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1-16 10:03 发表/ Z C( K+ [) X6 ]* V* V& X
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确的...伤亡数字可能偏差大些。但是收复滇西缅北,基本上达到了校长的目的,后面的事情就丢给英国佬去解决了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1-17 15:05 发表$ r( ^: t8 k8 e) r2 S& p
米国的目标是稳住中国,即使不能大力打击日本,起码不至于倒向轴心国,而美国付出的代价只是租借物资和少量军队,何乐而不为呢。
原帖由 征服者威廉 于 2008-1-17 16:24 发表$ J0 |# O4 k7 _
8 G8 K: C) ]" Z4 O! z! C% B& Q: M
因果关系彻底弄反
史迪威公路的打通是英帕尔战役的附带后果,而不是相反。
原帖由 征服者威廉 于 2008-1-17 16:33 发表
这个评语用于描述英国人对于缅甸的态度大概还行,
44年之前美国对于进入中国大陆作战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英国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对他们来说,中国人对于印度的威胁程度并不比日本人小多少。' b2 n& F% k) ^
对于中国,缅甸是 ...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1-17 17:51 发表
. G- o# U& i [4 L1 Q
0 w: i C0 U0 C% h8 g; o- ~) R9 s: I3 z' t
你反对的只有那句“解除了日军对英帕尔英军的威胁”吧,说国军在缅北的进攻也牵制了英帕尔日军也不无道理,在一个相距几百公里的战场打两场大战,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毫无关系。: M3 w H/ P) K' a8 d0 E
如果国军按兵不动,18师团会 ...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1-17 17:53 发表/ l! P- N+ V; A( \% P4 v9 |6 X
: U9 E; c% o3 G$ [ `; \
不觉得美国有多大积极性进入中国大陆作战,即使是,也只是希望稳定国军军心,使之多点主动进攻,而不是把美军送进去跟日军肉搏,给中国人
收复故土。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1-17 18:06 发表: h; [7 E0 p/ A$ _# H
这句没错,18师团的确是精锐主力部队,当然加上“之一”更为准确。
. O1 y/ h7 Z) P8 \3 r
多一个师团的确会影响长期作战的补给,但是倭人最喜欢一锤子买卖,搞不好给他攒足了力量一个突击拿下了英帕尔或科希玛,那么就是另外一个结局。
原帖由 半日光辉 于 2008-1-18 12:26 发表1 i+ s: L. m& O0 B: q6 o; _# E
过野人山那段我小时候就看过。印象挺深的,特别是提到一个女兵玩上找到一个茅屋,黑夜中看到茅屋中睡了几个穿着远征军军装的同伴,也睡了一晚,早上发现那些都是尸体。
原帖由 luckpanzer 于 2008-1-23 09:00 发表* w0 E& U$ s q7 M
你的意思是英国人不希望中国军队到印度去,印度丢了也无所谓,送给日本人,反正也是大东亚共荣了。
或者说英国人觉得自己军队太多了,欧洲北非多到放不下需要往印度分流一批军队?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