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国民革命军第61军

第二战区 晋及陇西一部
5 m  |. _6 K/ M, h4 `0 Y; _7 d. A司令长官:阎锡山
9 Y/ A9 t1 p' p/ c作战兵力:32D 14B 5KD 3KB! v7 A0 B$ T& W; c
第14集团军:卫立煌* x7 [0 O( w0 H, c6 w, m: H* m! e
14C陈 铁 93C刘 戡 98C武士敏
7 t; j2 r& D# G2 ]/ T' I第 4集团军:孙蔚如$ I, N3 I. |6 C& n' M
38C赵寿山 96C李兴中 47C李家钰
2 Y" _# B. F/ B9 R# A第 5集团军:曾万锺8 R& v( \# }4 `3 J; E
3C曾万锺(兼) 15C刘茂恩 17C高桂滋 9C郭寄峤
. l9 }/ Y  D+ q6 Q; M第 6集团军:杨爱源
6 g2 ?  D1 @3 Z6 Q2 L, O61C陈长捷 19C王靖国 1KC赵承绥
1 G8 H- o# f4 L6 e  S" X
6 Z7 N) [) [2 I/ i* g& \% I
Witp) K6 ^6 V, @' R7 w& P, F& @
61st Chinese Corps+ D+ ~; L) i7 B4 G2 _# P
6GA: d& t  g8 y! a" U3 j/ {
2WA, Near Yenen8 E  t1 c* r: K& e- g1 D
Commander: Chen, Chang-jie

国民革命军第62军

第六十二军
% Y9 H5 @% w; ~9 W1937年8月由第一五一、第一五二师编成,张达为军长。第一五一师,师长莫希德;第一五二师,师长陈章。
) ?3 p1 V* b9 A: T4 U& u' c   1939年9月黄涛接张达任军长,辖第一五一、第一五二、第一五七师,隶属第十二集团军.曾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4年5月长衡会战.1945年先后转隶第三十五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参加桂柳会战.第一五一师,师长莫希德.1939年1月改任林伟俦为师长.1940年由第六十六军拨隶本军.第一五二师,师长陈章.1941年10月陈见田接任师长,1940年曾一度拨隶第六十三军,1941年归属本军,1942年再隶属第六十三军.1945年6月黄志鸿接任师长.第一五七师,师长黄涛.1939年9月黄升任军长,练惕生接任师长.1941年9月练惕生升任副军长.刘栋材代理师长,1943年4月实任.1944年4月李宏达任师长.
$ o% a1 D$ F- ]. W   整编第六十二师 1946年5月由第六十二军整编而成,该师师长原为黄涛,1946年林伟俦接任师长。1945年10月该师(原第六十二军)曾开驻台湾接收。后调至该绥靖公署。该师辖:整编第九十五旅,旅长段沄;整编第一五一旅,旅长张琛。整编第一五七旅,旅长李彦达,1946年由侯志磐接任旅长。
8 J' a; z# R( k+ P/ a   第六十二军 军长林伟俦,辖第六十七师,师长李学正;第一五一师,师长陈植,第一五七师,师长侯志磐。1948年11月何定松接任师长。1948年10月该军调经葫芦岛增援锦州。11月回撤驻天津。天津解放时,该军被歼,军长林伟俦被俘。1949年2月在广东重建该军。以张光玮为军长,仍辖上述3个师。2月罗懋勋任第一五一师师长。该军军部于1949年10月在广东起义。一部在海南岛被歼。
$ Q" R2 Z+ z7 o& D- v9 D   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1949年1月在天津被歼。
* q! \$ q' j& k7 ^, u
/ i$ V" Y0 g5 E/ d, x/ ^; T二.第六十二军
# o; M( t: o7 C1 H1949年1月在广东重建,隶属第四编练司令部,张光琼任军长。10月中句广东解放时退到海南岛。罗懋勋升任军长。该军辖第一五一师,1949年1月任命罗懋勋为师长,5月陈丹青任师长,第一五三师,师长李宏达,1949年7月余伯泉接任师长;第三二一师。师长喻英奇,1950年5月第—五一、第一五三师被歼,残部退到台湾。
) ~: a' n8 g3 M- x5 Z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5171
! i( V$ ?* T- [( }3 \! G , Z" ~) Z( G! ]$ }3 \$ h
Witp3 l/ S5 H& \$ O5 l
62nd Chinese Corps
1 w* I( _4 j) e8 E" b4 y5 x12GA, Near Hengchow (~1944)' c7 @) B; ?/ d: _9 @* H! c4 }
35GA, Near Guilin (1945~)
/ ^6 f# |9 T, v4 f  ?. R; bCommander: Huang, Tao
; f( e/ p5 F( @7 x( m+ i) f0 q! {: [7 o; t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7:00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63军

国民革命军第63军(冯占海所部)6 X/ _& Q3 n' O6 `. _
抗战63军的前身,略,附链接7 v# O& Q8 s: e6 Q) M  i
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771563
8 ^9 K- \: T2 q" @2 h8 h: }9 O 6 E9 E& Y- i# F* O1 O
1939, 余汉谋粤军
: R1 S: L8 M) V& y第4战区 两广
) W/ S4 `' I5 @) p+ H7 |% t司令长官:张发奎
/ J# F8 M. E8 l$ o2 f) T! F( t"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 ?* L' d# [5 r1 S" E; H
第12集团军:余汉谋6 N) v7 H$ k% {& G. a
62C张 达# _+ v1 [2 v' U
63C张瑞贵0 w2 A9 Z6 A- G% S0 P; U9 ~; D5 H7 d
66C叶 肇 159D官 褘 160D宗士台
: T+ B# j0 Y* p1 R83C莫希德4 q) |% |0 j3 V1 Y# h
- E: x, U9 p* I
Witp( P, I, k! M! r0 V5 A! L1 w
63rd Chinese Corps8 j; M( B1 G4 _4 [  O4 ~( Y
12GA# {, E0 K- ?2 @, I
4WA, Near Guilin# z: D: D, l$ s4 d4 c
Commander: Zhang, Rui-gui
; V7 x- J( k$ o  t- ~# l4 a+ m* X7 b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7:13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64军

第六十四军
: w, [, P+ V8 {& `, p7 |4 c& |2 w2 Y1937年8月以驻广东部队第一五五、第一五六师编成,军长邓龙光。9月第一五六师转隶第八十三军参加淞沪会战:将第一八七师拨归该军。该军北调后,曾参加黄河南北两岸之作战、武汉会战开始后,第九预备师拨归该军.第一五五师,师长原由李汉魂兼任,1938年5月陈公侠接李任师长职;第一八七师,1937年11月在广州成立,初隶第八十三军,不久改隶该军,师长原为彭林生,1938年9月改以孔可权任师长;第九预备师,于1937年秋成立。张言传任师长。
* M  ?2 r: p0 O- f& W# v: l, G1940年3月邓龙光升任集团军总司令职,副军长陈公侠升任军长.1944年6月陈公侠调任他职,张弛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一五五、第一五六、第一五九师3个师.先后参加桂南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桂柳会战和广西境内的追击作战.第一五五师,师长由副军长陈公侠兼任.1939年1月免陈兼职,张弛接任师长职:1940年3月张弛升任副军长,邓鄂接任师长.1943年2月邓鄂升任副军长,刘军凯任师长:1944年5月免刘军凯师长职,古肇英接任,10月张显岐又接古任师长职.第一五六师,师长王德全.1942年3月王德全升任副军长,刘其宽接任师长.1943年6月邓伯涵又接任师长职.1944年11月刘镇湘继邓伯涵任师长.第一五九师,师长陈骥.1939年10月陈骥升任副军长,官袆任师长.时该师隶属第六十六军;该军结束后,转隶属六十四军. 1942年1月官袆他调,刘绍武代理师长,7月实任.* N" }7 [5 a% v& Z5 U: M
   整编第六十四师,1946年5月由第六十四军改编而成,以原军长黄国梁改任师长。1946年该部由广东调至山东驻防。该师辖:整编第一三一旅,旅长张显岐于1947年6月调任中央训练团团员后。由张其中接任旅长;整编第一五六旅,旅长刘镇湘;整编第一五九旅,旅长刘绍武,1947年韦德接任旅长。
7 c" q; Y, }1 q, U' J! l   第六十四军 军长黄国梁,1948年1月刘镇湘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一五六师,师长由刘镇湘兼任,陈庆斌代理,第一五九师,师长韦德,1948年1月钟世谦接任师长;该军于是年11月21日在碾庄地区由军长刘镇湘率领放下武器。9 J2 y( K1 q) e9 B) Y" u. Q
第六十四军 军长刘镇湘,副军长韦德,参谋长黄觉/ A8 B; n8 D, t
  第一五六师代师长陈庆斌   " N) ^% g- `" [1 K" u/ U5 u
  第一五九师 师长刘绍武/钟世谦
/ N  \" {$ k, Y& a   二.第六十四军- K, Z! j$ L6 Z1 y& W4 d
1948年12月李弥将王洪九部独立旅和收容的残兵编成第六十四军,以第九军副军长李荩宣为军长,辖第一五六师,师长吴家钰;第一五九师.师长黄志坚。该军于1949年1月10日被歼。; O* F1 C4 e0 i$ w5 O$ H, G3 b
   三.第六十四军& i- b0 m& A. r& q/ [
1949年1月任命容有略为军长。辖第一五六师,师长张志岳,第一五九师,师长张其中,后倪理垣任师长;第一三一师,师长张其中。10月中旬该军由广东撤退到海南岛。1950年5月第一三一师被歼,第一五九师被歼一部,残部撤退到台湾。
; v% t# R6 D4 h& x# [9 `) y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5178
: S7 N6 x9 u% i/ E0 P7 e 6 E: B/ S8 s( s1 e! U% X! ?
Witp
& |# w. U7 `% s' l1 `, h# ~
64th Chinese Corps
2 c1 h& v: C% i/ Q1 ?2 J9 ~16GA3 u2 i% _/ a  b3 U
4WA, Near Guilin
- {# p4 r; }# K3 T8 F" WCommander: Chen, Gong-xia (1940.3~1944.6)$ d, ^' L$ l3 o: A
Commander: Zhang, Chi (1944.6~)" e) _2 z( x# i* @3 X' I
  i# R$ V1 l; b) O/ G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7:19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65军

第六十五军9 d- i. R; A( h$ z* e6 T
1937年8月由第—五七、第一五八师编成,军长李振球.第一五七师,师长黄涛;第一五八师,师长曾友仁.2 B& E% U) d/ T  @! d3 y. V# L
   1939年4月缪培南接任军长.是年先后隶属第九集团军、第四战区和第九战区.先后参加闽粤区作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2月免缪培南军长职,黄国梁接任军长,是年上半年隶属第四战区,下半年转隶第十二集团军.该军辖第一五八、第一六0、第一八七师.1940年后曾参加湘粤赣边区作战.第一五八师,师长曾友仁,1939年5月曾升任副军长,林运华接任师长.1942年8月林运华升任副军长,陈锦君接任师长,1944年4月刘栋才接陈锦君任师长.第一六0师;师长华振中,1939年1月宋士台任师长.1940年7月由第六十六军转隶第六十五军.是年3月莫福如接宋士台任师长.第一八七师,师长孔可权.1940年3月孔可权升任副军长.张光琼接任师长.
, m8 f/ O  q8 H( e: X! a! z2 u5 P   整编第六十五师,1946年5月由第六十五军整编而成,军长黄国梁,后李振接任。该师辖:整编第一五四旅,旅长郭永镳,1947年5月由张一中接任旅长。整编第一六0旅,旅长莫福如,1946年温淑海接任旅长,整编第一八七旅,旅长张光琼,1946年李明接任旅长。该师后改隶西安绥靖公署。   
( R4 n$ I5 ~; \1 s' ?1 ?) r   1948年9月恢复第六十五军,军长李振。该军辖第一六0师,师长温叔海,1948年9月黄植虞接任师长。第—八七师,师长李明,1948年9月曾颖接任师长。该军于1949年7月在扶郿战役中被歼。 6 k! w. F* ?. s1 A' ]2 E/ l5 V

* N4 J7 {' z- z" k- X7 s1948年9月时第六十五军,军长李振,副军长李明1 i- s' ~5 ^& {' Q
第一六零师,师长黄植虞
! R6 I$ V5 G5 S! z& O" a0 S第—八七师,师长曾颖; B, e5 u" m, w1 \

# B/ Y; F# A9 d! j7 @5 s8 }, L1949年12月起义时第六十五军,军长李振- [) S! m+ K% }/ {* W( b
第一六零师,师长何汉西,: o9 Z9 X% b- C2 ~$ _) ~
第—八七师,师长钟定天,副师长陈定,参谋长苏其吾9 P3 r7 M- J4 [: l/ l
6 L3 }5 Z1 q2 D* J
Witp
  X  F  x1 ^! W6 D5 j4 e+ w
65th Chinese Corps8 ]4 h8 Z: i5 p& t4 C3 b5 ]# `$ j
12GA3 t) {, c& V# y- P6 u3 g
4WA, Near Guangzhou
( x+ s! i; g/ y( l& {Commander: Huang, Guo-liang& }5 p( J" o" N/ f% D% k

: J7 e/ a' e8 ^/ x( |$ a[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7:22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66军

第六十六军
: l) V# j& {" Y" K% K   一.第六十六军 . ~/ C+ b+ q4 q2 p: V  b
1937年以第一五九、第一六O师2个师编成,以叶肇为军长,该军参加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第一五九师,师长原为谭邃,1938年10月陈骥继谭任师长;第一六0师,师长原由叶肇兼任,1938年2月华振中继叶任师长.   
" E+ [2 |8 K! Q: X8 Y   第六十六军隶属第十二集团军.1938年4月任谭邃任军长,10月谭病故,陈骥接任军长.辖第一五一师,师长莫希德.1939年1月林伟俦任师长;第—五九师,师长陈骥,10月陈升军长,官袆接任师长;第一六0师,师长华振中,1月宋士台接任师长.该军于1940年撤销。6 l( Y" N2 E4 q& k$ `
9 V# M3 E2 D8 ?/ o  Q2 }
   二.第六十六军
/ G4 X1 B% m( T5 L! |- k1 L1942年3月又以第二补训处改编成第六十六军,张轸为军长.辖新编第二十八、新编第三十八、新编第三十九师.该军编成后即编入入缅远征军参加作战.该军配置在腊戍、瓦城地区机动使用.3月23日日军开始进攻,以快速纵队向细胞、腊戍突进,该军分段阻击日军.29日日军攻占腊戍.新编第三十八师退入印度,新编第二十八师撤回国内,该军番号撤销.新编第二十八师.1939年5月以军委会别动队编成,刘伯龙任师长,隶属重庆卫戍司令部.1940年开往贵州,隶属滇黔绥靖公署.1942年11月李士奇接刘任师长,1943年转隶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九师,1939年5月以第二补训处一部编成,马维骥任师长,隶属重庆卫戍司令部,1943年转隶第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1938年12月以财政部税警总团编成该师,孙立人为师长,驻贵州都匀,该师在滇缅路战役后转至印度,后编属新编第一军。0 a$ w2 c; z% j# I3 Y; W7 w7 v

3 s6 y1 f7 L+ }三.第六十六军6 ]% t! \- t. E
  1942年12月将暂编第九军改编为第六十六军.1940年10月以暂编第三十二、暂编第三十三、暂编第三十四师合编成暂编第九军,以冯圣法为军长.该军编成后,在浙江又将暂编第三十五师编入该军,隶属第三战区,1942年8月改隶第六战区,12月改属江防司令部.1943年2月冯圣法他调,任命方靖为军长.暂编第三十二师,1940年9月以浙江省国民自卫团第一纵队及浙江保安第六团为基干编成.以黄权为师长.1943年2月第六十六军撤销,该师因兵员过少而结束.暂编第三十三师,该师原为浙江抗日自卫部队.1940年4月以其第一、第六、第八支队和第五区总队并编为抗日自卫第二纵队,10月改编为本师,以萧冀勉为师长.1943年9月周淘漉任师长,该师转隶第八十八军.暂编第三十四师,1938年1月成立第三战区游击司令部,该部以浙江省公安局员警及各地常备队、警察和壮丁编成4个支队.7月改编为浙江省国民自卫团总司令部.1940年将所属支队并编为3个纵队.3月将第三纵队改编为暂编第三十四师,彭巩英为师长,1942年3月朱奇任师长.1943年2月以第十八师副师长吴啸亚任师长,同时转隶第十八军.暂编第三十五师,以浙江地方部队编成,劳冠英任师长.1942年底,该师调至第六战区后,劳被调任夔巫师管区司令,该师被并编.   
; K7 D( e6 n, H4 Q# w  Z  1943年10月暂编第九军改为第六十六军,仍以方靖为军长,改辖第一八五、第一九九师.1944年8月方靖调任第七十九军军长.副军长宋瑞珂升任军长.第一八五师,师长方天,隶属第九十四军.1940年12月方天升任第十八军军长,石祖黄接任师长.1943年李仲辛接任师长.第一九九师,师长罗树甲,1940年5月罗升任副军长,宋瑞珂接任师长.1943年2月、3月苏令德、周天健相继任该师师长.1944年9月彭战存接任师长.   7 }! g  y* l9 f& l
   整编第六十六师,1946年5月由第六十六军整编而成,由原军长宋瑞珂任师长。1947年7月该师在鲁西南被歼,宋瑞珂被俘。9月重建该师,以李仲辛为师长。 11月罗贤达接李仲辛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十三旅,旅长罗贤达,罗升任师长后,由张洁接任旅长职,整编第一八五旅,旅长李仲辛,1946年涂焕陶接李任旅长,1947年9月袁樾人接涂任旅长职;整编第一九九旅,旅长彭战存,1946年由王士翘任旅长,1947年9月张洁接任旅长,11月由萧炳寅接任旅长职。
: \/ W) O( ?1 ~) O. U1 [9 l7 J   整编第六十六师长李仲辛。辖整编第十三旅,旅长罗贤达,1948年3月郑洁接任旅长,整编第—八五旅,旅长周穆深;整编第一九九旅。旅长张洁,1948年10月萧炳寅接任旅长,该旅于1948年6月拔隶第七十九军,该师及所辖第十三旅6月在河南开封被歼.师长李仲辛自杀。7月又重建该师、以罗贤达为师长,辖第十三旅,旅长罗有经;第一八五旅.旅长袁樾人。1948年9月恢复第六十六军番号,罗贤达改任军长,各旅长改为师长。1949年初改隶第七绥靖区。是年4月该军在皖南又一次被歼。
! N+ J) f2 K4 H* L" ^
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5608

/ U. a4 C% }- J1 w( M- y3 J4 c( @
0 j+ N0 t2 J8 q4 Z% M, Q7 mWitp' }$ b$ c* ]+ P1 q% t
66th Chinese Corps6 q- ?& l  w5 P. ?
66C founded in 1937,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0.
+ w9 [4 c" Q, E: x% U' e
' K) t0 o, E3 S9 T3 }
66C has rebuild in 1942.3, including N28D, N38D, N39D. " [0 N& ~+ I: F1 N
Comander: Zhang, Zhen (1942.3)% h+ L, v2 g+ z; {
66C fight against Japanese at Lashio in Burma,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2.3.29.

  j9 N, m/ X( Q* U: y/ _8 \: p7 m/ q- ?2 u- @
66C has rebuild from the 9th temp. corps in 1942.12, inluding Temp.32D, Temp.33D, Temp.34D, Temp.35D.- I) h0 i, u7 Y7 H6 ^: m2 m6 e5 @
Comander: Feng, Sheng-fa (1942.12~1943.2)* _3 Y$ Y5 _0 X# j5 _# p- c+ B
Comander: Fang, Jin (1943.2)
& \8 e8 V+ `% U4 l4 {; e* N66C fight in Zhejiang Province, east of China,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3.2.
) f! z, Z$ p! l7 w/ d
3 o, T' j  x3 K9 m& G4 K* a) R
66C has rebuild from the 9th temp. corps  again  in 1943.10, including 185D, 199D.
( ?7 b6 b3 ?2 s" EComander: Fang, Jin (1943.10~1944.8)
5 c2 `6 k( ?6 d; l+ ~( f. MComander: Song, Rui-ke (1944.8~)
6 s! C0 J1 V! w* J7 [  P66C fight against Japanese near Changsha

国民革命军第67军

第六十七军
8 ?' w  {9 }8 N$ e1933年2月以第一0七、第一一O、第一一七师及炮兵、工兵等部编成,王以哲任军长:6月27日翁照垣任副军长。   + k# }5 v* l  [
  第一O七师,在1931年5月前为东北陆军第一旅.尔后改为独立第二旅,王以哲为旅长,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时,因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该旅损失严重,退至关内:1932年王以哲调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第一处处长,张政枋任旅长,1933年2月改为第一O七师;6月27日张政枋他调,吴克仁任师长。   , p8 c! F" Z& d, U& l. u
  第——O师,1931年5月前为东北陆军第四旅,尔后改为独立第一旅,旅长刘翼飞。不久,旅长改为何立中。1933年2月改为第一一O师。
* i/ f$ L4 E# E  第一一七师 第十九路军将领,青年党人翁照垣愤于日军侵略.北上抗日 3月4日经北平军分会任命为第一一七师师长,该师由青年党人组织的东北义勇军独立第八梯队王慎庐部改编而成、是日翁又被任命为华侨救国军总指挥,6月27日翁升任副军长,刘翰东接任师长,翁于9月返归第十九路军.$ F' X6 ^1 r& I
长城抗战后驻河北.军长王以哲.1934年春张学良调该军至陕西围攻红军,被编成西北“剿匪”军第二路军第六纵队。时该军辖第一O七师,师长刘翰东;第一一O师,师长何立中;第一一七师,师长吴克仁;第——五师,师长刘启文.是年9月第一一O师在进攻红军时,几乎被歼,师长何立中等阵亡.10月榆林桥一役,第一O七师第六一九团被歼。11月,国民政府乘机取消了第一—O师番号。1937年“二.二事件”,军长王以哲被东北军少壮派打死,吴克仁继任军长:是年春该军调至安徽阜阳,整编时,第一一五、第一一七师番号被取消,保留第一O七、第一O八师,以金奎璧、张文清任师长.第—O七师,辖朱芝荣、吴骞2个旅;第一O八师,辖刘启文、夏树勋2个旅。   
+ f& h1 W* _+ l8 l$ K$ \6 v, {1937年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辖第—O七师,师长金奎壁;第一O八师,师长张文清。抗战开始后,该军由皖北调至河北,隶属第六战区,参加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尔后又调至松江,参加淞沪会战.吴克仁军长、刘启文旅长等为国捐躯。11月调至江西婺源整编。
5 r- }" N3 W( v$ l% I* j: u% Y" ?* y3 R" k: y" S
二.第六十七军# I5 k& Z) b7 }. g
原吴克仁第六十七军于1937年11月被撤销番号。1938年2月以第一五O、第一六一师再编成该军,许绍宗为军长。第一五O师.原属第四十四军.师长原为廖震,1938年9月廖调升,杨勤安继任师长职;第一六一师,师长原为许绍宗,许调升后,9月宫焱森继任师长。   
; H+ a6 W5 s5 e1 ^   1940年11月佘念慈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一六一、第一六二师.先后参加随枣、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和鄂西等会战.1943年1月该军裁撤,所辖2个师转隶第四十四军.第一六一师,师长官焱森,1940年11月军长佘念慈兼任师长.1941年9月何葆恒接佘任师长.1943年1月转隶第四十四军,熊执中接何任师长.第—六二师,师长张竭诚,1939年2月佘念慈任师长.1940年佘升任军长,12月杨觉接任师长;1941年4月;孙黼任师长.1943年12月何葆恒接任师长.   + @! p0 u6 j2 q* O: b7 |9 X- l

4 N" j' M+ M$ P! ~   三.第六十七军
, T% [) h2 b5 _0 z0 V( v1943年9月以新编第二十六师和骑兵第七师编成.何文鼎任军长,新编第二十六师,陕西在乡军人张飞生、张介目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汉中招募爱国志士编成陕西义勇军第一纵队,张飞生任司令,辖2个支队及2个补充团.1938年10月增隶陕西保安第八团,何文鼎任司令:1939年6月改编为新编第二十六师,何文鼎任师长,直隶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1945年6月张大智接任师长.骑兵第七师,师长门炳岳,隶属骑兵第六军.1939年2月骑兵第六军裁撤,该师改隶第八战区.1940年5月朱钜林接任师长.1943年10月张绍成接任师长,同时改隶该军。   
  O+ y1 }, v; O; D0 v   第六十七军 军长何文鼎。该军辖新编第二旅。该军于1946年被撤销。
- a* `# D- h! ^' S
" n0 J( G: Z; y  c" o, }' K四.第六十七军 % v2 u3 _4 T+ Y7 \
1948年10月编成。刘廉一任军长,所辖第二一八、第二一九,第二八五师,3个师皆于同年12月编成,分别以郭文灿、何世统、余伯泉任师长。1949年2月隶属第二编练司令部,5月并入第十军。后第10军重新改编为第67军。第67军军长刘廉一。) n& Y1 I) `0 Y7 `, Z6 x5 A
1950年5月从舟山撤退到台湾后全军缩编为67师。1952年11月编为84师, 又称登步师。' Z4 S( J0 A6 C8 k5 O% v% t7 N
在舟山的序列:# i# ~# i4 @& n) ]
第67军军长刘廉一
; L+ p5 n& a& X2 z第56师师长沈庄宇(该师系江西保安团改编)- V2 `. m0 U! l6 F9 s  g
第67师师长何世统
( U. j* o7 |/ \6 K4 a6 N7 b! c第75师师长汪光尧。
- T5 B# `$ C& ^2 X/ S3 ], D3 K
' v* b8 O$ H# q# y( y( s
资料来源
# F' J* V# v4 u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m4 `+ V8 u0 {4 e$ P+ Q' z
【作者】戚厚杰 等编著- O7 |5 h( _* D* H0 ^/ s+ b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l# `/ ^. ~( Y6 |: |. d' Q
【ISBN】720202814X( `" E; a& U7 S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1 z& i7 S- y" |8 s1 \' T: q6 d

( S+ G- F( U9 R- w9 ?2 m& A4 KWitp7 H& W) c& |& _, n% u& c! X
67th Chinese Corps
2 ?- U, l& @% Q$ s& g67C founded in 1933, and been withdraw in 1937.11.

8 {3 [' i7 l& _/ h( C" v9 U$ u, D# z* `' T( A& i% l' m# G% n# `
67C rebuild in 1938.2, including 150D, 161D.
/ Z3 c3 C0 [. x/ s67C changed to including 161D, 162D in 1940.11.
! E  x2 j2 b2 U) l1 uComander: She, Nian-ci (1942.3)
( r: y5 h3 N+ p67C fight Near Sinyang, Yichang and Changsha,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3.1.
: g0 P8 w) j1 d7 E" M; o% X & j+ s# r( q; F  m6 H8 Y) w( `
67C has rebuild in 1943.9, including N26D, 7CavDiv, N2Bde.
' l; `7 z! K: j% L- u# @- J9 ]8WA, Near Baoji.
3 R: G1 v) y& t2 ~  H. w+ ?Comander: He, Wen-ding (1943.9~), M" k3 A4 Y' ]4 \2 f7 ]' Z# _* X! w) u
67C has been withdraw in 1946.% M6 @( u. w% D* {8 s+ B) v
: \% p4 n8 z% H! T9 @3 v' i
67C has rebuid in 1948.10, including 218D, 219D, 285D.
* }6 ^3 E3 m3 K% E67C joined in 10C in 1949.5, 67C has been withdraw.
+ P. A' S  G" I( Y8 k0 }  P* b& K10C changed to 67C in 1949.' s- B; A% Q2 E5 t  F2 U
67C withdraw from Zhoushan to Taiwan in 1950.5.
; k% ?8 t5 O' b8 P; J67C regrouped to 67D in 1950, and changed name to 84D finally.
0 S* ^* ^( j  o, P) S. }
) ?5 f  V0 ]. y5 |1 d

( h4 h2 f1 W, B/ s7 I[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9:06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68军

第六十八军
8 p# K( ~0 j, L) g; d2 N! m3 s该军于1937年8月以第二十九军第一四三师及特务、骑兵团扩编成立,刘汝明任军长。该部自抗战开始后即在察哈尔平绥线上抗击日军,尔后转进至第一、第六战区参加平汉路、津浦路北段沿线之作战。1938年春参加徐州会战。5月掩护徐州突围,继而参加防守黄河作战和武汉会战。该军辖第一—九师,该师于1937年10月以第一四三师第一旅扩编而成,师长为李金田;第一四三师,师长原为刘汝明,1937年10月李曾志接刘任师长。   
1 K. b- C6 o4 Z$ @6 \8 _- b   1940年10月后一度隶属第三十三集团军.1943年4月刘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职,刘汝珍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一九、第一四三师和暂编第三十六师.先后参加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及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鄂西、常德、豫中和鄂北豫西会战.第一一九师,师长李金田.1939年7月李金田升任副军长,田温其接任师长.1940年7月陈新起接田任师长.1942年11月陈新起升任副军长,刘广信接任师长.第一四三师,师长李曾志,1941年3月黄樵松接李任师长.暂编第三十六师,1940年11月以第六十八军所辖独立第二十七旅和第二集团军所辖独立第四十四旅合编而成,以刘汝珍为师长.1943年4月刘汝珍升任军长,孟绍周升任师长.6月崔贡琛代理师长,10月实任.   
# ?1 t' s0 x% J  j9 e8 V1 ?. F1 T3 r" c$ N0 s( v9 g. {
1946年5月由第六十八军整编成整编第六十八师,由原军长刘汝珍改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八十一旅,旅长葛开祥,整编第一一九旅,旅长刘广信。1946年9月刘在作战中被俘,由张勋亭接任旅长;整编第一四三旅,旅长黄樵松,1946年黄他调,由阎尚元接任旅长。5 z( i/ e5 g% R( l# @5 _6 X' [
9 m! ]8 H5 z  j2 c+ {& x" ]7 v
1948年9月恢复第六十八军番号,军长刘汝珍。1948年12月参加淮海战役时的第六十八军序列如下:3 z$ v" k  {( X" Y/ T/ |6 \. p
军长刘汝珍,副军长陈新起、王振声,参谋长孟恒昌. P' Y( j. s( b* C7 W5 |& B
第八十一师,师长葛开祥   
% T+ {* W7 b8 G8 W第一一九师,师长张勋亭! P) j! n- V, s# l
第一四三师,师长阎尚元5 J; c7 S) o& I  R+ r# r& E
2 z- i  j, F4 t- B' S. N$ _
4月21日拂晓,解放军渡江,刘汝珍的六十八军则因为跑的慢被解放军击溃一部,损失严重。师长张勋亭、阎尚元被俘,副军长王振声、军参谋长杜允中、第八十一师师长葛开祥率第八十一师投诚。撤退到福建后的第六十八军序列:9 O2 o) x# B& ^, ^: b+ N7 Q
军长刘汝珍,副军长陈新起,参谋长孟恒昌(代)
: x8 Q/ D4 ?3 D- f& G第八十一师师长孟恒昌/ t# c( S! Z: u  t5 y
第一一九师,师长刘铁钧
3 u* f) a5 u7 ^$ v! j4 _5 ~第一四三师,师长李金玉* I; X0 {0 }  B2 Q
   
0 U7 m% I% @8 Y. A  i1949年7月因为第68军在渡江战役中损失严重,部队进行整编,将第一四三师撤销,士兵并入其他两个师。该军于1949年10月在福建漳州、厦门地区大部被歼, 10月18日,汤、刘由金门派船将厦门所有的残余部队万余人接运到金门。刘汝明军旅生涯约近40年,至此结束,到台湾后仅有空头名义。他的残部编为一个师,由其子刘铁钧为师长(刘铁钧后升中将副军长兼师长),尚有各级军官家属杂兵役丁三四万人。这些随去台湾的人,除生老病死者外,至今漂泊海外,回望大陆,乡梦犹存。

国民革命军第69军

国民政府于1940年4月9日,组建第39集团军,总司令为石友三,由第69军、察哈尔游击总司令部、原西北军系石友三部合编而成,隶属鲁苏战区。石友三被高树勋处死后由卫立煌接任总司令。1944年9月,该集团军撤消,部队改隶冀察战区,高树勋改兼冀察战区代总司令。人事情况如下:
1 r, z" k- V/ u8 n# |$ K4 e总司令:石友三(1940/4/9/)
- B/ |1 Y* x, o, P$ |# Q) f% o        卫立煌(1941/2/1/)
; }; b+ m# p9 B1 E* E5 s6 J. {: X        蒋鼎文(1942/1/12/)
. k5 I9 P  K2 \$ l1 N        高树勋(1942/1/15/)
' {7 U. z3 {; n8 z; _) \/ S副总司令:高树勋(1941/2/1/)8 r" |5 S* Q) a2 m  C! ~4 n
         孙良诚(1941/2/1/)* ?3 i8 ?* Z6 P* |
         米文和(1942/10/9/)
- X2 ^& P$ U1 p" h& U         胡伯翰(1942/10/9/)6 C) T# h! G" I# T: S
         张雪中(?)
& v" A2 y! y) e9 n         裴昌会(?)( I# I* ~7 V# C& ~, J
参谋长;夏鹤一(1941/)* R& G- U0 \) n: _  g+ B
        廖安邦(1942/)) X* K. \' G$ y9 ]* V2 l8 h

" D( A, d5 h& P- }. `第5战区 (8)
- X" s, t7 m: x7 |% y3 _: D时间:1945.4(豫西鄂北会战期间)
1 n/ s- a4 E; Y) ^8 _. z6 Z7 O司令长官:刘 峙# M# `  L. d" S6 f) j
副:郭寄峤 孙 震
5 z9 @0 y( F' Q( A0 H: V# T4 T5 m22集团军:孙 震  W) h* C# a$ e% Y
41军:曾甦元 122师:张宜武 123师:汪朝濂 124师:刘公台
* \  x) X) y- g* L& j  h+ ]45军:陈鼎勋 125师:王匣锋 127师:王澂熙 暂1师:李才桂第3纵队:曾宪成 第6纵队:曹 勗 第9纵队:李朗星* b$ a9 R0 J& t- z% W
69军:米文合 181师:张雨亭 暂28师:陈光然

国民革命军第70军

第七十军 5 E/ ^* K% E9 M& u# L
1937年8月以第十九、第一二八师编成,李觉为军长。11月第一九二师编成,拨隶该军。1937年秋该军隶属第十集团军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又隶属李品仙第四兵团参加武汉会战。第十九师.师长由李觉兼任;第一二八师,1937年10月以新编第三十四师改编,师长原为陈渠珍,1935年春何键将陈渠珍撤职,任命所属旅长顾家齐为师长,改为第一二八师后,师长仍以顾担任。1938年3月将独立第三十二旅和暂编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旅番号撤销,充实该师和第六十三师,不久该师番号撤销;第—九二师.该师源于1931年成立的湖南省警备司令部,时辖2个团及特务营。1934年收编为独立第三十二旅,1937年10月改编为第十一预备师。12月改为现番号,原旅长、现师长均由胡达担任.
6 v8 n/ t8 h7 l: Y8 l1939年辖第十九、第一0九师和预备第九师,隶属第十九、第二十七集团军,参加南昌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年10月后改隶第十五集团军,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4月前直属第九战区,5月至8月隶属第三十二集团军,此后改隶第十九集团军.1941年8月陈孔达接李觉任军长.是年该军先后直属第三战区、隶属第二十五集团军.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直属第三战区,参加浙赣会战.1945年该军辖第八十、第一0七师和第九预备师,参加闽浙追击作战.第八十师,师长陈琪,1939年4月王继祥接任师长,1940年8月何凌霄任师长,1941年5月钱东亮任师长;7月李良荣又接钱任师长;是年该师由第一00军调隶第七十军,该军第十九师调隶第一00军.第一0七师,师长段珩,1939年10月前直属第十集团军.尔后转隶第七十军,11月宋英仲接段任师长,1942年10月黄华国任师长.预备第九师,师长张言传,1941年2月张升任该军副军长,胡琏接任师长,同时由第四十九军转隶第七十军,1942年3月胡琏他调,陈集辉接任师长.+ F8 S" ?$ E$ Y3 e
整编第七十师,1946年5月由第七十军整编而成。1945年10月该军曾由陈孔达率领赴台受降,归台湾警备司令部节制。是年陈颐鼎接任第七十军军长。1946年7月该师在鲁西南被歼,师长陈颐鼎被俘。10月高吉人接任师长。整编后该师辖2个旅:整编第一四0旅,1946年5月由第一0七师整编而成,师长原为黄华国,整编后由谢清华任旅长;整编第一三九旅,1946年由第七十五师整编而成,师长原为罗折东,整编后唐化南接任旅长。   8 B. i6 Z1 P) g& h' m- L
   1948年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该军辖第九十六师,该师为1948年1月由第五军转隶而来,师长邓军林,1949年1月邓军林升任副军长,刘志道任师长;第一三九师,师长唐化南;第三十二师,师长龚时英。1949年1月该军被歼。8 }0 F9 e, U8 ]; j+ t
3 A) [4 q1 @( c% ]- X5 [$ B' o9 \. B. Q8 J
二.第七十军- \, Y" T' k& z' {/ p
后又于1949年4月重建第七十军,以唐化南任军长。仍辖第三十二、第九十六、第一三九师,陈辅汉任第九十六师师长,刘云五任第一三九师师长。该军隶属第三编练司令部。12月20日从海康地区撤到台湾。

国民革命军第71军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作战系指挥系列/ I# `2 B/ S" [
时间:1944.5
+ p$ O! x( q* K2 g司令长官:陈 诚 (陈诚因病返渝休养时由卫立煌代)2 u9 }6 H0 T3 c: e* c8 U
副:黄琪翔+ u. ?6 F) m! y- A" J8 L& ?1 E
11集团军:宋希濂 黄 杰(代)9 b) ?$ o$ T+ i) F
2军:王凌云 9师:张金廷 新33师:杨宝谷 76师:夏德贵辎重兵团:段寿涛
2 e+ U* w6 m! K* k6军:黄 杰 史宏烈(后) 新39师:洪 行 预2师:顾葆裕战防炮营:梁中介 通信兵营:冯行之 辎重兵团:郑殿起/ s1 m+ r. r' z4 D" M
71军:钟 彬 新28师:刘又军 87师:张绍勋 88师:胡家驥 辎重兵团:吴焘
3 [9 w5 X8 }2 r; ~集团军直辖:0 u7 S, M& j& }; \2 t
200师:高吉人
( V( B& e  ~  _+ L# X第5军炮营# Y, V- o# d5 R% c5 V
5 r4 a1 b# T1 J: E$ N" U1 I% N3 \3 m
资料2
- L% X  w6 o5 P! j第七十一军  军长宋希濂.1940年7月陈瑞河接宋希濂任军长.1942年1月陈瑞河入陆大深造,钟彬接任军长.1944年底副军长陈明仁代理军长,1945年6月实任. " d9 H$ \/ M1 m1 k5 |  K  d' t
1939年7月前直属军事委员会.7月至10月隶属第九战区,尔后隶属第十战区.1940年10月前隶属第一战区,此后直属军事委员会.1941年先后直属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自1942年起隶属第十一集团军.该军自1939年至1942年辖第三十六、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1943年又辖新编第二十八师,1945年又改辖第九十一师、1945年3月改隶第三方面军.曾参加缅北及滇西作战.
3 A6 g5 w$ {2 M: v1 j第八十七师,师长沈发藻.1939年5月向凤武接沈任师长.1942年6月向凤武升任副军长,张绍勋接任师长.1944年11月黄炎任师长.
. s. v; u1 v/ G8 g8 s2 [第八十八师,师长钟彬.1939年4月杨彬接钟任师长.1942年3月胡家骥代理师长,10月实任.
- n1 F  n- ?. @. J; z新编第二十八师,1939年由别动队第一纵队改编而成,刘伯龙任师长.担任重庆卫戍.1940年改隶滇黔绥靖公署.1942年隶属第六十六军,参加远征军作战.是年11月李士奇接刘伯龙任师长.1943年改隶本军.1944年1月刘又军任师长. % [3 q5 C! P& L' K* M. d/ k
《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 T: Y! s, U# S2 u' h+ h/ B2 O! `) m- y* N1 f0 Y, L( f3 v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23:53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72军

第七十二军! {* b9 v3 J/ q/ B
1937年9月12日以第八十八师编成第七十二军,孙元良任军长、该军隶属第九集团军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5月2日孙元良辞军长职,该军番号取消、第八十八师转隶第七十一军。# n; ^1 a. g( u& E# }
- |& k6 u1 g8 H
二.第七十二军 9 p* O8 T/ k5 s) G/ i" T
1937年9月在淞沪战场上以第八十八师为基干编成,孙元良任军长:淞沪沦陷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8年初撤销番号.1938年5月以新编第十三、第十四师2个师编成,王陵基兼任军长.新编第十三师,1938年5月以川康绥靖公署所辖独立第十七旅和四川省保安部队2个团编成,刘若弼任师长;新编第十四师,1938年5月以川康绥靖公署所辖独立第十三旅和四川省保安部队2个团编成,范南煊任师长。   - G+ T4 L% Z+ @) r, U" w2 U

0 K9 n. W2 i9 u. l   三.第七十二军 8 x- X0 B; K0 ^$ ]7 M
军长由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兼任.1940年2月免王兼职,韩全朴接任军长.1942年3月免韩军长职,复由王陵基兼任.1943年2月傅翼任军长.该军原辖新编第十四、第十五师.1942年2月改辖第三十四师.1943年6月第七十八军裁撤,所属新编第十三、第十六师转隶本军.第三十四师,该师原为新编第十四师,师长范南煊.1939年3月陈良基接任师长.1942年2月改为该师.同时师长由祝顺锟代理,1943年2月实任.新编第十五师,师长邓国璋.1939年3月傅翼代理师长,7月实任.1942年3月傅翼升任副军长,江涛接任师长.   
( x; f8 v7 Y3 w) }* [$ L& h6 j- H+ ?整编第七十二师,1946年5月由第七十二军整编而成,第七十二军军长傅翼。1946年杨文瑔接任军长,并继而改任师长。1947年4月该师在山东泰安被歼,杨文瑔被俘。后经补充重建,于是年5月委余锦源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三十四旅,旅长祝顺锟。1946年由李则尧接任旅长,新编第十三旅,旅长唐郇伯,1946年后杨本固、唐雨岩相继担任旅长;新编第十五旅,旅长江涛。   整编第八十四师,1947年春由伪军改编的保安第二纵队整编而成,吴化文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一五五旅,旅长杨友柏;整编第一六一旅,旅长徐曰政。' u9 i/ b8 h- u* C
第七十二军军长余锦源。该军辖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渔浦,第一二二师,原隶第四十一军,被歼后收拾残部重建,熊顺义任师长;第二三三师,1948年9月由新编第十五旅改编.师长李芝,后徐华任师长。1949年1月10日该军在陈官庄起义。
- V! z& G  T, e" g/ v+ t: Q' v0 m7 _
四.第七十二军
4 {) r, ^- u; R1 Z4 `军长余锦源,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场被歼。1949年1月重建,以郭汝瑰为军长,隶属第八编练司令部,驻内江、泸县地区。辖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刘展绪;第二三三师。师长赵德树以及第三六一师。另有3个独立师亦归该军节制。同年12月11日该军在宜宾起义。

国民革命军第73军

关于国民革命军第73军的沿革——待补) o) B+ \' n9 P0 S
第七十三军.该军于1937年10月编成,王东原任军长.该军初编时辖第十五师,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6月王东原被任命为第三十四军团军团长,仍兼任该军军长.同时将第五十七、第七十七师拔隶该军.是年底,彭位仁接任军长职.第十五师,师长原为王东原,1937年10月王升任军长、汪之斌接任师长职,第五十七师,该师原隶属阮肇昌第六十九军,后改隶第七十三军,师长施中诚,第七十七师,该师师长原为罗霖,1937年底,罗被撤师长职、该师一部被编入第十五师,1938年1月彭位仁任师长.   ' l! j8 z. k* o

: D* O+ E4 ?, ^5 e3 Z第七十三军  军长彭位仁.1939年先后直属第九战区、隶属第二十七集团军.1940年夏改隶江防司令部,此后又改隶第二十集团军,1942年直属第九战区 ,1943年3月汪之斌接彭位仁任军长,不久实任.12月出汪之斌在鄂西会战中遗失密电本,被撤职,军长一职由集团军副总司令彭位仁兼.1945年1月韩浚接彭任军长职.1943年该军先后直隶第六、第九战区.隶属第二十九集团军.1944年先后隶属第二十九、第二十四集团军.1945年先后隶属第二十四集团军、第四方面军.该军原辖第十五,第七十七师.1940年暂编第五师改隶该军.先后参加南昌、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及第二、第三次长沙、浙赣、鄂西、常德、长衡、湘西等会战.第十五师,师长汪之斌.1939年1月陈为韩接汪任师长.1942年3月陈为韩升任副军长,梁袛六接任师长.1945年6月梁化中任师长.第七十七师,师长柳际明.1941年3月柳他调,韩浚任师长.1944年4月唐生海接任师长.暂编第五师,1939年6月由湖南保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团并编而成,戴季韬任师长,隶属新编第六军,1940年6月转隶该军.1941年9月郭汝瑰任师长.1943年11月彭土量接郭任师长,1944年梁化中接彭任师长.
) L, b/ J6 b6 N* ?9 _7 H3 X0 G: k1 [4 D& F1 P
/ [  X# w* h' i" V7 V# h3 }3 N9 L
第十五师  1929年4月、何键以湖南叶琪第五十二师之何宣、危宿钟2个旅的2个团,师属炮、工、特务各营及湖南独立第二旅张其雄所部3个团和第十九师特务营等合并编成新编第七师,何键兼任师长,罗藩瀛为副师长.张其雄、危宿钟、王东原分任旅长  
1 M+ |: d% b% x3 r  Z3 \第十五师  师长王东原.辖侯鹏飞第四十三旅、汪之斌第四十五旅2个旅.1931年2月湘西地方部队李国钧率部编入该师
/ y+ t4 O3 Z: ]$ ^8 I: S" R: z- p为第四十四旅、不久,该旅又编为独立第一旅,隶属第四路军.旅长职由张榖中升充.1934年4月该师在江西围攻红军时旅长侯鹏飞及其团长被俘,10月以陈孔达接候旅长职、该师隶属第二十八军,参加1931年至1934年历次“围剿”红军之役.
/ x8 U7 Q6 e$ ^/ ]9 O
: b, Y2 r% ?; Y+ \
; A+ t4 P- T* ^& h- B
6 J! D( D* M' H2 V( f第七十七师  该师原为唐生智第八军一部,1927年发展成独立第四旅.1928年4月被桂系陶钧收编,是年底编为夏威第十五师第二十九旅.1929年4月桂系失败,又改为独立旅.12月改为新编第二十二师.1930年9月改编为第七十七师,师长为罗霖,辖2个旅,旅长为胡良玉、席秉钧.7 {5 k% I5 o9 P$ Q2 ?- O* G

1 n* O; Z; Y  t/ @2 ^/ ]! s2 |, V
+ N- a9 J4 M: _整编第七十三师,1947年由第七十三军整编而成,军长韩浚.1947年2月该军在山东莱芜地区被歼,韩浚被俘.后经补充,曹振铎任军长,整编后改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十五旅,旅长梁化中,1946年孟广珍接任旅长,整编第七十七旅,旅长唐生海,1946年田君健接任旅长,1947年2月田在莱芜阵亡.于兆龙接任旅长,11月于兆龙升任副师长,钱伯英任旅长,整编第一九三旅,旅长萧重光.  : d, s/ E& _3 [& v( ~3 X
6 k* J7 o8 s8 x6 a* P
整编第七十三师  师长曹振铎,该师辖整编第十五旅,旅长王敬箴,整编第七十七旅,旅长钱伯英.该师于1948年9月24日在济南被歼.10月重建为军,以李天霞任军长,隶属第九编练司令部.
5 |# a% [, @) s. N, y' d7 l$ i! p# E: m: t. t6 G
第七十三军  军长原为曹振铎,1948年9月该军在济南被歼,1948年底重建,李天霞任军长.驻徽州附近.辖第十五师,师长侯志磐,第七十七师,师长毛定松,和第三一六师,该师于1948年12月1日编成.
! R" D( w7 U3 `. W9 d& [
$ A0 n  m. O) J3 S) n
, O+ `) p$ t; T. T% D' {; J8 Q( d王东原(1899-1997) 民国政要,湖南省政府主席。 安徽全椒人。原名修墉。 1899年生。早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毕业于保定军校。1923年来湘,任唐生智部教官,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5月任何键第35军教导团长,参与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马日事变"。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长沙警备司令,曾参加"围剿"红军的战争。"七七"事变后,任第七十三军军长,参加淞沪抗战。1944年,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46年6月,调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任职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全省经济、交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蓝图,亦有政绩。  1948年6月,调任“总统府”顾问,驻台湾。晚年移居美国,从事著述,有《浮生简述》等行世。 1997年在台北逝世,终年98岁。+ \: O2 q# b' q- C- t( ~$ b( m" j

0 Y; P: g/ v/ w1 {( m$ ]8 R
2 h! `+ G* B8 F1 F罗子雯  (1892-1965)别号罗霖,永州市菱角塘人。13岁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结业后复入陆军第三中学深造。1910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蒋翊武派他回湘策动军民响应革命,然后安排他在湖北都督府参谋处工作,后调烟台军队工作。1923年7月,孙中山掀起“二次革命”,他在湖口参加李烈钧的部队。失败后返回湖南,被捕入禁三个多月。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升为湘军第四师补充团团长,1927年,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第一师二团少将团长,率部参加北伐,同吴佩孚的军队在河南西平、洛河、林县等地作战,直至攻占郑州。同年回武汉,升任独立第二旅旅长。1928年,调三十七军任二十二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出师河南。1930年,任七十七师中将师长,率部赴江西,参加“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奉命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坚守上海,抗击日寇进犯,奋战一个多月,打退日寇多次进攻,但他的部队伤亡很大,日军已逐步构成包围之势,援军又迟迟不到,在这种严重威胁下,他主动撤离战场。会战结束后,蒋介石追查责任,将他监禁起来,从南京到衡阳共二年的时间。后来,唐生智将他保释。出狱后,返回故里,致力于教育事业。1939年,倡导创办芝城中学。1944年出任零陵县长,并担任抗日自卫队区司令。1945年,筹组创办平实中学,并代理校长两年。1949年冬,任平实中学董事长。1948年,随程潜参加湖南和平自救运动,为湖南和平解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解放后任湖南省参事室参事。1965年7月,在长沙病逝。" w( z4 T  U! B
http://junmeng.nen.com.cn/bbs/viewthread.php?tid=56995
$ j" a% x$ Z2 [
; T" T* a. X9 V( Y资料29 b# N3 {, l' s+ `6 g/ A
该军初编时辖第十五师,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先后直属第九战区、隶属第二十七集团军。1940年夏改隶江防司令部,此后又改隶第二十集团军,1942年直属第九战区。1947年2月,七十三军于山东莱芜地区覆灭。1949年10月重建为军,李天霞任军长,隶属第九编练司令部。渡江战役后第七十三军退到福建归第六兵团指挥,1949年8月福州战役后残部退平潭岛,平潭岛战役后撤退下来的七十三军官兵四千三百余人拨编五十二军。
3 f; O  n7 g# Z. j/ B" D6 m2 H& Vhttp://www.fellowshare.com/zh/%E ... %B8%89%E5%86%9B.htm

国民革命军第74军

国民革命军第74军在抗战中的赫赫英名。! a& \; P; x: d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74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第51师和第58师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骨干是58师。
1 f, Y* F+ i) ^! b    第一任军长俞济时,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是标准的嫡系。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以中央军和浙系军队最为显赫。& |# f9 k& G1 J/ f
    第74军既是中央军又属浙系军队,算得上嫡系中的嫡系,是国民党“王牌”中最耀眼的明星,有着一系列的辉煌:“抗日铁军”、“虎贲师”、“御林军”,并荣获国民党最高奖励“飞虎旗”。
# @8 t2 N. V0 Y5 e4 I    该军声名显赫的原因不但与其高贵的出身有关,更与其在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关系极大。八年抗战中,该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抗战的重大战役,多次勇挑中国军队主力重担,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其中最为惨烈、可歌可泣的铁血拼杀就有三次。) Z5 g: n( a7 d: ^3 b/ ~& q5 G; g
" ?: F1 Y3 m1 v7 C& D
一战德安 浴血奋战
$ ?: p1 @  C, J: C 1938年7月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爆发,日军苦战两个月进展甚缓。为了尽快突破国军德安防线,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命令第106师团全力突破五台岭一线,然后向德安西南迂回穿插,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约20个师的国军。
! A( L; e# b, N6 J/ z* H% S: K    9月25日,第106师团突破五台岭,迅速向国军防线纵深推进。10月1日,106师团主力已进至万家岭一带地区,但在白云山遭到了国军第4军的顽强阻击。第九战区司令薛岳闻讯后果断决定调集重兵围歼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这一作战决心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3 Z9 ?; a- g4 }5 Y# _+ C1 I
    10月2日,第九战区调集12个师合击万家岭地区之敌,国军各部从各方向发起向心攻击。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见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又无进展,便迅速放弃原定计划全力突围,突破口选在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1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的多次猛攻,但是58师也付出巨大代价,经过两天激战,全师仅存500人!眼看阵地难保,58师师长冯圣法不得不向军长俞济时求援,此时俞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他将军警卫营投入战斗,只留下了一个班警卫军部。这才确保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企图。
  {8 t" q) w+ G+ d3 ~7 i  \) d* S    10月7日,国军调整兵力,发起全线总攻。74军作为主攻部队奉命攻击日军在万家岭地区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第51师多次猛攻均未得手,后305团团长张灵甫(后来升任74军军长)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74军攻占张古山,为突破日军106师团防线立下头功。10月9日,薛岳令各部组织敢死队做最后决死攻击,经过激战国军攻占万家岭、雷鸣鼓两处要地,当晚国军第4军的突击部队一度曾进至106师团指挥部仅百米处,淞浦组织师团指挥部所有人员准备迎战,连自己都拿起了枪。由于第4军没有确切情报,又是夜间,才没有发现日军,使淞浦得以侥幸逃脱。3 L3 j9 \2 w8 \
    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平型关和台儿庄媲美。”。(有关此战役另见:抗战中全歼日军整师团的战役(图))# R" o- j1 l9 ?
 战役中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战役开始前,蒋介石曾两次电令将74军调至后方休整,都被薛岳拒绝,而74军的表现确实没让薛岳失望。战后著名作家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灵甫为原型编写了话剧和74军军歌。 8 Y0 u; U: ~: N9 z$ s5 I0 D

6 I/ e, R+ x/ e: R  n" T7 S二战上高 劳苦功高- j/ O* p' k0 u4 m2 c, {
  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军长。74军下辖51师、57师和58师。) J1 F, T" r* m: \* _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上高位于江西锦江上游,俯瞰赣东平原。日军占领上高,既可相机拊长沙之背,又可得到进攻赣南的前进基地。$ ^/ e: K( [' h" H3 O$ I/ r
   日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兵分三路,企图合围国军主力于高安、上高地区。但南北两路进攻均被击退,中路主力日军34师团孤军深入,遭到74军坚强抵抗,被包围于上高东北地区,进退不得。
: P. M% J! A$ F! Q' v    3月22日至24日,日本第34师团师团长大贺亲自督阵,并纠集南路池田残部共万余兵力,猛攻74军云头山、白茅山阵地,以求最后一逞。日军出动百余架飞机,反复狂炸57师下陂桥阵地和58师白茅山阵地,投弹多至一千七百余枚,阵地大部被毁,人马伤亡惨重,情况十分危急。1 l: X- F* I" f' Z8 r
     第74军不得不动用预备队先后七次与敌肉搏,毙敌二千余。第74军将士舍身拼杀,激战三天两夜,阵地纹丝不动,为友邻实施两翼对敌包围,争取了时间。在全线出击中74军又作为先锋,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整个上高会战,日军第33师团遭到重创,共毙伤日军1.5万,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伤亡更是高达70%以上,被何应钦誉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 K- t" V* L' }) i# h6 ]" ~5 h0 R  此役74军被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3 p0 d1 }: ~/ Y' T

; S- d% z: y' c3 ^1 X2 j三战常德 失而复得5 m7 E9 J( g" T
  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目标之一就是寻歼国军主力74军。战役开始后74军奉命开赴沙市街增援,结果被日军情报机关侦悉。日军立即提前发动攻击,集中两个师团夹击74军,74军猝不及防与日军激战两日,57、58师伤亡过半,遭到了巨大损失。尽管此战74军失利,但在与日军遭遇之初,74军在华中一线仍颇有斩获,并以凌厉攻势一度迫使日军第3师团后退,也显示了中国王牌军的威风。
; p6 o7 ?& Z8 `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日军在常德城下招数用尽,炮火、毒气、飞机、坦克悉数上场,炮火几乎把整个常德城夷为平地。74军虽伤亡巨大,但精神高昂,死战不退。日军不得不围三阙一,放74军一条生路。4 M% b( u0 M2 G$ t) L
   此时全师只剩下不足600壮士,各级指挥官伤亡达95%,重武器被毁达90%,所有后勤兵员全部参加了一线作战,且已大部牺牲。3日凌晨,师长余程万率余部180人突围,其余官兵由第169团团长柴意新指挥,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他们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与敌肉搏十余次,全部壮烈殉国。' @: F5 l# ^2 a, M4 t+ ?9 m$ F
    6天后余程万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收复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开罗首脑会议,罗斯福总统听取了蒋介石的战况介绍,特意将余师长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常德人民为纪念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3000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  r) F8 x- g% y0 a2 l5 Z
  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 f- u: W$ a. W6 z, q: K& @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在各次战役中均有上乘表现,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抗日铁军”称号当之无愧,连美军顾问团也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由于74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赫赫战功,所以抗战胜利后,74军是首批进入国民党首都南京的军队,号称“御林军”。
" Z+ u" G/ q% ?4 ]1 z$ Y- k  可惜的是,在解放战争中,这支英雄部队(被改编为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追随蒋介石参加反人民的内战,走上了与人民对抗的道路,最终在1947年5月,被我华东野战军全歼于鲁南的孟良崮。该军被歼对蒋介石打击极大,蒋介石好几天打不起精神,衷叹道:74军的覆没是最痛心、最惋惜的一件事。( B( ~: M" t& G7 w) m9 R
http://web.amoney.com.cn:3307/lu ... dID=35&ID=90644

国民革命军第75军

第七十五军
3 \% {6 k! `! O, ]4 Q" _1937年8月编成,周嵒任军长,仅辖第六师,隶属第十九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辖第六、第十三,第五十、第五十五师。第六师师长原为周嵒兼任,1938年2月张珙接任师长职;第五十师,师长成光耀,1938年4月隶属第二十二军参加徐州会战,7月张琼接任师长职;第五十五师,师长原为李松山,1937年该师隶属第八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1月该师进行编补,2月柳际明接任师长,9月李及兰接任师长,是年该师先后隶属第十八、第五十四军等,年底隶属第九十四军。   
. n- m7 \) j% N! o6 W9 p& j  1939年辖第六、第十三师和第四预备师.隶属江防司令部.1941年3月免周嵒军长职,施北衡任军长.1943年10月施北衡他调,柳际明任军长.1943年第十三师同第八十六军所属第十六师对调.该军先后参加随枣、枣宜,第二次长沙、鄂西和常德等会战.第六师,师长张珙,1940年9月丁友松任师长.1941年11月沈澄年接丁任师长.1943年10月沈澄年升任副军长,吴仲直任师长.1945年2月林曦祥接吴师长职.第十六师,师长彭松龄.1939年5月杜道周接任师长.1940年由第二十八军转隶第二军.同年11月曹振铎接任师长,同时转隶第八十六军.1942年9月唐肃接任师长.1943年拨隶第七十五军.1944年2月林曦祥任师长.1945年2月黄一华任师长.第十三师,师长方靖,1941年1月方靖他调,朱鼎卿任师长.1943年该师转隶第八十六军.1月曹金轮任师长;7月靳力三代理师长,12月实任.1945年6月罗贤达接靳师长职.第四预备师,师长傅正模.1941年11月王中柱接任师长.1945年该师裁撤。
+ X: p. A$ t. D8 S0 L4 R1 l# X
* q& ^/ L4 h2 {3 ^$ b  1946年5月由第七十五军改编成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长原为柳际明,1946年沈澄年接柳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六旅,旅长林曦祥,1947年5月李邦华接林任旅长;整编第十六旅,旅长黄一华,1946年陈志大接任旅长职;9 ~# \3 I9 {! Z( D8 [% b$ ^* S
  该师于1948年7月在河南睢县,杞县地区被歼,沈澄年被俘。
% j# a( R4 h0 Q; r& G睢杞战役时的整编第75师序列:
0 f7 Q+ n+ |. v; Z! y师长沈澄年,副师长林曦祥(兼): |6 `1 |6 U( h0 }
第6旅,旅长李邦华
1 r' V3 Q2 T0 L# P' s+ r& W( s* Z' \第16旅,旅长陈忠贵
! ]$ v) o# _7 @1 e
, {6 U* c" N' `, O( _9 S* y$ h1948年7月又重建该师。以吴仲直为师长。所辖2个旅旅长为朱元琛、曹永湘,隶属淞沪防卫司令部。 $ ]4 S* y8 f. n+ U8 c) t5 \' B
1948年9月恢复第七十五军番号。后又增辖第九十五师,师长郭栋,后以朱致—为师长。该师于1949年5月在上海被歼大部,余部撤到舟山。
; V2 \( G8 y+ `0 K" F. x% G3 _1949年8月将残部编成1个师(16师),另将第21军残部编成1个师(102师),并入该军,增辖第95师,该军辖3个师,
6 I8 @) G% Z0 Q4 c0 a  第16师朱元琮 8 y- w- g8 i3 H9 P! a) F) r/ k
第95师郭栋$ c5 H9 y( q! {6 V6 Y5 m% k
第102师朱式勤(桃花岛失守后被撤消)6 Y: K  O! @' r- Q0 |6 r
  1950年5月由舟山撤到台湾,驻扎在台湾北部地区。1954年6月改编为第9军。
- P2 o* Q+ ~$ M5 E. h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857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