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AE] AE日本鬼子的飛機也太過弱化啦吧 [打印本页]

作者: ensign    时间: 2009-9-3 22:04     标题: AE日本鬼子的飛機也太過弱化啦吧

開41年檔, 歷史上大戰初期橫掃太平洋的零戰, 竟然對比起盟軍JJ完全不佔優勢.....! V0 e, P2 g# O8 J6 B+ g5 h
第一回合空襲菲律賓竟然打出  撃傷敵機9架 擊落敵機0架 自身比擊落7架, 火力極其弱小...
/ {7 t4 K9 c7 v& ^1 A% M感覺完全像是原版的 一式戰隼 麻......  f& N  ~; m/ Z

- c3 w+ T; U0 \9 z4 g5 G相反AE的戰隼 交換比好像比零戰還好......
作者: 梦的追寻者    时间: 2009-9-4 02:35

P-40好歹是盟军初期最精良的飞机' i& H  y/ a1 A( |" b, ~) n$ v
外加零战是从台湾飞过来的,飞了几个小时>.<打出这种交换比也不奇怪
作者: championzhao    时间: 2009-9-4 08:04

0战确实被弱化了,预计在下版补丁中将修正这个问题
作者: bla1    时间: 2009-9-4 08:52

飞行航程在AE里十分重要,飞得远=疲劳=经验实际减少=高几率操作损失,以前witp无视航程现象不会在出现了
作者: ky527    时间: 2009-9-4 09:17

玩瓜岛战役,0战从莱城去莫港扫场,90经验的也打不过P40,只能修理下P39
作者: woodssword    时间: 2009-9-4 09:36

现在最让人不能接受的 KB每次几十架0护航 遇到一半不到的酱油机直掩也能被打出异常难看的交换比
作者: ensign    时间: 2009-9-4 10:05

另外, 想問一下, 在AE裡零戰21的運動性是33 一式戰隼竟然有44; w9 r$ s( Y' j
歷史上不是應該零戰性能比戰隼出色的嗎??
作者: 阿姆罗    时间: 2009-9-4 10:07

隼的机动性应该也不差的,不过游戏里速度越慢的机动性貌似越高,你去看看I16 I15的数据,机动性比0战高多了,但是爬升 速度啥的都不行,所以么,这游戏空战模型实际上是个测试版,他也是扔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再调整,大家都是测试员哈
作者: 屡败屡战    时间: 2009-9-4 12:07

戰隼比零戰机体轻,机动性更强是对的,一般来双翼机机动性强于单翼机,速度慢的强于速度快的,二战已不在吧飞机机动性作为首要指标(日本除外),而是以速度为第一指标。狗斗让位于一击脱离战术!
作者: 屡败屡战    时间: 2009-9-4 12:18

隼的机动性应该也不差的,不过游戏里速度越慢的机动性貌似越高,你去看看I16 I15的数据,机动性比0战高多了,但是爬升 速度啥的都不行,所以么,这游戏空战模型实际上是个测试版,他也是扔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再调整, ...! ], \0 I+ Y/ n2 V' W& D$ i
阿姆罗 发表于 2009-9-4 10:07
对航空基本不懂的家伙,你要速度快,在发动机功率有限制情况下(发动机够劲,砖快也能飞上天),你的机翼就要做的小而薄(F104就是典型),翼载就高啊(机翼面积小了吗)。翼载高了,你水平机动性就不行了。。+ l  }6 q/ x! `! R8 t- s
好处是垂直机动性略有提高,战术就演化为占据高度,先敌发现,俯冲开火,继续俯冲脱离,然后重复。。。。。。。
8 B. G% v" w; Z* b5 }7 S象德国福克190翼载就很高是实施这种战术。! j) p5 m/ q2 P& ^0 H9 _& e
日本还在一战狗斗的泥潭里做白日梦,才有着种想法。。。。。。
作者: 屡败屡战    时间: 2009-9-4 12:21

飞机好坏,速度第一,火力力第二,机动第三,防护第四。。。。
+ k  B4 ~, t/ K0 z; y" Y; j一般来说按这中方法看比较符合二战飞机实际

作者: 屡败屡战    时间: 2009-9-4 12:23

建议可以去飞下IL-2,感受下二战飞机。。。。。。
作者: tcstar    时间: 2009-9-4 13:06

建议可以去飞下IL-2,感受下二战飞机。。。。。。" w; g4 g" f* @4 \/ f, p
屡败屡战 发表于 2009-9-4 12:23
1 [) {/ M9 s/ ~( P! |% h
IL2我连敌人飞机都找不到 = = 难道说一定要用摇杆,键盘不行?
作者: 阿姆罗    时间: 2009-9-4 15:01

说飞机好坏有意义么?我不懂飞机,我只知道在当前AE的空战模型下,这种做法将导致空战结果的一边倒,你要是很了解飞机,那么我请问你,你结合一下AE的空战模型,把测试心得拿出来说说啊,别老是说什么空气动力学,这玩意跟我们打AE也好打WITP也好,有关系么?都不看看人家开头讲的什么就先去否定别人,这很不好。既然说AE了,就从数据着手,什么发动机功率那都是扯淡,发动机功率关空战模型什么事情。什么翼载,在当前这个靠各种数据的模型下,翼载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 woodssword    时间: 2009-9-4 16:29

是的 现在日本在初期的航空优势完全就是数量上的一点点优势了 而且精英飞行员也太容易消耗了
3 Q8 |3 \0 q) p9 S补充的都是35经验的不知道有什么用
作者: championzhao    时间: 2009-9-4 16:45

目前AE用零战只能 SWEEP  SWEEP  SWEEP  SWEEP  永远的SWEEP
作者: adsl01    时间: 2009-9-4 22:45

本帖最后由 adsl01 于 2009-9-4 22:47 编辑
& X2 R6 A8 _" o; R) A" I! a& [# v( {, F- i" R2 m
所谓日本飞机只会玩转那种IL2游戏里得出的经验是不靠谱的
9 U; n) s8 x" ?1 K) Y6 [真的打起来谁会有力气天天转
- Z% c5 ~$ @4 G就拿KI43这样的飞机来说,在东南亚也有击落P47,蚊子等众多飞机的记录.6 I- c" _& B) U+ d- K9 J, w
当时的日本飞行员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死转的思想
- c) S) l; s9 I  x% Y
! O4 D; }6 v7 X& S' ^- A- v如果放到IL2里,啥都打不下来; A1 O, d. b. I. u. J( {( F
游戏害人,真的
作者: adsl01    时间: 2009-9-4 22:51

这空战模型太垃圾了!
# h0 W) Y# x( n日航ACE还没烂到这地步吧
作者: 梦的追寻者    时间: 2009-9-4 22:55

日本海航还算精锐,陆航早被苏联打残了
作者: tcstar    时间: 2009-9-4 23:17

日本海航还算精锐,陆航早被苏联打残了
9 Z9 N& s$ S5 e( }8 x梦的追寻者 发表于 2009-9-4 22:55
. x- R/ K6 }) _2 f5 ^  h  b苏军援华的飞行队这么强?我只听说过飞虎队的事迹 = =
作者: 梦的追寻者    时间: 2009-9-4 23:41

日本陆航精英是在诺门罕被苏军打残的
作者: adsl01    时间: 2009-9-4 23:56

陆航还好,损失的只是一小部分
2 v2 {1 r. G" g" W如在缅甸那里的64航空队,一直到战争后期都还保持相当的战力.过半数拥有400小时飞行时间,1/3拥有复杂气候作战能力.
- ?' M) I& D( B5 R到是可惜和海军一起混的陆航兄弟比较惨,一次次被美国人打的趴在地上
作者: ensign    时间: 2009-9-5 00:16

日本陸航的頭號王牌, 好像也是在諾門罕陣亡的吧
作者: sean76    时间: 2009-9-5 12:27

- {! U0 b+ p4 ]3 D; ~3 W苏军援华的飞行队这么强?我只听说过飞虎队的事迹 = =
7 W* v" e+ _: ~8 Z0 R4 m# }( S& }tcstar 发表于 2009-9-4 23:17
0 B  P; \8 V0 z0 y苏军援华的人数及飞机等是飞虎队的10倍以上。持续时间也比飞虎队长得多。
3 o% n8 `1 w& i, ]0 g  ^主要是宣传不到位造成影响不多。3 G. w9 U. P  i6 @9 V
当然同充满牛仔情结的飞虎队精英飞行员来说故事的猛料不多。
作者: 屡败屡战    时间: 2009-9-5 13:36

还来10倍之说,规模只和飞虎队相当,和飞虎队不同的,是由战斗机和轰炸机组成,时间也很短,38年底到40年初就撤离了.........................
2 T6 Y' R+ p+ J9 z# X尤其轰炸机部队装备还不错,SB-2,SB-2bis,SB-3,DB-3等型号。AE也有反映,特别是DB-3,远优于日本97重爆。。。。。。。

作者: sean76    时间: 2009-9-5 13:43

本帖最后由 sean76 于 2009-9-5 14:08 编辑
' M( Y- o1 O0 r6 X
' O+ B2 Q9 Z' @: p$ ?
还来10倍之说,规模只和飞虎队相当,和飞虎队不同的,是由战斗机和轰炸机组成,时间也很短,38年底到40年初就撤离了.........................3 w+ Y  [5 r: i+ S% R
尤其轰炸机部队装备还不错,SB-2,SB-2bis,SB-3,DB-3等型号。AE也有反映,特别 .... G7 A' z- x' j) a' O
屡败屡战 发表于 2009-9-5 13:36
, q5 t. j9 u7 H' ~8 K
! T9 k& {3 x- [, E( h
& ?! h4 ]2 {, `
                  苏联自愿援华航空队——“红色飞虎队”1 @; ?1 c+ M) M/ H1 Q9 S. f
仅以此文纪念那些在中国人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华助战、与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苏联英雄们--被遗忘的苏联“飞虎队”。5 N2 b/ O  ]9 P2 L! {+ C2 A2 F4 P
   他们金发碧眼,他们讲俄语,他们比陈纳德的“飞虎队”更早地来到中国,他们为保卫中国与日本人浴血长空,他们中有二百多人永远留在了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他们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知……为了忘却的纪念,我们为您揭开苏联航空志愿队援华作战那段尘封数十年的历史那些为中国献身的苏联英雄。. c7 P6 H4 f; x+ K7 Y
   一个闷热的日子,一位老人,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国家只提供这一间房,很多活动都是拿自己的工资来搞的”。作为俄罗斯老战士委员会中国组负责人,伊万诺夫不大的办公室到处堆着书籍或纸张。简陋的房间连个电风扇都没有,几个小时采访下来,我的衬衫已经背后湿透。 
- M3 F! {9 x+ T! Y2 @" T    穿着长袖衬衫打着领带的老人却并没有注意到难熬的天气,他兀自为听说再过几天就是中国抗战胜利58周年而兴奋着。82岁的老人,说起六十多年前苏联空军援华抗日的往事,宛如目见。“蒋廷黻的一纸谏言让蒋介石注意到苏联这个潜在的盟友……” 
' l/ D$ j. c* @! S# ?1 a    墙上挂的大幅地图,无言地说明着主人的经历——1937-1941苏联航空志愿队作战图。地图上的主体,在我看来再熟悉不过了,那是一张硕大的中国地图。 * ~" n8 Y" R8 P7 g: f
    一根粗粗的红线从苏联直指中国境内的兰州,66年前,苏联空军志愿队就是沿着这条线来到中国。当时,国民党的空军已经打光了。 
; O' f) w' W' J6 w2 {1937年,日本已自行生产了1500多架军用飞机,包括多种型号的轰炸机、战斗机以及侦察机。相比之下,羸弱的中国空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到了11月初,剩下的飞机不到36架。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组装一些飞机。      眼看中国空军将全军覆没,国民党政府开始寻求外援。当时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美国无心介入,蒋介石只能将目光投向苏联。早在1934年,蒋介石就派蒋廷黻秘密访苏。“七.七事变”前,蒋廷黻曾专门在《独立评论》上发表文章,批评蒋介石的对苏政策,认为不应同时与苏、日两个邻国为敌,建议联苏抗日。但蒋介石始终对美英调停抱有幻想,没有最后定夺。直到走头无路,南京政府才下了最后决心——8月20日,蒋介石电令已时任驻苏大使的蒋廷黻,要他迅速接洽苏联政府,急购200架驱逐机和100架轰炸机。第二天,《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苏联对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援助正式展开。“撞也要把他撞下来……” 
, M0 ^6 ?5 }& Q! }6 t# e; G1 `   苏联不仅派来飞机,还有人。 , ?, s2 c/ x+ G6 D/ ]6 y- N! Y8 ^
战斗机驾驶员安东.古边科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5月30日,9架日本轰炸机出现在汉口机场上空,苏军立即起飞迎敌。随着两架日机冒着浓浓黑烟栽向地面,又来了近百架日机试图掩护剩下的轰炸机返航。但逃跑途中仍有14架日机被击落。苏军飞机只损失了2架。 
( y/ U& \3 u9 o# f/ m) C" i9 A   打扫战场时大家忽然发现少了安东.古边科。正当四处搜寻时,远处的地平线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小黑点,那是安东的飞机。当它在一片欢呼声中摇摇晃晃地降落后,战友们惊奇地发现机身正前端好像少了一块东西,显然是由于飞机撞击造成的。奇迹般地,安东从容走出机舱,脱下尚未打开的降落伞,绕着飞机巡视了一周,然后才讲述他死里逃生的经历。 
+ c1 q- p3 Y( i原来日军来袭时,安东匆忙驾起一架飞机,但升空后发现,机上仅有一架机枪。击落一架飞机后,当他准备继续射击另一架敌机时,才发现子弹已经全部用完了。 
; s; u' P# r+ A9 V- u6 H8 K0 q  _   固执的安东不愿意就这么白白地放走敌人。“我紧紧地跟着这个日本人,然后瞅准时机用转动着的螺旋桨砍打它的机翼。”在一声巨大的金属撞击声后,日机一边机翼飞了出去,机身立刻侧翻、栽向地面。安东飞机的螺旋桨也严重变形。不过他发现飞机居然还能勉强滑翔,于是放弃了弃机的打算。 就这样,安东硬是“飘”回了基地。 
- C9 y; M6 @  L   不久,日本飞行员的尸体在一个小湖旁被发现。年轻的苏联人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撞机的尝试,他因此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在整个苏军援华期间,只有14人获得过这样的荣耀。 ! e6 w$ n5 B4 J6 W
   像安东.古边科这样来华参战的苏联小伙子还有1090人,包括多名经历过西班牙战火洗礼的作战英雄。1937年11月底首批飞行员到中国后,就直接投入了南京的战斗,直到12月12日被迫飞离南京。尽管日军数倍于己,他们却总是主动出击。南京的不屈不挠,奠定了他们未来4年战斗的基调。2 ~7 e( |4 K- j- F9 U7 I* p9 L
黄莺、燕子、喀秋莎 3 M* O3 U. L+ V2 a3 {" `7 h  o
   在那张硕大的“远征图”上,标着无数个轰炸、空战地点,南京、徐州、南昌、武汉、广州、兰州、甚至西部边陲昆仑关,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正面战场。尽管他们骁勇善战,但在地面战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空中的胜利很难扭转大局。随着战略重镇不断被攻陷,且战且退成了苏联飞行员的宿命,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兰州、从南昌到重庆…… - C$ G; \" q( C- U+ v
   但苏联人是不认命的,他们确实有这样的资本。当时在中国作战的伊-15、伊-16,是苏军的一线装备,伊-15比较灵活,便于水平作战,被苏联人称做“黄莺”。伊-16则因速度快、便于垂直作战和追击,而被叫做“燕子”。“黄莺”和“燕子”高低搭配,往往以少胜多,为中国空军掌握1937-1940年间的战场制空权做出了很大贡献。还有一种被苏联人称为“喀秋莎”的CB轰炸机,速度比同时代的日本九六式战斗机还要快。
, g5 g7 M1 b4 f; i1 J: Z
3 \* b7 u" @4 x3 \5 w# \补充日期: 2004-10-25 21:47:19
$ G* N$ w6 _( \装备和勇气,成就了苏联飞行员的一次壮举。
5 U& A2 F$ M& w& W* z7 K   1938年2月23日,苏联红军节,志愿队决定长途奔袭日本在台空军基地。当时台湾是日本空军的一个主要基地,松山机场上停着大批战机。指挥官留恰哥夫决定派出两批轰炸机队:一队是驻在南昌的中苏混合编队轰炸机队,12架飞机;另一队是驻汉口由波留宁率领的的苏联空军志愿队轰炸机队,28架飞机。* L, o& s: A/ G4 A, v! }
    当天早晨,两队分别出发。由于领航员计算偏差,南昌起飞的机队没能到达台湾。波留宁大队由于航程远,不得不用5500米高空直线飞行来节省燃料。从汉口到台北,飞行员们一直忍受着高空缺氧的折磨。 # c9 ^) [. ]- A8 ~
    到达台北时,云层中出现“天窗”,苏军迅速钻出云层投弹,机场陷入火海。日本人根本没料到竟有人能够袭击台湾,毫无戒备,战斗机和高射炮都成了“哑巴”。 ! Z1 M# I" e; n( e" Y
    此次轰炸,苏军共投掷了280枚炸弹,炸毁敌机12架,营房10栋,机库3座,还焚毁了可供3年使用的航空燃油及其它装备,松山机场完全瘫痪,一个多月不能使用。+ [7 f# B, x1 z, G1 A
    第二天晚上,宋美龄以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设宴为全体参战人员庆功。她在祝酒辞中说,这次袭击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日本当局已将台湾行政长官罢免,并将松山基地司令官撤职,交法庭审判。“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在异乡作战,最大的不便源于文化和语言的隔膜。苏联航空志愿队来华作战初期,曾发生过跳伞的飞行员被当地的民众误认作日本人而加以围殴的事件。为了避免类似的误会,国民党政府为他们制作了蓝色的袖章,上写“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 I5 b$ E, W. N: G
   1938年初,波雷宁的飞机在一次战斗返航中出现故障,不得不降落在一片芦苇里。全体机组人员看着这片陌生的地区,忧心忡忡。 " A- w" a% ?2 y# I
    不久,300多个中国人小心翼翼地朝他们走来。波雷宁赶紧用手指着绣在他制服上的蓝布条,这些中国人端详了一会儿,突然都露出了笑容
! z- ]2 O  T& r  \8 b2 ]" f* l8 ^语言不通,机组人员就通过画图指导村民们把重达7吨的飞机从沼泽地里拖了出来,中国人硬是用人力把飞机移到江边,抬上一条小火轮,一位老船长痛快地答应把飞机运到汉口。 
: H; U7 V9 O& q- _& v   随后,几位“洋人”被安排到一个小餐馆吃了顿安逸的便餐,有蒸肉、花生米和各种陌生的蔬菜。饭后在一个安静的村舍里美美地睡了一觉。他们这才知道身在芜湖,事后回忆里,这里更像是一个战时疗养所。 
! m7 o& a9 r" P1 Y# Y3 {! V1 H   护送他们去汉口的中国小伙子带足了面饼,还特意带上了茶水。性格开朗的他一路上时而做着手势讲故事,时而用口哨吹出动听的中国民歌。两天后,飞行员们安全回到了汉口基地。不久,飞机也运回了。 % S! T5 Y1 X' U! a, \
   听着这段往事,我的目光无意中落到老人身后那幅“中苏人民友谊万古长青”的条幅上,忽然另有一番感触,不禁插话询问。原来书者任栋梁的父亲任辅臣曾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率领中国团与白军英勇战斗,最终壮烈牺牲。五年前,伊万诺夫还曾陪同他祭拜了父亲的墓地。卫国战争前,苏联人到中国来帮助抗日;卫国战争后,中国人远赴他乡帮助抗德——除了“中苏人民友谊万古长青”,我一时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话来表达这一份感动。   U0 `/ [( Z0 \; Z
    一次,几个苏联飞行员乘坐一辆敞篷汽车行驶在汉口大街上,一群女大学生发现了他们,其中一个女生突然大声呼喊:“塔瓦里希!”(俄语同志的意思——编者按),苏联飞行员也大声回答:“塔瓦里希!”“塔瓦里希”走了 
2 _2 |) `& o: G& n4 A     在充分领教了苏制飞机的优越性能后,日本人有针对性地研制出新一代的零式战斗机,几次较量后,空战的主动权再一次向日军偏移。 - |1 ?; R* W' b( T, p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国内吃紧,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规模逐步缩小,苏联空军志愿队也陆续回国。至10月,苏联对华物资和人员援助基本停止。特瓦利西们就这样告别了中国。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总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1091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250架,其中包括561只“黄莺”和“燕子”,222架轰炸机(大部分为“喀秋莎”),以及100架教练机。 8 n% \% m! }& M6 x& M
    四年中,日军损失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日军王牌飞行员中的“四大天王”三位被击落。当然,志愿队也献出了211条生命。 ( X! ]+ {3 y' F4 ~! f) u8 C3 U
    特瓦利西虽然走了,但飞行员留下的所有军事设备中方已能完全掌握,并能继续给日军造成一定威慑。不过,制空形势已大不如前,直到陈纳德率领“飞虎队”来华,当然,那都已经是后话了。 ) K& R0 ~; V3 ]
   伊万诺夫老人似乎对我拿苏联空军志愿队和美国飞虎队相提并论颇不以为然。现在他们的“俱乐部”里已经没有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成员了,老人说,三个月前,最后一位援华飞行员费多罗夫去世了。 . g4 j0 }0 C9 C. s: a
   一路走好,“塔瓦里希”。苏军无名烈士长眠武汉本报驻武汉记者田加刚李娟 记者在武汉市二医院干部病房19楼见到了杨公楫,他已经83岁,曾担任解放公园的第一任主任,3周前染上肺炎,刚刚痊愈。看到记者他显得有些意外。 7 o. {) }7 c( y
   苏联空军志愿者在1938年武汉空战中牺牲后,被掩埋在万国公墓。1956年,其中15位烈士遗骸从万国公墓迁到解放公园,当时负责迁移工作的可能只剩下杨公楫一人健在。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从哪里说起呢?杨老说,就从掩埋讲起吧。
0 K7 x  x+ l% K( ~9 ?/ k& H, n在尸骨堆里找英雄 . C$ f; I3 H. Y+ M- v
    烈士墓的历史几乎和解放公园的历史一样长。1938年的武汉空战,苏联空军志愿者有100多人牺牲。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把能够收集到的烈士骸骨都葬在汉口的万国公墓,但处理得相当粗糙,没考虑分类,把战争中所有死者一股脑儿埋进了万国公墓。杨公楫说,万国公墓里埋的什么人都有,有战士有平民,有无产阶级有资本家,有中国人也有苏、英、美、西班牙人,甚至有日本人。有些立了碑,有些则只有一座坟头。 . T; a5 @( @0 e( N
    1953年解放公园开始修建,1956年建成。刚建成时公园是一张等待规划的白纸,武汉市政府决定动迁苏军烈士遗骸至解放公园。 
5 D2 H/ i, k4 ]" F; J
    杨公楫告诉记者,分辨尸体的工作是1956年夏开始的,但进展得很困难,原来的墓坑里几乎没有一具完整的尸首,有的只是白骨。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无产阶级英雄从那些资本家和流民中分出来。后来历尽艰辛分出了15具苏军遗体,但具体谁是谁,可能不一定完全对号入座。 
# m# G2 I& g6 e   解放公园一直有个计划但没能完成,就是建一个“烈士纪念坛”。杨公楫说,1956年烈士骸骨迁移时,发现很多烈士身上还带着遗物,如怀表、信件、勋章、纪念品等等,后来全部交给了民政局,但公园想把这些纪念品收集起来建烈士纪念坛。园林局局长万流一到中央活动,想建个大的纪念碑,通过关系找当时的财政部长李先念拨款40万元,但资金紧张,省市截留了一部分,到公园已所剩不多,后来无力再修建纪念坛了。
  P( D" d2 G  e# @$ N给他们回家的感觉 ; N' L6 E" @$ }3 V0 n1 W; V
   8月8日,天气还没摆脱连日来的酷暑,记者在解放公园寻找苏军烈士墓。几弯几绕,才发现这个别有洞天的地方。烈士墓三面都被葱郁的林木所环绕,可以感觉到难得的清凉。墓道两旁,40年以上树龄的龙柏、雪松郁郁葱葱。杨老在任时,曾用中国的松、竹、梅等花木同苏联方面交换月季,并将这些月季栽种于墓旁,力图使先烈们能在故乡熟悉的草木中安然长眠。画眉、斑鸠的鸣啼在林间清脆地回响。在公园的东北角,一片面积近400平方米的草坪静静地铺展着。草坪的尽头,一座高8米、占地1平方米的大理石纪念碑巍然矗立。碑身正面,“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十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9 m7 |; X8 }# o5 @! P   据杨公楫介绍,烈士墓的选址是很讲究的,左面是朝梅岭,右面是夕桂岭,一朝一夕两岭之间,“青山处处埋忠骨”也许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吧。在烈士墓的正前方,有条小河,跨河而建的小桥名为“落虹桥”,这是象征着苏联空军志愿者的飞机如一道灿烂长虹从天而降。整个墓地都是依照苏联的习俗建立的。如纪念碑是方锥形(中国碑是方柱形),墓台是长方形(中国墓墓顶是圆形)等等。墓碑碑座四面镌刻着中苏两国国徽浮雕,碑身背面用中俄两种文字铭刻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永垂不朽!”
; J" B$ s% K( Z" p. C& v$ m    与纪念碑遥遥相对的是烈士墓的墓台。淡青色的花岗石墓台长约32米,高3米,岁月的风尘早已在它身上刻下斑驳的印记,让武汉人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 : N0 j( _# u! K& p
    据湖北省外事办介绍,烈士墓建成后,每年都有人来举行祭扫、悼念活动,即使在中苏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也不例外。1986年国际和平年,11对新婚夫妇在10月1日结婚的当天来到烈士墓敬献鲜花,并带着敬仰与追思在墓地栽种了象征和平幸福的松树。
3 n: i- r4 m4 z/ v& y3 S+ E8 |注:本文摘自《环球时报》
作者: sean76    时间: 2009-9-5 13:44

本帖最后由 sean76 于 2009-9-5 14:10 编辑 8 o. M$ y  O- L

0 E# y5 N) g# _; a$ ^7 D6 i八卦一下,屡败屡战最近怎么喜欢抬杠了。。。
' O5 W6 d- @. r- Y; v8 n! w: {9 P! e& s1 @1 r' C! r
上文中提到的武汉解放公园离我家不远,李先念也是湖北红安人。所以苏军援华的事情我较早耳闻。; O9 K3 l% N! i

* h( m/ m: m9 P3 M* v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正义无国界(图)
  }2 h- @5 w9 N* ^/ c. Y; p% f[attach]7427[/attach]3 F0 }$ w* x% T  d  a
http://www.cnhubei.com/200508/ca839704.htm
作者: sean76    时间: 2009-9-5 13:48

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当时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几乎使国民党政府与外界隔绝,这一小队空战人员驾驶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尽管经常面临燃料,零件和飞行员的不足,仍不断战胜远比它们规模大,装备好的日本空军,他们空运给养,在缅甸公路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上空与日本人作战,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
作者: sean76    时间: 2009-9-5 13:51

以上资料当然有水分。不过大体情况还算真实。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9-9-5 16:09

大体算注水肉和皮蛋瘦肉粥的区别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9-9-5 23:32

以上资料完全是政治宣传品,还当个宝
作者: chen0529    时间: 2009-9-6 00:10

是不是跟ai对战电脑飞机有加成的?如果选择困难的话
作者: sean76    时间: 2009-9-6 12:06

以上资料完全是政治宣传品,还当个宝+ N! m( w6 C; }8 j$ T, {
kevin_hx 发表于 2009-9-5 23:32
% I' M  o8 x6 a( n5 l现在的社会多的就是资料。1 i% B1 j/ s# }! ~
把这些当不当宝,是各人自己的想法。
' t5 ]( V3 i5 M不用管别人的YY和揣测。
作者: 屡败屡战    时间: 2009-9-6 14:42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总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1091名飞行员。他们带来的飞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250架,其中包括561只“黄莺”和“燕子”,222架轰炸机(大部分为“喀秋莎”),以及100架教练机。4 W! _- n" l* N6 V9 d7 ]
-----------------------------
: j+ c  _1 x' ?5 I7 [要是有这个数量一半,日本陆航就不用混了,在日本自己空防得了。。。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9-9-6 14:43

正是因为资料多如牛毛,才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不经过多方求证,就拿来作为判断和揣测的依据,才是YY。
作者: 梦的追寻者    时间: 2009-9-6 17:02

苏联空军质量不怎么样啊" \  ~7 D9 T6 `; P; k3 l1 i  H
冬季战争
) r6 K; V; }" U, j+ a芬兰飞机114架,苏联飞机3880架: y$ g3 b& ]7 E& a7 [, u" Y
芬兰损失61架,苏联损失将近1000架>.<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9-9-6 17:10

芬兰用的是德国货?
作者: sean76    时间: 2009-9-6 17:35

真是无处不在。。
% V6 `! s6 v3 @4 ]9 k1 i' t1 e) q呵呵,看看前后的逻辑性吧。
作者: xuanyuan    时间: 2009-9-6 17:56

芬兰用的是德国货?
* Z& n- Y& T9 Q  z$ r6 Hbrokos 发表于 2009-9-6 17:10
芬兰空军主要装备的是格鲁曼公司的VF-1型战斗机
作者: kevin_hx    时间: 2009-9-6 21:39

忽然发现这个宣传资料摘自环球时报,难道又是萨苏写的文章?$ Y9 t% }  z  D
为什么要说又呢。。。
作者: brokos    时间: 2009-9-7 12:50

40# kevin_hx
1 M7 _2 Z: [+ S3 L5 n环球时报又名混球时报
作者: Xiner    时间: 2009-9-20 13:56

34# 屡败屡战 . h* b7 K" Y2 N' d% u
四年时间一千多架,平均每年3百多而已,日本的战力没那么弱吧。, F* G# A: \5 f7 d1 B/ |% D, X
飞虎队更像是国民政府的最好的一笔投资(国民政府官员的话),苏联的则是援助,即然是援助,那就不要有过多要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飞虎队就被改编成了美军部队,这和志愿援华部队不一样。
作者: daba2000    时间: 2009-10-17 15:55

#26楼的资源仅来自环球时报,可信度不高。(事实肯定有,但水份有多重?)6 _( H  {5 E7 J
有没有严格的出处,特别是有没有中国和苏联方面的书籍可作参考呐?
作者: ILJ    时间: 2009-10-17 16:37

国内的话,南京文史资料出的中国空军抗战专辑里关于苏联援华飞行队的部分可以参考一下
7 P) w, a6 g# o 43# daba2000
作者: shogun100    时间: 2013-8-2 23:46

挖坟至此,颇有同感。比较怀疑AE里老美给一些数据掺了水。目前困惑:1、AE里空战似乎过于强调飞行高度,说实在的你飞30000英尺,实战里能对15000英尺的对手形成威胁?你就是老鹰也恐怕办不到。2、烈风很可能被体现弱化了,而海盗数据似乎过于牛B了些,这些细节的设置实际上严重影响着制空权和制海权,所以战略模拟的真实性开始令我感到怀疑;3、飞机的性能数据咱不懂,但一些简单的数据总看的懂了吧——据多方资料显示,加贺型的載机量应该是90,而赤诚型则是91,翔鹤级的应该是84,但是无论在WITP还是AE里,都被大大弱化成了什么72架,载机量和17000吨级的小飞龙差不多了,不过AE里多少算是给赤诚一点面子,给了81架的载量,和米妖前期的胡蜂差不多的载量。& J& _) s+ J- w  X0 B
呵呵,如果说日本人的提督系列显然存在倭人意淫的空间,而米妖弄出来的这个东东,我看多少也有点黑哨的嫌疑。
作者: wangqifeng    时间: 2013-8-3 00:05

补充35经验的,说明你用的太狠了,正常来说,可以保持50左右
作者: 腓特烈大帝    时间: 2013-8-3 08:46

历史上IJNAF攻击克拉克机场的空战结果是,击落7架,自损8架,这还是在对方零星起飞交战的情况
; V. e* P+ f8 \: k+ G/ G4 G5 t- k+ c. P" d
对比历史lz这还算是划算了呢




欢迎光临 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 (http://bikooo.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