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创] 旧日本陆军留给后人的警示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11-2-12 17:21 编辑 " |; |6 T0 _. u, X9 j4 ?

( L. x1 C* _# P6 }9 k) r2 z4 S9 q    二战的时候,若论参战的各国军人中,哪一国的士兵战斗意志最为顽强,作战精神最为勇敢,我想如果选择日本士兵的话,很少会有人能够反驳。在贯穿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历次战斗中,日本士兵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往往是超乎人们所想象的。对于此,美国人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Q0 V8 _* Q2 B; s/ R
    其实,在瓜岛战役开始后不久,范登格里夫特在向陆战队司令部的报告中,就这样描述日本士兵:“我对于他们的战法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日本士兵在我军密集的火力中奋勇突进,宁死不退”“伤员用手榴弹自杀也不愿意接受救助”——确实,这些记录都是超出当时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F2 z- K9 t/ ?
    此外,在瓜岛的美国陆战队员们对于日本军队也有着各种可怕的谣言。“他们可以用稍许的大米在树丛中生活好几周,是天生的丛林战士”“日本人没有情感,没有恐惧”“即便在夜里,日本人的眼睛也像猫一样闪亮,可以把你看得一清二楚”。这些夸大其词的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军对日本士兵近乎神化的描述和发自内心的恐惧。6 h+ P" o: j1 R+ t7 ^9 o- N/ B
那么,日本人又是如何评价美国人的呢。按照战前日本军队内配发给一般士兵的《读了这个,就能打胜仗》的小册子中的记载,对于美军是这样描述的。
8 Z# ^2 n7 \. [" [! X5 E, u   “美国人生活腐化、堕落”“贪生怕死,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精神”“战斗力比支那军队都不如”!这些在今天读来可发一笑的内容,却深深印在了当时参战日本兵的心头,并成为他们指导作战的大方针。
# Y8 [3 P! y- g: O    当然,除了在精神上和事实上藐视敌人以外,日本人也要突出自己的“优点”。那什么是日本的骄傲呢,就是皇军顽强的战斗意志!以日俄战争时期的经验视为宝典的日本军队在《步兵操典》中,反复强调精神意志是可以超越武器、技术的必胜法宝,是皇军官兵立于不败之地的优良传统。在这股意志力的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所以,当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展开新一轮的武备更新,新作战思想的摸索与应用时时,唯有日本陆军依然把白刃战、刺刀突击作为主要战法反复训练,犹如十九世纪的步兵一般。
) a; ]! j' a4 e/ ~! m$ f. H    但是,在瓜岛的战斗终于使得日本陆军首次领悟到,无论由多么疯狂的意志所支配的肉体,终究难以抵挡美国人密集的火力。三次总攻的失败,伴随的都是日军累累的尸体。对机枪阵地的反复突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没有结果。美国人虽然打得很辛苦,但是自身的损失却不是很大。# d" x3 [: s6 d$ J
    而且,美军的情报官在战后日军的遗物中收集到了无数日本官兵的日记。从那些日记里面活生生的字句中,首次揭露了日本士兵真实的想法:" `" ?" E+ q9 t* d* Y
    ……/ d( }3 @1 B( u+ m
   【再过十分钟,我们就要发起进攻了。老天保佑,让我活下去吧】
( U. s3 R' P% D( k   【真想离开这里,马上回家】9 y; I6 |& b; I# N! H
   【妻子,我是多么想念你,多么想回到你的身边啊】8 y2 }! f: l/ \
    ……
. n" |& X0 f! W2 c8 U: D! m    诸如此类的内容令美军极为震惊。原来天皇的武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想法和美国官兵没什么两样。日本人不是什么超人!!如果在武器等硬件方面和战术思想层面能够跟上的话,那日军顽强的战斗意志也许可以左右战局,但是在双方硬件设备相差较大的时候,还幻想着用意志力去赢得战争实在是太可悲了。- q6 G; j' `  X7 D9 \. q: H3 e" d

8 N: h# ~8 @8 v/ }/ |3 ]    写到此处,笔者不禁思绪万千,由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身上,有什么值得后人所警示的呢?% i! H  l  x9 l6 r

. X, m, b' |' n8 h* z3 R    “过分沉迷(陶醉)于几十年前的战绩,极度痴迷已经过时的战法战策而不自拔,不重视武器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为靠着xx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简单强调人的因素,轻视人的生命,希望士兵自杀也不能够投降,不知道反省,反而可以为了遮盖失败把责任推给下级或是一线士兵。”
# J* X/ Y2 R! j2 g$ c' \
+ C0 M! k; Q# J, ^3 `7 b
0 j- I9 X' ?5 U1 ?4 i
刚刚看到日军大本营陆军参谋辻在瓜岛第三次总攻惨败之后发回的作战总结如是说:" n, r  Z+ K9 \! Y5 U
    “美军在我猛烈的攻势下,鬼哭狼嚎,悲鸣四起”
" i" N. [8 x% T; {1 H  i' d6 k    “我军引以为傲的白刃突击威力犹在”" F- M* j0 C% S
仗打到这个份上了,还在用八股文写战报。2 ^) ]. m" J3 P- O" ~
不过在回到日本之后,辻还是对同僚透露了实情,“瓜岛的形势比过去的诺门罕还要糟”
所以,试图依靠人的意志和精神力打赢战争的想法,只有在双方硬件设施比较接近的条件下,才能有所依仗。
3 b8 L1 a3 p8 J% p. f5 {* g否则,只会是人海博火海,奔向死亡之门
6# brokos
. N6 T! C# Z# t
! g5 h# b' o+ h& n4 N其实,从旧日本陆军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很熟悉的东西。5 x# [9 L/ D5 c" N
比方说,某国陆军不成文的“光荣弹”。
上周偶然发现日本战史中关于志愿军夜袭的描述:  \# l! [6 @- Z5 Q
8 h( O2 h. M' o
“由于美国空军的影响,中国军的主要战斗模式是在夜间对美军阵地进行夜袭。和擅长夜袭作战的旧日本军队一样,中国军的夜袭也给美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不过,与旧日本军静悄悄摸上去不同的是,中国军队是吹着喇叭,敲着锣鼓,从四面八方采用波浪式进攻如雪崩般涌入美军阵地。在喇叭和锣鼓的吵闹声中,美军官兵的精神意志受到了重创。甚至出现了一听到喇叭声,就逃出阵地的情况出现。”, B  x$ L9 n) M" ]1 |6 u1 k

( b: V$ z1 `3 @1.日本人夜袭都是悄悄摸上去的?我怎么记得好像都是跑了一半,就大叫一声“万岁”,然后发出凄厉的怪叫冲上去的呢。
- }5 @$ A( O2 A+ u5 N6 T2.志愿军吹喇叭(军号)是不奇怪的,但是敲锣什么的,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难道过去解放军上战场还带着锣鼓么?从来没听说过。但是美军所有的记录都指出除了刺耳的喇叭以外,还有烦人的锣声,这是怎么回事
喇叭估计就是俺们的冲锋号。滴滴嗒滴嗒……
朝鲜战争我军最大的成功我觉得就是在美国飞机如此封锁补给线的情况下还能供上足够的补给,使志愿军在战斗中弹药充足,战斗力持久不衰,红叶 发表于 2011-3-16 09:21
; Q  J" W  K- y& K& U' h
你看看王写的《远东朝鲜战争》,里面有多少因为补给跟不上影响战斗的活生生的例子。要是补给充足的话,彭德怀也不会发出“目前的困难程度已经超出红军时期”的感慨,如果有足够的补给,我们早实现把“侵略者赶下大海”的愿望了。
3 f' e" V* O5 k3 z! t肩膀运输、礼拜攻势,这都是补给跟不上而造成的被对手发现的弱点。志愿军有自己的攻击(补给)界限,只要超过了这个界限,志愿军也只能打败仗了
其实仔细看看美国人写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记述,对中国军队的评价也不是非常高。
9兵团在长津湖一战就被打残了。# |. K) N- ?0 X- O5 A' e0 k* g
尽管我军官兵以超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给了美军以较大的杀伤,但装备的劣势和糟糕的后勤条件以及严寒的天气还是拖垮了宋时轮。除了将美军从东线赶走以外,9兵团没能消灭被分割包围的美陆战1师,并让后者带着重装备和伤员突围而去,甚是可惜阿
23# 大野猪 : z$ B9 I4 _1 J* z3 B$ }

3 v; [# c/ a4 S2 g# z1 g, m: y其实,这一切都可以上溯到南北战争。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工业化战争
) l2 S+ `: r; |9 @: F/ ?: O0 u8 @日本人写的朝鲜战史连中国军队的指挥官都搞不清楚是谁,彭总成了林总,梁大牙成了黄永胜,咱又能指望他们做出什么公允的评断?
0 x4 e! h4 g" t  P( R5 flmv23 发表于 2011-5-3 21:45
# D6 v, C4 N' G" ]* e  a+ m6 L9 e7 @$ v, @
你说的是日本自卫队战史课编纂的《朝鲜战争史》?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中,美国人确实没搞清楚志愿军的司令官和各部队的指挥官的名字。; `4 T/ I+ f5 ?& l1 i
但战争结束以后,基本上没看到过搞错的情况
如果把中国换成日本,美国人也是这个打法(把战场仅限于朝鲜一隅,而且海空军还不能过分北进,前线兵力维持在二十万不到)的话,估计日本人就能把美国人赶下大海了。
  n" w# Q* l: f7 l# S$ [但这并不代表日本各级指挥员的总体水平有多高!
34# cctvvv 1 u7 u* |1 F" ], s6 [3 ~6 z/ \

+ Q+ H+ A3 v/ B' R' J所以第五次战役最后变成了大溃败,一线部队几乎要瓦解
36# cctvvv - l4 r' G1 u/ U  z4 [

( {( H3 F/ s7 N8 Q6 O主要还是前几次的战役推进得似乎太过顺利了,志司乃至老毛都把美国人当成了国民党军的放大版,对于美军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致命的轻敌。0 ^4 Q. v! j( z; ?/ `
当时,国内对战局的判断还是很乐观的,觉得只要再组织几次进攻战役的话,就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所以才会有国内的主流媒体疾呼“把侵略者赶下大海”。/ i6 c" n; h1 a$ R# E
尤其是,五次战役还是在接受了大批苏援,部队普遍更换了现代化装备之后开始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