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珊瑚海海战:
, }+ K& o+ P: I, L; B$ p0 d 2.决战
" C8 n) t. M1 D8 z 5月8日,日出前的一个小时里,蔚蓝的海洋静悄悄的,而珊瑚海两百海里内,日军双方四艘航母上都在进行同样的准备工作。双方舰队的炮手在扫视着越来越亮的天空;抢险队检查水密舱是否盖严了;航空母舰上的甲板人员在为飞机起飞作准备;双方飞行员在听情况简介。唯一不同的,或许是美国飞行员发的早餐是巧克力,而日本飞行员发的早餐是米糕。然后双方都争先恐后地派出侦察机,对周围海域仔细搜索。8时刚过,双方的侦察机又几乎同时发现对方。$ I5 T% z1 O! }1 u+ {
5月8日晨5时,“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迎着西风,出动了十八架侦察机,搜索第十七特遣舰队的北面和西面之间一百英里的扇形海面。+ r+ q8 L$ M/ l( M# ^7 F
5月8日8时15分,“列克星顿”号的一架侦察机,向东北方向飞完225海里的规定航程后,又飞行一段90度直角航线,在返航航线上从云隙中窥见了高木舰队,他激动地用无线电报告:“在‘列克星顿’号东北175海里,2艘敌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航速20节,向南行驶。”在附近的美侦察机中队长狄克逊海军少校闻讯赶来,透过大块低云下飘移不定的柱状雨幕,更正了日本舰队的位置:“日舰队距离200海里。”然后他一直在日舰队上空盘旋,在云层里钻来钻去,监视着日舰,还不断用无线电把日舰的方位发回去。2 i7 L# s" M* l7 q; a$ T, e! x
仅仅几分钟以后,美国航空母舰的无线电台收到了日军的侦察机的报告:“发现敌航空母舰2,方位205度,距日舰235海里。”显然日军也发现了美军舰队。4 ?0 M9 J) l6 t0 [, ?: V$ t6 M2 a
美军虽然最先发现了日舰队,而且舰载机早就做好了起飞准备,但一直停在舰上未动,弗莱彻的意图是,等得到其他侦察机的报告后,在弄清附近是否还有其他日本舰队后再行动,以便把兵力集中用于一个方向。
5 r" V& V8 W; e+ L% e/ o 在空中监视着日舰队的侦察机中队长狄克逊海军少校却孤立无援,不久就被空中巡逻的日机发现。空中有二十来架零式战斗机,一架又一架对他佯攻。他冲进云里躲开了许多敌机,但他的飞机还是多处中弹并起火,他干得非常出色,在敌人上空呆了两小时五十分钟。6 k3 p( N6 g6 b8 s
“约克城”号和“列克星顿”号的舰长都下达了全舰进入“作战”状态的命令 。这个命令是指挥官在确实认为要进入战斗时才下达的。命令下达后,必须立即关闭所有的水密门和舱口盖,把“航空母舰”分成六百多个单独的舱室,以保障不沉性。
5 U. g/ B3 g" B+ h' `2 k: k3 O 只听到二艘“航空母舰”上下到处是舰员关闭水密门的声音,还用销子销住,进入“作战”状态后,每个水密门和人孔都派有专人看管。
: y& E% n1 |" v+ @2 L 直到9点多钟,弗莱彻海军少将才决定,出动全部飞机去攻击日本航母舰队。$ V' y' r# l& `' j" j- h
9时15分,“约克城”号首先起飞24架俯冲轰炸机、9架鱼雷机和6架战斗机。# J( h% }# g) ^! f' V
9时30分,“列克星顿”号又起飞了22架俯冲轰炸机、11架鱼雷机、6架战斗机和4架侦察轰炸机。; @) V* |2 z# f4 G8 w
总共起飞15架战斗机、46架轰炸机和21架鱼雷机。82架飞机分成五个编队扑向日本舰队。) g2 ?& L4 x! s& L# ~0 F+ [
) P7 Q3 i. e2 s$ ~
几乎在美国突击机群起飞的同时,“第四战速(时速3O海里)!”第五航空战队司令官,原忠一少将大声发出命令。“攻击队出发!”日军18架零式战斗机、33架轰炸机、18架攻击机、共69架飞机起飞。9时15分,这和“约克城”号上39架飞机升空的时间完全一致。& K) N9 B, J; k9 P9 ]. D
10时30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24架俯冲轰炸机首先发现正以疏开队形航进的高木部队。“翔鹤”号和“瑞鹤”号正向东南方向行驶,两艘航空母舰之间相距八英里,各由两艘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
+ I* Q& M6 D& M8 \- C" P 就在美俯冲轰炸机群借助云层的掩护等待鱼雷机队到来的几分种内,狡猾的“瑞鹤”号航空母舰一转身躲避在暴风雨之中,而“翔鹤”号则转向东方,逆风航行,想趁机出动更多的战斗机,不料却正好成了美机集中轰炸的“目标靶子”。 M% L3 |1 q$ ]$ ?( B z$ Q' Q2 ^
10时57分,“约克城”号的鱼雷机和轰炸机,在“野猫”式战斗机掩护下向“翔鹤”号猛扑过去。但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的进攻缺乏协调配合,被零式战斗机冲散。美鱼雷攻击机冒着炽烈的日舰防空炮火,在1400米处纷纷发射鱼雷,但美鱼雷速度慢得出奇,且有不发火的毛病,竟然无一鱼雷命中目标。5 `) ~, B) s* o: X; A
由于日舰上的高射炮火忙于对付美国鱼雷机,4架俯冲轰炸机在攻击中没受到高射火力的干扰,一弹正中“翔鹤”号舰首右方,引起汽油燃烧,大火立即蔓延至飞行甲板。另一弹则击中舰尾部。/ {% z3 M# X- l5 j9 F
十多分钟以后,“列克星顿”号上的飞机赶来了,22架俯冲轰炸机未能发现厚厚的云层底下的敌舰,使进攻受到进一步的挫折。只有11架鱼雷机和4架侦察轰炸机发现了日军,但它们只有6架“野猫”式战斗机保护,当遭到在高木舰队水域警戒的零式战斗机的拦截时,6架护航的战斗机上前迎敌,只几秒钟内,机动灵活的零式机就击落了3架美军战斗机。, B& P# H+ b5 C9 {" M
“列克星顿”上的11架鱼雷机和4架侦察轰炸机乘机搜索洋面,但暴雨和阴云把日本舰队遮盖的严严实实,直到近11时,他们才发现“翔鹤”号航空母舰。11架鱼雷机队从800米高度开始发起攻击。11时42分,9架鱼雷机瞄准“翔鹤”号右舷,其余2架鱼雷机绕到左舷,实施了雷击。但结果仍同“约克城”号鱼雷机队一样,竟一雷未中。不过他们有效地吸引了日舰队的高射炮火,剩下4架侦察轰炸机直冲而下,至760米高度时迅速投弹,一枚炸弹准确地命中了目标。
- S, }% n# s& A8 _3 o$ I “翔鹤”号连遭两次攻击,共中炸弹3枚,伤势很重,其中一颗炸弹击中了舰首,燃着了汽油,烧坏了飞行甲板,使飞机再不能起飞,也无法收容飞机。另一颗炸毁了飞机发动机修理舱。舰上有108人死亡,40人受伤。不得已奉命返回特鲁克基地,由“瑞鹤”号收回了它的飞机,返回途中险些倾覆。; u. A+ V; v) | D) ^
就在美机攻击日本航空母舰的同时,从“翔鹤”和“瑞鹤”起飞的飞机也攻击了“列克星顿”号和“约克城”号。) B- _5 F5 _ }& w0 L+ r0 U
“列克星顿”号于9点30分起飞了飞机后,舰队以二十节航速顺着飞机飞去的方向驶往东北。因为美机要飞二百多海里攻击日本人,已经达到作战半径的极限,这样能缩短美机返航的距离。
; {% B4 U9 l* Y% M! c “列克星顿”号谢尔曼舰长站在舰桥的信号台上沉思:“有可能双方(的攻击部队现在都在空中,飞向要攻击的目标。双方都要受到攻击。而要想挡住对方的空中攻击部队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形势就象两个拳击手同时挥拳打去,双方都会被打中。” “列克星顿”号设计之初为战列巡洋舰,而后改为航空母舰的,他十分担心自己这艘庞大笨重、行动不便的航母的命运。因为现在舰上只有17架战斗机和16架侦察轰炸机护航。, z# G* p/ k5 {) Z* f
“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的信号台是围绕该舰上层建筑四周的大约二米宽的露天走廊。飞行甲板高出海面十五米,而信号台又在飞机甲板上面八米。比信号台还高三到四米的地方有一个更小的露天走廊,这是专供舰队司令和他的参谋观察用的。最后,在这上面还有一个很小的“乌鸦窝”,叫舰首对空了望哨。! I: w; [6 L, C; k% {
信号台是舰长的天地。全舰所有部门都和它有电话线或话筒联系。它是军舰的心脏和大脑。舰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直接报告舰长。在舰内是用电话报告;在舱面,始终坚守岗位的了望哨和信号兵用信号牌写字进行报告。信号台本身环绕在上层建筑周围。上层建筑中最靠舰首的那个部分是驾驶室,操舵兵和值更官就在这里值更,同他们在一起的是传令兵。
$ a- ?" D+ d$ F% m/ D 谢尔曼舰长下达命令,飞行甲板上和舱面以上的每个人都要戴钢盔;每个人包括飞行员都要把海军制式救生衣放在岗位附近。
- p& v0 H( \- k( P, | 同时,谢尔曼海军上校又让战斗机和侦察机一分为二,按照较短的间隔进行轮换,使舰队上空保持4架战斗机和4架侦察机巡逻。# k) q1 A# G; `; V! q" L3 ~
10时55分,“列克星顿”号的雷达发现在距离68海里处,日军3个机群正从东北方向飞来。
8 L g7 B7 f3 L3 V9 q! _ “列克星顿”号和“约克城”号开始左转向顶风,以便让留在飞行甲板上的全部备用飞机起飞,然后两艘航空母舰都把所有的火炮指向空中,炮手们站在战位上,端着预备弹夹,急切地张望着前上方日机可能出现的方向。7 \. L9 ]6 i" v3 o- _' [1 q
美军的两艘航空母舰本来同在一个环形警戒序列中,为了避免日机的攻击,分成了两队,护航舰只也随之一分为二。这虽然是为了减少损失,但由于兵力分散,削弱了防御火力,显然有利于日机的攻击。
- |' R0 }5 j* r$ Q( ? 同时,“列克星顿”号的战斗机引导军官犯了一系列错误,他让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8架飞机升高到3千米,正好夹在日本俯冲轰炸机(6千米高度)和日本零式战斗机及鱼雷机(2千米高度)之间。更糟糕的是,8架飞机没有与“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保持合理距离,因此,当日本飞机开始攻击的时候,只有3架战斗机同敌机有过接触。
- b* ^6 [" C# w& L; i “列克星顿”号左转时,把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甩在左舷。当最后一架飞机起飞后,开始向右转向返回舰队的编队队形时,信号台的扩音器里传来了一架侦察机飞行员的声音:“呼叫航母。敌机高度5500米,四队9机编队,两队俯冲轰炸机,各有零式战斗机护航。” “我的高度4500米,在你东北12海里。我在爬高。敌机飞的很快,恐怕拦截不住了。”+ z% `9 H" {1 @* N: J& l* P& F
几乎同时同一个方向的另一架侦察机呼叫:“呼叫航母。发现敌鱼雷机,正在从8海里外云层里窜出。它们在2000米做大角度下滑。我们只有3架在日攻击机航路上拦截日机。”. k: }- E* ]# p) W6 u6 [1 r
“列克星顿”号的战斗机控制室立即呼叫所有疏散的防御飞机,引导他们集中对付来犯之敌。扩音器里刹时充满了命令、呼叫和指示的声音。
$ [3 z( p5 z; w7 K 为了堵击日本鱼雷机,引导军官又让12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离特混舰队3海里的600米上空占领阵位。不幸,日本鱼雷机的飞行高度比美国人预料的高得多,它们畅通无阻地从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的上面飞过。在美国驱逐舰的警戒圈内下降到投雷高度。
0 d! Z5 t& N, x$ p 日攻击机分成三个机群,其中两个是鱼雷机群,一个是轰炸机群,开始攻击。
/ i0 V! H! }6 g n 最先遭到攻击的“约克城’号在巴克马斯特舰长的亲自操纵下,成功地躲闪了从海面上飞窜而来的8条鱼雷,不料却被一颗从空中坠下的重磅炸弹穿透了飞行甲板。炸弹在下面的储藏间里爆炸,当场炸死37人,炸伤多人,舰内起火,破坏相当严重,所幸的是航行能力和航空作战能力未受影响。
9 T3 b) N# F0 O( d& V) g7 S) _ 但是,比“约克城’号吨位大、机动性能差的“列克星顿”号的运气却没有这样好了。4 _5 J+ B4 Z# E# B L( Q# d
' d' \# j* T: I2 Z n2 ?: d0 P
11点15分,“列克星顿”号仍然在不断加速,但还没完全进入舰队编队的队形中来。左舷只有一艘巡洋舰,进行掩护的驱逐舰和其他的巡洋舰还在很远的地方。如果它们是在掩护的阵位上,“列克星顿”号的情况也许会好些。1 @* ], u! k1 ]& X7 h' n
11点16分,“列克星顿”号左舷的那艘巡洋舰,突然开火,喷出了火舌和硝烟。不到几秒钟,在第一排炮弹雷鸣般的呼呼响声之后连成一片,巡洋舰上的轻武器也投入了战斗。
6 y: s9 K9 g- T+ l 日鱼雷机队攻击“列克星顿”号时,成功地运用了夹击战术,从“列克星顿”号舰首的两舷攻击。
7 b4 @+ \, T. p0 ?1 m. | 11点16分30秒,“列克星顿”号了望哨喊道:“他们来了!敌鱼雷机在左舷。”谢尔曼舰长镇静地朝那个方向瞟了一眼,只见日军第一波9架鱼雷机从左舷15-70米高度,几乎是贴着海面逼进。他平静地对操舵兵说:“右满舵!”这样进行机动是为了把“列克星敦号”甩过来,让较窄的舰尾对着鱼雷机。但是,同俯冲时速有三百海里日军飞机相比,“列克星顿”号好象没动一样。在舰长下达舵令的刹那间,日机变得越来越大,排成单横队接近。" O5 N# g/ m; i' h+ J
“列克星顿”号的火炮仍然沉默着。炮手们已经看到第一波中的九架飞机了,其中两架飞向2000米外的那艘巡洋舰。这两架飞机飞的很低,稍微拉一下机头才从那艘巡洋舰上方擦过去。其中一架突然在空中开花,它显然是被那艘巡洋舰的炮弹击中。) \# {# P3 c* Q
这时,“列克星顿”号上的一百多门炮也开火了。五英寸火炮咚咚的射击声,20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的轰鸣声,响成一片。小口径自动炮开火时,在军舰的左舷竖起一道曳光弹的火墙,一道道红色和白色的曳光弹道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4 ]: D# X G4 Z' V# G# ~: S
日机已经很近了,他们简直是骑在小口径曳光弹的弹雨之上,但毫不畏惧。“列克星顿”号前面的37毫米炮抓住了第一架日本飞机。炮弹和红色曳光弹打穿了机翼和机身,这架飞机摇晃起来,慢慢向左倾斜,从舰首前方下面擦过去,机尾拖着一条火舌在右舷舰首不到三十米的地方栽进海里。
1 v& r- Z; b7 `2 e' a1 ]- @# K “列克星顿”号左舷前的五英寸火炮集中火力打第二架飞机。当这架飞机拉起来从这些炮位上方飞过时被炮弹直接打中,炸得粉身碎骨,飞机的引擎在炮位跟前掉进大海,机翼和尾翼的碎片象一片片碎纸一样飘落在飞行甲板上。
, q: j" F9 r k) b5 U, u 剩下的六架日本飞机投了鱼雷,从舰尾方向飞走。“列克星顿”号的尾炮也同样集中火力猛烈朝它们射击,但没有打中。日机刹时飞了过去,并做大坡度转弯,以摆脱美舰炮手的瞄准,然后低空急速飞走了。; W) k5 ?8 h9 L, S3 Z
但日机投放的鱼雷拖着航迹朝着“列克星顿”号飞驰而来。
- v8 ~: s4 ~! x) i2 q H0 m( [ 11点18分30秒,一条鱼雷命中“列克星顿”号左舷前部,剧烈的爆炸使那里喷出一股夹着海水的火舌,整个“列克星顿”号猛然抖动起来。8 U% M4 k. i8 f; ?
11点20分,轰隆一响,整个军舰又是一震,“列克星顿”号又中了一条鱼雷。这次也是在那个位置,在左舷前部。
* d/ p0 P( S* i. ^$ z 日机第一波的攻击刚结束,第二波又来了。它们是从“列克星顿”号右舷方向飞来的,但不是低空,而是从三百多米高度或者更高一些,降到七十米,离“列克星顿”号1000-1500米的距离时,它们既没有改为平飞,投弹时也没有和海面拉平,而是扇面散开之后朝右舷俯冲。先用机枪扫射,而且打得很准,杀伤了左舷后炮位上的一些人,然后开始投雷。% m8 R% |, U+ \, h/ i, F* m8 b
“列克星顿”号再次机动,规避鱼雷。这次是向右转向。所有的鱼雷直冲而来。“把定航向,把定!”谢尔曼舰长喊道:“两侧有三条鱼雷。左舷两条,右舷一条,都跟我们平行。我们稍微一偏,就会碰上鱼雷。” “列克星顿”号躲开了所有的鱼雷,这些鱼雷从舰身两侧驰过,在海面上撒起几道航迹。
8 O- ?. s" s7 e7 U) E. T1 J 又有两架日本鱼雷机穿过舰队的火网,俯冲下来,但却避开“列克星顿”号的高射炮火从舰尾后面飞过去,用鱼雷攻击了左后方的一艘美军巡洋舰。这艘灵活的巡洋舰迎上去,一个急转弯规避了两条鱼雷。巡洋舰上的炮手把炮弹射向这两架飞机。有一架被炮弹直接命中,轰隆一声巨响,飞机化作一团火,消失了。# U& |1 c- ^4 D1 S" n+ ^4 w- j
就在“列克星顿”号正在拼命规避鱼雷时,“列克星顿”号舰首对空了望哨喊道:“俯冲轰炸机!”日轰炸机开始了攻击。真是雪上加霜,日机一架俯冲轰炸机的一颗一千磅炸弹,正好落在左舷前炮位三门五英寸炮中间,一声可怕的巨响透着耀眼的闪光,把这里的火炮全炸哑了,炮位上的炮手大部分被当场炸死。随即另一枚炸弹又命中了烟囱,舰面碎片横飞,血流遍地,其状惨烈。
( Z( w. \, M. r, E2 X& U0 t6 R 突然,“列克星顿”号的汽笛凄惨地叫了起来。原来,有一颗重磅炸弹穿过上层建筑和烟囱之间十米的空隙,没有命中军舰,落到了右舷的海里。但这颗炸弹在穿过这里时击中了一根金属管,被炸弹弄弯的这根金属管里有一根从舰桥上操纵汽笛的绳索,绳索被拉紧,汽笛象挨了打的孩子似的呜呜叫个不停。一直到最后一架日本飞机飞过去,才有人把蒸汽关掉。
4 y3 y# v5 ?$ M3 J6 v. b# i 几乎是每隔一两秒钟就有俯冲轰炸机冲下来。但大部分炸弹都落在“列克星顿”号后面,而“列克星顿”号顶上的日本飞机还是成串地往下俯冲,然后逐渐拉平,用机关枪和机翼上的机关炮不停地扫射。每架敌机都从“列克星顿”号的飞行甲板上掠过,变成一个小点,迅速消失了。
8 _7 k6 y1 @# B1 ]- { 11点32分,最后一架俯冲轰炸机吼叫着飞过来,用机枪不停地扫射。它的炸弹落得很近,但未炸中。“列克星顿”号的高炮追着射击,直到看不见它才罢手。! p$ j7 X$ {5 `$ q: b! g
日机攻击结束,整个攻击持续不到10分钟,至少有一百零三架日本飞机从“列克星顿”号头顶飞过。炮手们创造了空前的纪录,击落了十九架日本飞机。海面上突然静了下来。
7 T: b2 L1 |: W( { F" ]! \+ P 而日本飞行员自信地报告说:“敌两艘航空母舰已被击沉,一艘战列舰或者是巡洋舰被击伤!”* y4 i$ v- ^; H' O
“列克星顿”号虽然受了伤,但仍然浮在海上,军舰向左横倾六度;舰尾的航迹中有燃油;左舷炮位上向外冒着烟,可以看出,是舰内起火了;有一颗炸弹的落点离舰尾很近,使3台主锅炉暂时停止工作,但主机照旧提供所需的速度,航行正常。
* [) o4 C; \+ ^ 十分钟后,“列克星顿”号的炮手们扣扳机的手指还在发痒。这时,有一架侦察机回来了,飞行有点反常,一下于就进入了降落航线,起落架和挂钩也放了下来。这架飞机下滑降落时,“列克星顿”号左舷后炮的炮手朝它开了几炮,幸亏炮弹都没命中。这架飞机飞到了舰尾,但太高太快,降落指挥官一个劲挥手不让它这样降落,可是飞行员还是把引擎关了。飞机一直滑到湿漉漉的斜甲板上,弹了一下,左翼尖擦着甲板从左舷冲了出去。这架飞机是执行反鱼雷机任务的掩护机队之一。在远处进行了激烈的空战。飞行员的肩膀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想是在失去知觉前降落。飞行员被后面的驱逐舰救上来了。
5 }" C& k5 ?4 x0 B: P0 O8 L- A3 e 这时,美军的战斗机和侦察机开始返航,加油和装弹后又被派了出去,因为他们不敢肯定有没有另外一波日本飞机飞来。刚过中午,攻击日军航空母舰的美机返航归来。/ \ U6 h" f) r r5 \& w
当地勤人员忙着回收“列克星顿”号的飞机时,谢尔曼舰长陆续收到从下面甲板送来的首批报告。这些报告来自机舱、蓄电池舱、医院、各个舱室以及使军舰正常工作所必需的所有部门,那里的船员在战斗中一直坚守着岗位。 - @0 y1 F4 c4 P Z6 {- o
日机第一条鱼雷炸中了左舷舰首的防雷护壳。防雷护壳是沿军舰水线以下建造的非耐压壳体,位于主船体之外,是附加在主船体外部的防水雷、鱼雷的水密隔层,其作用是为军舰提供一道保护墙,在军舰中雷或触雷时使爆炸点离真正的船体远一些。
' l: R/ ~# M# v, Z$ x 日机第二条鱼雷严重破坏了防雷护壳内的主船体。由于这里完全丧失了浮力,加上左舷许多被破坏的隔舱进水,结果造成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六度横倾。
+ i( Q; N% w& |- t3 Z& d7 o, M- m “列克星顿”号上巨大的燃油舱、汽油舱和淡水舱是另一种防雷装置。这些很深的垂直油水舱与军舰平行,紧挨着船体。作用在船体上的力通常能被这些油水舱的液体吸收掉。船体内的隔舱是最后一道防线。. _/ H9 ~( R5 p; f. b1 m ~3 H+ A( Y. L
“列克星顿”号负责灭火和堵漏的损害管制勤务部门的几百人都在进行堵漏,8 {5 w! n8 k. W3 O) |& b
不久所有受损的隔舱都已顶住,所有舱壁都已加固,火势也被控制住,3台主锅炉也修复,损管人员又把燃油从左舷油舱抽到右舷的空油舱里。
1 N5 F# ?- ]/ l, l 医务部门忙着照管全舰的伤亡人员。左舷前炮位上命中的那颗炸弹炸死了许多人,剩下的人也被烧伤或震昏了,敌机的炸弹碎片和机枪扫射也使飞行甲板两侧炮位上的人员和烟囱上的舰尾对空了望哨的伤亡,译电室和军需勤务部门也有一些人被浓烟熏昏或震昏。
1 V* @) a- \6 A" ^; B “列克星顿”号继续向北疾驶,接近敌人,准备在下午再发动一次袭击。
% Z$ w/ q9 z6 W+ U$ v1 a0 Y, C2 {5 g$ h
12点45分,“列克星顿”号猛的一震,比战斗中任何一次爆炸的震动都厉害。接着,从舰内深处传来低沉的隆隆爆炸声。爆炸是在损管中央部位附近发生的,损管中央部位是指挥所有损害管制勤务的舱室,几名损管员被炸身亡。
% J) ]* W- u0 ~% {& ~& h0 @ 20分钟后,又爆发了一连串震撼舰体的巨响。原来,舰上几十个汽油舱在鱼雷爆炸时受到破坏,溢出的极易挥发的汽油蒸气着火,造成了爆炸。气浪把坚固的钢制水密门和舱口盖冲毁,水线以下几层甲板全被打通,气流通过破口自由流窜,烈火越烧越旺。爆炸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加剧着这艘大舰的损害程度。 `; H7 o, n1 D. C
全体舰员不分职务高低,怀着无比坚定的决心,毫不动摇地并肩投入了这场更加残酷和艰苦卓绝的战斗。一连几个小时,爆炸越来越频繁,有的人皮肉都烧焦了,有的人几次被气浪冲到钢甲板或舱壁上,人人都十分清楚,“列克星顿”号随时都可能爆炸,把他们送到海底去,但是没有人退缩,仍然忘我地战斗。
' | g t/ F; Y 给甲板上的水龙带提供水源的防消总管道被炸毁;供电线路烧坏了,使他们失去了最需要的照明和电源;电话交换台被烧毁,全舰的通信联络遭到破坏,军舰的航行开始受到干扰;主电缆被烧毁,由舰桥控制的电动舵失灵了。9 O. R0 q' k+ O7 Z; z( x
控制军舰的唯一办法只有使用驾驶室里的手操舵轮。舰桥与驾驶室之间,由人建立起一条隔着四层甲板的100多米长的活“线路”,用口头传递舰长下达的命令。. o0 w0 o- u }' F
通往舵的电线的修理工作正在进行,一位电工自告奋勇,让别人用一根绳子把他从上面放到电缆断的地方,但周围全是火,烤得受不了,他刚刚被拽上来就昏过去了。失去了主电缆,不但谢尔曼舰长无法控制操舵,舰内照明用的电源也被切断了,全舰一片漆黑,照明一直未能恢复。由蓄电池供电的应急照明灯打开了,但是在浓烟雾气中透不过一米远。在下面甲板奋战的舰员都戴着防烟面具,但仍有人熏倒。+ V$ {. x. v; `) V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的弗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命令舰队放慢了速度,“列克星顿”号最初还能保持编队队形,但不久舰首开始左右摆头,而且越来越厉害,最后对周围的其他舰只造成了威胁。6 X5 i6 V5 C5 y: J
14点30分,又发生一次极为猛烈的爆炸,整个舰突然颤动了一下。这次爆炸毁掉了锅炉舱和机舱的通风系统。通风设备停止了工作,主锅炉里的油在燃烧,主机继续转动,锅炉舱里的气温一下子升到摄氏七十度。$ K9 e1 p7 T; W! p4 }0 l, _
16点,谢尔曼舰长无奈的下达了锅炉熄火和放弃机舱的命令。机舱人员都听到了命令。他们把火熄灭,打开安全阀,把锅炉里的蒸汽放掉。当十六台主锅炉的蒸汽从烟囱排掉时,排气的长啸声如同翻江倒海,更增加了无穷的恐惧气氛。飞行甲板上的所有人都很理解这个声音,舰尾四个巨大的青铜螺旋桨停止了转动,这艘大舰逐渐停了下来。1 d1 M9 S4 O( J1 N
16点30分,谢尔曼舰长派传令兵,让下面所有人员都上来。但下面几层甲板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地方成了火海。火场附近的舱壁烧得通红,厚厚的油漆层开始剥落。机舱通往甲板的所有正常出口都被大火切断了,火势已经向后蔓延到机库甲板和机械车间。存放在机械车间的20颗450公斤的炸弹和48条鱼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毁灭性的爆炸。
. y3 J. L! U" ~9 s* q% H8 P 17点,谢尔曼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弗莱彻海军少将在他的旗舰“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问谢尔曼需要什么援助,谢尔曼打信号答复:派三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准备接走“列克星顿”号的舰员。然后谢尔曼舰长又命令“列克星顿”号上在战斗中没有受伤的飞机到“约克城号”降落,“约克城号”尽其可能接收了这些飞机。这样,“列克星敦号”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飞机得到拯救,参加了以后的战斗。
5 ^# i R; e# `1 p4 r 有些舰只自开工建造起就一直晦气得很,而有些却一直吉星高照,万事如意。“列克星敦号”属于后一类。舰员们非常爱护它。有的舰员从它始服役时就在舰上了。对这些舰员来说,它的沉没不只是海军方面的损失,而且对他们心灵也是个打击。当医务人员在转移伤员时,舰员们就像搬离自己钟爱的公寓一样,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掸去设备上的灰尘,把散在桌上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撤离工作在悲痛、隆重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的人搬出沉重的绳子,一头固定在飞行甲板的栏杆上,一头放到海里,其他人放下了救生筏;有的人为撤走的人登记,并分发木棉救生衣。% H! B+ x/ O# q! w% G* l
大约是17点15分,一艘驱逐舰靠在右舷,接走了顺绳子滑到该舰甲板上的四、五百人。大部分舰员从左舷舰尾下到水里。军舰顺风而去,留下了一排有一千米长的游泳的人流和满载的筏子。除了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外,所有其他军舰都在右舷,跟着这排人流,尽快把他们从水里捞上来。谢尔曼舰长对全舰进行了最后一次彻底巡查,确信除216名死者外,全部人员均已撤离,才最后一个攀下绳梯。
5 i3 G: u; l, h/ `& s' ] 18点30分,“列克星顿”号又发生了一次最厉害的大爆炸,显然是大火引爆了那些重磅炸弹和鱼雷。冲击波把停在甲板上的整架飞机和大块钢铁结构抛向几十米的高空,巨大的火柱夹着黑色浓烟和白色蒸气直冲云霄。
0 }6 ], v0 M2 \+ g- s4 |! u 19点15分,弗莱彻命令舰队重新集中,向南转移,他已无意再战。并命令“菲尔普斯”驱逐舰将熊熊燃烧的“列克星顿”号最后炸沉。当“菲尔普斯”号向“列克星顿”号连放4枚鱼雷炸沉时,“列克星顿”号巨大的火舌夹杂着烟汽腾向上空,白热化的钢板遇水弯曲变形,发出尖利的嘶嘶声。舰内又发生了一阵阵新的爆炸,隆隆响成一团,这是巨大的压力把舱壁冲垮和汽油蒸汽爆炸了。但“列克星顿”号还保持着平稳状态,不论舰首或舰尾都没有往下扎,最后海浪逐渐将它淹没了。这艘巨大的航空母舰终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它的战友们。站在我身边的一位军官看着这最后一幕,自言自语地说:“它沉了,它没有翻。它是昂着头下去的。亲爱的老‘列克星顿号’,一位坚持到底的英难!”
( i5 W. M! F) {6 F5 p( j
0 E" B0 X4 R; {+ u9 a; u) { 日方的原海军少将根据返航飞行员的报告,对战果作了非常乐观的估计:2艘美国大型航空母舰被全歼。然而,坐阵拉包尔指挥全局作战的第4舰队司令长官井上海军中将却不想乘胜再集中力量打击一次,他认为,尽管敌航空母舰被消灭了,但“瑞鹤”号航空母舰现存的航空兵力太少,难以掩护登陆部队不受盟军岸基飞机的攻击。5月8日17点左右,他下令高木航母突击舰队撤离战场;莫尔兹比登陆作战推迟;海上待机的运输船队返回拉包尔。5月8日当晚,日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收到井上的报告,山本司令长官对第4舰队未去扩大战果大为恼火,立即严令井上继续寻歼美军的残余部队。. L6 \0 Z: a, s9 X7 W, H
9日晨,高木海军中将奉命改变航向,向南搜索前进,接连搜索两天,但这时弗莱彻已远远离去,再也追赶不上了。最后高木在5月10日夜里撤出了战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