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帖由 一身轻松 于 2008-3-5 08:28 发表
+ j5 M* q; }6 h3 |
6 P" f9 Q7 m8 s( N& H3 F( k在气象方面,日本人还真比美国人强,不要以为日本人在二战中的科技没有领先的
+ U3 S  e6 `( d# U
  d0 c9 [0 S6 o. z  A0 ]# N1 k  G我觉得你再为自己找理由,也没有当事人自己的选择更有理由:无论是强调稳健的尼米兹还是喜欢出奇制胜的金,都没有一丝从北太反攻的 ...
, F2 Y5 Z3 g9 z0 X% r

7 T3 k# l* V6 G, g8 O" y9 Y) o3 A4 h. R
气象强不强,跟这个帖子的主题没有什么关联。我也没说过“日本人在二战中没有一项科技是领先的”这类话。我给出的论据是证明美军完全有能力在北太发动中等规模的登陆作战,并且取得了成功,而日本人没有能力这么做。
- |4 k+ C3 L' F8 M6 @/ U+ i
0 Y2 F6 s- i: N3 T. |我无需为自己找什么理由,关于历史上当事人的选择我已经给出了我的看法,这里我再强调一次:北太不战不完全是由于气候因素,政治因素有很大含量。纯军事角度来看,美军有能力打下整个千岛群岛。c3 c; L6 R4 `- _1 h4 [/ M

: Y/ y. }6 _% @: Y) X7 e+ Jclear? 二战论坛来的高人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南太的登陆代价难道小了?越是接近日本本土的地方,抵抗力量就越强,在冲绳,在硫磺岛,甚至更加遥远的塞班岛,美军的伤亡就小了?- n9 }1 c5 {! n' r

* L% H4 N- w, \% N# }1 |0 S# y另外直接从阿拉斯加去攻击日本本土是你拍脑袋的想法吧?我没看这里其他人提过这话。
# {' ]; n; p4 r9 y$ S; i
+ k/ ?5 \4 Y7 ?3 k% A4 aPS:千岛群岛我不定义为日本本土。日本人自己也只是将齿舞、色丹两岛定义为北海道的一部分而已。
) i0 p% i6 a  C* B* b5 b8 o& H% e; _4 S. f0 b2 v
[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8-3-5 10:18 编辑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插贴的跟我无关。
+ V" l5 y8 \9 @0 W& C5 i$ k% n& i( o8 \; Y  Y8 Q. p* _
其实北海道直到明智维新初期都不算日本本土,只在南部有少量日本移民,地位跟库页岛差不多。吞并虾夷共和国之后才勉强算进去。如果太平洋战争拖到46年,按照斯大林的胃口肯定会插手北海道,理由是该地并非日本民族传统生存领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关于北线的气候因素是反对方最大的根据,一切军事因素都归结到“气候恶劣”上,可惜根本拿不出实际的证据来说明怎么不行了。日本在阿留申做不到的事情,未必老美就做不到,日本在二战里连像样规模的抢滩登陆都没有,仅有的几次大规模登陆基本未受到阻击,比如宋卡、北大年、菲律宾和爪哇,而有重兵防卫的滩头,即使只是数千人的小部队也打得日本人头破血流,比如威克岛,比如米龙湾,在中途岛则干脆连上岸的机会都没有。纵观整个二战,也只有老美才是抢滩登陆战的大师,并且保持了基本上全胜的战绩。, }' A% b  n1 n# @
0 \  n# F0 H, ^
至于天气影响的后果,在两次北极圈内的登陆作战已经足以证明,虽然天气恶劣有影响,但不是阻止美军在北太前进的主要因素。米军的选择,完全是政治平衡的结果。对外要照顾苏联的立场。对内则是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之争,也就是陆海军谁主谁辅之争,结果还是搞出一个中南太齐头并进的怪胎,严重分散了有限的力量。如果选择北太进攻,陆军必然成为海军的陪衬,而且跟麦克阿瑟完全扯不上关系,这是美国陆军和麦克阿瑟本人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在收复阿留申群岛失去的土地后,北太路线就此搁置不提。但是仅有的几次作战经验,足以证明在军事上不存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Z  B4 V" c3 ^( n  ]& Y6 c+ U& d+ B
- T- o) O+ Q. X& t% y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并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被政治斗争深刻影响,任何脱离政治斗争来看待战争的方法,必然是不全面的。人类从建立国家以来,就没有单纯为了战争而战争的战争。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强力磨损一样可以套用到千岛群岛,我既没有否认强力磨损的作用,也没有怀疑强力磨损的必要性。而即使是强力磨损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美苏一样取得了战果。5 H7 ?' E+ A) n* [
( g/ `8 U' G6 K( v
至于中南太的快速后勤保障,那是在后方补给基地建立在澳洲和珍珠港的情况下,当战线推进到那么接近日本本土的地方,一样需要对后勤线的护航与保护。从阿留申群岛再前进一步到幌筳,距离日本本土就只有1000公里,基本上跟冲绳到本州的距离差不多。而冲绳战役里损失最大的就是运输船只。
4 I/ r9 M5 e5 _0 R
+ ~% F& m. n. v6 M* {1 d4 i; M. S在北线缺乏动作的原因我已经解释过太多次,美苏在欧洲大陆争夺的多数属于西方传统领地,波兰在二战前是亲西方的,否则也不至于被苏德瓜分,巴尔干更是英帝国的利益所在,即使德国和奥地利也不属于共产主义阵营。二战彻底削弱了西方,东德、匈牙利、南斯拉夫往东的区域彻底丢给毛子,不能不说是美英的失误。美国从上到下的确希望尽早结束战争,然而其后果就是培养了更加强大和危险的对手。如果采纳丘吉尔的建议,先解放巴尔干半岛,可以猜猜看苏联会有什么反应?
! |" G! W9 F: _/ q- X
, ?8 B. _) p1 h; A0 v& {8 C4 V9 @44年华沙起义时毛子的态度,足以证明毛子早就给自己划好了地盘,对东欧的亲西方国家已是如此,更别说隶属日本帝国,历史上就跟毛子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千岛群岛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返回列表