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呵呵。。不奇怪。。我几年前也是以为日本在诺门坎吃了大亏,苏联大获全胜。。。后来看到苏联损失了300辆坦克。。开始怀疑了:日军没有什么反坦克武器,作战地点又是在蒙古草原。。怎么会损失如此惨重呢?
又有人挖坟了。。俺也挖挖 . y6 t6 n: j7 o
+ q7 {0 E; h( l' S3 ~, C
我最近听了一个新奇的北进战略:
4 x$ k" H/ \( W; d& A" M8 D
* m  G2 g. m! N9 R/ C5 ]40年日本听从罗斯福建议,和国民政府开始谈判,单方面退出华北,华东,回到1937年7月的态势。换取美国的石油钢铁供应。节约下来的资源用于一个加速陆军现代化的过程。8 y9 j7 P5 P5 |/ g! \4 p
$ Z' b& C+ \0 ]" d0 D
这样,当41年夏天到来的时候,日本差不多可以拿出一百五十万左右的比较现代化的陆军投入西伯利亚,而且没有石油资源供应匮乏之虞。
, g/ L4 U6 a" B  a4 ?3 N
% h4 N1 @4 L6 @1 k3 i* G1 N, A; H这样41年11月苏联就不能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关键的四十个师团的增援0 A* J) t/ E- p$ H0 Z; a' H
莫斯科,列宁格勒还有高加索41年底就会全面沦陷。斯大林和苏共失去了所有的工业,资源,和绝大部分的人力,对外界的联系通道也中断。被迫在西伯利亚丛林里开始游击战。
* A3 D6 X# B& S. r- v% @0 B% U  W6 M  A" B  h0 U
这样美国就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于欧洲,无力干涉亚洲。此时的日本就可以在亚洲为所欲为了。
* p8 y$ U6 k3 L5 \0 s4 q7 ~5 Y. l/ B+ g+ n6 r
我听了背脊有点凉飕飕的。。天佑中华呀。。日本没选这条战略。
大家先别咬死“日本人不可能做”4 ?" i# G' U7 g; F/ Q
问题是。。。5 n3 p2 C9 ]7 {+ x0 v
“假如” 他们真这么做了。。又当如何??
) z5 x, u7 l: Q  x
/ ]. [& Q+ H3 Y' r5 e4 U美国自然不会坐视日本强大,但是那是因为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咄咄逼人的攻势。进攻并谋求全部中国大陆,进占法属印度支那,窥视南洋一圈丰富的殖民地。。而不是一个准备和苏联摊牌的日本。。
5 U+ D, b' p  I$ s. d  Q41年最后谈崩,也不是因为美国不肯卖石油---那不是没得谈了嘛。。
1 p4 e& b/ s7 \" g; v2 ?4 L& j" Y2 O8 S' D2 I
赫尔的意思是退到37年的控制线,退出法属印度支那,这四年算你白干了。。作为补偿,继续卖你石油废铁。
- k/ I( h* n( f5 m* v2 s! {) z5 E而日本的意思是,既要石油供应,又不想放弃四年来努力的成果。1 C2 H* E" m+ N" b  W
+ U) z8 O! W$ ]
所以才掐上了。。' q# w# `, X  ^

4 G, K( Q" ^6 w3 S假如日本收缩战线,在太平洋上采取守势,主动限制海军军备。把用于海军的资源用于加速陆军建设。, }9 f, W% I" Q+ V/ Q
谁会在意日本?? 黄皮猴子和俄国熊对掐??那不正好嘛。。
1 o  j4 e$ N' F: f$ N& o
3 O0 a7 L# y$ k4 z- c' y. H至于说菲律宾。。美国的重心是欧洲,纳粹势力占领俄国统治整个欧洲大陆之后,美国还有什么心思保卫菲律宾? 那时候中国,南洋,甚至印度。。不都是日本的胜利果实吗??
《战争与回忆》里面不都说了嘛。。 " J  h" w2 L# x  t( m

# W1 w( X6 S) B7 ?攻击敌人的重心!。。
) x2 C+ z! m3 G% U! K% V# S% A5 {; i/ L7 X% @' m$ m! {7 {
北进虽然不能直接获得资源。。但是41年夏天却是能够决定整个世界命运的一击7 k0 `4 `- t4 H8 I% q
5 w3 U! V* A5 }( p
拖住苏联远东师团,苏联就完了,苏联一完,德国就要跳出来征服世界了
1 P4 K) |: Y3 I! I
/ c  v7 W" G, f9 D, E日本有大把的残羹剩饭吃。。
不要这么夸张,就算日本十年不发展海军,还是世界第三。。老四,老五在欧洲正被狠揍呢。。这澡盆可是厉害的狠哦。。
$ y1 F; u) ^9 n9 Z4 k3 a+ F' t
" [( I/ w; @& S2 s/ V0 _5 I- t苏联要是能同时在远东欧洲保持对德日的优势。。那也不可能打起来了。
/ t4 Z. M$ X8 s8 ]6 G' ]: n& l4 I# C: ?1 d  K
第二蒙古汗国早就成立了。
为什么HYYY同志总是忘记了北进的前提呢??德国正向莫斯科汹涌推进的时刻。。没了那原本应当出现的四十个西伯利亚师,苏联怎么办?
; K5 A$ {) Z: g' J3 O( L! z- Y4 S
' n' Z" K6 V) p, z) G不要老是扯哈某哈某,扣帽子不是战斗。
纳粹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传染性统治能力比马克思主义,伊斯兰教差的远了。欧洲的民族宗教矛盾太复杂了,那套理论太浅薄,根本支撑不了长期统治。
( `6 Z5 W( a* X3 U' j6 r6 u5 G. M6 k* t* B* h; w8 C0 A5 `
一年时间当然不能把关东军变成一水的四号战车。但是现代战争是和国际形式,地理态势,许多因素的事情, 就算是武器,单个武器对于整个战争价值也不会很大,要发挥的是平台的优势。( ?2 |( U- Z  E4 [
. H) Y, J, l! g2 f5 @* c1 \3 z
如果是44年45年那种水平的苏联红军,那种大纵深作战水平,那自然是白给。但是41年那个时候双方武器,战术水平差距还没差到那种程度。苏军41年也没一水的T34,KV-1 。远东2000辆坦克绝大多数是T26,BT-4之类的轻型,
: a+ N5 I, f4 I0 X苏联机械化程度的光环更多的是集中在坦克数量上,38苏联的年产汽车数量也不过十几万辆,因此整体来说,苏联也是一只靠骡马和步行的军队(当然后期实现了摩托化)。
' B# ~' E& G. T* z9 V% Y# R: U5 N  C0 y4 Q1 ^2 j" @" B+ _: _
苏联在远东的地理态势也不是很好,仅有的一条单轨铁路平行于国境线延伸开来,沿阿穆尔河(黑龙江)的二百公里纵深,象一条蛇一样绕了一圈,你在这条蛇身上任何一段开了口子,后面的部分就瘫软了。沿铁路线有几个大居民点的(有点象北非的样子),这些地方的纵深都不是很远,离国境1,2百公里的样子。远东苏军并不有一个宽大厚实的防御正面而是在一条很狭长地带作战。。很难做到处处防御的。
) `# w3 P! O* O6 ?5 E6 K8 i7 b; N% W
远东苏军不靠欧洲部分增援,很难挡住日军全力一击的。何况空中日军有绝对的优势,地面部队沿狭长的铁路运动基本上就不可能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