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塔基州州长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急急忙忙宣布自己的州在这次内战中保持中立。但是,他的声明和马路上的废纸一般无人理睬,南北双方都在肯塔基州公开地招兵买马、征钱征粮。毕竟,作为南北政府两位总统的出生地,任何一方都不会放弃对这块战略要地的渴望。2 A$ b) `' Q0 e% q9 ~
不过在刚开始的几个月里,南北双方在肯塔基州内都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仅如此,两军的士兵还私下里进行过一些非公开的交流。双方人员交换土产,搞搞联欢,气氛还算比较融洽。但随着1861年9月份南军出兵攻占了密西西比河畔的孔巴斯,北军格兰特的部队也夺取了离孔巴斯不远的帕杜卡。于是,南北方的后续部队就如同潮水般涌进了肯塔基,使那里很快就成了西线上的一个主战场。. z& L0 m- w$ u& H* ^% u9 f
在1861年剩余的日子里,南军西线总司令A·S·约翰斯顿沿密西西比河岸,修建了一条漫长的防线——“肯塔基长城”。约翰斯顿将原本就处于劣势的部队分散在防线上,被动挨打,任凭被其对面的两支北军各个击破。# T, J( R' U! c+ f: x: V X q) d& P
1 K0 g; @9 n% t% p8 h
- w" b* P- k" D3 k( L. K
3 O! D8 g" c7 s3 I' V2 M1 ~ 约翰斯顿 格兰特 哈莱克" a! U7 Q& e( @$ Y$ O# D
0 y! O8 D3 Z+ V2 ?) c( P
1862年2月,北军密苏里军团的司令哈莱克少将派遣格兰特去打垮这道长城。而作为西部最积极主动的指挥官,格兰
$ Q3 I; h8 @) e7 I( p' H! \特在海军炮艇的配合下,包围了防线上的德内尔森堡。如果约翰斯顿此时集中兵力,分别打击格兰特部和另一支北军比厄尔部的话,那说不定还有胜利的可能性。不过,约翰斯顿却凑合了一支12000人的部队去支援被围在德内尔森堡的弗洛伊德——林肯前任总统布坎南的陆军部长——准将。可实际上,这批援军不仅没能打破包围救援德内尔森堡,反而削弱了约翰斯顿手头的机动兵力。而得到援军的弗洛伊德虽然发起过反突击,取得过一定战果,但是,在格兰特的迅速对应和南军自身的指挥失误下,南军的突围行动终告失败且出现了全线的动摇。已经失去再战勇气的弗洛伊德遂带领少数随从逃出包围,而将部队丢给了副手巴克纳准将指挥,命令他一定要“坚守到底”。. Z, k3 b3 ~5 z! l. Y4 C
缺兵少粮的巴克纳在重围之下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坚持下去,而且他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只得向格兰特投降。格兰特在此首次向南军提出了“无条件投降”这个要求,结果立刻被北方的媒体宣传成了“英雄”。此战,南军伤亡1500人,失踪被俘人员高达1.2万余人。而北军的损失只有区区的两千五百。
) Y) L5 t1 G* S6 p4 k4 U) F 不仅如此,随着德内尔森堡的失守,“肯塔基长城”被一切为二,彻底失去了意义。北军数路出击,没经过什么大规模战斗,就将南军赶到了密西西比州的科林斯。而一路追击过来的北军一直挺进到匹兹堡的夏伊洛,才扎住了营寨。* u1 k: q2 I% ?+ B5 J" e
9 X7 t6 c( J& l* o \' J
; K$ L- y+ }" {; [+ p 比厄尔9 \* S% A. n8 ^: p0 o$ H- ^
8 u; Z8 }+ l! t$ F 1862年3月11日,林肯总统任命哈莱克为北军西线总司令,而后者也信誓旦旦,向总统保证粉碎科林斯地域的南军抵抗。3月16日,北军的比厄尔部开始了前进。但是,谁也没有意识到约翰斯顿正准备对夏伊洛的北军营地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x v" x. R. f, h" S6 _# h
不断撤退的约翰斯顿集中了16个旅的部队,并得到新近任命为副指挥的博雷加德的支持——后者刚刚从弗吉尼亚前线被调往此处。集结起4.4万之众的南军密西西比军团在约翰斯顿的指挥下,准备在格兰特和比厄尔会师之前,发起一场先声夺人的攻势。; Z$ H- g$ r) y* w) b5 n% N9 ^. D
4月3日,南军按计划分两路开始了北进。但由于是参谋工作的不周,使得南军的前进速度异常缓慢。原定4月4日的进攻发起日根本无法得到遵守。南军在4月5日的下午才陆续来到了进攻出发地——此地离北军营地不过3公里。博雷加德据此认为南军的行动已经被北军发现,提议停止进攻撤退。但是约翰斯顿则信心十足,决定在4月6日黎明发起进攻。
( ?5 P" ~9 ]. E3 t0 l历史证明,约翰斯顿的预感是正确的,北军的指挥官格兰特根本没有预料到南军会发起进攻。他的部队既没有构筑阵地,也没有派出侦察部队警戒,而格兰特本人甚至不在军营——由于4月4日从马上摔下受伤,格兰特当时正在下游16公里远的炮舰上疗伤——部队由先任师长谢尔曼负责指挥。
$ {5 r7 m) m! Q! I* I 4月6日黎明六时许,南军在五公里的战线上,排开三列横队发起了突袭。约翰斯顿除了命令博雷加德留在指挥部掌控一些预备队以及物资之后,就骑着马上前沿去指挥冲锋去了。结果,和约翰斯顿想法不一的博雷加德实际上指挥起了全军的进攻。3 a: x( C( p) i% W& m
应该说,南军的突袭非常成功,将正在吃早饭的北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不堪,使得后者立即陷入了一片混乱。但是,南军奇怪的攻击阵型妨碍了全盘的指挥。由于战线太长,博雷加德根本无法准确把握各个地域的战斗情况,甚至不知道该把增援部队往哪里调派。不过,比南军更为混乱的是北军,他们向密西西比河方向一路溃退,虽然数次试图扎住阵脚,但都被南军的攻势所击垮。原本被一条小河保护着的侧翼此时却成了撤退的最大障碍,北军在南军的不断压迫下被困在绝境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5 c# @8 o7 A9 W8 B* u' D' s
2 A( p$ E# D+ ^1 @1 a& | 闻讯而至的格兰特在上午8时半左右重新接过了部队指挥权。他马上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急忙下令离战场最近的R·华莱士少将率领部队立即来援。
0 R- L; Z9 i. o* |5 [. q+ j, h ( D# _" T" f; `. x3 p' C
8 Z+ E( l/ ~( o: ~, G- Z. Q) b
华莱士 W·H·L·华莱士
3 J, J& c; p. _! A/ O# F2 | }8 T" A
# \+ \# B3 a) T8 ]+ {2 X% n% M, s
- m! B1 }& @$ `" s: u
谁想,得到增援命令的华莱士并没有按照格兰特所期望的路线行军——也怪格兰特的命令没有写详细——而是选择了一条另外一条道路去支援谢尔曼。结果,费了不少时间才来到战场的华莱士扑了一个空。他并没有在他认为会遇到谢尔曼的地方遇上任何北军。因为此时战线已经推移到远方,华莱士和他的师,此时已经在南军进攻线的后方了。就在华莱士打算就地向南军的后方发起进攻的时候,他收到了格兰特发来的新命令,“贵部究竟在哪里?!真是不可思议!!”闻听此言,恼羞成怒的华莱士立刻放弃了原先的打算,开始率领部队后撤。但他并没有下令行军纵列以后队改前队,前队改后队的方式撤退,反而命令全军来个180度的转弯,绕了一个大圈返回驻地,然后再向战场行军,结果一直搞到晚上7点才和格兰特会师。于是,华莱士的人马就这样忙了一天,但什么作用也没派上。# \2 W% Y+ O, w; c' H4 |
G% ^/ G' z4 m) n/ V$ B+ ?* h 上午9时30分许,北军W·H·L·华莱士手下的几个师担负起了挽救全军的任务。他们在一块叫“马蜂窝”的地方拼死抵抗,数次击退了南军的进攻。北军的顽抗,使得南军将攻势集中在了这块地域,他们放弃侧翼迂回等手段,反复使用正面冲击试图击溃北军。在这一过程中,南军司令约翰斯顿在下午2时许,被北军的子弹击中小腿负伤。刚开始的时候,约翰斯顿并没有在意,他让他的私人医生去帮助别的伤员,然后继续上阵指挥冲锋。但谁曾想,北军的子弹实际切断了约翰斯顿腿上的动脉,很快,他的马靴就已经浸泡在他自己的血液之中了。最后,约翰斯顿死于了失血过多,南军失去了他们的总指挥。
# u, L `; t$ h$ a- t* [# } 不过,W·H·L·华莱士也在战斗中负了致命伤。紧接着,博雷加德投入了他的预备队——布莱肯里奇的军攻击北军的北翼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很快,守在“马蜂窝”的联邦军就四分五裂,最终被南军赶出了坚守近7个小时的阵地。不过,格兰特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重新布置了一条环形防线,并设置了50门大炮。同时,他还能得到河面上联邦海军炮艇的支援。! l$ h! [, }; o# p q
, D6 c3 \+ H& I. U0 o
7 e$ q1 F& B1 z! V 失去势头的南军在日落时分用两个旅组织过一次进攻,试图突破北军的防线。但他们轻而易举为对手所击退,博雷加德下令南军就地休息,住进了刚刚夺取的北军营地。于是,在激战了近12个小时之后,战场终于渐渐恢复了平静。整夜,只听见频死伤员的惨叫声从双方的营地内不断传来。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冲洗了血迹斑斑的战场,4月6日成为了当时美国历史上一天内流血最多的日子。南军虽然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全歼格兰特的部队,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指挥失误没有达到目的。不过,博雷加德对于白天痛击联邦军,占领北军营地,俘虏数千,缴获物资数吨的战绩非常满意。当晚,他在给杰斐逊总统的电报中称,同盟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明天一早,就能全部吃掉敌人!
) D! A5 r. }+ w# F. q7 D) Y 不过,随着比厄尔的援军在夜间的到来(1.5万人),截止7日早上,联邦军已经膨胀到了4.5万人。而经过一天血战的南军则下降到2.8万人,南军已经没有机会了。可惜的是,博雷加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随着7日一早北军的全线攻势,博雷加德总算对当前的形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整个上午,联邦军步步为营,将南军的战线不断逼退至夏伊洛教堂附近。下午,不甘失败的南军也组织了凶猛的反突击,将北军右翼的攻势给挡了回去。但是,稍作调整的北军很快又用海啸般的攻势淹没了同盟军的希望,战至黄昏,博雷加德不得不低头认输,在派出了5000后卫部队之后,他率领全军开始向科林斯撤退。
; X, S& M' Z* r 取得了胜利的联邦军同样筋疲力尽,不过他们夺回了6日的所有失地。南军损失了近1.1万人,但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北军也损失惨重,伤亡失踪被俘了13000余人。格兰特虽然打赢了这场会战,但是心有余悸。而北方的各个媒体未经证实,就竞相报道了正是由于格兰特酗酒严重,醉倒在帐篷里无法指挥战斗才造成了联邦军初期的被动这一谣言。为此,格兰特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虽然事后证明这是误传,但格兰特的名声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要求将其解职的呼声此起彼伏,如果不是林肯总统的干预,格兰特很有可能就此结束军人生涯。不过,对格兰特一直颇有微辞的哈莱克还是把格兰特降为副司令,给了他一个闲职,直到哈莱克后来去华盛顿赴任,格兰特才恢复了对部队的指挥。+ P5 J' M* A1 j5 l3 E
) ~1 ]6 H, A* G s& h! _* x7 Z
就在南北双方在夏伊洛大出血的时候,联邦海军在密西西比河下游展开了攻势。挟皇家港胜利之余勇,联邦军的法拉加德海军准将带领海军蒸汽舰队,对南军的岸上部队进行了激烈的炮战。从4月17日到25日,海军在没有得到陆军有力支援的情况下,一举攻占了南部重要港口新奥尔良。这个伟大的胜利和北部的夏伊洛之战遥相辉映,使得北军沿密西西比河将南部一劈为二的战略目的即将完成。
]: U5 m; q+ v8 Z0 F
- t& Y$ P6 B) v& {% ?5 c1 Q+ R
( ?/ f& a/ A/ L: { N1 H3 p V* S* e/ G5 L) l6 A+ O
* T* D. ~/ H( e[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09-4-21 08:3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