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
[打印本页]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3
标题:
【转帖】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
文/胡其道
舰船知识2006.03/04
俄罗斯海军的起源可上溯到6、7世纪的东斯拉夫人,在与拜占庭帝国的斗争中,他们的舰船曾远征黑海并进入地中海。1699年,"俄罗斯海军之父"-彼得大帝建立亚速海舰队。以后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为战胜瑞典做出重大贡献。从此,俄罗斯一跃而成为世界海军强国之一。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女皇继承彼得大帝的伟业,大力发展海军,到1796年,俄国海军已拥有250艘舰船,此后在俄土战争和对拿破仑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俄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但专制的农奴制和国家经济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俄国海军的近代化进程。在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中,纳希莫夫海军上将率领黑海舰队使用爆破弹在锡诺普海战中消灭了土耳其的木质帆船舰队。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风帆舰队的最后一次战斗,也是帝俄海军最后一次获胜的海战。但随后在土、英、法联军攻击下,俄军战败,塞瓦斯托波尔陷落。1856年3月18日缔结巴黎和约,俄国失去了黑海舰队。直到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俄国海军才重建黑海舰队。
◆摇篮时代的蒸汽装甲舰
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经济得到发展。1855年即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任命皇弟康斯坦丁大公就任海军总监,开始建设近代化海军,俄国的风帆舰队逐步被汽船舰队取代。由于巴黎和约的限制,起初俄国增强海军的方向只能在波罗的海。具体以崛起的德国为对手,建造沿岸防御海防舰。此时美国南北战争中"莫尼多尔"号和"弗吉尼亚"号装甲舰间的战斗特别引起俄国海军的关注。俄国海军开始建造的多为低干舷的小型浅水炮舰,再逐渐向大型炮塔舰发展。
俄罗斯海军的第一艘蒸汽装甲舰是由乔治.麦克罗设计、由英国泰晤士铁工厂建造的"佩尔维茨"号海防舰,这是一艘三桅机帆并用的、具备铁制船体的舷侧炮门舰。它在1864年完工,比英、法装甲舰晚4年左右。另两艘姐妹舰"奈特隆.麦雅"号和"克莱姆尔"号在俄国本国建造。其中波罗的海造船厂1866年建成的4000吨的"克莱姆尔"号具有很强的法国风格,船体有长大的冲角和较强的舷缘内倾。
舷侧炮门舰在海战时只能用单舷的炮指向目标,射界也受限制,于是从1870年代起,俄国造船家A.B.斯捷潘诺夫、C.K.杰维茨基和A.B.波波夫开始设计类似"莫尼多尔"号的小型炮塔舰。在建造一级小型浅水炮舰和4级小型岸防炮舰后,1869年卡列尔尼岛工厂开工建造的A.A.波波夫中将主持设计的"彼得大帝"号一跃而为万吨以上的远洋炮塔舰。"彼得大帝"号于1876年完工加入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俄国海军的第一艘装甲战舰。其设计布局类似英国"蹂躏"号(1873年完工),两座305毫米双联前装炮塔装在桌台状的中央船楼前后中线上。铁制船体水线装甲带为厚559毫米的木材,两面镶厚178毫米的锻造装甲板。动力为机车型的烧煤锅炉,蒸汽机功率8250马力,两轴推进,航速14节。由于干舷太低,仅2.4米,所以抗浪性很差。"彼得大帝"号是俄国第一艘没有风帆设备的大型装甲舰,完工时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军舰,由于没有继续建造同类战舰,在此后15年中它也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最强大的军舰。它在1907年改为炮术训练舰,1917年革命后易名"共和国"号,于1922年拆毁。
在这个时期,黑海出现独特设计的浅水炮船。按A.A.波波夫中将的观点,作为重炮平台,圆形船体最平稳。于是由彼得堡工厂制造部件,在尼古拉耶夫工厂组装的"诺夫格罗德"号于1874年完工。它的船体为直径30.9米的圆盘,正中有一个双联280毫米火炮的炮台。其往复蒸汽机功率3000马力,由6个螺旋桨推进,航速6.7节。但"诺夫格罗德"号在第伯河试航时,圆形的船体在河流中旋转,根本无法操纵。于是在1877年完成其扩大改良型"波波夫海军上将"号后,俄国海军停止同型舰的建造(原打算建造10艘)。在俄国军舰技术史上,留下了一段趣话。
◆从露炮塔舰到前无畏舰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他策定20年海军建设计划。在加强1870年代建成的沿岸防御海军舰队基础上,开始向远洋海军过渡。在此期间,俄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建造5级共8艘岸防装甲舰;在黑海建造可与土耳其战舰抗衡的3级6艘较大的装甲舰。这些军舰包括露炮塔舰和低干舷炮塔舰。在这些舰上不仅吸收外国技术,还有不少的创新。如穿甲炮弹、电力扬弹机、重油锅炉和无线电通讯机……
1892年俄国海军又对其主力舰作出分类规定:排水量10000-15000吨的装甲舰主要使命为编成分舰队进行海上决战,称为舰队装甲舰(1907年后改称战列舰);而5000吨以上的较小装甲舰主要在濒陆海区活动,称为岸防装甲舰。
为重建黑海舰队建造的4艘主力舰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是俄国第一种露炮塔式装甲舰。它们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号(尼古拉耶夫工厂建造,1889年完工)、"切斯马"号、"锡诺普"号和"常胜者格奥尔基"号(塞瓦斯托波尔工厂分别在1889年、1890年和1894年完工)。前3舰具有铁钢混合的低干舷船体,3座305毫米双联露炮塔分装在前桅的两舷和后甲板中心线上,呈品字形。炮塔是可升降式,在射击以外的时间可降到上甲板线以下以降低重心,增加稳性。7门152毫米单装炮装在中部舷侧,每侧3门,另一门从舰尾伸出。在舰体中部为保护主炮与锅炉舱,装有406毫米厚的舷侧装甲。它们正常排水量10250吨,主机为两台三胀式蒸汽机,总功率9100马力,航速16节。舰上的870吨燃煤可供以10节航速航行2350海里。在完工时,它们被称为是"仅次于英国罗德尼级的强力战舰"。第4舰"常胜者格奥尔基"号晚4年完工,它采用全钢船体和炮塔式主炮,更为先进。"叶卡捷琳娜二世"号1907年作为靶标舰沉没;"切斯马"号1907年拆毁;"锡诺普"号和"常胜者格奥尔基"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者于1923-1924年间拆毁;后者在国内革命中被白军开往法属比塞大,于1934年拆毁。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4
在"彼得大帝"号完工后15年,俄国海军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2艘亚历山大二世级是较小的(9500吨,正常排水量,下同)岸防舰。它们只有2门305毫米炮,装备在前甲板中线上。但新海军部工厂1891年完工的"亚历山大二世"号为露炮塔型;而加列尔尼岛工厂同年完工的"尼古拉一世"号首先采用炮塔。2门主炮装在扁平的圆柱形双联炮塔里。它们的4门228毫米、8门152毫米炮都装在舷侧,主机为两台总功率8500马力的蒸汽机,双轴推进,航速15.3节。"亚历山大二世"号在1914年改为波罗的海舰队的炮术训练舰,1917年革命后易名"自由曙光"号,1919年沉没,1922年拆毁;"尼古拉一世"号在1905年对马海战中被日军俘获,成为二等战舰"壹岐"号,1915年作靶标击沉。
紧接着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级。黑海舰队于1888年在尼古拉耶夫工厂开工建造的"十二使徒"号的排水量(8709吨)比叶卡捷琳娜级小,类似岸防用的亚历山大二世级,但火力更强,2座带半球形护罩的305毫米双联露炮塔装备在前后甲板中线上。与以往舰不同的是,副炮统一为152毫米单一口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舷侧水线装备356毫米厚的复合装甲,而露炮塔和司令塔则装备305毫米和203毫米的钢质装甲。动力为2台立式3联蒸汽机,总功率875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7节。续航力较小,其800吨燃煤只能供它以15节航行1500海里。"十二使徒"号在1892年完工,这艘双桅双烟囱的装甲舰没有同型舰,它于1911年退役后作仓库船使用,直到1922年拆毁。
波罗的海舰队在叶卡捷琳娜级之后又得到两艘装甲舰,这就是新海军部工厂1894年完成的"甘古特"号和加列尔尼岛工厂1896年完工的"纳瓦里诺"号。
单桅单烟囱、6590吨的"甘古特"号是用于沿岸战斗的小型浅吃水岸防装甲舰,为亚历山大级的缩小版,主炮只有1门305毫米炮,装在前甲板的露炮塔里,4门中间口径的228毫米炮和4门152毫米炮分别装在船体中部和首尾舷侧炮廓内。虽然火力不强,但"甘古特"号装甲厚重(水线处406毫米),达到一线战舰标准。两台立式蒸汽机总功率60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4.7节。"甘古特"号命运不佳,由于水密区不严密,1897年6月22日触礁沉没,其时服役仅3年。
10206p屯的"纳瓦里诺"号的两座305毫米双联炮塔布置在前后甲板中线上,由于主炮的密闭式炮塔构造重量很大,所以采用低干舷船体以保证稳性。在中部占全长三分之一的桥楼上双双并列的四个烟囱(被称为"翻倒的桌子")和前低后高不均衡的双桅,使它成为外观最独特的军舰之一。8门152毫米炮安排在桥楼两侧,舷侧水线有406毫米复合装甲,而炮塔和司令塔的装甲则为镍合金钢板。动力为两台立式蒸汽机,总功率914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5节。1905年5月28日在对马海战中,"纳瓦里诺"被日军水雷艇发射的鱼雷击沉。
尼古拉耶夫工厂1898年为黑海舰队建成的"三圣人"号是"纳瓦里诺"号的放大改良型,其正常排水量12680吨,是一艘双桅双烟囱、低干舷的舰队装甲舰,两座305毫米双联炮塔由于炮管加长到45倍口径,射程和威力都增加了。防御首次采用哈密钢板,舷侧水线装甲最厚处达457毫米,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坚固军舰之一。两台蒸汽机总功率113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7节,舰上1000p屯燃煤可使它以10节速度航行3980海里。"三圣人"号在1899年成为世界军舰史上首次装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战舰。它在建成时的"亚历山大"号1911-1912年改装副炮和锅炉,在一战中活跃在黑海。但在国内战争中遭破坏,于1922年拆毁
继"纳瓦里诺"号后,新海军部工厂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于1896年完工的"伟大的西索伊"号舰队装甲舰排水量10400吨,其设计类似英国1892年完工的前无畏战舰"君主"号,船体干舷很高,但双烟囱是纵列的,同时前后密闭的305毫米双联炮塔采用法式设计。6门152毫米炮装在中部舷侧炮廓内,水线装甲厚达406毫米。动力最先采用水管锅炉,两台立式蒸汽机的总功率85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7节。它的出现显示俄国战舰由过去低干舷炮塔舰向前无畏舰的进步。"伟大的西索伊"号1905年5月28日在对马海战中被击沉。
为了对抗德国海军建造的8艘奥丁级海防舰,波罗的海舰队建造了3艘浅吃水的海军上将乌沙科夫级岸防装甲舰。即新海军部工厂1895年竣工的"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号、波罗的海工厂分别在1896年和1899年完工的"海军上将辛亚文"号和"海军元帅阿普拉克辛"号。这种排水量仅4971吨的低干舷军舰中部有较大的桥楼,前后各装一座254毫米双联炮塔("阿普拉克辛"号后方为单装炮塔,少一门炮),桥楼两侧装4门120毫米单装炮。作为浅水军舰的优秀设计,以后成为北欧海军建造同类军舰的范本。在日俄战争期间,这3艘不适合远洋航行的军舰也编入第三太平洋舰队从波罗的海开赴远东,在对马海战中,"乌沙科夫"号被击沉,"辛亚文"号和"阿普拉克辛"号投降后被日军作二等海防舰使用,分别易名"见岛"号和"冲岛"号,前者1936年沉没,后者1941年拆毁。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4
◆前无畏舰时代
189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俄国海军的扩张得到强力推进。矛头指向东方,重点放在加强太平洋舰队上,目标由沿岸防卫转为海上决战,以夺取制海权。这时,海军强国装甲舰的布局和性能都有新的发展。俄国海军的战舰也由沿岸小型向能与列强抗衡的前无畏舰发展。从1894年到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海军又得到7级15艘新的装甲舰,其中除轻型高速舰外,都装备奥普科夫305毫米40倍口径主炮和152毫米45倍口径副炮。在1898年,俄国海军装甲舰实力已仅次于英法,居世界第三位。
预定装备太平洋舰队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是俄国第一种能与列强一流战舰抗衡的舰队装甲舰。为了有利于编成一个战队行动,共建成3艘:首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第3舰"塞瓦斯托波尔"号由加列尔尼岛工厂建造,第2舰"波尔塔瓦"号由新海军部工厂建造,都在1899年竣工。考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船坞的尺寸,该级舰的船体不能太大,排水量只有11354吨。其性能水平相当英国君主级,船型、武器布局和防御模仿美国印第安纳级和法国"布柳斯"号的样式,为俄国第一种平甲板船型的装甲舰,船体像法舰一样带轻度舷缘内倾,水线装甲带为厚406毫米的哈密钢板。前后两座305毫米双联炮塔的转动和装弹全部由电力驱动。12门152毫米副炮中,8门装在4座双联炮塔中布置在中部船体上甲板两舷,其余装在中甲板舷侧炮廓内。动力为两台立式蒸汽机,总功率1125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6.5节。其1500吨燃煤可供它们以10节航速航行4000海里。这3艘姐妹舰都分配给太平洋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先后在旅顺口沉没。其中"波尔塔瓦"号被日军打捞修复后命名为"丹后"号一等战舰。一战爆发后返还俄国易名"切斯马"号在白海活动,于1922年拆毁。
为黑海舰队建造的"罗斯季斯拉夫"号原计划与"伟大的西索伊"号同型,但以后缩小尺寸,排水量仅8880吨。4门主炮口径缩小为254毫米,分装在两座法式双联炮塔内。8门152毫米副炮全部分装在4座双联炮塔中,安排在桥楼前后两侧甲板上,射界较广。两台立式蒸汽机总功率87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5.6节。由于它的锅炉可以使用重油燃料,成为世界第一艘使用重油燃烧锅炉的大型军舰。"罗斯季斯拉夫"号的火力和装甲较弱,这艘岸防装甲舰在一战中主要用于对岸炮击和布雷等任务。它在1918年先后落入德军、英军和白军之手,1920年11月16日在亚速海触礁受损,于1922年拆毁。
12683吨的佩列斯维特级是针对德国装甲巡洋舰、在波罗的海建造的火力稍弱、装甲减薄、但航速比一般战舰多3节左右的快速装甲舰。共建3艘,为"佩列斯维特"号、"奥斯里雅比亚"号(均由新海军部工厂在1901年完工)和"胜利"号(波罗的海工厂1902年完工)。它们是俄国全面引进法国造舰技术后首次建造的战舰,采用干舷很高的长首楼船型,船体狭长并有显著舷缘内倾。主炮为两座254毫米双联炮塔,11门152毫米单装炮除一门从舰首伸出外,都安排在中上甲板舷侧炮廓内,其中两门在中部两舷,8门上下重叠在前后桅两侧。3台蒸汽机总功率达15000马力,3轴推进,航速18.5节。装甲为哈密钢板和克虏伯钢板并用,但舷侧水线装甲带仅厚229毫米,而且在水线上的高度只有0.25米,防御性较差。此外,稳性不足,进水后倾翻的危险很大,在此后日俄战争中证实了这一点。1904年底,"佩列斯维特"号和"胜利"号因在旅顺口港内被日军重炮轰沉搁浅,后被日军打捞修复分别命名为"相模"号和"周防"号一等战舰。前者1916年4月返还俄国,恢复原舰名,但舰种划为巡洋舰,1917年1月4日在塞得港触雷沉没;后者1922年在日本拆毁。"奥斯里雅比亚"号在对马海战中被日舰炮击后翻沉。
为了对付甲午战争后迅速发展的日本海军,俄国迫切需要增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由于国内造船能力不足,同时为了引进国外造船技术,俄国在19世纪末向外国订造了两艘舰队装甲舰,这就是"列特维然"号和"皇太子"号。
由美国费城克兰普造船厂1901年完成的"列特维然"号排水量12900吨,它也是俄国唯一的美制战列舰。建造前俄国海军只提出基本要求,其船型、防御布局都由美国厂商详细设计,其水平与当时美国战舰"缅因"号相当,为装备同期标准武装的平甲板型舰队装甲舰。主要武装为305毫米双联炮塔两座,152毫米炮12门。两台蒸汽机总功率170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节。这艘具有3个上段较细的高烟囱的漂亮战舰在完工时各项性能优良,被认为是当时俄国最精锐的装甲舰。在日俄战争中,"列特维然"号在1904年底被日军重炮击沉在旅顺港,日军打捞修复后命名为"肥前"号一等战舰,1924年作靶舰击沉。
1891年缔结法俄条约后,俄法关系亲密。作为友好关系的体现,1899年,俄国海军向法国拉塞佩船厂订造的舰队装甲舰"皇太子"号(亦音译为"杰沙里维奇"号)开工。"皇太子"号1903年竣工,它很像法国战舰"絮弗伦"号,带有强烈的法国风格:高干舷的船首楼和极明显的舷缘内倾。排水量和"列特维然"号相等,但船体最大宽度要多1.2米。火炮也是当时俄国战列舰的标准装备,但12门152毫米副炮全部为双联炮塔,前后桅两侧各一座,另两座设在中部突出舷侧平台上。防御比较周密,是军舰史上第一艘设有防雷纵隔壁的军舰。两台蒸汽机总功率165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5节。由于上层建筑较大,全舰重心高,加上舷缘内倾大,在海上转向时倾侧严重,稳性不足。日俄战争爆发时"皇太子"号正在太平洋舰队。1904年8月10日在黄海海战被重创后,遁入青岛胶州湾被德国扣压。当时列强海军对其损伤和防御效果详细调查解析,对此后英国无畏舰设计和德国战舰防御、损害管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日俄战争结束后释放,由符拉迪沃斯托克转赴波罗的海,一战爆发后在波罗的海作战。1917年俄国革命后易名"公民"号,1922年拆毁。
由尼古拉耶夫工厂1903年完工的"塔夫里亚公爵波将金"号是黑海舰队继"三圣人"号之后的主力舰,也是俄国海军最早建造的真正无畏舰。这艘长首楼战舰的设计与美国建造的"列特维然"号相似,排水量和武装差不多,连中部的救生艇吊杆形状都一样。但主炮、船体和机器全部在本国制造,防御采用克虏伯装甲。由于在黑海活动要求较低,两台蒸汽机总功率10600马力,两轴推进,航速16.6节。在日俄战争爆发时,它是黑海舰队最新锐的舰队装甲舰。但由于1870年伦敦协定禁止外国军舰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所以俄国黑海舰队的战舰无法开赴远东。1905年6月27日,舰上水兵在敖德萨起义,8月起义被镇压后,易名"潘特莱蒙"号。一战爆发后在黑海作战,1917年3月改名"塔夫里亚的波将金"号,5月又改为"自由战土"号,1924年拆毁,结束其多舛的一生。
参照当时正由法国建造的"皇太子"号的蓝图,俄国海军造船总监克德沙尼科夫多处改进的博罗季诺级亦称为改皇太子级,该级建造数量之多超过俄国海军以往各级装甲舰,同时投建了5艘,即"博罗季诺"号(新海军部工厂1904年完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号(波罗的海工厂1903年完工)、"鹰"号(亦音译为"奥里约"号、加列尔尼岛工厂1904年完工)、"苏沃洛夫公爵"号(波罗的海工厂1904年完工)和"光荣"号(波罗的海工厂1905年完工)。这些13516吨的舰队装甲舰除76毫米速射炮位置不同和没有那种双烟囱间的门型救生艇吊架外,其外观、性能与"皇太子"号无异。改进的地方有:从水线装甲带上方到中甲板都加装防弹片杀伤的薄装甲,而水线装甲带下方到龙骨也装备102毫米厚镍合金钢板并加强防雷纵隔壁,作为这些增重的补偿,水线装甲的厚度(仅190毫米)和防护面积都大幅减少。它们在日俄战争时被认为是超越同期英日战舰的强力主力舰。但在建造阶段重量超过设计重量,重心上升,法式设计稳性不足的缺点未得到改善;吃水加大,以致战舰东航时不能通过苏伊土运河,而要绕过好望角;同时水线装甲带防护范围太小,特别水线上装甲高度不足,这些缺点在战争中才充分暴露,使它们成为战舰史上最不幸的级型。日俄战争爆发后,前4舰刚完工即参加第二太平洋舰队开赴远东,在对马海战中,作为舰队旗舰的"苏沃洛夫"号和"博罗季诺"号、"亚历山大三世"号被日舰击沉,"鹰"号在次日投降,被日军命名为"石见"号一等战舰,于1924年作靶舰击沉;留在波罗的海舰队的"光荣"号参加了一次大战,1917年10月17日在里加湾与德舰交战遭重创后自沉。
◆日俄战争的溃败
克里木战争后,南方温水海洋梦想破灭的俄国,开始向东方扩张。当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中日签署马关条约时,沙俄联合法德对日施压,迫使日本从朝鲜撤退并放弃占领旅顺。而沙俄却乘机于1898年占用旅顺建设海军基地并向朝鲜扩张。日本并不服气,它一面向欧洲订造军舰,一面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1902年日英缔结联盟后,日本要求俄国撤出中国东北。1904年2月6日,日本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当时俄军在远东的主力舰有7艘,超过日军。2月8日夜,日本不宣而战,日联合舰队主力开到旅顺口外,并派出10艘驱逐舰偷袭锚泊在港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军共发射18条鱼雷,击中舰队装甲舰"皇太子"号、"列特维然"号和巡洋舰"智慧女神"号,使这两艘战舰在几个月内丧失战斗力。次日,一支日军舰队又攻击在仁川的俄国"瓦良格"号巡洋舰和"高丽人"号炮舰。
俄国太平洋舰队一直龟缩在旅顺港内,对于日军在仁川的登陆行动也无动于衷,对此沙皇极为不满。3月初,海军中将马卡罗夫奉命到旅顺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并开始积极出战。但好景不长,4月13日,马卡罗夫乘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胜利"号出港追击日军布雷舰,返航时"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马卡罗夫和舰上633名官兵阵亡。此后,接替他的维特格夫特海军少将又恢复消极防御的战术,他已接到波罗的海组建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即将远航的通知,决定固守待援。
8月10日晨,由于日本陆军已迫近旅顺要塞,沙皇命令俄国舰队全部撤退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维特格夫特率6艘舰队装甲舰、4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出港。13时,俄舰与封锁山东半岛外通道的日军舰队遭遇,经过一个小时战斗,俄舰成功突破封锁,但日本舰队从东南方向追击,16时双方又开始远距离炮战。18时12分,两枚炮弹命中"皇太子"号,维特格夫特与舰桥上官兵全部阵亡。失去指挥的俄舰队队形大乱,5艘舰队装甲舰、2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掉头返回旅顺;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逃往上海;1艘巡洋舰驶向西贡;而负伤的"皇太子"号和3艘巡洋舰开入青岛胶州湾后被德国扣留。只有"诺维克"号巡洋舰成功地绕过日本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在这场称为黄海海战的战后统计中,双方主力舰重炮的命中率差距甚大,日军为5-6%,而俄军仅为1%。而炮弹齐射量日军为11.4吨,俄军只有8.6吨。
1904年10月14日,包括7艘舰队装甲舰、6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一些辅助舰船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下离开波罗的海里维尔(现名利耶帕亚)港开始18000海里的艰苦航程,而旅顺的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再也没有出港突围。12月6日,日军不顾重大伤亡,攻下俯瞰旅顺的203高地。他们的重炮队开始猛轰港内俄舰。7日,"列特维然"号、"胜利"号、"波尔塔瓦"号和"佩列斯维特"号被击沉搁座港内。而转移到外港锚地的"塞瓦斯托波尔"号一直与日军水雷艇周旋,1905年1月2日旅顺口陷落前才自沉海底。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覆灭了,而增援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此时还正在马达加斯加休整补给。
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虽然得知凶讯,还是不改计划,在金兰湾与尼波加托夫少将率领的第三太平洋舰队会合后转向北驶,目的地是俄国远东军港符拉迪沃斯托克。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4
1905年5月27日凌晨,日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接到俄舰队仍采取穿过对马海峡航线的报告后,心中大喜,立即命令舰队升火出航。日军以4艘英制新型装甲舰(旗舰"三笠"号、"敷岛"号、"富土"号和"朝日"号)为主力,还有8艘装甲巡洋舰、14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和45艘水雷艇。
14时10分,双方舰队在6400米距离交火,日舰在速度上占优,东乡冒险率日舰纵队向左作U形转弯以占据有利阵势,但俄舰没有抓住这个日舰队最脆弱的战机。日舰队转向后集中火力攻击领头的俄军旗舰"苏沃洛夫"号和排在纵队第5位的"奥斯里雅比亚"号,一小时后,"苏沃洛夫"号中弹起火,失去控制向右偏航,负伤的罗杰基斯特文斯基在旗舰沉没前换乘驱逐舰逃离,俄国舰队失去指挥,发生混乱。"奥斯里雅比亚"号舰首被炮弹撕开,海水涌入后于15时15分翻覆沉人大海。19时,"亚历山大三世"号沉没,半小时后,"博罗季诺"号发生爆炸,倾翻沉入大海。夜幕降临,日军驱逐舰、水雷艇开始夜袭俄舰。它们像非洲野狗群攻击角马一样围攻俄舰,又击沉了"纳瓦里诺"号、"伟大的西索伊"号和两艘巡洋舰。
5月28日晨,尼波加托夫少将率领的5艘军舰被日舰包围,经过痛苦的抉择,尼波加托夫决定投降,"鹰"号、"尼古拉一世"号装甲舰和岸防装甲舰"辛亚文"号、"阿普拉克辛"号升上白旗,只有"瑶玉"号巡洋舰临时又降下白旗逃跑了。
对马海战日军大获全胜。共击沉俄舰21艘(其中装甲舰5艘,岸防装甲舰1艘);俘获俄舰9艘(其中装甲舰2艘,岸防装甲舰2艘),俄国海军损失总吨位20.5万吨,阵亡4830人,被俘6106人。而日军仅3艘水雷艇被击沉,两艘巡洋舰被重创,3艘装甲舰轻微受损,伤亡约600人。一夜之间,俄国海军由世界第3降到第6位。
这次海战双方火力的对比很有趣味。从表面上看,日军有火炮126门,超过俄军(92门),但由于口径较小,所以全部火炮一次齐射量为12.9吨,逊于俄军的14.6吨。但俄国人在战后详细分析后的发现似乎更能说明问题。考虑发射速度,俄舰在一分钟发射138发炮弹(重9.1吨),而日舰却可以发射360发(重24.1吨),俄舰每发炮弹内装硝化棉炸药6.8千克,而日军每发炮弹内装爆炸力更强的下濑炸药47.2千克。这样,实质上杀伤力的比率日军为俄军的15倍。
◆无畏舰时代的准无畏舰
1906年10月,英国"无畏"号竣工入役,这艘火力强大,布局合理、防御严密并采用蒸汽涡轮机动力的全新装甲舰被称为战列舰,开创了战舰史的无畏舰时代。在日俄战争中遭受重创的俄国海军也修改了4艘在建战舰的设计,并开始无畏舰的建造。
作为"波将金"号的改进,黑海舰队在日俄战争前夕(1903年)开工建造2艘12840吨的叶夫斯塔菲级舰队装甲舰,即由尼古拉耶夫工厂建造的"叶夫斯塔菲"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工厂建造的"圣约翰"号(亦音译为"伊凡.兹拉托乌斯特"号)。由于在建造时吸取日俄海战的教训修改了设计,这两艘准无畏舰直到1910年才完工入役。其最显著的改变是把上层建筑四角的4门炮廓炮换成203毫米口径,舷侧主装甲带前后与上层建筑舷侧的75毫米速射炮位都加装76毫米装甲,前后桅上的战斗平台取消。两台蒸汽机总功率10800马力,航速16.5节。它们虽然与同期列强的无畏战列舰相比,排水量、火力和航速均有差距,但这种黑海舰队的第一种准无畏战列舰在1915年玛丽亚皇后级入役前,一直是黑海舰队最强的军舰。在一战中它们在黑海战区活动,"叶夫斯塔菲"号还担任过黑海舰队的旗舰。1918年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后,两舰被德军掳获交给白军参加内战。内战结束时已破损不堪,于1922年拆毁。
波罗的海舰队在日俄战争前夕分别由波罗的海工厂和加列尔尼岛工厂开工建造的"沙皇保罗一世"号和"圣安德烈"号(亦音译为"安德烈.佩沃兹万尼"号)是博罗季诺级的扩大改良型,它们也吸收日俄战争教训,并受到英国"无畏"号的影响在建造期间修改设计,一直到1910年才完工。它们排水量17400吨,平甲板型船体的前后带舷弧升高干舷,以改善抗浪性。两座305毫米双联炮塔的主仰角增至35度,以延伸射程。副炮为14门203毫米炮,装在前后桅两侧的4座双联炮塔和6个舷侧炮廓内。水线装甲带厚度减为215毫米,但舰首尾及上甲板侧面全都有防弹片装甲。为增加船体强度,还废止了舷窗,但由于强制通风方式不良,影响了居住性。保罗一世级的前后桅采用美国战舰的笼式桅,成为它们最显著的识别特征。两台蒸汽机总功率180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7.5节。在一战爆发时,这两艘波罗的海舰队最强的准无畏战列舰的实力还难以与德国无畏舰对抗。"保罗一世"号在1917年革命后易名"共和"号,在1922年拆毁;而"圣安德烈"号在抵抗外国干涉的战斗中,于1919年8月18日在喀琅施达得被英国战舰携带的沿岸摩托艇(CMB)的鱼雷击沉。
◆无畏舰的建造和终结
日俄战争后,俄国开始考虑重建海军的长期规划。1907年组建以战列舰8艘和战列巡洋舰4艘为核心的波罗的海、黑海和远东3个舰队的计划。1908年首先在波罗的海开工建造俄国第一代无畏舰-23360吨的甘古特级战列舰,共4艘:首舰"甘古特"号和第3舰"波尔塔瓦"号由海军部工厂建造;第2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与第4舰"塞瓦斯托波尔"号由波罗的海工厂建造。由于没有建造无畏舰的经验,甘古特级在设计阶段得到英、德、意等外国厂商的技术支持,连同国内船厂的27个厂商共提出51种设计方案。其中德国布洛姆-福斯公司和意大利造船官库尼贝尔第的设计成为有力的竞选者,但最后还是由造船总监A.H.克雷洛夫主持设计,其4座3联主炮塔等间距排在首尾中心线上。这与当时意大利建造的"但丁.阿利格伊埃里"号战列舰的布局相似,但主机配置、副炮和平甲板船型又不同于"但丁"号。考虑波罗的海严冬的冰冻,舰首水线下采用破冰船首。为了取得超过列强无畏舰的航速,甘古特级装备25座雅罗锅炉和4台帕森斯蒸汽机(也是俄国第一种装备涡轮机的战舰),总功率42000马力,4轴推进,航速23节。而舷侧水线装甲厚度则减为229毫米,以补偿动力设备的增重。从这点上看,它似乎是介于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中间舰型。甘古特级装备的是奥普霍夫1912年型305毫米50倍口径的舰炮,其最大仰角25度,射程25000米,发射速度1.7发/分。由于使用高强度钢引起船体设计的更改,工期一再延长,这4艘战列舰全部到1914年才完工。它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十月革命后,除"波尔塔瓦"号因1919年11月在涅瓦河畔发生火灾后在1926年拆毁外,其余3舰一直在红海军中服役,它们多次易名并进行改造,经受卫国战争的战火,并在1950年代才退役解体。
1909年,俄国海军又策定建造10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的10年规划。于是1911年为黑海舰队又开工建造3艘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它们是:俄罗斯造船公司的首舰"玛丽亚皇后"号和第3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号(22600吨、分别在1915、1917年竣工),以及尼古拉耶夫工厂建造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号(1915年竣工易名"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建造时得到英国技术援助,舰长约增长2米,排水量增至23783吨)。设计时为了对抗土耳其新型无畏舰,玛丽亚皇后级是装备356毫米主炮、航速达22节的超无畏舰,但由于新主炮研制滞后和建造费用的限制,只能和甘古特级一样是装备12门305毫米主炮的无畏舰,其外形布局酷似甘古特级。但不同的是其平甲板型船身较短,宽度却大0.7米;防御加强,水线装甲加厚到267毫米;副炮为20门130毫米炮,其炮廓布置也不相同;另外,第2号主炮塔由指向后方改为指向前方,这样,它向前方的射界得到改善。由于减少5座锅炉,主机总功率较低(26500马力),航速只有20节。它们在一战期间完工并在黑海参战。"玛丽亚皇后"号1916年10月20日在塞瓦斯托波尔发生火灾引发弹药爆炸翻沉。1919年打捞后因破损严重被废弃,于1926年拆毁;"叶卡捷琳娜"号在1917年革命后改名"自由俄罗斯"号,1918年6月18日为避免落入德军之手,在新罗西斯克由"刻赤"号驱逐舰用鱼雷击沉;"亚历山大三世"号在完工前易名"自由"号,1918年9月被德军掳获后交白军,1919年10月易名"阿列克谢夫将军"号。1920年逃往法属比塞大被解除武装,1937年拆毁。
1912年俄国海军为波罗的海舰队投建俄国第一种战列巡洋舰博罗季诺级。为对抗德国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它们增大主炮口径,要求装备3座356毫米3联炮塔,4台涡轮机总功率68000马力,航速达到28节。但后来得到德国马格森级战列巡洋舰的情报,增加了一座3联炮塔,舰长增到228.6米,排水量达到32500吨。因此,航速下降到26.5节。其外形轮廓和主炮布置如同甘古特级,但由于航速较大,采用短首楼船型以提高首部干舷高度。博罗季诺级共投建4艘:即海军部工厂建造的首舰"博罗季诺"号和第2舰"伊兹梅尔"号,以及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的"金布恩"号和"纳瓦里诺"号。它们在1915-1916年间下水,一战时劳动力和材料紧张,要集中力量先完成甘古特级,所以有3艘在1917年初停工只继续建造"伊兹梅尔"号(因此本级也称为伊兹梅尔级),由于356毫米主炮以及由国外制造的主机不能到位,"伊兹梅尔"号最后也在1918年中止建造。前3艘的船体在1923年、"伊兹梅尔"号的船体在1931年拆毁。
为对抗土耳其新的主力舰,黑海舰队在1915年又投建玛丽亚皇后级的改进型战列舰"沙皇尼古拉一世"号,它增强防御并计划装备356毫米重炮,排水量增至271Q0吨,由于战争和革命,它一直没有完成并在内战中遭破坏,成为沙皇俄国投建战列舰的终止符。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5
◆从第一次大战到革命年代
1914年夏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海军的再建刚刚起步,仅有9艘准无畏型旧式战列舰(在战争期间又补充6艘无畏舰),与德国大舰队相比处于劣势,但战争初期德国海军要全力应付英国大舰队,因此在协约国的波罗的海海域,俄国海军受到的威胁不太大。当时波罗的海舰队司令是日俄战争期间的英雄(当时"诺维克"号巡洋舰舰长)冯.埃森海军上将,他统率的力量包括准无畏战舰"保罗一世"号、"圣安德烈"号和较老旧的"光荣号、"皇太子"号(还有4艘无畏舰即将完工)。这些战舰在彼得堡军管区陆军司令指挥下活动,主要是在这个省区布设水雷阵,进行攻势作战。1915年埃森病故,波罗的海舰队一时陷入消极状态。5月德国陆军占领里维尔,7月,德国海军攻击里加湾,"光荣"号和新战舰"甘古特"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在这里协同陆军作战。8月,德军10艘战舰进入波罗的海,俄国海军加紧在里加湾布雷。8月8日,"光荣"号勇敢地与德军包括2艘准无畏战舰("不伦瑞克"号与"埃尔萨斯"号)的舰队作战,并击沉德巡洋舰一艘。由于德舰连续触发水雷,不敢前进。此后"光荣"号再次出击,用重炮轰击沿岸德军,破坏了德军的登陆计划。这也是克里木战争以来俄国战舰的最佳表现。1917年10月,德国海军支援德国陆军在波罗的海诸岛进行大规模登陆。17日,"皇太子"号、"光荣"号与德国新型无畏舰"国王"号、"威廉王子"号交战。"光荣"号为了提升主炮射程,不惜在一侧船舱注水,使军舰倾侧以提高主炮仰角,与优势的敌人决斗。最后伤重触礁自沉。
俄国黑海舰队在开战时拥有5艘旧式战舰,为"叶夫斯塔菲"号、"圣约翰"号、"波将金"号、"罗斯季斯拉夫"号和"三圣人"号。此时,德国将困在地中海的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和巡洋舰"布雷斯劳"号名义上交给土耳其。用它们在黑海活动,以切断协约国对俄援助的航运线。在1914-1915年间俄德军舰多次交战,1914年11月8日,"圣约翰"号、"叶夫斯塔菲"号在特雷维苏德湾与"戈本"号、"布雷斯劳"号交火,双方都有损伤,"戈本"号利用它的速度优势脱离战场。1915年5月,"戈本"号再次与"圣约翰"号、"叶夫斯塔菲"号交战,"戈本"号中弹4发后退却,俄国战舰再占上风。7月,俄国新无畏舰"玛丽亚皇后"号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入役后,俄国海军在黑海取得压倒性优势。1916年1月,"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在埃雷格利湾与"戈本"号遭遇,"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在追击以24节逃跑的"戈本"号时,进行距离24000米的远程炮击,共发射96发炮弹,这是当时最远的舰炮射击纪录。10月20日,"玛丽亚皇后"号在塞瓦斯托波尔发生火灾,引发弹药库爆炸后翻沉。
1917年3月俄国发生革命,罗曼诺夫王朝最后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俄罗斯帝国结束。但临时政府仍然站在协约国一方,继续对德战争。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口号"和平、土地、面包"更受人民的拥护。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成立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退出战争。经过一战、内战重重磨难,留给新生的红海军的,只剩下4艘甘古特级战列舰。
图01 "诺夫格罗德"号(1874年完工时),直径30.9米
图02 "彼得大帝"号(1878年状态),长103.5米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5
图03 "常胜者格奥尔基"号(叶卡捷琳娜二世级,1895年状态),长103.4米
图04 "尼古拉一世"号(亚历山大二世级,1905年对马海战时,尼波加托夫少将的旗舰),长105.5米
图05 "十二使徒"号(1897年状态),长104.2米
图06 "甘古特"号(1894年完工时),长104.2米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5
图07 "纳瓦里诺"号(1904年状态),长109米
图08 1894年的"彼得大帝"号装甲舰
[img][/img]
图09 "三圣人"号(1898年完工时),长115,1米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6
图10 "伟大的西索伊"号(1898年完工时),长107.2米
图11 "乌沙科夫"号(1895年完工时),长87.3米
图12 1897年的"纳瓦里诺"号,注意4个烟囱的排列和舷侧的副炮炮门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6
图13 建成时的"亚历山大二世"号
图14 战沉的乌沙科夫号装甲舰(油画)
图15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1904年状态),长112.4米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7
图16 "罗斯季斯拉夫"号(1898年完工时),长107.2米
图17 1901年完工时的"佩列斯维特"号
图18 1905年对马海战时的"奥斯里雅比亚"号,长132.4米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7
图19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上)和佩列斯维特级装甲布置的比较
图20 "列特维然"号(1902年状态),长117.9米
图21 "皇太子"号(1903年完工时),长118.5米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7
图22 1905年起义时"波将金"号,长115.4米
图23 "苏沃洛夫"号(博罗季诺级,1905年对马海战时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的旗舰),长1,21.1米
图24 1902年时的"列特维然"号舰队装甲舰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8
图25 1904年开赴远东前接受尼古拉二世检阅的3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编队
图26 1904年9月在里维尔港的"伟大的西索伊"号,它即将开赴远东作战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8
图27 被日军击沉在旅顺港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左起依次为:"佩列斯维特"号、"波尔塔瓦"号、"列特维然"号、"胜利"号和"智慧女神"号巡洋舰
图28 停泊在旅顺港的"皇太子"号左舷尾部照片,注意尾部的鱼雷发射管口和舷侧关闭的75毫米速射炮门,也可看出其强烈的舷缘内倾
图29 航行中的"玛丽亚皇后"号,与甘古特级相比,外观最显著的区别是2号炮塔指向舰首,且1、2号烟囱一样粗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8
图30 "圣约翰"号(叶夫斯塔菲级,1910年完工时),长118米
图31 "圣安德烈"号(保罗一世级,1910年完工时),长140.2米
图32 1914年完工时的"甘古特"号(上),长181.2米;1915年完工时的"玛丽亚皇后"号(中),长167.8米;注意两舰2号炮塔的指向和后者舰首的破雷网撑杆(不久就拆去),最下为未完工的博罗季诺级侧形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8
图33 一战期间的1915年,沙皇访问黑海舰队检阅"圣约翰"时的情景,前后桅顶升圣安德烈旗,水兵站坡欢迎沙皇登舰,背后是与其并舷受阅的"叶夫斯塔菲"号
图34 "保罗一世"号采用美国战舰的笼式桅,成为它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图35 画家笔下的"圣安德烈"号
作者:
shaoyork
时间:
2008-4-16 22:58
图36 画家笔下的甘古特级舰
图37 "塞瓦斯托波尔"号的1、2号主炮塔
图38 竣工时的"波尔塔瓦"号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