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创] 【整理】关东军在诺门罕(一)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15-3-12 11:31 编辑 : A3 S7 N8 @  p/ @2 N/ W4 J0 q9 e
! M6 x% U+ N: u0 G2 }

/ h- M& W; b9 ]: X. x1 I/ x1 V0 M1 a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的关东军从
2个师团4万余人一口气膨胀到9个师团,25万余人(这还不算归关东军指挥的其他独立混成部队以及后勤部队)。这个被誉为日本陆军的“精华”,“骄子”的部队自组建以来,以少敌多但又屡战屡胜,一直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急先锋。但同时,这个军中之军又有着桀骜不驯,不听指挥的老毛病。话虽如此,日本陆军部对于其“擅自”挑起、扩大侵略战争的许多做法却采取了默认、纵容的态度。久而久之,关东军开始变得目空一切,把眼睛长到了头顶心,无论对内对外,都把自己当成了“天下第一”,自我陶醉与其中。3 S" K" z2 e& X) i# K5 ~& i' h' I
    不仅如此,随着当年无数在关东军服役,并一手挑起冲突、侵略的军官纷纷得到了提升,许多法西斯军人抱着在关东军获得战功然后出世的想法来到了中国的东北,千方百计地破坏和平,试图挑起战争。
* q* B9 L/ {3 S8 N% ~7 h2 N    所以,在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整个关东军自上而下都是在这股唯恐天下不乱的躁动中度过的。由于当时中国正规军已经被赶出了中国东北,因此,关东军开始把侵略的矛头转向了正处于“大清洗”恐怖时期的前苏联。
, k. a  Y% y, t) ?; Z8 ?1 v2 N. e/ E    对于俄国这个对手,日本并不陌生。爆发在
1904年日俄战争使得日本成为了世界一霸,并迫使白皮肤黄头发的洋人不得不正视起这些其貌不扬,身体矮小的东方民族来。而在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对于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充满了蔑视,即便在俄国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大力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时侯,日本也是用老眼光审视着苏俄,丝毫没有将老毛子们放在眼里。    - ^+ C3 \/ R! g3 d
    诺门罕之战,恰逢斯大林在苏联大搞政治迫害的后期爆发的。那时,无数红军的高中级军官已经被处决。他们的死使得苏军的战斗力大为下降,军队内部士气低落,人心惶惶。1938年,苏联远东地区负责肃反的总指挥,苏共政治保卫局局长留希科夫大将居然也叛逃到日本。他带来了苏军内部关于“大清洗”的第一手材料。日本陆军情报机关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得出了红军已经不堪一击的结论(说实话,这倒不是日本的主观猜想,当时,全世界的陆军关系者都对经历过大清洗的红军战斗力普遍持怀疑态度)这个分析结果,大大刺激了关东军的野心。他们在同年就挑起了“张鼓峰事件”,侵犯苏占区进行挑衅。尽管苏军最后把日本人赶了回去,但是俄国人在作战中也暴露出指挥不利,训练不足,士气低落等弱点。因此,关东军并没有从这次冲突中得到任何教训,极大低估了苏军对于应付更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决心和实力。很快,关东军又将目光投向了同样在进行大清洗的外蒙古(苏联的保护国),并制定了前进蚕食政策,规定当地驻军指挥官有权自行决定边境线的位置——说实话,这个外蒙古军队内部的清洗只在苏联之上,不在其之下。蒙古部长会议主席、蒙古人民军司令,蒙古陆军(10个骑兵师)的所有师长都先后被处决。如此大范围的内部肃反活动使得日本人也目瞪口呆,吃惊不已。4 v, |, s# h& b/ V9 R" V4 v
      193954,苏日的两个傀儡国,外蒙古和伪满洲国的边境部队终于在一个叫诺门罕的交界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当时,外蒙的战马越过界河,在伪满洲国的一侧吃草。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举动,伪满洲国的边境守备部队也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那天,伪满洲国的兴安北第7警备团第3骑兵连却突然向过界的外蒙哨兵开火,挑起了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是,外蒙古军队出动装甲车,在苏军的支援下,过境(河)占领了伪满洲国的一小块领土。
  O* T1 W9 m* {; _4 {8 P7 M- z* P    伪满洲国军队的受辱惹恼了太上皇。关东军司令部责令驻扎在海拉尔的第
23师团立即派兵夺回失地。23师团,是一支刚成立不久的,由北九州的福冈、熊本、广岛人组成的新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曾经做过日本驻俄国的陆军武官,是日本陆军内部著名的“知俄派”。515,第23师团的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带领师团骑兵搜索队、两个步兵中队和几辆九五式轻型坦克与伪满洲国的骑兵部队约千人在飞机的配合下,一举夺回了被外蒙古军队占据的锡林陶拉盖。可就在完成任务的东部队刚刚撤退后不久,外蒙军队于16日再次越境重新占领了锡林陶拉盖。, W8 }1 o& g7 D2 [0 Z

8 m9 Y% s4 y; _* ~& ^$ C- S5 ~! X8 Y3 }" z' M/ @) ^* H, P
     
- A0 A* N8 i, R: R- @/ \' l9 o
6 _( S9 k8 [! F7 d6 m, l      九五式轻型坦克
( x! \. s( o4 F% R+ D3 A
  ~+ T0 d* F/ a. m( q/ l    得到外蒙军队再次越境报告的小松原异常欣喜,认为这是一个扩大冲突,升级战争的好机会。他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建议增兵再战,争取引出苏联红军,一举歼灭之,最后实现“北进”的宏伟目标。关东军司令部在确认了形势之后,也是兴奋地如打了鸡血一般,嗷嗷直叫。参谋们一致认为,这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应该错过。

/ ?0 P4 k. F' ^( U4 w. ]- i
      521,还没等关东军司令部下命令,小松原就先下令23
师团配下第64步兵联队(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第3大队和联队炮中队的山炮3门,速射炮中队3门,1058人。再加上东搜索队的220名骑兵(包括十二辆九二式装甲车),辎重部队340人,伪满洲国两个骑兵团464人,总计2082人的混成部队前往哈拉哈河去消灭外蒙军队。指挥这次行动的山县大佐认为,出动这么多的人马去对付外蒙古人太奢侈了,日本军队1个大队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另一个指挥官东八百藏中佐也觉得,根本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去征讨一些“散兵游勇”,师团长这次是小题大做了。
) {$ Q5 \& ^. i
) W  p, ~2 a. `, Q( c) s
9 _4 [/ u- X% K4 c+ d5 n3 Y9 g% b& Y* ~. m0 N
           九二式装甲车
" P# c" \" X% r1 D3 k4 I
8 z, [3 q3 y- V7 g9 R  H
) y5 x; j5 W$ T; {4 R$ \8 z4 \. x" x+ y/ c6 f! m

9 l. ^" K5 e8 g$ e# a" ^4 W0 \, W4 E% _# c- Z
, p0 `9 t; \. {" ^( i4 l6 f  e
1 x  m. A1 b8 q7 A
        四一式75毫米山炮
3 E/ o1 h$ n$ n- Y' y. l! r
; J* i  s' P( r1 _
            
5 M* Z5 Y! r1 I( m- y6 t3 [
; r3 }/ J$ ^9 v) s, c        九四式速射炮

* U8 t% c% K& `1 o9 o3 }: H$ ^7 r7 R2 P$ r/ X
    至于具体的作战计划,还是老一套,就是正面牵制,侧后包围。山县大佐的部队负责正面,东八百藏的骑兵迂回敌人后方包围。整个部队在5月23日清晨出发,于26日傍晚抵达战区。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日本兵基本上是用两腿行军。200多公里的路程是在缺水及极度疲劳中度过的。为数不多,质量极差的卡车光运送一些粮弹就已经不堪重负了,哪还有余力输送其他补给品。自此,缺乏饮用水就成了这场战斗日军的硬伤,一直持续到停战也没有解决。
% _6 p+ G5 y) r9 c7 F) X9 `
       527,日军抵达攻击阵地将军庙一线。山县大佐收到的最新情报显示,对面的敌人已经得到加强。但是,轻敌的山县认为,即便如此,敌人不过千把人,自己取得胜利毫无困难。可实际上,苏军的兵力是第11坦克旅的一个机枪营,两个76mm山炮连,一个战斗工兵连,一个喷火坦克连和外蒙古的两个骑兵师约3000余人。苏、蒙军不仅兵力占优,而且在火炮和装甲力量上也远超日军。$ p! r' i/ N$ L7 C" S6 w9 c9 ^
    当天晚间,骑兵东支队拔营起寨,穿过
27公里的绵延沙地,一路无阻地摸到哈拉哈河畔。28日清晨五时,东八百藏中佐来到一座沙丘之前,通过望远镜意外发现前方有一个外蒙古军队的野战司令部(骑兵第6师师部)。整个司令部周围除了十几匹马,几个哨兵以外居然毫无遮拦。大喜过望的东八百藏立即想下令突击,但突然又在望远镜中看到在十五公里的范围内有大批苏军装甲车辆、炮兵阵地等重装备集结地。原本以为只有一些外蒙古人民军的东八百藏顿感自己如同在万丈高楼上一脚踩空,直看得冷汗直冒,浑身发毛。眼前的敌人是实力雄厚的苏联红军,单靠自己这几百骑兵扑上去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估计立刻就得给人家填了牙缝。此时的东八百藏真是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而且,由于没有带上电台,所以根本无法将这重要消息传达给正在计划进攻的山县大佐。就在东八百藏暗自叫苦,咬牙切齿之时,山县支队按照原计划在早上五时三十分发起了进攻。迫不得已的东八百藏只得硬着头皮开始突击。
+ C* h0 V- M8 w" c: H4 O; N, T    日军装甲车一字排开,骑兵成扇形排在两边。他们毫不费力就打死了外蒙古哨兵,冲进蒙
6师的师部。战斗中,蒙古骑6师的师长沙日步少校被击毙,东八百藏旗开得胜,一举夺下了蒙6师的师部。异常兴奋的东八百藏趁势率部杀到了哈拉哈河苏军的补给浮桥1.7公里处。" T. ]( C& D  B8 p
    此刻,正面的山县支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因为苏蒙军队一时之间被后方的这股日本骑兵搅得手忙脚乱,阵脚大乱。但是很快,日军的好运便结束了。首先反击上来的是蒙
6师的装甲营。36BA-6装甲车黑压压地压了上去,用机枪和45毫米炮把日本骑兵的攻势赶了回去。紧接着,苏军的喷火坦克连(12辆)作为突击主力投入战斗,他们和日军的九二式装甲车来了一场小规模的装甲战。日本装甲车用6毫米机关枪“狠狠”向苏军坦克射击,把苏联人的坦克打得“邦邦”直响。而苏联人也不客气,用45毫米坦克炮回敬,一打一个准。12辆日本装甲车连半个小时也没有撑下来,就都成了废铁。, H; Q: a2 F$ q
    失去装甲车掩护的东八百藏的骑兵立刻遭了殃,被苏、蒙军的坦克装甲车逐个点名。少数奋不顾身冲上去的日本骑兵用马刀狂砍装甲车辆钢板,但马上就被碾成了肉酱。伤亡近半的东八百藏支队不得不下马,用钢盔很快地挖出了一块阵地开始坚守。不过,蒙古骑兵虽然被击退了,但是苏、蒙军的装甲车辆却越逼越近。没有重火器的东八百藏立即下令祭出日本陆军的传家宝,“肉弹突击”。几个日本兵怀抱爆炸物,用自己的生命引爆了几辆敌人的装甲车(日本陆军对于这种自杀式的进攻,一向冠之以“英勇”、“壮烈”,认为体现出了日本皇军的“军魂”,并在军中广为传颂,煽动广大士兵要以之为榜样,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胜利——反正在日本陆军里面,人命不值钱)
) r9 {* j# a( p& @
8 L  ~. L- ~. H2 l    一向以英勇无畏著称的苏联红军对于这种疯狂的战法一时也难以适应,不得不暂缓了攻势,将这一小股顽敌围困起来。" O3 r- i' `! Y" Q& b" d0 \5 `2 ~
    暂时逃过一劫的东八百藏只得固守待援,等待山县支队的解围。可是,他哪里知道,刚刚占领苏军
742高地的山县支队此时也是举步维艰。哈拉哈河西岸的苏军炮兵将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日本人的阵地上,打得山县支队狼狈不堪。山县的部队在苏军的炮火之下,连战壕也来不及修补,就不得不迎击反击上来的苏军坦克。战斗异常激烈,山县大佐把自己的“掌旗”中队,矢染中队拿上去,总算打退了苏军的攻势,但是自己的人马也被限制在742高地周边,动弹不得。
3 [9 i- E8 ]; @( n    苦等援军不到的东八百藏在当天下午,突然遇上一小股迷了路的日军小队。他们是隶属于山县支队的浅间小队(一个加强排),共八十余人。喜出望外的东八百藏立刻命令他们加入防守,加强阵地。同时,他又派出联络员,向山县大佐要求紧急援助。% o# `: D+ C5 ~# H2 f1 h
    而得到求援请求的山县大佐准备了一车弹药,派自己的副官汤屋九八郎少尉亲自护送驰援东支队。但是,这小股援军很快就在路上被苏军全部消灭。紧接着,中野少尉带领一个班的日军押送弹药再次上路,又被苏联人包了圆。接连失利的山县大佐一咬牙,下令“掌旗”的矢染中队出击。不过,他很快就取消了命令,决定让东八百藏自己解决问题。晚上,苏军的
76毫米榴弹炮对东八百藏坚守的阵地轰击了几乎一夜,让缺水少药的日本人吃尽了苦头。2 b, o9 s/ g/ e; K
      29日上午,山县支队发起了疯狂的进攻,用人浪反复冲击蒙军的主阵地,试图取得突破。苏军炮兵集中全部的火力,将日本人的攻击路线用炮弹清理一遍,日本兵在冲锋的道路上血肉横飞,死伤惨重,数次突击均告失败。打到中午,山县支队已经失去进攻能力。不愿承认失败的山县大佐拿出最后一张王牌,推出雪藏多时的37毫米速射炮,轰击苏军坦克——至于另外的几门四一式山炮,由于弹药、数量、射程均有限,根本就不敢拿出来用,只好放在后面给步兵壮胆。不过,这些速射炮刚取得了一些小战果,就被苏军的轰炸机炸成了碎片。黔驴技穷的山县大佐不得不收拢部队,等待东八百藏的“策应”。
5 j. q- i+ w* T2 d" j6 g5 D    可是,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的东八百藏支队连自保都有问题,哪里来的精力策应山县支队。
29日下午,东八百藏支队迎来了末日。蒙军的骑兵17团冲进日军防线,将浅间的人马砍得七倒八歪,激战至晚上7时,被围日军全军覆没。第23师团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被烧成了焦炭,所属人马全军覆没。8 x! g* l2 d) R/ R* Y9 x

1 \6 V3 ~- v* D
       30日,依然在742高地与苏、蒙军对峙的山县支队陷入困境。苏军的炮弹从早打到晚,压得山县的士兵抬不起头。自开战以来,山县的人马已经连续两天滴水未进了。强烈的干渴吞噬着日军官兵的斗志。有些渴疯了的日军甚至拿起汽油猛灌,结果中毒而死。一筹莫展的山县大佐想撤又不敢。
5 g, A/ C; V# u8 G    当天下午,关东军作战参谋辻政信少佐乘飞机赶到山县的司令部,当着众多部下的面,劈头盖脸将山县联队长臭骂一顿(一个少佐居然敢在公开场合指责一个步兵大佐,可见那个时候关东军的参谋们之自大以及辻政信为人之狂妄)。一线官兵对于这个狂妄自大,把他们送进这个人间地狱的辻政信恨之入骨,为他取了一个“三谋少佐”的别名。(日语中,参谋与三谋同音)这个三谋指的是,无谋、胡谋、乱谋。
  `) C: A/ u. W- p    最后,骂得口干舌燥的辻政信甩下一句,“立刻回收东八百藏部队的遗骸”之后拍拍屁股走了。
" r, w' b$ ~# P/ Y" y6 V
      30日夜,苏军的部队撤回至哈拉哈河西岸,日军趁机收容了几十具尸体,并举行了火化。士气低落,口干眼花的日军终于在31日下午收到了撤退命令。狼狈不堪的日军由矢染中队殿后,向将军庙一线后撤。(到达后方的日军官兵此时军纪全无,个个争先,四处哄抢饮用水,把自己灌了个饱。)8 ]8 Z5 l3 U' p
      61,日军撤退完毕,第一次诺门罕之战结束。- w8 c6 j( |% g8 r! I9 ~
   
在这次大规模战斗中,日本陆军一败涂地,在火力占优势的苏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日本陆军航空队在空战中取得了优势,将驾驶技术粗糙,飞机性能落后的苏军战机击落了几十架,而自身几乎毫发无伤。尤其在52324日两次的战斗中,苏军两个I-15歼击机大队先后被歼,苏联空军被迫暂时撤出空中战斗。
6 H( |6 Y" A# C: R8 I    不过,虽然日本陆军航空队在空战中占据了优势,但在支援地面战斗方面,却无所作为。好不容易取得的局部制空权也没有发挥一点作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8-28 23:01 发表
5 k6 f  i( a2 s/ L0 D% H空中战斗打了个0:几十?就日本陆航的素质和装备,这似乎不太可能。) z+ O9 m9 p; E4 L) j; \
这些家伙对付中国空军都没什么特别出彩的时候。
& ^2 d! O% k; Z8 b: f. r

, N1 [# A: A0 l3 Y如果按照日本战史的一些记录,诺门罕战役期间日本陆航取得了一比十以上的战绩(击毁苏军飞机近千架)
& b# ~6 h$ |9 Y' t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夸大的没边的战果,但即便如此,诺门罕战役初期阶段,日本陆航取得了几乎压倒性的优势则没有什么悬念。战役开始的时候,苏联的飞行员素质低,经验少,所驾驭的I-15与日本的97式战斗机相比也稍显落后,所以在空战中全面处于下风。4 x. v# ~' e& f( ]! J
这种情况直到战役的中后期,苏联将一些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有经验飞行员调上前线,使用I-16替代I-15,才将劣势逐步扭转过来

回复 5楼 大漠老兔 的帖子

你的那张图看不见,给你补一张
! K8 {! B7 k8 G* j8 @. g' |+ T  @' g$ P2 b1 O; l
( Z; y, y" n. p
. q7 w, h. `  E0 D( I& D) L# a) r
   
全長 [td]7.53m
全幅 [td]11.30m
全高 [td]3.25m
発動機 [td]中島ハ-1乙
4 r: W$ t6 M6 y2 t(空冷星型9気筒650馬力)
最大速度 [td]460Km/h
航続距離 [td]627Km 補助燃料時800Km
上昇時間 [td]5000m/5分22秒
武装 [td]7.7mm x 2 固定機銃
7 `5 X! A' Q2 w! @2 a* E$ ]

9 H# [. N0 B) L0 D3 S  l7 H1 M[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08-8-29 11:49 编辑 ]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8-30 10:17 发表
2 U( a/ D4 x9 k, F( J6 N* a: F. ?& ]% P- _: K+ D
我想也许是伊15-2型飞机。
5 I0 Q" ~& q" N
* I4 n( S1 G4 j4 [; l3 e. ^

% s$ l# f( ]3 F1 j. g2 qI-152不就是I-15Bis吗?
原帖由 人民炮兵 于 2008-9-1 12:42 发表
0 l3 k, Y& f) Z7 n/ E2 I9 ]诺门罕事件中日军航空兵确实占有优势!虽然双方都夸大的成分,苏联声称击落日机320架,而日本则宣称空中击落苏机1162架,地面消灭98架,总计1260架……但是 英国战史家克里斯拖弗·钱克在《世界空战大全》里记载的是 ...
$ [2 Y; M& [# L& u
, D( Y( S" S/ t$ [! z- W苏军的损失恐怕没有那么大。
, s+ q" q4 ?6 |3 l, f; W- H5 n0 d在后面的文章中我还会进行一些分析,其实日苏两军的飞机损失很可能相差无几

回复 12楼 greatcommander 的帖子

确实,日本人自己也承认,由于陆军航空兵在诺门罕战斗中,受到重大打击,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乃至结束都没有恢复过来,从而造成陆航在战争中始终没有海航出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