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奔向死亡的大冲锋--南北战争纪实 [打印本页]

作者: 人猿    时间: 2008-8-28 16:40     标题: 奔向死亡的大冲锋--南北战争纪实

由于南军中拥有战争中最伟大的指挥官——罗伯特·李将军,所以对联邦军来说,战争头两年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这种情况在东线尤其严重。在那里,人数上总是占优势的北军面对处于劣势的南军,几乎是屡战屡败。再加上不懂军事的林肯总统的不断干预,使得北军在这一方面上的指挥官尽管如走马灯般换了无数次,但战绩依然是惨不忍睹。
. m5 j9 A; t, J       这次我们的头一个主角是北军波特马克军团的新指挥官,波恩赛德少将。这位明显缺乏自信的将军,很明显不是足智多谋的机动战大师李的对手,但是手握12万大军(基本上是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的两倍)的波恩赛德,依然在总统的不断催促下,向南军发起了进攻。1862年的12月(具体日子记不清了),波恩赛德率军渡过了一条河,并不顾手下军官们的反对,向已经严阵以待的南军坚固阵地,一块高地发起了进攻。2 p2 y9 J# |! H/ s2 y& S: h
       于是,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身着蓝色军服的北军各师列队离开了营地,在高地下排好了队形。由于人数实在太多,整个集结地挤满了人头。但是偌大的队伍中,却寂静无声,弥漫着诡异的安静……
% p! M. r% e) r' T& `       随着浓雾的消散,北军阵中响起了刺耳的哨声。在军官们的口令下,士兵们肩扛长枪,开始抬步前进。由于通向岗顶的山路只有一条,所以人数占优的北军只好延着这唯一的小道顺次前进,却不能发挥兵力上的优势进行多点进攻。而居高临下的李通过望远镜看着北军的缓步前进,感到非常得不可思议。因为李的阵地已经用数天时间进行了加强,他充分利用了地形上的优势,将高低配备的南军巧妙的排成了六列,使得每一列的士兵都可以越过前排士兵的头顶,向下开枪。而夹在各列部队之间的,则是无数的炮兵阵地。所以在李看来,眼下的这些北方佬一定是都发了疯。; K; M% I4 G! [/ L+ A
        向上仰攻的北军先头部队很快走进了南军的炮火射程以内。随着一声令下,南军的火炮开始了怒吼。各种炮弹像雨点一般打了下来。整齐的队列很快就被烟幕所笼罩,惨叫声此起彼伏,战列中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得倒在血泊之中。不断有士兵的躯体被炮弹掀起的气浪抛向空中,然后在重重落下的场面出现,冲击着幸存者们的神经。但是步履缓慢的北军依然不为所动,继续保持着队形前进。但是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则是劈头盖脸的步枪齐射。装填、瞄准、射击、再装填……南军的士兵们机械地重复着这一套早已熟知的动作,将更多的铅弹扫向了北军。连续射击所产生的硝烟已经使得南军们看不到山下的目标了,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停。而处在最下列的南军官兵们透过浓烟,眼看着北军已经残破不堪的队列在他们的扫射下东倒西歪,像骨牌一样纷纷扑倒,顿时从胸中升起一股恻隐之心。这已经不能算是战斗了,这是彻头彻尾的屠杀!6 o$ S* E9 s4 D1 J- O7 X9 }9 e
       在岗下,一位法国评论家吃惊地看着一团一团的北军顺次组成横队,排列整齐地从他面前通过,然后爬向山岗,在头上不断喷洒下的烟幕中被吞没、撕裂、粉碎。这幅可怕的情景使得他想起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轻骑兵们的那次著名的“自杀突击”,但是不同的是那场突击在不到一个小时以内就结束了。而眼前的这场屠杀则持续了一个下午。
2 B: v. y$ p' h* _9 R2 u8 o/ z; l# y       没有一个北军能够冲到到南军阵地前三十米以内的地方而不倒地的!李不由自主地说了那句名言:“如果不是因为知道战争是多么的野蛮残忍的话,恐怕就要乐于其中了!”/ T; A. r- ~+ @5 o
       尽管伤亡数字惊人的可怕,但波恩赛德还是把一师又一师的人马送进了这个绞肉机。直到黄昏时分,在所有的预备队都已用尽的情况下,波恩赛德才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于是,在炮兵的拼死掩护下,北军终于艰难地撤出了这个人间地狱。在一下午的进攻中,联邦军伤亡了12000多人。而其中的大部分都倒在了那块高地的斜坡上。与此相对的是,南军的损失还不到5000。战后,人们在营帐中发现了波恩赛德将军失态地重复着一句话
, P2 S% S8 x$ W8 w3 _4 u# p; I       “那些孩子们啊!那些孩子们啊……”
5 ?/ n, d3 d) X( a( v: b' ^        北方的报纸对此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士兵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极限。而那位将军(波恩赛德)的判断力,则显然在此之下!”: N: }3 o& N5 f* W+ S* u2 F
% E4 k! R( B/ `+ V; W
        但是仅仅过了半年,在那场著名的葛底斯堡战役中,李居然也犯了相同的错误。这一回轮到南方佬们还债了。+ ?7 W0 w  f0 S
       在头两天的战斗中,通过不断的迂回机动而将北军防线打得摇摇欲坠的李,对于能够在第三天给予对手以致命的一击充满了信心。当晚,随着增援的皮克特师的赶到,李想好了他的计划。这次,他要抛开已经遭到南军反复蹂躏的联邦军的两翼,而将攻势集中在北军的中路。这个主攻任务,将由皮克特师来完成。他还得到了另外八个旅(由于参加了头两天的战斗,因而都不满员)的增援。就这样,李将这场战役,不,也许是整个战争的命运交付给了指挥11个旅12500人的皮克特的手里。$ t: Q  f4 l! @6 }; E
       与此同时,北军的指挥官米德,也在当晚得到了一个军的增援,并准确判断出了李的中路挺进计划,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6 h2 W% b* n2 z0 ~* @       次日下午一时,南军的138门大炮开始了炮击。在和北军的炮兵部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炮战以后,北军的炮台突然渐渐沉寂下来。李据此判断北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受到了重创,立刻下达了进攻命令。0 ]0 B# V+ |3 E
       下午三时许,双方的大炮不约而同地都停止了射击。于是,南军的步兵们在炮兵们的欢呼声中从树林中涌出开始整列。这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同盟军的11个旅的将士们聚集在各自的团旗下面排好了队伍。42面来自南方各州的团旗随着微风飘动,几个军官在马上向士兵们进行着战前动员。激动人心,短小精悍的演说不断使得密集的队伍中发出阵阵欢声。而皮克特则在各团面前通过,反复高喊着“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弗吉尼亚人的英勇战斗精神!”他的这句话得到了最响亮的回应。全军的士气空前高涨!. V  {! i3 A9 h8 ^
       在大家的热血沸腾起来之后,皮克特一马当先开始了前进。他的身后是1万多名准备决死一战的南军老兵。他们精神抖擞,充满自信。长长的队伍在隆隆的战鼓声中,准备穿过一个两公里左右宽广的平原开始进攻。在他们的身后,李已经感到胜利是唾手可得了。
7 w. Y. I3 X  u; M( _5 B: `       部队以标准的行军速度——每小时6公里阔步前进。在途中,处于先头位置的部队开始向两翼旋转,而在他们身后的队伍立刻上来填补了他们留下的空当,整支队伍在复杂的机动调整中收缩着相互间的距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排好了进攻队形。整个场面蔚为壮观,使人印象深刻。
) n. \. C3 r5 s       在走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以后,北军的大炮开始向他们表示“欢迎”。杀伤力极大的散弹呼啸着飞向南军的两翼,在密集的队列中撕开了可怕的大缺口。而北军的士兵们躲在石墙的后面,将火力集中射向了南军的军官和旗手们。总是走在最前面的士官和旗手们顿时遭到了可怕的伤亡。人可以倒下,但象征荣誉的军旗不能倒。于是,一名又一名军官挺身而出,拾起前人抛落的,已经血迹斑斑的军旗,然后将它高举过头顶,继续引导部队向前,直到自己也被密集的弹雨所舔倒。奋勇向前的南军官兵们,就像割草机下的杂草一般纷纷倒下,在毫无遮蔽的平原上继续忍受着惨不忍睹的伤亡。而已经打红了眼的北军对于在如此密集的火力下还在不断前进的南军显示出了恐惧。他们简直不能相信还有“生物”能够安全通过那片平原而来到他们的面前。
2 H: I  a1 V3 B+ H7 w       在前进到了相当近的距离以后,南军队列中发出了一股可怕的怒吼。士兵们立刻打散了队形,开始了快速的突击。南军的阿米斯特德准将跑在队伍的最前列,他将军帽高挑在自己的军刀上,鼓舞着并指引着身后的300多名士兵的前进方向。他第一个冲进北军的炮兵阵地,赶散了阵地上的守军,将军旗插上了胸墙。南方人的尚武精神在这里达到了最高潮。可是,阿米斯特德准将立刻被反击上来的北军所击毙。双方在堑壕内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源源不断得到加强的北军终于将已经精疲力尽的南方佬赶出了阵地,夺回了被自己丢弃的大炮,并开始向南军的后续部队猛烈开火。没有来得及破坏的大炮立刻成为了南军的瘟神,将无数的同盟军官兵扫倒在了自己的血泊之中。一直在后观战的李被眼前的惨景所吓倒,南军的整个攻势似乎已经被彻底粉碎了。但是,永不服输的皮克特依然指挥着部队前仆后继地奔向死亡,奔向这个地狱。南军官兵们围着北军的阵地团团转,但就是无法击溃北军的战列。再也看不下去的李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并催马上前,迎接着三三两两落荒逃回的士兵们。他马不停蹄地指挥他们排好阵型,准备迎击反击上来的北军。但是,北军却连一点动静也没有。因为已经感到很满意的米德向全军发出了“干得好”的胜利宣言……
2 U0 Q. B7 M- R+ O' S       夕阳下,李再一次凝视着这片被南军的鲜血染红了的平原,耳听着伤兵们从远处传来的撕人心肺的哀号,心中感到了空前的绝望。出发时候的12500人中,有7500人以上再也没有回来。皮克特师的5000人只剩下了不到800人,彻底丧失了进攻能力。那42面军旗中的30余面,也被北军所收走,北弗吉尼亚军团遭到了开战以来最惨重的失败。晚上,李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离开了这块令人伤心的地方。三天的战斗中,南军损失了28000人(北军伤亡23000人),不仅输掉了这场战役,也输掉了这场战争!附件 23445_36.jpg (83.34 KB) 2007-5-28 12:24 + f$ L3 C* a+ C) |6 |
北军的奔向死亡: [0 c$ }# J! O7 M3 `/ G8 e7 R

/ [6 o+ P# d& e4 V; S) D% f9 _) } 1098284850381.jpg (69.21 KB) 2007-5-28 12:24 1 v; c5 a; v# R6 e7 ^
阿米斯特德突破北军炮兵阵地的瞬间0 ]' m. h/ I, w: o9 E; j- O' E" _

作者: gx9800dx    时间: 2008-8-28 21:33

阿米斯特德是中弹,两天后才死在北军医院里
作者: starlh    时间: 2008-8-28 22:49

在一下午的进攻中,联邦军伤亡了12000多人。而其中的大部分都倒在了那块高地的斜坡上。与此相对的是,南军的损失还不到5000。) z+ v' T) G# p8 K  |/ @/ s* d5 H0 M
. i5 r1 \5 q+ u& M; t; I* S
................无语~~前面的描写跟后面的死亡相比真是出乎意料.....明显是描写过头了....所谓的屠杀交换比才不到1比3......无语
作者: 人猿    时间: 2008-8-29 08:23

原帖由 starlh 于 2008-8-28 22:49 发表
% X6 B3 \8 U( J  b3 h在一下午的进攻中,联邦军伤亡了12000多人。而其中的大部分都倒在了那块高地的斜坡上。与此相对的是,南军的损失还不到5000。
% G4 x/ X9 B% l& n3 D" u: {9 o, e% y1 q3 q) v$ i! e
................无语~~前面的描写跟后面的死亡相比真是出乎意料.....明显是描写过头 ...
. }( O) h" {7 r4 ?
) t) ^3 V7 d5 d- Q" @* m" N5 j这个原因很简单,( x2 U9 \  v. ~. q; c4 _* o
当日,北军米德的部队在同盟军的右翼取得了意外的进展。
9 [# ?6 i. g3 G- G南军有一个团甚至在阵地上一枪未发,措手不及就被全部俘虏。4 S* ]5 \: l6 p* o# d' J& V# W) E
如果不是米德的反应迟钝和李的对处及时,很可能会出大麻烦( J  T& J' X/ v% }: z: r

8 Y" m2 W& V+ r" S2 t" m[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08-8-29 11:50 编辑 ]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8-29 12:32

北军炮击停顿的原因好像是需要重新分配弹药,而南军是因为炮管过热和担心弹药不足。
作者: gx9800dx    时间: 2008-8-29 15:27

按电影的说法,南军是因为弹药不足。
作者: 感恩而死    时间: 2008-9-2 15:19

按电影说法 阿米斯特德 是被大炮击中。在北军医院躺了两天后 过世的
作者: Donnie_Brasco    时间: 2008-9-2 18:29

那时的战斗比什么阿富汗伊拉克残酷多了,也没听说有什么战争综合症。
作者: 人猿    时间: 2008-9-2 19:38

原帖由 感恩而死 于 2008-9-2 15:19 发表
. N9 R3 B" f. }$ Z按电影说法 阿米斯特德 是被大炮击中。在北军医院躺了两天后 过世的
1 x# r" [# S$ _/ O

5 x, U: B* x2 D2 A2 [! \7 _按照电影,阿米斯特德准将刚刚率部占领一处炮兵阵地,就被反击上来的联邦军士兵用来复枪击中右胸倒地
作者: 人猿    时间: 2008-9-2 19:41

原帖由 Donnie_Brasco 于 2008-9-2 18:29 发表
' r  _7 q" M7 O! ]$ v那时的战斗比什么阿富汗伊拉克残酷多了,也没听说有什么战争综合症。
5 x" _$ x8 O, K, d* z
) P/ N4 S. H; d6 `0 o5 f) a+ H可是,那个时候应该不是天天面对危险,精神的紧张和疲劳状态可能没有目前那么高
作者: 感恩而死    时间: 2008-9-3 23:53

原帖由 人猿 于 2008-9-2 19:38 发表 & g9 Z& b" ]) I. D" u+ ~/ @. e
0 M3 `4 i1 h6 I& G2 i" e0 C! O
, l" I6 c  o# q( l) H
按照电影,阿米斯特德准将刚刚率部占领一处炮兵阵地,就被反击上来的联邦军士兵用来复枪击中右胸倒地
. U! ^! F& J' u! K$ X3 j0 b
5 k6 O. U, B/ w- V让我去看下 电影 《盖茨堡战役》来确定下 为国捐躯的具体细节
+ q7 M/ X- m) F
& c9 q" v  E4 \* B; ~/ o6 x
$ a% m) Y4 _4 o! i4 l( m确证为 步枪所伤  我们来看下 这个杀手" z0 m3 A; K+ Z1 u

1 |+ T5 k4 V4 Y( x( h[ 本帖最后由 感恩而死 于 2008-9-4 00:03 编辑 ]
作者: 我爱长发飘飘    时间: 2008-9-11 11:54

以生命的代价来夺取胜利
作者: luckpanzer    时间: 2008-9-11 13:27

原帖由 Donnie_Brasco 于 2008-9-2 18:29 发表
2 C5 ^' ~+ d7 j& H/ M' ~- O# s, A& A7 X那时的战斗比什么阿富汗伊拉克残酷多了,也没听说有什么战争综合症。
+ }" v. _9 h' n* K" y
时代不同而已,对心理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