=5425"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K* U3 Q3 `+ @8 K  V- w
还是有些困惑。工业上北方比南方强那么多吗?
<br />$ Z( y4 x6 l( {& K
我也困惑,北方的工业难道比南方强吗?南方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工业嘛
. E/ i1 S, G4 g$ t8 |4 R( v9 v" ^( B$ ~* ~8 Y( _- o$ N
另外,我觉得南北战争不是什么冷热兵器交替的时期,根本就是来复枪和大炮主宰战场嘛。
- Q- ?  w7 D* F: X  S+ z( z$ D6 T3 {% ~! ]
如果有冷热兵器交替,我倒是觉得15世纪那段还算是吧。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0-26 21:47

原帖由 <i>nanjin1937</i> 于 2007-10-24 12:34 发表 <a href="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534&ptid=5425"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 [8 I& `& ?- k; R) _还是有些困惑。工业上北方比南方强那么多吗?
<br />% I) ~3 b5 S" L0 r) w
我也困惑,北方的工业难道比南方强吗?南方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工业嘛, Y& f  D; D* d8 u( B( D+ U

* k% T( W" l9 f& H' [0 \7 @另外,我觉得南北战争不是什么冷热兵器交替的时期,根本就是来复枪和大炮主宰战场嘛。
6 X: o5 F% D3 t1 v6 q/ k; a5 }  G. O5 T" K( y, x% f+ G2 |
如果有冷热兵器交替,我倒是觉得15世纪那段还算是吧。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26 23:00

北军是可以自制来复枪的,南方全得靠进口,在来复枪和加农炮统治战场的年代,这一条已经够南方受的了
作者: 半日光辉    时间: 2007-10-26 23:25

北方的工业实力还是相当强的,虽然还比不上英国,但是比美国强的也没有几个。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27 09:42

其实从根本上来,是双方的社会发展程度决定了整个战争的结果呀~~~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0-27 19:47

南方还是有一定的军工生产能力的比如里士满步枪、密西西比来福等。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0-27 19:50

南方最要命的是没有海权,封锁了海岸线不说,北方沿着主要河流的入海口上去,很轻松就能封锁主要城市。
作者: Ferrero    时间: 2007-10-27 23:47

所以说,海权在很多时候能对战争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者: nanjin1937    时间: 2007-10-28 13:39

应该具体到个案,否则空泛的很!
作者: xhsoffice    时间: 2007-11-16 15:18

到战争研究论坛看<铁与火的考验-美国内战及其重建>就明白了
作者: xhsoffice    时间: 2007-11-16 15:20

过程很复杂,政治是关键,经济是基础,军事是表现.
作者: reinhadt    时间: 2007-12-4 19:39

只有了解一小段,而且细节不多,只有类似皮科特冲锋之类的故事。
$ v* q; e) Q5 f" w+ Y6 e$ k/ t总的来说美国内战的规模并不大,战场地域相对狭小,战争动员的人员和资源也相对较少。战争中将领们的水平也远不及英国的阿瑟.维尔斯利、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等19世纪早期欧洲大战中的将领,所以并不引人注目。
作者: reinhadt    时间: 2007-12-4 19:40

打错了,库图佐夫沙俄将领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7-12-5 13:20

原帖由 reinhadt 于 2007-12-4 19:39 发表 , Z: y1 _& A% T' t: [2 w8 U
只有了解一小段,而且细节不多,只有类似皮科特冲锋之类的故事。
0 a) ]7 b$ ?! p% S" }总的来说美国内战的规模并不大,战场地域相对狭小,战争动员的人员和资源也相对较少。战争中将领们的水平也远不及英国的阿瑟.维尔斯利、米哈伊尔.库 ...
9 {) I2 _% T- f+ u" X: Y4 a
- X. g2 R: Q9 V- \' g. S
如果论人数2 D. U) @$ h* [( B( h
内战人不少# \7 R5 ~  @/ y4 {6 A  Z3 ~
如果论枪支数
3 Z$ ~5 g# y' E! C1 K内战的枪支也不少
! p/ u; o, O: t' g; f最搞的是潜水艇试验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7-12-6 21:51

原帖由 reinhadt 于 2007-12-4 19:39 发表
/ R) ~8 \; Y/ [9 U/ |6 _6 R只有了解一小段,而且细节不多,只有类似皮科特冲锋之类的故事。
% Y" j9 j6 e. s: e' I2 g总的来说美国内战的规模并不大,战场地域相对狭小,战争动员的人员和资源也相对较少。战争中将领们的水平也远不及英国的阿瑟.维尔斯利、米哈伊尔.库 ...
: a" H( c: e: ]+ b8 ^3 f; J  k3 E) U/ i

+ v$ `2 A0 I. k' Q9 w当你不是只了解一小段,细节不多的时候,八成就不会这么评价美国内战了。
作者: chen0529    时间: 2007-12-29 23:27

内战初期觉得北方军指挥都晕,弗雷德里希堡基本上是葛底斯堡第三天冲锋的北方军翻版。应给说葛底斯堡南方军那个是翻版。因为葛底斯堡时间晚一些。 而葛底斯堡第三天李命令冲锋的原因是他觉得北方军在第二天作战后士气应该快垮了。
作者: chen0529    时间: 2007-12-29 23:28

将军与众神是好片子,大家有兴趣去看看~~~~~
作者: wl0322    时间: 2008-3-6 09:14

南北战争伤亡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有一部描写南北战争的连续剧《南北乱世情》描写的非常清楚,但我就是找不到有卖的,那还是92年北京有线演的呢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6 10:26

美国建国历史太短,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大仗,内战只有一次,同时也是最惨烈伤亡最大的战争。其次就是两次独立战争,而19世纪的印第安战争和对墨西哥的几次战争,规模都比较小。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8-3-6 10:30

原帖由 Ferrero 于 2007-10-26 09:12 发表 , e9 p; B) o+ f- b
其综合国力与战略态势还是有很大区别嘛,在北美一支独秀和两雄并立的区别还是非常巨大滴~~
  v3 Y3 {5 x& P' F+ `6 O

; r$ |, P  W7 w1 U) j- C3 G, m: b( C1 j/ j$ Z
北美保持两个强大的美国,将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首先两个美国都得优先大力发展陆军,海权的争夺也将把重点放在美洲海岸。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