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丰臣秀吉的火枪队很了得,但不知与明朝的火器相比谁更强?鸟枪类火器包括鸟嘴铳、鲁密铳、自生火铳和鸟枪等,分述其形制性能如下: , F; I( K2 {5 e0 }) |' d& p e& U. V. E
鸟嘴铳:公元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鸟枪的日本人及鸟枪。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鸟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这铳用熟铁打造,重约5~6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托腹藏搠杖(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火绳,每根长2丈,重3两。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龙头落在火门,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 I. a$ ~4 |6 P8 L4 {0 C3 Y& j& }4 M) S. W. D+ z- k+ D; @
鲁密鸟铳:公元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中国古代著名火器专家赵世祯在鲁密国(今土耳其)贡入的鸟枪基础上,创制了比鸟嘴铳射程更远的火绳机枪,称之为“鲁密铳”。铳全重8斤,长5~7尺,装药4钱,铅弹重3钱,火绳机的板机安在枪托内,拨之则落于火门,火燃之后,自行昂起。枪托尾部有钢刃,敌人逼近时,即倒转来作斩马刀用。这铳射程远,威力大,在结构上也优于鸟嘴铳。故《武备志》说:“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掣电铳赵世祯在创制鲁密铳的同时,还吸取鸟枪及佛郎机的优点,创造“掣电铳”。铳长约6尺,重5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5个,各长6寸,重约10两,前有圆小嘴,后方有扁方笋,笋中有眼,用捎钉钉住,以防前撞后坐。装药2.5钱,铅弹重2钱。这铳的发火装置与鲁密铳同,但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T, K4 F3 K* o" i5 I
: C0 Z V1 m; s+ l" @ 以上各种明代鸟枪,口径均在0.9~1.3厘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各种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骑兵使用的特点。鸟嘴铳和鲁密铳枪管底部,还是用螺栓封闭的,便于拧开擦洗枪管。明代后期,这类火绳机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由于发射速度较慢,为弥补这一缺点,通常在战术上采用三排轮放法,即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第一排发射完毕后,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位置放铳,如此轮流发射。5 ^$ K+ A3 s4 S- h
6 S. o* z: ~+ \; S 自生火铳:明代末年开始试造的一种燧发枪。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发明的。它的构造和性能与前述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这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z( e& z: H/ }1 j
1 j/ B" F6 w* o, u. j 2 |/ a/ A1 @3 H5 X% K
) E8 K. i9 d, K; ^9 K 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和明朝万历初年所带来的兴盛,本来是双方可以进一步得到大发展的契机。尽管当时西方殖民者开始海上扩张,但是东方还是可以通过吸收西方先进科技和文明成果,从而与西方抗衡。而但是随着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以及张居正死后万历末年的腐败,两国都统统走向了落后。 % j- A/ m( h. l4 f/ K5 F4 N9 Z p5 ^- \- L$ O
16世纪末期的中日大战,才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乃至尔后的英国革命,在武器上也还并没有特别优势的地方。 8 ^7 {$ _+ h5 J. M" {3 P: P ; A( n4 f! p4 F( A8 w6 }南方火器强在材料,北方冶铁用煤,南方冶铁用木炭,煤多磷硫,材质易脆,绩效新书里讲的一些火器做法都说要用广铁最佳,广铁是岭南产的,原料应该是海南的富矿,中国独此一家。不光火器,冷兵器也如此,比如浙江的龙泉剑。北方则有最主要的硝石和硫磺矿,金国第一次攻开封后占领了山西和河北的两个最主要的硝石矿,第二次攻开封的时候宋军惊愕的发现金军昼夜发射火药炮子“猝如骤雨,密不可当”了,以当时开封守军的实力完全是被吓住了,不然好歹也是几十万,不至于那么容易陷落。 2 K, w% r9 G w, b& a6 f# h# r, U0 r+ } i v8 F( E) x
那也有好多西亚印度的火枪图,不过是纸图正好不在手里,有一张特别明显的花纹钢枪管,看不出缠绕锻打的痕迹,花纹走向平行轴线,可能是用铸造毛坯延锻的,有一到两支可以看出明显的铁皮缠绕痕迹,事实上用什么工艺成型我想是见仁见智,关键是成型过程中铁是烧红的,用锻打可以结合成相当密实的整体,而且因为钢铁的晶粒在锻打中被拉长成纤维状,这类热锻打成型枪管的结构强度应该比铸造的炮管高很多。白铁和生铁是做其他钢铁制品的两种基本原材料,白铁是肉,生铁是渗碳的碳源,卷铁筒的时候加入一些生铁就可以得到需要的含碳量,并不象现代用固定型号的钢来做零件。 5 |- n& D4 Q+ w$ u. P7 ]+ k中西火器战术我也没研究过时间顺序表,三线战术明洪武扫北的时候以及沐英攻云南的时候就有了。 2 M4 A9 A Q( [
火枪的轮放战术跟装填时间有关,越早装填越慢,排数越多,意大利战争时期西班牙的火枪队是5-6排轮放,三十年战争减少到3排,到拿破仑时代减少到两排,火冒枪和定装枪弹的时代就以自由射击为主了。具体说每种情况有何细节我还真不知道,我看日本韩国有N个古装片里把火绳枪战术拍成两排轮射。 $ x k( @6 g$ V9 f古斯塔夫的战术是吃憋吃出来的,他参加波俄战争的时候骑兵在射击完后撤的时候被波兰骑兵杀的人仰马翻,所以他学了一手,不再用骑兵突击步兵,而用骑兵欺负别人骑兵,别人的骑兵还是采用车轮战术,有人朝前跑有人朝后跑,本来就乱,如果集中全力突击,总是能乱中取胜。古斯塔夫最大的胜利来自与政治层面,主要是他不向别人那样抢劫,而是逼迫当地政府屈服,交纳战争税,这样他就能比较容易的保证军队不会把后勤基地破坏掉,而且军队纪律也比较好。 1 C9 k9 C7 F9 N" d+ B! u; v% |& ?# k! Q% L
待续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4 16:05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资料,可能是写在兵书里,将要计划实施的,现在仅供参考: " U5 l, ~% s' z8 n$ V, a* ~7 {" Y6 ]
5 {; J) R! Q- W+ p% T; |6 ?
车营:战斗兵2048人; $ D/ h2 n' N$ u5 Y; z
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 G5 U& _2 b" V. E5 e+ B, p" A) p
全营官兵共3109人。 " { j, ]2 ~$ \2 c+ s$ ]0 a. @+ f1 ?) V: C% Y% b; n7 F
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 $ n4 ^' d6 Q; i Q2 _9 d 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 - F7 v4 @' N+ Q1 I+ H8 R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 $ `; B2 |* b4 a; c+ P, S 以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64.2\%; 7 w/ s7 {7 m* U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 d& ~+ E C" |! c. q 4 u; H" Z0 A- T( n- K1 g- v 步营:战斗兵2160人; 9 i, |6 m3 \" ^0 V0 `2 T 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 ( L; {. x }3 a 全营官兵共2699人。 : A A/ [7 ?. [' [+ k' ]% S% ~
9 X- b4 [" [( W ]# x; x* `5 V) G
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 5 Z( L" {5 U/ I/ F) n3 S1 ?0 r 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 ' f Q2 k7 Y( }& C+ f% O5 O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9 U. J, Y9 h; q5 I 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 ]$ p* G! P. ]( i- Z1 z
- |% [& N9 c2 N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装备火器的比例如此之高,真让人有点不敢相信。据说当时明军装备火器的比例让欧洲来的传教士都流口水!假若戚继光在世时的 - Y! b V/ L+ b6 c0 O( m/ M% D
皇帝不是嘉靖和万历,领导孙承宗、袁崇焕的皇帝不是天启和崇祯,而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的任何一位,那么──纽约应该叫作“新长安”…… - u& q0 v/ h) j0 g+ ?" A- m5 ~( A. e- U$ h3 k$ p' }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H% l8 p$ _& E, s! R+ A( k
一、3眼枪射击完毕后,可以拿来当锤使用; & ] P+ l# b) S& t' q二、明军的鸟铳均负有一个枪叉,和欧洲同时代的火绳枪相同,技术参数差不多,可见威力不小; + v, i0 @0 i1 w/ g5 d+ F叁、明军叁才阵中,有一种骑兵叫“跳荡队”,估计是使用 3眼枪的骑兵部队;8 _" Y3 V' C3 C h
四、明军大量使用火器,因此骑兵和军官均装备轻型铠甲; J" M& d- K7 @五、明军骑兵装备火器比例达到 48\%左右,设想如果有大量骑兵突然冲出施放火枪,一般的军 % O0 I* D4 ^1 |5 i( e队是难以抵挡的; 8 R$ {- n3 Z5 N7 m$ a六、明军骑兵装备的鸟铳数量极少,主要装备的是连发多管型近战火枪。* I' y5 Z4 P) L) v* R3 v
七、戚继光认为鸟铳也适宜骑兵使用,因此推断戚家军的火枪骑兵应当是以枪法准确着称; v4 n' a2 u: `) [
八、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建制应该更接近朝鲜壬辰战争时期的明军,孙承宗在戚家军战术的基础上创建的车营编制比例和现代的装甲师已无区别,是在平原地区和骑兵作战的利器;3 o2 b9 Y' q# r" o _9 _! V
九、袁崇焕的直属部队──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皆装备有5眼火绳枪,其火力突击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 # H% i6 Q5 N* s) R& m$ ~3 g. g0 N. B% W/ T; Y* Q
[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7-10-6 11:55 编辑 ]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4 16:05
孙承宗车营的详细资料之二: * E1 J; u- f( M5 b+ x
9 I( b& Z3 d4 ~/ {# t0 h. i5 b 全营兵力:各级军官127名; 0 e- F! B: l; ^3 e% n6 J' y
骑兵、步兵、传令、杂役等5988名; , Q W# O3 U+ c3 I6 q3 T7 u
辎重车夫512名。 5 E8 M: T n* I2 {4 k( v/ U- g; B I5 B4 h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 & i. p+ ? |7 X$ I# b
准迎锋车256辆; 6 S: r5 u9 R; s) y0 d
辎重车256辆; 7 S& E' S Y& j+ k, h# M4 \3 |
/ w: ?6 i) t1 m4 a/ t1 s 驮运畜力:火器驮驼32只; - K3 @1 |) D9 m 火器驮骡120头; ; O& p1 b' [- q0 _* M+ s 辎重车驾牛256头。 2 A8 ^9 A& b' c! e' u1 O6 G) \! F4 u. E/ \- i
装备火器:大将军炮16门; 7 b; }0 c( S& S0 x) _
灭虏炮80门; & X! u1 j- f9 {9 b; P
佛朗机256挺; # T( Q/ F% u9 q" h" C6 D 鸟铳256枝; ! c$ z: Y) e1 O* I
3眼枪1728枝。 7 S1 E% f- b9 ? 3 \2 Y W- N4 l$ f 装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 - l3 j+ e8 [* H: j7 g 大弩256张; # k& i8 l8 M T7 w; k" N9 h" L
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 $ s# H" b$ B6 M% W' m( S5 I6 t 火箭7680枝; ( p0 k+ D; l7 ?3 j$ t7 C7 E( R 大棒256条; ) Q( ]3 j* X8 r' L b% [" b6 B 藤牌256面; 2 n& Z# o% m" Q7 B/ G2 C! N
腰刀5888口。 ) Z/ E ]0 k5 g X9 \8 m& h) E" S) {/ [9 ^7 q
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兵); 2 }/ h& ~& c* M5 _5 t( j$ G
车正128副; - @) t$ \, p* s9 P2 N 管队臂手97副; : ^ K/ o! A; S9 n! T6 h ? 车正臂手128副。 5 R9 X9 y/ y. I' o, z' d7 |* \5 q1 A4 c# a6 ~8 {8 r+ G0 [
( s( [3 J' y" ]) ]
后勤部队详细资料: 7 P& F; Y7 z6 G* J: w
3 a7 }2 E6 U ?7 B+ ^& H8 Z" f 人员编制:内将官1,中军1; : G" _, h( ] p$ ~- l" q$ U: E
军车兵30人; : E. S2 ?4 f' T: I
杂役兵254人; a& S; v/ Z; J/ Z6 Q4 w7 c5 ~
车炮兵1622人; . [: \4 T; C3 c$ F- @# M 全营共1908人。 . [' v2 _3 ~, D/ w4 @
6 W$ t, q5 i$ x
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每门3人); " F* O4 U8 R* n( Q0 Z
鸟铳640枝(铳手640人)。 ' l+ Y: b4 m+ G$ l7 a. M4 ?5 V; o. c! p! G/ w. z
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 0 v- P: i+ m, i/ w驾车用牛256头。 ; d" x4 A# j- L/ ~
9 F: M. j3 Q, [) V$ A7 {# o* U
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 6 E, O7 E2 o; S 绳桩96条; 3 C# W3 m- X: |9 b8 R/ U
拒马枪256条; 8 ?$ @; a5 @! b7 x
火兵尖担256架; ' s3 f+ ]. N6 u+ ]1 g8 j
火镰224把; / I1 B. R+ P0 _) D6 Y- Q# _
灯笼354个; ! k8 g8 P5 h1 g) I
铁楸736把; 9 ?0 N1 z4 x+ w' i. b
铁撅496把; % s% I; C* d! X& e D6 j2 N
镰刀1216把; & v2 J" F$ }, R6 d. Z* \
斧头128把; " c6 Z; _* S# V' B# ~* y* X4 v* S
凿子128把; 1 T7 W# Y9 s) J# o- ?) h" d
铡刀240口。 1 v1 }' s: o' R * {+ k$ f6 E: \ 粮爱辎重:米200石; 4 q+ s! D, ?5 q3 s4 o/ s, W# u- F5 s 黑豆500石; 1 m! y7 F; J# G& d5 V* _
淇子299石4斗; % X# G. A% ?: m% \2 x 炒面299石4斗。 / J$ G6 s `, f, D/ M8 x& u$ @ 锣锅500口; 7 E6 s1 Y" i2 J2 i
铁锅256口; }6 |$ s) l( C* r2 ~0 t 水袋500个; d% o! t8 `: L
水桶256口。 7 v' C! |) P& M! [# L. r4 r" j& z4 m. _
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9 G# F& Y9 V2 F, n# ]1 m# U
& [0 @$ V9 _$ M3 h" p. N
& W& [- G$ A" a% U$ y
水兵营资料 & B2 j" @& P: Q8 g6 q5 E0 I; S e) j+ t" H- M, u2 I+ j! z8 N
人员编制:每营编2哨,共510人。 . z( l, U. q9 i7 j5 l/ N
9 C3 o* r/ R5 N7 i i 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 8 F( |& e o+ [4 j 大将军炮4门; B; o! M$ \( F+ G2 V 佛郎机40门; 2 @+ s+ f* Z% }+ d, ~5 P$ X9 F2 J 碗口铳30门; ( F7 C7 h3 P- Q* Q8 s( x! x
喷筒500个; ; I9 b" ^) H" c9 [4 L1 N/ U' g* u
鸟嘴铳68支。/ g/ { A; M4 `$ `9 q; ?* d/ D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 " X2 g/ Z8 Q, u. Y7 X" E' x
- d; I3 u& \7 E* j S; T+ t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 z# k; v- i# N) h/ i 骑兵1000人; $ `- B* q# s" x' g: T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7 F& D7 L& N8 a) J 共计官兵5000人。 - r+ b* c. ~! E/ c2 G
; B2 P* }" z1 @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5 @9 q" M _( S 合用药9000斤; ( Y* l2 N& @+ n8 w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 n0 P' B% o8 W) j4 M5 ~9 e6 f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 I8 p" c ~! @, Z
合用药675 斤; % X; Y8 r4 _ a1 N, F. l1 \) M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 w. S8 b. l' M: `4 S5 _5 x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7 c9 k7 S1 E& C! \! M& C- w! d
$ z) L& d) p& M* g$ x6 q% K ; Z. o- H+ C! F2 H% z+ b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8 h# e' F) k& C4 @: f# |4 |9 C5 f" H% f3 q) _' e' s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 }2 i+ R- b, x6 A# g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3 [/ W" s5 l' ^6 R% q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V* ^5 n; _7 q ' b% q( Q' j. u) H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0 `5 P: c. i6 U# {) n" D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 . r( n: ]- y* H) B9 o9 ?
200人为1步兵子营。 4 B0 E3 G% \& ~7 y" }
% b# P* q% _; T9 C$ N1 w0 N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 3 U" v- F0 {* |& i! z8 [/ z9 Z3 a" A9 A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 / L( R7 |, e2 E h6 f* l9 }) h( Y
),一共有2400名骑兵。 ) d3 \) h) O" r: b, u
- k( I' {0 |/ C# c5 q
7 L# Q$ ^2 U- n) ]" O* h2 G2 t2 U
关于偏厢车的记载: / \2 `5 O, `0 r) v
P( \; Q/ \/ P7 _; |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 & c+ A! W& ]' E2 l- h$ w
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 8 ^: D* d# P: [. U+ s
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 V* t# I+ k9 R+ h* U: _! O$ e0 ^, y: D) |/ r P# S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叁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 ' ~2 ]8 m8 t' g! x: z9 ~
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 Y& Z" C) [$ c
; [% k- Z+ |- i( m2 W: t* M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 + E* E& w b9 S- d7 [* o
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 2 b \0 b- ?5 Z0 f
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 & V' _: ]4 x c' Q1 r% L
。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 ^3 h5 u6 w& r% j' N # e2 O T9 P* ~0 k 0 Q* y' Y5 Z1 W& ^& u# F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7 N+ H# T" M& ?; X # s/ K7 A% s6 g& L' X1 A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 [+ B' r3 T. u
骑兵2400人; ; C. v$ L3 e- p3 q 辎重车夫512人; ; o& K5 k2 b2 R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 T4 c+ a8 Q4 }. r% A3 [
共计官兵6627人。 ( a& ]0 f# T6 c* E8 K0 {
/ ^1 I# E+ j( u1 I, g' x" x. c
装备火器:枪1984枝, & y" v6 M8 o; l- L3 u
其中鸟铳256枝; 6 e. ~" [4 ^# |: O r/ e( b
3眼枪1728枝; ' U u) p8 c( b# {. J3 J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 w1 |. X8 \/ L" |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9 Z# s4 _ T* m% z/ @0 z9 P M3 ?, z8 f
/ _6 y2 A: I) o' Q1 `' U+ c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 n' {0 v6 c) m& S# u2 D 辎重车256辆。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10-4 16:06
别太迷信全火枪队,当时没有任何一种枪(不论中外),其有效射程超过清的弓,当清的骑兵冲上来时,明军在能杀伤其之前,先要承受清的箭雨,加之清因战术得当大部分情况下有局部优势,所以每战明主要依赖的是射程较远的炮,但实心弹对兵员杀伤效果较差,所除非明为火炮开发出榴弹,或远程步枪和机枪,再要部就建立建制在三到五万人,有骑射能力的骑兵部队,否则胜算不大。 $ }. Z" O, P! p: l& f" k
135楼,有几个错误,考古发现的洪武手铳的口径是20-25毫米之间,多数为23毫米上下,并无公差一毫米之说 k, i8 p/ s3 L( j0 J3 Z& V
鸟枪是在缴获日本火绳枪基础上仿造的,而不是西洋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火枪是先造通管,再把一头堵上,西洋的是直接造一头通的管,日本的做法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4 t3 C8 o& [4 \4 I w) P* A; p3 z
鲁密铳的来源国内研究从来没说明白过,只说鲁密国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国,但肯定不是土耳其,土耳其的火绳枪风格不一样,我看国外资料觉得应该是阿曼的风格,从音译也接近,阿拉伯语说“阿曼的”应该是Omani。 * M8 q+ f1 B0 a3 y+ M7 l9 |明朝造的红衣炮远不止500门,徐光启引进红衣炮的时候引进的是设计规则,徐光启写了专著,全国到处都按着造,500门一说是指徐光启亲自监造的那批,由葡萄牙工匠执导,质量性能应该是最好的,后来大部分被孔有德、耿仲明叛军给抢走了,成了黄太极攻城略地的法宝。 3 G, i4 o( |3 E! h9 V P& B9 A
毕懋康的燧发枪肯定是从外国文献或者实物了解到的,因为他只是在著作里说了原理,并没有任何记载说哪里造了或者有任何实物证明在明末造了哪怕一支。 1 p/ H9 Q" Y$ q) i F
& S P. U$ e. z8 q4 i从明初的洪武手铳到以后的永乐手铳,造工越来越精细。永乐手铳口径14-15毫米,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长度为35-36厘米,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由现存火器上的出厂编号做最保守的估算,当时明铳至少也有十六万四千多支。明军当中已经编成有专职使用火枪的部队,号称神机营。十六世纪中叶,西方的火绳枪传入中国和日本。当时明朝官员发现这种长管西洋火器填药量与射程比明制短管手铳更优越,马上交由军器兵仗局引进改良。明式的火绳枪叫鸟铳,有弧状把手和准星,利于三点一线射击。到大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明军大致已经有了1万多支鸟铳。嘉靖四十年(1561),明军又在鸟铳的基础上发明了子母铳。1支鸟铳带4支子铳,可依次连续发射,射速大为提高。到了1598年,明代火器研制者赵士桢在土耳其火绳枪的基础上又改进出鲁密铳。这种火器弹药装填量高、射程远,威力比同期欧洲火绳枪大,更比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火绳枪轻便,因此在明军中大量装备。明支援高丽李朝的战争中打垮丰臣秀吉的日本联军,应该少不了子母铳跟鲁密铳的功勋。戚继光在平倭时期还发明了一种虎蹲炮。底盘有铁钉,可抓牢地面从而减少后座力、提高命中率。1炮能打出百多弹丸,是实施高密度面积打击的利器。而且该炮体积轻巧、机动力强,对潜进山区的倭寇作战成效显著。1568年,戚继光甚至把它装备到骑兵营,作为必备的骑兵炮作用跟现代的小型迫击炮相似。更为闻名的红夷大炮,最初是明代天启年间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买来。红夷大炮就是长管加农炮,广泛为英国跟荷兰人使用在战船上。澳门葡萄牙人的30门炮也是从英国船上掠夺而来。明廷得到这30门炮,一部分用于军事仿制,(直到明朝灭亡,共造出大小红夷炮达500余门)一部分则用于实战,布置在关外。袁崇焕宁远大捷就是靠这几门从葡萄牙人处买来的红夷大炮,把自许平生百战无败迹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炸得狼狈而逃,最后跟丰臣秀吉一样,愤懑成疾,郁郁而终。1635年,另一个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更发明了燧发枪。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相对于火绳枪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明代燧发枪的自行研制并不比欧洲人晚多少。; W. Z. r7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