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建立傀儡不难,但要在对方还有足够实力对抗的时候,扶持一个有用且听话的傀儡却相当困难,就敌国军民而言,既然本国政府依然有能力对抗入侵,那么有什么必要为外来势力扶持的政权尽心服务呢?没有认同感的政权,无从谈起有效利用和组织所辖资源和人力的7 {# w. R+ E# {( M6 O8 Z
关于莫斯科的捣毁,还是要说一下,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大部分的部委就在莫斯科东南800多公里的古比雪夫工作,其后才陆续迁回,莫斯科地区的工业企业也类似,大部门重要生产部门均东迁,部分直到战后也未在迁回,其在战争初期的价值是有限的,而攻取莫斯科几乎肯定意味着放弃南方的迅速征服,这样不但给苏联充分利用南线3000-4000W人口和大量工业自然资源的机会,光是南线近百万战前组建的老部队,就不是短期强制征兵可以补充的,所以说相比历史进程,强攻莫斯科不但无益于消耗苏联的实力,反而会严重阻碍这一工作的达成
BBLS时在国境线配置大量部队,反映了苏军一贯的秉持的重视进攻的军事战略,其基本设想是当对方发起进攻后,在抵抗第一波打击译后或者其中,立即以强大兵力反击,把战争带到对方领土去,很容易知道,这时的苏军根本没有完成原先构想的能力,实际上相对了解军队实际情况的部分将领(包括朱可夫)是反对在一线大量部署部队的,并希望提高苏军的战备等级- k |5 K5 l( a% t3 V! G
最终,苏军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被部署在有利攻击而不是防御的位置上,而它的真正的领导者却不相信战争会很快到来,这也是苏军看起来要进攻,却被偷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