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日本 夜间战斗机「月光」11型(J1N1-S)



NAKAJIMA NIGHT FIGHTER "GEKKOH"



(J1N1-S)(IRVING)[JAPAN-NAVY]



首飞:1941年5月2日
翼展:16.98m
机长:12.18m
全重:6,900kg
最高航速:507km/h  5,840m
发动机:双发星型14缸气冷发动机
武器:20mm机关炮×4
成员:2名



    1938年中国上空的空战形式使得日本急切的需要一种能够提供远程护航的战斗机,来保护那些深入到中国领土进行袭击的轰炸机。以次,同年日本海军航空局起草了一份13-Shi规范,他们从法国的Potez 63型双发战斗机(见后)的身上获得了灵感,这种飞机即将交付法国空军参谋部(the Armee de l'Air)使用。
    1938,日本海军部正式将这个规范同时发给了Mitsubishi(三菱)和Nakajima(中岛)两家公司,要求他们设计出一种能搭载三名成员的双发战斗机。设计要求最大时速要在320 mph,作战半径在1500英里,航程2300英里。武器包括前方为20mm机炮和7.7mm航空机枪,一起7.7mm后射机枪。而且为了同单发战斗机进行空中搏斗,设计还对飞机的机动性提出了要求。
    三菱公司在做了一系列的初步设计和研究,但是因为设计人员上的不足,使得他们不得不过早的退出了竞争。于是剩下来的中岛公司成为理所当然的设计公司,并且从海军部那里得到了J1N1的合同。中岛公司(Nakajima Aeroplane Co Ltd)是日本的一家资深飞机公司,特别在飞机的引擎与机身的制造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这间公司在日本的Ota, Koizumi, Handa, 和Utsonomiya建立了四家工厂负责制造机身,而在Musashi, Omiya和Hamamatsu的工厂负责制造飞机引擎。



    中岛公司的首席设计师Katsuji Nakamura所领导的设计小组提出了采用单翼,机翼在下机身,配备两台中岛公司自己的1130hp气冷型发动机的设计方案。设计成员为三名,武器包括前方为一门20mm 99型机炮和两门7.7mm 97型航空机枪,一起7.7mm后射机枪。这架飞机设计最新奇的部分就在于他的后射机枪,采用的是遥控装置来控制两门7.7mm航空机枪的瞄准和发射。



   第一架原型机,是海军用来验证13-Shi标准的三座型驱逐战斗机,在1941年5月完成了它的处女航。短暂的飞行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为了改进飞机的灵活性,第二架原型机改进了机翼并且在螺旋桨的边缘留下了一些细长的孔。但是不幸的是,飞机的重量超过了引擎所能提供的动力,而且两个引擎自身还有很多的设计缺陷。而且飞机的液压系统也是问题不断,机身后半部分配备的两门遥控机枪不仅很难瞄准而且过于沉重。飞机在进行翻滚飞行时附翼会发生严重的震动,而且在以大仰角攻击时震动会变的更加厉害。过分的强调灵活性,把一架双引擎飞机设计成为专门用来对抗单引擎战斗机是十分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海军放弃了J1N1作为远程护航机的计划。
   尽管J1N1作为远程战斗机是失败了,但是在1942年的七月中岛公司被要求在已有飞机的基础上改造出一种近距离起飞的远程侦察机。于是开始了为满足侦察这个角色的飞机减肥运动。为了减轻重量,设计师将飞机内部油箱从499Imp加仑减成了374Imp加仑,然后去处了所有的武器系统。Sakae21和22型引擎被换成了一对Sakae21s引擎。为了弥补去掉的部分油箱容量,在机翼的下放加装了两个72.6Imp加仑的副油箱。机身被重新设计,以搭载一名飞行员和报务员(同时也是机枪手),机枪手配备的是一挺13mm 2型机枪,用来对一些轻微的攻击进行防御。观察员的位置在驾驶员的后面,中间用隔板隔开。这家新飞机被命名为JINI-C.
    J1N1-C投产时是被作为海军2型侦察机,从1942年的4月到1943年的3月,中岛公司一共生产了包括原型机在内的54架J1N1-C型飞机,从1942年开始J1N1-C开始陆续的送到了各个作战单位。J1N1-C第一次与盟军发生遭遇战是在所罗门群岛战役中,盟军误以为它是战斗机,所以给他起
了个男性化的绰号“IRVING”.
    稍后,J1N1-C被海军改装成了J1N1-R,一部分加装了一门20mm 99型加农炮,这门炮安装在驾驶员位置后面的小炮塔里。还有一种J1N1-F型,打算做为三座的战斗机,但是只有极少部分造了出来。
    1943年的春天,第251 Kokutai基地的Yasuna Kozono指挥官提出将J1N1-C改造成夜间战斗机,也许能够用来拦截那些夜晚出动轰炸日本在东印度基地的远程轰炸机B24。在Rabaul的地面人员把飞机上观察员位置去掉,并且把上方的座舱盖改成了流线型。在观察员的位置上他们安装两门20mm加农炮,与正前方位置成30度倾斜角。另外两门类似的机炮安装在机腹的位置,向下30度角。现在观察员已经不需要了,取代他的就是这些机炮,成员自然的降到了两名。改造完成后的飞机被命名为“J1N1-C KAI”.
    1943年五月,两架B24S被改进后的J1N1-C拦截并击落,证明了最初的想法是可行的,在这些战果吓,日本海军参谋机构命令中岛公司建造夜战型的J1N1战斗机。
    1943年8月被命名为J1N1-S Gekko(月光)11型的夜间战斗机正式投产。Gekko的机身是被重新设计过的,观察员的位置被完全去除,飞机成员也最终被定为两人。新的飞机并没有安装机头武器,而只是在机背安装了一对20mm机炮。飞机的引擎排气口安装了专门的独立废气收集器。经过实战证明,机腹的两门机炮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所以在后期型上这个装置就被取消了。大多数的Gekko都在机鼻处安装有一个天线,用来连接到飞机的航空监听雷达。还有一部分飞机在机鼻的地方安装有小型的探照灯。那些没有安装这些设备的飞机安放的则是一门20mm 99型加农炮。
    在最初的战斗中Gekko获得了不俗的战绩,而且成了那些飞的很慢的B-24s的克星。当日本人逐渐的被赶回了他们的海岛,Gekko战斗机又开始同B29作战。面对这种超级堡垒来说,Gekko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很少有飞机能对B29发起第二次攻击,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快了。
    1944年的12月,J1N1停止了生产,而到此为止一共有479架飞机下线,其中包括原型机。大部分的Gekko和JIN1-R侦察机在神风敢死队飞行员的自杀性攻击中被摧毁。



摘自SC论坛
翻译,资料收集:Salamander

《日本防卫厅战史》
日文
实体书
肥牛说话就不要这么刻薄了
关于本土防空战
可以去SC参考微言翻译的几篇文章
《本土(关东地区)防空作战》
《本土防空战》
《本土防空中对B-29的战斗》

这里就不便转载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