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寶劍橡葉騎士 于 2009-6-22 08:56 编辑
" g/ P& M( ]1 W) A7 G+ C( A/ L8 n, ^& L# {, H
明星们% B4 i* K+ o8 G. n; j1 B! X3 {
这里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你上面不是介绍了人物了吗,这里怎么还会说明星?且听我慢慢道来,对于这样地表现一场比较大规模海战的影片,现在的制作者也许会不假思索地倚仗IT时代的动画,也就是电脑作图来闭门造舰。而在那个年代,要么使用模型,要么就非得动用真家伙不可。本片大部分场景便都使用了真实舰艇,也就是说,除了人员以外,连军舰也成了演员和角色。在这部电影中的演员数不出几张国际级大牌,扮演英国准将哈伍德的安东尼•奎尔(Anthony Quayle)等也只能算是英国级的演员而已,因而本片称得上真正的所谓明星,那可还得论这些军舰演员们!7 {: S( ? e3 L/ p
尤为宝贵的,便是当时实际参战的新西兰“阿喀琉斯(Achilles)”号轻巡洋舰,她在战争中幸存,当时成了印度海军的“德里(Delhi)”舰。本片之中由该舰扮演了20年前的自己,这还多亏是军舰,如果是人要出演20年前的自己,也许化妆师要忙活半宿吧。在描写海战的影片中,如此主要舰艇能够自演并担任如此的重头戏,至少本人尚未一睹他例。7 B* a: \* f. w, I- J3 e

U2 x( p5 a# N* H; X: Q8 f自演“阿喀琉斯”号的当时印度海军“德里”号- [; f3 d8 H* j2 k
2 d. V" o1 }0 h# L/ b5 R0 M+ U
其他两艘英国巡洋舰,最大的“埃克塞特(Exeter)”号为英国最后的条约型重巡洋舰,是为了节省开支而设计的一种“经济型重巡”,和其他列强的对手相比,该舰仅仅装备6门8英寸主炮而显得颇为弱势。旗舰“埃阿斯(Ajax)”号轻巡洋舰与“阿喀琉斯”同属利安德级,属于英国最早的条约后最早的轻巡洋舰。其联体型烟囱在英国巡洋舰中独树一帜。
' \3 M9 Z, J+ m" v/ l4 O旗舰“埃阿斯”号也在1949年被拆除,而“埃克塞特”号在42年被气势正处于颠顶状态的日本海军击沉,自然不能参加演出,只能请其他演员扮演了。扮演旗舰的为名舰“谢菲尔德(Sheffield)”号轻巡洋舰,该舰虽也属于轻巡洋舰,但是事实上她可是英国准备与日本装备15门155毫米主炮的超级轻巡相对抗而设计的城镇级,不用说是威武多了。而“埃克塞特”号的扮演者则选用了开战前后开工的城镇级的简化设计版,被称为殖民地级的“牙买加(Jamaica)”号,即便是这样,比起她扮演的那条缩了水的重巡来,标准排水量反而要大出500吨左右。这两个演员外形上区别不大,比较简单的识别方法是城镇级烟囱略有后倾,殖民地级则是笔直的,“埃克塞特”号也是直烟囱,没准是看中了这点。( s4 l, N- R5 d' G

5 {- q8 l, r& a4 A3 }“谢菲尔德(Sheffield)”号扮演的旗舰“埃阿斯”号
* t0 X$ G/ f( h* V. K9 q- V( F 2 L: G( \" R/ K. _
“牙买加”号扮演的“埃克塞特”号+ k0 \; h! S5 M( `; W
& R( |: F1 {( p3 |! e' c5 x2 A- |连同“德里”号,这三艘英方明星在整个影片中,其演技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海上的编队航行,主炮齐射,施放烟幕等等的场景必定能让所有海军爱好者叫好不迭。而笔者自以为,当编队发现敌舰之时,一齐升起战斗旗之场景更是堪称一绝。英国巡洋舰独特的优雅姿容更被一面面鲜艳的大旗所妆点,舰队在碧海晴空下破浪而进,其壮美之场景着实难以言表,难怪当时的评论甚至将其誉为“洋上之芭蕾”!! H0 d7 c9 {8 Y; F, `, J+ K* h( \

; Z# x. l! {" ^华美的旗舰齐射的场景。
; s( y1 C1 v& Z4 b& z这些海上的镜头是在朴次茅斯港外海面上拍摄的,而战斗一起,很多镜头又改在了苏格兰的因弗戈登(Invergordon),那里停泊着很多等待拆除的旧舰艇。双方交上火以后,火灾、损伤等等场景的拍摄,如果再使用现役军舰,皇家海军非得作好索赔准备不可,加上还有外国军舰,那还不闹出国际问题?
( c5 _0 d8 ]! s- m* d2 r 8 u. _: g7 S k8 R4 S/ h
被敌弹击中!即便是这样的镜头也是摄制于被废弃的舰艇。
0 \1 l( Q- |9 G2 n
1 k& ^9 U. y% x0 i虽然原形们比起这几个演员要显得单薄很多了,不过英国的巡洋舰基本上形态一脉相承,演员比实际原形更加英武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军舰演员的表演又这样出色,所以对英国演员们没啥人来找麻烦,不过,其对手的反派一号却被人骂到了今天!
/ @, t! L2 w# }" Q& R/ }这是怎么回事?9 g' x/ E- \6 L" Z3 m- T, K3 m* D5 K, i
“施佩伯爵”号一家原来是三兄弟,败战国能留下可就不多啦,兄弟仨都没能挺过战争,所以选谁来扮演就成了大问题了。结果想来想去,为了表现出和英国军舰不同的风貌,最后选上了当时美国第六舰队的旗舰“萨勒姆(Salem)”号重巡洋舰!
3 x- W: l1 q, a" S: `8 m2 ? 4 |* ?4 y+ w8 W* N7 t/ w& F# Y
“萨勒姆”号扮演的“施佩伯爵”号* m" Y2 D9 E b8 I
$ g4 d3 M$ p3 X+ o4 \# ]
本舰在影片开头登场亮相,想必海军迷们怎么看会怎么别扭,而且不多久,又来了一段用舰艉的起重机吊起小艇的场景,最后还来个放入美国后期巡洋舰特有的舰艉机库,再徐徐关闭机库舱盖的镜头,这哪里是德国军舰啊!
+ o* O& Y* a0 c( b3 n可别说,越看毛病还能挑越多,“施佩伯爵”的桅杆上哪里来那么多先进技术的代表:雷达天线啊?主炮虽说都是三联裝,但是前面老萨却多出了一座炮塔;最新式的3英寸速射高射炮随处可见,坐在炮位上的水兵还带着美国人特有的巨大钢盔,这钢盔能把耳机都罩进去呢! U8 W# [6 q d4 k4 ^) R
演员和原形差了太多了,叫一位黑人去演奥塞罗没有问题,现在让他去演罗密欧!
3 t: `5 ~6 `7 Y4 ~$ Q1 G' r$ C影片中有个场景耐人寻味,兰格斯多夫舰长向达夫船长介绍他们伪装之术时,指着《简氏战舰年鉴》说,他们正在扮演美国重巡洋舰,达夫船长便接茬道怪不得你们在舰艏涂舷号!看到此笔者不由一笑,从这里分明可以看出编导的无奈之心,他们也知道借来的“萨勒姆”号充数将招来非议,这里便来了一个自我解嘲。此外还提到了一段冒用姊妹舰名字的场景,可为什么不接下来说声加上一个主炮塔为的是冒充“沙恩霍斯特”号呢?一笑,一笑。
7 ~/ n* n; t5 E) U当然不足之处英国方面的也不是没有,临近尾声之时,有段“坎伯兰(Cumberland)”号重巡从福克兰群岛大老远赶来的场景。这里出现的“坎伯兰”号可也是本尊。然而,摄影之时,该舰的主炮已经拆除而被当作实验舰,影片中,看到英国海军将士对这位赤手空拳的奇怪援兵欢呼场景,看起来也让人哭笑不得,拍摄时好歹也装几个木头炮塔么!+ o5 S! {2 b' L& C3 t* o4 \

: j9 W5 V5 \3 [) l对了,还有就是掉了牙齿还自演的“坎伯兰”号8 b9 ? i8 Z, l5 ]7 i" b% F
' }5 u; b1 ~/ }2 f" r1 x8 h当然,说句良心话,笔者对于其苦心还是非常理解的,实话说“萨勒姆”号的天资条件还是不错的,这艘重巡洋舰的最高杰作哪一点也不比“袖珍战列舰”差到哪里,而且相同之处算起来也不少。排水量相差不多不提,单烟囱,高高的射击指挥仪有点原形那塔桅的那么一点感觉。而且退上一万步,将挑剔的放大镜先搁一搁,和几艘英国巡洋舰相比较,“萨勒姆”号的块头可大多了,从艺术效果而言,对于袖珍战列舰和巡洋舰舰队交锋的描绘,倒也是能够反映几分的。当时美国海军还不容许在其军舰上放上任何纳粹标记,所以别说在上面涂装什么标志,甚至连升起纳粹德国海军旗的镜头也是在英国的军舰上摄影的呢。所以编导要想德国化些估计也没辙,对于这个问题实在不必要太吹毛求疵了。. L# N; N/ s* J- [6 G

\4 O+ b, n( E自沉中的“施佩伯爵”号,左下角是史实该舰沉没的照片,可以从沉没的角度,乃至烟的角度看出导演是多么希望完全忠实于史实!因此在欣赏这部影片之时,是不是还是将心态平和一些如何?% |; q. r% ~7 o/ l: ^8 |
和很多战争电影一样,军事爱好者们总有紧盯着出镜兵器的习惯,其实笔者这个倾向也很严重,对于出场兵器的品头论足本来就是一件趣事,不过也要适可而止,挑刺之余,也别忘了对精彩的场面喝一声采,别忘了在“洋上芭蕾”前陶醉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