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在41-42年的13个月里主要是拖字诀,制空制海权都很难跟KB争夺,贸然反攻无异于驱羊入虎口,当然对时局有了确切的分析后,可以尝试小规模反攻。; F, L) k6 p# p$ g! O
^8 _, c/ z! D, P2 p5 H
其实43年的反攻也非常危险,KB的舰载机仍然对野猫有性能上的优势,盟军必须依靠路基飞机的帮助才能勉强跟鬼子抗衡。所以日军首要目标是建立一条在盟军陆航作战范围之外的防线,如全占太平洋上的岛屿,有可能的话打下澳北。这样即使盟军的闪电、海盗服役,也无力对抗海量的日本陆航。万一盟军能够在日军防线上打入一个钉子,陆航就可以发挥作用。
: X$ w0 G3 Y3 S% x' k) P6 h" A% l4 e7 y1 h( x, g3 f2 q7 C5 Y
我在两局对战里,都率先反攻南太的偏远岛屿。一来因为这些岛屿的防御尚未趋于完美,二来就是需要在日军战线里打入一个钉子。43年2月弗雷氏的防线已经比较稳固,大多数的岛屿机场都修到上限,可以起降带鱼雷的陆攻,并且由于海量大艇的变态投送能力,盟军一旦无法在第一、二天解决战斗,就没法打下。所以两局都是选择防守薄弱的基地入侵。42年11月的猪头桑的防线就漏洞百出,斐济这样的岛屿基地,居然只在苏瓦留了两个地勤部队,南迪更是空无一人,结果盟军主攻的南迪几乎是一天占领,而佯攻的苏瓦因为增兵太慢而没能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