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远征军将领开会决定如何撤退事宜。时穿插的日军56师团先遣队已抢占滇缅公路上的密支拿,截断了远征军主力回云南之去路。远征军最高指挥长官史迪威和罗卓英命撤向印度,但皆指挥不动杜聿明,只能指挥远征军长官部撤向印度。杜聿明要撤回云南,但面对刚千里跋涉赶到密支拿,立足未稳且补给缺乏的少量日军却又胆小如鼠,不敢发起攻击,要部队抛弃战车火炮等重武器,及汽车辎重,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孙立人当场提出异议,认为远征军尚有4个半师及战车团重炮团之强大兵力,因立即攻击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野人山极为荒凉,无水无粮,是葬送远征军之绝路。杜自然听不入耳,只是要新38师继续殿后,阻击日军,等第5军入野人山后尾随跟进。孙立人既无法不让第5军自投绝路,却不能让新38师也覆灭在野人山。新38师并非第5军部队,如要讲杜聿明远征军副司令官的职位,则又高不过司令官罗卓英和史迪威,故孙立人决心先完成阻击任务,掩护第5军全部进入野人山后,指挥新38师撤向印度,总算是对杜聿明第5军仁至义尽了,要知道杜聿明只知让新38师和日军战斗掩护第5军撤退,那管新38师的死活。 - q( A7 I) u, W5 `* {+ K; V: H0 v
. X* s6 {3 T( X8 Z
孙立人指挥新38师主力在温藻阻击日军两日到5月10日后,任务完成,即以112团殿后,师直属队和114团先向北撤向卡萨的113团,113团从9日起已与日军56师团迂回过来的部队激战于卡萨。孙带114团走到半路,得知殿后的112团在温藻被围,未能摆脱日军,而卡萨113团虽仍在与日军激战中但地形有利未被包围故有能力自行摆脱日军。孙立人即电令113团从卡萨向西自行撤向印度,自率师直和114团调头向南,出敌意料,和114团里应外合击溃日军的一个步坦联合快速部队,救出114团,向西撤向印度,经17日抵印。新38师官兵沿途尚从自己亦缺的水粮中省出部分救助数千印度和华侨难民。113团亦于不久后抵印。而第5军则在野人山中病饿死大量官兵,其中杜聿明率军直属队和廖耀湘新22师最后还是撤到印度,18000人只剩下三千余难民般的残兵。另跟随第5军后入野人山的66军第28师五千人因前面第5军已将树皮草根等都吃完,处境更惨,最后只剩百余人活命。 7 E' p S e5 f" l+ L9 z& }
H) ?4 Q% u0 O$ @9 |* J* p
新38师抵印边境时虽已历经战斗多日和长途跋涉,但仍军容严整,士气饱满,英印军将领原因见退来的英缅军尚溃不成军,殿后的新38师必更为溃散,有意解除其武装,但见到新38师阵地军容后立即肃然起敬改为欢迎。新38师随后派出1排参加驻印9国盟军联合阅兵式,夺得第一。
" W, @ M! }# Y0 H
. H- `# w7 b9 X7 M/ M4 G4 i 1942年7月,中国驻印军成军,下辖新38师,新22师。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训练地为兰加。1943年2月,在驻印军建制下成立新一军,军长郑洞国,孙立人因第一次缅战有功升兼中将副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廖耀湘新22师和从中国空运入印的胡素新30师。此次练兵,中美双方之间颇有争执。先是因史迪威换掉驻印军副参谋长温鸣剑,致使孙立人和廖耀湘联名电蒋介石要其迫史迪威收回成命,被蒋压下。后双方在训练上又有歧见,孙廖要在日间的美式兵器教育外更于早晚训练渡河,丛林战,夜战等科目,而美军教官认为会使官兵过于疲劳,最后史迪威同意孙廖意见。何应钦赴印视察训练时特告诫孙立人以中美合作大局为重,避免冲突。1943年3月,新38师因原来战力就强,故首先完成整训,开赴缅北,开始为打通中印公路的第二次缅战。
2 ~% U6 E& A0 ^2 Y r1 {+ k) a1 F. h2 x. }
第二次缅战第一个战役是艰苦的野人山战役。野人山全为原始密林之高山,极为险恶,大部队难以补给,重武器亦无法使用,日军18师团55联队以小部队构筑据点逐山防阻,新38师亦以连为单位轮番攻坚。到1943年10月,新38师打通了野人山。此次战役共阵亡连长30余人,平均全师步兵连连长换过一遍有余,山地丛林战之艰难惨烈和日军精锐18师团的质素顽强可见。新38师在野人山中到处见到第5军病困而死将士的白骨,常常是一堆白骨围着枪架而坐。
x3 b/ ]( k. l# Z8 Y" J8 a4 a8 @- n& _* H9 A2 _9 N( D
野人山战役后新38师112团即进入胡康河谷,开始胡康河谷战役,在拉家苏,于邦,临干一线展开。日军兵力为56联队和55联队,配有重炮。而中国军队方面因史迪威之参谋长波特纳研判日军兵力有误,以为还是如野人山一般的小股日军,故只有112团一团兵力,没有重炮,连团属迫炮连亦未被允可前往,因为补给困难。战斗开始后双方呈胶着态势,日军遂集中55联队主力于中路于邦,反将前来进攻的114团一营的一个多连于11月22日包围。这个连就地构筑工事,日军空有兵力火力优势竟历时34日始终无法攻克其阵地。
3 F3 o8 d* q1 t' j4 m8 v- C
# U: }+ ]$ D: L' p; Z6 w5 f9 l 112团发现当面日军兵力后,即报孙立人。孙即欲率兵增援,波特纳仍不同意,认为补给困难,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孙同史迪威同飞往战场上空观察后,史迪威即同意孙意见。孙立人率师主力增援,急行军20多日穿过野人山,赶到胡康河谷,114团第1,2营用于于邦方向。从12月26日起,激战3日,将于邦日军击溃,击毙55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约一千余人。日军18师团,兵员来自九州岛,以强悍著名全军,历经凇沪,南京,广州,昆仑关,南洋,新加坡,马来亚,缅甸诸多战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次为前所未有之失败。
5 g$ E7 e4 M. o, l+ j$ H6 w. G: _0 x! S* u
在师团长田中新一报告中言:“进攻于邦之敌军,总是逐次渗透到我阵地侧背,突然进攻,使我军障碍设施和正面火网完全无用武之地。我军本来具有善于热带丛林战的特长也被粉碎,不得不被迫后退,情况不断出现逆转。‘
9 V; s" W! s! M/ j! x( @) @6 \; s8 }" F- G( ~, j/ n" v u* [% Y x
于邦战斗同时,左翼的113团3营和112团主力在临滨击溃日军56联队,乘胜追过大龙河。右翼的114团3营则在大龙河下游偷渡,迂回退至大龙河右岸的55联队残部侧背,55联队在于邦战斗后心胆已寒,见侧背受威胁,立刻仓皇撤退。新38师轻取胡康河谷日军四大要点的大柏家。 ^- z% M8 ~8 o2 R
$ V* C& Z k! {% Z6 n6 ~2 U
大柏家战斗后,战役进入决战阶段的孟关战斗。18师团放开正面,意图引诱中国军队进攻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孟关,而以主力从右翼包抄进攻孟关的中国军队侧背,一举歼灭。驻印军方面作战计划,是以训练完成的新22师配属军重炮团和战车营攻击孟关,以新38师112团和113团掩护22师左侧背。 4 g5 J% c0 `# O8 u& v& S9 }, q
3 g! k: r1 l8 r, Z
战斗开始后,新38师即在大比河南岸截住日军的迂回部队,而新22师在孟关苦战一周,伤亡惨重,寸步难进。孙立人得知新22师困境后,不经请示史迪威,留112团在大比河和日军相持,分出113团迂回抄击孟关背后的日军要点瓦鲁班。113团于3月5日抵达瓦鲁班,将其包围后发起攻击。被中国军队切断后路的报告当日传到孟关,日军军心大乱,新22师乘势发起攻击,战车营一举突破日军防线,田中新一和日军从小路仓皇溃退,连师团长官防大印都被缴获。3月9日,113团攻占瓦鲁班,缴获日军枪炮弹药堆积如山。胡康河谷战役的胜利,使史迪威将指挥权交回孙立人和廖耀湘两位师长,在此之前,史迪威跨过军直接指挥到师,且师长对本师的命令亦需报史迪威核准后方能实施。此次战役后,孙廖对各自部下的命令只要通知史迪威,无需批准。
8 f6 a; Y0 _0 ~- f6 c, c8 C+ I
7 D" p; h' V, W4 h 3月14日,驻印军乘胜攻击孟拱河谷。孟拱河谷,从西向东,是卡盟,孟拱,密支拿三大要点。史迪威的作战计划,是以新38师和新22师攻击卡盟,将日军主力吸引到孟拱以西,再从空中突袭日军后方的密支拿。
" j, c9 W% E1 h. b/ Y X
, C) G1 @, x: W2 _# U% z! w 驻印军首先要打开孟拱河谷的大门,即长20英里的布杰班山天险。新22师从正面佯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越险峻的库芒山脉迂回抄向布杰班山后路。112团1营则在113团更外侧施行更深远的迂回。新38师在此前已多次以侧翼迂回赢得胜利,田中新一已受教训。然库芒山脉奇险无比,田中认为无论如何大部队无法翻越之。113团以无比坚韧之毅力历14日终于迂回成功,和新22师两面夹击,只用一天就占领了布杰班山天险。
! {( b+ p) v1 \ {, o) E5 e% D; W& `. e6 S9 ^ C+ h9 M0 M
日军见驻印军势不可挡,即飞调原防守密支拿的114联队主力和56师团146联队一部,增援加迈的刚补充完的55和56联队。史迪威即以新30师之88团,新50师之150团和美军梅利尔特种团长程偷袭密支拿。5月17日,150团突袭攻占密支拿机场,盟军立刻从空中运补重武器,粮弹和增援部队新30师之89团。5月19日,盟军向密支拿发起攻击。然盟军过于谨慎,投入过多兵力警戒掩护,攻击兵力过少,只150团一团,无力攻克密支拿。以后日军援兵源源赶到,盟军虽亦以空运增兵,但战机已失,突袭变成了强攻。
/ T+ d( p7 P+ D$ P5 t# l2 E8 T) W; J' P; W
密支拿奇袭未能达成作战目标,对战局影响甚大,因5月底即将开始连绵数月的雨季,其间空运甚为困难,而密支拿一万多盟军补给全靠空运。非常危险,急需正面我军攻取加迈和孟拱,以打通到密支拿的地面路线。孙立人决心再用迂回敌后战术达成此一作战目的。5月21日,112团奉孙立人命负4日干粮和1个基数弹药插向卡盟背后的西通。112团隐蔽地穿越日军多层警戒线,于5月25日赶到南高江东岸。南高江原水流甚缓,但连日大雨后江面宽达千米且水流湍急。
; w6 _. d( t0 p, A
+ H+ H( H- c1 S% G! i$ l3 V( E9 f 112团以急造器材连夜偷渡,于26日凌晨突然攻击西通,日军惊惶失措,还以为是伞兵天降,到27日,112团已经完全肃清西通和周围地区的日军第12辎重联队,炮兵第21大队1中队,和警备队共二个中队。共击毙日军9百余人,缴获155重炮4门,满载械弹汽车75台,骡马500余匹,粮弹仓库15座。28日,112团继续向南北两面发展,击毙日军二百余人,占领粮弹仓库20多座,日军在孟拱河谷的粮弹辎重大部落入112团手中。29日,日军为挽救危局,以18师团之114联队从加迈方向,第2师团之第四联队和53师团151联队从孟拱方向,配以重炮战车南北夹击112团。112团两面作战,寸步不让,一直坚持到6月14日113团从加迈方向攻到,南面日军也退保孟拱,共击毙日军二千七百人,日军3个新锐联队全被打残。
% ]( h. f, r% M8 y1 G
3 `2 ?: ]3 _" H 112团迂回西通,切断加迈日军18师团后路后,孙立人抓住战机,以113团向加迈猛进,加迈日军18师团各部因后路被112团切断,粮弹俱绝,虽欲死守亦无可能。113团于6月9日攻克加迈。在113团攻击加迈同时,114团向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沿路冲垮日军阻击,于20日肃清孟拱外围要点。21日,原从孟拱往援密支拿的53炮兵联队回援孟拱,在城郊被114团伏击击溃,联队长高见量太郎被击毙。
( a8 S& r/ ^1 c- p. G2 G
4 N7 v+ P- D7 }9 b4 F 22日,114团在大雨中发起对孟拱的攻击,官兵在没过大腿的泥水中奋勇向前,孟拱日军18师团,53师团,第2师团各部都是新38师手下败将,全无战意,到25日,114团攻克筑有坚固工事的孟拱,田中新一从地道狼狈逃走。至此,已歼灭孟拱河谷日军主力,密支拿城外的盟军亦无须再两面作战和全依赖空运补充,仅剩密支拿尚待攻克。日军从卡萨以53师团128联队和补充完的53炮兵联队向密支拿增援,于密支拿以南被113团和114团伏击,激战3天,被大部歼灭。从此密支哪日军再无援可期。新38师在孟拱河谷战役中歼灭日军18师团全部,及53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各一部,击毙日军一万二千余人,自身伤亡尚不到千人。8月5日,盟军历经78日苦战,终于攻克密支拿。此战盟军先后共投入6个团,即梅利尔特种团,新30师全部3个团,新14师42团,新50师150团,歼灭日军约3千人,自身伤亡约7千人。
: X# U7 f" P: {3 Z( V( P3 T* u
3 a" O- i9 o, f1 u- Q 孟拱河谷战役结束后,驻印军乘雨季进行休整。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孙立人新一军下辖李鸿新38师,唐守治新30师。廖耀湘新六军下辖李涛新22师,潘裕昆新50师,龙天武新14师。日本中国派遣军为解救50万缅甸方面军的危局,于6月发动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中国军队精锐大部用于缅甸战场,且蒋介石指挥有误,战局不断恶化。新六军新22师和新14师空运回国增援,新50师留缅编入新一军。
6 G! R3 o8 F& _3 e( l- f! w
3 ~7 v$ R0 N0 N# F6 o8 H3 _[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7-2-16 12:0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